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79|回复: 1

东干语研究概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8 17: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海峰
来源:新疆语言文字网
原载《语言与翻译》杂志,2002年第3期


    摘  要: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外主要是前苏联语言学界及国内对东干语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各不同研究阶段的主要内容及显著特点。

   关键词:东干语;研究;概况

  一、国外东干语研究概况

    东干语是东干族(中亚回族)使用的语言,是汉语陕甘方言在境外的特殊变体。对于它的研究在国外主要是前苏联,可分为三个阶段:

    1. 20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初

    这一时期的研究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东干文字的创立及各种正字法问题的讨论,另一方面是开始了对东干语语法问题的研究。对东干语来讲,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便是东干文字的创制。1928年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东干族大学生Я·什娃子、Ю·杨善新、Х·玛凯耶夫等人在拉丁字母的基础上创制了后来被正式使用于出版物的东干文字母表。①1932年3月,第一张用东干文印刷的报纸《东火星儿》在伏龙芝(比什凯克)正式刊行。随着东干文字的创制及使用,一些有关正字法的问题及正字法涉及到的语音、方言等问题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学者们对东干语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如语音、声调、重音、后缀、内部方言分歧等范畴进行了探讨。如Ю·杨善新的《甘肃方言和陕西方言》,详细指出了东干人中甘肃方言群和陕西方言群的分布,指出甘肃方言有三个调类,而陕西方言同北京话一样有四个调类,分析了两个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别,并列举了一部分词汇,包括两方言相同或不同的说法?②。在他的《东干语的声调和重音》这部著作中,作者还分析了东干语的重音,并指出了双音节词中重音和调类的关系,还附有详细的重音和声调相对应的词汇表?③。俄罗斯学者A·A·德拉古诺夫对东干语的研究则是他在汉语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他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这部著作中就多次引用东干语的例子来说明一些语法范畴。“个”的泛化问题,后缀“子”的使用及其重要论断“甘肃和陕西方言里已经形成过去—现在—将来时的时态构成系统”等都是运用东干语材料来加以说明的。④在《东干语》一文中,德氏还指出,东干语是建立在中国西北方言甘肃话和陕西话基础之上的,东干语和汉语的差异不仅仅是词汇上的,如东干语中有大量来自突厥语言及俄语的借词,而且在语音、语法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因而“使我们有根据将苏联的东干语不是看作汉语的一种方言,而是将其看作与汉语有区别的一个独立的语言实体。”⑤这一关于东干语独立性的论述在东干语研究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成为支持东干语作为独立语言的重要理论依据而被后来的学者所引用⑥。而A·A·德拉古诺夫于1940年发表的《东干语语法领域的研究》则开创了东干语语法的科学研究。

  这一时期在东干语语音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是俄罗斯学者Е·Д·帕里万诺夫,他在《东干语甘肃方言的音位系统》一文中,初次分析了东干语的音节。他的另一篇文章《东干语的重音或声调》则指出东干语的甘肃方言的声调是三个调类。Е·Д·帕里万诺夫还著有《东干语的主要特点》、《东干方言学概要》两部著作,但一直未正式出版,现藏于吉尔吉斯科学院手稿文献部。

  这一时期东干语研究的成果突出表现在语音方面,因为正值创制文字初期,语音研究对正字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便是研究东干语时主要以北方汉语为比照对象,这是因为初期的研究者对汉语大多都很熟悉,如A·A·德拉古诺夫本身就是著名的汉学家,Ю·杨善新也很了解汉语的北方方言,因而他们的研究常常也拿北方汉语方言做对比。而这一时期对语言间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各种语言现象如语音变化、借词等还未顾及到,因为此时的东干人群体中掌握俄语的人数并不是很多,整个民族正处在自单语向双语过渡的时期。

  2. 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

  1953年前苏联语言工作者开始着手创制以斯拉夫文字为基础的东干文,1954年吉尔吉斯科学分院成立东干学研究部,这两个重要事件标志着东干语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Я·什娃子、Ю·杨善新编写的《中原话》(文法带写法)虽然是为小学阶段使用的语法教科书,但它仍是东干语语法领域的重要成果。因为二册教材涵盖了东干语基本的正字法内容和语法内容。语法部分包括了句子成分、词类、句子的同位成分、复句、声调、重音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它既是一本教科书,也是研究东干语法的重要著作。

