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133|回复: 10

《明清小说》专题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2 10: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之四
作者:周先慎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3月 第一版

第一章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与小说的早期形态     

第二节:中国古典小说从雏形走向成熟

  第三节:说话艺术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开拓        

第四节:明清小说的繁荣与转型

  第五节: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统

                                                        第二章  《三国演义》

第一节
《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过程和版本      
第二节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忠义思想与正统观念              
第四节  《三国演义》人物描写的得与失
第五节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第三章  《水浒传》

第一节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和《水浒传》的成书      
第二节  官逼民反和乱由上作
第三节  怎样认识《水浒传》中的招安描写        
第四节  人物塑造的两个鲜明特色
第五节  《水浒传》的细节描写

                                                       第四章  《西游记》

  第一节:玄奘取经和《西游记》故事的演变        
第二节: 孙悟空形象的时代特色
第三节:奇异幻想中的世态人情             
第四节:讽刺特色与谐趣风格

                           第五章  《金瓶梅》

第一节:作者之谜和成书时代              
第二节: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第三节:一个充满生气的女人世界            
第四节:潘金莲悲剧的社会意义
第五节:如何认识《金瓶梅》中的性描写

                                                     第六章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

  第一节: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第二节:明代的话本与拟话本小说集
第三节: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时代内容          
第四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与艺术

                                                   第七章  《聊斋志异》

  第一节:蒲松龄的生活与思想              
第二节:蒲松龄的著作和《聊斋志异》的版本
第三节:奇异世界中的现实人生             
第四节:《聊斋志异》的艺术美

                                                 第八章  《儒林外史》

  第一节:吴敬梓的时代、水平和思想            
第二节: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第三节:勾魂摄魄的人物刻画               
第四节: 正面形象与作者的理想
第五节:“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风格



第九章  《红楼梦》


  第一节:曹雪芹的身世和《红楼梦》的创作         
第二节:《红楼梦》的版本和后四十回问题
第三节: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第四节:贵族之家的罪恶史和衰亡史
第五节:《红楼梦》的思想局限              
第六节:《红楼梦》的艺术创造

                                              第十章  晚清的谴责小说

  第一节:晚清的时代条件和谴责小说的产生 
         
    第二节: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

  第三节: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四节:刘鹗的《老残游记》

    第五节:曾朴的《孽海花》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1: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与小说的早期形态

  在这一节里,请大家掌了解这样几个问题:

  1、 中国古代的小说观念以及这种观念队古代小说发展的影响

  古代的小说概念包含着这样几层意思:(1)是一些琐碎浅薄的小言小论;(2)是一

  些不合于政教得失的大道理的小道理,但有关修身齐家;(3)来自民间,主要在民间流传。也就是说小说内容小,形式也小,是为治国理政的政治家们所瞧不起的。

  这种观念对后世两千多年的小说(尤其是文言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这表现在:(1)小说被看作不是正经的著作,不登大雅之堂,一向被人轻视;(2)小说被认为是介于"子"、"史"之间的,因此作品范围极其庞杂。

  2、 古代文言小说的三个要素:

  (1)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2)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3)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

  3、 神话对古典小说的影响:

  神话对小说的影响:(1)小说创作的要素故事、人物、思想在神话中已经具备了;

  (2)神话对中国古典小说讲神怪传统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寓言故事对小说的影响:寓言以故事来暗寓一种道理,说服人、教育人,这影响了中国小说训诫传统的形成。

  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在叙事和人物描写上,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4、寓言故事、史传文学与小说的异同:

  (1) 寓言故事与小说都重视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于说理,而小说则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2)史传文学和小说都重视叙事和人物描写;但史传文学要符合史实,不容夸饰、虚构,而小说则离不开夸饰和虚构。


第二节 中国古典小说从雏形走向成熟

  第二节请大家掌握这样几个问题:

  1、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的概念、特点及其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2、唐传奇的概念

  3、唐传奇的出现标志中国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1)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2)由神怪走向现实,反映了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3)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的提高。

  4、 唐传奇的题材内容:

  (1) 爱情婚姻,如《李娃传》、《莺莺传》、《离魂记》等;(2)侠义精神和豪侠英雄,

  如《虬髯客传》、《红线传》等;(3)梦幻,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


第三节 说话艺术与中国古典小说的开拓

  第三节请大家掌握这样几个问题:

  1、 说话和话本的概念

  2、话本小说的特点:

  (1)创作目的与唐传奇有很大不同,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2)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的;(3)表达根据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特色;(4)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5)注意写人物,特别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6)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诗词韵语。

  5、 话本小说的题材内容:

  (1) 爱情婚姻,如《碾玉观音》、《快嘴李翠莲》等;(2)公案故事,如《错斩崔宁》

  等;(3)英雄好汉故事,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第四节 明清小说的繁荣与转型

  第四节请大家掌握这样几个问题:

  1、 明清小说繁荣三个标志:

  (1) 中国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2)作

  家辈出,名作如林;(3)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表现手法上,都已经成熟。

  2、明清小说发展的倾向和特点:

  (1)从无名群众和文人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的独立创作;(2)题材内容上,从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别是通过日常的家庭生活反映重大社会主题;(3)艺术表现上,从重情节发展到重人物刻画,在人物描写上,从带理想色彩的传奇式夸张描写,发展为写实;(4)产生了几种最具特色的小说类型;(5)出现了两部总结性的作品,《红楼梦》和《聊斋志异》。

  3、明清小说的类型及代表作:

  (1)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2)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3)神魔小说,如《西游记》;(4)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5)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6)公案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

  4、近代小说的特点及其成因:

  特点:(1)数量多;(2)与现实的社会政治斗争紧密结合;(3)艺术上比较粗糙;(4)形式和叙事模式上表现出由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过渡和转型期的特色。

  原因:(1)社会和时代的变化;(2)新小说理论的兴起;(3)印刷业的发达,报刊杂志的大量初步发行,(4)翻译小说的大量出现。


第五节 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统

  第五节,请大家掌握两个问题:

  1、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传统:

  (1)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2)有训诫的传统,同时又强调小说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3)中国古典小说作家有"发愤著书"的传统。

  2、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

  (1)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2)受古典散文的影响,精于艺术构思;(3)讲究语言精练,追求简约美;(4)受民间传说和"说话"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讲故事的传统;(5)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纪传体的传统和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6)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多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7)受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塑造中追求神似。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1: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是一部世代积累、由群众和文人作家共同创作的作品,所以大家要先了解一下章回小说和历史演义小说的概念,《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过程和版本

关于《三国演义》,需要大家重点掌握的问题有这样几个:

  重点掌握:

  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二、刘备和曹操形象的塑造

  三、《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即拥刘反曹

  关于《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请大家首先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三国演义》全书的思想倾向即是拥刘反曹,在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中,刘备集团兴起最晚,衰败最早,是三国中力量最弱的,但是作者在构思作品时却不表现了他的偏爱,将蜀汉作为全书的中心,将曹魏作为其对立面,将孙吴置于从属地位。这种整体构思和格局,体现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而且小说的情节、细节和人物刻画,尤其是作品中对刘备和曹操的强烈的爱憎和褒贬,也都体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2、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形成

  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是在三国故事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继承了这一思想倾向并将其熔铸到作品中,而毛氏父子的修改又加强了这一倾向,使其更加鲜明突出。

  3、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内涵:

  (1)是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的反映;

  (2)是民族思想的反映;

  (3)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

  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有着比较复杂的内涵:首先它是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的反映。书中将刘备写成忠厚仁义的仁君,将曹操写成奸诈残忍的暴君,表明作者时以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和天下归仁的政治观念来指导他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进行艺术概括的。其次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是民族思想的反映。三国流传演变的时期,尤其宋元时期,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三国演义》对蜀汉的推崇也反映了一定的民族意识。 最后,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映。这种封建正统思想也就是建立在天命论基础上的君权神授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一家一姓的统治的思想武器。作者对刘备的肯定和歌颂,很大程度上因为刘备是"汉家苗裔",出于这种封建正统思想。

