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98|回复: 12

电视剧《红高粱》评论专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2 10: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梦的轻波 于 2014-11-12 10:45 编辑

《红高粱》堪称打造中国梦的民族史剧


来源:http://ent.sina.com.cn/v/m/2014-11-10/16294238262.shtml


                                                                  周迅、朱亚文


                                                                     周 迅


                                                                   抗战前线



  新浪娱乐讯 时下,电视剧《红高粱》可谓引人注目,甚至形成举国皆谈《红高粱》的局面。应该说,《红高粱》一开播就迅速博得头彩拥有好口碑的原因亦不复杂,近年来鲜有像电视版《红高粱》一样叙事宏大、剧情丰富、主题深刻、吸晴接地气的民族史诗力作。


  借用山东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吕芃的话说:“电视剧《红高粱》既是在莫言老师原作基础上的一次继承,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崭新的作品。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山东故事,中国气魄,民族风格,国际影响。这部戏可以不夸张地说,已经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电视剧’,不是一部单纯的文艺作品,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


  应该说,该剧已实现了山东题材剧的本土突围和全国性突破,将成为中国影视史上一个不会绕过的经典个案。值得首肯的是,相比此前的文本,电视剧《红高粱》突破了莫言原著和张艺谋电影的局限,叙事风格更加恢弘大气,剧情更加丰富多彩。该剧所表现出的社会认知价值也让这部电视剧成为一部记录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和农民命运的历史变迁史、精神思想史和风情民俗史。


  如若仔细推究,电视版《红高粱》赢得追捧一举成为“现象级电视剧”的原因显然在于作品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身,颠覆了此前荧屏上雷剧当道媚俗丛生的影视格局。而对于观众,发现一部如此经典且富有张力和激情的剧作,自然不容错过。


  现在不妨让我们从影视角度分析一下电视版《红高粱》博弈成功的几大原因。首先,就思想来说,细数《红高粱》中各色人物,或官或匪,无一不表达对追求生存、追求自由的欲望,而他们身上共有的精神则是反对压迫和奴役。在剧中,县长朱豪三、土匪余占鳌等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矛盾丛生,关系纵横交错,然而面临日寇入侵家园大敌当前时,他们统统放下个人仇恨一致对外。《诗经》有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红高粱》中的众多英雄谱,亦如是。换言之,《红高粱》绝对不同于一般的抗战剧,它以朴实劳动人民的视角展现了骨子里反抗奴役追求自由的精神和集体意识。


  该剧编剧赵冬苓是个“用心人”,下面这段文字是最好的证据。“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用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大时代的变化,这是我创作这部戏时的要求,我要最大限度地反映三十年代初到抗战这一段中国的现实—那一个黑暗的、混乱的、复杂人性各种成长的现实,要把这个写出来,把当时的社会万象写出来,然后写出来那时候的那一代人,也就是我爷爷、我奶奶是在这样一种社会现实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反抗、他们的失败、他们的妥协。在写作中要体现出家国情怀,当外敌入侵时,他们如何奋起抗争。”


  其次,若就艺术性而言,剧中运用大量的民俗民风元素,让我们看到真正原生态具有浓郁北方风格和气息的世俗生活。剧中运用了一系列譬如黑土、高粱酒、花轿、剪纸、唢呐甚至骡子、驴等民俗意象,这一个个运用得恰如其分的民俗意象,有条不紊地构成了一幅完整故事幕布。甚至,我们可以说民俗民风的运用,已然成为这部电视剧的一大精神标签。


  据称,编剧赵冬苓为了真实还原剧中的史实和民俗民风元素,曾几次奔赴高密采访酿酒专家和当地土匪史研究专家及高密研究家族史的专家,这种认真求实的扎实作风,真正做到“扎根泥土,为人民创作”。


  再次,若就观赏性分析,源于艺术语言的创新,以及镜头语言从容、唯美的运作,整部作品画面更加时尚、大气,甚至呈现出电影的格调。这也是该剧刚一热播就迅速赢得老中青多个层次观众热捧,更多中青年和学生、高知人群力挺的原因之一。


