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81|回复: 0

淡化语法规则 重视语义表达——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题中词汇、语法失误的界定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15 02: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徐 波
(浙江海洋学院 中文系,浙江 定海 316004)
来源:http://www.zsjy.gov.cn/yywz/info/info2.htm



    [摘要]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词汇、语法的评判标准亟待进一步明确。“说话”题中词汇、语法失误界定方法的原则应是淡化某部分严格的语法规则,重在考察应试人的语义表达效果。

   [关键词]说话;词汇、语法失误;界定方法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对于普通话测试的范围有明确界定:“普通话的规范指的是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1]宋欣桥先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的编制》一文谈到“说话”题的测试目的时说:“这部分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 。[2]事实上,目前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却体现了以语音为重点的特征,而对应试人所掌握的普通话词汇、语法的规范性的检测效果却是有限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词汇、语法检测项量少、分值低;二是题型缺乏灵活性,未能发挥应试人普通话实际应用的能动性,也不能有效地检测出应试人实际的使用普通话词汇和语法的规范程度。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涉及词汇、语法的为第四、五题。第四题选择、判断(共10分),这一题由于有现成的语料(即“样本”)作为选择、判断的依据,且其内容已限定在《大纲》的范围之内,故这一题被普遍视为送分题,因而目前大部分省市在测试中已取消了这一题,把这10分加到第五题中;第五题“说话”的评分标准中,词汇、语法规范程度的分值仅5分。《大纲》规定应试人在五十个题目内投签,单向说话4分钟。说话题目所涉及的内容较广,但仍有一个范围(共50个题目),即“说话”内容依然是可有准备的语言“样本”。故多数应试人的“说话”,更像“背稿”表演,它同样不能很有效地反映应试人对普通话词汇和语法运用的真实水平。所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词汇、语法测试的实际效果是可以想见的。这正好印证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孙修章先生谈到的制订标准和大纲5条原则中的第5条:“语音、词汇、语法全面考核,以语音为主”。[3]当然,这并不说明大纲制订者对语言测试有重语音而轻词汇、语法的观念。因为孙先生谈到的第4条原则便是“口试与笔试相结合,以口试为主;”而“笔试集中考察掌握普通话词语和语法的能力”[4]。所以,正是目前仅把口试作为唯一测试方式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才导致了难以全面反映应试人词汇、语法规范程度的真实状况。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认为词汇、语法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仍是应受到重视的。讨论本课题的另一重要原因乃是测试员对“说话”题中的第二项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的评判方法不甚明确,宽、严度的把握尚不稳定。《大纲》对此项的规定是“分为三个档次”:

一档  5分  词汇、语法合乎规范;

二档  4分  偶有词汇或语法不符合规范的情况;

三档  3分  词汇、语法屡有不符合规范的情况;[5]

在省级、国家级测试员培训班上,主讲教师讲到对这一评分标准的把握时仅说明了“偶有”是指“1-3次失误”;“屡有”指的是“3次以上的失误”。然而究竟何谓词汇、语法的失误?又如何把握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词汇、语法的评分方法?这就是本文想讨论的问题。下文中所使用的全部例句都曾被定性为“病句”。这些句子来源于测试卷中所记录的应试人所说的被认为是词汇、语法不规范的例句(后标“C”表示),以及黄伯荣、张 斌、徐 青三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详见文末参考文献)教材里作为病句的例句(后标“J”表示)。

诚然,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规范的词汇系统和最基本的语序,词的组合层次以及语法单位之间的组合规律。例如,现代汉语即普通话词汇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又如现代汉语里主动者、受动者、动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语法结构形式是“主——动——宾”等等。虽然,对于一种语言的词汇、语法规范问题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但实际的语言现象显然要丰富、复杂得多了。所以,概括的语言规则,有时尚难指导语言测评的具体操作。

现代汉语,理论上既指口语也指书面语,而在实际的语言现象分析中则常限于书面语的论域。普通话测试中的“说话”是口语。既是口语,那么词汇、语法的规范性与书面语的要求应该有所不同。正如胡裕树先生所指出的:“说话往往缺少从容推敲的工夫。这些因素形成了口语的一些特点:短句多,省略句多,句子结构比较松散,在一些缺乏严格训练的人的口中,免不了还有若干冗赘拖沓的地方,甚至还有不合规范的成分。” [6]鉴于此,我们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题中词汇、语法失误的界定,提出以淡化某部分严格的语法规则而重在考察语义表达效果为原则的建议,并在下文着重讨论“说话”中允许出现的失误(下文简称“允误”,即可容忍,不必扣分)与不允许出现的失误(下文简称“不允误”,要扣分)类型。

(一)允误类型:

1.流传广泛的方言词语进入普通话口语

普通话词汇“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可见其词汇源于北方方言。但反过来说,北方词汇显然不等同与普通话词汇,因其有一个规范的过程;也即规范了的词汇才属于普通话词汇;同时,小部分南方词汇也因其富有表现力等原因而逐渐被共同语——普通话所吸纳。语言诸要素中最活跃的是词汇,词汇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词汇总是处在“运动”的、“活”的状态之中。某些方言词一经现代媒体传播后会使人们耳濡目染,从而逐渐为人们所习惯地使用。这样的词语尽管从性质上看依然是方言词语,但在使用中却并没有妨碍交流的担忧。《现代汉语词典》里部分标<方>词语就是很好的例证。中国汉语方言复杂,方言词语数量巨大,而《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却极有限,为什么单单收这些方言词语呢?这其实本身就说明这些方言词语已有了一定的流行性。当然,也有些标<方>词语流传并不广泛,例如:冻瘃(冻疮)、骨头节儿(骨节)等等;但有一大批标<方>词语是流传得较为广泛并为人们常用的。为写作本文,笔者浏览了《现代汉语词典》,对其中流传较广泛的标<方>词语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归类,并以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中,如果出现这些词语,则在界定中是应该允许的。现列举如下:

(1)普通话中无对等词语可替代的方言词语,如(注释略):排挡、背篓、吃不了,兜着走、泛酸、肥水、赶海、煲、焗、老帽儿、乐子、米豆腐、洋盘、滑雪衫。

(2)普通话里虽有基本对等的词语,但相形之下,方言词语更富有口语色彩;且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也比普通话词语高。这样的方言词语恰好符合了普通话测试中“说话”的口语特色,如(斜杠后为普通话词语,下同):大年夜/除夕、犯傻/装糊涂;装傻、糕饼/糕点、脚脖子/脚腕子、地瓜/甘薯、发憷/胆怯、拉面/抻面、干吗?/干什么?、童子鸡/笋鸡/屎壳郎/蜣螂。

(3)方言词语比普通话词语更富有生动、形象的表现力的,如:

泡汤/落空、鲜亮/鲜明,漂亮、没门儿 /j没办法;k不可能;l不同意、摆龙门阵/谈天,讲故事、靓/漂亮,好看、没戏/没指望,没希望、把脉/诊脉、端架子/拿架子、够戗/十分厉害;够受的、卷心菜/结球甘蓝、没治/j情况坏得无法挽救;k无可奈何;l(人或事)好得不得了。

(4)虽是方言词语,但在它们熟语中却经常出现并广为流传的,如(下划线为方言词):

狗拿耗子、后生可畏、侃大山、老鸹窝里飞出凤凰、茅坑里讨饭——找屎(谐音“死”)

2.合理的冗余成分

口语是一种自然的形式,并不如书面语那么可有斟字酌句的时间与可能。因此,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语文和口语不能完全相同,讲话的时候,可以夹杂许多‘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其实并无实际意义,……”[7]。当然,我们提倡使用简洁明了的口语,反对使用口头禅,但对于不同层次的应试人可有不同要求,以下冗余成分可视为合理[8]:

(1)提顿性冗余,指穿插在句中的语气词,如:吧、嘛、呢等。这种语气词有利于舒缓句子的语气,又体现和口语特色,是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因此,少量地使用语气词并不是一种失误。如:

j大概到了八、九点钟的样子吧,他才慢慢腾腾地呢,从房间里走了出来……(C)

k到了那个年纪呢?活动活动筋骨到是很必要的,……(C)

(2)强调性冗余,指部分词语重复出现,但目的是为了强调,如(下划线为冗余成分,下同):

j他才只有初中毕业……。(C)

&#8218;不久,他又亲自主持召开了对剧本的讨论会。(J)

&#402;每年来报考的学生大概有30%左右是要申请贷款的。(J)

&#8222;目前财政困难,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J)

(3)解释性冗余,这种解释所起的作用是使听众更清楚明白。

j星际物质在大气中的燃烧,不是一下子就燃烧完的。(J)

k我爸爸的工作是在渔业队工作。(C)

(4)修补性冗余,这种冗余是为了修改错句而临时增加的,如:

j但是他非常能够,非常开朗……(C)

k我的心呀,我就心满意足了。(C)

3.非主要成分略有缺省

句子成分虽有残缺,但并非是句内主要成分,即不用仔细推敲就能正确地理解其义,也即其这种成分缺省的轻微程度尚不影响语义表达。这种残缺其实倒可视作是口语句子中的一种省略。张斌先生曾说:“口语的特点是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 [9],如(括号内为缺省成分):

j我的童年(生活)是很丰富的。(C)

&#8218;每当电视上有乒乓(比赛)节目转播。(C)

l她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学习的机会啊。(J)

m在他最劳累时,也想到过甩手不干。(J)

