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11|回复: 1

就「打」说「打」––-国语词头「打」字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7 17: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欧秀慧
大叶工学院    共同教学中心
台湾省彰化县大村乡山脚路112号


       壹、前言

      现行国语词汇中,含有「打」字的合成词和词组[注1] 相当多,尤其以「打」字开头的词汇,更是产量丰富、词义生动、又具耐久的生命力。刘半农先生曾搜集八千多条「打」字头的词例,但因为只是现象的综合罗列,而未作条理性的分析与探讨,便将「打」字说成是意义含混、不可捉摸的「混蛋字」[注2]。「打」字这样「混蛋」的情形令人产生兴趣,为什么在老百姓的口语中,「打」字如此受用?「打」字多产的生命力在那里呢?中国人对「打」字的厚爱又是「打」哪儿说起的呢?

      现代人对于「打」字,除了前述的刘半农先生之外,陈望道先生也略微讨论过。再早的是王力先生,他以「动词的前附记号」来论「打」字的构词法[注3]。而后,黄坤尧先生则将「打」看作具有虚词素和实词素的字,他所说的虚词素就是「前加词素」[注4]。
近年汤廷池先生则认为「打」不能作正式的词头,而以「次词头」名之。以上所说的「前附记号」、「前加词素」和「词头」,在此都是同义词,指的是语言学里「词缀」(affix)中的「前缀」(prefix)。

      在各种不同的说法中,本文除了想探讨「打」字何以多产多用的原因外,关于是否作词头的构词问题,以及从「打」字词汇的演变所展露的涵义,也想一并探索研究。由于语言词汇是活跃于大众庶民之口的话,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言语,所以「打」字词的搜集只有从现有的字书、辞典中采辑,加上笔者日常所听所说的经验、习惯,概略地作分类、归纳和研究的工作,期能找出「打」在口语中的规律现象,以及在语言学上所呈现的深层意义。

          贰、单词-「打」

    「打」字乃是通俗白话所使用的词语。它的起源可能不是很远古,因为不见于甲骨、金文,《说文》、《玉篇》也未收录。只有汉代<苍颉篇>曰:「椎,打物也。」[注5] 又《服虔通俗文》曰:「撞出曰打。」[注6]史存直先生从词汇发展史的观点看<社会发展和词汇的新陈代谢>[注7],认为许多动词和象词,是在乐府诗盛行时,因诗人创作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将「打」字划入汉魏六朝时代出现的动词字。由此看来,「打」最早也是出于汉代。

      到了宋朝,徐铉整理《说文解字》时,才正式将「打」字编入手部「新附字」中。徐铉云:「打,击也。从手,丁声。都挺切。」在此之前,「打」字亦曾出现在晋‧范宁注的榖梁传[注8] 、北史张彝传、蹴踘谱和韦庄诗[注9]中,但「打」字的用法却是在宋代话本小说中才逐渐多起来。时至今日,「打」字已成为通行极广,词量极多的常用字,大大丰富了现代词汇,并且有虚有实,多彩多姿。

       本文乃就现代国语说「打」,所以先从现行的几部辞典来看「打」字。中华《辞海》「打」字下说:
     ㄉㄥˇ,德冷切,梗韵。
打   ㄉㄚˇ,德马切,马韵。

     《辞源》说「德马切」是俗读,现代国语也说ㄉㄚˇ。其中ㄉ是舌尖塞音,「ㄚ」是展唇、舌面、低中元音[注10],两者组合的ㄉㄚ音,不但音色(由元音决定)响亮,发音方法容易( 因具有原始性发音的低元音)[注11],而且舌尖塞音所表现的力感,加上第三声的声调,与「打」字的本义─一落一起的动作,实颇有「声情相切」之妙。

        至于「打」字的本义,以及它在口语中使用时的词义,就必须先从各辞典对「打」字的单字解释及其义项来看。以下综合了中华的《辞海》、商务的《辞源》和《重编国语辞典》、三民的《大辞典》和《新辞典》、远流的《辞源》、文化大学的《中文大辞典》、东方的《国语辞典》以及《国语日报辞典》各书中的义项:
    1.敲击、撞捶。如:打人、打球。
    2.斗殴、战争。如:打架、打仗。
    3.拿取、汲取。如:打饭、打水。
    4.制作、制造。如:打铁、打锁、打刀。
    5.举而持之。如:打伞、打灯。
    6.购买。如:打酒、打票、打年货。
    7.编织、系结。如:打毛衣、打领带。
    8.捕捉、打死。如:打鱼、打虎。
    9.建筑、造设。如:打墙、打井、打地洞。
   10.猜测。如:打灯谜、打谜语。
   11.振奋。如:打起精神。
   12.起稿。如:打样、打草稿。
   13.发拨。如:打电报、打电话。
   14.捆扎。如:打包。
   15.注射。如:打针、打子弹。
   16.涂抹。如:打底、打蜡、打粉底。
   17.立定。如:打基础、打定主意。
   18.计算。如:打算、精打细算。
   19.摔破。如:把碗给打了。
   20.掀、揭。如:打开帘子、打开书本。
   21.压、按。如:打个手模。
   22.玩。如:打得火块一般热。《水浒传十九》
   23.赌。如:打麻将、打梭哈。
   24.表示一种动作的发生。如:打闪、打喷嚏。
   25.某些动作或作为的代称。如:打合欠。
   26.当助动词。如:打坐、打扫、打盹儿。
   27.作介词从、由、向。如:打从、打哪儿来?
   28.作牵连之词,及也。如:<丁晋公诗>:「赤洪崖打白洪崖,禅语所谓:东壁打西壁,是也。」
   29.作量词。物数十二曰一打,英文dozen之音译。
   30.姓。见《万姓统谱》。
    「打」字功能之多,实非以上单字义项之条例所能全括,其词义之扩大与发展,亦非其它字词所能及。商务《辞源》第二条说:
俗语用打字之义甚多。有作向字用者,如言打那里走。有作取字用者,如言打粮、打鱼。有作作字用者,如言不打诳语。又如打叠、打扮、打点、打盹、打样、打稿之类。凡动作字皆用之。能改斋漫录谓:打字从手从丁,盖以手当其事也。
「打」字这种造词的情形,宋‧欧阳修也注意到了,他在《归田录》说:[注12]
今世俗言语之讹,而举世君子小人皆同其谬者,惟「打」字尔。其义本谓「考击」,故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槌击之义也。至于造舟车者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鱼」,汲水曰「打水」,役夫饷饭曰「打饭」,兵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者执伞曰「打伞」,以糊黏纸曰「打黏」,以丈尺量地曰「打量」,举手试眼之昏明曰「打试」。至于名儒硕学,语皆如此,触事皆谓之打,而遍检字书,了无此字。
    欧阳修的学问渊博,众所周知,其语文素养之高及表达能力之强更是当时文人的导师。他虽有匡正「打」义的慨叹,但语言的约定俗成绝不是「名儒硕学」可以支配的。词义引申扩展后,使该字注入了新生命,并流行活用于大众人民之口。在被使用和被接受的语言环境中,只好「君子小人同其谬」了。如今字书的「打」字条下所列的,比欧阳修当年所举的词例更多,琳琅满目、不胜枚举,词汇随时代的变迁,实不能与当日同语了。