二、曹操和刘备形象的塑造

  作为反面人物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他既是一个奸诈、残忍、虚伪、极端利己的反面人物,又是一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英雄。曹操复杂的思想性格来自于生活,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有智勇和奸诈两面,罗贯中在突出其奸诈时并未完全消解其智勇,相反既写其短亦写其长,而又不影响爱憎褒贬的总的思想倾向的表现,这样的艺术处理是相当高明的。

  同时作者在刻画正面人物刘备时也保留了历史人物原形的一些特点:既将他塑造成一个理想化的仁君,有又保留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的基本特点--虚伪。

三、《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描写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战争描写最

  成功的一部。对于其中的战争描写请大家注意三大战役:即(1)官渡之战,这是曹操大败袁绍,平定北方,扩大了自己的势力;(2)赤壁之战,这次战役孙刘联军大败曹操,三国鼎力局面基本形成;(3)彝陵之战,这一战刘备伐吴惨败,蜀汉开始衰亡。

  这三大战役既有相似之处,又各自不同。其相似处在于都是以弱对强,都用火攻,都是弱者战胜强者。而其不同则在于交战双方特点不同,所处环境条件不同,所面临的矛盾不同,强弱转化的过程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1: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最著名的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这也是一部由群众、民间艺人和文人作家共同创作的作品。关于《水浒传》请大家先了解

  英雄传奇小说及英雄传奇小说和历史演义小说的异同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及其版本系统

需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有这样几个:

  重点掌握

  一、《水浒传》在思想上的独特成就

  二、对《水浒传》招安描写的认识

  三、《水浒传》人物塑造的成就

  
一、《水浒传》在思想上的独特成就

  《水浒传》是一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农民革命的兴亡史,其思想上的独特成就表现为:

  (1) 深刻揭露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热情肯定和歌颂了农民革命的正义性。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但是小说却有大量生动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政治上的残酷迫害和经济上的野蛮掠夺,写出了"官逼民"、"乱由上作",从而真实地写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热情肯定和歌颂了农民革命的正义性。

  (2) 热情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斗争意志和伟大力量。

  其次,《水浒传》热情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概、斗争意志和伟大力量。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从来都被污蔑为盗贼,但是《水浒传》的作者却把他们作为正面的英雄人物来描写,着意渲染、赞美他们的高贵品德,这就表明了产生于封建时代的《水浒传》具有非常进步的历史观和民主思想。

  (3) 写出了一部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整的农民革命的兴亡史

  再次,《水浒传》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聚合、由盲目行动到有明确行动纲领和严格纪律,以及受招安导致最后失败的全过程。成功写出了一部特点历史条件下完整的农民革命兴亡史,具有极为宝贵的思想价值和认识意义。

  (4) 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一些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尤其是农民战争战略战术和斗争策略的经验。

  《水浒传》忠实反映了农民革命斗争的生活,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一些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尤其是农民战争战略战术和斗争策略的经验,这也是我们认识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时不容忽视的方面。

二、对《水浒传》招安描写的认识

  《水浒传》的招安描写历来是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施耐庵一方面满腔热情的歌颂义军的造反精神和革命事业的正义性,一方面又让他们接受招安,并且让招安成为一个催人泪下的惨剧。这种描写反应了鲜明而深刻的思想矛盾,造成这一矛盾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农民阶级自身的认识局限;

  梁山义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忠心报答赵官家"的思想路线,虽然使现代的读者不满,但却是符合这些农民英雄的思想性格和历史真实的。

  (2) 传统忠君思想的影响;

  "忠君"思想不仅在统治阶级内部是一种牢固的概念,就是在被统治的普通百姓中,也有深刻广泛的影响,这种思想也影响了《水浒传》招安描写。

  (3) 民族斗争历史背景的影响;

  水浒故事流传到写定成书时期,正处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水浒英雄接受招安,也受了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的影响。

  (4) 封建统治阶级招抚政策的影响。

  《水浒传》中关于招安的描写,部分原因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招降政策和历史上无数的招降事实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三、《水浒传》人物塑造的成就