  作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电视版《红高粱》成功地塑造了“我奶奶”、“我爷爷”、罗汉大叔等一批中国普通老百姓群像,歌颂了他们敢生、敢死、敢爱,敢恨的民族精神,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格、心理、文化以及生存方式作出了思考。


  文艺不是风花雪月的事儿,而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一个民族要经受苦难、铸造辉煌,文化的支撑力量不可或缺。正所谓:小人物大情怀,人人都有一个千秋家园梦。在影视作品价值观日渐下滑缺失道德底线的当下,我们期待有更多类似《红高粱》这样具有“正能量”的影视作品和适应时代潮流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出现。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0: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的轻波 于 2014-11-12 10:46 编辑

《红高粱》杨梅:恋儿可爱又可悲                                                

来源:http://ent.sina.com.cn/v/m/2014-11-10/15284238214.shtml


                                                            《红高粱》杨梅、朱亚文



                                                            杨梅《红高粱》剧照



                                                         杨梅《红高粱》饰演恋儿



  新浪娱乐讯 由郑晓龙执导,周迅、朱亚文[微博]杨梅等主演的传奇史诗剧《红高粱》正在北京、山东、浙江、东方四大卫视热播。剧中,杨梅不惜与九儿反目追随余占鳌,痴恋余占鳌不得其心却依旧不离不弃,飞蛾扑火式的爱情让人又爱又恨。


  杨梅:恋儿为爱太迷茫


  《红高粱》中,杨梅虽只是九儿身边的一个丫鬟,但她一出场就以楚楚可怜的模样,获得不少观众好感,九儿难产晕厥时恋儿勇敢救主,更是让观众对其刮目相看。但随着剧情的推移,杨梅饰演的恋儿逐渐展露出单纯痴傻的“心机”,不顾与九儿的姐妹情谊仰慕余占鳌,更以“第三者”的身份逐渐卷入二人情感漩涡。


  值得一提的是,恋儿对余占鳌的爱情是一种近乎飞蛾扑火的痴狂,“恋儿对余占鳌不离不弃,枪林弹雨、风餐露宿地跟着他,吃了很多的苦。余占鳌赶也赶不走,恋儿就粘着他,无论如何要跟着他,要给他生孩子,爱他,为他付出了一切。” 对于恋儿这种偏执的爱情,杨梅表示并不支持,“一直不太能理解、接纳恋儿这样偏执的爱,大概拍了一大半之后,恋儿的喜怒哀乐都演过了,可能开始慢慢理解、融入”。她补充到,“我作为旁观者,特别的替恋儿着急和惋惜她的人生,就像看着一个自己所爱的姐妹一步一步走向火坑,然而又没有办法。我对恋儿的这种爱能理解,但是不支持。”


  角色复杂 演恋儿挑战大


  从姐妹到情敌,从普通丫鬟到压寨夫人,苦恋余占鳌一生不得其心,恋儿前后性格及命运变化极大,其角色也及其复杂,因此给予了杨梅无限的表演空间。在杨梅精彩的演绎下,恋儿可爱可怜又可恨,让不少观众对其爱恨交加。


  诠释如此复杂化的恋儿一角,杨梅直言挑战极大,“这些年演了这么多戏,演完以后心里都很清楚。这次我演完了,我不知道自己再看一遍,会是同情恋儿,还是讨厌她”。杨梅补充表示恋儿不是一个能直接用好与坏去判断的角色,最大的挑战是忐忑观众反响,“我不知道演完之后给人看了是什么感觉,是很可恨?很讨厌?很可怜?对于这方面很忐忑。”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0: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轩《红高粱》话痨附体 拜拜萌翻观众

                                                     《红高粱》黄轩饰演张俊杰


                                                          黄轩《红高粱》剧照


                                                     黄轩《红高粱》与九儿孩子们说byebye


  新浪娱乐讯 近日,演员黄轩发布的一条关于《红高粱》的微博,在网络上引起了网友们的火热讨论。他在微博写到“嗓子疼的咽口水都难;难道是俊杰的条件反射?最近他每天在电视里不停的说啊说,说啊说。据说昨晚还说了个拜拜。”


