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49|回复: 2

魏建功先生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 02: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魏建功,语言文字学家。笔名天行、文里(狸)、山鬼。江苏省海安县人。生于1901年,卒于198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先后兼任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常委。

  1919年魏建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靠江苏同乡会每季40元的经济补贴,半工半读维持学业。

  在预科学习期间,他已有志于民间歌谣和方言的研究。1921年他进北大研究所国学门,边工作边学习。在钱立同、沈兼士、马裕藻、沈尹默等名家指导下,熟悉了文字、音韵、训诂等专业知识,也打下了厚实的底子。

  魏建功在音韵学方面造诣很深,成就也最大。1935年发表的《古音系研究》这部研究音韵学史的专著是他的代表作。全书约三十万字,分别就古音系的分期,古音系的内容,研究古音系的材料、方法和条件,以及古音系研究的实际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魏建功多年来攻治音韵学和从事教学工作所积累的成果。它不但汇集了前人研究音韵学的经验,也为后人继续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除了音韵学上的价值之外,对研究方言学和文字训诂学也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它在汉语语音的研究上同样占一席地位,博得国内外学者高度评价和赞赏。

  这一期间,魏建功先后开设了声韵学概论、方言研究、等韵研究、民间文艺讲话、声韵学史、古音乐研究等8门课程。30年代北大中文系有“三大概要”时说法,就是指胡适的《中国文学史概要》、沈兼士的《文字学概要》、魏建功的《声韵学概要》。

  在研究韵书系统方面,魏建功是继王国维后有成就的人之一。他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中古韵书的论文。如根据《切韵》与六朝韵书点系来研究《切韵》性质的《陆法言切韵以前的几种韵书》,根据唐宋两系韵书的差异说明《广韵》与《切韵》关系的《唐宋两系韵书体制之演变》等,补充、发展了前人的学说。

  魏建功不仅是极负盛名的古汉语音韵专家,也是积极推行国语运动。实行汉字改革和普及汉语知识的社会实践家。早在1919年魏建功就在国语大师钱玄同的感召下,倾心国语运动。

  1940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改名为“国语推行委员会”。魏建功由西南联大转到四川白沙,他在国立西南女子师范学院创办了“国语专修科”。这是国语推行委员会在全国设立的三个“国语专修科”之一。

  1944年前后,国语推行委员会分别在西北地区和重庆地区设置了两个推行国语的据点,西北地区由黎锦熙负责,重庆地区由魏建功负责。

  1945年抗战胜利后,魏建功被借调到台湾推行国语。1946年4月,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正式成立,魏建功担任主任委员。由于日本侵占台湾后强制推行奴化教育达半个世纪之久,台湾省的中年一代多数人虽尚能讲些母语,但因受奴化教育影响过深,讲日语、写日语,读日文书,用祖国语言交流已退到家庭的狭小范围;而青少年则大多已不能讲自己的母语了。台湾光复后,台胞们学习国语热情高涨。为了加快国语普及的推进速度,魏建功提出切实可行的在台湾推行国语的几条原则,如:实行台湾话复原,从方言比较学习国语;注重用国音读字,由台湾话读出音引渡到国音;研究台湾语与国语的词类对照;利用注音符号贯通中华文化等等。在他的提议下,广播电台开设了国语讲座。这段时间,他所撰写的《国语运动纲领》、《日本人传讹了我们音》、《学国语应注意的事情》等文章,非常直接、适时地指导着台湾的国语运动。

  魏建功和他的同仁,这批由大陆过去的语言学家,在抗战胜利后到台湾,同心同德,艰苦奋战,硬是把日本人殖民统治50年强制推行的日文日语的影响从台湾语言中齐根铲除了,实现了中华民族语言的纯洁、规范、统一,为祖国统一大业立下了彪炳青史的功绩。

