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51|回复: 2

[对外汉语] 对外汉语回顾与前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5 19: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任继愈
来源:各类教育网
2002-11-22 16:50:58

------------------------------------------------------------------------------------------------


世界上的文明古国遍布于欧、美、亚、非。这些文明古国长的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但是它们都先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剩下唯一的一个就是我们中国。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少有五千年以上。因为中华民族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不断改造固有的文化,所以能保持青春活力,既古老又年轻。


由于中国历史长,过去有过高度发达的文化遗产,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宝库。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保存的古籍超过十二万种,堪称世界之最。用汉文字写成的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典籍为世界各国学者所关注。中国又是一个有十二亿人口的大国,近二三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广大市场引起世界各国工商企业家的极大兴趣。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甚至那些对中国不友好的人士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研究、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


国外有许多国家讲授汉语文,我们国内也有为外国学者开设的院校。近几十年来中外交流日益频繁,教学内容也日趋丰富,从生活文化转向深层次的观念文化学习,使他们逐渐接触中国文学名著。这种改进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向深层次开展。这预示着对外汉语教学很有前途的开端。


近五十年来,世界各国引发了研究中国的兴趣,出现了中国热。学习汉语成为了解中国的必要途径。从事汉语教学的人数逐年增多。这种学习汉语,研究汉学的兴趣与50年前有所不同。50年前,外国人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多从考古、社会学、民族学着眼。今天世界各国学者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是企图认识、了解这个活生生的国家,要和它打交道。建立长期关系。中国的地位变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也变了。为了适应这个新的变化,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企业也要适应这种新形势,不断改善。


对外汉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外国学者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什么。这是对外讲授的起码要求;我们要主动地把优良传统、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推广出去,使他们不仅学到汉语文知识,还学到中国文化的好传统,通过教材、教学内容,向他们正确、客观、系统地介绍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世界观。我们通过汉语教学,广交朋友,增进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亚洲参战的美国复员军人,有的继续读大学。他们中有人学习汉语,由于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与中国断绝外交关系,这批学汉语的复员军人多在台湾和日本游大学。他们学习汉语几年后,既通晓了汉语,又成为美国第一批白人汉学家,他们学过《论语》《孟子》《庄子》屈原、杜甫,有的成了东方系或哲学系的专家教授。


我们虽然从教授汉语起步,却不能满足于培养一般翻译人员,而要有计划地培养大批外国青年汉学家。这些遍布世界的汉学家必将成为我们广交朋友的桥梁。


21世纪全世界共同关心的两大问题,一是和平,一是发展。只有和平才能发展。为了实现和平,我们要增加国与国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了解是信任的基础,国际间的信任建筑在国际间了解的基础上。只讲授语言的应用,而不是深入到文化的内涵,只能学到中国文化的表层,无法认识中国文化的本质。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要通过外国语言教学为维护世界和平尽一份力量。在新形势下,我们的任务既深化了汉语教学,又推进了国际文化交流,为世界和平尽了应尽的义务。


选自《对外汉语教学回眸与思考》,张德鑫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楼主| 发表于 2004-2-5 21: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外汉语教学历史回顾

(节选自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50年——世纪之交的回眸与思考》,有删改。)
2002-11-22 16:51:01

----------------------------------


     追溯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早在两千五六百年前,《周礼》及《礼记》所提到的“通译”已见端倪。而外国人或外族人真正大批到中国学习汉语,则始于东汉初年《后汉书·儒林列传》:“匈奴亦遣子入学。”),盛于唐代,明、清也出现过热潮,这都指来华学习。再溯外国的汉语教学,早在公元372年朝鲜就正式设立太学讲授汉语(即高句丽第十七代小兽林五二年);公元1世纪至10世纪佛教传入越南,为研读佛经,越南人开始学习汉语和汉字;十八、九世纪,西方传教士将汉语教学带回德、法、意等欧洲国家,那里的汉语教学往往跟汉学研究融为一体。但不管何时何地教、学汉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始终没有成为一项专门的事业和一种专门的学问。如果以1950年7月清华大学正式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进修班(班主任周培源先生、副主任吕叔湘先生)标志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式开始,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两大时期,即实行改革、开放前30年的形成时期和改革、开放后20年的发展时期,前者又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创阶段: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即从1950年的清华大学最先开设“东欧班”至1961年北京大学中国语文专修班与北京外国语学院非洲留学生办公室合并,成立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办公室。由此从无到有建立了新中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教学机构,并初步组成了一支专职对外汉语教师队伍。这10年间共接收了来自60多个国家的3315名留学生,并开始了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汉语教师(朱德熙先生为当时首赴保加利亚任教的对外汉语教师)。


