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717|回复: 15

[讨论]汉语是世界上最简练的语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6 01: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章来源:湘里妹子学术论坛-www.xlmz.net-2003
  汉语是世界上最简练的语言
听说在联合国的各种文件文本中,用汉语写的最薄,再看外国电影时,人物说了大半天,地下的汉字却只有几个,由此可见,汉语是世界上最简练的语言,或是比较简练的。
发贴者:魏袖鼎
发贴时间:2003-4-5 1:28:47

----------------------------------------------------------------------------------------------------------


答魏先生
目前,中国人已经承认我们的祖先创立了最复杂的数字体系(壹贰叁。。。),但是几乎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承认也汉字是一种世界上最复杂的文字体系。对于语言而言,关键在于是否容易学,使用效率是否高,并不在乎长短。文言文肯定比白话文短,难道我们要回到八股文时代吗?请魏君好好考虑一下,再下结论。
发贴者:hfexq
发贴时间:2003-3-26 22:43:49

----------------------------------------------------------------------------------------------------------


汉语在国际上没优势,其中一个原因是用汉语写的东西很不严密,容易被人专空子!国际上原始文献没有用汉语写的。
发贴者:MW
发贴时间:2003-3-27 15:39:09

----------------------------------------------------------------------------------------------------------


汉语在国际上没优势?——真的吗?

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在国际交往中
它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5种是:
英语
法语
俄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3-27 15:58:29

----------------------------------------------------------------------------------------------------------


精密不精密要看是什麼人寫 為什麼而寫
地處紐約的聯合國工作語言是英語也是無可厚非 (跟戰後的英美有關係)
至於中文本是最薄 我想主要譯意當有争義還是以英文為準

中國數字懂寫己經不多啦
发贴者:YUET
发贴时间:2003-3-27 22:18:39

----------------------------------------------------------------------------------------------------------


答湘妹子
中文是联合国常用语文之一, 参加联合国大会的人,除了中国人,究竟有多少人懂汉语?
假如几乎没人看,那岂不是聋子的耳朵?意义不大!!
发贴者:hfexq
发贴时间:2003-3-28 9:54:56

----------------------------------------------------------------------------------------------------------


能否成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这是这种语言在世界上地位的体现!
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怎会没有人看?
有同步翻译呢!
假如
一个中国人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国家的语言的话
那做“中国人”还有意义吗?
建议您去读一读——
《最后一课》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3-28 20:00:35

----------------------------------------------------------------------------------------------------------


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实在不大。

“听说在联合国的各种文件文本中,用汉语写的最薄”,这句话肯定是当年不动脑子的人说的,就象盛极一时的“在月球上能看见长城。”一样。汉字四四方方,每个字都一样大,其它五国文字全是字母组成,每个单词(字)长短不一。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汉语写的东西很不严密,容易被人专空子”,要说不容易产生歧义的常用语言应该算是法语,国际上通用的法律性文件的标准文本都是法语为范本。

“我们的祖先创立了最复杂的数字体系(壹贰叁。。。)”,据偶所知,“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作为数字体系是从明初开始,不过数百年,似乎不能称当时人士为祖先。

不管是给汉字贴金,还是给汉字扣屎盆子,都应该慎重。各种语言都有它的使用环境,并且在环境中不断发展,偏面的断章取义,就得考虑始作俑者的动机了。
发贴者:心不在马
发贴时间:2003-3-29 2:12:09

----------------------------------------------------------------------------------------------------------


说汉语再国际上没优势(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说明不了什么),并没有贬低汉语得意识,请不要误解!精练也罢,严密也罢都不是评价的标准,作为交流得一种方式,要看她得内容丰富不丰富。有人说语言中骂人得话得丰富程度可以作为一个标准,如果以此来评价得话,汉语堪称第一!
发贴者:MW
发贴时间:2003-3-29 9:39:07

----------------------------------------------------------------------------------------------------------


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由魏袖鼎兄发起的话题:“汉语是世界上最简练的语言”吸引了不少朋友的兴趣,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勇于发表各人的高见,且不为他人的观点所左右。不管如何这都表明了朋友们对自己的祖国及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这使作为版主的湘里妹子十分感动,在此,向各位朋友深表谢意了!为了更进一步的、深入地探讨问题,下面再下载几篇相关的文章,供朋友们参考。






将汉字改革成世界上最简洁、明晰、应用广的文字

广西防城港 唐炳聚


汉字难写、难认、难记举世公认。当前,不少专
家学者及业余爱好者在讨论汉字改革的问题,提出
不少改革方案,同时也存在不少争论的问题。本文
对其中的几个典型的问题谈点看法。

(1)汉字同音字太多,为了加以区分,采用加
前缀或后缀(或是异拼)的办法是可行的,但前缀
或后缀必须要有明显的规律,否则改革后的汉字一
样难写难记。汉语中,有些基本音节有几百个同音
异形字,因此前缀或后缀必须有足够的数量,否则
改革后的汉字仍有同音异形字。

(2)分词连写以去掉前缀或后缀为的是简单,
但这个做法没有考虑到汉语的特点,不可取。汉语
的基本单位是字,词是由字组成的,懂得字的意义
,就基本上理解词的意义。因此,学习汉语要记忆
的部分主要是字,常用汉字只有几千个。采用分词
连写以去掉前缀或后缀,就看不出词是由那几个字
组成的,基本单位变成了词,它是以万为单位计的
,如果这样,记忆的量比原汉字还要大。汉语中由
字组成词的功能是很强的,分词连写以去掉前缀或
后缀以后,将有很多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无法
加以区分。

