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73|回复: 0

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思考与设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 22: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杨晋毅(河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来源:http://www.lyc56.cn.gs/zy/skty1.htm
中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2003.11澳门

---------------------------------------------------------------------------------------
提  要: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意义和方法,指出中国的城市语言研究要特别重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央计划经济背景,指出单位是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基本单元和出发点,并由此而提出了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一系列基本方法和原则。第二部分讨论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计划和目标,提出了完成《中国城市语言地图集》和建立《中国城市语言音库》的设想。第三部分简要说明了需要克服的问题和困难。

关键词:城市语言;工业区语言;计划经济;单位现象;二元经济结构;工业移民;单位语言岛;城市语言地图;城市语言音库

一、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思考

1.中国二十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工业化浪潮,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变。中国的社会面貌、生活面貌和语言状态(普通话和方言的分布与使用情况),都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①,2001年,中国城镇人口已达4.8064亿,已经占总人口的37.66%(1949年为0.576亿,占总人口的10.6%)。中国城市学专家和人口学专家普遍认为,今后二十年将是中国城市化加速阶段,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60%左右②。在这一社会巨变中,中国城市语言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怎样分析和把握以及预测中国城市语言的发展与变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2.研究中国城市语言状态的最关键问题,是掌握中国城市现代语言发展的经济、文化背景。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变革,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即中国的工业化是在中央计划经济背景下进行的。离开了对这一背景的深刻把握和透彻分析,许多基本的城市语言现象(如一些非常特异的工业语言岛现象)都无法认识和解释。在中央计划经济背景下,中国所出现的城市居民几乎全部被组织在单位之中的现象,以及普遍存在的单位办社会现象,以及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城乡分隔、条块分隔),和在中央政府统一计划下的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工业移民现象,都对中国城市语言状态的发展和变化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只有对这些现象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和分析,理解“单位”是我们调查、分析中国城市语言状态的基本单元和出发点,我们才有可能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城市语言变革③。

3.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给出中国城市语言调查的基本方法和原则。首先,我们必须注意区分城市的不同单位,必须懂得掌握不同单位的不同性质,是分析不同单位出现不同语言状态的最关键因素,要下大力气去收集方志(厂志、单位志、区志、市志、省志)和年鉴(单位、区、市、省)资料,掌握单位职工籍贯、文化计算机统计数据和单位居民区派出所户籍计算机管理统计资料,从中分析单位性质、特点,才有可能认识不同单位的不同语言状态的出现原因。其次,注意区分单位的第一代人和第二代人,必须懂得掌握单位第二代人的语言状态是了解单位语言状态的关键,而第二代人的语言状态只有通过对单位子弟学校语言状态的调查才能够正确把握,而对子弟学校语言状态的调查,必须在大量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采取问卷调查和隐身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且反复验证,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三,注意宏观(全国城市语言文化状态)、中观(一个城市、一个单位的语言文化状态)、微观(一个人的语言文化状态)相结合,没有对宏观、对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对微观的研究常常不能深入,也无法真正认识其语言状态的原因和意义。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毛病之一。不克服这个毛病,我们对中国城市语言的研究就难以深入进行。第四,要注意不同单位、不同年龄、不同城市、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语言状态的对比研究(特别重要的是与港澳台和东南亚华语城市以及发达国家城市语言的对比研究)。许多新的语言现象,只有在对比中,才能为我们所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才能使我们真正认识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设想

