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62|回复: 0

借我一双慧眼吧 -------谈纪录片初创者最容易碰到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9 02: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贾正华
来源:西南电视

--------------------------------------------------------------------------------

  一个纪录片初创者,经常会被哪些问题困扰或者说在创作上会陷入哪些误区呢?结合自己的纪录片创作和学习经历,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点:

主题提炼的问题

  过于注重纪录片的形态忽视内容,认为纪录片就是纪实,对生活做苍白盲目不加选择的记录,不注意主题的提炼。
  对于纪实,许多人视作法宝,认为只要记录下拍摄对象的生活流程,一举一动,这样的记录纪实就是成功的,由于缺乏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发现,忽视对所表现事物的独特认识,一些风格相像、内容相同、表现相似的作品逐渐被淹没甚至难以通过审核在屏幕上出现。
  问题就出在主题的提炼上,主题提炼的不成功导致创作者的观点和诉求未被理解或理解模糊。对于任何作品,主题的提炼都不应该被忽视。
  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建立在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观察、情感和意见的基础上的,纪录片亦是如此。你选择了一个题材,观察它,记录它,认识它,分析它,一定期望它能传递你的观点想法,而这种观察记录、思考和传递还应该是有价值的。做为创作者,你应该挖掘出所关注内容的最大价值,也就是对主题做最大限度的开发提炼,主题的提炼应该始终贯穿在创作的过程中。做纪录片也应该或者说必须找出表现事物最本质、最有时代特征及现实意义的东西。主题提炼的不确定和主题归纳意识的模糊会破坏作品的表达,一味追求所谓纪录片的纪实形态而忽视了内容的要求,势必导致主题的偏颇。
  在创作一部反映乌鲁木齐天文站科研交流成果的纪录片时,编导就碰到了主题提炼不准确影响作品表现力的问题。大家知道,相对于发达地区,西部特别是新疆的科研一直有滞后的现象,科研领先的事例凤毛麟角。偶然的一个机会,编导得知乌鲁木齐天文站年轻的王娜博士和她的两位导师---北京大学的吴教授和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曼教授(他们也是国际天文界研究脉冲星的顶尖人物)将在乌鲁木齐集中工作10天,完成他们国际合作中一个重要观测阶段。编导确定了以他们为主要拍摄对象拍摄一部纪录片的想法。
  经过一个月的拍摄采访,他们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可在创作后期编导却明显受到了几种主题表现矛盾的影响:纪录片要有情节细节和必要的冲突,这部片子的主人公是三位科学家,他们虽有长期合作,但情感交流很难在短时间通过镜头予以捕捉和表现;脉冲星的神秘和研究意义也使得编导要费一些篇幅去描述脉冲星是怎样一回事;三位科学家在乌鲁木齐天文站的发展和国际项目合作中又具有什么特殊意义?所以在最后的成片中,大家看到了三个主题或主线在相互矛盾着:一方面好象是编导在讲三位科学家的情感故事;一方面好象又有介绍天文学的科教片成份;同时还有对乌鲁木齐天文站发展的思辩。多内容、多主题相矛盾,结果就使这部本该有意义的作品偏于苍白和杂乱,没有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无可奈何的导演情结