(3)改革后的汉字要不要标声调?汉语的基
本音节本来就少,同音的情况非常多,声调是区分
不同字与词的重要信息,怎么可以浪费?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研究出了一个新的汉字改
革方案,它有以下特点:

(一)最容易学。正常智力的小学一年级学生
,最多一个学期就能读全部汉字。

(二)最容易记。百分之九十的能读、能说的
字、词,不用记忆都可以写出来。

(三)读写准确。新汉字是一种拼音文字,不
会出现读错字的情况,有利于推广普通话,使汉语
变得准确、规范、统一。读准了的汉字,很少会出
现写错的情况。

(四)记录的信息最全面。新的汉字记录了意
、音、声、韵、调五个方面的信息。

(五)书写简单。一般情况下,每个汉字用一
到四个字符。

(六)严格区分同音字。同音字全部用不同字
符组合表示。

(七)消灭了多音字。

(八)原汉字到新汉字容易过度。懂原汉字的
人只要稍微学习一下就能基本掌握新汉字。

(九)使用新汉字完全能继承优秀的传统的文
化。在电脑中可以准确地将原汉字翻译成新汉字。

唐炳聚字音、字类全双拼汉字改革方案

本方案为单音节字本位方案,为区分多音字,有少数分词连写。
字由字音和字类两部分组成,标调符号兼做两部分的分隔符,两
部分都采用双拼,即字母读音与位置有关,在不同位置读音不同。
字类部分基本上是汉字部首读音,有少数增减,写在标调符号之后
。高频部首只用声母,这部分有五千多个字,占收集汉字的一半多
。同音的字类用大小写加以区分。字类不标调,虚词不写字类。
声母表
ẓ=zh , c̣=ch , ṣ=sh , 其余与汉语拼音相同。
韵母表
原拼音 a ai ao an e ei en
新文字 a d c d e f g
原拼音 i ia ie iao iu in ian
新文字 i h j k l m n
原拼音 o ou
新文字 o p
原拼音 u ua uai uan ui uen uo
新文字 u q r s t w x
原拼音 ü ue un üan
新文字 v y z ṿ
原拼音 ang eng ing ong uang iang iong
新文字 ạ ẹ ị ọ q̣ ḥ y. 声调符号
阴平ˉ,阳平ˊ,上声ˇ,去声ˋ。电脑里用? 、’、~ 、` 代替。
部首表

字类 名称 对应原汉字部首

zx 做(工作)
zu 足 足
zt 罪 罒
zq̣ 状(形状)
ẓp 舟 舟
ẓọ 种(种植) 豆、谷、麦、麻
ẓi 豸 豸
li 立 立
Wf 韦 韦
ẓ 竹 ?
yy 月 月
yv 雨 雨
yp 酉 酉
Lu 卤 卤
ym 音 音
yI 影 彡
tp 页 页
yạ 羊 羊
i 言 讠
I 言 言
Jn 见 见
Xy 血 血
xy 穴 穴
xk 小 小
Yv 聿 肀
xi 习 习
Xi 夕 夕
x 心 忄
X 心 心
wg 文 文
wf 位(位置)
wa 瓦 瓦
w 王 王
v 鱼 鱼
tw 豚 豕
tu 土 土
Kq̣ 囗 囗
tn 田 田
ti 体(人体) 尸
ṣ 提 扌
Ṣ 提 手
Ṣu 鼠 鼠
ṣi 石 石
ṣẹ 升 廾
ṣd 山 山
y 液 氵
Y 液 水
s 丝 纟
S 丝 系
rp 肉 月
ri 日 日
r 人 亻
R 人 人
qṿ 犬 犭
Qṿ 犬 犬
qn 欠 欠
qm 亲 父、母
qk 敲 攴
q 气 冫
Q 气 气
pu 攵 攵
pn 片 片
pI 品
nv 女 女
Xm 辛 辛
nl 牛 牜
Si 士 士
n 鸟 鸟
zṭ 隹 隹
mu 目 目
fp 缶 缶
mg 门 门
mc 毛 毛
ma 马 马
m 木 木
M 木 木
lu 鹿 鹿
Li 力 力
lḥ 量
lf 耒 耒
kq̣ 匡 匸
kd 坎 凵
k 口 口
K 口 口
jv 具
jn 建 廴
jm 巾 巾
jk 角 角
gt 卩 卩
ji 祭 祭
Ji 几 几
j 金 钅
J 金 金
h 火 火
H 火 灬
Hu 虎 虍
he 禾 禾
gu 骨 骨
Gt 鬼 鬼
gs 冠 冖
gq̣ 广 广
ge 革 革
gb 盖 宀
g 弓 弓
fu 覆 覀
hu 户 户
fẹ 风 风
bk 髟 髟
fp 缶 缶
fạ 方 方
f 服 衤
F 服 衣
e 耳 耳
db 歹 歹
da 大 大
d 刀 刂
D 刀 刀
cw 寸 寸
c̣s 川
c̣i 吃 饣
C̣i 吃 食
c̣e 车 车
cạ 厂 厂
c̣ 虫 虫
C̣ 虫 虫
c 草 艹
C 草 卄屮
Ṣu 殳 殳
Ge 戈 戈
bf 贝 贝
bc 包 勹
bị̉ 兵
b 病 疒
拼写效果


wạ̀mu lúgq̣ ṣd pùy bùjị
lĩm bb́se

ri ẓc̀ri xḥ̉he lúh ṣẹ̉nv zĩs yd̉h ,
yćz kd̀mu pùy bùjị gq̀ṣ qńwf c̣s 。
ff̉n lĺy ẓíẓq̣ xh̀wf sd̉lḥ qn̉lḥ c̣ĩti ,
yíX ṣì yḿj héy lx̀c jl̃r tn̉da !

