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49|回复: 0

向名家学习运用成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31 16: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向 名 家 学 习 运 用 成 语

                姚 鹏 慈
   
  内容摘要:严肃认真的作家都十分重视成语的运用。本文从动态的角度着眼,研究名家们是怎样恰当地运用成语的。一是成语的锤炼,即从名家改笔看他们是如何准确地运用成语的;二是成语的活用,即从名家活用成语的范例看他们是如何灵活地运用成语的。从中,人们不难向名家学习到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和运用成语的高超技巧。
  关键词:成语锤炼  成语活用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应用的定型短语。由于它还具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音律和谐等显著的特点,成语就自然而然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语言材料。严肃认真的作家都十分重视成语的运用。写作时他们精心选择,反复推敲,写成后又仔细琢磨,不断锤炼,而且还时常创造性地活用成语,充分体现了他们驾驭成语的高超本领。名家笔下,留给我们不少成语使用的范例,为人们学习运用成语提供了极为珍贵生动的教材。
  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的杂文《这个与那个》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作者文中用了四个成语,对当年的复古保守派的批判可谓一针见血,对“安于现状”的“国民性”的鞭挞也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显然,这个警句是名家运用成语的范例,个中的成语运用得非常准确,鲜明地表达了鲁迅先生的愤激之情。诚然,人们从这些名家运用成语的范例的“成品”中,也可以向他们学习到运用成语的本领的。这是向名家学习运用成语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过,这种学习是静态的,因为研究的对象是“成品”,而本文则从动态的角度着眼,看看名家们是怎样运用成语的。这种动态的学习和研究,对人们向名家学习运用成语来说,也许更直观、更有效,因为研究的对象是名家运用成语的“过程”。
  这种动态的学习可以包括下述两个方面。一是成语的锤炼,即从名家改笔看他们是如何准确地运用成语的,诸如成语的更换、成语的增添、成语的正形等;二是成语的活用,即从名家活用成语的范例看他们是如何灵活地运用成语的,诸如成语的借用、成语的节缩、成语的扩展、成语的易位、成语的套用、成语的离析等。后者研究名家成语活用的范例,貌似是一种静态的“成品”,但就其应用而言,也是动态地展现出来的,所以这仍然是一种动态的学习。

             一、 成 语 的 锤 炼
   
  名家们在成语的运用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为了达到准确、生动、规范的目的,他们常常在写好之后,改了又改。我们从名家的手稿中或对照他们作品的新旧版本时,发现不少锤炼成语的实例。这些锤炼成语的生动范例,对人们学习运用成语,实在是大有裨益。成语的锤炼,包括成语的更换、成语的增添、成语的正形等方面。

  (一)成语的更换   
  成语的更换,即为了准确、生动地表意而将词、短语换作成语,或将甲成语换作乙成语。
  先看词换作成语的实例。如:
  1. 原句:老李因为不自贵,向来不肯闹病。(老舍《离婚》,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8年版)
  改句:老李因为不顾影自怜,向来不肯闹病。(同名,见《老舍文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 原句:穆哥王子是顶喜欢吃……回头你找个机会让他吃,他如果中了毒,那我们的计划就算成功了。(郭沫若《孔雀胆》,群益出版社,1950年版)  
  改句:……回头你找个机会让他吃,他如果中了毒,那我们就算大功告成了。(同名,见《沫若文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3. 原句:舞动着这鞭子,向着这个躺卧在黑暗里的都市打下去,打着那许多淫乐的面孔,……(巴金《雨》,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版)
  改句:舞动这根鞭子,向着这个躺在黑暗里的都市打下去,打着那许多荒淫无耻的面孔,……(同名,见《巴金文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例1改句把充当谓语的形容词“自贵”换作成语“顾影自怜”,例2改句把充当宾语的动词“成功”换作成语“大功告成”,例3改句把充当定语的形容词“淫乐”换作成语“荒淫无耻”,都增强了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再看短语换作成语的实例。如:
  4. 原句:一句话未说得出口,圩里边“轰”的一声,如山倒下来一样,……(陈登科《活人塘》,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版)
  改句:一句话未说得出口,圩里“轰”的一声,如山崩地裂一般,……(同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5. 原句:……但是不管说得如何好,还是没有人把花送到合作社去弹,大家都相信宋师傅,……(马烽《一架弹花机》,见《村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改句:……但是尽管说得天花乱坠,还是没有人把花送到合作社去弹,大家都相信宋师傅,……(同名,见《我的第一个上级》,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6. 原句:我们就这么吃糠咽菜地熬到了1949年,等红军——解放军打过来。(王愿坚《后代》,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  
  改句:我们就这么茹苦含辛地熬到了一九四九年,迎接红军一一解放军打过来。(同名,见《普通劳动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例4改句把充当宾语的一般短语“山倒下来” 换作成语“山崩地裂”,例5改句把充当补语的一般短语“如何好” 换作成语“天花乱坠” ,例6改句把充当状语的一般短语“吃糠咽莱”换作成语“茹苦含辛”。这样的改换,都使语言的表达更为准确、鲜明。   
  诚然,名家的改笔中也有将成语换作词或一般短语的实例,但较之将词或一般短语换作成语的实例要少得多。这说明成语是作家所喜欢选用的,也是群众所喜闻乐见的。
  最后看成语互换的实例。如:
  7.原句:这是什么样战争啊,这简直是翻天覆地,……(刘白羽《勇敢的人》,见《早晨六点钟》,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
  改句:这是什么样战争啊,这简直是天崩地裂,……(同名,见《刘白羽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8.原句:“怎么办啊,”小组长啼笑皆非的说,……(沙汀《闯关》,新群出版社,1946年版)
  改句:“怎么办呵?!”左嘉迫不及待地问,…… (同名,见《沙汀选集》第1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9.原句:……必须能够上天入地、天马行空似地进行形象思维,……(秦牧《幻想的彩翼》,见《艺海拾贝》,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
  改句:……必须能够上天入地、纵横驰骋地进行形象思维,……(同名,见《秦牧选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例7改句把充当宾语的成语“翻天覆地”换作另一个成语“天崩地裂”,例8改句把充当状语的成语“啼笑皆非”换作另一个成语“迫不及待”,例9改句把充当状语的成语“天马行空”换作另一个成语“纵横驰骋”,都使表意更为准确、贴切。