  《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它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像,尤其李逵、鲁智深、武松、林冲等形象,更是家喻户晓,在群众中有深刻的 影响。

  《水浒传》人物塑造的独特成就表现在:

  (1)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都带有浓厚的理想色彩,作者满腔热情的歌颂、赞美他们,将他们写的光彩照人,但同时又没有将他们神化,而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的写出他们的性格心理。这些形象既有艺术的夸张,又并未脱离生活,写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提高的表现。

(2) 能够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能够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因而不仅能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环境际遇、不同生活条件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色,而且能在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在这方面林冲从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到和统治阶级最后决裂,毅然决然造反上山的思想变化的曲折过程是写得最出色,也是写得最具有典型意义的。

另外,关于《水浒传》,请大家再了解一下它的细节描写艺术。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1: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浪漫主义神魔小说,它的成书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在民间传说的演变过程,所以大家要先了解取经故事的演变和《西游记》的成书及其作者。

此外,关于《西游记》,大家要重点掌握这几个问题:

  重点掌握

  一、 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的时代精神而

  二、 《西游记》的现实性--世态人情与世俗情怀

  三、 《西游记》的艺术魅力--奇幻与奇趣

一、 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的时代精神

  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创造的中心,对于《西游记》来说也是如此。《西游记》主要写了取经路上的 师徒四人,这四人中主角就是孙悟空。孙悟空的形象,无论本领还是品格,都是一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英雄的形象。这个人物有这样一些特点

  孙悟空形象的特点:

  (1) 他是一个来历不凡、聪明机智、神通广大的人物;

  (2) 他是一个蔑视皇权和封建等级观念的反抗性极强的人物;

  (3) 他是一个积极乐观、勇敢无畏、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人物;

  (4) 他是一个善恶是非观念十分鲜明的人物。

孙悟空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神魔形象,但同时又折射出明代中叶以来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

  孙悟空的思想中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1) 孙悟空与封建等级制度相对立的"强者为尊"思想,是带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市民意识的表现;

  孙悟空的意识里有着强烈的"强者为尊"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同封建等级观念相对立的,这明显的带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市民意识。

  (2) 孙悟空要求自由自在、无拘无碍的生活,要求对人和人的才能的尊重,也与当时出现的对人的个体价值与人格的肯定这样的自觉意识有关。

  孙悟空不能忍受任何屈辱,要求对人和人的才能的尊重,这种要求"重贤"的思想,也与当时开始出现的对人的个体价值与人格的肯定这样的自觉意识有关,而这又是和"强者为尊"的思想一脉相通的。

二、 《西游记》的现实性--世态人情与世俗情怀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充满奇异的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但它仍在奇异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表现了作者关注世俗生活的情怀,这表现在:

  《西游记》的现实性--世态人情与世俗情怀:

  (1) 在写人物的超凡入圣的同时,又处处点示他们身上的社会品性和世俗思想;

  《西游记》里的人物,都有无穷的本事,但是作者在写他们在写人物的超凡入圣的同时,又处处注意点示他们身上的社会品性和世俗思想,写得很富于人情味。这种人情味来自世俗生活,又是现实生活所需要而为读者所喜爱和接受的。

  (2) 通过幻想的形式,曲折地影射和揭露现实世界中的黑暗和腐朽;

  《西游记》中的神魔都是地上的统治阶级和封建社会中各种残害人民的罪恶势力的象征。书中的皇帝,无论天上的玉帝,还是人间的国王,大多荒淫享乐、昏庸无道,这正式封建皇帝的折射;而妖魔与神佛的联系也曲折的映射出现实生活中复杂社会关系。

  (3) 形象地概括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的斗争智慧和经验。

  在孙悟空斩妖除怪的斗争中, 孙悟空表现了高超的斗争智慧,斗这些争智慧虽然充满了奇异色彩,但是又无一不是现实斗争经验的运用,充满了鲜活的人间色彩。 三、《西游记》的艺术魅力--奇幻与奇趣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幻,一是。

  先说奇幻。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了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这些奇异幻想的特点是:

  1、 奇幻描写不是为了渲人耳目,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而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2、 这些幻想虽然看似异想天开,但是并非随心所欲地胡思乱想,而是有现实生活的依据的,都能在奇幻中透露出生活气息。

《西游记》的奇趣风格的成因:

  1、人物思想性格的充满谐趣

  2、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将的一部,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善恶水,妖魔鬼怪层出不穷,但是却充满了愉悦,一点紧紧张感和沉重感都没有。这种奇趣首先跟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关,如孙悟空的乐观主义的戏剧性格;猪八戒农民式的憨厚朴实、猪似的懒惰自私、贪吃好色、自作聪明。其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是《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西游记》是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同时又熔铸了社会生活的内容。孙悟空本来是个猴子,所以他的性格中具有猴子的属性,比如机敏灵活、顽皮好动;猪八戒身上则具,有现实生活中猪的一些属性,比如好吃、偷懒、蠢笨。这使得全书充满了童话的色彩,得到了从老人到小孩的广泛喜爱。同时《西游记》中还充满了童话中天真烂漫的乐观情调,这也是《西游记》奇趣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1: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金瓶梅》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奇书之一,关于《金瓶梅》,请大家了解一下一般了解: 作者之谜和成书时代、《金瓶梅》的版本系统以及《金瓶梅》中的性描写认识

  其次,请大家掌握

  1、《金瓶梅》题名的意义:取义于书中的三位女性,"金"指潘金莲,"瓶"指李瓶儿,"梅"指春梅。"金"、"瓶"是西门庆之妾,"梅"是西门庆收用的丫头,三人在书中都是作为淫妇来描写的。

  2、《金瓶梅》思想内容上的突出成就:

  (1) 塑造了西门庆这样一个具有深刻社会历史内容和时代特色的典型形象。其典型意义表现为:a 他的首要特点是贪财,这是商品经济发展时期商人的突出特征;b 他的第二个特点是贿赂权奸、交结官府,以此获得权势,进而获取暴力。这是当时商人同封建势力结合产生的市侩的典型特征。C 西门庆的第三个特点是好色纵欲,这揭示了当时普遍的社会风气。

  (2) 围绕西门庆家庭内外的活动,广泛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和世风的堕落。《金瓶梅》不仅为西门庆这样一个集富商、恶霸、官僚三位于一体的人物立传,还描绘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特定的时代内容,时代特色。

  3、 李瓶儿和春梅的性格特征

  李瓶儿和春梅是《金瓶梅》书名中列出的两个女性形象,她们都是淫妇的典型,但在淫纵之外,李瓶儿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痴情,春梅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则是奴性。

  4、潘金莲形象的悲剧性及其悲剧的社会意义

  潘金莲形象的悲剧性表现在:(1)她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悲剧性的。(2)她虽然战胜了两个对手,却没有得到所追求的东西;(3)在可悲的人生追求中,她的灵魂被扭曲,人性被异化,滋生、发展、膨胀了种种的恶德和秽行。

  潘金莲悲剧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写出了一个追求者的悲剧,写出了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个不安分的女性所经历的灵魂的躁动和痛苦,其次,在于不仅写出了一个可憎的坏女人,而且挖掘出了造就这个罪恶的女人的社会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1: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

  1、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1) 宋元"说话"艺术的直接影响;

  (2) 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 和市民思想感情息息相通的一些带有个性解放特点的新思潮,如对情和人欲的肯定、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商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对传统贞操观念的蔑视、对男女平等的追求等,在思想界和社会上的传播;

  (4) 印刷术的进步、印刷业的发达为通俗小说的刊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2、明代短篇白话小说的代表作:

  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4、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时代内容:

  (1) 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新特点,主要是市民(特别是商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施润泽滩阙遇友》中小手工业者依靠劳动发家致富,《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商人牟利致富的心理。

  (2) 爱情婚姻小说中表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或以喜剧结局来否定礼而肯定情,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3) 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这也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写恶霸压迫人民,如《灌园叟晚逢仙女》;一类通过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揭露其凶残阴险的本性,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4、《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所反映的时代特色:即"情"与"理"的矛盾