  这一时期对东干语语法的具体内容研究得比较细致的首推东干语学家Ю·丛娃子,他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东干语法研究的文章,如《东干语的重叠问题》(1949)、《东干语否定意义的表达手段问题》(1949)、《关于现代东干语的双音节名词》(1956)、《东干语三音节名词的构词方法》(1960)、《东干语中名词的构词方式》(1961)、《东干语副词构成的词法手段》(1963)、《简述东干语的一些形态变化》(1964)、《东干语双音节副词的结构形式和构词手段》(1965)等。?这一时期东干语语音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其显著特点是将东干语的语音同其它语言的语音相比较,如Х·布加佐夫《东干语中俄语借词的语音变化》(1960)、А·卡里莫夫《东干语中阿拉伯语借词的语音变化》,都对东干语外来语借词的语音进行了探讨。Ю·杨善新、А·卡里莫夫还对东干语的语音系统进行了描写。

  这一时期东干语研究总的来说成果相对较少,而以实用为目的的辞书编纂,正字法教科书的出版则成为与东干语研究密切相关的主流,与专业研究相对应的是,这一时期东干语的实用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阿布都、Я·什娃子为代表的一代东干文学奠基人在这一时期用东干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使这一阶段成为东干语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他们作品中的语言也成为研究东干语的宝贵的语料来源,其句法模式也被认为是东干语的规范句式。

  3. 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

  这一时期是东干语研究的较昌盛时期,无论是语言本体的研究,还是涉及到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语言学分支学科的内容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学者们不仅研究东干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而且关注到了东干语的发展,东干语与其它语言的异同,东干语的使用及社会功能等内容。东干语的研究此时进入了一个发展、完善的时期。成果最为显著的首推现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东干学部负责人、语文学博士、科学院通讯院士M·X·伊玛佐夫教授。他自1975年以来陆续出版了《东干语语音学》(1975)、《东干语正字法》(1977)、《东干语词法纲要》(1982)、《东干语句法纲要》(1987)、《回族语言写法话典》(东干文,1988)、《东干语语法》(1993)等一系列专著,并撰写了许多论文,其研究范围之广,研究成果之多,是这一时期无人能与之相比的。他的研究方法受俄语语法体系的影响较大,其语音分析中的软、硬对立,语法分析中的形动词、副动词等概念,都受到了俄语类似概念的影响,也基本代表了这一时期东干语研究的主要特点。同时他为东干语正字法、在学校开设东干语课程编写东干语教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编纂的《东干语正字法词典》(即《回族语言的写法话典》)也是学校教授东干语时使用的重要参考书。

  除M·依玛佐夫外,70年代中期至今,还有许多语言研究者为东干语的研究做了很多工作。语音研究方面,A·曼苏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东干语语音与俄语语音对比的文章,⑧,主要从实践角度,针对东干人在学习俄语过程中出现的语音偏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了两个语言之间语音上的异同,克服这些偏误要注意的方面等。另一位在东干语语音研究方面有建树的学者是莫斯科的О·И·扎维雅洛娃,她是一位研究中国北方汉语方言的汉学家,对北方汉语有许多专门的研究成果。在她撰写的《甘肃方言》一书中,有专门的章节分析东干语的声调,其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便是,虽然东干语有三个声调,平声类的阴平、阳平已合二为一,但这仅仅是单念时,而在连续的语流当中,在其它音节之前,阴平、阳平仍然有区别,是两个调类。⑨这一观点可以说是这一时期东干语语音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由于东干语在中亚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了中亚突厥语族语言的影响,也受到了俄语的影响,其显著特点便是借词的出现,因而在这一时期,东干语研究者对东干语中的借词研究也不少。如Ф·哈娃扎发表了一系列专门讨论东干语借词的文章,10,另外还有М·依玛佐夫《关于词根语的借词》11??,М·扎达罗日内的《东干语中的俄语借词》12,А·卡里莫夫的《东干语的俄语借词的语音变化》13??等,反映出这一时期研究者们对语言间相互影响的重视。

  这一时期在词汇研究方面的另一重大成果便是集体(主要为东干学部的成员)编纂了三卷本的《俄语—东干语词典》,共收录俄语词汇35,000条左右,进行了东干语的对译或释译,并附有翻译的例句。这部字典可以说是东干语历史上最大的一部双语字典,反映了东干语近年来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另外,1991年还出版了专题性的论文集《东干语词汇学词典学问题》,集中讨论了词义和词典编篡的一些问题,而且多将东干语与汉语作比较,这一文集反映了此阶段词汇研究的成果。

