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77|回复: 0

 王海兵的创作与“西部电视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15 10: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李习文
来源:http://www.lntv.com.cn/lntv/lntv_1/dsbl/dsr/03.htm



      王海兵,出生大巴山,四川电视台编导。其作品获全国以上奖五十多项,其中国际奖3项……他的创作道路和创作经验颇值得一谈。

      大家说王海兵面带憨相,心头明亮。他不善于言词,却善于埋头刻苦钻研,悉心探索。当人们还热衷于“文学体”说教式老电视片创作的时候,他就开始试着拍《藏北人家》这样的纪实性电视片了。这部片子给人以返朴归真,让形象说话的新鲜感。该片在四川国际电视节上获大奖,他也一举成名。但这个“闷葫芦”就此一发而不可收。他潜心学习国内外的纪实电视片、纪录片的制作理论和方法,联系《藏》片,他深感自己对纪实美学的认识还不自觉,纪实手法的运用还不到位。下一部片子《深山船家》比《藏》片要走得更远更自觉。《深》片的探索成功同样使他获了奖。但国内外的反映反差比较大,由此他体察到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对电视作品的接受差异,于是给自己提出了一重要目标:兼顾国内外不同的欣赏习惯,走有自己特色的创作路子。在电视纪录片《回家》中,他注意到了过分追求客观纪实带来的弊端,把纪实与传统手法交替揉合在一起。这部片子无论在思维方式还是手法上都没局限在某种固定模式上,达到了国内外观众都喜爱的效果。三个“家”的创作他完整地走过了电视纪录片的探索之路。他的创作不断求新求异,充满活力,而且每次都跃上一个新的层面。最近他完成的五集系列片《山里的日子》,展开了二十世纪末大巴山农村的生动画卷,把艺术表现和生活纪实结合得天衣无缝,表现出他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复调式电视长片高超的驾驭能力。王海兵的创作走向成熟。

      王海兵还有一点是那些光顾创作的人难以企及的:他总是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替运用,一次创作完成获得反馈后,他总要进行反刍、思考、总结,并在理性思维的观照下落实在文字上。因此他在创作上获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为我们积累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新鲜经验。

      他说,他的创作实践是在做“铺路石”的工作。在四川,在他的周围有一群电视片的创作者,这个群体给他予关怀、帮助,他的实践和经验又带动着这个群体出了不少或在国内叫响或在国际拿奖的作品。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了。这是我国全面推进现代化的伟大决策,是西部人的福音。电视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必然要为之呐喊;作为产业经营,必然要抓住良机,谋求大的发展;作为现代传媒和艺术,必然在西部沃土上催生绚丽的电视艺术之花。我还说不准什么是发展西部电视的突破口,我要说包括电视专题片、电视纪录片在内的电视片在西部电视大发展中自有优势,电视片是电视新闻与电视艺术边缘的样式,因为它是讲求艺术的,它具有艺术品的可接受性,因为它是新闻的,它具有现代媒体的时效性。事实上,西部大开发的信息一传出,电视片的创作就跟上了,中央电视台与西部各台联合摄制的《到西部去》、《发现西部》等相继开机。

      在关注西部电视片创作,展望它的前景时,我们不妨从王海兵切入看看西部电视创作的未来态势。



题材:投入全身心采“富矿”



      西部是中国的高寒地带,土地空旷,地形复杂,气候恶劣,是人生存条件极差的区域,但长江、黄河发源于此,这里有皑皑雪山,莽莽森林,滔滔江水,种种珍稀动植物。它是中国的生态屏障。中国西部不像西部电影中所描绘的美国西部,未开发前是有待拓荒的处女地,相反地,它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只是由于自然变迁的原因,华夏文明被迫日渐东移。故这里有数不尽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风光名胜、宗教圣地、古老艺术、奇特建筑。西部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这里居住着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51个,它们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音乐、舞蹈、史诗、民间传说。西部大开发,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机会,一个展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的大舞台,必将有许多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剧目”在这里上演。总之,在西部,自然的、人与自然的、历史的、人与社会的、人与人的题材,其丰富性是中国其它地区望尘莫及的。

以王海兵的创作而论,他比较偏爱人与自然的题材,再则他的许多片子都是在农村和山区拍的。他很少拍都市题材。新的西部电视片创作者,必然有尾随其后的,也必然有更广泛拓展题材的。西部的题材是座“富矿”,重要的是如何开采,提取。在王海兵的经验里有三条:第一,他对西部题材有真情实感,而且较偏爱人与自然的题材。他说:“人与自然的交流和沟通易在我心中碰撞出一些火花”;第二,他有生活积累。因为他当过知青,他说,他拍农村“有一种回归的感觉”;第三,他有一种特别能吃苦的劲头。他拍少数民族题材,不仅跑遍了四川艰苦的甘孜、阿坝、凉山三州,而且闯到了高海拔、严重缺氧的西藏极地。深入下去拍片,受冻挨饿,遇险路对他来说是常事,还不止一次经受了生死考验。

西部电视片创作者获取题材之路,像王海兵那样一定不是一条轻松的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必须克服浮躁,不急功近利,下潜到生活中去,他们将不再柔弱,充满了拼搏的阳刚之气,全身心投入去寻找、开采西部的“富矿”。



主题:变幻多角度塑“西部魂”


      电视媒体,是信息传输的先锋,是党和政府发布政令,社会造成有利舆论环境的利器,在西部大开发中,电视片首先要创作一些为开发西部鸣锣开道的作品。在西部大开发中也要着重从战略思考的高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塑造“西部魂”,发扬西部精神。什么是西部精神?西部精神是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比如人们对人的关怀,对全人类的关注,对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关注,等等。