      此外,《中文大辞典》引吴曾《辨误录》下曰:
丁者,当也。打字从手从手,以手当其事也,触事谓之打。
又宋‧项安世《项氏家说》说<隐语>云:[注13]
俗间助语多与本辞相反。…其于打字用之尤多,如「打叠」、「打听」、「打话」、「打请」、「打量」、「打睡」,无非打者。
    此二人对语言的观念已较先前进步,并且也能接受词汇意义变迁的时代趋势。只是项氏对「助语」的概念未澄清,既是「助语」该字的词义就已虚化 ,应没有「与本辞相反」的问题存在,而所「助」之处何在?也未见说明。
    又宋‧刘昌诗《芦浦笔记》有<打字>一篇云:[注14]
然世间言打字尚多。左藏有「打套局」,诸库支酒谓之「打发」,诸军请粮谓之「打请」,印文书谓之「打印」,结算谓之「打算」,贸易谓之「打博」,装饰谓之「打扮」,请酒醋谓之「打醋」、「打酒」,盐场装发谓之「打袋」,席地而睡谓之「打铺」,包裹谓之「打角」,收拾谓之「打叠」,又曰「打并」。畚筑之间有「打号」,行路有「打火」(一作打伴)、「打包」、「打轿」。负钱于身谓「打腰」,饮席有「打马」、「打令」、「打杂剧」、「打诨」。僧道有「打化」,设斋有「打供」。荷胡床为「打交椅」,舞傩为「打驱傩」。又宋歌曲调:「打坏木楼(今作栖)床,谁能坐相思。」又有「打睡」、「打嚏」、「打话」、「打闹」、「打斗」、「打和」、「打合」、「打过」、「打勾」、「打了」。至于「打糊」、「打面」、「打饼」、「打线」、「打百索」、「打绦」、「打帘」、「打荐」、「打席」、「打篱巴」。街市戏谑有「打砌」、「打调」之类。因并记之。
    可见宋人口语中的「打」字,与我们现在的用法并没有很大的差别。词汇会因社会发展和生活内容的时代变迁,有古今之别,但基本的构词方式却已定型了,「打」字就是一证例。

        参、「打」字词

      从前面所举对单字「打」的解释条例看来,除了转作介词、连词和数量词外,其它都是「以手当其事」的动作词吗?实则不然。24、25、26条所谓「表示一种动作的发生」、「某些动作或作为的代称」及「当助动词」的原则,就必须从收集的合成词和词组来看,并探讨:「打」字能表示怎样动作的发生?「某些动作」何以要找「打」字代称?「打」字作助词的情形如何?为此,本文不仅收集各辞典「打」字的词条,并以古典小说词语辞典中的「打」字词作对照。一来尝试找出「打」字构词的规律性,二来想从语用的情形,探索「打」字词汇的新陈代谢。

      又,「打」字构成的词汇中,可分为合成词和词组。区分合成词和词组的标准,主要看构成成分结合关系的紧密程度。一般而言,词组的结构关系松散一些,可以从中拆开,加入其它成分;合成词则不然,它的结构具有固定的形式和特定的意义。另外,从意义上看,合成词的意义不是构成语素的简单相加,而是融合成为一体,以致产生新的词义。本文所举词例的区分标准,乃以陈新雄教授等六人所编的《语言学辞典》,和大陆学者刘兰英、孙全洲编着的《语法与修辞》为主要参考。在探讨「打」字的词头作用时,乃是以合成词作为研究分析的对象,因为词组中的构词成分可以分开训释,如此便没有词头附着的问题,在此先作说明。

        一、「打」字的构词方法和词类分析

         (一)  打+名词→动词词组(动宾结构)
      打人    打球    打卡    打门    打字   打拳    打铁
      打锁    打金    打稻    打麦    打靶   打鼓    打模
      打样    打底    打谷    打井    打轿   打标    打
      打嘴    打饼    打面    打浆    打糊   打蜡    打蛋
      打仗    打墙    打结    打生    打砖
      打耳光  打巴掌  打屁股  打补靪  打地洞  打电报  打电话
      打计算机  打弹子  打果汁  打手式  打地铺  打擂台  打斋饭
      打年货  打钥匙  打算盘  打年货  打把式  打草稿  打毛衣
      打领带  打幡儿  打苍蝇  打老虎  打退堂鼓
    这类词里的「打」是实词,词义多有「击打」或「以手当其事」的动作意义,或者也是从这个义项引申下来,仍要靠手完成的动作。这类词组不但具有极明显的动词色彩,而且动作的完成与人的双手关系最为直接而密切。其中有些词如「打算盘」、「打屁股」、「打苍蝇」、「打老虎」等,单就词面上看确是以手当之的词组,但在实际口语的运用上也经常用它的引申和比喻。例如,「打算盘」就有心中谋思、盘算的意思;「打屁股」可以指严厉的批评;「打苍蝇」可以指打击地方上的小人;「打老虎」可以指打击地方上的恶霸。当这类词组在语用习惯上,其引申或比喻意义广被接受时,它们就属下一类,即不可分训的合成词。

         (二)  打+名词→合成动词(动宾结构)