  黄轩在《红高粱》里饰演的张俊杰,总是一副喋喋不休的样子,跟谁都要讲道理,完全是“话神”附体,“唐僧”转世,充满喜感的样子让观众忍俊不禁。甚至还飙起了英文,这让观剧的小伙伴们瞬间都震惊了,纷纷表示“看到俊杰告别九儿和孩子们那个画面,真心有点依依不舍。可是这时他突然和豆官说再见,和琪官说byebye的 场景,真是笑喷了的节奏。你是随性说的拜拜吗?怎么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敢情那时候就这么洋气前卫啦!”。同时,也有网友很理解张俊杰的这句台词,“毕竟是 在大都市青岛接受过教育的洋学生,学习了很多西方的知识,说出一句告别的英文也是很正常的,喜欢黄轩在《红高粱》一本正经的样子。”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0: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的轻波 于 2014-11-12 10:48 编辑

周迅眼神沧桑 新甄嬛娘娘要诞生了


《红高粱》电视剧评论:周迅眼神沧桑 新甄嬛娘娘要诞生了


年度大戏《红高粱》11月27日在四大卫视首播,因为莫言、郑晓龙、周迅三位大牌的号召力,该剧收视强劲,北京山东两家卫视收视率双双破1,对于 首播的剧来说,这个成绩高得有些离谱。不过相较于开播之前的高期待,观众对于该剧的口碑却是两极分化:朱县长走马上任有点像《让子弹飞》;周迅的扮相跟 “九儿”似乎水土不服;至于剧情,“我奶奶”似乎也要沿着甄嬛的路线发展……60集的剧版《红高粱》,观众似乎还要慢慢消化。


前晚《红高粱》首播,绝大多部分观众第一关注点都是在看周迅版的“九儿”。现年41岁的周迅逆天出演19岁的戴九莲,从扮相上来说,周迅毫无违和 感。前天播出的剧情中,她与黄轩饰演的张俊杰搭戏,演绎了一段青梅竹马的清纯恋情。尤其是私定终身的一场戏,周迅将“九儿”情窦初开的羞涩、勇敢以及痴情 演得别具味道。


不过也正是这股灵气,让观众觉得周迅演出“九儿”似乎有点水土不服,很显然,这样的比较来自于电影版的巩俐。当年巩俐22岁接演“九儿”,不论从成 长背景,又或是外形,巩俐完全本色出演了山东大妞的豪爽和冲动,而且姿态娇俏,惹人怜爱。不管是看过原著小说,又或者是已经被电影先入为主的观众来说,体 态娇小的周迅都显得过于“南方”了一些。而且年纪也为周迅拖了后腿,被评价外形似少女,不过眼神却充满沧桑:“九儿属于那种乍一看不美,越看越有味的没有 文化的农村女子,巩俐就比较合适。周迅长得太媚,演得太有文化,属于娶到家里不放心的角儿,不是这个人物。”


60集才开头 感觉甄嬛新传来了


对于60集这种长篇电视剧,不外乎有两种可能,一是节奏拖沓,一条主线讲到底;又或者节奏紧凑,不断发展分支。《红高粱》此番复活了三个人物:原著 一笔带过的新任县长朱豪三,以及原本没有的单家大嫂秦海璐、“九儿”初恋情人张俊杰,而且这三个人成为剧中的绝对主演,承载故事主线。


因为早前已经预告电视剧的主线人物是周迅饰演的“我奶奶”,而且“九儿”的成长史就是从可爱到倔强,再到为生活变得强势,直到最后为抗日而牺牲。看 到这样的故事发展,再加上郑晓龙执导——虽然郑导说自己从没想过《甄嬛传》会火,而且也觉得拍一群女人勾心斗角觉得挺无聊的,不过这不妨碍网友的吐槽:怎 么觉得又一个甄嬛娘娘要诞生了。


显然编剧赵冬苓更懂电视观众需要什么,一个女人坎坷曲折的一生,才是观众的心头爱。对于人物和剧情的新增,导演郑晓龙倒没有观众的多虑,称集数多, 只能讲好故事:“电视剧和电影是两个不同的载体,电视剧更注重讲好故事。我们既保留了原著的精气神儿,又增加了故事的可看性。”



