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74|回复: 2

余华:小说挨骂有预感 语言被骂没料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4 10: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nkey-EB 于 2013-7-14 10:38 编辑

来源:北京晚报2013-7-6 00:05

     【摘要】: 上个月,作家余华在上一部长篇小说《兄弟》后时隔7年终于出版了他的新作《第七天》。尽管毁誉参半,但不妨碍余华领跑全国各大图书销售榜。新书问世后一直拒绝媒体采访的余华,在前天的《第七天》作品研讨会上,首 ...

  上个月,作家余华在上一部长篇小说《兄弟》后时隔7年终于出版了他的新作《第七天》。尽管毁誉参半,但不妨碍余华领跑全国各大图书销售榜。新书问世后一直拒绝媒体采访的余华,在前天的《第七天》作品研讨会上,首度开腔回应读者对他新书的吐槽:“读者的反应我是有预感的,我知道一出新书肯定有人骂,但是我觉得这是好事。”

  《第七天》是余华在出版《兄弟》之前就动了笔的一部长篇小说,写写停停一直到今年6月才正式出版。上市前还被包装成中国版的《百年孤独》。凭借余华的名号,《第七天》全国预订数就高达70万册。小说上市后,第一批读者的评价两极分化,觉得好看的人认为特好看,觉得不好看的人说这是余华最烂的一部。更“毒”的网友调侃《第七天》就是小说里的《天机·富春山居图》。

  在扛过二十多天后,余华首度正式开腔谈自己的新作,他坦言最意外的是小说的语言“被人骂”。他认为这本书相比之前“故意追求语言的粗俗”的《兄弟》,语言风格完全不同:“我说《第七天》语言肯定没人骂了,但是一样有人骂,说语言苍白、枯燥无味、白开水一样。这个小说的语言我非常讲究,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尤其到一校、二校的时候,改动的全是语言。”

  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兄弟》几部小说都是“好书多磨”,从小说的写作到出版往往花上好几年的时间。余华对自己“慢”却另有解释:“我写作那么慢的一个原因是,我总是落在现实后面,但我的慢也可能是幸运。可能是一个作家写作时间越长,野心越大,野心越大,风险也越大。”

  被称为“最具苦难意识的中国当代作家”余华这次选择了“近乎荒诞”的角度来描写现实,他对此的解释是:“写实小说走的是康庄大道,怪诞小说是抄近路的。怪诞小说也好,荒诞小说也好,是为了更快抵达现实,而不是慢慢抵达现实。”

  据悉,《第七天》上市以来,全国各地的书店和三大售书网站保持热销。有媒体报道,在亚马逊中国的图书销售总排行榜上,一本书两天内纸书和电子书同时成为销售冠军。出品方新经典透露,《第七天》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70万册只能满足当天的订单,出版社随即进行了紧急加印,同时出版了第一版第二次印刷的版本。J226

  新闻链接

  故事从死亡说起

  “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

  这是《第七天》的开篇文字,也是整个小说荒诞的基点。故事讲述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这里有分等级殡仪馆、有温馨又揪心爱情、有养父子之间感人至深的父子情、有冤假错案、也有刘梅等鼠族类的生活……一个人在死后还能参加自己的火化仪式,并且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这本身就十分荒诞。主人公杨飞的经历随处可见中国当下生活各种怪现象,折射出残酷又荒诞的现实。 (实习记者陈梦溪)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0: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余华先耐下性子
作者: 瘦猪2013-7-5 13:52

  《第七天》很快读完了。晃晃脑袋,还是没留住啥,唯一印象深刻的是封面上那两个白色人影,一实,一虚,仿佛暗示着作者的名声与小说质量。我忍不住不厚道地想,如果不是余华,这本书能热卖吗?

  如果不是余华,该书还是能得60分的。故事虽多,行文却简洁、轻盈,写的是一个人死后又遇到很多和他一样四处游荡、死无葬身之地的孤魂野鬼,但文字没有阴郁之感,甚至有些明快。内容也契合当下现实,翻译到国外去,就是外国人容易看懂的一幅中国当代清明上河图。然而对于这些,官僚腐败、食品安全、强拆等,我们都近乎麻木了。主人公杨飞在阴间过了7天,7天的所见所闻所思像一个竹签,把诸多社会事件串成肉串,余华只给了我们肉串,却回避它来自一只有血有肉的羊。假如小说不能发掘背后的人性冲突,那么我们还要小说干什么?直接上网得了。
  该书并非没有优点。作为小说家,余华给予弱势人群足够的尊重。比如写杨飞与养父,写鼠妹的爱情与卖肾者伍超等,都能看到余华笔端的诚意与尊重。但小说带来的感动太少了,就像浇在龟裂大地上的杯水,还没来得及体会,就嗤的一下消失了。给读者的感觉是,余华急于表达而仅限于表达。或者不客气地说,余华这本书,没有给予文学(小说)足够的尊重。