      打票    打鱼    打车    打船        打菜        打饭        打油
      打更    打柴    打酒    打刀        打针        打包        打铺
      打伞    打灯    打胎    打工        打线        打水        打火
      打话    打诨    打趣    打屁        打卦        打号        打食
      打躬    打尖    打价    打担        打道        打卯        打混
      打滚儿  打转儿  打牙儿  打扁儿        打团儿        打鸣儿        打歌
      打花(=打趣)     打眼(=惹眼)        打盹儿        打挺儿        打嗝儿
      打瞳    打噤    打网    打炮        打墩        打伙儿        打短
      打诈    打场    打情    打围        打旋儿        打帐(=打算)
      打茶(=预备茶水) 打烊    打脊(=宋代刑名,骂人该打)
      打差(=送礼)     打虎(=猜谜)        打头        打尾        打谎
      打数    打趸    打      打噎    打杂儿  打比方  打商量
      打招呼  打哈哈  打哈欠  打喷嚏  打哆嗦  打寒噤  打头阵
      打冷颤  打官司  打官腔  打圆场  打天下  打主意  打通关
      打秋风  打抽丰  打舌花  打交道  打瞌睡  打照面  打边鼓
      打对台  打酒坐  打谜语  打广告  打空气  打筋斗  打眼色
      打闷棍  打闷雷  打光棍  打中火  打平火  打水平  打野火
      打野鸡  打背弓  打梯己  打绝板  打偏手  打骸垢  打墙脚
      打磨盘  打灯虎  打照会  打鼻儿(给牲口清理鼻子)  打滴溜
      打汉子(偷汉子)  打前站  打乡谈  打游飞  打瞌铳  打关节
      打和哄  打旺壮  打拍浮  打门子  打胡哨  打干哕  打猛子
      打通状  打热椎  打眼瞇  打饥荒  打塔墩  打土围  打杠子
      打先锋  打夜作  打招牌  打埋伏  打掩护  打棍子  打幌子
      打旗号  打头阵  打头炮  打现钟  打迟局  打醮水  打癐癐
      打筒孔  打死老虎        打花胡哨  打翻身仗  打退堂鼓  打勤劳儿
      打闷葫芦        打大头脑  打马虎眼

      这类词语虽与手的动作没有直接关系,但它的动作性仍是十分明显的;或用肢体,或用言语,各个都是动感十足的动词性合成词。其中许多「打」字后加的词看来不像名词,但用「打个△△」的语法结构一试,就可辨别「打」字后接的是名词性词语。这类名词性词语也都以「打」字为它们的习惯且固定的搭配词头,而且,也都有它固定的词义。此时,「打」本字的意义不明显,却有助于整个合成词充满活泼生动的力量,可以说是取用「打」的引申、扩大义来代替其它难以表达的动词,如「打哈欠」、「打喷嚏」等。有些甚至可以换上另一个动词而不影响词义,可视为「某些需靠手完成之动作的代称」,例如「打船」即「造船」,「打鱼」即「捕鱼」,「打票」即「买票」等。所以还不能视作「衍生词缀」。

      此外,还有描写天地自然现象的「打雷」、「打闪」,这是人们在听到雷声、看到闪电后,以为雷公在打雷鼓、电母在打电光的拟人化描述。如今虽然科学进步,知识爆发,但在我们词汇应用的习惯上,此二者已是固定搭配的合成词了。
又,在这类「打」字加名词的合成动词中,也有描述动作正在进行的特殊功能,如「打尖」、「打盹儿」、「打主意」、「打哈哈」、「打哆嗦」……等等皆是。

         (三)  打+名词→合成名词(偏正结构)

       有些词汇乃是以「打」字作其后面名词的修饰语,如:
      打手  打本  打碑        打行(备人雇用的打手行帮)
    另外一种结构方式,是「打」字开头的词再加名词,成为另一个合成名词。如:逆向的风,俗称「打头风」;小偷私下孝敬衙役的钱,叫「打业钱」;唐人张打油作俑之俚俗俳谐的诗,至今作叫「打油诗」;作助理的人,叫「打下手的(人)」;其它,如打字机、打卡钟、打洞器----等等,都是这种构词的方式。
    「打」字开头的合成名词还有第三类的情形,亦即民间流传的游戏、风俗、礼仪和俗称,原本是一种动作,长久流行下来,便成为专有名词了,但其中动作的特性在词义上仍可感受得到。如:
      打春    打鬼     打马    打耗    打球    打彄    打钱
      打反    打七     打扦    打桶    打醮    打牌    打麦
      打令    打蔟     打灰堆  打夜狐  打柭柭  打天狗
      打髀殖  打天九   打水鼓  打瓜子  打虎跳  打瓦
      打麻将  打雪仗   打毷    打埃尘  打草谷  打斋
      打摆子  打十三   打牙祭  打醋炭  打秋千
      打茶围  打家贼   打寒脾  打正快  打箭炉(地名)
      打枣竿  打渔杀家 打鼓骂曹(以上三条乃剧曲名)
这些都是已经凝固的专有名词性「打」字词,但「打」字的词义仍在,所以虽是合成词,但不得视「打」为词头。

         (四)  打+补语→动词词组(动补结构)

      打坏  打败  打倒        打退  打散  打断  打昏
      打降(=打架) 打死        打通  打入  打落  打掉
      打翻  打乱  打扁        打光  打烂  打开
    这类词组乃是「打之使△」的语法结构,后面成分对前面的「打」字有补充说明的作用,以使「打」的词义更清晰明朗。如「打坏」乃「打之使坏」,打到一个地步是坏了、毁了,所以不是无所谓的轻轻拍打,「坏」加强解释了「打」的程度和结果。这些词是更充满动作「打」的动词词组,在此,「打」字是主角(即有意义的实词素),不是作虚词素的词头。

         (五)  打+动词→动词词组(并列结构)

      打骂,即又打又骂。
      打闹,即打打闹闹。
      打击,此乃同义并列。
    这样的结构,「打」字是作实词意义,不能视为词头成分是很明显的。

         (六)  打+动词或形容词→合成动词(附加结构)