  (二)成语的增添
  成语的增添,即为了明确、形象地表意而增添成语。如:
  1. 原句:用极难的题目,种植名花的方法去考他们,他们都能回答。(叶圣陶《一粒种子》,见《叶圣陶选集》,开明书店,1951年版)
  改句:考试的题目特别难,一切种植名花的秘诀都问到了,他们都答得头头是道。(同名,见《〈稻草人〉和其他童话》,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版)
  2. 原句:当这些时候,她往往说,“她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鲁迅《祝福》,见1924年3月2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
  改句:每当这些时候,她往往自言自语的说,“她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同名,见《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3. 原句:鸟儿在歌唱,老鹰在蔚蓝的高空上飞翔;山坡上的发电机嘈杂的叫。(草明《原动力》,新华书店,1949年版)
  改句:鸟儿不知疲倦地在歌唱,老鹰在蔚蓝的高空里自由自在地飞翔;……(同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4. 原句:任念、李文海和贺凤光都是民兵中间的神枪手。(周立波《沁源人》,见《周立波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改句:任念、李文海与贺凤光都是百发百中的角色。(改名《沁源人民》,见《战场三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
  例1改句增添成语“头头是道”充当补语,例2改句增添成语“自言自语”充当状语,例3改句增添成语“自由自在”充当状语,例4改句增添成语“百发百中”充当定语。这些成语的增添,都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明确性和形象性。诚然,名家的改笔中也有一些将成语删去不用的实例,使语言简洁、明快。这都得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定,限于篇幅,在此不加赘述。

  (三)成语的正形
  成语的正形,即为了促进成语的规范化而改用成语现成的、通行的书面形式。如:
  1.原句:这么说着,二小姐就轻轻吁一声,四小姐也觉毛骨耸然。(茅盾《子夜》,上海开明书店,1933年版)
  改句:这么说着,二小姐就轻轻吁一声,四小姐也觉毛骨悚然。(同名,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2.原句:萍,你想一想,你就一点——就一点无动于中么?(曹禺《雷雨》,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版)
  改句:萍;你想一想,你就一点——就一点无动于衷么?(同名,见《曹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 原句:撒泡尿来照照你的影,/毬眉鼠眼还会成了精!(李季《王贵与李香香》,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改句:撒泡尿来照照你的影,/贱眉鼠眼还会成了精!(同名,高中《语文》第2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4.原句: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蹈汤赴火也在所不计;而且毫无怨言,永远浑身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陶铸《松树的风格》,见《新观察》1959年第5期)
  改句: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计;……(同名,见《理想·情操·精神生活》,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版)
  例1原作“毛骨耸然”,改作规范形式“毛骨悚然”。例2原作“无动于中”,改作标准形式“无动于衷”。例3原作“毬眉鼠跟”,改作“贼眉鼠眼”,去掉方言色彩和庸俗气息,合乎规范。例4原作“蹈汤赴火”,改作“赴汤蹈火”,通过语素位置的移动,促进成语书面形式的标准化。

