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2007-09-29 10:24:44
5 b( O G+ H' ?* C0 c3 G3 l/ J4 _ b* r5 L
核心提要:9月2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9月28日下发通知,要求开展博士质量调查工作,以期全面评价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影响博士质量的相关因素,总结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博士质量的对策。 & o# o D8 g7 O& V6 @1 j- N% z
% W8 T8 x' K0 n; y5 R
中新网9月29日电 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消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9月28日下发通知,要求开展博士质量调查工作,以期全面评价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影响博士质量的相关因素,总结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博士质量的对策。通知全文如下:1 M: E6 A5 m' Y/ c
' ]+ J2 D7 Q& V8 l+ f6 ?关于开展全国博士质量调查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各直属高等学校:
* c4 D! |0 D9 Q# q
+ B/ t% ]8 u9 g8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要求,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博士质量,制定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政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决定在所有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以下简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博士质量调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6 e& ~! Y3 I" i4 W3 ^+ A! F
J5 n& Y% x1 {9 w0 \! [1 j4 Y4 v
一、目的和意义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博士质量已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
6 J# N; `3 J5 |9 p( g! F1 }3 _0 d1 ]4 s0 H
调查工作的重点是:全面评价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影响博士质量的相关因素,总结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博士质量的对策。经过调查,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F) u% F$ t; C4 ~
2 {, W+ b3 _2 O6 u$ M( G
(一)建立和完善我国博士质量评价的标准和教育理论;(二)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目前博士质量状况、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三)通过有针对性的、国际间的深入比较和研究,明确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与原因;(四)提出今后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方针、策略,建立起博士质量的保障制度和体系。
i3 K2 p+ o6 p+ ?; [" t, U" i% c/ a" S' o4 q$ c
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要通过本次调查,对本单位博士质量进行一次全面、系统、深刻的调查、分析和总结,寻找博士研究生培养当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采取切实措施,将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重视质量、提高质量上来。
c/ B- ]6 G1 ^4 A# [$ e2 q8 ^; L: |8 _+ e) {# ]" T0 [3 ~" A6 i
二、方式和要求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第二十四次会议讨论通过的《中国博士质量分析总体方案》(见附件1),本次调查以博士质量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应当完成以下具体工作:7 l3 }8 R& Q5 T1 h9 X+ n7 \
) @0 V j! R8 i: H; K% t(一)按照《博士学位论文比较分析方案》(见附件3),选取本单位具有代表性的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组织专家进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纵向比较和国际比较研究,形成专家评价意见综述。
! s6 v) w8 V5 B8 {8 u- S. E
& l7 J: ~2 J9 }) P$ \# W(二)在本单位组织关于博士质量的分类问卷调查(抽样方法、问卷样式和填写要求,见附件4),按时回收问卷,并整理能够说明本单位博士质量情况的5位博士的典型材料,以及博士在其中作用突出的3个代表性突出的成果的典型材料。! z2 `" ?) d1 u1 Z9 g4 N
' k; Q# l6 e* ^6 R `(三)填写《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基本情况数据表》(见附件5)。
# O) @. _/ Z a, e% J: r" ~- `4 c/ n! k7 e, Y4 a$ \; N- K; B) ?
(四)按照《博士质量调查报告提纲》(见附件2),根据以上调查采集的基础数据和评价素材,全面分析和评判本单位博士质量状况,总结本单位博士生培养的经验和问题,提出保障博士质量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本单位博士质量分析报告。. x" j2 a% w; `& I; J# R
9 {7 j3 I! x6 R) z: P' G0 ?本通知及所有附件的电子文档均可下载。3 `. w& n* |8 [
' L4 a( j# w$ H+ {; D/ y' q三、时间安排及材料报送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应于2007年11月30日以前完成以上工作,并提交以下最终调查材料:4 x) V. @% t' f: D0 }
5 }" x" [( o% C6 H
(一)本单位博士质量分析报告(一式五份,电子文档一份)。. n% e! C3 X0 u
{, W) S9 R, d* H5 Q
(二)博士学位论文纵向、国际比较的专家评价意见综述(各一式二份);本次调查之前,已经进行过类似的学科比较分析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请提交相关分析材料(一式二份)。
G+ c# _- B# Q! O: @
" [- j" W5 ^$ m) V% k(三)实际回收的分类调查问卷。
! B/ s* I6 i+ J) ?
8 x6 \$ H; J' ~(四)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基本数据表(一式二份)。2 F" W! X2 k) I
2 `$ E: d2 p& |* p0 ]7 C, x
(五)本单位5位博士、3个代表性突出的成果的典型材料一份。
* _9 ~. `/ b$ z( R3 d1 x* u. Q* \3 y
8 X8 U$ a3 h! R! {* U; O* R请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将上述调查材料于2007年11月30日以前寄(送)达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 R! Z* D* n% z E
; m& E6 {3 w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邮政编码:100871,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 _2 i/ p9 c& k: G: x5 O
7 D9 l. [" G1 e- `赵世奎010-62767626,13683201132skzhao@gse.pku.edu.cn
* g- S( G/ g7 O$ v5 p2 V5 \
8 V: d6 ^! O; ]- i! q张广斌010-62767626,13811817608guangbinzhang@163.com0 g1 }0 l7 C* ^5 [. k- K
. P$ k* x K+ R
范巍010-84637141,15910667078 tianfw@zju.edu.cn9 `- z0 m6 [ O( M* W# w5 m0 r
% ~7 S9 l' i0 u4 Y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次博士质量的调查工作,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按时保质地完成各项数据和评价意见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本单位调查的总结工作,以高质量的工作确保调查过程及其结果的客观有效、科学严谨。通过本次调查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单位一定要清醒地认识质量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紧紧围绕质量这个中心,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u6 x* D% ]8 Y' [" c% J* Y
. H+ H* t2 F7 L- ~& K2 v9 D
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