  总之,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东干语言研究的基本特点是:(1)语法内容较为系统、全面,理论上多以苏联俄语语法为基本模式。(2)涉及到了语言学及和语言学有交叉的相关学科的领域,对东干语的观察即有微观的分析,也有宏观的观察。(3)对语言间相互影响带来的语言现象给予了更多的注意。

  除前苏联外,其他一些国家的语言学家也对东干语进行了研究,这方面成果较多的有日本的语言学家桥本万太郎,他曾多次来到过中亚,1962年发表文章《中原语研究书目题解》(《言语》1962,6-4),1977年发表文章《东干语的类型》,《东干语的声调及音韵分析的现实性》。他主要在东干语语音研究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另一个热心研究东干人语言的是澳大利亚女学者葛维达(Svetlana Dair),1961年曾撰写了硕士论文《东干方言(语言)》,1967年她发表的《苏联东干语—中亚的汉语方言》(载《印地安那大学亚洲研究部文集》),详细分析了东干语的语音和词法。

    近年来,一些外国学者对东干语的使用现状也产生了兴趣。奥地利学者布瑞吉特·瑞格尔(Brigitte Rieger)1996年在萨尔兹堡发表著作《对苏维埃语言政策的研究结果:对中亚东干语的专门研究》14??,书中主要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前苏联的语言政策,介绍了东干人、东干语、东干语方言的分布,东干语在报纸、广播、学校、家庭中的使用,东干语词汇的发展及部分人名、地名、专业术语的规范名称。
  总之,除原苏联外,其它国家语言学界对东干语的研究是零星的,较少有系统的成果,主要偏重于语言概况的介绍和语音方面的研究。

二、国内东干语研究概况

  由于地域的分隔和历史的原因,国内东干语的研究相比国外的成果要少得多。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可以把国内对东干语的研究归纳三个阶段:(1)解放初至文革前对东干文字的介绍阶段。(2)八十年代对语言概况的介绍阶段。(3)现今的专业性研究阶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之间建立了友好的联系,书写同样也是汉语方言的东干拼音文字引起了中国学者很大的兴趣,同时这又是来自苏联的经验,因而东干文在这时被作为用拼音书写汉文的成功范例介绍给了中国的同行,这就是杜松寿的《拼音文字研究参考资料:东干拼音文字资料》(北京,1958)。这虽是一本资料集,但它对东干语的正字法、儿化韵、声调、重要语法现象、特殊词汇、借词、单音节同音字、人名等内容都有所涉及,因此可以看作是国内学者研究东干语言的一个开端。虽然这种研究是从对其文字感兴趣而开始的,但这本资料已远远超出了文字的范围,成为东干语专业研究的著作之一。与此同时,国内学者还译介了格·谢尔久琴柯的《苏联创立文字和建立标准语的经验》15,其中也涉及到苏联政府为创立东干文所做的工作和已取得的成绩。

  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中国和中亚地区来往的增多,中国学者也有机会访问中亚并了解到中亚人的语言、文化现状,这一时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胡振华先生曾多次访问中亚,并就亲眼所见和实地调查发表了一系列介绍东干人语言、文字、文学的文章\+\{?16?\},对东干语的分布、方言的区别、文字类型、语法上的一些特点,用东干语创作的文学作品的内容都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认为东干语是汉语陕甘方言的特殊变体。这同前苏联学者认为东干语是一门独立的语言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一时期另有一位研究回族语言的年轻学者杨占武,也注意到了东干语的语言学价值\+\{?17?\},并将其放入回族语言的大背景下进行了分析和考察\+\{?18?\}。这一时期,也有一些学者访问中亚后,在介绍中亚回族传统风俗、精神文化的同时,对语言也有所提及\+\{?19?\}。总之,这一阶段,中国学者对东干语的基本特点已有所注意,但多集中在语言的整体描写和介绍上,语言各个层面上的专题性研究还较为少见。

