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项新新 潘志勇
来源: 浙江在线
2006年01月13日
据《华夏时报》报道:一些外国人在网上讲述他们在北京的见闻,说看到“休息室”他会认为是“厕所”,进入“北京的蚂蚁店”却发现是卖艺术品的……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目前各种标示牌,错误多达一千多处,这些原本应该给外国人带来方便的标示牌,却成了外国人口口相传的“国际玩笑”。日前,有学者发现,有的标示牌错误已被国外网站或者个人编为笑话集,“广为流传”。“作为世界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标示牌上的英文错误百出,成了影响北京形象的重要因素。”昨天,中国翻译协会资深专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王文炯老师痛心地说。
标示牌是问路指南,也是形象标志,标上英文的标示牌,可谓洋气十足,而且冲出“国界”,能给老外带来了诸多的方便,然而,“北京目前各种标示牌,错误多达一千多处,这些原本应该给外国人带来方便的标示牌,却成了外国人口口相传的“国际玩笑””。但这一“玩笑”却令我们怎么样都笑不出来,标示牌“标出”的信息,能把老外示向“天涯海角”,没有标志倒可以找到目的地,有了标示却不知“东南西北中”了。
这错误的背后不仅仅是标错了标示牌,而且还能“标出”错误背后的“标示”,其一,在“疯狂英语”的时代,有人大喊大叫国人教育也称得上成功的时候,甚至连幼儿园都提倡“英语教育从娃娃抓起”的国度里,标示牌却“标不出”国人英语的实际水准,抑或达不到“洋为中用”之标准,或是压根儿不是标准,实在令人费解,其二,标示牌没有指向目的地,又影响了城市形象,也许只给国人方便,那么又何必装饰“英语”呢,公共场所怎犯低级错误呢,由此“折射”出有关部门在管理上的疏忽大意,其三,在这个国际的大都市,外国人的“云集”之地,连最起码的服务我们都做不好,“关键地方,怎能感冒”呢,“宾客如至”的感觉也只能跑到了“国外”。
笔者认为,在这些公共场所出现的“公共形象”,需要慎之又慎,不可疏忽大意,针对洋相百出的英文标牌,需要统一规范,制定“国家标准”,由翻译专家、美术家制定“范本”,“制作中心”统一制作,或严格按“范本”COPY,使之美观大方,一目了然,又能指路导向,树立形象,在这是不是就化巨资来打造行业系统整体形象的今天,我们难道对这些大整体的“公共形象”就这样熟视无睹吗,而实现整体“公共形象”之亮点的“标示牌”统一规范,至少不出差错,仅是有关部门的举手之劳而已,何乐不为呢。
奥运的脚步越来越近,“关键时刻,怎能感冒”,我们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决不能把“洋相”出在小小的标示牌上,因为从标示牌折射出的形象,能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小题大作”还能做出一个国家的形象,这是细节决定形象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