新县长上任了被称向子弹飞致


     于荣光饰演的县长朱豪三加重戏份成为主演,举着枪走马上任高密县县长,一登场就搅入断案、剿匪的场景,怎么看都和《让子弹飞》的场景太相似。也被调侃难道是在向《让子弹飞》致敬。


乡村初恋、剿匪、宅斗、抗日,再加上多条纠结的情感线,剧版《红高粱》为了迎合电视观众观众的口味,已经把所有能加进去的桥段塞得满满的。不过这样 的剧情显然并不能满足观众的口味,不仅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而且故事俗套,桥段也显得陈旧。不过这才是剧版《红高粱》的首播,之后的剧情还将继续推进。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0: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的轻波 于 2014-11-12 10:45 编辑

红高粱》被批商业 编剧称原著浪漫






【简介】

新浪娱乐讯 随着《红高粱》在几大卫视热播,该剧也由最开始的好评到了“口碑反弹”阶段,尤其最近几集中,九儿每次在生死攸关时都能化险为夷人见人爱的“玛丽苏能力”、和秦海璐饰演的淑贤反复“宅斗”,以及充满了民间诙谐的朱豪三“三言二拍”式断案,都被众多网友视为不符合原著气质。而作家肖复兴也评论《红高粱》对历史描述与再现显得力不从心,便退到轻车熟路的现代剧和宫廷剧的创作旧路上。日前,编剧赵冬苓回应了众多网友的质疑:“莫言创作风格是魔幻的、浪漫的,我们有了更多现实主义色彩。” 此外,他也透露,创作过程中借鉴了《甄嬛传》与《傲骨贤妻》:“在《红高粱》里,你很难用好人和坏人去界定剧中的人物,他们是生活在真实生活场景中的真实的人。”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0日09:42   来源:新浪娱乐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0: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的轻波 于 2014-11-12 10:52 编辑

张一强《红高粱》变马仔 与众大咖斗戏


                                                               杠子班兄弟


                                                               张一强、黄轩


                                                               张一强《红高粱》剧照


  新浪娱乐讯 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经典小说、由郑晓龙执导、周迅、朱亚文、秦海璐等主演的电视剧《红高粱》,在四大卫视开播两周以来,凭借题材和话题度,收获超高收视率。随着剧情渐渐进入高潮,不仅四大主演备受关注,身边的绿叶张一强也毫不逊色,与大咖们同台飙戏,让人眼前一亮。


  与众大咖斗戏 张一强精湛演技难掩星光


  《红高粱》堪称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年度大戏,不仅有周迅十年后重返电视荧屏、还有影后级戏骨秦海璐倾力加盟,男演员朱亚文、黄轩一武一文各显千秋。众大咖同台飙戏,逼格堪比拍电影,观众看得过瘾,配角们绿叶当的也够拼。想在众多大咖中脱颖而出,实则不易。在诸多绿叶中,饰演喜子的张一强,正是诸多配角中举足轻重的一个。


  在抬龙王那场戏中,朱亚文饰演的余占鳌、张一强饰演的喜子都给观众献上了一场高逼格的表演:拍摄现场龙王本身很轻,几个肌肉硬汉抬着很轻的龙王还要表现出汗如雨下、血脉贲张的感觉,比真的抬重物还难。所谓“举轻若重”,正是这个意思。


  从杠子夫到当家马仔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随着余占鳌落草为寇的剧情发展,张一强饰演的喜子的戏份也渐渐多了起来,从最初不起眼的轿夫,演变成了跟在余占鳌身边最得力的第一马仔,无论是在与朱豪三的队伍对战,还是在与花脖子、九儿的对手戏中,喜子都是首当其冲,成为余占鳌最得力的助手。

  这一切都源于导演郑晓龙对张一强的赞许。在《红高粱》整个拍摄期间,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张一强饰演的虽然不是大角色,但也让郑小龙三番五次印象深刻。其中一场劫持花脖子手下马仔的戏份中,张一强演出了土匪的狠劲儿,一把匕首一巴掌,让郑小龙在摄像机镜头后面边嗑瓜子边大赞“够狠”,之后,很多戏份为了配合剧情,都是导演在片场临时加给喜子的,这也让张一强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配合朱亚文一道演好余占鳌和喜子的土匪戏。