     本部分主要是在第一部分(方法篇)的基础上,讨论我们的研究计划和工作方向及工作目标。

1.现有的工作基础  现在的工作基础是严格按照我们1985年制订的30年计

划逐步完成的。1985-1990年,我们完成了调查的准备工作(基础资料和相关论文的搜集与研究、理论准备、方法研究与探索和对洛阳市的战略侦察),拟订了我们的调查方法和研究思路(参见第一部分)。按照这个方法和思路,1990-1995年,我们完成了洛阳市的调查和周边城市的战略侦察及部分对比性调查④。1996-2000年,完成了中原地区(河南省)的调查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战略侦察⑤,并对个别重点城市(武汉、太原、株州等)做了初步调查⑥。1998年7月初至12月底,笔者利用在北京参加《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方案设计工作的机会,用近半年的时间,逐个调查了国务院各工业部(机械、电子、兵器、纺织、冶金、煤炭、建筑、石油、铁道部等等)和其他有关部、委、局(公安部、文化部、计委、经贸委、统计局、地方志领导小组等)及研究单位(当代中国研究所、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工业经济研究所、社科院史志中心、国家计委研究院等),搜集了大量资料和数据,访问了许多专家和有关工作人员。同时,通过一些重要企业(如攀枝花钢铁公司)的驻京办事处,对这些企业的资料和语言状态进行了收集和调查。这半年是我们调查史上的重要时刻,我们对中国各省市工业区和各个工业系统的分布与发展历史有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与掌握,使我们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对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更加明确了。2001年4月,用20天时间,完成了对西安市的调查,2002年10月,用近1个月时间,完成了四川省和重庆市的第二期战略侦察和资料搜集任务,均发现和确证了一些新的工业语言岛和特殊的语言现象。先后参加洛阳市调查的,有洛阳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的2000余名学生,参加对全国城市的资料搜集和战略侦察的,有洛阳工学院的1000余名学生。另外,1997年9-12月和2002年3-6月,笔者两次在洛阳工学院进行了来自全国100多个城市学生的语言调查会,近千名学生陆续参加了调查和讨论。1990-2003年,在洛阳工学院、洛阳市委党校、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党校、南阳市轻工学校大专班、登封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大专班、林州市机械制造大专班以及周边一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的学生中,收集《我的家乡普通话和方言使用情况》的作文8000余份,反映了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语言情况。经过十多年来在艰苦条件下坚持不懈的工作,我们已经拥有了大量基础资料,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掌握了比较成熟的调查方法和工作路径,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城市发展及其语言状态(普通话和方言的分布与使用情况)和一些重要行业系统(铁路、建筑、纺织、煤矿、机械、电子、钢铁、飞机制造、重型机器、石油化工、动力工业、国防工业、三线工业及军队系统等等)的发展历史、分布及其语言状态,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把握。

2.我们现在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我们原定的计划是在2015年完成全部调查

任务,对全国工业区的语言状态做出比较详细的描绘,完成《中国工业区语言地图集》。现在的计划有三点重大改变。第一,由于中国近年来国有大工业区在急剧改革中,原有的城市形态急剧变化,许多企业的基本资料大量流失,因此,形势变化已经不允许我们从容不迫地去完成我们原来的工作计划。现在的调查已经带有某种抢救性质。我们必须加快速度,争取在2005年完成最重要城市和企业资料的抢救性搜集任务,2008年完成全部资料搜集任务和重点企业、单位的调查,2012年完成全部调查,然后再逐步进行对调查数据和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工作。第二,研究范围由原来的全国工业区扩大到对全国城市的语言状态调查。在完成《中国工业区语言地图集》的基础上,完成《中国城市语言地图集》,已经是我们现在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工业区和城市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同一个演变过程。其中的规律、阶段甚至研究方法都是非常近似的,离开了对工业区语言状态的考察,对中国城市语言状态不可能得出正确的认识,而离开了对城市语言状态的考察,对中国工业区语言状态的研究也不可能真正深入。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国语言学界对中国开天辟地般的城市大发展所带来的城市语言大发展和城市语言研究的历史机遇没有起码的心理准备和理论储备,我们即将丧失语言学研究史上的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1987年出版的权威著作《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⑦对新兴工业城市语言状态的大量错误标注(以河南省为例,比较突出的即有焦作市、鹤壁市、三门峡市、舞钢市、濮阳市、洛阳市涧西区、郑州市上街区等等),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第三,建立中国工业区和城市语言音库。按照《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国家社科重点项目)⑧的标准,对一些最重要的单位语言岛和新兴城市的语言录取音挡资料。将根据我们所能够获得的资金规模,按照小、中、大三个方案实施。小方案,以中原工业区和中原新兴城市为基础,对最重要的、构成我们研究基础和研究出发点的10个工业语言岛(也是城市语言岛)的语音进行录制。包括:洛阳第一拖拉机厂、洛阳玻璃厂、洛阳棉纺织厂、洛阳机车工厂、洛阳水泥制品厂、洛阳铁路分局、郑州国棉三厂、焦作矿务局、三门峡市、西安纺织城、武汉钢铁公司等。发音合作人均选择在企业子弟学校长大的第二代人,发生方言复辟或语言选择改变的单位(如武钢、西安国棉五厂、西安光学仪器厂、成都四二O厂等),则需要分别录制第二代人、第三代人的语音资料。中方案,对全国主要工业区和新兴城市的100个最重要的企业和单位语言岛的语音进行录制。大方案,对全国100个城市的1000个重要企业和单位的语音进行录制。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和调查线索,全国至少有近百个城市和近千个企业和单位的语言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其语音都有录制保存的价值。以太原市为例,其汾河以西的大工业区内,就至少有5个工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甚至在196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自己语言的专称。如“太重话”(又称重机话,即太原重型机器厂话,是介于普通话和太原话之间的一种混合话),“晋机话”(晋西机器厂话),“大众话”(大众机器厂话),“山纺话”(山西纺织厂话),“太药话”(太原制药厂话),“矿务局话”(西山矿务局话)以及“铁三局话”(铁道部第三工程局话)、“化二建话”(化工部第二建设公司话),和在汾河东老城区北部的“太钢话”(太原钢铁公司话)、“十三冶话”(第十三冶金公司话),“铁路话”(同蒲铁路路话)等等⑨。这些相互之间有明显区别的特异的语言都是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潮中出现的,都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这种彼此相邻语音却不相同的单位语言岛现象,在许多城市都普遍存在。