电话13036908519
邮编538001
e_mail tangqiyi@hotmail.com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4-1 1:29:20

----------------------------------------------------------------------------------------------------------


汉语是高等形式语言




西安民航机场老干处:吕德甫



第一、汉字和汉语


1、语言和文字:

语言是依赖文字记写和存留的,文字要是过多语言用不上,多余者也无用,文字要是不足语言也不能超出文字去发展。一般地说,文字合乎语言功能的词汇也是语言的词汇。有同音字的单音节字,语言效果特别好,使汉语的音载意功能达到了高等水平。
汉语有440个音节,若没有同音字,就只能有440个音节字,有了同音字就是8000个还可多。字多代表的词素就多,使汉语的词汇高度丰富。单音节字组词效果高,字与字结合就是个词,字的位置倒换,词义有不同,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等都能造出,造词是全方位的。若是双音节字,就没有单数音节词语,词语量是单音节字的半数;三音节字就没有一二音节词语,词语量是单音节字的三分之一。要知汉字的词汇有多丰富,用编码量比较,可见数据相差之远。

2、文字的编码量:

编码量是指,字与字组成不同的双字字组、三字字组、四字字组等,各种字组的数量。字组单位是指,读音数和字数的两种数,因为汉字的字数和读音数是一致的,所以就用字数来计算,若是字数和读音数不一致,说法也就不同了。
编码量,是用来衡量文字造语量的一种方法,因为要问一种文字的词语有多少,谁也说不清,但编码是有数的。不同的复音节词,也是不同的字组,也是来自编码。编码中包括,常用词语,不常用词语,潜在词语和不能作词语用的组合。尽管编码中有不能作词语用的组合,但总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编码量越大词语也越多是一定的,所以要用文字的编码量来衡量文字的造语量。
语言的层级关系:语言的单位,是按含音多少分层级的,含音越多的单位层级越高,其单位数量也越多。按编码量计算,双字字组的编码量是单字的平方量,三字字组的编码量是单字的三次方量,每增加一个字的字组编码,其数量就要增加一个方次量。例如:“大小”两个字,可以编成“大大、小小、大小、小大”,四个不同的双字字组;又可编成“大大大、小小小、大大小、大小小、小大小、小小大、小大大、小大小”,不同的八个三字字组。四个和八个,正是两个字的平方量和三次方量。由此可见,8000个汉字,有6400万个双字字组编码,5120亿个三字字组编码。汉字若没有同音字,是440个音节字,其平方量是20万个,三次方量是近一亿个。这就可知,无同音字的双字字组编码,是有同音字的0.31% ,三字字组编码是有同音字的0.02% ,还不到百分之一和千分之一的数量,或者说是20万和6400万之比、一个亿和5120亿之比,数量相差有天地之别。编码量相差的大,词语量相差也必然大,这就说明了有无同音字的词语量相差之大。另外,无同音的440个音节字,是已经满员,不能再增多了,而有同音字的8000个字是不满员,还有一万多空位可以增加字,这是有无同音字的编码落量比较。

3、复音节字效果差:

复音节字的字效差,复音节字的含音数越多字效越差。如:“8000个字的双字字组编码,是6400万个,如果用双音节字代替双字字组的编码,就得用6400万个字,但这6400万个双音节字,却没有了单数音节词语,一半的词语没有了,结果是字数增多到平方量,音载意数量却少了一半。若用三音节字代替三字字组编码,就得要5120亿个字,但这5120亿个三音节字,是每三个音节才有一个词语,三分之二的音节没有词语,结果是字数增多到三次方量,音载意量却只剩下三分之一。”还因,字是要人死学硬记的单位,几千个字人就难得学记,几千万个字或几千亿个字,人就更无法学习和记忆了。再因音载意数量少词语就少,成了字多词语少的文字,所以复音节字是低效文字。


4、有利词语:

因为,一个音的词语,没有互相帮衬不易听懂不好,四个音以上的词语又因用音过多也不好,而两三个音节的词语,既有互相帮衬易听懂,又是用语音也不多为最好,所以称二、三音节词语为有利词语。人们在讲话时,总是选用有利词语,总是避开不用四个音节以上的词语,又要把单音节词变为复音节词用,就是因为有利词语好用,才如此变通的。上边只讨论二、三音节编码,也是只讨论有利词语编码。
有利词语,也有个单词式的和复合式的之分,单词式的词语都得死记每个词形,就难学难记,而且词的数量也是一定的不能再增多。复合式的有利词语,因是用语素字复合成的,所以不需要死记词形,就好学好记,词的数量也是活的,用之不尽。因为,复音节字再复合,词音最少也在四个音节以上,所以复音节字的有利词语,全是单词式的;单音节字的有利词语,全是复合词语。汉字是单音节字,汉语的有利词语,全是复合词语,不须死记硬背每个词形,潜在词语还特别多,用之不尽。


第二、汉语的语法结构也算好


书上多说,语法结构的不同没有优劣之分,本文认为还是有优劣之分的,汉语的语法结构,就是优越。


1、汉语属于孤立语,词与词的结合是靠语序和虚词来完成的,没有那些单数和复数、阴性和阳性、过去时和将来时、主格和宾格等,不同词形的曲折变化要求。汉语的这个语法特点,应该算经济高效的,是先进的。因为,靠语序是无成本的,靠虚词也只有那少数几个字,这要比那处处讲词形变化好用得多。