  硬汉未演够 向往军人形象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大男孩,能进《红高粱》组跟着郑晓龙导演,是让他倍加珍惜的机会。这次演了一次不一样的悍匪,其实在他心里,他更期待能够演绎军人的角色。


  拥有东北男孩与生俱来的黝黑的肤色、棱角分明的面孔,最吸引人的是他性感十足的肌肉,男人味十足。此次《红高粱》出演喜子,痞气十足;未来,张一强希望有机会通过塑造正义的军人角色,展现自己正直大气的一面。亦正亦邪,向全面发展的演员道路再进一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2 10: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的轻波 于 2014-11-12 11:06 编辑

《红高粱》由历史退至现代剧的窠臼

  
作者:肖复兴(作家) 来源: 新京报 2014年11月07日10:08


     

    电视剧版《红高粱》基本上回避了抗日历史尤其是民间抗战史的深入,或显现对于那一段历史描述与再现的力不从心,便退到轻车熟路的现代剧和宫廷剧的创作旧路上,小说中那一段历史的悲壮色彩也被多少消解。这恐怕是此剧最大的遗憾。



  新增人物非小说本来精神


  小说《红高粱》的气度、品质和叙事风格,更适合改编电影。改编成通俗化的电视连续剧,且是长达60集的电视剧,自然要改变小说的基本叙事策略,乃至在一个抗日框架下,弥漫文字之中对于死亡、性和抗争的那种浪漫色彩与张扬的血性,都会有所流失和变异。因此,加入一些新的人物,丰富前戏与后戏以及旁枝横弋的情节,增添九儿和余占鳌生存的背景高密乡间的烟火气,由此烘云托月更好塑造九儿和余占鳌,将一部写意的小说变为一部写实的电视剧,都是非常必要的,无可厚非。否则,无以支撑起60集电视剧的长度。硬拿电视剧和电影或小说相比,确实是不科学的,导演说得对。


  那么问题来了,所有这些增添的人物与内容,是否合适?既能够吻合那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同时又能吻合电视剧创作的艺术特点?


  电视剧新增添的三位重要人物:九儿的初恋情人书生张俊杰、为和九儿做性格对比的传统旧式女人的单家大嫂、亦庄亦谐的县长朱豪三,无疑都有助于电视剧改编,丰富并推动了电视剧情节的发展。增添这些人物,尽管观众意见不一,见仁见智,都是可以理解的,不增添这些人物,肯定也会增添别的人物,戏剧本身就是人物关系,没有这些增添的人物,便无法构成戏剧情节的展开。


  只是,由这些人物所展开的情节,基本是朝着这样四个方向编织:即抗日、剿匪、内斗和三角恋。在这里,除了抗日的基本框架未变,九儿和单家大嫂在单家的内斗,九儿和张俊杰、余占鳌的三角恋,以及朱豪三的剿匪在前三者之间的搅和。很显然,内斗与三角恋,并非抗日的必须,也非小说本来的精神,只不过是现代流行电视剧的基本模式的翻版,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甄嬛传》、现代家庭婚恋剧,甚至是年代剧里,看到屡见不鲜也屡试不爽的前车后辙的影子。朱豪三的形象,则可以从电影《让子弹飞》中找到模板,其先要剿匪否则易被日本鬼子利用的逻辑,经不住推敲,即便和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近似,却和小说出现的冷支队长与土匪余占鳌的内容相悖。


  抗日民国剧历史想象贫乏


  由此,可以看出,电视剧创作的支点和逻辑,基本上是回避了抗日历史尤其是民间抗战史的深入,或显现对于那一段历史描述与再现的力不从心,便退到轻车熟路的现代剧和宫廷剧的创作旧路上,便能够长袖善舞,尽可能发挥已经成功的电视剧的创作优势。这是一种知难而退的叙事策略,也是一种聪明的创作路数,或者说是一种惯性的思维定势。在这里,便很难看到那一段历史的真实和深入,小说中那一段历史的悲壮色彩也被多少消解。这恐怕是这部电视剧最大的遗憾。


