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61|回复: 0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新寓言小说《夜巡》书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3 10: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法国研究 周婷  来源:2014-10-09 19:40:060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当代“新寓言”派代表作家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法国评论界一致公认的当今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他祖籍是佛兰德尔的犹太人,六十年代的西方世界,人们为了填补日益加深的精神空虚,曾兴起一般追“根”热潮。在法国,这股热潮至今方兴未艾。

莫迪亚诺1958年发表的处女作《星形广场》就是这一社会现实的反映,该作品获罗歇·尼半埃奖,后又获费内翁奖。他还写有《夜晚巡逻队》、《环城大道》、《家庭手册》、《凄凉的别墅》和《黑店街》等等作品,并与路易·马勒共同创作过电影剧本《拉贡勤·吕西安》。其中《环城大道》和《暗店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分别荣膺法国两项享誉最高的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和龚古尔文学奖。从此莫迪亚诺成为一名不负众望的著名小说家,他的每一部作品的出版在法国均引起巨大反响。他被人称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对这派作家作品的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莫迪亚诺在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他的作品文笔纯正、完美、锋利、自制,语言简明流畅、优美稳健、诙谐幽默、富有寓意。

莫迪亚诺的小说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二〇〇七年出版的《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创作的第二十五部作品,出版两周销量即突破十万册,并被法国《读书》杂志评为“二〇〇七年度最佳图书”。

生平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Patrizio Modiano) ,法国小说家,1945年7月30日出生在法国的布洛涅-比扬古。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父亲是意大利犹太人后裔,母亲是比利时表演艺术家路易萨·库佩恩 (Louisa Colpijn)。

莫迪亚诺自幼喜爱文学,10岁写诗,十四五岁便对小说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学毕业,后入巴黎索邦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专事文学创作。

他于1972年获法兰西学术院小说大奖。1978年又由于小说 《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2010年他获得了法兰西学会办法的表彰其终身成就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Prix mondial Cino Del Duca)。

书目

《星形广场》(La Place de l'étoile) (1968)

《夜巡》(La Ronde de nuit) (1969)

《环城大道》(Les Boulevards de ceinture)(1972)

《拉孔布·吕西安》(Lacombe Lucien)(1974)

《凄凉的别墅》(Villa triste) (1975)

《家庭手册》(Livret de famille) (1977)

《暗店街》(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 (1978)

《青春》(Une Jeunesse) (1981)

《记忆的小路》(Memory Lane )

《如此勇敢的男孩们》(De si braves gar?ons) (1982)

《消失了的街区》(Quartier Perdu) (1984)

《八月的星期天》(Dimanches d'ao?t) (1986)

《戴眼镜的女孩》(Catherine Certitude) (1988)

《缓刑》(Remise de Peine) (1988)

《儿童更衣室》(Vestiaire de l'enfance) (1989)

《蜜月》(Voyage de noces)(1990)

《废墟中的鲜花》(Fleurs de Ruine) (1991)

Un Cirque passe (1992)

《春季之犬》(Chien de printemps) (1993)

《走出黑暗》(Du plus loin de l'oubli)

《多哈·布慧德》(Dora Bruder) (1997)

《陌生的女子们》(Des inconnues) (1999)

《小首饰》(La Petite Bijou) (2001)

《夜半撞车》(Accidentnocturne) (2003)

《家谱》(Un pedigree) (2004)

《青春咖啡馆》(Dans le café de la jeunesse perdue) (2007)

《地平线》(L'Horizon) (2010)

电影剧本

根据小说改编

《青春》(Une jeunesse)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由Moshé Mizrahi执导), 1983

《伊翁娜的香水》(Le parfum d’Yvonne) (根据小说《凄凉的别墅》改编) 由Patrice Leconte执导, 1994

原创剧本

《拉孔布·吕西安》(Lacombe Lucien) (与路易·马勒共同创作), 1973

青春咖啡馆:莫迪亚诺最令人心碎的作品之一

《旅途愉快》(Bon Voyage) (与Jean-Paul Rappeneau共同创作), 2003

书名:青春咖啡馆

作者:(法)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著 译者:金龙格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问。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

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有时,你会发现,她早晨一大早就坐在那里了。要么,到午夜时分,她才出现,然后在那里一直待到咖啡馆打烊。在这个街区,这家咖啡馆还有布盖和拉贝格拉是关门最晚的,但孔岱却云集了最千奇百怪的顾客。岁月流逝,我常常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是否仅仅因了她的存在,才使得那家咖啡馆和那里的人都显得那么异乎寻常和与众不同,仿佛她用自己的芬芳把他们都浸透了。

