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王惠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chswh@nus.edu.sg 来源:百度 
 
 
一, 引言  
汉语的语文词典自古以来都很重视词语的形,音,义的标注.而实际上,在确定一个词 
的信息量时,单靠这三个要素是不够的.一个词除了具备这三者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 
素——词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所能发挥的能力与作用,即词的功能或用法.  
词的意义和词的用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词典的任务就是帮助读者了解词义,掌握词的用 
法.关于这一点,许多学者都已从不同角度作了充分的论述.如当代语言学家罗宾斯认为: 
"一个词的意义可以看作是它作为不同的句子的一个基本成分而被使用的方式.词典的工作 
就是概括地诠释语言里每个词在某类句子中的使用方式."词典学家兹古斯塔也说:"词典编 
纂者的基础是指称词(词汇单位).词典编纂者还不得不把所有的词汇单位收进词典.标出 
这些词汇单位作为句子的个别成分所具有的种种功能,而不管是指称功能,还是情态功能, 
实用功能或语法功能.这些词汇单位都是语言系统的单位,它们在造句中,有不同但类似的 
功能.这种观点不仅有理论作为基础,而且也出于实际的考虑.……无论如何,词条的任何 
和词义相关的功能,甚至纯语法功能,都要在词典中标出."  
在形态发达的语言里,词典一般在释义时首先表明词性.通过标词性把词的意义和用法 
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但是在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的汉语里,由于还没有一套为大家普遍认同 
的词类划分体系,词的语法功能的描写不得不占据主要的地位.《现代汉语词典》在这方面 
做了有益的探索,比如,不仅明确标注了封闭词类的词的词性,如代词,量词,副词,介词, 
连词,助词,叹词和象声词等,而且在释文和引例里尽可能地提示出词的语法功能.如:  
多:副词.①用在疑问句里,问程度.  
不休:不停止(用作补语)  
不一:不相同(只作谓语,不作定语)  
《现代汉语八百词》率先自觉地对汉语虚词及少数特殊实词的结合能力,用法进行了详 
尽的分析,很具详解词典的风范.但由于它主要是"供非汉族人学习汉语时使用"的,收词 
太少.可喜的是,近十几年来,沿着这条路子重视结合义项描写词语用法功能的汉语词典如 
雨后春笋一般地出现了,不仅有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孙全洲主编,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更有面向本族人的《动词用法词典》(孟宗等主编,上海辞书 
出版社,1987),《实用汉语形容词词典》(安汝磐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0),《实用汉语 
用法词典》(周行健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形容词用法词典》(郑怀德,孟庆海 
遍,湖南出版社,1991),《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李忆民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5),《新编现代汉语多功能词典》(冯志纯,周行健主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现 
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张寿康,林杏光主编,商务印书馆,1996),《现代汉语重叠形容词 
用法例释》(王国璋等编,商务印书馆,1996),《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词条13000 
多,周行健等主编,学苑出版社,1997)等.  
这些词典虽各有特色,但都力图结合释义说明词的用法,这无疑是令人鼓舞并值得肯定 
的.但无庸讳言,由于现代汉语词类划分,语法体系都还不完善,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语文 
词典中如何有效地吸收语法研究的成果以揭示词义和用法的内在联系,目前并无一致的认 
识.这直接表现为目前的各种用法词典水平相差较大,对于同一个词,不同的词典标注出不 
同的词性和语法功能,甚至同一部词典内,由于编写人员看法不同,对于同一类的词语也处 
理各异,另读者无所适从.如以下几部词典对"看","火"的词性标注:  
看: ①用在动词的后面,表示试一试的意思.[例]你想想~ 《新编现代汉语多功能词典》  
看: ⑥试一试.[例]问问~/做做~ 《现代汉语学习词典》  
一: ③同一:完全是一~事/我们原本是~家. 《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  
一:②相同;一样:他们俩在~个单位/咱们坐~趟车.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  
因此,如何结合释义说明词的用法,在词典释义中如何有效地揭示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内 
在联系,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无论对于语言学和词典编纂都有重要的 
意义.  
所谓词的用法,主要涉及语法功能的问题,如词性,词所能充当的句法成分及搭配能力 
等,当然也有修辞方面的问题,如词义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本文将结合最近新出版的 
《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集中讨论语法方面的内容.修辞方面的内容将另文讨论.  