  是功力退步还是缺乏耐心?我觉得应该是后者。余华正处于年富力强的阶段,按理说,写作技巧和人生历练至少不会低于写《在细雨中呼喊》时期。余华闭关7年出来,反而失去了耐心。无独有偶,去年马原的《牛鬼蛇神》也令读者失望。

  这是个浮躁、急功近利的时代,没有人不被裹挟。我们不会强求我们喜欢的作家超然世外,相反,越接近现实沉浸其中,越有可能写出好作品。借用《第七天》开篇的一个情景:请市长先进火化炉。我们对余华的期盼是,不去理会7年写一本书之说,不计一日之长短,不计一书之荣辱,请余华先耐下性子。
 楼主| 发表于 2013-7-14 10: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华怕被遗忘,找骂也是关注
来源: 齐鲁晚报2013-7-2 00:15

    余华新作《第七天》上市一段时间以来,引发了读者的无数吐槽。按常理,余华间隔多年出一部长篇,得到关注也是正常。从目前的评论来看,该长篇最大的争议是小说中出现了过多当下的新闻事件,貌似“新闻串烧”。日前,余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余华称,他写下的是我们的生活,如果有一天没人关注他了(包括骂声),那就意味着他被遗忘了。

  ◎关于小说像“新闻串烧” 我写下的是我们的生活

  有网友称,《第七天》里描述的事件太熟悉了。“有墓地分等级、医院死婴、毒大米等。余华不过是把这些悬而未决的新闻事件,通过文学想象重新还原了。”针对作家为何要放近视线写当下的问题,余华称,作家如何叙述现实是没有方程式的,是近还是远完全取决于作家的不同和写作的不同,不同的作家写出来的现实也不同,就是同一个作家,在不同时期写下的现实也不一样。“但是必须要有距离,在《第七天》里,用一个死者世界的角度来描写现实世界,这是我的叙述距离。《第七天》是我距离现实最近的一次写作。”

  而至于小说被指责像“新闻串烧”,余华称,“我们的生活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发生在自己和亲友身上的事,发生在新闻里听到看到的事等等,它们包围了我们,因为它们每天都是活生生跑到我们跟前来,除非视而不见,否则你想躲都无法躲开。我写下的是我们的生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里写了很多当时哥伦比亚报纸上的事件和话题,他说他走到街上,就有读者对他说:你写的太真实了。有人说《第七天》是我最烂的小说,这个很客气了。七年前《兄弟》出版时,有人说是中国所有小说里最烂的。”

  ◎关于小说是写给西方人看的 中国读者最热情地关注我

  余华面对这种大面积的批评其实也不是第一次了。其上一部作品《兄弟》出版时就面临了非常大的争议,有人称余华的《兄弟》大失水准。面对此次被批评,余华告诉记者,其实《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出版时也有很大争议,只是那时的争议局限在文学界,那时媒体不关心文学,更不会关心他,也没有网络。“《兄弟》出版的时候媒体关注文学了,也关注我了,而且有网络了,所以争议被放大。这次《第七天》出版,有微博了,争议更加放大。我十分感激读者对我的关注,无论是赞扬我的还是批评我的,我都心存感激。被关注和被批评是成正比的,如果有一天没人骂我了,那就意味着我被遗忘了。”

  《第七天》面临的另一种批评是,有人称这部小说是写给西方人看的。余华称,虽然他在二十多个国家出版了小说,但是没有一个国家的读者像中国的读者这样热情地关注他。

  其实也有网友称,《第七天》中余华的语言才华未发挥到极致,有仓促的感觉。针对这个问题,余华解释称,“这是一个从死者的角度来叙述的故事,语言应该是节制和冷淡的,不能用活人那种生机勃勃的语气。在讲述到现实的部分,也就是活着世界里的往事时,语言才可以加上一些温度。一部小说的叙述语言不应是作家自作主张的语言,应该是由小说本身的叙述特征来决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16:18 , Processed in 0.0732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