2、词的构成不同,效果也不同。西方语言的复音词,多是单词或是个词根加词缀组成的词,这两种词形都需要人死记才行。一个词根,往往要代表多个意思,这多个意思,在每个词里只能代表一个意思,不能同时代表多个意思,加词缀后就只代表一个意思了。西方语言的词缀,不代表具体意思,只代表个 用处,词根加词缀后,仍一个需要死记的字单位。汉语不同,汉字也有代表几个意思的,但汉字在结合成词语后,每个字就明确了代表的哪个意思,不需要另加词缀。或者说,汉语的复合词语,是字与字合成的,因为每个字本身就含有具体音意,复合词本身就含有词音和词意,所以不需要死记词形,就可以随意的组造和认读复合词。这两种复音词,一个是需要死记词形,一个是不需要死记词形,不需死记的汉语复合词形就好,这是汉语词语结构的又一优越。

第三、汉语的实际表现

1、汉语讲话用语音少:

因为,汉字的编码率高,两三个音节的编码量就特别大,有利词语无限丰富,什么词语都有,所以说话可少绕圈子,用语音就会少。例如:汉语的人名、地名多是两到三个音,外语多作不到,阿根廷的首都名,“布宜诺斯艾利斯”,七个音;联合国前秘书长名,“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八个音,这么多音的地名和人名,汉语是没有的,这是汉语高明处之一。

2、剩余字词多语言发展有补充的:

按照音载意规律,汉字最多可达两万四千多个,实际用作字的只有七千个左右,还有一万七千个字位空着没有用,还可以增加很多字;6400万个双字字组编码,5120亿个三字字组编码,作词用的不到1% ,还有大量的潜在词语闲着无用,剩余字词多,语言发展就有补充的。如:“导弹、激光、卫星、彩电、航天、飞船、雷达等”,增加这些新词,既无增加新字也无用三字字组编码,仅用了双字编码的潜在词语作补充,就满足了语言发展的需要。语言总是要发展的,字词总是要新陈代谢变化的,有了这多剩余字词作周转,语言再发展也会有字词补充,总会有字词用的。

3、好学好掌握:

有人说,汉语是最好学的语言,汉字是最难学的文字,此话不能说无道理。字好学与否,有两方面,一是字形好学好用的程度,二是复音词形好学好用程度。汉字的字形是难学难记的,汉字的复音词是好学好用的。
人们学语言,主要是学会大量的字词和语法。说汉语好学,首先是语法简单,变化少好掌握;汉语没有那些主格和宾格、过去时和将来时、阴性和阳性等,词形的变化规矩,这就容易掌握。另一方面,人要死学硬记的是字和单词,但汉字并不多,只有几千个,从数量上讲是容易学的。学汉语字词,只要学会了字,同时也就学会了单词,而汉语的复音节词是单词字复合成的,像句子一样,多数不需要人死学硬记,就可灵活的应用。就是说,人们只要学会这几千个字,不仅同时掌握了单词,而且复音节词也就会了,也可灵活的组写和认读了。例如:“肉”字可以组成“鸡肉、鸭肉、鱼肉、羊肉、牛肉、人肉、买肉、卖肉、吃肉、取肉、割肉等”,所有“肉”的合成词,复合规律强,好学好掌握。如此说来,要和那词形变化多的语言、或是复音节字语言比较,汉语就好学好用多了。例如:“英语”是国际上用得比较多的语言,应该说不错,现在就和英语比较一下。英语不仅语法复杂难掌握,它的单词也多是复音的,因为复音词语层高数量多,所以学记的单词字就特别多,再加上词形变化,需要死记的字词就更多了。如:同样用“肉”字造词,“肉meat`flesh ,牛肉beef ,羊肉mutton,猪肉pork,鸡肉chicken,肉末minced meat,肉丝shredd meat。 ”这几个词中,汉语都是“肉”的复合词,规律性强不必死记词形,就能用;而英语有的是复合词,有的是单词,没有统一规律,需要死记每个词形,才能用。
再来比较一下十二个月的写法:“一月JANUARY(Jan),二月FEBRRUARY(Feb),三月MARCH(Mar),四月APRIL(Apr),五月MAY(May),六月JUNE(Jun),七月JULY(Jul),八月AUGUST(Aug),九月SEPTEMBER(Sep) ,十月OCTOBER(Oct),十一月NOVEMBER (Nov),十二月DECEMBER(Dec)”,汉语不必死记每个月份的词形,就可写出和认读出,英文就得死记每个月份的词形才行,汉语不用死记的词形,英语需要死记,而且还要记一套缩写写法,好学程度就不同了。

4、高效好用:

汉语使用的词语,绝大多数是有利词语,汉语的有利词语全是复合词语,双音词占数最多,三音词次之。汉语的有利词语无限丰富,多数还潜在着没有用,这多的词语不需要人死记词形,甚至词典上也不必例载,如:“上述‘肉’的组合词和‘月份’的组合词,词典上就没有例载”,需要时人门自能组写出来,别人也能认读,不需要时就等于没有,真是高效好用!

5、汉语可以造成高效的音乐语言:

因为,汉字有大量的同音字,又是一个字一个音并有声调的不同,词语无限丰富,加上词与词的结合是靠语序和虚词来实现的,所以能写成:“字数、音数、行数、句数都一定,既表意深切又有平仄押韵节奏的配合,像歌词、诗经、对联、唱词等那样不同格式的韵文;因为韵文有节律便于说唱,所以人们又称此为音乐语言。”音乐语言,读起来顺口有力,听起来动人悦耳,有节律还便于记忆,语言效果特别高,他是高等语言的象征。从前的学生背诵诗经,踏脚晃脑为节拍,一气能背诵一本书;演员在音乐的伴奏下唱戏,一气能唱半小时而不错唱词,台下人能听得入神陶醉,这都是音乐语言带来的效果。历代的语言大师们,创作出大量的音乐语言作品,至今人们还爱学爱用,有些已经演变成俗语或成语,人们在讲话时恰当的引用一句,效果胜似千言万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创造些音乐语言说明问题,宣传效果也会非常高。
像汉语这样,词语简短又丰富,而且好学好用,可造成高效的音乐语言,音载意效果已经达到了高等程度,所以称汉语为“高等形式语言”。汉语这些优点是那种语言也比不上的,只是方块汉字有难学难用的缺点。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2003年1月9日星期四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4-1 22:23:56

