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44|回复: 2

[原创]对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地位和现实意义的思考(图未显示出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8 10: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对语义关系和语用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但语义学和语用学却是新兴的学科,学科历史仅半个世纪。勿庸置疑,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研究大大的促进了语言学的发展。但从诞生以来,两者在语言学中的地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本文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考察。

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越语语言学?

我们经常听到各种语言学,如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越语语言学等,但这种似乎耳熟能详的说法是不是正确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自然科学,比如数学,是不是有英国数学、中国数学?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数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能说1+1=2是英国数学而不是中国数学。那中国数学史又是怎么回事?中国数学史是指在中国研究发展数学的那一段历史,是中国的数学史,而不是中国数学的历史。再来看看语言学,英语语言学指英语所特有的语言理论,还是指英语国家的语言学理论呢?这个名词的所指可以说是含混不清的。事实上,英语和其他语言所依据的语言学理论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区别,相区别的地方也只是与具体语言特性紧密相关的那一小部分。至少从目前的研究水平来看,仅这一小部分还不足区分出不同的学科。一般认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标志是:明确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规范的学科体制。我们看到无论是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还是越语语言学都无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只能作为语言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出现。
下面的讨论都以语义学和语用学为准展开,而不牵涉到具体的语言,既不是具体指英语语义学也不是越语语义学,或者说无论是把例子转换成英语、越语或是其他什么语言都不影响问题的说明。

语言学的三分野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和卡纳普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提出的。他们认为:句法、语义、语用构成语言的三个基本方面。句法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句法学回答的问题是:句子是按什么规则组成的?语义学回答的问题是:意义是按什么方法确定的?语用学回答的问题是: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产生了什么影响和效果?
  一个人的心灵变化要在另一个人的心灵引起相同的变化,他的唯一选择是符号,而最佳选择则是自然语言。作为对现实世界不完全的建构,自然语言对于心灵的共振永远处于一个不完全的状态,因而人与人之间沟通是有限的、相对的。这在索绪尔那里表现为语言的任意性,“若不是通过语词表达,我们的思想只是一团不定形的、模糊不清的...在语言出现之前,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 。每种语言都以特有的、“任意的”方式把世界分成不同的概念和范畴,所谓“辞不达意”、“言不称物”就在所难免了。语言的不完全性主要是在语义学的层面上而言的。
正是因为语言的有限性,人们必须力图使语言达到最大的沟通效果,即使语言对精神(心灵)的作用最大化,这样人们就要利用语言之外的因素,即广义的语用环境。在下图中我们看到,人、事物、语言在沟通中形成一个系统,要想使沟通行之有效,必须使这三者达成某种有机的动态平衡。实质上,我们看到的是精神(人)对于精神(人)的作用,这种作用必须要依赖于物质(事物),而将精神与物质相互联系的正是语言。

从精神到物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地位

从结构主义的观点来看,言语活动是语言的线性结构与立体结构相互转化。无论是处于语音状态的音流还是可视化的文本,在语言的物理形式都是线性结构,但是语言的心理形式却是立体结构。这从层次分析法中就有所反映:比如“狼咬死了他家的羊”这句话在物理上是词与词相接的线性排列;但我们知道,主语“狼”与谓语“咬死了他家的羊”是在同一个层次上,但与宾语“羊”却不在一个层次上,整个句子呈现出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当然,层次分析法所体现的只是语言立体结构中的语构层面的一部分。下面我们还要讨论从精神到物质然后再到精神的整个立体模式,并探讨在这个立体模式中语义学和语用学应有的地位。
我们把言语活动分为四个层面和七个模块,层面与模块之间有某种包含关系。四个层面分别是精神层面,语言层面,符号层面和物质层面。为简便起见,我们把言语活动过程模式简化为从说话人到听话人的信息流(这种提法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考证),事实上信息流应该是双向的。该图反映了说话人的精神怎样层层下推进而通过物质而作用于听话人的精神。说话人首先在精神层面形成某种内心体验,而这种内心体验是精神形式的信息流,它是在广泛意义上的文化传统和说话时的语境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表达不同的内心体验需要选择不同的语言,进而从精神形式转化为语言形式。这个在一定的上下文(包括广泛意义上的文化传统和说话时的语境)对语言的选择和使用以产生一定效果的过程就是语用过程,所以语用是作为精神层面和语言层面之间的接口而存在的。而语构(词法、名句法)关系是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纯而又纯的语言学。与此相类似,信息流从语言形式转化为符号形式是通过语义模块实现的。语义模块研究语言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相对语构而言离物质层面更近了一步。而符号模块之比语义模块而言更象是本体论研究,它研究语言作为符号其内部的音响形象(能指)与概念(所指)之间的关系,成为支撑语义模块的基础。(见下图)