      进展阶段:60年代初期至中期“文化革命”前。期间经历了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留学生办公室跟出国留学生部合并独立建校,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进而又于1964年经高教部批准,将预校升格改名为北京语言学晚,成为我国惟—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1965年夏,二千多越南留学生来华,使全国又有二十多所著名高校承担了对外汉语教学任务,仅1965年留学生总数已达到了3312人。另外,从1961年起,高教部决定从一部分重点大学的中文系选拔优秀应届毕业生作为储备出国汉语师资,到北京外国语学院或北京大学进修三年外语,至文革共培养了四批一百多人,他们后来成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坚骨干力量。


      恢复阶段:70年代初期至后期,在这之前的60年代下半段,正值十年“文革”的头五年,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处于停顿状态。但由于70年代初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1971年联合国恢复我合法席位,1973年联合国大会第28届参议一致通过将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五种工作语言之一,1972年因我国援建坦赞铁路要为这两国长期培养数百名专业技术人员,他们首先需要学习汉语),1972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恢复北京语言学院,并于1973年接收了42个国家的383名留学生。1974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为北京语言学院题写了校名,标志着国家最高领导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关心和重视。


      近二十几年来,随着“文革”结束及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国力增强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需要了解中国,加强跟中国的交往,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了对学习汉语的需求。这种需求相比过去长期处于缓慢、反复的状况,是一个质的飞跃和突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04-2-5 21: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新发展

(节选自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50年——世纪之交的回眸与思考》,有删改。)
(2002-11-22 16:50:58)

---------------------------------

自1988年9月第一次全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后,这一总体指导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并逐步得到体现。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领导,采取了一系列建国以来首次颁布的重大举措,如:


1990年6月,国家教委主任签署了12号令,颁布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随后成立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国家教委副主任担任。


1992年9月,国家教委主任签署了21号令,颁布了《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把HSK确立为国家级考试;后又于1997年8月成立了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由教育部副部长任主任委员。


1993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由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写入国家教育法规。此后,“对外汉语”便作为学科名称出现在我国正式的学科目录上。


1995年,国家教委、外交部、文化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联合向我驻外使、领馆发出了教外专[1995]653号文件,要求各驻外使、领馆在国外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把成立于1987年由八个中央部委和一所高校组成的国家对外藏语教学领导小组调整扩大为全部由中央十一个部委组成,即:教育部、外交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财政部、文化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1999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签署了教育部令第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设置规定》,将授予在汉语教学、汉学研究以及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学者和友人。


正是国家这些重大、有力的举措,加之我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迎来了近十年对外汉语教学的新发展。在国内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


1.来华学生数量猛增,层次提高。据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的统计,1996-1998三年中,尽管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每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仍都超过4万,其中 85%以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为专业。1998年的长期生中,学习本科以上课程的留学生占总数的67.66%,其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数皆有所增加。此外,驻华外交使团及在华外资企业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业余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1998年仅在北京外交人员语言文化中心和北京外企服务总公司培训中心的学员即达4千。


2. 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结构逐渐完善。目前全国已有三百多所学校和其他教学机构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其中不少进入“211工程”的重点大学,以世界名牌大学为目标,制订了庞大的外国留学生招生计划,力争外国学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10%。全国现有32所著名大学,成立了35个专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二级学院。为适应这迅速发展的教学规模,20年来出版了各类对外汉语教材数百种,并形成了一支拥有约2500多专职、4000多兼职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


3.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的教学体制。除正规的学校教学外,还有广播教学(已发展到28个对外广播汉语教学语种)、个别教学、刊授教学、函授教学、远距离教学等,近年网上汉语教学也已经启动,网上教材已在研制,并将很快达到实用化。中国黄河电视台于1996年在美国SCOLA电视网开设了汉语教学节目,标志着汉语教学已进入国际影像空间。