二,《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  
《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以下简称《规范词典》)是 1997年5月出版的迄今规模 
最大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汉语用法词典.全书收录汉语常用词语13,000余条(包括《现 
代汉语词典》未收的"欢庆,缓缓,哄笑,汗涔涔,和舟共济,胡言乱语"等),除了具有 
一般语文词典所共有的对词的形音义的标注以外,还逐词标注了词性与构词方式,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描述了每个词条详细的功能与语法特点,专门设立了几个相关栏目,如【词义·功 
能】结合具体的义项刻画其句法功能,如能否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能 
否与其它词语构成方位,同位,数量,指量,介宾,定中,状中短语;【特点】一栏着重介 
绍词语的语法特点.【辨析】主要对近义词语或少量容易混用的词语进行词义,词性和用法, 
语体辨析,把静态的形音义同动态的用法比较结合起来;【正误】通过对该词语使用不当的 
典型病句进行分析,从反面说明词的用法;【近义】和【反义】分别列举该词语的近义词和 
反义词;【说明】的内容主要是指出使用该词语应该注意的字形,字音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无论从收词的数量和范围上,还是从词语的语法属性描写的广度与深度来看,540 
万字的《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都可以说是一部汉语常用词语的用法词典的巨著.下面 
我们将从3个方面来具体看看该词典中的语法功能描写.  
2.1词性的标注  
2.1.1 词性标注的必要性  
随着汉语语法与语义研究的深入,汉语语文词典标注词性的必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 
所认识.它不仅是揭示词的用法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而且也有助于确定义项的划分,为分 
析词义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如比较以下两组例子:  
汇报:综合材料向上级报告,也指综合材料向群众报告:听~/~处理结果 《现代汉语词典》  
汇报:〈动〉综合材料或情况向上级或群众报告:情况~过了/向群众~工会工作  
〈名〉向上级或群众报告的书面材料:这份~很充实/写~/把~交上去了 《规范词典》  
火: ⑥(~儿)比喻暴躁或愤怒:冒~/心头~起/他~儿了 《现代汉语词典》  
火: 〈名〉怒气:~冒三丈/一股~冲了上来/心里窝着~  
〈动〉比喻发怒,发脾气:他~儿了/有话好好说,~什么呀 《规范词典》  
不难看出,《现代汉语词典》由于未标词性,因而释义不够完备,义项分合也不够妥当;《规 
范词典》则由于标明了词性,从而准确地将"汇报","火"这两个词的动词义与名词义分项 
列出,使读者一目了然.  
另外,标注词性还有助于准确地释义.释义是与词性相关的,不同词性的词不同的释义 
方式,用来释义的词语一般应与被释词的词性一致.试比较:  
目击:亲眼看到的:~其事 《汉语小词典》  
目击:〈动〉亲眼看见:~了追捕歹徒的全过程 《规范词典》  
绿化:栽种树木花草以改善自然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的一种措施. 《汉语小词典》  
绿化:〈动〉栽种花草树木,使环境优美卫生,防止水土流失. 《规范词典》  
"目击","绿化"显然都是动词,《汉语小词典》却采用了名词的释义方式,《规范词典》则 
明确标注为动词,并使用动词的释义模式.  
2.1.2 词性标注的可能性  
由于缺乏形态变化,汉语词类的划分一直是语法学界的难点.因此过去辞书学界也将标 
注词性视为畏途.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汉语词类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了较多的积累. 
特别是90年代,国家"七五"重点社会科学项目"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取得重要的成果, 
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依据功能进行词类划分的体系和便于操作的划分方法.据此,北京大学已 
成功地完成7万词的词性标注实践.  
目前,虽然对汉语的词类划分标准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但无人否认,依据语法功 
能,结合词的义项来标注词性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包括《规范词典》在内的近十几年来出 
版的各种标注了词性的汉语词典,字典,足以证明这一点.  