最后,信息流实现了从符号形式向物质形式的转变,语音也就是索绪尔所说的“音响形象”的物质承担者。任何精神形式的信息流最后都要经历到物质形式的转变,也即到语音流的转变,才可能实现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交流。在下图中,我们还看到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所有相同模块之间有箭头相连,但只有语音模块之间是实线,其他模块之间都是虚线。虚线表示只有相同的模块之间才能进行对话,比如说话人的语用模块只能和听话人的语用模块对话,而不能与听话人的语构模块对话,反之亦然。当然,这种相同模块之间的对话是在抽象意义上的,实际上说话人与听话人的对话只有在语音层上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看到,在听话人这边信息流的方向是从物质到精神,与说话人刚好相反。这体现了信息流在说话人那儿是一个不断编码的过程,编码的结果是线性的语音流;而在听话人那儿线性语音流不断被解码,解码的最后结果是对精神形式的信息流,与说话人最初的精神形式的信息流相对应。由是,言语活动在某种意义上是精神的运动,只不过在运动的过程中采取了物质的形式罢了。
  在信息流的形式转换过程中,任何一个模块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沟通的障碍,这也是用虚线连接相同模块的一个原因。如果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语音层出了问题:听话人听到的将是无意义的语音序列;符号层:听话人不能由音响形象形成正确的概念;语义层:听话人不能将语言与正确的事物相联系;语构层:听话人对听到的每个词都知道什么意思,但不知道整个句子表达的意义(这在听力训练中经常出现,听抄者能把听到的文章逐词逐词的抄下来,但却听不懂文章究竟是在说什么);语用层:听话人知道说话人语言的字面意思,但对“言外之意”却不甚了了,不知道说话人在这句话中的意图。
我们认为,对模块的划分不能认为是机械的、绝对的,有时要结合语用环境才能得出正确的语义,这个划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现实意义

  言语活动实际上是体现的是精神与物质的矛盾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是第一性的,对精神有决定关系。而推动精神与物质矛盾运动向前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推动精神主体性的实现。
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开始总是受制于语言的外在物质形式,根据语言来表达精神,但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逐步能够表达越来越多的内心感受,最后达到所谓的“得意忘言”。庄子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这句话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言语是表达内心体验的工具,二是理解言语的目的在于了解内心体验,三是人们一旦了解内心体验,便会从抛开具体的言语 。可见,庄子的“得意忘言”实际上是在谈语用问题。中世纪最重要的神学家奥古斯汀这样描述自己童年习得语言的经验:“我看见大人称谓某个对象,同时转向这个对象,这时我会猜测,他们用这个声音来指称他们所要指出的那个对象。他们的确是这个意思,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的姿态上看得很明白,此外也可以从所有种族的自然语言看得很明白:人们用表情、眼神、肢体动作和声调口气来展示心灵的种种感受,例如心灵欲求某物、守护某物、拒绝某事或逃避某事。我一再听到人们在不同名子中的特定位置上说出这些语词,从而渐渐学会了去理解这些语词是哪些对象的符号,并逐渐学会用自己的口舌吐出这些音符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这其实就是对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与精神的关系即语用的描述。而后期的维特根斯坦则在语用学上走得更远,他认为:无论语词还是语句,其功能都不在于指称外部的对象和事实,而是在于编织在生活场景中起作用。学会一个表达式就是能它来指挥、请求、描述、传达,能听懂一个表达式就是理解它在各种语境中发挥何种作用,根本不存在着由意义或命题之类组成的神秘的第三领域,意义、命题等等都必须在其平凡的生活场景中得到理解。“不要问意义,而问使用。”
  目前,本科阶段的教学集中在语构部分,即主要讲字词句的用法。从近来国内外的测试中我们看到,语构(词法、句法)能力与语用能力之间相关性非常小。测试发现,外语专业四年级学员与一年级学员的语构(词法、句法)能力相去甚远,但语用能力却基本上没有差别。从上的分析中我们知道,语言不仅仅只是字词句(语构),还与精神和物质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大学里的外语专业学生都是通过高考选拨而来的,至少具有中等以上的智商,但事实上,他们本科四年学的外语可以说是不够格的。为什么他们学不好外语,或者说学出来的外语不地道?较高的智商只能解决语构和记忆的问题,对语用的问题却无能为力。而且,现在有些个案表明语构中与大脑的某部分机能高度相关,而与总体智力的相关性不大,这样智力能解决的也许仅仅只是记忆问题而已。要想掌握一门语言,就语言而学语言是不行的,而要从语言的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拓展,向上是语言与精神的接触层面(语用学),向下是语言与符号物质的接触层面(语义学),现在突出的问题是语用训练的缺乏。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要本科生去研究语用学和语义学的理论,而是要把这些理论体现在教学活动当中。
语言是精神不由自主的流射 ,但我们往往忽视了精神因素,把语言教学仅仅局限于语构。有人曾做过对比研究,18年的课堂环境中的语言学习只相当于1年真实语言环境下的习得。真实语言环境下与课堂环境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是语用,是语言对精神、情感的作用。只有和精神、情感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才是真实的语言,只有溶化在血液中的语言才是生命的一部分,否则语言便只是一种精巧的工具而已,永远是异已的存在。
发表于 2004-7-9 00: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zy_vxd君没有采用一般论文的形式,先引经据典介绍情况,再叙说自己的观点,而是完全用自己的文字阐述自己的观点。少了八股气,多了平实清新的文风。这一点我很赞赏。希望 zy_vxd君继续努力。
      恕我直言,如果作为学术论文,则稍嫌开掘不够,理据不多。大凡论点理据不足则难让人信服。但是作为一般文章,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们表示欢迎和赞赏。
      希望 zy_vxd君继续提供原创佳作,为本论坛增色。
      职责所在,我对有力度的文章才会评头论足,请 zy_vxd君不要介意我的评论。
 楼主| 发表于 2004-10-14 00: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xychy老大的关心,小生愧不敢当.只是生计所迫,已经很长时间没来论坛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7 03:03 , Processed in 0.10013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