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15|回复: 0

恩平话的特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8 22: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江门新闻网
《恩平民间风情》http://www.jmnews.com.cn
2003-11-26 23:30  

----------------------------------------------------------------------
        
      旅居多明尼加的华侨,绝大多数是广东省恩平市人。他们日常交往,都是乡音不改的。故在多明尼加的华侨社会里,恩平话便自然地成为最流行的语言。其影响所及,那些非恩平籍的华侨,也为适应环境及利于沟通,也都非学点恩平话不时。有些人更说得字正腔圆,语音跟恩平人没有多大分别。甚至一些比较接近华侨的外国人,如受雇于唐人的“鬼仔”,或在市场卖菜的“街市鬼”,亦会说几句恩平话。他们经常向你呼叫,“妈妈”连声,令你啼笑皆非。更有趣的是,当你踏足街市,纯正的恩平话“豆角”、“芥兰”、“西洋菜”的叫卖声,来自每个角落,此起彼落,使你恍若置身于乡间,“疑是街市在恩平!”难怪有人说,恩平话在多明尼加,简直就是中国的国语。

      笔者是地道的恩平人。但离乡别井己数十年。为了生活,多年来被迫作他乡语,母语早已舍弃不用。来到这个国度,重开乡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既喜又惊,似疏还亲。而值得高兴的是,荒置日久的恩平话,如今“异乡逢故剑”,仍能挥洒自如,畅通无阻。说起话来,不但抑扬顿挫,语言准确,且有翻江倒海之势,滔滔不绝,更矫若游龙,纵横万里,喜不自胜。

      古人将“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列为人生最大的乐事。当然,这是经过切身的体验而得出的结论。而我则认为,“他乡遇故知”之乐,应是“他乡说乡音”。因为,在异地说乡音那种感受,就像浪子回到母亲的怀抱似的那么亲切,那么温馨。个中的快乐和舒畅,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我忘不了恩平话,除了它是我的母语而分外亲切,历久难忘而外,恩平话本身,确有与别地不同的特点,教人不易相忘的。恩平话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这里且将我管见中的点点片片,说来与乡亲们共同研究,或充茶余饭后之议。

      首先,说一桩趣事,或许有些乡亲曾经听过的。当我初到这里(多明尼加),有一位受教育颇深的外国人,曾打趣地问我:“听说你们中国人,在替孩子选取名字之前,一定先找个空铁罐子,把它抛上天空,铁罐子掉在地面时,听它发出什么声音,才替孩子取个跟这响声相近的名字?”我听了,好一会才明白他之所指。原来,他说我们中国人的名字,诸如国强、国祥、启邦、启康……,读起来确是铿锵有声的。尤其用恩平话读出,更为清晰响亮。乍听起来,恍似目前流行的敲击乐。外国人有这样的想法,一点也不感到奇怪,是不是呢?

      中国的语言,有个特别的东西,是外国语所没有的。这就是声调。所谓声调,就是字音的高低长短。我们说话,声调就有高有低,有长有短,如果用五线谱录下来,就是一首乐章。所以,外国人听我们唐人说话,总觉得好象听歌一样。

      我国的语言,极为复杂,方言繁多。各种语言音域的高低升降幅度不同,声调的数量也不一样。那些变调幅度较大的,声调数量便较多,因而说起话来,音乐感就比较强了。

      根据音韵学的研究,我国的国语(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而黄锡凌先生在他著的《粤音韵汇》中,却指出粤语(广州方言)有九个声调。恩平话属于广州方言区的四邑片,应该也是九个声调。但是,也有人指出,四邑片方言的阴去声调合入阴平,故只有八个声调。那么,恩平话到底有多少个声调呢?是九个还是八个?恕我未能深入研究,不敢妄下结论。但是,若然加上口语化的变调,恩平话的声调,肯定比广州话为多。所以,我认为恩平话是特别富于音乐性的。

      所谓口语化的变调,就是某些字音,除在文字方面的读音外,在日常口语中有着不同的读音。例如,“鱼”字,在音韵学上本为阳平声。但恩平话却可以四声并用。在“生鱼”一词中,鱼字读阴平声:在“鲮鱼”一词中,鱼字读阳平声;在“咸鱼”一词中,鱼字读去声;在“鲗鱼”一词中,鱼字却必须读入声。同是一个鱼字,四声分明,混淆不得。像这么多样的变化,其他语言是很少见的。广州话的口语中,鱼字只有两个读音。一是读阳平声。例如“鱼生”、“鱼肉”、“鳄鱼”等;二是读阴平声。例如“大鱼”、“鲤鱼”、“鲩鱼”等。而普通话,就只有一个阳平声,没有其他变化。

      从普通话、广州话、恩平话三种语言比较起来,恩平话的声调变化的幅度最大,声调当然最多。下面再举几例以说明。

       例如:生菜、芥菜、芥勒菜、芍菜等词语中的“菜”  字读音,也是分四声的。此“菜”不能读作彼“菜”。而牛头、横岗头(村名)、水井头及剪线头的各个词中的“头”字读音,更须“头头是道”,平、上、去、入,弄错不得。又如奄刂鸡、田鸡、生风鸡(广州音叫生眼针)、死鸡仔等几个词语中的“鸡”字;东风,鬼阵风、北风等词的“风”字,都是一字几个声的。这些例子,不胜枚举,乡亲们都可自行研究,着细玩味。