&#129;至l个例句,成分虽有缺省,但并未影响语义的表达。例m是介词短语做主语,这显然有违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规则,句中的“在他最劳累时”改为“他在最劳累时”更合乎规范。在口语出现这样的语句,虽然听感上有别扭之感,但它们一是能够很明确地表达语义,并未产生歧义,能够达到交际的目的;同时,它们也没有生造词语、句子之虞,故应予宽容。

4.语序的非实质性错置

语序与虚词是汉语语法的主要手段,但假如某些句内成分的颠倒并未影响正确表义,而只是使句子结构略零散,在口语中也是应该允许的。如:

&#129;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J)

k她总是出去给人家帮助。(C)

&#402;越剧唱腔柔和,很使人心情开朗。(C)

m十一个工学院电机专业的学生安排到这个厂里实习。(J)

例&#129;比较合理的语序是应该把“一连串”移到“事情”之前作它的定语,或者把“一连串”改为“连续”或“接连”,语义便更为准确了。例k “给人家帮助”的语序如改为“帮助人家”则更合理些。例&#402;规范的说法也应该是“使人心情非常开朗”。例m孤立地看确实存在歧义,究竟“十一个”是限制“学生”,还是限制“工学院”?但因为“说话”有具体语境,所以并不是一个错句。虽然,上述句子的语序从语法规则的理性角度看,都存在不当的现象,整个句子的表达也确不甚完善,然而假如这种语言现象是出现在口语中的,仍可允许。

(二)不允误类型  

现以对舟山市的一次测试结果的调查为例,分析与归纳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题中词汇、语法失误的常见不允误类型。

笔者于2000年12月在舟山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随机抽取了近三年来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卷812份,对“说话”题中的第二小项——词汇、语法规范程度的评判情况进行了查阅与统计。统计结果是:这一项出现失误被扣分的是157份,占总数的19.33%。所有被扣分者均被扣1分。从卷面看,除了使用了方言语气词的以外,大多数应试人语言失误为一次。失误在两次以上的仅12人,占9.6%。我们把这125份卷子中的词汇、语法失误进行归类,分为允误类与不允误类。并把典型的例句用于本文。以下例句是在界定中不允误的。

1.使用方言特征过于明显的方言词语。

此类失误表现为在普通话语句中出现地域特征明显的,且也未广泛流行的方言词语,如(本部分所引全部来自测试卷,故免标“C”,下划线为方言词语):

j我穿着套鞋走出门去。                   k爸爸总是高兴地帮我背书面……

&#402;我家的吃饭间很小。              &#8222;我坐在窗门旁边。                  

例&#129;“套鞋”是方言词,应改作“雨鞋”。例&#8218;吴方言区的老年人常把“包书皮儿”说成是“背书壳面”。例&#8224;“吃饭间”是一个方言词语,其实它所要表示的正确含义是“厨房”。吴语中“厨房”的表示法除了“吃饭间”之外,还有“灶间”、“灶披间”、“灶跟间”等等。例&#8225;“窗门”并非指“窗”和“门”,而是仅指“窗”。这样的联合式偏义复指词在吴语中常见的还有“桌凳”(其实仅指“桌”)等。

上文谈到适当地使用语气词,是为了提顿的需要,是合理的。但各方言区都有特色语气词,如在吴语区常见的是在句中或句末使用诸如:“哦、哇、咯、喏、嘞、啦、的啦、咯嘛”等语气词。应试人如在话语中反复出现这样的语气词,也属使用方言词语的表现。

2.词法、句法失误。

(1)词法失误。受方言影响出现名词与量词的搭配不当;一部分不能AA式重叠的动词出现了AA式重叠等等,如:

j当时,我的心中有一股阴影                 k家里只有一架黑白电视机……

l我们买了一副羽毛球,天天打……           m柳老师叫我把门关关牢……

例&#129;“阴影”的合适的量词是“片”或“团”。例&#8218;“电视机”一般使用量词“台”。例&#402;“副”只能修饰“羽毛球拍”。例&#8222;有两个问题,一是动词“关”AA式重叠的不当,;另外,吴语区人应慎用补语“牢”,“看牢”应是“看住”、“听牢”应是“听清”、“记牢”应是“记住”等等,故这一句正确的表述是“柳老师叫我把门关上”。

(2)句法失误。舟山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甬江小片,舟山话中没有普通话的“把”字句,因此,句法失误多为误用“把”字句;还有误用“被”字句,如:

j很多家庭把厕所里放出去的水直接流到河里了。    k我这个幸运儿被读了师范。

例&#129;把字句误用,这里不用“把”字,如:“很多家庭卫生间里排放出来的水都直接流到了河里”。&#8218;“读了师范”并不是被动的行为,所以,这属于“被”字句误用。

