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31|回复: 0

从“民主、科学”到“知识经济”——北大人读书散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 12: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明微 方焱
来源:北大青年报社

------------------------------------------------------------------------------------------------

——北大的辉煌历史和北大人读书有密切联系。百年来,是读书,点燃了他们智慧的火,照亮了他们前进的路;也是读书,使他们永远走在前列,使他们成为时代的急先锋和开拓者。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么样读书,才铸就了“屡开风气之先,领导历史潮流”的北大人及北大的灿烂和辉煌?今日的北大人,在迎接新的千年到来之际,又在读什么样的书?让我们把焦点聚在北大群众性读书热潮兴起的三个引人瞩目的时期,也即五四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世纪之交时期。北大人的读书和我国的社会历史命运息息相关,北大人读书的重心,在纵向上经历了由“民主、科学”到“知识经济”的转变,而在横向上,则基本保持“中、西、马”三足鼎立的格局和态势。

——“五四”这一代北大人形成三派读书倾向五四时期的北大之所以对中国社会产生强烈和深远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从这种读书的历史开始的。其时天下群贤毕生,英才荟萃,荦荦大者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梁漱溟等。他们的读书范围和风格基本上奠定了80年来新生代北大人的读书框架和学问路径。具体说来,五四这一代北大人,从读书范围看,大体有这么几种倾向:

——其一,以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为代表的《新青年》同仁,呼唤和倡导“民主与科学”,抨击封建宗法制度和传统“吃人”的礼教,主张学习西方文化。因而在读书的取向上,号召大家去读有关西方科学文化的书籍,而反对钻研“故纸堆”,尤其要抛开“四书五经”这样束缚人身心的古董;当然,也有走极端者,甚至主张把中国的古籍“扔到茅厕里,几十年不看”。

——其二,因新青年派的激烈反传统而激发出一批人来维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其中当然不乏顽固守旧者,但也有主张“从老根发新芽”的开新者,著名代表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和张君劢等,他们深研传统文化典籍,或沉醉于儒或浸润于释,学贯中西印,斐然成大家。两派思想交锋,引起北大学术论坛上一场旷日持久、反响极大的“东西文化大论战”。

——其三,随着新文化运动进程的深化,新青年诸君里有些精英如陈独秀、李大钊从西欧文明转向了俄国社会主义新文明。这一方面引起了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大分化,另一方面也给方兴未艾的东西文化论战增添了新的波澜。

——北大在五四期间形成的三派读书倾向,代代有传人。如西方科学文化派,胡适后有丁文江;传统文化派,梁漱溟后有张君劢。丁、张二人又分别成为继东西文化论战之后的科玄论战的主将。

——“文革”期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北大成为“重灾区”。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被确立为主流意识形态,两派才逐渐趋于沉寂。“文革”期间,“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北大作为全国第一高等学府,首当其冲,成为“重灾区”。其时,“斗私批修”、“批林批孔”等运动接二连三,不用说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书籍遭到唾弃,就连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都被教条化了,只剩下领袖语录和“老三篇”之类。

——改革春风拂燕园,北大人重温往日的读书生活,重塑北大之真精神。

——改革开放后,思想的坚冰被打碎,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拨乱反正,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燕园也恢复了勃勃生机,又一个读书热潮在北大漫然兴起。

——首先席卷而来的是西方文化的书籍。“尼采热”、“萨特热”、“弗洛伊德热”,接踵而来。如果说五四倡导的“科学、民主”,主要着眼于“科学救国”,吸取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那么这一次北大人更多地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书籍。如1985年前后,商务印书馆出版《汉译世界名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走向未来丛书》,当时都很走俏北大。调查表明,北大人的购书取向中,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书籍占60%以上;心理学书籍也很吃香,在北大书店,弗洛伊德《爱情心理学》征订8000多册,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仅2天售出3500多册。这说明北大在思想禁锢解除,“选本”文化被抛弃之后,渴望了解世界,渴望知道自身的倾向。以下登载在《北京大学校刊》(1987年11月25日)的一段文字,则反映了当时北大人对接受“被咀嚼过的东西”的厌恶心情:

——“在我们最需要吸收知识的时候,我们读的书大多是‘选本’,都经过许多人为的主要是基于政治目的的挑选;读《毛选》甚至语录,读《唐诗选》、《宋词选》、《西方文论选》……读的历史是经过选择甚至修饰的历史。更为严重的是,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家、作家的著作,我们压根儿就无缘得见,都被以各种方式封锁起来,我们只能看到批判文章中摘引的只言片语。”这实际上是“文革”后北大人对禁止读书、压抑思想的一份“精神控诉书”。五四以来积淀的科学民主的传统,追求学术自由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的北大人既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又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这种精神经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道出:“北大人不相信教条,不盲从权威,不随风摇摆,我们接受课题,但不接受指定的观点,也就是不接受指定的结论。”这是北大人人格的真实写照:铮铮傲骨,卓然独立。

——北大人深知改革开放的局面来之不易,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情未衰,有增无减。80年代后期,北大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改革理论研究会”;90年代,北大人又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改革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课程建设。1997年下半年,由12位知名教授为北大本科生开设“邓小平理论”课,颇受欢迎,从而在学校掀起一股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潮;1999年,北大又在全体博士生中开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的政治理论课,深获好评。北大人深知改革开放的局面来之不易,早在1984年国庆游行,就自发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在90年代,北大又以中关村的“微软园”、“生物城”享誉中外,切切实实展现了、树立了“知识经济”的内涵和风采。

——世易时移,北大总有一批“为往圣继绝学”者,不断地传递着绵绵悠悠的中国文化薪火;但今天传统文化的弘扬,视野更开阔。在西方文化热的同时或稍后,是又一次传统文化热,或曰“国学热”。80年代中期,由汤一介、袁行霈诸先生创办民间性质的“中国文化书院”,宣告了北大第二次传统文化热的到来。从近期的《北大青年》(1999年9月20日)刊载北大哲学系“学术文化节”在征求54位专家意见后制定的“北大学生应读、选读书目”清单看,西方文化典籍占30%,传统文化典籍占55%,马克思主义典籍约占15%。人们常说北大“老”,据我看,不仅仅老在“历史长久”,更在于北大总有一批老先生,抱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和情怀,薪火不断地传递着绵绵悠悠的中国文化香火。

——世纪之交,北大人胸怀世界,放眼全球,劲舸弄潮全球化浪潮在中国主要激起两种回应,一种回应便是上述民族传统文化的觉醒和弘扬;另一种回应则是以北大、清华等高校及有关科研院所为首,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呼唤和倡导“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想宣传新思想新学说者,要从北大人的读书入手。知识经济的倡导,同样离不开北大人的读书。

——北大人通过读书,深切地认识到一个新的时代正朝我们迎面扑来;北大人也正以自己的行动和实践创造着一个新的时代,那新时代的足音已在我们耳畔回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3 20:34 , Processed in 0.1048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