      此外,恩平话还有因韵转声的,或因上下两字相协而变调,或因前后句子押韵而改声,变动很为灵活。在此,且举两个例子,说明这种变调的情形。恩平有谚语云:“有人刮须钳肤毛,有人长鼻窟窿出毛”。此语上下两句的结尾都用“毛”字。毛字本为阳平声,若两句均以阳平声结尾,便觉得音韵不协调,拗口不顺。而恩平话则可以灵活变通,将上句的“肤毛”二字,一同变声调,读作“府帽”。把肤字由阳平改读上声《府》,毛字则由阳平改读为去声《帽》。经此一改,听起来则悠扬悦耳得多了,音乐感也增强了。

      又如王勃的“膝王阁厂”,我们读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时,便很自然地将上句中的“飞”字以及下句中的“天”字的读音改变。把“飞”字变为“肥”字,“天”字读作“田”字音。这两个字都是由阴平转为阳平。变成“落霞与孤骛齐‘肥’,秋水共长‘田’一色”。这一来,正如唱歌一样,韵味无穷。恩平木鱼之所以特别悠扬悦耳,能驰名远近,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这种协韵而转声的特点。

        上面说,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这并非是我国南北朝时的沈约,周颙等人所定名的平、上、去、入四声。因时代沿革,音有迁移,时至今日的普通话,己经没有入声了。它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同时,有些字的普通话跟“广韵”的切音颇有出入。而我们的恩平话却仍保留着入声,而且很多字音仍带有“广韵”的色彩。因此,用恩平话读六朝以后的文章,或唐诗,宋词等押韵作品时,无不铿锵有节,琅琅上口。这是恩平话的另一特点了。

      这里从大家比较熟悉的《唐诗》中,找个明显的例子。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缓歌漫舞凝绿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之句。此处前两句描述唐明星与扬贵妃歌舞作乐之盛况;后两句则写安禄山突然兴兵作乱,在极度欢娱中仓惶逃命的情景。描划深刻,扣人心弦。尤其是后两句,上下气连,一“动”一“破”,如鼓之应,更为妙绝。同时,诗句中的“竹、足”  与“曲”字,在“切韵”或“广韵”中都是押韵的入声字。在当时读来,短促有力,字句紧密相扣,益增其震撼力。但是,现在的普通话,入声己不复存在,“竹、足”两字,皆读阳平声,而“曲”字更改变读音,与拾取之“取”字同音,读作上声。这样,用普通话读上面四句诗时,便觉得音韵不协,气势未贯,震撼力也大减了。

        恩平语音的“竹、足、曲”,不仅仍读入声,而且音韵相押,读来倍觉传神。同时,对“动”与“破”之相应相承,更为突出。因为“动”字,恩平语音读去声,读来声远而用力。当动字声音脱口而出之后。似乎仍有余音,盘绕于日腔之内不散。其威力所及,使人联想到下句之破,乃土崩瓦解,片烁不存之“破”。有这样的效果,真可谓“字力和扛鼎”矣!

       说到唐诗,却使我忆起乡间一首童谣。这首童谣,看似稀松平常,若稍深思,便发觉乃“绝妙好词”,比之唐诗也不遑多让。儿时唱的《鸭仔下圹恋水淋》,共四句。它描写深闺怨妇寂寞之情,刻划入微,极见功力。第一句,“鸭仔下圹恋水淋”。此乃描写春天景物之句。古人有诗云:“春江水暖鸭先知”。“鸭仔”在池圹里戏水,这是春意勃发的动态,便点出春来了。第二句,“梅花跌落菊花林”。梅花是春天开发的,菊花盛放却在秋天,故有“春梅秋菊”之谓。梅花己落,菊花成林,那不是说春去秋来了么?这是描写怨妇独守空帏,思念远去的夫婿,从春望到秋,转眼又是一年。然而良人始终未见归来,内心那种寂寞与无奈,渐渐化成怨恨与悲戚,致令肝肠寸断,不能下咽矣!故有第三句“今朝我娘晤吃饭”了。虽然身边还有稚子相伴,而为人子者,面对此情此景,爱莫能助,只能“唱条歌仔解娘心”,聊尽孝心而己。细想这寥寥四句歌谣,却有实景,有愁怨,有亲情,道尽怨妇相思之苦。若是妇人所作,当乃恩平才女无疑。

      从恩平语谈到恩平童谣,似乎扯得太远了。但是,乡情在心内翻动如潮,不能平复。既然己闲扯开去,且再转到恩平人有温情的另一方面,作为本文的最后一章。

      孟子对齐宣子曰:“今恩足以及于禽兽,而不功于百姓独何欤?”这是孟子劝谏齐宣王要爱护百姓之句。从这里使我联想到恩平人对饲养的家禽,是非常爱护的。此是从恩平人呼唤家禽的口语中领悟出来的。我们呼唤鸡只的时候,总是“姊姊,姊姊”连声呼叫,似乎是比作“姊妹”来了;呼叫狗只,竟然是“子子”、“哥哥”。这呼叫声听来是有点那个,但与习以为常,并不碍耳。至于呼叫猪只,则“女女”、“女女”连声,连猪八戒也变成“亲女儿”了。呼叫鸭子时,却用上“官话”,叫“弟弟、弟弟”,比作小弟弟。这样对家禽的呼叫声,也是绕有趣味的。从这个角度看,恩平人可谓“恩及家禽”  了。不过,那只是“口语化”的另一种花样,实际上却不是这回事,更与音韵或声调无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6 06:24 , Processed in 0.11752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