    「打」字后面接动词的合成动词,词义等于「打」字后面的动词。如:
      打住    打劫    打岔    打坐    打扮(=扮)        打断(=断)
      打黏    打量    打试    打探    打诊        打叠        打听
      打睡    打发    打印    打算    打博        打迸        打斗
      打和    打合    打勾    打搅    打消(=消)        打问(=问)
      打踅    打揲    打猎    打挣    打扫        打仰        打当
      打点    打动    打赌    打滚    打浑        打混        打捞
      打磨    打躬    打造    打怪    打勘        打跳        打定
      打通    打请    打换    打挟    打熬        打抹        打扰
      打捏    打拴    打谅    打干    打破(=破)        打化        打吵
      打到    打招    打脱    打跌    打鸣        打夺        打撇
      打选    打哄    打白赖  打失惊  打把栏        打折扣
      打脱冒  打游击  打抢跪  打造子  打破网        打靠后
      打倒褪  打  挣  打滑跶  打躘踵  打破纪录        打抱不平
      打起精神        打撒手儿
    以上这些「打」字已经虚化,因而整个合成词的的词义需由「打」字后面的动词来决定。即使如此,动词虽有各式各样,「打」字往前一加之后,更增添主要动词的生动性。所以这类虚化的「打」字,对主要动词的助「力」,其功不可没,且有增加音节的效果。

  「打」字后面接形容词的有:
        打紧  打乖  打早        打惨  打急  打热  打暖        打罕  打恭
        打横  打总
    这类合成词,词义也是偏重在后面的词素,打字作其助词,但打字一加上去,整个词就活而动了起来。如「打早」就是早的意思,「打急」就是急的意思,「打」却使「早」、「急」的意义增添了用力的感觉。「打」字对这些词实大有助力,在此「打」亦可视作词头。
          (七)        「打」字开头的成语、短句
    其它还有以「打」字开头的成语、俗语,为数也不少:
      打入冷宫          打成一片    打狗欺主          打家劫舍
      打草惊蛇          打落水狗    打躬作揖          打凤捞龙
      打情骂俏          打嘴现世    打铁趁热          打情献趣
      打鸭惊鸳鸯  打蛇打七寸  打鸭子上架  打肿脸充胖子
      打开天窗说亮话        打落牙齿和血吞          打人休打脸
      打倒金刚赖倒佛        打破沙锅璺到底          打街骂巷
      打虎还得亲兄弟        打着灯笼没处找          打是情骂是爱
      打人不过先下手
    这些动词词组或句子里的「打」字,其词义和句法功能,亦不出前述七类的「打」,只是由合成词扩大成词组或句子而已。

        二、「打」字词的词汇变化
    由上述看来,带有「打」字的词汇如此丰富,可见「打」是一个结合力相当强的语素(morpheme)。但这许许多多的词汇并非一时一地就有的,也不是现今仍然活跃的用语。虽然本文采用的是现行的国语辞典,但书面资料与实际口语还是颇有距离,何况辞典里头所举的词条条例,还有很多是从古典小说的用法作说明的。所以,上文只能作为「打」字构词方式的观察和分析,并不代表现今实际的语言现象。
    语言主要是语音、词汇和语法所构成。其中,词汇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而发生新陈代谢的情形最为显著,所以词汇几乎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当日常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作为表情达意之工具的语言,自然也会藉新造的词表现出来。而所谓的变化,则包括了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内容、生产工具、消费方式、心理状况等,举凡与人生有关的事有变化,都会反映在词汇的变化上。
    至于词汇的变化,则又包括词义的缩小、引伸、扩大和新陈代谢。在本文的贰节中,对单字「打」的词义集释,可见「打」的本义、引伸、转义都具备了。在上一节也看见很多与「打」字搭配的词汇,这节则想从白话小说和现行国语辞典,以及实际口语的使用稍作观照,以便研探「打」字的词汇变化所呈现的讯息。
        (一)  小说辞典有而一般国语辞典没有的  [注15]
    小说辞典有而一般国语辞典没有的词,自然是现代辞典在编纂时,以还能应用或还能让人理解的词为收录的对象。这类年代久远,罕用或不用的词,常被新词取代而成为「死词」,只有在小说辞典中奄奄一息,因而未收录于现代国语辞典。

