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72|回复: 0

我国80年代扫盲情况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5 17: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hcxx.sdedu.net/

我国80年代扫盲情况研究胡凤英    共和国成立前的文盲占总文盲比重(%)      100        74        54        47
       共和国成立前的文盲人数和比重逐步减少,到1990年,这些文盲的年龄均已在56岁以上,其进一步减少只能通过自然死亡而非扫盲来实现。目前扫盲的主体是6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生文盲,其总量约5000万人。按目前每年扫盲400万人计算,每年新生文盲仍将冲减扫盲成果的20%以上。
       3.新生文盲中的女性比重仍高达70%以上,表明学龄女儿童的受教育状况亟待改善。在1990—1990年间新生的1100多万文盲中,女性约800万人,男性约300万人,女性占72.2%。1990年6—14岁儿童的不在校比率,男性为16%,女性为22.3%,女性比男性高6.3个百分点。加上女性结婚年龄较早,料理家务的比率较高,扫除女性文盲更为困难。
   
            六、我国扫盲工作的基本经验

       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民在持续开展扫盲教育的历程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了如下基本经验。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在旧中国经济、教育十分落后的基础上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没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是断然不成的。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次全国范围的扫盲热潮的形成,都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强有力领导的结果。近几年,党和政府的重视主要表现在把扫盲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普遍地实行了政府系列和教育系列并行的扫盲承包责任制,使任务明确,职责明确,保证了人财物条件和扫盲任务的落实,推动了扫盲工作的广泛、深入发展。
       2.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扫盲既是教育任务,又是文化任务、经济任务和政治任务,只有依靠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才能抓好。50年代,我国先后成立过中央扫除文盲委员会和全国扫除文盲协会,1990年,又成立了全国扫除文盲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分别由国家教委、中宣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农业部、林业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等部门和团体的负责同志组成。共同领导、安排、检查、推动扫盲工作。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地、县、乡成立了相应的机构,通常由分管教育的政府负责人任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参与,共同布置、检查、推动扫盲工作,初步形成了各有关部门、团体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好局面。
       3.普及初等教育、扫盲、扫盲后继续教育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通常把这三者关系简称为一堵二扫三提高。一堵是要求努力普及初等教育,提高7—11岁学龄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生文盲。二扫是要大力扫除15—40岁的青壮年文盲,各地大力提倡有文化的人都来教,不识字的人都来学,充分利用乡村的各种设施开展扫盲教育,特别是利用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师资等力量,日校办夜校,一长管两校,一师任两教,除日校干部教师积极参与扫盲工作外,还动员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包教文盲,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三提高是指脱盲学员的巩固提高。这是巩固提高扫盲成果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习条件好的脱盲学员,组织他们学习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和实用科技,使他们在以上三科达到业余小学毕业水平;对其他脱盲学员,组织他们参加系统的文化技术学习或实用技术培训,经常阅读通俗书报和简单的生产技术资料,以巩固扫盲成果,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扫盲教育的内容与学员的生产、生活需要紧密结合。目前,多数地方扫盲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认字、阅读、写作、记账等文化基础知识,还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民主法制、思想品德、环境保护、卫生健康等内容,特别是根据农民生产需要,开设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生产技术知识,为学员摆脱愚昧和贫困创造条件。针对妇女文盲占文盲总数70%的现象,许多地方专门编写了妇女扫盲和扫盲后教材,内容不仅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生产技术,还包括妇幼卫生、子女教育、当家理财等内容。在少数民族地区扫盲教学还包括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优秀传统等知识,从而有效地激发和巩固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5.教学形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灵活多样。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民族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加上扫盲对象年龄跨度大,形成了扫盲学员学习要求和学习条件的明显差异,因此各地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相应的学习形式。如文盲居住较集中的地方,举办扫盲班集中教学;文盲居住较分散的地方实行小组教学;对居住特别分散或难以参加班级、小组学习的,则采取个别包教送教上门的办法。学习时间是业余学习和脱产学习相结合,以业余学习为主,农闲集中多学,农忙少学或停学,忙后及时复学。
       6.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进入80年代,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曾多次召开扫盲教材编写会议,提出教材编写的计划和要求,组织了部分省编写扫盲和扫盲后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实用科技教材。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有了统编的扫盲教材,不少省编写了扫盲后农民初等文化技术教育的语文、数学、科技等文字和声像教材及读物。近两年来,成人教育司又组织中央出版部门、科研部门和部分省教委共同制定了《扫除文盲教学大纲》、《农村成人初等文化技术教育〈实用语文〉、〈实用数学〉、〈实用科技〉教学大纲》、《关于编写扫盲、扫盲后农村成人初等文化技术教育教材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教学文件的讨论稿,为加强教材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
       7.加强扫盲队伍建设。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以民教民,能者为师”的原则,广泛动员有文化的都来教,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扫盲教师队伍,据1991年统计,全国扫盲干部教师已达10.8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3.71万人。兼职老师2.48万人。
       近几年来,各地认真贯彻《扫除文盲工作条例》提出的“充实县、乡(镇)成人教育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对农村扫除文盲工作的管理”的要求,健全了扫盲农村成人教育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干部教师,努力使他们的待遇与普通教育同级干部教师相同。国家教委已表彰了226名全国扫盲先进工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光荣册和奖金,各地也相继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调动了扫盲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加强了人员培训,成人教育司已举办了两次扫盲人员培训班,培训省级扫盲管理人员80余人(次)。大多数的省(区、市)也举办了扫盲人员培训班,培训了一批基层骨干人员。北京、上海、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市)建立了成人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培训中心,有的已形成了省(市)、地、县、乡分级培训网络,开展了全员培训、定期培训,有力地提高了扫盲干部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
       8.多渠道筹集经费,扫盲经费历来采取基层单位、群众自筹为主,国家适当补助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主要渠道有:乡镇、村、街道、单位自筹;企事业单位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农村教育费附加安排一部分;教育事业费中列支一部分;社会力量和个人损资助学;各级财政给予必要的补助。基层自筹部分主要用于办学经费和教师报酬。教育事业费中列支主要解决培训干部教师,编写教材和读物,开展教研,交流经验和奖励先进等费用。1990年,财政部拨出500万元支持扫盲工作,各地也普遍增加扫盲经费,程度不同地改善了扫盲教育办学条件。
       9.加强理论和教学研究,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认清扫盲现状,把握发展趋势,使扫盲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各地努力加强理论和教学研究。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工作需求,积极开展了研究工作。中央教科所、一些省(区、市)的成人教育教研机构了加强对扫盲的研究。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扫盲教育研究会、西南西北农牧民教育协作会等团体、机构也开展了群众性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扫盲的地位作用;扫盲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妇女扫盲、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扫盲研究;扫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和读物编写;保证考核验收质量;扫盲后巩固提高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许多研究成果不但对实际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还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
       10.加强国际合作。1982年以来,我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理事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亚洲文化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展,与外国同行的交流日益加强,合作的效果不断提高。合作内容包括联合举办扫盲人员培训班、各种研讨会、实地考察、参加或协助举办国际会议,参加国际扫盲奖和地区教材、读物的评选活动,还参与了亚太地区促进青年和女童基础技能培训项目,促进青年和成人扫盲等项目。通过合作和交流,既展示了我国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的丰硕成果,使世界了解了中国。同时也使我们了解了世界的扫盲情况,学到了国外许多经验和做法,提高了干部教师素质,促进了我国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的广泛持续开展。
               
