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191|回复: 6

陈晓卿:关于八○年代你想说些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 00: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陈晓卿
来源:陈晓卿博客 2006-4-22  


      还记得“思想解放”、“人生讨论”、“伤痕文学”、“精神污染”、“严打”、“长漂”……这些永远属于八○年代的词汇么?
      还记得“砖头录音机”、“牛仔裤”、“霹雳舞”、“模特儿”、“朦胧诗”、“托福”……八○年代第一次出现带给我们的惊喜么?
      还记得郭凯敏、张金玲、周里京、欧阳奋强、苏小明、王洁实、谢莉斯、江嘉良、汪国真、毛阿敏这些八○年代名人么?他们怎么就消失了呢?还有更多的名字:庞中华、宁铂、谢彦波、食指、年广久、朱建华、马胜利、史玉柱、关广梅、年广久……这都是八○年代响当当的人物啊!就像那首《那些花儿到哪里去了?》中所唱的那样,他们现在哪里呢?

       我们打算怀旧了。

     《见证》栏目正在策划制作一个大型的系列节目,叫《寻找八○年代》,这是个怀旧的系列。
      作为一个概念的八○年代,在我们主编们写的策划案里有这样的文字“八○年代开启了把‘人’字大写的时代。也正是从八○年代开始,人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渐渐地在社会中追寻自己的地位,探索财富的价值,重建幸福生活的标准。” 其实,但凡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能体味到这句话中的一厢情愿。因此策划案里同时写到“在回忆中,一个时代会慢慢远离它的真相。”
     如果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八○年代,中国人在经历了三十年虚幻之后,在这个时候终于开始回归现实,所以八○年代的意义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我们今天所有欢乐和痛苦的发端。《见证》栏目既然定位是影像历史,那么像八○年代这样堪比一九一○年代的重要时间段必定应该是关注的焦点。但用电视、用纪录片来重构八○年代的共同记忆,的确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所以在进入操作阶段我们也很惶惑。

       目前已经想明白的几点:
      1、这里我们想说的八○年代,它的边界不是十分清晰,时间上涵盖了从一九七七到一九九二年。
       2、 节目的主体仍然是民生,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政治事件只是故事讲述中的背景。
      3、为了不与我们正在制作的《甲子》系列冲突,《寻找八○年代》格式上不是编年体的。
       4、多以人物及其故事承载历史。
       5、 在选择人物上,尽可能选八○年代貌征明显的。比如曾经看过我的朋友刘原采写的关于足球运动员张惠康的报道,当年镇守中国队大门的猛男,现在上海一条不知名的弄堂口出售彩票。但我们同样可以选用的是八○年代的体操王子李宁,下海经商后,现在生活得比中国的大部分人都好。这种情况下选前者。

      没想得特别清楚的主要是节目的表现手段。谁有什么好的主意和建议希望能多指教。我的邮箱是hizi1788@hotmail.com。有好的线索、资料、故事也欢迎。另外,由于《见证》的几名骨干编导正在拍摄另一部自然类的纪录片,《寻找八○年代》现在需要一批有拍摄纪录片经验的外围编导,兼职。
     上世纪八○年代对我个人来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我离开家乡、读书、毕业、恋爱、拍片……从个人的角度我对八○年代充满感激,这也是我个人记忆中最为饱满的部分,所以我有信心把这件事做好。

      最后抒一下情吧,那样多的事情、那样多的人物是属于八○年代的,他们永远掩埋在了那里,现在让我们开始一次打捞,在我们的记忆中打捞那些属于八十年代的片鳞只爪。
发表于 2006-5-2 01: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年代初

领导们有一个构想:大展宏图,让全国人民在十几二十年内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发表于 2006-5-3 22: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回帖:

发布者 :宝剑 (http://spaces.msn.com/adescn/) - 4月24日 10:27

80年代,80年代的工人大院是欢声笑语的,80年代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80年代的知识分子想搞五四运动,80年代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80年代中美关系最蜜,80年代的精英不见了的根本原因是摸着石头过河和胆子大一点,步子快一点,从历史唯物论来说,80年代与60、70年代比较而言,像是全攻全守,直到科学发展观,还有什么,
最重要的80年代有了电视,有了春节晚会,有了上海滩、亨特,80年代陈晓卿上大学了,80年代北大荒人不用往山东、浙江等老家寄钱了,负面的吗,出现了腐败分子和男女关系的混乱,当然,80年代人是腼腆的,知识分子是稀少的,生机勃勃和盎然的,主题是文艺复兴或是走向共和。还有,80年代国民党不是反动派了,中学课本里有抗战了,80年代中国恢复了民法,第一个民法打官司的人意义重大。
发表于 2006-5-3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布者 QQ (http://spaces.msn.com/qqliw/) - 4月22日 23:28

刚刚看到标题,也以为你要拍80年代出生的人呢!
80年代,回想起来,好像已经有些模糊了,真的像你说的:“在回忆中,一个时代会慢慢远离它的真相”
那个年代有我的青春,真正的青涩年华。我期待着你的节目!
发表于 2006-7-21 11: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象--1980》进展

作者:陈晓卿
来源: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1日 14:49   


  两个多月前,我写了《关于八十年代你想说点什么?》,又承蒙老六、小山、罗永浩、刘原在他们的博客中转发后,我接到了很多朋友的来信,这些信件让我十分感动,非常感谢他们对我、对《见证》栏目的厚爱。

  目前《寻找八十年代》试片已经制作完毕,系列片已正式更名为《现象--1980》主题内容不变,只是削弱了原计划中的"寻找"部分。

  我们计划在下周末举办一个小型的放片会,届时将放映已完成的两集节目《壁画背后》和《青春背影》,内容分别是1980年首批机场"泼水节"壁画和八○年代末汪国真诗歌现象。这两集节目我都审过了,它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长。