    打叉-交叉。《古今小说》-:楼上细软箱笼,大小共十六只,写三十二条封皮,打叉封了。
    打化-和尚向人募捐叫「化绿」,也叫「打化」。
    打仔-即「打着」,要是(语词)。《醒世姻缘》五十七:打仔你          媳妇叫你养活他可哩!你没的也不听?
    打卯-旧时在衙门中当差的人,每天早晨卯时报到,听候本官点名差遣,叫「画卯」,也叫「打卯」。后来凡是到某处去打个转表示自己到了,都叫「打卯」或「画卯」。
    打外-商业行中负责对外之事如进货、讨帐等叫「打外」。《金瓶梅》五十九:教姓甘的和保官儿打外,你便在家卖货就是了。
    打生-打猎杀害生物。《醒世恒言》五:射猎打生为乐,曾一日射死三虎。
    打夺-抢夺。《水浒》二十一:唐二,你不要来打夺人去,要你偿命也。
    打吵-吵架。《儒林外史》四十五:争风吃醋,打吵起来。
    打尾-走在一行人的最后。《文明小史》二:柳知府当下先下轿,走在头里,翻译张师爷走在中间,首县打尾。
    打罕-觉着奇怪,纳闷。《醒世姻缘》八十一:说起来关张生气,管鲍打罕。
    打卦-即「打趣」,开玩笑。《红楼梦》九十九:我说个笑话给姨妈解闷儿,姨妈反倒弄我打起卦来了。
    打到-报到。《醒世姻缘》八十:屈尊狄奶奶这一宿儿,明日好打到挂牌听审。
    打和-1.同「打合」。《金瓶梅》十五:这家子打合,那家子撮合。
               2.预备。《醒世姻缘》三十八:我打和包鸡子,你起来吃几个。
    打招-「打招呼」的简词。《清平山堂话本》:官人把手打招,叫:「买儿。」
    打油-即「打油诗」。《西游记》六十四:无已,打油几句,幸勿哂焉。
    打虎-猜谜。《醒世姻缘》五十八:咱打虎罢!我说你打,你说我打。
    打看-察看。《古今小说》二十七:忙叫水手打看,果然是个单身妇人坐于江岸。
    打要-要是(语词)。《金瓶梅》三十一:打要是个汉子儿,你也爱他罢!
    打差-送礼。《拍案惊奇》二十二:那鸨儿又有做生日、打差、买物事、还债,许多利分出来。
    打哩-1.要是、万一。《醒世姻缘》四十五:你打哩得空子,撞着这么个美人,你就没法处置他罢!
           2.可能、也许。《醒世姻缘》五十六:打哩有好话说哩!
    打诈-讹诈。《醒世姻缘》七十七:我叫了我儿子来,拿你到锦衣卫里问你个打诈。
    打跌-1.跌倒。《西游记》十一:嫔妃打跌,却如狂风吹倒了败芙蓉。
              2.因高兴或失望而跌脚。《二刻拍案惊奇》三十二:景先喜得打跌。
    打撇-放弃。《拍案惊奇》十七:况且妇人家阴性专一,看上了一个人心里打撇不下的。
    打熬-1.锻炼。《水浒》二:每日只是打熬气力。
           2.支持(指体力)。<<拍案惊奇》三十一:沉公两口儿辛苦了,打熬不过。
           3.对敌。《水浒>>二:防备官军来时,好和他打熬。
           4.忍耐(指欲望)。《古今小说》一:你老人家打熬不过,终不然还去打汉子。
    打撅-干脆。《金瓶梅》二十五:打撅成日明睡到夜,夜睡到明。
    打砖-丢砖头。《金瓶梅》五十二:坐在门首,胡歌野调,夜晚打砖,百般欺负。
    打鼻句-打呼噜。《古今小说》二十一:只听得打鼻句之声,如霹雳一般响亮。
    打龉-旋转。《古今小说》十五:打龉支撑,又若耳边风雨过。打失惊-吃了一惊。《西游记》四十二:行者闻言,打了个失惊。
    打正快-掷数铜钱于地,视其相同与否而定输赢的一种赌博。
    打白赖-抵赖。《二刻拍案惊奇》四:他起初打白赖之时,只说张贡生会意,是必凑他的趣。
    打把栏-栏阻。《醒世姻缘》九十四:薛三省媳妇再三打把栏。
    打那么-从那时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百七:老爷打那么也得了病。
    打和哄-开玩笑。《古今小说》三:邻舍们都知了,来打和哄。
    打房间-把妓女住的屋子里的东西打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二十八:把妓女房里的东西打毁了,叫「打房间」。
    打门子-用贿赂来找门路谋求工作。《红楼梦》九十九:花了若干银子,打了个门子。
    打前站-走在最前头。《警世通言》二十一:酒家是打前站的,你下马饭完也未?[注16]
    打破网-揭穿秘密。《拍案惊奇》二
    打破头-开始。《醒世恒言》三
    打干哕-干呕而吐不出东西来。《醒世恒言》三
    打        挣-因刚醒来而呓呓挣挣的发呆。《西游记》三十八
    打眼瞇-眼睛发花。《列国志》一
    打细泊-旧时称拐孩子叫「打细泊」。《醒世姻缘》五十七。
    打造子-打算、希望。《醒世姻缘》六十。
    打通状-把状子呈到最高主管机关。《京本通俗小说》十六
    打勤劳-作苦工。《金瓶梅》十八
    打绝板-说毫无转寰余地的话。《醉醒石》十四
    打丝线-捻丝线《古今小说》二十四
    打乡谈-说本地方的方言。《古今小说》十九
    打滴溜-用手扳物,使身体下垂摆动。《醒世姻缘》
    打汉子-偷汉子。《古今小说》一
    打鼻儿-牲口清理鼻子。《儿女英雄传》八
    打样棍-用棍子打一下,表示厉害的程度。《西游记》三十六
    打热椎-吵架。《醒世姻缘》八十四
    打靠后-向后退。《金瓶梅》八十八
    打罗罗-即「打虎」,赌博名目之一。《新鬼传》
    打躘踵-跌跌撞撞。《西湖二集》二十八
    打自得儿-嘲笑自己的缺陷,自以为得意。《儿女英雄传》六
    打沙窝儿-女人蹲在地上小便。《金瓶梅》五十四
    打供太保-庙中司香火及供献的和尚。《水浒》三十九
    打肩厮拍-擦肩走过。《水浒》六十二
    打破头屑-说破坏的话。《醒世姻缘》六
    打张鸡儿-假作痴呆。《金瓶梅》二十八
    打勤献趣-拍马屁。《醒世姻缘》八
    打糠登子-开玩笑。《三侠五义》二十五
    打响瓜儿-用手掌打人头作响。《金瓶梅》七十七
    以上是小说辞典有而一般国语辞典没收录的。小说辞典的词汇虽代表当时的口语,但未必是全民的常用词,因而语文和文字之间的距离和差异,是研究语言文字的人应该注意的。然而,光是书面语料,上列这些「打」字头的词就和现代人有隔阂了。若不加注释,光看字面还真看不懂。倘若不考虑大陆地区的用语,上列这些词汇在此时此地(民国八十二年的台湾)似乎可以归入「死词」之列了。综观这些被一般国语辞典淘汰的词,其未能流行存活而沿用至今的原因有:
    1.属于富有方言性、俚俗语色彩的词汇,因没有被共同语吸收,也就不易流传或在其它地方使用。如「打沙窝儿」、「打热椎」、「打汉子」、「打罗罗」、「打哩」等等。
    2.属于表达旧时的社会制度(衙门)、生产工具(牲口、石磨、棍子)、游戏方式、对人称谓、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的语词,都已势变时迁,今昔有别,也就不合时宜之用了。如「打卯」、「打生」、「打糠登子」、「打供太保」等。
    3.许多旧词皆有后起之新词取而代之,已作更精确明白的描述,或界定了更细微的词义。如:打乡谈→说方言;打砖→丢砖;打卦→开玩笑;打撇→放弃;打撅→干脆。
    可见旧词不是不好(词汇的消长原不是「是非对错」的问题),带「打」字头的构词也精简朴实。但词汇的新陈代谢是随人们身边可取譬之物的更换,以及新的约定俗成而不得不然的。
        (二)一般国语辞典有而现代口语没有的
    小说辞典中被一般国语辞典淘汰的,为陈旧的死词,这点较无疑问。但死词也有可能复活,藉转化词义或赋予新义而产生旧词新用的现象。另一方面,一般国语辞典有而小说辞典没有的,不一定就是现代词汇。因为一般国语辞典收录的词条不全是取代白话小说词汇的例词。而两种辞典都收录的词,也未必是现代口语所使用的词汇。如此复杂的关系,若用下列图形表示,也许较能理解领会:
      A.古代语言词汇,中央虚线部分表示沿用至今者。
      B.现代语言词汇,并且不断在创造生产中。
      C.古典小说辞典。
      D.现代国语辞典,横线部分是古无今有者。
      E.小说辞典有,现代辞典也有,而现代国语(B)所没有的词汇。
      F.古今皆有的词汇,小说辞典和国语辞典亦都收录者。
      G.古今皆有的词汇,小说辞典没有而国语辞典收录者。
       A、B 两端虚线:指已过的(A)和未来的(B)所可能包含的无穷词汇。
      中央实线部分:表示古有今无或今有古无之分界。
    如此看来,上一小节已将C的斜线部分去除了,只有再去掉直线图案的部分,国语辞典才能代表活语言。所以,这一节便试着将国语辞典有,而现行口语中没有的打字词列出来:
      打春、打鬼、打马、打耗、打球、打彄、打钱、打反、打桶、
      打千、打麦、打令、打簇、打灰堆、打夜狐、打柭柭、打髀殖
      、打天九、打水鼓、打瓜子、打虎跳、打毷、打埃尘、打草
      榖、打十三、打摆子、打醋炭、打茶围、打家贼
以上是地方习俗、游戏、礼节等的名称,此时此地已不用。
      打粮、打车、打船、打刀、打票、打酒、打虎、打尖、打卦、
      打号、打牙儿、打花儿、打团儿、打扁儿、打挺儿、打舌花、
      打洒坐、打踅、打趸、打炮、打墩、打伙、打中火、打水平、
      打平火、打野火、打野鸡、打背弓、打偏手、打梯己、打骸垢
      、打瞌铳、打癐癐、打泡戏、打现钟、打和、打合、打揲、打
      并、打干、打叠、打拴、打黏、打勘、打跳、打脱冒、打游飞
      、打拍浮、打旺壮、打前失、打问讯、打搭墩、打龊、打  、
      打稽、打标、打网……
以上词语,现代多已不用。即使用了,也不代表辞典所注的词义。如:「打虎」,原意是猜谜,今人用它也只是「武松打虎」的意思;「打野鸡」原指嫖妓,今人可能只用它单纯的字面的意义,即抓野生的鸡。
        (三)国语辞典和现代口语的新词
    亦即图表中D的横线部分。现代新词又可为两类:
甲、赋予新义的原有词
    如「打招呼」,原指遇到熟人互相寒暄或打手式致意,现代也表示为使事情顺利进行,预先接洽或通知相关的人。
    又如「打气」,原指向胶轮的内胎注气,现在也指激励他人,使增加勇气和信心。
    「打成一片」原是佛家语,指对万物无些微之较量分别心,如今已用在形容人与人相处融洽,不分彼此。
    「打击」原意是敲打,打而击之,现在也指环境的挫折,或精神上所受的打击。
    又如「打火」,原指行人在旅途中作饭,现在则专指「点火」。
    「打游击」原指非正式战术中的一种战争行动,现指因生活或工作没有固定处所,而到处借宿或吃饭。
    这些被赋予新义或用其引伸、扩大、缩小义的词汇,也是活得比较久的「长命词」。
乙、社会变迁的新生词
      打卡、打卡机、打卡钟、打字、打字机、打字员、打字纸、打
      字带、打电话、打电报、打印台、打歌、打广告等。
    凡此种种,皆可反映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状态,尤其反映了因新事物的产生而出现的新词,取代了因旧事物的消失而不被需要的旧词。此外,未在辞典中出现的现代口语词汇还有「打记号」、「打名气」、「打知名度」、「打契约」、「打计算机」、「打果汁机」、「打速赐康」、「打便当」等等,在在反映了我们现今的周遭事物。