3.此外,现在特别需要进行的还有内地城市与沿海特区城市(半市场经济背景下发展起来)和港澳台地区城市(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语言状态(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城市的语言状态)的对比调查和研究。这是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计划经济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段非常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形态,无论是局内人(中国大陆人)还是局外人,都是不容易真正理解和认识这种社会形态的独特性和怪异性的。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类似的经历和理论来体验和解释这种社会现象。但它又是如此深刻和全面地影响与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我们无法回避和绕过它。通过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华语城市语言以及欧美发达国家城市语言状态的对比研究,能够使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观察中国内地城市的语言发展和演变,无疑将帮助和深化我们的思考与分析,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中国主要发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语言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三、需要克服的问题和困难

1.目前我们的主要问题是经费困难。语言学研究现在一般很难引起地方政府

和工科院校的重视。相对而言,我们还是比较幸运的。1995年以来,在许多语言学专家和一些领导的理解和帮助下,我们陆续获得了一些资助。如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2.9万元),河南省的资助(0.9万元),洛阳市的资助(0.3万元),以及一些兄弟单位和朋友的资助(1.4万元)等。这是我们的研究能够取得一些进展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些有限的资金与我们的调查计划和目标相比真正是杯水车薪。洛阳工学院十多年来先后参加调查的3000余名学生,全都是在一腔热情鼓舞下的义务劳动。我们研究组没有能力给他们付出应得的报酬,我们只好用一个崇高的目标去激励和鼓舞他们。没有他们的热情参与,我们的计划只能是纸上谈兵。1985年以来,我们的许多调查是自费进行的。我心中的底是我可以保证每年用我的2个月的薪水来进行一些最基本的调查。现在,争取科研经费仍然是我们的工作内容之一,常常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第二个问题是时间紧张。现在基本工资在薪水中占的比例都很低,大部分收入都还是课时费。大量上课必然影响科研的时间和精力,而减少课时又必然影响收入,造成科研经费的紧张。现在每周的课时常常在15-20课时,有时甚至在30课时以上。这是现在许多工科院校基础课老师的工作状态,因此科研经常是利用夜晚时间,外出调查则需要费力调课,或者利用暑假天气最炎热的季节出动。但是暑假期间中小学放假,我们最重要的调查内容之一中小学语言状态调查又不能进行。这个矛盾到现在我们还很难解决。

3.第三个问题是人力紧张。我们非常需要研究方言学和社会学的专家来参与我们的研究,同时,我们也非常希望参加我们研究的朋友能够坚持到底,能够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决心。我们研究的特点是要做极其大量的艰苦的田野调查,要从一个个学校、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单位、一个个派出所、一个个城市的机关做起,首先要有不怕把两条腿跑断的精神。十多年来,我们两条腿量过的道路何止几百上千公里!1995年暑假期间,仅仅为了得到一套比较完备的洛阳第一拖拉机厂职工的籍贯、文化、职务的计算机统计资料,笔者就曾经往第一拖拉机厂的各个有关领导部门和计算机中心,为请示、协商、协调、编制程序、核对分析数据等等工作跑了几十次之多。没有坚定的意志和崇高的信念,是绝对不可能坚持下来的。这是我们这项研究的最突出特点和最基本要求之一。