  关于汪国真这集,可以多说两句。或许你看不上汪国真,但你应该喜欢汪国真这集节目,我看了三遍,每次都笑。汪诗人曾经拥有那么多"真丝",为什么突然消失在公众视线里了呢?片子没给答案,但当我看到汪国真被忽悠着参加央视主持人大赛,被一帮电视混混逼在墙角,还努力地、不知深浅地说着书面语......不禁悲从中来。个人感觉是电视害了他,读者见到他有如后来网友见面时的沮丧,所以我善意劝诫我的朋友小卓,网友有风险,见面宜谨慎。

  《现象--1980》是个怀旧的系列,画面、声音、影调、节奏......所有的元素都带有暧昧的怀旧色彩。在制作过程中,年轻的导演不断被旧资料或是当时人物采访的话语、思维方式逗得哈哈大笑,这时我会很羞惭,总觉得他们是在笑话我。但我有时会想,这些小兔崽子,吃第三个馒头饱了,就嘲笑前两个馒头不压饿。唉,垮掉的一代。

  很多人来信是希望加入,一同怀旧。我挑了十几个有过纪录片拍摄经验、比较靠谱的回了信,希望他们来看看试片,有兴趣就做,没兴趣拉倒。在放片会上,试片的导演会就此片制作的过程、程序以及结构要素与大家进行交流。同时,我们也特地准备了有关80年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将近50个选题。如果愿意参与此片,而且您七、八、九月尚有空闲,请回复我们栏目邮箱,摄制组会告知您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

  栏目邮箱 cctvdocu@yahoo.com.cn
发表于 2007-1-12 00: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告别的年代

作者:陈晓卿
来源:CCTV.com 2006年12月25日 16:23

  
风轻轻的吹,夜沉沉的醉。

  据说,我朋友老六醉酒的标志之一就是清唱罗大佑,最严重的时候他可以一字不拉地唱完《现象七十二变》全本。要知道,老六是经典的少饮辄醉型选手,悲壮款,每喝必醉。但是,听他唱歌这还是第一次。

  谁又在午夜的远处里想念着你,远处的午夜的梦里相偎依,仰望着蓝色的天边的回忆,好像你无声的临别的迟疑……老六用一口假牙奋力地唱着,双手像挤奶工一样在胸前摩挲,瞳仁的边缘偶尔从上眼皮钻出来打个招呼,更多的时候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他亲切而浑浊的结膜……这首《告别的年代》老六唱得很煽,我显然被感动了,当场露出了陈制片的狰狞面目,责令在座的两个同事张小幺和李小只:“今天加个晚班,用这段音乐做一个《现象一九八○》的片花。”

  《现象一九八○》是我们正在完成的一个系列纪录片,半年前开始策划,目前第一批节目已经出锅装盘并淋上了明油,CCTV-1夜间一点半和CCTV1O下午两点两档时间同时在播,单等您享用。第一辑中包括了“长漂”、“傻子瓜子”、“少年班”、“知青回城”、“海峡开放探亲”等十个一九八○年代有影响的事件或现象,具体播出日期详见《见证》栏目主页。

  做这个节目,我希望达到的目的是,让观众通过这些节目能回到或部分回到当年那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时间坐标点上,透过节目主人公的双眼,重新审视那个躁动的、充满梦想的大时代前夜。一些年轻编导在了解了当年的故事之后,倍感今天生活的平整无趣。但他们不了解,那个时代所生出的每一枝新芽都饱含艰辛:罗中立为了参加全国画展,不得不在油画《父亲》的肖像上增加了一支“带有时代色彩的”圆珠笔;年广久每次雇人都心惊胆战地观望政策;张蔷因为不属于任何一家演出团体一直无法出现在官方的演出场地上……也正因为有当年的那些人无奈的承受和坚韧的抗争,才有今天我们对理性的逐渐回归。

  做节目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为一些人物的命运感叹。“当初如果他(她)选择那样,结局会如何呢?”我们假设着,但历史是没有假设的,正如刘若英唱的那样,后来我总算学会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八○年代那些人物,有混得好的如柳传志、李宁、郑渊洁……至今还在舞台中央被众人注视,但更多的人像宁铂、步鑫生、马胜利、庞中华、张惠康、郭凯敏、穆铁柱、李燕杰、汪国真……这些当年的风云人物我可以列一个无限长的名单,他们曾影响过一代人,但今天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专属于八○年代的背影。时间,无情。

  八○年代对我个人来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我离开家乡、读书、毕业、恋爱、拍片……这是我个人记忆中最为饱满的部分,我今天的一切都应该感谢八○年代所赐,我对那个年代充满感激。但也正因为这种情感因素,我选择了更年轻的导演群体来实现对这一时代的影像梳理,他们和八○年代有陌生的距离感,更理性,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能敏感地捕捉到最有别于今天的鲜活记忆。

  值得高兴的是,这批小朋友经历了开始现象搜寻的艰难和辨别时间链接的枯燥,终于走到了人物命运凸现的兴奋和最后完成的成就感,他们渐渐喜欢上了八○年代,喜欢上了这次记忆狂欢的旅程。和老六喝完酒回到办公室,二十分钟后,楼下机房便响起了罗大佑干燥的噪音,张小幺和李小只在剪片花,欢天喜地的。

  道一声别离,忍不住想要轻轻地抱一抱你,从今后姑娘我将在梦里早晚也想一想你……天呐,年轻人,你们对八○年代也生出了抱一抱的冲动了?嗯,我很欣慰。
发表于 2007-1-22 14: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于八十年代中旬的我不知是不是也老了?
呜呼哀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3 06:13 , Processed in 0.1363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