          肆、结论
    本文研究「打」字之所以在近世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及其构词规律与带「打」字词头的词汇变迁,经过初步的归纳分析后,获得以下几点结论和心得。
        一、「打」字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一)从字的音、义因素上看:该字本身在发音上轻省简便,容易出口;其字义明确肯定,在表示外向动作和用力的感受时,俐落明快又达意实用。而且,「打」是口语词汇的常用词,在日常使用的频率相当高。
(二)从语素结合能力上看:含有「打」的词汇中,涵盖的词性很广,可作动词、名词、形容词、既有表达具体事物的,也有表现抽象事理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这是由于「打」字是一个结合能力和活动力极强的自由语素(free  morpheme),能与许多语素结合成词[注17]。陈望道先生说,这是群众为了说话简便,专门用来代替种种有独特观念的机动动词[注18];所以通俗好懂,在造词上十分简便、自由、创词容易,是故多产。
(三)从社会心理因素上看: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生活形态亦随之转移。近世以来除了物质文明的繁荣,与新事物的大量增加之外,人们为了追求生存,在忙和争的生活中,精神与体力的活动量也与日俱增,人与人、人与事物的互动关系愈发密切。于是要表达用心劳力和打拼奋斗的生活内容时,「打」字词头的词汇便十分受用。并且应运而多产。因此,「打歌」、「打广告」、「打知名度」、「打契约」等的出现,其语感和语用在大众心理上的接受度相当高,很快便能普遍流行。