2.1.3 词性标注的系统性  
进行词性标注,首先应对汉语的语法做通盘考虑,建立一个内部协调的词类体系.但目 
前的汉语用法词典大都而主要是沿用50年代"暂拟体系"的词类系统.遗憾的是,《规范词 
典》在这方面也没有及时吸收语法学界中词类研究的新成果,仍然是走老路,把词语分为名 
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共11类,把拟声 
词归入形容词1,语气词归入助词.不仅缺乏明确的划类标准,而且体系内部也存在不少漏 
洞.比如,该词典的附录(七)《现代汉语语法简表》形容词下的"说明"是:  
(1)能受副词和否定词"不","没有"等修饰;  
(2)能修饰名词,动词;  
(3)不能带宾语;  
(4)能作各种句法成分.  
假定《规范词典》是根据这4条标准来确定形容词的2,笔者调查了《规范词典》中声 
母为"h"的全部169个形容词,发现以下36个词明显不符合这些标准:  
(1)汗涔涔,好端端,黑沉沉,黑洞洞,黑糊糊,黑黢黢,黑压压,黑黝黝,红彤彤,红 
艳艳,花白,花花绿绿,缓缓,黄澄澄,惶惶,灰溜溜,灰蒙蒙,好好儿,活生生, 
火红,火辣辣,火热,  
1 《现代汉语词典》把拟声词从形容词中独立出来,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因为拟声词与形容词的功能差别 
很大.《规范词典》为何又把二者合并,另人费解.此外,该词典的附录(七)《现代汉语语法简表》却还 
把拟声词独立为一类.  
(2)横向,宏观,划时代,黄色,活期,何等  
(3)胡乱,火速,好意  
(4)红色,黄色,灰色  
(5)哈,轰  
这5组词都不能受程度副词和"不,没有"修饰,此外,第(1)组不能充当句子的主 
语,宾语;双音节词的重叠形式为"ABAB",而不是一般形容词的"AABB"式;(2)组 
不能作谓语,状语,补语,一般只能作定语;(3)组则只能作状语;(4)组可受数量词修饰 
(如"涂上一层/点儿红色"),不能作谓语,状语,补语;(5)组不能作主语,谓语,宾语, 
补语.  
不知道《规范词典》根据什么把这些词统统都标注为形容词 笔者认为,从功能角度来 
看,第(3)组宜归入副词,(4)组归入名词,(5)组归入拟声词,它们根本就都不是形容 
词.第(2)组也应该独立出来,因为它不具有形容词的一个重要语法特点——作谓语.可 
以标注为"区别词"或有人说的"非谓形容词"3.至于第(1)组的词,朱德熙(1956)已 
详细论述了它们与性质形容词在词义及用法上的种种不同,并称之为"状态形容词".现在 
一般把它独立为一类,标注为"状态词".  
2.1.4 词性标注中存在的问题  
标注词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即使有了一套大家都同意的词类体系及划分标准,也 
还会遇到许多不好决断的情况涉及另一些带原则性的问题,如词同语素,短语的界限,词的 
同一性,兼类等等.  
(1)词和短语,语素的区分  
《规范词典》把词和短语进行不同的标注,词标上不同的词性,而短语则标为"短语" 
或"成语",使读者可以清楚地区分开.如:  
咳:叹词.单纯词.  
海报:名词.合成词,偏正型.  
海底捞针:成语.偏正结构.  
含苞欲放:短语.连谓结构.  
但对词与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自由的词义和不自由的语素义却未加任何区分.如:  
和1:①温和;平和:心平气~/~风拂面  
②和睦;和谐:家~万事兴  
③和平;和解:握手言~  
欢:①快乐;喜悦:不~而散  
②酣畅;起劲:唱得真~/马儿正吃得~  
"和"的3个义项都是语素义,只能用在一些固定的格式里,应标注为形容词性的语素."欢" 
的义项①是语素义,义项②才是词义,也应分别标注,以提醒读者不要把语素义当作词义来 
单独使用.  
(2)词的同一性  
词类划分应该以概括词为对象,因此,划类的前提是确定词的同一性,同一性确定不好, 
就有可能把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看作不同的单位而划归不同的类,或忽视词的兼类.如:  
2 事实上,根据这4条标准难以把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区分开.  