----------------------------------------------------------------------------------------------------------
 楼主| 发表于 2003-10-6 02: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信息论角度再论汉语文字现代化
文章来源:湘里妹子学术论坛-www.xlmz.net-2003

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大量的信息资料将交给电脑去处理,而更多文字性的资料还将需要人们去阅读。为跟上信息社会的节奏,我们不可片面追求拼写方面的简单化,而忽视以“形”为信息载体的文字的可读性。我们应该用全新的观点来揭示语言和文字之间深层次的关系,弄清语言和文字在交际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尤其需要弄清汉语和汉字的特点及其内在的联系;进而提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设想和方案。
笔者主张以信息论、控制论为主脉来建立汉字现代化的理论,并且运用系统工程的法则来创拟现代化汉语新文字。下面拟先讨论纯拼音方案所存在的问题,再提出有关汉字现代化的设想。


(一)汉语、汉字的特点与汉语文字现代化

历史地共同演进的汉语和汉字,是相互匹配的。汉语是语素语,汉语语词没有形态变化;汉字是语素字,汉字因能演绎同音的不同语素,所以过去我们汉人很少关心语素的同音问题。但汉语文字拼音化问题的提出,的确使我们面临同音语素过多的事实。像汉语中的[ji][qi][xi][yi][li]等音节,都有几十个甚至近百个汉字,要是不加区分即使采取分词连写也难以阅读。

语言可分为内部语言①和外部语言,内部和外部语言两者在功能上和物质基础上都存在许多差别。简言之:内部语言是思维和自我交际的工具,内部语言的语音是人们能自我感知的潜语音;内部语言除潜语音之外,还伴随有形象、色彩等信息,伴随有心理响应和感情变化;因为内部语言是概念先导(或概念驱动)型语言,是音意全息的东西,所以根本不会因语词的同音而出现概念的混淆。

外部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工具,一般它是在内部语言过程中所释放的语音成份;语音成份经由发音器官发出后,就以语音流的形式作为概念的编码而用于人际的交际。由于外部语言失去了与概念的直接联系,丢失了内部语言中的许多其它信息,所以听讲者会因语词中的同音现象使大脑加工(解码)发生困难而带来差错和混淆。

文字一般是外部语言的编码,但汉字则是接近于内部语言的编码。接近外部语言的文字易于“音读”,接近内部语言的文字便于“意读”,可以推知:汉语新文字若采取“音节双拼、继承表意、语素定型、分词连写、正字/正词”等形式,这将是一种可以兼顾内部和外部语言的全新的文字形式;这种文字既有利于“音读”, 也有利于“意读”。

与口语相比,文字本身不能携带表情、语气、节奏等成份,所以要提高书面交际的可靠性,或则增加表意成份,或则增加语词音节。语言和文字是相互依存的,事实上汉语的简洁,就是以汉字表意为代价。



(二)“听讲”解码特点与汉语简洁的特色

“听讲”过程是被动的过程。当人的听觉器官接收到有序的语音信息时,就被变换为有序的神经脉冲传至大脑,大脑以脉冲的自然节奏为语段在大脑的记忆区激活同音语词(或词组)的有关信息。
如人的大脑收到以下一句语音信息的神经脉冲时,首先是先后感知其语音为:
wo4/jiang2/yi1ge/xian4cheng2/wen2ming2/shi4li4/ ……
这些有序的语音信息在大脑的记忆区相继激活:
我/ 讲/ 一个/ 现成(县城)/ 闻名的(文明的)/ 事例(势力)/ …… 等相关语词进行匹配。
听讲过程中遇到同音语词时,大脑就得进行分析、比较,选取与上下文相关的语词。

“听讲”过程就是大脑根据语音信息进行语义选配,使一维语音的外部语言,变换为全息的内部语言,从而完成听讲解码的任务。

听讲时,总是伴随着受体的极其活跃的逻辑思维。过程中,人们总是在不断地进行比较、推理和综合,抽取讲话的中心思想。值得注意的是:被动的听讲过程在遇到一时不能理解的语词时,讲话和听话过程都不会自动停顿下来。这时,这些难解的成份将以“存疑”方式交给大脑相应的功能部门“寄存”起来,等待下文的信息回授来处理。就是说:听讲时,大脑能全面、灵活、能动地运用语言的全系统信息进行解码。当然,被动的听讲过程由于不可反复、不可追回等原因,故经常丢失或被迫舍弃某些内容。

听讲过程不仅可依靠全系统信息“纠错”。 如“上例”中:开始我们可能
把“ xian4cheng2 ”理解为“现成”。
把“ wen2ming2 ”当作“文明”;
但继续听下去,就知道它们原来是“县城”与“闻名”,于是把原来错误的解码纠正过来。

综上所述:在口语交际中,其实并不需要语词有过多的信息冗余。可见有声调而没有性、数、格和时态等成份的汉语用于口语交际,更符合经济、简洁的原则。


(三)“阅读”解码及其对文字的要求


汉语语词不含语法成份,还有大量同音语素和语词,可是人们听讲汉语并不困难,但阅读各种“汉语拼音读物”则困难重重。有人认为这是学习和训练问题,其实这一问题要从“听讲”和“阅读”的不同解码过程、不同的心理响应过程中去寻找原因。