3.词语搭配不当。

词语搭配不当,不仅可能是口语的欠斟酌而导致的,更有可能是应试人对词义的错误理解所产生的。以下的搭配不当的例句,从语句成分上看,有主谓不当、动宾不当、动补不当和状中不当等等,如:

j我感到时间特别忙。                 k那里的风情人俗……  

&#402;陶冶了我的爱好。                   &#8222;一辆马车很快地开来。

例&#129;这一句可以表述为“我感到特别忙”或“我感到时间特别紧张”。例&#8218;“人俗”是个生造词,应改为“那里的风情民俗……”或“那里的风土人情……”。例&#402;两组词语搭配杂糅,可改为“培养了我的爱好”或“陶冶了我的情操”。例&#8222; “马车”既不能是“开”来的,因为有“马”;也不能是“驶来”的,因为有“车”,所以这一句的正确表示是“一辆马车奔驰而来”。

4.语句成分严重残缺。

   语句表达不完整或不能明确,有的还可能产生歧义现象。如:

&#129;哪个人没有谦虚?              &#8218;一般戏,一般都去看……。

&#402;我们喝酒吃后……

例&#129;句义表述不完整,可改为“哪个人没有谦虚的美德?”。例&#8218;因主语和结构助词残缺而导致整个句子表义不明确,该句原义是“只要演戏,哪怕是一般化的戏,我也都去看”。例l因缺宾语而使句子表述不清楚,正确的表达应是“我们喝了酒,吃完饭后”。

5.重复冗赘明显。

上文中我们肯定口语中可有一定的冗余成分,但还应有一个度的限制,若句子成分过多的重复,就应判为失误,如:

j要做到真的十分很难。             k李老师还特别会对我们同学很关心。

l小王的信心倍生了许多。           m他答案回答得那么深奥。

例j程度副词没有必要地重复使用,用“要做到真的很难”就可以表述得很明白了。例&#8218;也是“特别、很”程度副词重复累赘,可表述为“李老师对我们同学很关心”。例&#402;“倍生、许多”重复,改成“信心倍增”就十分简洁利落。例&#8222;“答案”本身就是“回答”的,可说:“他的答案那么深奥”。

6.语序混乱。

如果语序的安排不合乎汉语的习惯,而且十分生硬、别扭;有些还支解了非离合词,还有的出现了歧异或改变了原义,就属于语序不当的错误。如:

&#129;我十分对农民尊敬                     k他津津地有味儿……

l向前进步了一下                       &#8222;不知道以后生活怎么出路

例&#129;“十分”是用来修饰“尊敬”的,故应置于“尊敬”的前面,成为“我对农民十分尊敬”。例&#8218;把非离合词“津津有味”拆开了,还是应该改成“他津津有味儿地……”。里&#402;“进步”后可附加补语,诸如:“进步多了、进步了些”,但一般不用数量短语作补语所以,说“进步了一下”似不妥;“进步”属离合词,所以,这里的确切语义可用“向前进了一步”来表示。例&#8222;句的原义是表示为今后家庭的出路在哪里而焦虑;“出路”是无法“怎么”的,所以改为“不知道以后的生活出路在哪里”。



尽管,从理论上说,语言测试以一个标准为合理,但在以测试员听力判定正误的测试中却难以完全做到用“一把尺”来度量所有应试人;也即在实际的测试操作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针对不同的应试人有不同的宽、严度的。鉴于此,我们认为一级乙等以上(含一级乙等)的应试人对语言应该有很好的把握能力,故测试中对于词汇、语法的把握也可相应提高对他们的要求。基本要求其说话时词语准确,句子连贯,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表达简洁明了,力求流畅、生动,体现口语特点,词汇、语法规范要求高。故在测试二级以下(含二级甲等)的应试人时应作上文所述的“允误”与“不允误”的区分;而如果应试人是考一级普通话水平的,则上述“允误”与“不允误”的叠加是他们词汇、语法的失误的界定方法。

同时,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扣分应有据”的评判原则,则应试人如果在“说话”项中出现词汇、语法失误的情况下,测试员首先必须认真、如实地对词汇、语法失误的具体词语或句子进行记录,然后再酌情扣分。



作者附记:

1.本文所用语料:

(1)词语

&#129;《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

&#8218;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毛世桢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本文所引用的例句

&#129;1999年12月从舟山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查得的试卷

&#8218;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02;张斌.现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8222;徐 青.现代汉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文献]

[1][4][5]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修订本)[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2]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4]孙修章.“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研制与实践[J].语言文字应用,1992,(1).

[6][7]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8]部分参阅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9]张斌.现代汉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7 06:34 , Processed in 0.1156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