王海兵的电视片主要是客观纪实性强的纪录片,但他从来不为纪实而纪实,总有自己深层次的思考,从不同角度审视生活和表现对象。他从生态学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题材,提出了人类的一个共通问题: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类与大自然越来越远,与动物之间的伙伴关系也遭到破坏,人类当如何恢复伙伴关系(《回家》);他从影视人类学角度描写少数民族题材,他表现藏北牧民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和生活现状,更表现他们顽强的生命本质,体现出编导的人文关怀(《藏北人家》);他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去审视现实,揭示出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冲撞,描写了劳动者在现实面前的困惑及其摆脱传统束缚的抗争(《深山船家》、《山里的日子》)。

显然,王海兵的思考和角度对西部电视片的创作大有借鉴意义。既然西部是中国的生态屏障,生态学的思考就大有用武之地;既然西部是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从影视人类学的角度审视就是一个新颖的角度;既然西部是在古老的土地上推进现代化建设,站在社会文化学的高度思考、反映生活就更有必要。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分地域、分阶段、不平衡发展的文明进程,我国正处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转型期。我国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实质上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发展不平衡的差异。前者处于现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进程中,后者却处在农业文明、牧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中。西部电视片将不仅是记录西部的文明进程,更不是在西部猎奇,而是作先进文化的传播,引导西部人认识西部,改变西部,走出西部,走向现代文明。这正是西部电视片塑造“西部魂”,表现西部精神的意义。

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方方面面切入西部生活与西部大开发,比王海兵们将更加全面精彩地塑造西部人的形象,揭示“西部魂”,展示伟大的西部民族精神。



方式:浇灌百花园出“精品”



关于创作方法,王海兵主张客观纪实,但他说:“我不想搞纯客观的东西。如果把纯客观记录叫再现,把理性思考叫表现,最好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关于手法,他多次宣称电视片要用镜头讲故事。他说:“我是主张纪录片要有故事有情节的。这样结构片子比较容易,拍出来的片子也比较吸引人”。关于其它形式、技巧,诸如细节、节奏、包装,他无一不求新无一不讲究。因此,他的作品一出常常使人惊讶不已。“三家”自不用说,他最近拍的一部音乐风光片《四姑娘山》还未正式播出便不胫而走,人们争相复制观摩,电视圈内外人士都盛赞他处理技巧的高超和画面制作的精美。

文无定法,艺无止境。西部电视片的创作在规律性的东西上有共同性之外,一定是个性各殊。发展中的西部电视片,必将是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百花齐放的局面。

不应该忽略,西部电视创作是中国电视的一部分,是中国电视现实发展的扩大和延伸。中国电视的现状是:体制上受到市场的挑战,走向产业化经营;战略上提倡多样化,鼓励出精品;观念上重视社会效益,更重视收视率;创作上高雅作品水波不兴,通俗作品非常火爆。从这里展望西部电视片的发展,上述的多样化,是否可归纳为四大类:(一)宣传类——旨在配合当前政治、经济任务;(二)文献类——记录西部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记录西部人在大开发中的奋斗业绩和心灵体验;(三)高雅类——内容和形式都很讲究,旨在国内外评奖中夺魁;(四)通俗类——反映带毛边、原汁原味的生活,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故事,有很宽的观众面。依我看,王海兵的作品尚属第三类,从收视情况来看,观众文化层面较高。而第四类,在西部民族民间文艺十分丰厚奇特的沃土上,更有条件做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有收视市场的作品。当然,最高的目标是出雅俗共赏的,大雅又大俗的作品,出精品。



风格:坚持独特性创“西部(电视)片”

     王海兵总结经验说:“不受某种观念的局限,不走人家走过的路,保持自己独特个性,这是我在创作中感悟较深的一点”。他在实践中感悟,在感悟中实践,他的纪录片创作初步形成了客观纪实与主观表现相结合的路数,在壮阔中见细腻,于平实中见深沉的风格。王海兵的路数无疑可供西部电视人借鉴。

这里提出了“西部(电视)片”的概念。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西部电影”的说法。“西部电影”指19世纪美国开拓西部边疆为题材的电影。显然,与我们所说的“西部(电视)片”是两回事。西部电视的创作大体上是与全国电视的发展同步的。在电视剧方面,有不少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品,在电视片方面王海兵的电视纪录片,刘郎的电视专题片和西部集团联合创作的电视系列片都是西部电视创作中的佼佼者。我们这里郑重提出创作“西部(电视)片”的概念是有一定基础的。

什么是“西部(电视)片”呢?“西部(电视)片”应该是西部人的生活,西部的地域文化,西部的环境和语境联姻的产物。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西部本土的特色,同时又具有全国的共性。因为前者,它才具独立品格,新鲜感,为中国电视文化宝库作出特殊贡献;因为后者,它才使全国观众接受,产生心灵通感。西部电视是中国特色电视的组成部分,是全国、全世界熟悉而又陌生的艺术。有人预测“西部电视用自己的雄浑、苍凉、厚重一扫电视屏幕上过多的奢靡、阴柔、脂粉”(时统宇:《西部电视发展中的若干思考》见《南方电视学刊》2000年第3期)。由于西部地理环境的特殊,历史文化与多民族文化的交相辉映,西部大开发的波浪壮阔,加上西部电视已有的根基和全国电视前进势头的推动,“西部(电视)片”前景看好,它就像道道霞光,已经崭露在青藏高原雪峰之上了。





:P:P:P

[ 本贴由 柴禾妞 于 2003-9-15  14:11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5 18:23 , Processed in 0.1173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