  目前,东干语研究在国内已有了一定的发展,首先是一些学者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撰写出有关东干人历史、文化的专著,如王国杰、丁宏在研究东干历史、文化的著作中,将东干语作为东干人文化特点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研究\+\{?20?\},与此同时,中央民族大学在胡振华教授的提议下,成立了东干学研究所,旨在对东干学各个领域包括语言领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近一两年,兰州大学王森教授自哈萨克斯坦考察归来后,也发表了有关东干语方面的论文,从语法、词汇等角度对东干语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尤其是对东干语某些词汇意义的变化、语法上的一些特殊结构进行了研究\+\{?21?\},这也是近年代关于东干语的专题性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总之,目前,国内东干语的研究已开始从整体性介绍转向专题性研究了。但纵观国内研究成果,对东干语各个层面如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细致分析的成果还较少,成系统的研究成果更是少见,在这一领域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注  释:
    ①⑥M·X·依玛佐夫《东干语语法》,比什凯克,1993年,第7页,第10页
    ②Ю·杨善新《甘肃带陕西方言》,伏龙芝,1938年。
    ③Ю·杨善新《中原话里头的声音带重音》,伏龙芝,1940年。
    ④А·德拉古诺夫(龙果夫)《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译本),北京,1958年,第124,144页。
    ⑤А·德拉古诺夫、Е·德拉古诺娃《东干语》,1937年,第117-118页。
    ⑦А·卡里莫夫《А·А·德拉古诺夫—东干语言学的奠基者》,载《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著作集》,莫斯科,1980年,第124页。
    ⑧如《东干人学习俄语重音的问题》载《吉尔吉斯国立大学及苏联五十年人文科学论文集》第10期,1974年。《俄语和东干语的语音对应》,载《语言的语音、语义结构》,伏龙芝,1975年。《东干人学习俄语的语音基础》,为教育学硕士论文,1979年。《东干人俄语发音的语调》,载《东干学—东方学论文集》,塔尔图,1979年。
    ⑨О·И·扎维雅洛娃《甘肃方言》,莫斯科,1979年,第29页。
    10?上述文章出处:《东干语中的吉尔吉斯语借词》载《东方学论文集》第1期,伏龙芝,1984年。《关于东干语中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载《吉尔吉斯科学院东方学论文集》伏龙芝,1987年。《外语借词是丰富词汇的源泉》、《东干语中借词的语音变化》载《吉尔吉斯坦的东干学》,伏龙芝,1999年。
    11?载《东方学论文集》第1期,比什凯克,1984年。
    12?载《汉语语言学的现实问题:第四次全苏汉语研究大会论文集》,莫斯科,1988年。
    13?载《闪米特语言论文集》第2期,莫斯科,1965年。
    14?原著作德文题目为《AUSWIRKUNGEN DER SOWJETISCHEN SPRACHEPOLITIK:FALLS-TUDIE DAS DUNGAHISCHE IN MITTELASIEN》,1996,SALZBURG。
    15?格·谢乐久琴科《苏联创立文字和建立标准语的经验》,载《语言研究》1956年第1期,北京。
    16?胡振华《苏联的回族及其文化》,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1期;《苏联回民文学概述》,载《宁夏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中亚的东干族及其语言文学》,载《跨境语言研究》一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3年;《苏联回族的语言及文字》,载《语言与翻译》1991年第3期。
    17?杨占武《东干语及东干语研究的语言学意义》载《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18?杨占武《回族语言文化》之第九章“东干语”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
    19?徐均平《简述中亚东干族的婚仪与语言》,载《甘肃民族研究》1986年第3期;李键彪《简述中亚东干族的历史、现状和文化》载《西安社科通讯》1995年第3期。
    20?王国杰《东干族形成发展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丁宏《东干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21?王森、王蕊、王晓煜《东干话词语概论》,载《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王森《东干话的若干语法现象》,载《语言研究》2000年第4期;王森《东干话的语序》,载《中国语文》2001年第3期。
    附言: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导师胡振华先生的悉心指导,在吉尔吉斯斯坦实地调查、收集材料过程中得到了吉科学院东干学部主任M·伊玛佐夫教授,研究人员X·哈娃扎的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此研究项目得到了新疆大学世川良一优秀青年教育基金资助。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22: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干语研究是研究甘肃方言的重大课题

据我所知,西北民族大学的马通先生、兰州大学的王森先生是国际知名的东干语研究专家。知名湖南学者彭泽润先生认为东干语的文字用了斯拉夫字母,说明汉语的甘肃方言是可以采用表音文字记录的(见彭先生新作《词和字研究——中国语言规划中的语言共性和汉语个性》)。
当然,东干语的研究也是社会语言学的重大课题之一。

[ 本贴由 孙兰荃 于 2005-10-11  16:57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2 04:37 , Processed in 0.1085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