  建国初期,魏建功被聘为文字改革协会常务理事。1952年他被聘为政务院文教委下设的中国文字改革研究会12名委员之一,兼文字整理组副主任。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汉字简化方案》的制订工作中,因为自己的多年夙愿将要在新中国实现了。1954年魏建功被推为经文改研究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定组成的“七人小组”成员,具体主持《常用字简化表草案》第五稿的修订。可以说,魏建功为我国的语言教育、文字改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9年4月,他参照大家的意见,拟了编写字典计划,设想所编字典应具有的“十大特色”——1.就实际语言现象编定;2.以音统形;3.以义排词;4.以语分字;5.以用决义;6.广收活语言;7.由音求字;8.由义选词;9.适合大众;10.精选附录。使之成为适合广大民众需要的基本工具。1950年魏建功应邀到出版总署牵头组建新华辞书社,8月回日新华辞书社宣告成立,魏建功兼任社长,开始主持编纂《新华字典》。由叶圣陶直接指导,在全社同仁共同努力下;历时3年的苦战,《新华字典》终于在1953年10月面世。全书70万言,收字6840个。魏建功原设想的“十大特色”被进一步归纳为“以音统字、以字统义、以义统词”的总体例。这12字的总体例体现了魏建功“音为基础”的一贯主传,正是“革除以往重文轻语,不重视活语言”的新型字典的。“新”之所在。《新华字典》第一次印刷10万册,它的出版发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现已几度修订再版,成为人们学习文化必不可少的好帮手。

  魏建功在“五四”运动以后,积极参加新文化、新思想运动,曾在鲁迅领导的《莽原》、《语丝》等刊物上,以天行的名字发表过不少杂文。解放后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在他的晚年,虽体弱多病,仍不忘语言教学与研究工作。1979年时他的肾功能已经严重损伤,却依然咬紧牙关坚持认真审定《辞源》的稿件,经常工作至深夜。1980年2月18日他终因病故去了。终年79岁。

  魏建功从事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数十年,在各大学讲授过多种语言文字课程。他所教过的学生很多已成为知名的专家学者,正在为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着不懈的努力。


转自http://www.hefei.gov.cn/jsxs/rwjs/wjg.htm
 楼主| 发表于 2003-10-2 02: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魏建功先生对《新华字典》的历史性贡献

作者:曹先擢


  《新华字典》1953年出版,累计发行量逾三亿册;1999年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这些都是闪烁着光辉的记录。评价《新华字典》仅停留于此还不够,而应该把它放在我国现代词书发展的进程中来考察,这样才能了解它历史地位,才能了解这本字典编纂的主持人主编魏建功先生对我国词书事业、对我国文教事业的彪炳千秋的历史性贡献。

  我国传统的书历史悠久,在秦汉时代就有了《尔雅》、《说文解字》等,下逮清代有《康熙字典》等,它们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进入20世纪,有识之士便开始编纂现代的书了。

  现代词书其特点在"现代"二字,表现在一,在词书里引进新知识的内容。二,根据现代汉语来收词(字)、注音、释义。前者是为了更好地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后者则是为了推广民族共同语(即今日的普通话,当时叫国语),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这些都是关系我们国家发展的大事。前一个方面,做起来困难少一些,因为可以用"引进"的办法,通过翻译外国词典的知识性条目编入词典。至于后一个方面,则困难得多了。我们民族共同语当时的状况是:书面语占主导地位是文言文。它是脱离口语的;口语虽然有通行民族共同语性质的"官话",但语音的标准不明确。其统一的程度不够,其流通的区域不广。因此,欲编出现代汉语的书,有待两个运动即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的发展,而现代汉语词书的编纂,反过来又可推动它们,作用是互动的。

  国语运动始于20世纪初,目的是谋求"国语统一","使天下语言一律"。这一"律"要有个标准。1913年"读音统一会"决定"国音"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作基础,同时吸收方言的一些特点;分尖团,保留入声。这是一种南北混合的音,不能成为标准,自然无法推行。只能改弦更张。1924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决定完全采用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这样才解决了词书的注音问题。因此随后编出《国语词典》、《国音字典》。