我们来做个假设,假设有人用一块布条蒙住你的眼睛,把你带到那里,让你在一张桌子旁边坐下,然后揭掉蒙眼布,给你几分钟时间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现在是在巴黎的哪一个街区?这时候,你可能只要观察一下周围的邻座,听一听他们的谈话内容,随即便能猜出:是在奥黛翁交叉路口的附近地区,在我的想象中,这个地区下雨天总是灰蒙蒙的一片。

有一天,一名摄影师走进了孔岱。从外表上看,他跟店里的顾客没有任何分别。同样的年龄,同样的不修边幅。他穿着一件对他来说太长的上衣,一条平纹布裤子和一双肥大的军用皮靴。他拍摄了大量经常光顾孔岱的那些客人的照片,然后他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常客,如此一来,在其他人看来,他拍的好像是全家福。后来,这些照片登在一本以巴黎为主题的摄影画册里出版,照片下面的说明义字很简单,只列有这些顾客的名字或者外号。她在好几幅照片中都出现过。就像电影中常说的那样,她比其他人都上镜。在照片上的所有的人当中,读者最先注意的是她。在摄影厕册页脚的说明文字中,她的名字是“露姬”。“从左到右分别是:扎夏里亚,露姬,塔尔赞,让一米歇尔,弗雷德和阿里·谢里夫………”“近景,坐在吧台边的是:露姬。在她身后是:安妮特,堂·卡洛斯,米海依,阿达莫夫和瓦拉医生。”她站得直挺挺的,但其他人的姿势却很随意,比方说,那个名叫弗雷德的人甚至把头靠在那张仿皮漆布长椅上呼呼睡着了,很显然,他已经好几天没刮胡子。有一点必须明确:露姬的名字是在她开始频繁光顾孔岱的时候,别人给起的。有一天晚上,临近午夜时分,她走了进来,当时我也在场,店里只剩下塔尔赞、弗雷德、扎夏里亚和米海依,他们都世在同一张桌子边。塔尔赞大叫起来:“哎呀,露姬来了……”起初,她显得有些惶恐,但没过多久她的脸上便绽出了微笑。扎夏里亚站了起来,装出一副很庄严的口气说道:“今天晚上,我为你命名。从今往后,你名叫露姬。”久而久之,他们当中所有的人都叫她露姬,我现在想来,她有了这个新的名字之后,反倒觉得放松了。是的,是放松了。实际上,我越往深里想,越能找到我最初的印象:她到孔岱这里,足来避难的,仿佛她想躲避什么东西,想从一个危险中逃脱。见她坐在最里头,坐在那个谁也不会注意到她的位置时,我就有了这种想法。当她混杂在其他人中间时,并不引人注目。她总是一言不发,谨小慎微,甘当他们的听众。我甚至觉得,为了更加安全起见,她喜欢呆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宁愿和那些“大嘴巴”混在一起,否则的话,她不可能几乎总是坐在扎夏里亚、让一米歇尔、弗雷德、塔尔赞和拉欧巴那一桌……和他们在一起,她便融人到整个布景当中,只是他们当中的一个无名的哑角,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物,在照片的说明文字会这么标注:“名字不详”,或者简明扼要地写上“某某”两个字。是的,她刚开始在孔岱出现的时候,我从未见过她与什么人有亲密的关系。从那以后,其中的一个大嘴巴在后台叫她露姬便没有任何妨碍,因为这不是她的真实名字。

不过,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她在一些细节方面跟其他人截然不同。她的衣着非常讲究,跟孔岱的其他客人形成鲜明的反差。一天晚上,她坐在塔尔赞、阿里·谢里夫和拉欧巴的那张桌子,点了一支娴,她那修长的手指让我心头为之一震。尤其让我吃惊的是,她的指甲熠熠闪亮。指甲上涂着无色指甲油,这个细节也许显得微不足道。那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为此,我们必须具体介绍一下孔岱里的常客。他们那时的年龄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只有个别的客人,像芭比雷、阿达莫夫和瓦拉医生差不多五十岁了,但是大家忘记了他们的年龄。芭比雷、阿达莫夫和瓦拉医生都忠贞不贰地坚守着自己的青春,坚守着人们或许称之为“浪子”的这个陈旧过时但悦耳动听的雅号。我在词典里查阅“浪子”的含义:指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放荡不羁、无忧无虑的人。这个释义倒是很适合这些经常出入孔岱的男女。他们中的一些人,譬如塔尔赞、让一米歇尔和弗雷德,都声称自己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屡屡和警察打交道,而拉欧巴十六岁的时候就从善心巴斯德少年犯教养所里逃了出来。但是,大家都在左岸,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在文学和艺术的庇护之下。我呢,我在那里上学。我不敢把我上学的事情告诉他们,我并没有正儿八经地融入到他们的那个圈子里面。

节选自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著 《青春咖啡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世界报》访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这个温柔的男人读什么?