现在,我们的各项研究都在按计划进行。我们希望有比较充足的经费和比较充裕的时间。但是我们从来不以此作为我们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的前提和基础是我们的决心和意志。我们充分意识到这项研究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正因为理解了它的重要性,我们从来不畏惧它的艰巨性,也正因为充分品尝了它的艰巨性,我们才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的重要性,理解了我们所肩负的沉甸甸的历史责任。以这样少的经费和人力,去调查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语言变革,去完成这样巨大、艰苦、复杂和重要的工作任务,在语言学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我们正在前进。我们正在做我们必须要完成的极其艰巨和光荣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2003.10.河南洛阳



注释

①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

②     关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和城市人口变迁,中国政府决策部门和学术界1950年代以

来有各种各样的观点,长期争执不下,资料和文章非常多,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教训。但是到1990年代末期,各方面对中国城市化道路和人口的迁移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认识到了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各级政府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决心已经确立。综合起来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描述:在中国农业经济时代(周秦-明清),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一般在5%左右(上下波动不超过2个百分点),1911年为6%左右,1949年为10.6%,2001年为37.66%。2020年,将达到60%左右,2050年,将达到70-80%左右。(180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比例为5%左右。2000年,英国城市人口比例为90%,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例都已达到或接近80%,全世界城市人口比例已经接近50%,人类即将越过城乡人口比例的拐点。)今后20年,中国将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中国将有4-5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从绝对数量上看,这是人类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未曾有过的最大规模的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转变。中国正处在翻天覆地的历史大变革中。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政府已明确下决心建设以郑州市为中心,半径100公里左右,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济源、平顶山、许昌、漯河等周边21个大中小城市的中原城市群。在这个城市连绵带里,2020年计划达到3000万城市人口,实现“中原城市群的崛起”。其中洛阳市城市人口计划由现在的100多万发展到300万,郑州市计划发展到500万。河南省户籍政策正在做大幅度调整,中原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启动。椐我们研究组分析,如果中国未来20年不出现大的波折,这一目标有可能实现。

③     关于中国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单位现象和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国社会学界

和经济学界1980年代以来已经有一些重要的非常有意思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刻认识现代中国社会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如: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路风《中国单位体制的起源和形成》,《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3年11月(总第5期);李路路、李汉林、王奋宇《中国的单位现象与体制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年2月(总第6期);李汉林、王奋宇、李路路《中国城市社区的整合机制与单位现象》,《管理世界》1994年第2期;李汉林、李路路、王奋宇《中国单位现象研究资料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李汉林《关于中国单位社会的一些议论》,《社区研究与社会发展:费孝通学术活动60周年纪念文集》,潘乃谷、马戎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曹锦清、陈中亚《走出“理想”城堡———中国“单位”现象研究》,海天出版社1997;杨晓民、周翼虎《中国单位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李路路、李汉林《中国的单位组织》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蔡昉《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刘吉瑞《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与模式比较研究通讯》第2期;王洵《工业化过程中的劳动力转移》,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等等。但是对中国1949年以来的大规模工业移民现象,笔者还没有见到比较系统的成熟的研究成果。

④关于洛阳市调查的方法、经过和对结果的分析,请参见笔者1997a《洛阳市现代语言状态的产生原因和理论意义》(《语文研究》1997第1期)和1997b《洛阳市普通话和方言的分布与使用情况》(《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4期),或参考我们研究组的网站:lkwy.8u8.com 或lyc56.cn.gs(中国工业革命与语言文化现代化)。网站的制作和维护是由河南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刘予川和平省伟承担的。几年来,他们为这个网站的制作和维护付出了大量心血和义务劳动。计算机专业的几十名学生,先后参加了网站文章的录入工作。其中刘渝黎同学身患残疾,每天坐轮椅来上课,但他主动要求承担了最繁重的《中国知青梦》的录入工作。同学们都是在一腔热情鼓舞下的义务劳动。谨向刘予川同学、平省伟同学、刘渝黎同学和所有参加网站文章录入与制作工作的同学们致最衷心的感谢。

⑤关于河南省的调查方法、经过和对结果的分析,请参见笔者2002a《中国新兴工业区语言状态研究(中原区)》(上)(《语文研究》2002年第1期)和2002b《中国新兴工业区语言状态研究(中原区)》(下)(《语文研究》2002年第2期),或参考我们研究组的网站。网站上的各篇文章经过修订,相对比较完整和准确。各种提法以网站上的文章为准。