  无法从生活中找出最有意义的东西,无法从纷繁复杂的实物表象中提取有用的元素,为了获得有趣的情节和创造所谓平凡中的不平凡,导演只好对所拍摄对象的生活加以设计,违背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原则。  真实纪录片的本质属性,要求现实生活中存在方式和本质意义通过创作者的创作活动体现在作品中。创作者拍摄时的感官反应、动作、经验和目的以及特有的气质,都会促使他有所创造地安排他所看到的一切。纪录片无法摆脱创作者的个性特征。在纪录片创作中,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如调度、再现和搬演)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作品中。
  事实上,很少有不经过导演的影片或者说没有哪部作品完全没有导演因素。纪录片发展至今,出现了很多新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态,纪录片概念的领地边缘越来越虚化,衡量真实与否的界限已经降低。一部纪录片是否真实,在于表现和再现的事物、人物及人物的活动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
  每一位编导在创作纪录片时,都希望所反映的对象和表现的领域有最扣人心弦的故事发生,而事实上,我们记录的生活大多是平淡甚至相似的,在平淡和相似中寻找出生活的变化和波澜需要时间、生活的积累、足够的耐性和发现"美"的眼睛。
  学会从日常事物区分出不平常的东西,对于纪录片创作至关重要。创作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把每件事情都看成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又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
  1994年,一位纪录片编导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用半年多的时间拍摄了纪录片《家住沙漠中》。该片入围德国哥廷根人类学电影节、北欧人类文化电影节、布鲁塞尔电影节。哥廷根电影节主席汉斯盖勒对这部影片的评价是:"影片真实流畅自然。其中关于父女关系的记录,堪称人类学电影史上的一颗明珠。"在事隔9年之后的现在看来,这部作品仍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正是编导对沙漠人家生活细节的细致观察把握和真实记录,赋予了作品极强的感染力。半年的时间,编导记录的内容一定很多,相对来说,沙漠里的生活应该更缺乏变化,应该怎样选择有用的生活素材,确实是对创作者理解观察生活及洞察能力的考验。
  除了学会观察生活、有选择地加以记录之外,对所反映的内容真实性的控制把握也非常重要。一些纪录片在情节和内容表现上留有明显的导演痕迹,一些人给主人公的生活加糖加盐加猛料,有些人甚至在获得了一条可做纪录片的线索之后,完全按照自己的臆想安排所有的情节,这样的创作无疑是不可取的。

掌控能力的把握

  对一些重要的情节场景和现场突发事件缺乏控制和足够的准备,镜头无法到位,影响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好的情节细节、突如其来的矛盾纠葛和重要的生活发展场景对一部纪录片来说不易多得。现在,这样的场景发生了、出现了,你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纪录片拍摄的基本规律和求新求变是被创作者普遍尊崇着的,比如镜头合理运动、拍摄时间和光线的选择、拍摄的工整度、美感以及镜头语言的流畅,为记录原生态的生活场景保证同期声的不断裂等,这些大家趋同的拍摄方法保证了纪录片某个环节或某组镜头的完整和谐,细腻到位的拍摄更对情境及主题的表现和渲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一些无法复制、无法还原的突发事件和重要现场,在拍摄者没有充分的时间考虑取景美感、从容的镜头移动和一些影响纪录片镜头表现因素的条件下,很多遗憾永远地留在了作品中。
  突发事件和重要现场的把握对年轻的纪录片拍摄者无疑是一种考验。出现拍摄上的遗憾的原因一般有几种:一是对所拍摄内容缺乏了解,缺乏预见性,镜头完全不能把握突如其来的一切;二是知道大概的情境和发展脉络,没有做精心准备,致使在现场眼到手不到;三是不注意发现及调整影响拍摄效果的一些细节和特征,使原本至关重要的场景事件的拍摄逊色不少,甚至弄巧成拙,影响了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
  有时,不注意影响拍摄的一些效果也会造成拍摄上的缺憾。在一部反映部队军官关怀少数民族失学女童的纪录片作品中,我们注意到一组最重要的情节似乎存在问题。这部片子的发展线索是这样的,哈萨克少女写信给资助她的武警军官,告诉他父亲不让她再上学---武警军官为此专门来到他工作过的这个牧场做父亲的工作---乡里的领导一起来到女孩家中---双方阐述自己的观点互不相让---孩子的父亲情绪激动掀翻了准备待客的桌子……
  掀翻桌子这个情节可以说是很重要的,它既表现了哈萨克人特有的火烈直率的性格,和父亲一意孤行不让女儿上学的行为相呼应,又为下一步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层层递进,这样戏剧化的情节千载难逢。可从镜头上看,父亲似乎是笑着做着一切,包括掀翻桌子,这样的导演也太露骨了,应该不会发生。大家仔细分析终于明白了原因:哈萨克父亲的面部很有特点,在某个角度看上去就是一张笑脸,由于拍摄者
一直在同一角度拍摄,构图是容纳了四个人的中景,也许是为了能完整地记录下这一段情节,拍摄者没有能够拍到父亲面部的特写,致使这段重要的情节不但没有拍摄到位,还有不真实和摆拍的嫌疑。
  纪录片大师伊文思鼓励有志电影事业的人先从事纪录片的创作,他说纪录片会教会一个人观察事物的方法,包括怎样思考。对你我来说,也许这正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

(作者单位:新疆电视台 编辑:周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2 19:51 , Processed in 0.0760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