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06|回复: 4

书籍与面包同等重要 揭外国人是怎样读书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 13: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nkey-EB 于 2013-8-2 13:43 编辑

来源:光明网-阅读频道 2013-07-31 14:29 

书籍是积累了人类无穷智慧和想象力的传承媒体,它也给予了人们众多情感的交集。无论你何时捧起略带油墨味道的书籍阅读的时候,此时此刻在世界各地,还有很多人和你一样。因为在阅读面前,世界很大;在阅读面前,没有国界……


俄罗斯:书籍与面包同等重要


俄罗斯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奇的民族。读书是这个民族的悠久传统和民族习惯,今天已变成了他们生活内容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俄罗斯人看来,书籍与面包同等重要,人不能不吃饭,也不能不读书,他们用于阅读的时间远远超过吃饭。

每年来三亚过冬的俄罗斯游客,不仅给三亚的海滩、街头带来了浓郁的异国情调,尤其是爱好阅读的习惯也给当地群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不论是在灼热的海滩上、喧哗的商店里、或者是车流不息的马路边,总会遇到一些俄罗斯人手执一卷,聚精会神埋首书中。他们在享受三亚的日光浴、热带美食的同时,一边凝神读书,或阅小说杂志,或读专业书籍,时时掩卷冥思,若有所得就在书页上写写画画,认真笔记,浑然忘我。


在莫斯科近900万居民中,每5人中就有一人受过高等教育,每3人中就有一人受过中等专业教育或不完全的高等教育。因此,读书便成了日常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在各类图书中,俄罗斯读者最爱读的是文学作品。莫斯科是全国的出版发行中心,这里集中了近7000家出版社,使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出版国之一。广播和电视每天发一次新书广告,介绍当前出版的新书。

俄罗斯城乡密布着图书馆网,莫斯科国立列宁图书馆是世界5大图书馆之一,设有18个阅览室,2334个座位,每天平均接待读者6500人次。莫斯科有230多家书店,所有书店都设旧书部,收购、定价和出售都有统一标准,10年以上的算“古书”,10年以下的算旧书,以原价的1/5的价格收购。

俄罗斯人把家庭藏书多少看成是一个人文化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俄罗斯居民家庭藏书总量高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10倍之多。莫斯科人均年购书15本。俄罗斯人平均每人每天用于阅读图书、报刊和其他出版物的时间近1个小时,居世界之首。仅在农村就有95%的家庭订阅报纸,由此可知俄罗斯报纸发行量有多大。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3:4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用手机推广青少年阅读

日本人的阅读是从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开始的。每天早上不到5点,《新潟日报》就会从门缝中被悄悄送进房间。

日本是公认嗜读书的国家,每年出书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远超过亚洲诸国;并设有奖励制度,促进新进作家创作。

日本人喜欢读报,从各种报纸居高不下的发行量上可见一斑。据《新潟日报》2008年的统计,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为《读卖新闻》,超过1000万份,《朝日新闻》位居第二,802万份,此外,《每日新闻》、《日经新闻》、《产经新闻》都达到二三百万份,而且,除《产经新闻》外的这四大全国性报纸的《晚报》发行量也都在130万到380万份之间。在新潟县内,《新潟日报》远超过全国性报纸,发行量为492562份,普及率高达59%。

日本人爱看书是他们重视教育的结果。现在日本已达到了 100%的初中教育;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48%;成人识字率近100%。

日本人虽爱书惜书,随着科技的发展,出书方法、看书习惯也不得不跟着改变,这可能为书籍市场带来结构性的破坏。自1997年以来,出版界的销售额年年下降,新进的手机阅读普及率却年年上升,读者的需求由传统的纸书转变为现代的手机读书。

日本最大的出版社之一新潮出版社,从2003年前开始就推出了手机阅读服务,已有3万用户订阅了他们提供的手机读物。事实上,在日本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阅读出版商为手机用户提供的多达20类的文学作品。出版商提供的小说内容从言情到侦探十分广泛。对此,日本的出版商表示,通过手机来读书的方式,首先能够帮助青少年培养起阅读习惯,进而再把他们的阅读兴趣,逐步转移到阅读传统图书上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3: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图书馆遍布各地 拥有家庭“图书馆”是种时尚

法国人爱读书在欧洲是比较有名。巴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书摊、书店,塞纳河边还有一条专门卖旧书的长廊,成为巴黎一处特有的人文景观。如果你到法国人家里做客,可以看到几乎家家都有藏书,拥有家庭“图书馆”是巴黎人一种经久不衰的时尚。