             二、 成 语 的 活 用

  成语作为一种习用的定型短语,它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很多成语的意义不能简单地直接从字面去理解;它的形式具有凝固性,整个结构一般不能任意变动,各组成成分一般也不能任意调换。这些都是运用成语时必须注意的。但有时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名家们也往往超常规地活用成语,充分地体现了他们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增强了成语的表现力。从名家们以成语原型为基础动态地妙用成语的范例中,我们不难学习到他们驾驭成语的高超技能。成语的活用,包括成语的借用、成语的节缩、成语的扩展、成语的易位、成语的套用、成语的离析等方面。

  (一)成语的借用
  成语的借用,即由于修辞的需要,人们可以不按某成语的原有的意义用,而暂时借作另一意义用。如:
  1. 演员在舞台上看到台下千百双眼睛,就有些战战兢兢,当然演不好戏。因此要“目中无人” 。(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2. 真正的美食家必须精通消化术,如果来个食而不化,那非但不能连续工作,而且也十分危险。(陆文夫《美食家》)
  3. 今年三月一日蒋介石说过:共产党交出军队,才有合法地位。……我们没有交出军队,所以没有合法地位,我们是“无法无天”。(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4. 我在语言学界多少有一点名,不是因为我有什么特别的贡献,而是因为我生在那个年代,工作到现在,可以说是“乘虚而入”。在我和王力先生等人发表著作以前,中国讲文法的文章很少,……(吕叔湘发言,转引自《中国语文》1994年第1期)
  例1“目中无人”原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任何人,这里借用字面义,即眼睛里没有别人。例2“食而不化”原比喻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这里借用字面义,即吃下去了而不能消化。例3“无法无天”原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任意干坏事,这里借指没有合法地位,很有战斗性。例4“乘虚而入”原表示军事上向对方虚弱的地方进攻或表示趁机钻空子,这里借指当年搞文法的人很少,自己因此得益,是种谦虚的说法,又很风趣幽默。

  (二)成语的节缩
  成语的节缩,即由于修辞的需要,把原来四字格的成语节缩成两个(间或三个)来用。如:
  1.虽也有几个饭桶教授滥竽其间,但是我可以不选他们的课程,不致受到什么影响。(韬奋《经历》)。
  2.本来是不必再写第四篇的《神的灭亡》了;那必然的结局,已不止一次的在前面的三篇里提到。但仿佛总有什么话倾吐未尽似的,遂竟不避蛇足,写下了这篇神的挽歌。(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序》)   
  3. 连我孩子都问我:“爸爸,你怎么老改!”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文章能够准确地达意,就得嚼字,就得认真改。(赵树理《读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
  4.古来无数的诗人千篇一律地为伤春惜花费词,这种效颦也觉得可厌。(《丰子恺散文选集》)
  例1“滥竽”是成语“滥竽充数”的节缩,比喻没本领的人混在有本领的人中间。例2“蛇足”是成语“画蛇添足”的节缩,比喻赘余的东西。例3“嚼字”是成语“咬文嚼字”的节缩,比喻推敲字句。例4“效颦”是成语“东施效颦”的节缩,比喻胡乱模仿。

  (三)成语的扩展
  成语的扩展,即由于修辞的需要,在成语语素间插进别的词语,使成语结构放松,形体扩大。如:
  1.平心而论,像赵尔丰之于清廷,实在说是相当地鞠了一个躬,尽了一个瘁的。(郭沫若《少年时代》)   
  2. 这好比他弄了十年辩证法,却决不生吞理论,活剥教条,如时下的“新进批评家”或“前进诗人”那样,替自己贴上沾沾自喜的封条。(唐弢《悼木斋》)
  3. 江海,你应该有所体会,尽管在那狂风恶浪、大敌当前的时候,他们是同舟并不共济,你以为那些人就不搞些手脚啊?(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4.我们的理想已经实现了一半,那就是“翻天”。我们已经把天翻过来了,我们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我们把旧中国搞了个底朝天……另一半理想就是“覆地”,改变我们贫穷和落后的面貌,我们做到的还不那么叫人满意。(王蒙《相见时难》)
  例1“鞠了一个躬,尽了一个瘁”是成语“鞠躬尽瘁”的扩展,加强了语意,又含诙谐意味。例2成语“生吞活剥”分成两截,且各带宾语,构成对称句式,表意更明确。例3“同舟并不共济”是成语“同舟共济”的扩展,否定成语后半截的语意。例4成语“翻天覆地”扩展开来,赋予了与原成语不完全相同的意义。