七、我国扫盲与国际及亚洲地区扫盲之比较

           1.我国扫盲与国际扫盲的比较。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970—1990年,世界文盲人数从8.9亿增加到9.48亿,15岁以上年龄人口中非文盲率从61.5%提高到73.5%,年平均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1985年—1990年,世界文盲人数从9.495亿减少到9.48亿,15岁以上年龄人口中的非文盲率从70.6%提高到73.5%,年均提高0.48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文盲人数从8.4亿增加到9.1亿,15岁以上年龄人口中的非文盲率从45.3%提高到65. 1%,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1985年—1990年,发展中国家文盲人数从9.70亿增加到9.16亿,15岁以上年龄人口中的非文盲率从60.7%提高到65.1%,平均提高0.73个百分点。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94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1970—1990年文盲总量减少的有37个国家和地区,增加的有57个,中国文盲总量减少了13.6%。按减少幅度中国排在第21位,减少的幅度是比较大的。
       按我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1970年—1990年15岁以上文盲人数从24198万人减少到18161万,减少了6037万,总量减少了25%,按这个减少幅度,中国约排在94个国家和地区的第17位。
       按我国1982年与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文盲从22996万减为18161万,减少4835万人,年均减少604万,文盲率从34.49%降为22.21%,年均降低1.5个百分点,与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文盲总量和比率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1年世界教育报告》统计,在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率有统计数字的94个国家和地区中,低于中国的37个,高于中国的56个,按文盲率从高到低顺序排列,中国排在第57位。
       在上述报告中既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又有15岁以上人口中的文盲统计数字的79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高到低排到第60位;15岁以上人口中的非文盲率从高到低排在第37位。非文盲率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位靠前23位,上述对比说明,我国在人均国民收入比较低的情况下,非文盲率相对处在比较高的位置。
           2.中国与亚洲扫盲之比较。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资料分析,在亚洲有统计数字的27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15岁以上文盲绝对数为22373万,文盲率为 26. 7%,1970年—1990年文盲人数减少了13.6%,在27个国家和地区中,文盲人数居第二位(印度28073万,居第一位),文盲率从高到低排在第15位。有12个国家文盲率比我国低,其中大韩民国3.0%、泰国7.0%、菲律宾10.3%、斯里兰卡11.6%、越南12.4%、土耳其19.3%、黎巴嫩19.9%、约旦19.9%、马来西亚21.6%、巴林22.6%、印度尼西亚23.0%。文盲人数减少的幅度从大到小我国排在第8位,其中大韩民国减少53.2%、越南31.1%、泰国34.0%、土耳其28.3%、黎巴嫩25.8%、约旦24.0%、印度尼西亚17.2%。同期,还有5个国家文盲人数在减少,但幅度小于中国。另外还有14个国家和地区文盲人数增加了,其中科威特增加92.3%,巴基斯坦增加54.7%,孟加拉国增加52.5%,尼泊尔增加44.5%,巴林增加36.9%,前民主也门增加28.8%,印度增加26.8%。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亚洲地区中尽管文盲人数居第二位,但排在文盲人数逐步减少的13个国家中,处于较好的水平;文盲率从高到低排在第15位,处在中等水平。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1年世界教育报告》中,既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又有15岁以上人口中的文盲统计数字的亚洲17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高到低排在第14位,而15岁以上人口中的非文盲率从高到低排在第9位,非文盲率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靠前5位,说明扫盲成绩相对显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7:07 , Processed in 0.11056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