         二、「打」字构词的规律
(一)「打」原是「以手当其事」的及物动词,其后加上名词,就很单纯的成了及物的动宾结构的合成词或词组,如:「打人」、「打球」、「打电话」。
(二)「打」为动词,有颇费周章、用心用力的动作感,只是事物不同,其动作便有内外和程度之别,如:「打仗」、「打主意」、「打天下」、「打官司」。近来歌星为了使新歌流行,藉传播媒体反复演唱、播送、作秀,谓之「打歌」;新出的产品要绞尽脑汁想点子作宣传,叫「打广告」。这些词虽非「以手当其事」,但「打」字一冠上,那么从事该事的使劲儿、用力的情形,以及活灵活现的动态感,就传神地出现了。这类词多以抽象名词为宾语,即使以具体名词为宾语,也是多用它的引伸喻义。
(三)「打」字除了接上名词形成动宾结构外,亦可接上动词形成并列结构,如:「打闹」、「打骂」。这种结构中的「打」字则保存了「击打」的本义,也保留了「打」的动作形象。
(四)综合「打」字构词的条例如下:
    a.打+名词→动宾式动词组
    b.打+名词→合成动词
    c.打+名词→合成名词
    d.打+动词或形容词→动补式动词组
    e.打+动词→动词词组(动补式)
    f.打+动词或形容词→合成动词
    g.「打」字开头的成语、短句
由前述看来,「打」字虽因构词容易而多产,但讨论到是否当「词头」的时候,并不是所有带「打」字的词语,也不是所有的合成词[注18]都成为讨论的对象。主要乃是针对f项词群而议论的。
形容词的词例虽然较少,但形容词和动词在中文的语法特点有许多相似之处[注19],所以构词规律一样,只是什么形容词才能与「打」字搭配成词,就得语言习惯中的约定俗成。
f项中前两词群中的「打」字虽有虚化成助词的用法,但若没有「打」字的助力,后面主要动词的动感和用力的程度就大为减少,词汇的动作性也失色许多(试比较「扮」和「打扮」、「扫」和「打扫」、「紧」和「打紧」)。严格说来,这里的「打」字并不符合狭义的词缀定义,因它并非虚化到不可单独使用[注20],而是像周法高先生所谓「广义的虚词」中的「助字」[注21]。所以把它看作是新兴的前缀(Prefix,即词头),是合成词结合面宽广的第一语素[注22]。亦即语言学辞典中所谓的「衍生词缀」。相信这样会给这类以「打」为助词之词群的打字头,予得其所在的定位。
至于汤廷池认为「打」不能作词头,而以「次词头」称之,这只能作过渡时期的权宜定位。一来,「次词头」的「次」也是新兴的词头,在此不需以同阶梯的语词作其注解而多立名目。二来,时代社会的变迁,新兴的词头层出不穷[注23],衍生词缀的构词法已成现代词汇生产的方式之一,为了方便对语言现象的描写,「词头」的定义实不需拘泥在狭义的局限中。

         三、「打」字的词汇变迁意义
      (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社会的变迁包括了食衣住行的生活内容,日常使用的生产工具、消费方式及思想观念等。古代没有派出所的警员作夜间巡逻,却有守望相助的更夫,每晚忠信的「打更」。古代没有路灯,当时经常需要费力地「打灯」,今天我们却能容易的开灯。古代没有自来水,需要大费周章地找水源丰沛的地方「打井」,好让人们前来「打水」。以前长江上游的人所说的「打摆子」,我们今天的医学名称是「疟疾」。现在经济繁荣,物质文明,观光旅馆是很时兴的服务业,现代人出远门不必像古代人,出外还会愁找不到地方「打尖」。古代人生活比较单纯,娱乐项目不外吃喝嫖赌和玩耍(读书人的吟诗作画则另当别论),许多和赌博有关的游戏名常「打」得很热闹,如「打钱」、「打牌」、「打点」、「打天九」、「打罗罗」、「打麻将」。今人亦非不好赌,只是赌具不同,打的东西不一样,除了麻将牌照打,还打扑克牌、桥牌,更多青少年打电动玩具,打小钢珠、打柏青哥。以前儿童的游戏有「打球」、「打彄」、「打柭」、「打瓦」、「打水鼓」、「打水漂儿」、「打虎跳」,今日则多以激烈运动取代之,如打篮球、打羽球、打乒兵球、打躲避球、打排球、打棒球……等,就是打弹弓和打陀螺的,也要列入提倡薪传的民俗活动了。
    此外,由于社会的进步,物质的文明,以前人不会晓得大众传播发达的今天,人们要用各种不同的传播媒体「打歌」、「打广告」、「打知名度」的方式来「打天下」,也不会懂得什么叫「打字机」、「打卡钟」、「打洞机」、「打果汁机」,若是听到「打电话」、「打电报」、「打计算机」这些新词,恐怕也会又「打失惊」又「打罕」地要「打破沙锅璺(问)到底」了。

    凡此种种,藉由「打」字词的新代陈谢,实足以反映时代社会的变迁,及物质生活的改换。

     (二)反映了与外族语言交流的情形

     宋明时代的小说词语,即使现在看来有扞格怪异的词汇,但都是中国本土的特产,并且富有地方俚俗的风味。现代新词则因交通之便、民风之开,与外界事物和语言的接触和交流也日益频繁,于是新造词中也有不少「混血儿」[注24]。也如一个学生被老师叫起来问问题,答不出来,有其它人暗传正确答案,而使该生因此过关,这个传讯的小动作叫「打帕司(pass)」。近来有人称男女接吻叫「打kiss」或「打bur」[注25]。教会中传输事奉工作的责任叫「打负担(burden)」[注26]」。甚至英文dozen        的音译而称物数十二为「一打」者,在在反映中英语言的交流。此外,大家习焉而不察的「打消」一词,乃是源于日语的移借词汇,之所以会不知不觉地融入我们的共同语,乃是由于中日语文习惯有相近之处,因此汉语词汇赴日发展成为日文的常用词者,也不在少量。

     (三)反映了与地方方言融合的状况

      方言和共同语是共存而互相交流、移借的,双方的词汇一旦被彼此接受而长久沿用,往往不知其源头何在。「打」字方言词中进入共同交际语中,既成功又长久的算是「打烊」了吧!「打烊」原是上海语,上海是国际闻名的商埠,在经济、文化上有一领风骚的地位。由于来往交通密切频繁,上海方言会渗入共同语是可想而知的[注27],影响所及更远达新加坡,若不追本溯源,「打烊」的方言身份还真不容易暴露呢!目前在台湾地区,闽南语的「打拼」一词也已相当流行,习惯于此地人们的口耳,可见现行的国语确实是一个融合各地方言的共同语。

      此外,台湾闽客方言中还保留「打票」(即买票)、「打醮」(指僧道设坛作法事,为人祈福消灾),证明方言保留了许多不活跃于共同语的古意词汇。而闽客方言中,称人或东西丢了、不见了叫「打无」、「打没去」、「打不见」,客语中称果树结果子为「打子」,这是「打」字在方言中特殊的用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以上是个人藉由「打」字和「打」字词汇的整理研究,所得的一点结论和心得。简单五笔画的「打」字竟透露出如此丰富的语言信息和词汇意义。在此要感谢竺家宁老师的启蒙,给我这支可以窥天的小管。本文只是粗浅的试验和习作,但愿有幸能得方家批评指教,好在词汇管道中继续往前,进而会通人生大道。