  问题的出现,在于我们对那一段历史想象力的贫乏,便只好移花接木用现代的既成的经验与想象去填充。如今的影视作品,对于抗日和民国历史的想象最为缺乏,对于后者,不少是出于美化;对于前者,大多成为了闹剧。




  其原因,便是戴锦华教授最近所尖锐指出的,即如今的“历史坍塌”,将立体多维的历史与价值建构,坍塌为二维扁平的文化图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电视剧《红高粱》,不是第一部,也不会是最后一部,自我淡化历史深度的影视作品。


  只不过,在《红高粱》上演之前,刚播完《北平无战事》,尽管《北平无战事》也不尽善尽美,但对于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国共两党之间的斗争怀有敬畏之心,以其想象去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和历史中的国共人物,看后令人耳目一新,而和历史接近。两相对比,对于历史的想象,《红高粱》显然相形见绌,因此更为诟病。


  同时,也可以看出,由于《红高粱》由历史退至现代流行剧的窠臼,轻车熟路倒是轻车熟路了,长袖善舞倒是长袖善舞了,拍得也很精心和精致,但是,基本上还是走在老路上,未能尽如人意地将一部经典小说翻拍成一部经典电视剧。这不是对它的吹毛求疵,而是对一切这样的历史剧想象力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发表于 2014-11-12 12: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key-EB 于 2014-11-12 12:23 编辑

红高粱》专家:扎根泥土为人民创作


   

                                                          《红高粱》编剧赵冬苓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红勇



                                                                         抗战前线



       新浪娱乐讯 电视剧《红高粱》日前正在山东卫视等四大卫视热播, 昨日,出品方山东卫视召开《红高粱》专家座谈会,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红勇、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韩国强、编剧赵冬苓、山东作协副主席李掖平、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学研究所所长冯炜等专家学者,还有来自“东北乡”的高密代表参加会议,会上各位专家普遍认为,该剧叫好又叫座,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的要求,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举国皆谈《红高粱》  热度堪称现象级

  山东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吕芃称, “电视剧《红高粱》既是在莫言老师原作基础上的一次继承,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崭新的作品。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山东故事,中国气魄,民族风格,国际影响。这部戏可以不夸张地说,已经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电视剧’,不是一部单纯的文艺作品,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可以说举国皆谈《红高粱》。”

  叫好又叫座  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

  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红勇在座谈会上表示,《红高粱》播出后,自己也成了追剧一族,“这两天只要晚上有空就在家里看,每天三集都看了,感觉非常好,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优秀的作品。现在《红高粱》成了‘话题剧’了。我接触的都是文艺圈的,他们说比电影好,电视剧故事展现得更充分。

  “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是一个既叫好又叫座的片子,习总书记说优秀的作品要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达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这部电视连续剧是具有史诗品格的精品力作,看了以后大家都能感觉到它突破了原著和电影的局限,叙事更加宏大,剧情更加丰富,主题的开局更加深刻,表现出的社会认知价值也让这部电视剧成为一部记录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和农民命运的一个历史变迁史、精神思想史和风情民俗史,它的思想性非常强。”

  “《红高粱》也为当代电视剧创作贡献了一批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从九儿到余占鳌,还有朱豪三,甚至大奶奶淑贤,甚至包括罗汉他们都刻画得非常鲜明,有一些人物性格一开始就非常鲜明,像九儿一开始的泼辣劲、有正义感的形象就已经有了,有一些越来越让人觉得喜爱,包括张俊杰,随着剧情故事的展开,他的形象更饱满、性格更鲜明,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电视剧版比原著小说和电影非常大的突破,在人物关系的设置、形象塑造上更富有张力、更具有传奇性,更具有光彩,这也是赵老师最拿手的,也是电视剧最吸引人的地方。”

  山东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吕芃表示,这部戏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这个创作导向我们是牢牢把握住的,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导向,这是鲁剧这些年来坚持的基本创作原则。 它的具体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精神、浪漫主义的情怀,这个创作方法无论是编导演还是其他配套的工作都是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同时达到了“三个精”: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继承《红高粱》精神气脉  弘扬正能量