⑥笔者于1997年9月、1998年10月两次赴武汉,调查了武汉钢铁公司、武汉重型机

床厂、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的语言状态,搜集了工厂资料、青山区政府资料、青山区公安分局人口统计计算机数据和5个子弟学校的语言文化数据。对武汉出现的“方言复辟”现象做了详细了解,并在华中科技大学英语系教师宋志义的积极参与下,进行了武钢居民区(红钢城、钢花新村)的入户调查,并在洛阳工学院连续进行了多次武汉籍学生语言调查会。

⑦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  《中国语言地图集》  香港朗文出版公司

1987.1990。

⑧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共41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代出版。

⑨笔者1990年以来通过洛阳工学院的学生和洛阳矿山机器厂(中国八大重型机器厂

之一)的朋友,对太原重型机器厂(中国政府1950年代建设的第一个重型机器厂)和太原工业区的语言情况进行了不间断的调查和了解,并且在洛阳多次访问了太原重型机器厂来洛阳矿山机器厂进行业务联系的人员。1998年6月,笔者参加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业务组对太原市的试验性调查,在调查结束后,笔者用一个星期时间,专门在太原市和大同市调查了工厂与铁路语言,逐厂收集了职工籍贯、文化、职务计算机统计数据,实地观察了各个企业子弟学校和企业居民区的语言状态,发现了太原工业区语言状态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志书类:各省省志(人口、方言、机械、纺织、煤炭、冶金、化工、军工、电子、电工、铁路、建筑、城市建设等卷);各城市市志;各工业区区志;各厂厂志,及有关专业志等。以上志书均1985—2002年间出版。

2.年鉴类:中国统计年鉴(1981-2002),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1-2002),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各城市统计年鉴,有关城区统计年鉴,各重要企业年鉴,单位年鉴及有关专业年鉴。

3.《当代中国》丛书类:《当代中国的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煤炭工业》、《钢铁工业》、《铁道事业》、《基本建设》、《城市建设》等;《当代中国的河南》、《陕西》、《湖北》、《四川》、《甘肃》等等。丛书撰写计划由中央政府提出,并专门成立当代中国研究所统筹,由各级政府部门组织写作班子,按照统一的标准编写,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及当代中国出版社于1985年后陆续出版,共达200余卷,是研究当代中国的一套最完整、最系统、最权威的基础资料。

4 宁越敏《中国城市发展史》,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5. 曾壁钧等《新中国经济史》,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

7.《旧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8. 杨晓民、周翼虎《中国单位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9. 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10..路风《中国单位体制的起源和形成》,《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3年11月(总第5期)。

11.李路路、李汉林、王奋宇《中国的单位现象与体制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年2月(总第6期)。

12. 曹锦清、陈中亚《走出“理想”城堡———中国“单位”现象研究》,海天出版社1997年版。

13.蔡昉《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4.东北师大主编《世界经济地理》北师大出版社1984年版。

15.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6.崔功豪 :《中国城镇发展研究》中国建工出版社,1992年版。

17.《中外城市研究》兰州大学城市研究中心,1991年版。

18.同济大学编《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工出版社,1982年版。

19.陈松岑1999《语言变异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20.靳洪刚1997《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徐大明等1997《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2.祝畹瑾1992《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

23.罗杰瑞1995《汉语概论》语文出版社。

24.梁德曼1985《四川省渡口市方言的现状和未来》,《方言》1985年第3期。

25.郭友鹏1990《湖北十堰市普通话与方言的使用情况》,《中国语文》1990年第6期。

26.杨晋毅等1997a《洛阳市现代语言状态的产生原因和理论意义》,《语文研究》1997第1期。

27.杨晋毅1997b《洛阳市普通话和方言的分布与使用情况》,《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4期。

28.杨晋毅1999《试论中国新兴工业区语言状态研究》,《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

29.杨晋毅2002a《中国新兴工业区语言状态研究(中原区)》(上)《语文研究》2002年第1期。

30.杨晋毅2002b《中国新兴工业区语言状态研究(中原区)》(下)《语文研究》2002年第2期。

31.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1987.1990《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郎文出版公司。

32.胡明扬等 2002《社会语言学研究论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33.深港语言研究所编1988-1999《双语双方言》(1—6辑)。

    34.刘坚主编 1998《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9 16:14 , Processed in 0.0657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