法国著名民意调查机构IFOP发布的一项统计指出,55%以上接受调查的法国人说他们去年阅读了1到12本书,24%的人阅读了12本书以上,其中许多人达到了20本。法国人人均读的书多于人均买的书,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法国各地遍布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它们向读者提供免费的借书服务。此外,法国人阅读的频率与家庭的社会职业水平有关:中高级职员和自由职业者平均阅读了17本书,职员平均阅读了8本书,工人平均阅读了7本书。

法国图书馆不仅在巴黎市区内就有108座,其中的81家向公众开放,另有27家大学图书馆向部分读者开放。在巴黎,只要你在任何一家图书馆办理了图书证,就可以在60多家市立图书馆借阅书籍、报刊、磁带等。据统计,巴黎现在90%的图书是经过电脑查询后借出的。

巴黎最大的图书馆是法国国家图书馆。这座1995年建成的图书馆坐落在塞纳河边,是个长方形的广场,四角各有一幢L形棕褐色玻璃大厦相向而立,每幢各20层。远远看去,如同四本半启的“巨著”,极富象征意义。新的国家图书馆里拥有3600个座位,是堪称世界最大的美国国会图书馆的3倍。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3: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色列:阅读好比吃蜜一样甜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以色列人均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量居世界各国之首。全国的报刊多达890种,其中英文版的《耶路撒冷邮报》,发行量突破100万份,全国500万人口中,每5个人就拥有1份。

    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这句话出自《圣经》,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在他们看来,文学、诗歌、音乐、艺术对人类如同水和粮食一样重要。读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了解,平均每个以色列人每年要买10到15本新书,而他们的阅读量更是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

    这种爱读书的风气渐渐从成年人身上传到了下一代。有的以色列人刚开始教孩子读书时,会在旁边放一罐蜂蜜,每读一句书,就让孩子舔一口蜜,意思是让他们明白读书是一件甜美和快乐的事。

    犹太人热爱读书喜欢学习可谓历史悠久。在古代,不少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摆放着各种书籍,因为犹太人相信,在夜深人静时,死去的人们会出来读书。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中,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小孩则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读书会对人生大有裨益。犹太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孩子灌输这样的道理:生命有结束的时刻,读书求知却永无止境。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一定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会遭到人们的鄙视。犹太人爱书但从不焚书,即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也不会遭到被焚毁的厄运。

    来源:互动百科

 楼主| 发表于 2013-8-2 13: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读书像平常喝啤酒

    “假如不是通过一种光辉的民族文化均衡地流灌到全国各地,德国如何能伟大呢?遍布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剧院,作为支持和促进民族文化教养提高的力量,是绝不应被忽视的。”———歌德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过:读好书就是同高尚的人谈话。德国人对这种“谈话”有着巨大热情,即使是在电视、因特网等媒体十分发达的当今时代,他们依旧保持着爱读书的传统,而社会提供的服务又使他们读书十分便利。

    在地铁列车里,在公园草坪上,甚至在医院的候诊室内,手捧书本埋头阅读的人都很常见。调查显示,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可见,书已经融入到了德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德国老百姓而言,读书简直就像喝啤酒一样平常。

    德国大小书店内部的环境都十分安静、幽雅。一些大书店还设有播放音乐的咖啡厅,人们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浏览书籍。一些书店还有专供人们读书的区间,里面放着很多沙发和椅子。在书店里,书往往按照不同领域分类摆放,非常便于读者查找。

    大量的图书馆也满足了德国人对书的爱好。德国有1.4万多个图书馆,藏书1.29亿册。许多图书馆通过组织作家演讲会、举办文化活动等使自己更具吸引力。小镇里往往也有图书馆,而没有固定图书馆的乡村则常常会得到流动图书馆的眷顾,这方便了农村人借书。

    德国有关书的组织有很多,他们的活动提高了人们读书的热情。德国书商协会、读书基金会等常举办丰富多采的促进阅读活动,最近成立的“德国朗读协会”组织知名人士到图书馆或书店为青少年朗读好文章,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在德国,买书很方便。无论城市乡村,书店都非常容易找到,一座一万多人的小城镇起码会有一两家规模较大的书店。在书店内,如果购书者不能在书架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书店一定会积极帮助顾客从出版社订购,购买者很快就可以拿到自己需要的书了。

    德国人之所以整体素质较高,这与他们喜爱博览群书的优良传统是密切相关的。歌德就曾注意到书和文化的力量对德国的重要意义。他说:“假如不是通过一种光辉的民族文化均衡地流灌到全国各地,德国如何能伟大呢?遍布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和剧院,作为支持和促进民族文化教养提高的力量,是绝不应被忽视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11-8 10:36 , Processed in 0.0842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