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38|回复: 0

批判理论的当今形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5 00: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马克·波斯特的《信息方式》
                       南 帆

  现今,"信息方式"已经不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概念――多数人已经对"信息"这个字眼耳熟能详。然而,如果听到了马克·波斯特的解释,人们必将对这个概念刮目相看。在马克·波斯特那里,这是一个与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相提并论的概念。《信息方式》这部著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阐述信息方式的深刻改变。

  显然,电子传播媒介的崛起极大地触动了马克·波斯特的思想。在他看来,两百年左右的现代社会制度性常规正在被电子传播媒介产生的地震所动摇。但是,马克·波斯特是在后结构主义的理论氛围之中考察这些问题。一大批后结构主义理论巨头的名字出现在这部著作之中,形成了一批饶有趣味的论题:"贝尔与修辞问题","波德里亚与电视广告","福柯与数据库","德里达与电子书写","利奥塔与电脑科学"。 一系列重大的社会事件与玄奥的理论衔接起来了。可以看出,后结构主义理论是马克·波斯特灵感的一个重要源头。

  马克·波斯特的理论图景之中,信息方式的改变决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事实――这是马克·波斯特对于贝尔的最大不满。在他看来,贝尔的"后工业社会"是一个总体化修辞,这个概念仍然企图在经济理论的旧范畴之内消化电子传播媒介带来的新现象。贝尔和其他资本主义理论家还是在支配物质商品分配的供需法则之下谈论信息。他们没有意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首要原则对于信息并不适用。因此,这些理论家无法看到信息方式改变背后的远景――社会秩序的重大改变。马克·波斯特看来,"后工业社会"的理论只有经济学的范畴而没有语言学的视域。

  这当然是后结构主义的一个基本观念:语言学是社会批判的一个入口。的确,马克·波斯特具有这种的雄心――他的信息方式考察必须发展为一种批判理论。所以,马克·波斯特把信息方式的考察与马克思、韦伯、霍克海默与阿多诺、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阿尔都塞等人的理论相互参照,并且力图从德鲁兹、瓜塔里的后现代理论之中寻找动力。后结构主义通常显示出保守和冷漠的风格,但是,他们的语言学理论内部深藏了新的政治。于是?quot;信息方式开始了对以前的所有语言形式的再思考。"马克·波斯特思考的主题是,信息方式的改变将会多大程度地颠覆资本主义秩序。所以,这部著作是电子传播媒介、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和批判理论的交汇之地。

  马克·波斯特涉及的问题颇多,但是,他的考察核心是主体的建构。主体问题是批判理论之中的重要范畴。电子传播媒介的出现正在对以往资产阶级所信奉的理性主体进行多种挑战。马克·波斯特发现,电子传播媒介之中的客体正在变成能指流,而主体的目的定位为接收并阐释信息,并且充当了这个新的语言系统之一部分。这时,传统的主体观遭到了解构。例如,电视广告的接收者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既是物又是上帝。这就消解了主体的实质性。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那个自律的、男性的、理性的主体分裂了。马克·波斯特用福柯的全景监狱比拟电脑数据库――后者如同一座超级的全景监狱。这是后现代、后工业时代控制大众的手段。奇怪的是,全民都参与了这种自我建构?quot;把自己构建成超级全景监狱规范化监视的主体"。这是一个额外自我的建构。可是,这个额外自我可能在"真"自我根本不知情的时候对于后者造成伤害。电脑书写处于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界限上。这可能导致笛卡尔式的二元论崩溃。"后笛卡尔式的世界表征可能会由一个连续体组成,一端是简单的机器,另一端是人,而中间则是电脑、似人机器、机器人、机器维持的人。"这时的主体将会遭受质疑;互联网络之中,作者甚至中止了自己原有身份的再生产――他可以在那个虚拟的王国隐姓埋名,改头换面。这种虚构的主体也许比"真实"的自我更具"本真性"。

  信息方式的考察表明,信息的复制、传输、存取的戏剧性变化正在影响整个社会体制。语言脱离了物质形态,同时也就脱离了资本主义擅长控制的区域。另一方面,新的社会关系也开始浮现。如果生产者远离工作现场而坐在电子监视器前?quot;工人阶级"的传统涵义还能维持吗?这意味了一整个政治时期的教科书是否仍然有效。这时,统治和反抗都将在另一种新的形式之下进行。马克·波斯特围绕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论述了科学以及知识――例如,科学背后"进步"或者"客观真理"的元叙事――如何伪托真理之名调控现实,压抑歧见,消除存在的多种形式。

  马克·波斯特申明,他的"信息方式"并非想重新提出一个"总体化"或者"本质化"的范畴。"总体化"恰恰是马克·波斯特力图推翻的理论前景。在他看来,信息方式本身就是多种的,特殊的,分散的,正如他在谈论利奥塔时说的那样:"信息方式也对多重的、去中心的、被消散的主体进行话语构建,因而也就支持了歧见的反总体化层面。"根据马克·波斯特的语言学,信息方式的改变、电子传播媒介的崛起导致的歧见、矛盾以及反总体化的效果就是批判理论的当今形式。

来源:商务印书馆网站

[ 本贴由 资料员 于 2003-9-5  00:23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3 22:45 , Processed in 0.1121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