莫迪亚诺的十部“自传体”小说中再现了他的来处与过往,它们被合并收录入伽利马出版社负有盛名的“Quarto”系列丛书,2013年5月7日在法国面市。《世界报》一个专版对其进行了报道,刊载了作家西尔维·热尔曼的书评和一篇专访特写。(下文为访谈特写及边栏附文)

作者:拉斐尔 ·莱里斯

这算是某种祝圣仪式么?好吧。您也许很难接受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以出版十部小说的合集(包括《凄凉别墅》、《户口簿》、《暗店街》、《缓刑》、《春日犬》、《多拉·布吕代》、《夜半撞车》、《家谱》、《青春咖啡馆》和《地平线》),被编入久负盛名的“Quarto”丛书这样的方式来列圣,因为很少有作家在还活着的时候入选。让他谈及自己的这些“著作”同样很不容易。每次提到他的作品构成一个完整的、有分量的整体,都会换来一句尴尬的“您客气了”。对这部令人肃然起敬的小说集出版,带着“大型莫迪亚诺图册”的架势,68岁的作家提出全面的质疑:对作品的筛选编排,对他在一篇短序里所写的一句“梦与想象的自传”被用到装帧设计当中,对插图册里使用一些资料的价值(他的比利时演员母亲的肖像、他交游暧昧的父亲的肖像和他们的照片,还包括他妻子和两个女儿的照片),甚至对他自己用滥的一些措辞,作家在这样一次充满犹豫不决、欲言又止的访谈中,用他那好听的低沉沙哑的声音为我们一一道来。

然而,乍看上去,人们会觉得“Quarto”的这项工程,其实意在让2005年的《家谱》以莫迪亚诺冷峻的方式所发轫的自我揭秘的尝试至此功德圆满,据说作家写这部小说是为了摆脱某些回忆,而他本人却说那并不是“他”的记忆——“这些只不过是人们强加于我的童年回忆”。随着合集的出版,2012年1月号的《雷纳手册》杂志(拉斐尔·吉德与玛丽莲·埃克主编)还有另一项举措,他已将他的家族照片、书信、电报、手稿都交付给他们,这对“莫迪亚诺研究者”们来说是笔巨大的财富。此举算是前述尝试的最后一步,在他的主导下,十部构成“他人背上的芒刺”的小说将与这些图像资料关联起来,以印证他的作品中自传的灵感来源。我们该不该相信作家是如他自己所说,仅仅是因为《雷纳手册》的邀请,才与他们合作来做这个尝试的呢?

虽说这点只有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在坚持,人们只要满足于读他的那些书——“在我看来,这就够了”,他在自己的书房里说道,周围环绕着有数千本藏书的书橱。他担心选集前面搜罗的这些资料,证明他的存在和他的小说之间、虚构人物与真实人物之间的共鸣,会毁了那些文字里朦胧的美感。太强的光会使填充这些文字的暗影溜走,会蚕食读者的想象力。自传的素材,如作家所说,只有“当想象为它蒙上薄雾,让它变得更稀薄”的时候才有价值。他所期望的这个图集,本应该是“像一本填字游戏本”一样的,把照片撕烂或者裁开,让它们变得有点虚幻,他是那么警惕所谓“自传姿态”、警惕他“荒谬”、“灰暗”的一面。说到底,这个非常温柔的男人,面对“Quarto”这次的行动盖棺定论的色彩,以及它给人的那种制作“活香料干尸”一般的印象,有些惶惶然不知所措了。他承认收入选集的这些作品自己并没怎么重读过,因为如果太纠结于自己所写过的文字会令自己“麻痹”。而他,尽管人们一直认为他是怀旧的,想要继续写作,继续前行。我们该为此感到欣慰。

【莫迪亚诺读什么?】

你最早的阅读记忆?

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的《最后一个莫希干人》,我七岁的时候读的,完全读不懂但还是坚持读完了。

你强烈推荐的一本冷门佳作

特里斯坦·埃戈夫的《猪圈之王》。

你读不下去的一本公认经典

从来没有哪本书是我读不下去的。我宁愿在其中找到可以跳过去的段落,不过只有碰到大部头的时候会这样。

你想读的一本新书

彼得·汉德克、W.G.塞保德或是奥尔罕·帕慕克的书。

你想成为哪本书的主人公

《玛侬·列斯戈》里的格里厄。

什么书能为你带来平和与活力


有很多,但我会回答加斯通·巴什拉的书:《水与梦》、《空气与梦》、《大地与小憩的遐思》。

什么书你会想要送给大家人手一本

那些在青春期帮助我生存下去的诗人们: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阔比埃、查理·克罗、日耳曼·努沃、阿波利奈尔……

什么书逗你发笑

有很多,比如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克罗什马纳街的小世界》。

你会想续写什么书

狄更斯死前没有写完的《德鲁德疑案》。

你希望能够以原文阅读的作家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5 01:28 , Processed in 0.06033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