  这是杜十娘悲剧的真正社会根源。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须遵守封建礼教,但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感情。因此,从一开始,李甲就面临着封建礼教和与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在"情"与"理"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而背弃了杜十娘的爱情。而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表面上看是金钱扼杀了爱情,实际上孙富却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而杜十娘对李甲"发乎情,止乎礼"的控诉,正因此而显得深沉凝重,悲愤有力。

  5、《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艺术成就:

  (1) 杜十娘形象的塑造:首先写她轻财好义的思想品格;其次,描写赞美她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再次,真实描写了杜十娘的聪明机智;最后,描写了杜十娘坚强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斗争精神。

  (2) 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如设计安排了李甲父亲李布政这样一个人物,虽未出场却处处让人感受到他对杜十娘命运的影响。

  (3) 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而具有思想深度;如院中姐妹送来的百宝箱的细节,一方面为下文的沉江预作伏笔,另一方面表现杜十娘的机警老脸和她对自由幸福生活热切坚韧的追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1: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聊斋志异》

请大家先了解一下:

《聊斋志异》的创作目的:借神鬼狐怪的故事抒发自己的孤愤。
《聊斋志异》的版本:手稿本、铸雪斋抄本、青柯亭刻本、三会本《聊斋志异》

重点掌握:
  1、 蒲松龄的生活与《聊斋志异》的创作基础
 2、 《聊斋志异》奇异世界中的现实人生
  3、 《聊斋志异》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一、蒲松龄的生活对《聊斋志异》创作的影响:

  (1) 蒲松龄对科举考试的热衷和失败,使他对科举考试的弊端和腐败、对落地士子的痛苦有深刻的体会,这使得揭露和批判科举制度成为《聊斋志异》的重要内容。
  (2) 南游作幕宾的生活,对蒲松龄的思想和创作有重要影响。
 首先,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陶冶了他的性情,而且对《聊斋志异》的创作有直接影响,某些作品中对江南景色的描写就同这一时期的生活体验分不开。
  其次,蒲松龄亲身经历和目睹的人民的苦难,以及由此产生的满腔忧愤,成为他创作《聊斋志异》的重要生活基础 和思想基础。
  再次,幕宾的身份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封建官僚,熟悉官府的黑暗和腐败。这为《聊斋志异》中描写政治黑暗的作品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最后,孙惠的蓄妓养优,使蒲松龄有机会同同南方受封建礼教影响较少、思想比较开放而又富于才情的歌伎舞女接触。这些生活体验熔铸到《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创造出了形形色色鲜明生动的形象,尤其是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的妇女形象。
 (3) 南游归来后坐馆教书、耕田度日的生活,对蒲松龄创作的影响。
  南游归来后坐馆教书、耕田度日的生活,既使蒲松龄获得了搜集民间传说,创作《聊斋志异》的好机会;又使他接近下层人民,了解熟悉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这使他能够在《聊斋志异》里充当人民的代言人,表达人民的爱憎情感和愿望要求。

三、 《聊斋志异》奇异世界中的现实人生

  《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它所反映的社会人生,包括:
  (1) 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聊斋志异》对黑暗政治的抨击有以下几个特色:a 小说揭露的是整个吏治的腐败,而不是各别官吏的品德不良,这触及了封建政治的本质问题。b 小说不仅揭露一般官吏,还将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皇帝。c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不仅无情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还借助现实或超现实的力量,是恶人受到惩罚,被压迫者过上幸福生活。
  (2) 歌颂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表现为:
   a 塑造了一系列"情痴"的形象;b 突破了古典小说戏曲中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强调一种心灵契合的知己之爱;c 表现和赞美超越生死的爱情力量;d 表现男女主人公在争取爱情的过程中,同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曲折斗争。
  (3) 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
  a 揭露试官的昏庸无能和贪鄙;b 揭示热衷功名的士子痛苦空虚的精神世界。
  (4) 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好的品德,如不屈不挠地反抗精神、热情无私、诚实淳朴、勇敢机智等。

