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外国人看中国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2-08-24 11:21
【核心提示】: 掌握汉字书写所需要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一种循规蹈矩的态度。但这未必会抑制中国的长期发展。
参考消息网8月24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2日发表题为《语言与中国的“实用创造力”》的文章,作者为迪迪·基尔斯滕·塔特洛。文章称,每一门语言都会构成挑战——比如,英语的发音可能不合常规,俄语的语法又相当复杂——而像汉语这样的非字母书写系统学起来则尤其困难。
文章称,汉字与其发音并不对应,导致学习并记住汉字非常困难。遇到生字,根本无法读出来。汉字会引起歧义,而中国人也经常利用歧义玩幽默。
威廉·C·汉纳斯是当今有关“方块字书写系统是否会对思维产生较深影响”这一问题最具煽动性的作家之一。他认为,方块字书写系统抑制了一种深层创造力,但这种影响并非不可逆转。
汉纳斯指出,自己的分析并非建立在种族论基础之上,在方块字书写系统中长大的人拥有一种不同的创造力,一旦进入支持深层创造力的文化,如西方的科学实验室,这些人也许会表现得异常优秀。
尽管如此,“掌握汉字书写所需要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一种循规蹈矩的态度,使学习者将重点放在方法而不是结果上。学习者不求甚解,心烦意乱地写字花费的时间比用在思索内容的时间多。”
文章指出,汉纳斯的观点存在争议。他认为,学习汉语会促进实践思维而不是抽象思维的发展,从而削弱深层创造力。他在2003年出版的《在墙上书写:亚洲正字法如何抑制创造力》一书中也阐述了这一观点。
汉纳斯写道:“西方使用的字母系统能够培养初期的分析和抽象思维能力。”之所以能起到这种作用,是因为字母系统驱使读者去做两件事:将音节拆分成不同的音素,然后再将这些音素组合在一起,形成更大、抽象而灵活的声音单位。
汉字无法做到这一点。汉纳斯写道:“符号对应着音节——天然的具体单位。不需要进行分析,也不涉及太多的抽象思维。”
汉纳斯说,但这未必会抑制中国的长期发展。“创造力并非成功的必要条件。早期适应者往往容易成功,而由于两个原因,中国在这方面出类拔萃。”
首先,中国人善于改进现有模式,这是一种不同的、更为实用的创造力。
他还提出了另外一个原因——部分是由于这些文化上的束缚,中国建立了“绝对令人难以置信的基础设施”,以获得外国的先进技术——其间还用上所有必要手段,包括实施黑客袭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