3 "非谓形容词"这种提法本身就是矛盾的,因为汉语的形容词属于谓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谓语.不能 
作谓语,又根据什么说它是形容词呢  
男:男性的人,与"女"相对:~女平等/不分~女/重~轻女  
男性的:~孩子/厂长是~的  
这里"男"的第二个义项实际上是上文所说的区别词(非谓形容词).汉语的区别词一 
般只作定语,但在有些场合下,如对举格式中,也可以转指具有该特征的人或物,充当句子 
的主语,宾语,如:  
(肝炎)急性好治,慢性不好治 / 急性慢性都要治疗/不是急性是慢性  
(电视机)彩色贵,黑白便宜 / 彩色黑白都不错/喜欢彩色,不喜欢黑白  
其实在古汉语里,形容词转指作主,宾语的也很常见,如:  
将军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论语·里仁)  
由此不难看出,"男"的第一个义项实为第二个义项的转指,应该处理为同一个语言单 
位,标注一个词性.  
2.2语法功能的描述  
 
词类划分的目的是把语法功能相近的词归在一起,是相对较粗的分类.同一词类内部还 
存在着很多分布上的差异,比如,动词有是否带宾语以及宾语类型的不同,名词所能搭配的 
量词各异,形容词直接作定语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在词类划分的基础上,详细描述词语 
的语法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每个词的语法功能都刻画清楚了,不仅有利于汉语教学,而 
且可以反过来促进词类划分,词语释义的研究.  
《规范词典》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对所录的13000条词语的每一个义项,都逐一 
描述了语法属性,并且,每项功能配上3个左右的例证,引例丰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2.2.1 句法功能  
《规范词典》主要描述了词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能力.在排 
列顺序上,本着"常用的在前,次常用的在后"的原则,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等体词, 
一般是作主语,宾语,定语在前,其它在后;动词,形容词则把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放在前面,其它在后.当词语作主语,谓语,宾语时,词典还进一步说明它是独立充当的还 
是可以(或必须)带定语,状语,补语,宾语,双宾语,兼语等成分.如:  
话语:言语;说的话.▲作主语:~不多/~感人/~很动听.[带定]那些~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他 
的~很有分量/老师~时常在我耳边回响▲作宾语:[带定]他喜欢听孩子们天真的~/忘不了离别的~.▲作定 
语:~的分量很重/这些~的含义比较隐晦/~的作者是一个人.▲作状语:[介宾]把他的~全忘了/对这些~很 
反感.  
划分: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区分.▲作谓语:边界~了.[带状]行政区域要重新~/势力范围已 
经~了.[带宾]文章要~段落/战胜的国家~着战败国家的领土/农村~了责任田.[带补]界限~得不清楚/成分 
被~错了/把不同性质的矛盾~开来.[带补·宾]~完了势力范围/~不清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从阶级中出不同的 
阶层.▲作定语:~的原则/~的标准/~的步骤.▲作主语:[带定]段落的~不宜太细.▲作宾语:土地已着 
手~/边界需要~.  
怀念:思念;想念.▲作谓语:[带状]对青春无比~/老朋友怎能不~ [带宾]日夜着故乡/~过去/ 
在国外的时候,我曾~过祖国,~过亲人.[带补] ~得很/长久地~下去/~了很久.[带补·宾]久住北方,不 
禁~起江南的春天来.▲作定语:~之情/~的对象/~的原因很多.▲作主语:[带定]对亲人的~是人之常情/ 
这种~有时会带点儿苦味儿.▲作宾语:[带定]又牵动了我对故乡的~/这更加深了她对祖国的~.  
由上可看出,名词"话语" 除了不能作谓语,补语外,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 
定语,状语.但能力不同,作主语很自由,可以是自身,也可以有修饰语;作宾语时却必须 
有修饰语;作定语比较自由,但作状语必须先组成介词结构.  
动词"划分"和"怀念"都可以作谓语,定语,主语,宾语,不能作状语,补语.但"划 
分" 可以自由地作谓语,定语,宾语,"怀念"却不能单独充当谓语,主语,宾语,必须带 
上一定的修饰成分才行.  