  注音问题解决了,但收词词与注释的问题尚待解决。请看《国音字典》"刀"的注释:1供切割斩削之利器。2.古钱币名,作刀形故称。3.小船。如"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见《诗经》。

  "刀"这个字所代表的词,古今既有相同的一面,更有不同的一面。2.3.都属古汉语词,注释所用的语言是文言。这说明文体革新的问题在词书领域里有待解决。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

  白话文运动就是文体革新运动。欧洲在16世纪把书面语从统一的拉丁文改为言文一致的各民族语言,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经济文化的发展。1882年日本夭田部良提出按东京口语写作。我国20世纪初开展了言文一致的白话文运动,但进展缓慢。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白话文运动与文学革命结合在一起,才获得真正的发展,在文学创作上,白话文占据了主流地位。

  然而,白话文的应用,在其他领域里十分滞后。报刊、论文、书信等方面,使用的多为文言或半文言。胡适提倡白话文,在白话文运动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参加起草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是为推行白话文服务的,而其中例句大多数是文言的;也可能文言文有典范作品在,而胡先生认为白话文还缺少典范的作品。词书里还是文言的地盘,其原因在此。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和解放区,情况则不同,白话文在各方面得到普遍的应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为了推广民族共同语,普及教育,为了适应广大工农学习文化的需求,编一本新的现代汉语字典是势在必行的了。1953年《新华字典》出版。

  《新华字典》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新"的地方很多,例如用现代语言学的观点来处理字、词的收录、编排、收常用字,释义简明而准确,注意词义的引申关系,等等。但是《新华字典》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而很少为人道及的是:主要依据白话文语料来收字、分析词义。请看"刀"字的注解:1.用来切、割、斩、削的工具:一把菜刀、刀刃、单刀、镟刀。2.纸张的单位(数目不定)。

  《国音字典》出版于1948年,与《新华字典》相隔五年,而二者文风则完全不同了。

  现代汉语词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新华字典》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它以前没有一部能称得上完全合格的现代汉语字典,在它以后的现代汉语字典,是沿着它开辟的道路而不断改进的。《新华字典》最早的《凡例》上说:"本字典编写的目的主要是想让读者利用这本字典对祖国的语文的语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在书面上和口头上都能正确地运用。"书面指白话文,口语则是指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国外把方言称做母亲的语言,人生下来从母亲那里学到的,把民族共同语称做教师的语言,是进入学校后学的。把书面语和口头语并提十分正确。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语言的统一有很大的政治作用,文艺作品会有力地帮助语言的统一。意大利的但丁、英国的乔叟和咱们的曹雪芹都在这方面有很大功绩"(1955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学习典范的文学作品,学习书面语,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途径。为了学习,要利用字典在语言文字上释疑解惑。《新华字典》对文白异读的处理,转声儿化等处理,贯彻了一个总原则:帮助读者学普通话。

  编一本精品字典主编起决定性的作用。魏先生是怀着为新中国文教事业服务的满腔热情来从事这项工作的。在1948年北平解放的前夕,他约请周祖谟、金克木等著名学者,商量编一本字典献给新中国。他们在讨论中把编字典和新中国的建设联系在一起:"中国的未来系于儿童和文盲,危险在于无知。语言文字是普及教育的工具,字典是语言文字的工具。我们不会别的,只能咬文嚼字。谈论字典等于谈论中国的前途"(金克木的话,见1995年4月29日《新民晚报》)。魏先生是怀着语文革新的崇高理想来从事这一工作的,他决心让语言文字大众化,成为大众的利器。他说编这本字典要"建立一个中国人民大众语科学系统。"所以用白话的语料,释语用白话。魏先生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大学者,精通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常见的是大学问家编大字典大词典,而魏先生是大学问家编小字典,并认真热情地从事这一工作,因此使《新华字典》成为高质量的精品,在中国词书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


转自http://dadao.net/htm/culture/2001/0625/1419.htm
发表于 2004-11-20 21: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本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5:20 , Processed in 0.11658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