  (5) 总结社会人生的经验教训,对人进行教育和劝戒。

三、《聊斋志异》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聊斋志异》的艺术魅力体现在:
  (1) 兼具众体的形式美。其形式体制可以分为三类:a 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b 志怪短书;c 纪实性的散文小品。

  (2) 异彩纷呈的奇幻美。《聊斋志异》的艺术想象丰富、大胆而奇异,其人物多是花妖狐魅,神鬼仙人,都具有超人的特点和本领;活动环境包括仙界、冥府、龙宫等,神奇怪异,五光十色。这些幻想都是"幻"和"真"的结合,首先通过超现实的幻想表现的是现实的社会内容;二是这些幻想都有现实生活的客观依据。

  (3) 曲折奇峭的情节美。《聊斋志异》的情节发展大多波澜层叠、悬念丛生,从而充分地展示社会矛盾,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

 (4) 诗情浓郁的意境美。《聊斋志异》的意境创造,首先表现在作者将他所歌颂的人和事物加以诗化。特别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者更是赋予她们诗的特质。其次表现在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美。再次表现在对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形象,作者一般不作精雕细刻的外形描写,而注意描绘其内在的风神。(5)雅洁明畅的语言美。《聊斋志异》语言艺术的特色,表现在:a 从表现生活和刻画人物的需要出发,改造书面语,吸收口语,创造出一种既雅洁又明畅,既简练又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b 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饱含着生活的血肉,饱含着人物的思想感情,显得自然和谐。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1: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儒林外史》

  了解: 吴敬梓的时代、生平和思想、《儒林外史》中的正面形象与作者的理想吴敬梓的时代、生平和思想

重点掌握:

  一、 《儒林外史》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二、 《儒林外史》中的假名士、官僚、乡绅形象;

  三、 "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

一、 《儒林外史》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1、《儒林外史》的思想倾向:

  (1)否定功名富贵的思想,这是全书的总的思想倾向。(2)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3)儒家的孝悌信条。(4)对学问的理解仍是经史。天问、地理等儒家传统提倡的范围。

  2、《儒林外史》全面深刻地揭露、批判了科举考试制度,概括为:

  (1) 结合科举考试制度造成的恶浊的社会风气,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以范进、周进的故事最具有典型意义。

  (2) 小说揭示了由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在社会上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

  (3) 小说还揭示出科举考试制度不仅造成社会上广泛的功名富贵热,还派生出各种各样的丑恶社会现象,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

  (4) 《儒林外史》对科举考试的揭露,还触及到了八股取士的内容。

  (5) 小说还生动地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的虚伪和腐败,首先是主持考试的学政等官吏的昏庸、腐朽、不学无术;其次是科场的腐败丑陋。

  4、 范进中举故事的深刻含义:

  (1) 范进发疯回应着他几十年的悲酸,揭示了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

  (2) 范进中举后,周围对他的态度的巨大变化,揭示了一批像范进这样可怜的范进知识分子热衷科举考试,几十年而不气馁的社会原因;

  (3) 从范进的中举可以看出科举考试的考官是昏庸无能的,反映了科举考试制度本身的腐朽和不合理。

  5、《儒林外史》的讽刺内容:

  (1)科举考试和热衷科举考试的士子;(2)科举考试制度孕育出来的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的假名士;(3)从上到下昏庸腐败、欺压良民、草菅人命的官吏。(4)地主恶霸、乡绅富商的丑恶嘴脸和种种罪行。

  6、《儒林外史》中肯定的正面人物

  《儒林外史》中的正面人物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知识分子,其特点是:(1)鄙弃功名富贵,不热衷科举考试,不愿意出来做官;(2)自由独立、狂放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3)承袭了传统传统的思想道德,坚持所谓真正的正统儒家思想,特别是德治仁政的思想。一类是市井小民,这些淳朴、善良、高尚,也是作者理想的寄托。因此带着清高名士的风雅气质。

四、 "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讽刺艺术

  主要表现为:

  1、 人物描写上,

  (1) 从不孤立地写人物,写人物的行动和思想,总是着眼于人物关系,着眼于他周围的环境条件,因而不仅能写出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行为,还能揭示出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行为。他的讽刺是为抨击整个社会而发的,是喜剧性和悲剧性相结合的。

  (2) 将爱憎情感隐含在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中,不是凭借抽象的说明,而是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来表现。

  2、 多种多样的讽刺手法,

  包括a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b 以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可鄙之处;c 通过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揭露其虚伪可笑;d 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e 有意安排一种出人意料的细节或场面,让讽刺对象出洋相、杀风景;f 通过书中人物去奚落、嘲笑或捉弄讽刺对象。

  3、 语言上,在口语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白话,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讽刺意味。人物的语言也各有不同的身份和性格。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2 11: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 《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关于《红楼梦》,请大家先了解《红楼梦》的版本和后四十回问题以及《红楼梦》的思想局限

  其次请大家重点掌握这样几个问题

  一、曹雪芹的身世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

  (1) 曹雪芹出生于一个和清王朝有着特殊关系的贵族之家,这样显赫的家世,使他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侈、腐朽没落以及黑暗罪恶有深刻的认识,这是他创作《红楼梦》的生活基础。

  (2) 曹雪芹家庭的文化传统,使他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这对《红楼梦》的创作也有很大影响。

  (3) 曹雪芹少年时在南京锦衣玉食的荣华生活和南京比较开放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也都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

  (4) 曹家的衰败使曹雪芹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有深切的感受,对社会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的世道人心有深刻的体察。这使他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5) 曹雪芹自己傲岸不屈的性格、满腔的不平之气,以及杰出的才华,都在《红楼梦》创作中有所体现。 二、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宝玉、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全书的中心情节曹雪芹对宝黛爱情的描写,达到了古典小说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他从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兴旺盛衰的历史命运出发,将宝黛爱情的发生、发展和悲剧结局,同这个贵族之家的衰败没落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他们的爱情悲剧成为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激动人心的悲剧。宝玉和黛玉是一对具有叛逆思想的新人,他们在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产生了尖锐对立。他们的爱情产生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而爱情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的叛逆思想。他们的爱情悲剧在这个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的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激化中被封建制度的维护者毁灭。它的毁灭,预示了这个家族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黑暗和没落。

三、《红楼梦》对封建贵族之家腐朽没落和必然衰败的原因的揭示

  《红楼梦》是一部贵族之家的罪恶史和衰亡史,它多侧面揭示了这个贵族之家的腐朽没落和必然衰亡的原因:

  (1) 书中首先揭露了贾家依靠煊赫的权势无恶不作,对下层人民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 对贾府穷奢极欲享乐生活的描写,是《红楼梦》对这个贵族之家罪恶和衰亡原因揭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3) 贾府末世弟子的荒淫无耻,腐化堕落是这个贵族之家衰落的重要原因。

  (4) 被压迫奴隶的觉醒和反抗是这个贵族之家衰亡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5) 统治阶级内部日趋激烈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也是贾府衰亡的重要原因。

四、《红楼梦》的艺术描写的特色:自然、精深。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生活的原神态保存得最好的作品,同时也是对生活经过匠心独运的艺术加工而不露丝毫斧凿痕迹的作品。这突出表现在小说艺术地反映生活的整体性上。曹雪芹是在生活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写宝黛爱情悲剧的,不仅写出了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爱情婚姻悲剧,还写出了一个腐朽的处于新旧交过程的时代。

  《红楼梦》人物描写的成就:

  (1) 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

  (2) 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

  (3) 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

  (4) 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

  《红楼梦》细节描写的特点:

  精雕细刻,却不显人工斧凿痕迹,十分真实自然;同时含义丰富、深刻,能于小中见大,细中见深。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且善于看似琐细在日常生活描写中寄寓丰富的思想意义和社会内容。

  《红楼梦》的语言特色:

  整体语言风格的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含蓄深厚;叙述语言的准确传神;人物语言的生动精彩,富于个性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8 11:00 , Processed in 0.10244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