批注

1.合成词亦即复合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复合而成一个词,词根之间不能加语法成分,也不能分训。词组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词组合而成的句法单位,词组的意思就是各实词的总和。前者如「黑板」、「火车」,后者如「高楼」、「红花」。「合成词」  的定义见陈新雄等六人(1989)编着的《语言学辞典》。
  又,刘兰英与孙全洲(1990)主编的《语法与修辞》第二章,也将现代汉语的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在现代汉语中,以合成词的数量最多,构成的方式则有复合法、附加法和重叠法三种。其中,复合法又有联合式、偏正式、支配式、补充式和陈述式等类型。
2.见《陈望道修辞论集》的<怎漾研究文法、修辞>一文,P.237。
3.见壬力着《中国现代语法》第二十节,说到「记号」的问题。
4.见黄坤尧着<说「打」>一文,书目季第十九卷第一期,P.52~54,并参看《语言学辞典》词缀条。
5.据黄坤尧引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待查。
6.同上。
7.见史存直着《汉语词汇纲要》第二章,P.51。
8.见艺文印书馆印十三经注疏,榖梁传宣十八年,P.123。
9.见《校正康熙字典》「打」字条下所引。待查。
10.见钟露升着《国语语音学》第三、四章。
11.见方师铎《方师文铎史丛稿》的<中国语言的特性及其对中国文学之影响>,P.25。
12.见四库全书1036-531,子部342,归田录卷下,P.556。
13.见四库全书706-471,子部12,项氏家说卷八,P.544。
14.见四库全书852-505,子部158,芦浦笔记卷二,P.518。
15.本文所采用的小说词语辞典是:《中国古典小说明语辞典》田宗尧/联经;《小说词语汇释中华》;《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中华。
16.为了不使篇辐太过冗长,此例以下只引出处,而不列例句。
17.自由词素又叫自由语素,即本身就可以作为有独特意义的词来使用的语素(语素可定义为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成分)。见《语言学辞典》「自由语素」条,及注11。
18.见注2。
19.见汤廷池《国语语法研究论集》中<动词与形容词之间>一文。
20.《语言学辞典》「词缀」条云:「附在词根前后或当中的构词成分,表示附加意义。…这些词永远不可以单独使用。」P.286。
21.见周法高先生<我对于中国语法学的一点心得>一文。
22.见赵元任《国语语法》(学海出版)P.97。亦即《语言学辞典》和汤廷池所说的「衍生词缀」。
23.见赵元任《国语语法》P.98
24.见亓婷婷<略论台湾流行新词与社会心理之关系>一文,语文建设31期。类似的混血词又有「K书」等。
25.这可能是英语用来摹拟接吻的声音,即假借英语发音的状声词。
26.原文是「give        a burden」。
27.除了「打烊」,还有「田鸡、名堂、身价、垃圾、噱头、麻油、西红柿、麻将、京片子、上海滩、耳边风、皮条客、搭讪、凑巧、促狭、揩油、、光鲜、龌龊、摆平、吃香、完结、泡汤、穿帮、消夜、初初、蹩脚、写意、过世、交关、十三点、吃豆腐、吃官司、寻开心、敲竹杠、做生意、顶刮刮、小儿科、蛮(非常、很)」等等,都是渗入国语已被习用不察的上海方言词。见汪惠迪的<新加坡华语词汇的特点>一文,语文建设31期。

参考资料
一、辞典、工具书
1.《小说语汇释》(1981年 6月五版)台北:中华书局
2.《大辞典》(1985年8月)台北:三民书局
3.《大陆惯用语》(1988年10月)台北:星光出版社
4.《中国古典小说用语辞典》田宗尧着(1985年3月)台北:联经出版社
5.《文渊阁四库全书》(1986年3月初版)台北:台湾商务
6.《中文大辞典》(1989年5月7版)中国文化大学
7.《重编国语辞典》(1982年2月5版)台湾:商务
8.《校正康熙字典》  艺文印馆藏版
9.《国语辞典》(1987年7月)台北:东方书局
10.《国语日辞典》(1988年12月44版)台北:国语日报社
11.《新辞典》(1989年5月)台北:三民书局
12.《新词汇》高雄:复文书局
13.《诗词曲语辞释&#8231;金元戏曲方言考》张献之、徐嘉瑞着(1981年3月)台北:华正书局
14.《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1985年 4月)台北:中华书局
15.《语言学辞典》陈新雄等六人编着(1989年10月初版)台北:三民书局
16.《丛书集成新编》(1989年8月台一版)台北:新文丰
17.《辞海》(1986年7月)台北:中华书局
18.《辞源》(1987年6月增修)台湾:商务
19.《辞源》(1990年5月初版7刷)台北:远流出版社

二、专书
1.方师铎(1984年12月)《方师铎文史丛稿》台北:大立出版社
2.王  力(1987年 9月)《中国现代语法》台中:蓝灯出版社
3.王德春(1990年 7月)《爱人&#8231;同志》台湾:商务
4.史存直(1989年 1月)《汉语词汇史纲要》上海:东华师大
5.吕叔湘(1985年 9月再版)《中国文法要略》台北:文史哲书局
6.陈望道(1985年 7月)《陈望道修辞论集》安徽:安徽教育
7.汤廷池(1985年 9月三版)《国语语法研究论集》台北:学生书局
8.汤廷池(1989年12月)《汉语词法句法续集》台北:学生书局
9.赵元任(1981年10月)《国语语法》台北:学海出版社
10.潘允中(1989年 9月)《汉语汇史概要》上海:上海古籍
11.刘兰英、孙全洲主编,张志公校订(1990年 1月)《语法与修辞》台北:新学识文教出版中心
12.钟露升(1979年 4月)《国语语音学》台北:语文出版社

三、期刊论文
1.亓婷婷(1990年12月)<略论台湾流行新词与社会心理之关系>语文建设通讯31 期
2.汪惠迪(1990年12月)<新加坡华语词汇的特点>语文建设通讯31期
3.周法高(1987年 7月)<我对于中国语法学的一点心得>东海大学中文学报第七期
4.汤廷池(1982年 6月)<国语词汇学导论>教学与研究第四期  71年6月
5.黄坤尧 <说「打」> 书目季刊第19卷第1期
发表于 2006-1-9 16: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您好!能帮我把这篇文章的原文给我吗?

版主您好!
台湾欧秀慧的这篇讨论“打”的论文不知道发表在哪一期?更不知道内容具体的页码?我正好需要参考这篇文章,能帮我把这篇文章的原文给我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8 22:29 , Processed in 0.1039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