在阅读分词连写的拼音读物时,人的视觉器官是通过词儿的“轮廓特征”直接在大脑的感知区引起语音和语义响应。语音和语义响应一般是同步的,但若遇到同形多义词时,则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概念选配。

汉字是语素字。阅读汉字文章时,人们通过单字的“轮廓特征”能立即感知字音和字义( 或字义范围 ),并在首位单字信息的引导和末位单字信息的控制下,人们能瞬间完成“连字成词”的小过程,完成对合成词词义的感知。由于汉字是接近内部语言的文字,所以有效地简化了读码过程。但汉字现代化如果采取纯拼音方案,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同音语素和同音语词都将变为书面上的同形字和同形词,将原本具有的不同轮廓变为相同轮廓,这肯定会带来概念选配的频度和难度。

“阅读”过程是随时可以停顿、反复,自由的过程。在过程行进中遇到疑难成份时,人们一般只依赖上文的提示和联想进行解读。如凭上文提示、联想仍不能解读时,“阅读”过程就会在心理因素支配下出现停顿、进入凝思或返回去重读上文。可见,书面上的“字本位”或“词本位”信息冗余以及清晰的轮廓,是决定一种文字可读性的重要因素。据此认识,现代化汉语新文字不仅应该分化同音语素,保持语素字的主要特征,而且应尽可能实行分词连写,提高它与内部语言的联系程度。

由此可见,以往各类单纯拼音的汉语文字方案,从读码角度考察,都存在进一步、退二步的事实。


(四)近形字码与阅读速度

文字个体的“轮廓效应”和群体的“宏观背景”都足以影响阅读速度,而这两者都与文字体系内近形字或近形词所占比重有关。从阅读角度考量一种文字的宏观清晰度是非常重要的。汉字系统中也存在诸如“士、土,王、壬,天、夭……”等近形字,但好在汉字的宏观背景十分清晰,其中“壬、夭”等字很少出现,“士、土”两字虽然常用,但它们各有各的组合字群,所以人们并不关心个别汉字的近形问题。

而今,我们准备进入字母文字世界,这种文字的宏观背景是由微观字母(码元)及其常见组合共同形成的。这里暂时不提字母本身的清晰度,先讨论基本音节拼法的可分辨率(K)。
假若设: ba do le fu ... K = 100 %
设: ba bo be bu ... K = 50 %
设: zha cha sha ... K = 33 %
在: zhe zho zhu ... K = 33 %
那么在: zhang chang shang ... K = 20 %
zhong zheng zhing ... K = 20 %
zhuang chuang shuang ... K < 17 %
这就是尚未引起大家注意的字母文字中的近形字和近形词问题。
拉丁字母用于拼写英、德、法文都是好好的,是不是笔者杞人忧天?遗憾的是在音素制汉语拼音中,像:ang 、eng 、ong 、ing 、ian 、iang ...是频繁出现的韵母。音素制方案使未来字母文字的宏观背景变得十分模糊,决不是危言耸听。
像:
重振中华 chongzhong zhonghua
黄河长江 huanghe changjiang
工厂厂长 gongchang changzhang
公共交通 gonggong jiaotong ...
汉语中多的是这类读音响亮、音素较多的音节;这类音节中只有1~2个字母起到区别作用,其余字母几乎就是制造模糊背景的材料。

要是将: K ≤ 20 % 定为一级近形,
K = 33 % 为二级近形,
K = 50 % 为三级近形。
试想,目前具有五、六千个实用字形的汉字体系,今后若由四百来个“基本字形组合”来取代,而且组合与组合之间还存在一、二、三级近形问题;虽然拼音文字实施分词连写,但方案的“宏观背景”确实很模糊。
如果说,在这类方案中:zh 、ch 、sh 、ng 四个双字母音素是导致文字个体“轮廓效应”弱化和“宏观背景”模糊的一大原因,那么符号标调法实际上是导致文字“信噪比”恶化的又一原因。 汉语语音原本具有许多优点和特色,但在音素制和符号标调方案里,这些优点和特色却反而转化为书面上的缺憾。


(五)关于字母


拉丁字母的确是当今世界最好的字母系统,只是字母总数无法满足编码汉语的需要,这是长期争论的焦点。但自从[汉语拼音方案]采取拉丁化音素制方案之后,有关字母的舆论几乎是一边倒,所有的新方案都往26个字母的框架里挤。结果,除了带来大量的同音字和近形字问题;有的方案为实现声韵双拼任意改变字母的通行音值,无节制地添加符号,笔者以为这不是科学的接轨,这是给国际化添乱!

其实,拉丁字母包括其大写体共有52个字符,现行的汉拼方案包括变读字母 ü总数为54个字符。如果加标调符号的字母算作一个新字符,[汉拼]方案需要74~78个字符。

笔者于1998年提出了一个:音意兼备,字码两用;以字为基,以词为体;以人为本,人机共用的《语素码汉语新文字方案》③ 。该方案主张结合汉语语音特点,在拉丁字母基础上增加非标字母;主张用上伸长符作声母,用居中短符作韵母并兼职义符,用下延长符标调和兼职音意隔离成分;该方案主张不设大写体,所有音节必须由声母、零声母或韵声母打头。即:

由上伸的 b 、d 、k 、h ...补充以非标上伸字母作声母(包括零声母、韵声母) 计26个;

由短符字母 a 、o 、e 、n ...补充以非标短符作韵母(兼职义符) 计30个;