  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掖平表示,我负责任地跟大家说,现在60集的《红高粱》我全看了,它非常好地承继了《红高粱》的那种精神气脉和风格,比方说强悍的生命力,比方说我的生命我做主,要活得值的正面的价值观念,实事求是说电视剧《红高粱》比电影《红高粱》毫不逊色。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来看,这部作品也非常合流,特别合拍,也特别恰逢其时,真的是正能量。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传播学研究所所长冯炜表示,从学界到业界的体会是,集中起来就两点,一是传播弘扬社会和文化的正能量。再一个就是要贴近民众,不能脱离群众,不能搞空中楼阁。这两点都做到了。如果从逻辑顺序上来讲,山东卫视的大制作、宏观战略和宏观策划非常重要。

  赵冬苓:到生活中去

  “对我来说,无论是《红高粱》的原小说还是电影,都是不可逾越的一个高峰,但我们去阐释这个作品的时候,一是时代不一样了。再一个是,我的创作方法跟小说和电影是不一样的。当我们来重新阐释的时候,我觉得更多地采取现实主义的手法。一方面我们希望在精神气质上能够保留莫言先生原著的那种比较强悍的精神、狂野的精神,这也是我们这部剧能够得到很多青年人喜爱的一个原因。

  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用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大时代的变化,这是我创作这部戏时的要求,我要最大限度地反映三十年代初到抗战这一段中国的现实—那一个黑暗的、混乱的、复杂人性各种成长的现实,要把这个写出来,把当时的社会万象写出来,然后写出来那时候的那一代人,也就是我爷爷、我奶奶是在这样一种社会现实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反抗、他们的失败、他们的妥协。在写作中要体现出家国情怀,当外敌入侵时,他们如何奋起抗争。

  《红高粱》改变高密人问候语:你看了吗?

  随着电视剧《红高粱》的热播,高密“东北乡”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小说中“东北乡”所在地——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王汝波在座谈会上介绍,《红高粱》影视基地,也随着《红高粱》电视剧的热播有了很大的知名度,现在每天到《红高粱》影视基地参观的游客达到三千到五千,上周日一天就涌入六千多人。他还表示,外界说高密投资16.8亿开发旅游是误传,实际上资金投入只有1亿左右。


  “高密人对这个电视剧的关注度应该在全国是最高的,现在高密人见面的问候语不是‘你吃了吗’,而是‘你看《红高粱》了吗’。”

  《红高粱》改变观众结构 :年龄降了,层次高了

  座谈会上,山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闫爱华透露一组数字,“由于《红高粱》的热播,山东卫视的观众中,25到30岁的中青年人的电视观众比例增加了53.9%,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的增加了60.97%;管理阶层增加了38%,高收入观众增加了30%。这个剧不只是收视的绝对值高,在改变观众结构、吸引主流观众群方面它表现得也非常优秀。原来电视剧大多是草根阶层比较多,这部剧公职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大幅度增长。”

  莫言先生在电视剧开播之前曾说,希望能够做到三点,第一,要有正能量。第二,有很高的收视率。第三,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闫爱华表示,这三个要求基本上达到了。
发表于 2014-11-12 12: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onkey-EB 于 2014-11-12 12:27 编辑

电视剧《红高粱》拍出乡里乡亲的“烟火气”


来源:江南时报   2014-11-10 07:51:55



  “从此不要依靠别人,靠自己!”“遇到好人,我会比好人还好;遇到坏人,我会比坏人更坏!”最近正在山东北京上海浙江四大卫视同步首播的电视剧《红高粱》,将莫言笔下那个仗义率真、敢爱敢恨的“我奶奶”九儿再一次“复活”。


  周迅版“我奶奶”更有灵气


  电视剧《红高粱》开播前,周迅能否胜任“我奶奶”这个角色不乏争议。特别是有了上世纪80年代巩俐版的九儿珠玉在前,如今40岁的周迅扮演18岁的九儿,无疑对全剧形成“挑战”。


  莫言认为,周迅饰演的九儿确实“更加有灵气,更加活泼可爱,有一种朝气”;导演郑晓龙则坦言:“周迅本身演技非常好,身上有股女汉子劲儿。”


