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35|回复: 0

从《孟子》看介词“於”、“于”、“乎”的用法及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4 15: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季丽莉
--------------------------------------------------------------------------------


    “於”、“于”、“乎”是上古常用的三个介词,它们的主要语法功能在于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原因、对象、方式,表示比较、被动等用法。由于它们在用法上十分相似,对这三个词的关系历来存在着不同看法。汉魏学者认为这三个字是同义词,如《说文》:“于,於也”。《广雅·释言》:“於、于也。”《吕氏春秋·贵信》“又况乎人事”注:“乎,於也。”《经籍纂诂》:“于,於也”,[大戴记曾子制言上注]引《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作莫见於隐莫显於微”。《古书虚字集释》:“於,于也;于,於也;乎,於也。《孟子·尽心》:‘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论衡引‘乎’皆作‘於’。”杨树达《词诠》:“乎,介词,与‘於’同,介词‘於’诸用法,‘乎’率皆有之。於,于二字用法全同,於字所有介词诸义,于字大率皆有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字(指於)既出,则又于於为古今字……凡经多用于,凡传多用於”。高本汉作《左传的真伪及其性质》,认为“於”字多用于人名的前面,“于”多用于地名的前面。他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从甲骨文起,“于”字已用于对人了,如“告追于王(多友鼎)”。现代学者有的认为“於”、“乎”、是“于”的书写变体,它们的区别只是时间的先后,而不是语法作用的不同。也有的认为他们在某些语法作用上是不同的,如王力说“在先秦某些典籍中(左传·墨子·荀子等),‘于’、‘於’、‘乎’同时应用,我们很难说纯然是由於时代不同”。①《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乎”与“於”相似,不同的是,“於”及其宾语少数必须在动词之前,而“乎”及其宾语只能放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边。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没有区别,如何区别呢??
   《孟子》是先秦诸子代表作之一,又是儒家经典作品,应该比较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的用字情况,后世传抄误写改写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所以我们选取它作为研究资料。下面我们通过对《孟子》一书这三个字用法的比较来看一下。作为介词,“于”字共出现30次,“於”字496次,“乎”44次。?
    1、引进行为的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到”、“从”这是最常用的一个用法。“于”字的这种用法共出现14次。?
至~歧下                            《梁惠王下》?
邑~歧山之下居焉                    《梁惠王下》?
则塞~天地之间                      《公孙丑上》?
吾闻出~幽谷迁-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滕文公上》?
裸将~京                            《离娄上》?
舜往~田                            《万章上》?
放太甲~桐                          《尽心上》?
“乎”的这种用法共21次?
君之民老弱转~沟壑                  《梁惠王下》?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四境              《公孙丑上》?
昔者鲁缪公无人~子思之侧             《公孙丑下》?
故沛然德教溢~四海                   《离娄上》?
得志行~中国若合符节                 《离娄下》?
放~四海                             《离娄下》?
是故知命者不立~废墙之下             《尽心上》?
使老稚转~沟壑、                     《滕文公上》?
泄柳申详无人~缪公之侧               《公孙丑下》?
“於”133次?
王立~沼上                           《梁惠王上》?
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梁惠王上》?
移其粟~河内                          《梁惠王上》?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梁惠王上》?
王坐~堂上                              《梁惠王上》?
使天下化者皆欲立~王之朝,耕者皆欲耕~王之野,商贾皆欲藏~王之市,行旅皆欲出?
~王之涂。                               《梁惠王上》?
今王鼓乐~此                             《梁惠王下》?
今王田猎~此                             《梁惠王下》?
臣始至~境                               《梁惠王下》?
则是方四十里为阱~国中                    《梁惠王下》?
齐宣王见孟子~雪宫                        《梁惠王下》?
放~琅琊                                  《梁惠王下》?
出舍于郊                                  《梁惠王下》?
民以为将拯已~水火之中也                   《梁惠王下》?
反~齐,止~嬴                             《梁惠王下》?
泛滥~天下                                 《梁惠王下》?
兽蹄鸟迹之道交~中国                       《梁惠王下》?
北学~中国                                  《梁惠王下》?
与其受讪其良人而相泣~中庭                  《离楼下》?
……?
在处所介词的用法上,“於”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于”和“乎”。?
2:引进行为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向”“给”对(于)等。?
“于”:9次?
刑~寡妻                                   《梁惠王上》?
以对~天下                                 《梁惠王上》?
侯~周服侯服~周                           《离娄上》?
“乎”:10次?
或问~曾西日                                《公孙丑上》?
不得~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亲不可以为子       《离娄上》?
“於”:290次?
吾欲使子问~孟子                            《滕文公上》?
然友之邹问~孟子                           《滕文公上》?
入揖~子贡                                 《滕文公上》?
长亘问~公明高曰                           《万章上》?
逢蒙学射~羿                               《离娄下》?
3:表示比较。?
“于”:2次?
~汤有光                                   《滕文公下》?
胁肩谄笑,病~夏畦                         《滕文公下》?
“乎”:5次?
拔~其萃                                    《公孙丑上》?
故君子莫大~与人为善                       《公孙丑上》?
则不敬莫大~是                             《公孙丑下》?
孝子之至莫大~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以天下养 《万章上》?
“於”:44次?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公孙丑上》?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此时者也                    《公孙丑上》?
德之流行,速~置邮而传命                        《公孙丑上》?
自生民以来未有盛~孔子也                        《告子下》?
方寸之木可使高~岑楼                            《告子下》?
养心莫善~寡欲                                  《尽心下》?
王力先生认为“於”字后起,“於”字前所介的是形容词(往往用于比较)时,只能用“於”
,不能用“于”。然而我们通过以上例证发现,“於”“于”均可用于比较,意义上并没有
什么区别。?
4、表示被动?
“于”:1次?
愠~群小                    《尽心下》?
乎:?
《孟子》中未出现“乎”的被动用法。然《荀子·王霸》中有:“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信乎天下”即“信于天下”,被天下信”。?
於:8次?
劳力者治~人                    《滕文公上》?
治~人者食人                    《滕文公上》?
除此之外,“於”还出现了引进时间状语的用法,共8次。?
於斯时也                    《万章上》?
宿於昼                      《公孙丑下》?
“于”字也有这种用法,如:?
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                    《尚书·无逸》?
“乎”字表示时间的用法直到中古才产生:?
生乎吾前韩愈                    《师说》?
这三个字的用法可用下表示:

出现次数\用法 处所  对象 比较  被动
    於   133  290  44   8
    于   14   9   2    1
    乎   21    10    5    0

总结:?
    本文虽属个案分析,不能得出普遍性结论,但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从中可以窥见其用
法特点。?
    “於”“于”语法意义基本相同,加拿大闻宥先生认为:“于”“於”的区别是时间的先后,而不是语法作用的不同。②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认为只有“於”可用于比较级,在《孟
子》中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马氏文通》说:“乎”“於”两字同一用法,而有时不能相易者,此则系乎上下文之语气耳。?
    在《孟子》中,“於”共出现497次,除用作“乌”一例之外,几乎专用作介词;“于”共
出现34次,用作介词30次;“乎”出现200次,用作介词的只有44次。?
可如表示:

字    於  于  乎
出现次数 497 34  200
介词用次 496 30  44
二者比例 99%  88%   22%

    可见,“於”和“于”除少数例外,基本上是介词用法,而且它们用法上几无区分,可互换互用。“於”字后起,甲骨文中只有“于”没有“於”字。?
    辛酋卜,争贞:今日王步,于敦,亡??
贞:王往,出,于敦?贞:王弗往,出,于敦?(合7943)?
甲申卜,翌日乙王其越,于无??
    到了春秋时期,“於”才出现,而在《孟子》中,我们看到,“於”的出现频率远远高过“于”,这是否意味着后起的“於”正在逐渐代替“于”呢?“乎”主要是作语气词,它是“吁”的本字,意为呼气;“于”,罗君惕先生认为:象气朝上呼出,“吁”的本字。可推测:由于“乎”与“于”的本义相同,从而在某些用法上取得一致。不应把二者看作是异体字,因为它们在用法上差别较大,郭锡良先生认为:“先秦典籍中的介词‘于’在书写上有几种变体,即又作‘於’‘乎’‘诸’”。③似显不妥。?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这样定义:“於”“于”是古今字,王力先生称为同源词,骈词,把“乎”看作是它们的同义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5 17:35 , Processed in 0.1170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