由下延字母 g 、p 、y 、q 及其带冠(¨)字母等用于标调和音/意隔离符号 计12个。

声、韵、调,相应采取上伸、居中、下延字母的方案字形美观,有最佳的字和词的轮廓;在定型方法上可以采取简约、双拼、标调、表意、全息、模糊字等多种正字手法,而正字/正词制将是最方便学习的文字;其字母总数为 68个;平均字长约2.3-2.4字母;(具体请参阅《语素码汉语新文字》)

总之,关于字母笔者主张从汉语实际出发;主张既具拉丁化形式又具中国特色,主张汉文字母包容英文字母,汉文键打指法包容英文指法;用包容来取代机械式接轨,汉文字母是国际的也是中国的。

备注:
① 有些语言学著作中, "内部语言" 指的是只有发音器官动作而不说出声音的语言。这样陈述,
只涉及内部语言的部分表象,因为发音器官的动作是内部语言的活动的反应。就功能和本质
而言"内部语言" 就是 "思维语言",是概念先导(或概念驱动)型语言; 内部语言本质上它
带有包括潜语音在内的多种信息的复合的神经脉冲。
② "字节" 一词,系借用计算机专业同名术语,但含义不同,这里是指新文字“单字”的字长。
③ 《语素码汉语新文字》具体内容请参阅:本论坛陈云牧个人专辑。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4-1 1:31:24

----------------------------------------------------------------------------------------------------------


斑竹大姐说的极是,我学英语是,感到很奇怪,星期几,几月份,这些东西明明是数字,他们非得弄个专有名词,这不是活活让人受罪么?光记这些东西就累得我够呛。唉,一言难尽哪。
发贴者:魏袖鼎
发贴时间:2003-4-1 22:18:30

----------------------------------------------------------------------------------------------------------


外国人真是很可笑,你看,法国人把五叫做"三"cinq,日本人把十叫做"九"juuじゅう,
英国人更荒唐,竟然把一叫做"万"one!!!

还是咱中国人好,五就是五,十就是十,一就是一....
发贴者:billy
发贴时间:2003-4-1 23:33:51

----------------------------------------------------------------------------------------------------------


不好笑 看我的
butter==牛油
fly=====蒼蠅
不知為何在一起會變
butterfly蝴蝶
发贴者:YUET
发贴时间:2003-4-2 0:04:47

----------------------------------------------------------------------------------------------------------


Butterfly Lover=Liang Zu?
发贴者:水電工2
发贴时间:2003-4-2 0:10:26

----------------------------------------------------------------------------------------------------------
 楼主| 发表于 2003-10-6 02: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是世界上是最好学的语言
文章来源:湘里妹子学术论坛-www.xlmz.net-2003

――兼评中国语文教学(ZT)


作者:张广照

转帖:采菊东篱下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美丽最简洁最丰富最成熟最优秀最特殊的一种语言,中国人说中国话也没有感到什么困难,小孩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中国话,文盲的口头语言和思维表达能力也都不差。但是中国文字又成了世界上最难学的一种语言,不用说对于外国人,就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是如此。中国人学习汉字,没有个七年八年功夫过不了识字这一关。门槛太高,难度太大,因此就造成了这样多的文盲。这是说学汉语。而学习外语,中国人用的功夫就更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用的功夫会越来越大。从幼儿园到博士后,二十多年的时间,可以说绝大多数人的外语还过不了关,至少是口语过不了关,是“哑巴外语”,只能书面使用而不能说听,不能进行交际。外国人三岁小孩就能过关的东西,中国人十几年二十几年过不了关。这样一反一正一中一外的学习上都走了弯路,多低的效率多大的浪费啊!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现在中国人学汉语,用的是外国人学外语的办法;而现在中国人学外语,则又用的中国人说中国话的方式,两者正好错位,都搞反了,因而才造成了现在学习语言的重重困难,造成了学习的“少慢差费”。改正了这种方式,就会使我们的学习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语言是人类