  据山东卫视有关负责人介绍,莫言在与郑晓龙讨论剧本时还透露,当年动笔写小说时,选取的就是自己奶奶的形象,而事实上莫言的祖母也是一名个子不高、小巧玲珑的女性。这也成了此次莫言最终认可周迅出演九儿的原因之一。


  郑晓龙再度拿出“考据癖”


  在一些战争题材的影视剧过度娱乐化、恶搞化的当下,《红高粱》被搬上荧屏是否还能秉承原著精神,依然令一些专业人士担心。


  已有《渴望》《四世同堂》《金婚》《甄嬛传》等代表作的“金牌导演”郑晓龙说,自己拿出了一贯的“考据癖”,力求原汁原味地呈现原著,因此剧组为了抢拍“高粱戏”在山东高密下了苦功夫,充分运用实景,将民居、牌楼、石桥引入画面,力争复原莫言笔下独具特色的山东景致和人物,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


  为了模拟上世纪山东当地的“颠轿”风俗,剧组经过严密考据,先后改造出两款当地传统大轿,由扮演余占鳌的朱亚文等苦练出3套“颠轿”步法,再逐一进行试镜、排演、论证、淘汰,不敢有半点马虎。


  拍出乡里乡亲的“烟火气”


  赵冬苓说:“在电影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黄土高坡上的一望无垠、寂静和荒凉,而这一次回到高密拍摄的《红高粱》,我们讲究的是故事里乡里乡亲的"烟火气",无论是人物关系,还是故事推进,都更加"接地气",想把当时的社会百态写出来、拍出来,加上今天老百姓依然能听懂的大白话,大家就会爱看。”



  据了解,莫言本人也密切关注电视剧的拍摄过程,他强调,自己一直以来希望把“红高粱”进行“拟人化”表达,在这部剧中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而高粱象征的正是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发表于 2014-11-12 12: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剧《红高粱》遇差评 赵冬苓:改编吃力不讨好


来源: 广州日报  2014-11-03 08:03







  正在东方卫视热播的电视剧《红高粱》引来原著和电影版粉丝的一片吐槽声。近日,该剧编剧赵冬苓接受记者采访回应争议,称对观众差评有足够思想准备。   赵冬苓认为,电影版拍得很好,但电视剧的艺术要求与之不...

  正在东方卫视热播的电视剧《红高粱》引来原著和电影版粉丝的一片吐槽声。近日,该剧编剧赵冬苓接受记者采访回应争议,称对观众差评有足够思想准备。

  赵冬苓认为,电影版拍得很好,但电视剧的艺术要求与之不同。为了让作品更有“人烟味”,电视剧一改电影版的思路,选择从“九儿”的女性视角出发,而非男主角余占鳌。而新创朱豪三、大少奶奶、张俊杰这些角色,不仅丰满了那个年代的众生相,也起到了补充九儿的社会关系和人物性格的作用。赵冬苓举例说道:“为了和九儿的叛逆形成对照,就有了用传统美德塑造的大少奶奶。她是完全牺牲服从于传统,过着非常痛苦的人生,和九儿生活在一起必然会发生矛盾。”而包括九儿与俊杰从相爱到产生误会并分手,九儿在朱豪三和余占鳌这对仇人之间周旋,这些人物冲突一方面使得故事节奏更为紧凑,情绪上具有感染力,另一方面也符合现代观众对三角恋、钩心斗角、战争这些戏剧元素的审美需求。

  她说,“莫言先生非常放任我们去改编,我们是很大胆地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爬。”她也表示,接手高人气作品的改编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改好了会说是莫言作品好,改不好会被骂,所以我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承受能力,大家去说好或者不好,或者捧上天或者骂得狗血淋头,有自己对它评价就够了。”


  赵冬苓称比较满意该剧后期的抗日戏,她直言,不会神化抗日军民,“当时抗日打得很艰苦,不可能是像抗日神剧那样手撕一扫一大片,那个真的是拿抗日战争当笑话,我们是很认真研究了,最后我觉得还是比较满意。”(记者曾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7 15:19 , Processed in 0.1326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