4.汉语水平考试(HSK)已跻身世界上类似英语"托福"考试的最重要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水平测试之一,并正在成为世界上最权威、影响最大的汉语水平测试。早在1984年底,就成立了汉语水平研究小组,1990年2月20日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主持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专家鉴定会认为:"汉语水平考试(HSK)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模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汉语水平考试的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汉语测试的一项空白,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一项重大突破,对于我国语文考试标准化具有借鉴作用,这个项目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处于先进水平。"HSK在1991年开始推向国外,截止目前统计,HSK考点已遍布世界上包括中国和香港特区在内的21个国家和地区,已有14万余人次参加了考试。确实,HSK的推向世界,其意义已远远超出考试本身,从一个侧面让人感受到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返回本页页首


与此相映,对外汉语教学在国外的影响和发展也十分显著,主要表现在:


1.汉语教学逐步被不少国家纳入其主流教育体系,如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已先后将汉语列为大学入学考试的外语科目之一,泰国教育部甚至决定在全国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程,并在皇家教育电视台开播电视汉语教学节目。为了加强对汉语教学的推广和管理,有的国家教育部门增设了专职的汉语教学督导(如法国),或向我国教育部聘请汉教专家担任他们官方的汉教顾问(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或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以汉教为主的"中国中心"(如俄罗斯、德国)。


2.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汉语教学在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中的排位普遍提高。汉语在日本早已是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韩国1988年在大学学汉语的学生仅1066人,至1996年猛增至40000多人,汉语也成了第二大外语。美国大学中1995年选修中文的人数比1990年增长了36%,是所有外语学生人数中增长幅度最大的语种。法国从1991年至1998年,开设汉语的高校从五所增至60所,中小学从60余所增至110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统计,公立中小学学中文的人数从1990年仅千人,而1998年猛增至14000人。不少国家由于师资不足,而只能满足近半数甚至四分之一的申请者学习汉语。此外,还受一种理论影响,即认为汉字学习有利于儿童智力发展,从而使汉语被选作儿童的启蒙语言更多地进入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幼儿、小学生的语言教学。这里还要看到世界华文教育的蓬勃发展,除东南亚国家外,特别是北美、大洋洲等移民国家中,我国改革、开放后大量留学人员子女在当地需要接受中文教育现已成为大势,由我国大陆学人为移民子女开设的中文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国专门为此而编写的两套儿童中文教材已进入这一领域,获得良好反响。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海外汉语教学出现了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


3.汉语学习者的成分和目的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为能从事跟中国进行经贸、科技、外交、文化交流等目的而学习汉语已成为主流,已从过去只是少数人出于对汉语丰富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语言魅力,或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而以学习古汉语为主的象牙之塔中,转移到了大众为职业竞争掌握一门外语技能、将汉语作为实用工具的汉教"大市场"。这一学习目的的变化带来了各国汉语教学在生源、教材、体制、教学理论、教学手段和方式等方面的大变革,出现了除正规教学外包括业余学校、个别教学、广播电视教学、网上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特别是运用高科技进行汉语教学在一些发达国家进展较快。


4.国内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现在每年我国教育部有一百余位公派汉语教师在国外任教,至于通过其他各种途径尤其是民间渠道在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人就更多了。秘书处设在北京的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目前有包括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会员,并举办了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每届讨论会都出版了高水平的论文集。特别是今年8月在德国汉诺威市举行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这是首次在中国境外举办这样大型的汉语教学国际学术会议,是汉语走向世界、汉语教学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此外,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跟美、德、法、荚、俄、日、韩等国相应的中文或中国语学会(协会)建立了双边或多边的学术交流关系;我国专家已跟美、法、意、日、韩、越等国家开展合作编写教材的工作;我国每年邀请十余位汉教专家或汉学家访华作短期学术交流,还常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对海内外汉语教师进行业务培训;逐年增长向国外大学赠送汉语图书、教材乃至教学设备。所有这些对外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世界汉语教学、扩大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2 02:42 , Processed in 0.06794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