 
2.2.2 语法特点  
由于不同词类的语法特点不同,《规范词典》根据词语的词性给予不同的描写,这无疑 
大大增加了增加信息密度.比如,对于名词,着重写常与哪些量词搭配;动词,着重写能否 
带宾语及其所能带的有特色的宾语(如谓词性宾语,施事宾语等),能否后接动态助词"着, 
了,过",能否用于"把"字句和"被"字句,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重叠形式是"ABAB", 
"AABB","A一A"式等;形容词的特点则着重说明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多形容人或事物 
的哪一方面,重叠形式是"AABB","ABB" "AAB","A里AB"式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词典还努力把状态词和区别词从形容词中标记出来,说明状态词"充当句子成分时常带助词 
'了'",如"屋子里暖烘烘的";区别词常用于"是……的"格式中等.如:  
话语:【特点】常受数(指)量短语"×句(些,类,番,席)"等修饰.  
划分:【特点】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宾语多为具体事物.  
怀念:【特点】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不能用于"把"字句和"被"字句.心理活动动 
词,可受"很","挺","非常"等程度副词修饰.  
花哨:①颜色鲜艳.【特点】能重叠成A里AB式或AAAB式.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火辣辣:①形容酷热.【特点】能儿化.充当句子成分必带助词"的(地)".  
活期:用户随时可以提取的.【特点】是非谓形容词,一般不作谓语,但可用在"是……的"格 
式中.  
 
2.2.3 语法描写中存在的问题  
 
(1)词与短语结构的功能界限不清  
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该词本身所具有的语法功能,而不是包含该词的短语结构所具有的 
功能.《规范词典》却把二者混淆了起来.比如,汉语中除了极个别的名词加"地"可作状 
语(如"历史地看问题)以外,基本上都不能作状语.但《规范词典》中很多名词却都标记 
有作状语的功能,如:  
画卷:①成卷轴形的画.▲作状语:把这些~收好/她被那些~吸引住了.  
话语:言语;说的话.▲作状语:[介宾]把他的~全忘了/对这些~很反感.  
显然,这是把介词结构的功能当作了名词本身的功能.  
又如:  
个:〈量〉①通用个体量词.可用于没有专有量词的事物,也可用于某些有专有量词的事物.▲作定语: 
~~梨子都好吃/一~工人/一~~西红柿/这个苹果坏了.▲作主语:~~都是英雄汉/他有两~孩子,一~上大学, 
一~上中学/这~就很不错.▲作宾语:面包我只买了两~/我就喜欢这~/我不要这~,要那~.  
这里所说的"个"的语法功能,其实都是"个"与数词,指示代词组合后构成的数量, 
指量短语,或"个"的重叠式的功能,量词"个"本身并不能作定语,主语,宾语.  
把词和词所在的短语的功能混为一谈这类现象,《规范词典》中还有不少,如形容词构 
成'是……的'格式作谓语时,认为该形容词也具有作谓语的功能;名词组成介词结构作补 
语,标为该名词作补语等等,这不仅增加了词典的冗余度,而且会误导读者.  
 
(2)语法属性冗余  
词典应该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多地提供信息,减少冗余度.就语法功能描述而言, 
减少冗余的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凡是可以用语法规则表示的,就不必在词典中再逐词说明. 
词典的重点应放在语法规则涵盖不到的词的个性描写上.换句话说,词典应该与语法规则互 
相补充,而不应代替语法.比如,"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动词可作谓语,副词作状语" 
等词类的基本功能,都可用几条的语法规则简练地描写出来,《规范词典》根本没必要像现 
在一样去一一说明,并附上"3个左右的例子"加以佐证.而应着重描写词语充当这些句子 
成分时的个性要求,如名词不能或不能单独作主语,宾语,动词不单独作谓语,副词直接修 
饰名词等等.若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规范词典》,其中的冗余可真不少(见2.2.1中的例 
词).  
 
(3)一致性  
作为一项对上万词语进行功能描述的词典来说,保证属性描写前后的一致性,对于整部 
词典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都是很重要的.《规范词典》存在一些前后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之 
处,使读者无所适从.如:作为词典语法框架的附录(七)的《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中,把 
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如:好,坏,大,小)和"状态形容词"(如:通红,雪白), 
但在词典"凡例"中,却屡屡出现"非谓形容词"的概念,如:"非谓形容词构成'是…… 
的'格式作谓语时,在举例前加[是~的]."而在词典正文里,不论是状态形容词还是非谓形 
容词,统统都标记为"非谓形容词",无一注明是"状态形容词".如:  
活期:用户随时可以提取的.【特点】是非谓形容词,一般不作谓语,但可用在"是……的"格 
式中.  
