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25|回复: 0

独立纪录片《百年不化-现场》的导演手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9 15:5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xzfd
来源:银海网
2003-02-24 09:58:34



这个是我在《百年不化-现场》的拍摄过程和剪辑过程中所写的一些笔记。对于本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这里看出我的一些想法的改变。希望能有朋友就有关纪录片的问题多多进行探讨。

在策展人左靖找我拍摄这个主题为“百年不化”与“重塑社会”的行为艺术活动前,我对现代艺术和行为艺术基本上是一无所知的。而且由于受到传统媒体的影响,我对这个一无所知的事物还抱有某种程度上的偏见。因为我所知道的那些行为艺术实在是太惊世骇俗啦!不说前一阵子在美术界闹出轩然大波的那个表演吃死小孩尸体的行为艺术,就是平时我见过和听说过的就已经让我觉得他们这些人说轻了是有点神神叨叨,说重了就是一帮SB。

在认识左靖以后,我才对现代艺术和行为艺术开始了扫盲。因为象左靖,陈宇飞这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都是那种我们很愿意和他们交朋友的人,亲善和蔼,对很多事情都有着独到的认识。在认识他们之后,我才开始对自己在现代艺术和行为艺术上的态度进行反思。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对本次“百年不化”的行为艺术活动的拍摄,才是我真正想进入的一种状态——即没有偏见又不是无知。

作为一种私人记录方式的拍摄,我在器材和人力上完全进入了一种陌生的状态。由于我以前长期以来一直在所谓的“体制”内混迹于电视行业,所以对于那种流水线作业的所谓的“记录片”已经开始充满厌恶之情。在传统设备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影象叙事方式,有着一种对“宏大叙事”挥之不去的情节。在用影象表述的时候,传统的方式对语句的工整和流畅的关注已经超过了对内容和真实的关注。特别是长期以来象《生活空间》一样的流水线记录片充斥着电视屏幕,使我对这种体制内的制作方式完全失去了信心。而这次的拍摄则给了我一个完全是全新的角度,让我可以在很多方面来重新认识我对“记录”和“真实”的观点。

我在拍摄过程中尽量的采用了一种旁观和记录的态度,在技术上讲就是采用眼平视角和“用眼睛记录”的方式来记录,并且不主动介入到其他艺术家的活动中。所谓不主动介入既是指我从不主动对某艺术家的某种活动进行观念先行,而是将他们的艺术活动消解为具体的,世俗的行动。比如他们在购置材料,他们在和当地的村民在谈论场地,他们如何住宿等等很具体的活动。然后在这些非常具体和相对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对他们所进行的这些艺术活动,由其本人或者其他在场的艺术家进行解释。同时我还会对当地的村民进行关注,尤其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在被这些艺术家的介入而产生了某种变化或期待的时候,这些当地村民的反应是我记录的一个重点。

采用以上记录方式的原因是因为我很同意左靖的一个观点—— 一个艺术活动的独特性在于从不让现实屈从于某种先验的观点。它只知道从表象,从艺术家与现场发生的各种关系的纯表象中,推断出它所包含的意义。

应该说,在实际的拍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以前的拍摄方式从未体验过的快乐——我完全和大家融合到了一块,并没有任何人对我和我的镜头表示任何主动的配合之意。而在以往的正规拍摄中,大型专业摄象机的存在和出场简直象皇帝出宫一样引人注目,现场所发生的一切都为之而改变。

在8月15号出发并来到查村的过程中,我就开始体验到这种DV方式和Beta方式的差异了。由于二者之间的成本不同,使得Beta方式的拍摄必须要有某种结论或者成果,不然他们无法面对这个现实——在如此昂贵的成本之下却没有任何能够振奋人心的画面。所以摆拍就成了一种可以接受和某种合理偷懒的理由。而我手持DV的样子在一开始就被大家所接受——毕竟在这些行为艺术家眼中,DV并不是什么值得多看一眼的东西。

一开始,我在现场进行了大量的试拍,尝试和寻找各种可能的风格。在晚上我回看了所有的素材后,预想了最有可能的一种方案——就是目前我采用的方案。因为我在选择了某种拍摄自由的前提下,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 我采用这种私人拍摄方式缺乏足够的物质支持。简单的说,就是我发现我没有足够的磁带来进行这种算是奢侈的拍摄。我必须要节省磁带,但是又不能错过最重要的场景。对于一个拍摄记录片的人来说,这种要求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某种可能是解决之道的方案,我采用了分段的结构。这样我就把一个巨大的艰巨任务化为几个比较不那么艰巨的任务。特别是细节,在一个几乎是无限的细节海洋中,我简直是无所适从。什么才是我最后所需要的呢?这个问题要到最后的剪辑接近完成后才可能有答案。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逐渐丧失可能性的过程,面对原本无限多种可能性最后变成唯一一种现实存在。

这就意味着我必须要放弃一些东西。我也不知道我现在的主题是什么,但是在无穷无尽的细节中,我必须也只能留下那些我需要的。那么作为一种必须的妥协,我就把这个任务分成了若干小的任务。也许这是在目前这种方式下我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也许这不是什么最好的选择。但是我以为这是为了我眼中的真实所应该付出的。当然我不敢说我用DV拍下来的就是真实。但是起码我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能够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历史的某种存在。

作为某种和“宏大叙事”相对的“微观叙事”,DV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发展一种新的影视语言和叙事角度。

以文学作为例子,我们过去所能看到的小说只有象《金光大道》或者《李自成》那样的类型。我并没有对这些小说在文学上的成就表示怀疑,但是对于过去的老百姓是如何生活的,现在的我们恐怕只能凭借私人记忆和想象了。而民族或者国家的历史除了厚厚的充满家族姓氏恩怨和残暴杀戮外的《二十四史》外,也需要野史才能保留一点生动和有趣的东西在里面。

作为文学上的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余华的《活着》和《余三观卖血记》给我们提供了某种可以变通的方式。虽然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但当我们看到有人可以用如此之简单的词汇和语法来表述如此深刻和感人的,远超出其字面意义之外的涵义的时候,我不禁会想到,DV也许正是可以让我们开始这种变革的契机。

以前由于技术和意识的缘故,掌握用影象说话的方式和权利是一种经济成本和个人代价很高的行为。而且即使我们能够忍受这种根本是不知所谓的牺牲,最后换来的还是被阉割过的作品。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体制内需要靠这个过日子的人,如果常年的经受这种阉割,那么最后的结果就得是让自己从这种苦不堪言的日子里寻找一种寄托——其结果基本上都是自觉自愿的成为工具。如果想要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考,就不能依赖这个体系。

而DV给这种梦想提供了某种可能性。技术门槛的降低和操作的私人化,都给我们隐隐约约的指明了某种可能。

毕竟用影象思考的方式是最容易被大家接受和最容易传播的方式。

毕竟在现在这个可以说是动荡不安和急速变化的年代里,用DV,用这种私人影象是可以保留一些东西下来的。

虽然现在这条道路的方向并不是很明确。但是我对此是深抱希望并且开始去实践的。



:P: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3 15:55 , Processed in 0.0790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