  (四)成语的易位
  成语的易位,即为了修辞的需要,临时变易成语语素的位置。如:
  1.鸿渐道:“给你说得结婚那么可怕,真是众叛亲离了。”辛楣笑道:“不是众叛亲离,是你自己离亲叛众。”(钱钟书《围城》)
  2. 鲁迅称赞柔石爱作“损己利人”的事,实际,鲁迅自己更是如此。(曹靖华《漫谈鲁迅》)
  3.因为这件事,更重要的,因为李忻光明磊落,有一股凛然正气,从此钱良对她见面怯三分,凡事让三分。(徐慎《四书院》)
  4.想昨天:/百炼千锤;/看今朝:/千娇百媚;/谁不想干它百岁!/活它百岁! (郭小川《祝酒歌》)
  例1“离亲叛众”是成语“众叛亲离”的易位,表达了背离亲人、反对众人的新意。例2“损己利人”是成语“损人利已”的易位,意义与色彩跟原成语截然相反。例3“凛然正气”是成语“正气凛然”的易位,原成语主谓式,谓词性,易位后成了定中式,体词性,句中充当“有”的宾语,语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例4“百炼千锤”是成语“千锤百炼”的易位,为的是诗歌押韵,协调音律。

  (五)成语的套用
  成语的套用,即为了修辞的需要,改变成语中一两个语素,表达新的意思。如:
  1.……在某剧场公演《威尼斯商人》,我们的太太饰小姐,露西饰丫环。剧后我们的太太看到报上有人批评,说露西的发音,表情,身段,无一不佳,在剧中简直是“喧婢夺主”。(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
  2.他自己说:“我只希望能活到八十岁,就不错了。”全口的牙,都换成“义齿”,他玩笑地在信上说:我成了“无齿之徒”。(臧克家《往事忆来多》)
  3.为什么不是三申五令而是十申八令之后,还是不见很大的改进?(马识途《西游散记》)
  4.处理分配问题如果主要不是看劳动,而是看政治,那就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按政分配了。 (邓小平《坚持按劳分配》)
  例1“喧婢夺主”是成语“喧宾夺主”的套用,形象地说明了演丫环的胜过演小姐的。例2“无齿之徒”是成语“无耻之徒”的套用,表达了新意,又增添音趣。例3“十申八令”是成语“三申五令”(多作“三令五申”)的套用,构成夸张,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例4“按政分配”是成语“按劳分配”的套用,二者配合运用,说理深刻,相得益彰。

  (六)成语的离析
  成语的离析,即为了修辞的需要,成语入句后虽然保持了原有形式的完整性,但是它的组成部分却发生了分离,各自充当某几种句法成分以加强语意。如:   
  1.事实证明,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恰恰是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界中的领导地位,丝毫也没有削弱这个领导地位。(刘少奇《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2.若是为了几个字而污了全张呢,那不会使前功尽弃么?(《靳以文集》)
  3.一大叠线装书,排满了不大的三屉桌,读着读着,慢慢,他也把全神贯注进去了。(杨沫《青春之歌》)
  4.朱子的意思,不领会《中庸》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朱自清《经典常谈》)
  例1成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分别离析为两部分,构成兼语式,“百花”“百家”作动词“让”的宾语,又是“齐放”“争鸣”的主语。例2成语“前功尽弃”被离析,“前功”是“使”的宾语,又是“尽弃”的主语。例3成语“全神贯注”被离析,“全神”先同“把”组成介词短语,再一起充当“贯注”的状语。例4成语“大处着眼”被离析,“大处”先同“从”组成介词短语,再一起充当“着眼”的状语。这些离析的用法,都是为了加重原成语的意义或强调成语中的某部分语意。
  总之,名家们留下了大量锤炼成语、活用成语的范例。这些范例,都值得我们反复揣摩。我们要学习他们驾驭成语的能力和运用成语的艺术,更要学习他们精益求精的写作态度和严肃认真的负责精神。

  主要参考文献:
  ①马国凡《成语》(修订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②倪宝元、姚鹏慈《成语九章》,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⑧倪宝元《汉语修辞新篇章》,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笔者说明:拙文原载于《内蒙古电大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为计算机输入方便起见,将原文的着重号均改为下划线。
                        2005-05-3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8 22:51 , Processed in 0.1086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