红色:①红的颜色.【特点】非谓形容词,不单独作谓语,常作定语,可用在"是……的"格式 
中,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灰蒙蒙:〈形〉形容暗淡模糊.【特点】非谓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充当句子成分必带助词"的".  
这3个词的功能差别很大,"活期"一般是作定语,只有在对举格式才能作主语,宾语 
(如:存~,不存定期),是真正的非谓形容词(或区别词);"红色"一般可作主语,宾语, 
定语(如:~象征着喜庆/喜欢~/~的围巾),并能受数量词修饰(如:有两种~/涂上一层~), 
应该归入名词;"灰蒙蒙"则是典型的状态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如:天色~的),补语(如: 
天色变得~的),定语(如:~的远山),宾语(如:田野显得~的),而且《规范词典》也把"作 
谓语"列为它的第一条句法功能,那为什么又说它是"非谓形容词"呢  
 
2.3词的意义和词的搭配.  
 
语言中的词义,有的是自由的,有的是不自由的.词的自由义活动面广,适应性强,在 
词语组合中限制较少;非自由的词义经常只能在某种限制极严的对象,范围,某种条件或某 
种格式中进行组合搭配.一部完备的词典对其必须作简明确切的描写,通过各种注释,文字 
说明和搭配的不同模式揭示词的搭配能力和规律,指出该词可以通过那些手段,哪些形式来 
与哪一个词汇语义类别或哪些词组合.这一点,《规范词典》是注意到了,它在描述词的语 
义,语法功能特点后,还在"特点"栏目中指出其搭配条件.比如:  
后尘:原指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比喻别人的后面.【特点】一般只作"步"的宾语.  
缓: ②苏醒;恢复.【特点】只能带"气","劲儿"等宾语.  
和蔼:性情温和,态度可亲.【特点】多用于长辈或上级.常与"可亲"连用.  
还是:【特点】作副词时常与"虽然","即使"等连用.作连词时常用在疑问句中.  
通过对相近词语"辨析",《规范词典》更全面地揭示了词的搭配要求.如:  
毁灭:摧毁消灭.【特点】能带动态助词"了". 【辨析】毁灭·消灭.[同]都是动词,都有除掉, 
使不存在的意思.[异] ①词义.……②对象."毁灭"的对象多是抽象的,较大的事物."消灭" 
的对象还可以是具体的,很小的事物,如事故,错误,错别字,老鼠,苍蝇等.③功能."消灭" 
可带"干净","彻底","精光","光"作补语,"毁灭"不能."毁灭"可作"走向","导致", 
"陷入","担心","防止","避免"等的宾语,"消灭"不能.④色彩."毁灭"是贬义词,"消 
灭"是中性词.⑤构词能力."毁灭"能构成"毁灭性","消灭"没有构词能力.  
但在行文安排上,《规范词典》没有像对待词性标注和语法功能描写那样,设立专门的 
栏目来说明词的组合搭配能力.  
三,结语  
本文以《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为例,讨论了汉语语文词典中词语的词性标注,句 
法功能和搭配能力描写等问题.阿尔·卡西姆曾把如下内容作为评判用法词典质量的标准: 
"语法中是否包括了词条的词法和句法体系的概貌,是否清楚地指出了各范畴(及次范畴), 
并说明了其间的关系 ""词典是否包括了词条的句法功能 "我们认为,汉语用法词典的 
编纂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距离阿尔·卡西姆的这个标准仍然较远. 
如何充分吸收语法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有效地揭示出词义与用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值得 
每一个词典工作者认真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罗宾斯《普通语言学概论》(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兹古斯塔主编《词典学概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3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语文出版社,1996  
钟锓《汉语词典标注词性问题》,《辞书研究》1980年第一辑  
阿尔·卡西姆《词典编写和评价的标准》,《辞书研究》1979年第二辑  
盛九畴《词的意义和词的用法》,《辞书研究》  
林立《谈谈词典如何揭示词的语法功能》,《辞书研究》  
胡绍诤编译《动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间的相互制约》,《辞书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