最自然的东西,学习语言也能够和应当成为一件不难的事情。我这里主要讲汉语识字。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让孩子通过课文学习识字的,根据现在随课文识字教法的教学计划,将2500个生字分散在五六年的小学里去学,小学阶段平均每天识字仅1.14个,效率极低。这种方法的根本错误在于两条。
一是将汉字放在选择的课文中学习,违背了汉字的规律,用的是外国人学习外语单词的方法。我们知道,汉语中没有与外语“字母”对应的事物,但外语中也没有与汉字中的“字”对应的形式。“字”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现在世界上的一切(至少是主要)语言中都没有和字对应的这种形式,他们只能有无数(以万计)的“单词”,“字”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而“字”绝大多数都可以独立存在(除了葡萄、了,吗等字外),有独立意义,差不多相当于外语中的“单词”了。就连我的名字“张广照”中的每个字也都有意义是个
“词”。这种“词”极其简炼。许多名词动词形容词几乎一个字就可以代表(这是外语中的单词无法比拟的),而两个字组成的词组最多,三个字的也很多,而四个字大多是朗朗上口言简意赅的成语了。汉字至少有这样三个特点:可理解性(象形文字,字总数少),可拆分性(汉字几乎都由一个以上的字组成――只要它有一横就可以这样说,我初查了一下,汉字中不可拆成字的字大概就只有这样几个字:乙,人,了,八,九,丫,入,几,又,刀,力,门,小,水,巾,山,幺,心,爪,瓜,矛等字,想找个不能拆的汉字非常困难。汉字是字中有字,字又成字。连“子”也是一和了构成的呢!),可组词性。汉语字已是词,再由字成词,因而字有限而词无穷。这三个特点我们要特别注意。汉语是以单字为基础的二次构词法为主,字可以组词,为数不多的“单字”可以组成无穷无尽的“单词”,这是汉字的无比优越性所在,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识字教育没必要像拼音文字那样,散开来用较长时间进行,而最好在短期内集中突击完成。可以对中外语言及其学习的差别作一比较。在口语上双方总地说可能没有什么差别,三四岁的小孩都能流利地使用本国语言。汉语还可能略占优势,如果比较两国文盲的词汇量可能中国人略多些。外语中的字母是很简单,但字母本身应该说没有什么意义,它只是构词元素,它甚至比不上汉字中的偏旁部首的意义。外语是字母--单词--词组--句子--文章,而汉语则是字--词(词多由字组成)--句--文。关键差别在“词”。单个汉字近似于外语中的“单词”,它具有极强的造词能力,因而识字就是学习的关键。如果能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好的方法认识了常用汉字,中国人就过了语言这一关。外语学习的第一步必须要认字母(这一点微不足道,学习二三十个字母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这一步(如果硬要对应,可以拿横竖撇捺拐五个笔画来比照),在这一点上外语超过汉语,节省时间,但这点节省是无足轻重的。但在第二步时,双方的方法和差别就大了。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外语的单词量极大,就总量而言它几乎是天文数字,随时产生,出一个新事物就要造一个新词来称呼它,英语据说词汇总量已有百万左右,莎士比亚掌握的词汇在两万左右,一般的人大概也都要掌握一万左右才行,中国研究生以上人的英语词汇量都在上万左右。相信任何拼音文字都不会拥有三两千个单词就可以了的情况。而汉字常用就是两三千字,掌握了这两三千字就足以应付自如,偶有不识自学极其简单。识三千汉字的人至少相当于英语中掌握两万单词!显而易见,学习这三两千个汉字(相当于外语中的单词)比学习这上万数万单词容易多了,认识这三两千字就成为学习汉语的关键所在。这种比如说3(4)000:20000的比较优势是非常明显巨大的(是1与5--10之比)。这就相当于在中国,大师建筑最美的房屋需要三千种材料,而在外国则要两万种材料(这里还没有说汉语语法的优势,汉语没有什么语法,不要用语法来难为孩子吓唬外国人)。这是汉语优势之一,数量比较。而汉语的“词”(此处指两个字以上的字组成的词)近似于外语中的词组了,三四千个汉字造词是无限的。一步当成两步用。汉语词汇无限丰富不断发展,但一般并不需要造出新的字来,这同外语新词接连不断层出不穷而使人难以招架根本不同。汉语要认的字数量就大减少了。而汉语更大的优势还在后面,是三四千比几十万的关系,就是中外语言识字方法可以也应该不同,这是从质量上比较的。


诚然,中外语言都不是通过背诵字典而是放在文章中识字的,但是汉语这三两千字可以用几乎一字不重的形式编成押韵合辙朗朗上口且有意义的一篇文章一本教材来学习,而外语那么多的词汇,那么复杂的语法现象,很难编出这样的教材来,如果编出来大概一是不能不高度重复,二是大概也未必能押韵说通而只能成为变相词典,因而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有谁能够编出一本七八千字而包含七八千个不重复的外语单词的教材来,那真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而汉语这样的教材在南北朝时就有,千字文就是几乎一字不重的古代识字读本,称为《字经》,1000个字中包含了993个生字,几乎包括了当时的常用汉字而成为儿童课本。近年国内也有人进行了这样的尝试,编出了一本新的四千字的《字经》。我在借鉴古人和别人的基础上,新编了一本更加简洁更加通顺几乎一字不重的2640字的识字教材,以包括小学六年级规定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为原则,适当地扩大了一些次常用字。这2600多个字中包括了2560(含2500个常用汉字)多个生字。四岁以上儿童有组织地每天学习一个小时,在三个月之内可以毫无困难地认识这2500多个汉字而过了识字关。而现在这2500个汉字却在六年间约十万字左右的教材(不包含几十万字的课外阅读教材)中包含,效率自然和这不可同日而语。这是说第一它没有掌握“字”的特点。这里我要强调指出,汉字的这种特点已为某些外国人所掌握和运用。据战友讲,美国中央情报局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它让成人进行一年多的集中识字学习,这些人就能自由阅读中文资料,和中国人说话对答如流,就是他们的写字能力稍差些。可见汉字的规律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过去做的是违背其规律的事情。两三个月可以做成的事做了五六年!我们已经吃了亏不要再贻误孩子!再不改变,可能就要由外国人来教中国人学习汉字了!

现在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第二个原因是要求学生对字的掌握要达到“音形字义”全面掌握,这个要求有的似是而非极不合理。所谓“音”,就是要会发音能说出来,而这是每一个有说话能力的中国人都掌握的。据我的研究,学龄前儿童所说的话中包含的汉字在一千以上,二千以下,三岁小孩叫“爸爸妈妈”,说“我要看电视”,“我打你”,“不跟你玩了”,更不用说指认东西等,说话已经包括了很多汉字,能够组织出来的词汇就更多。至于成人文盲就更不用说,有的文盲很聪明很幽默,很会说话很会办事,就是不认字。他会夸奖别人聪明,但你真写出“聪明”二字他却傻眼了。他很想甚至也会投资赚大钱,但你给他一本“投资指南”,“**秘诀”,他却不认识了。文盲的困难和限制在于只能借助声音学习,只能进行面对面的学习,需要听人家说听人家讲以后他才能知道,才能思考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否则就是不可能的甚至是搞反了的(写封信他就不认识。有一个笑话说一富翁得一信,人家向他借牛,他装模作样地看了一下说,知道了,我一会就去,结果斯文扫地。相信如果是当面向他借牛他决不会这样说。《水浒传》中的提辖鲁达――这时还未叫智深――在捉拿自己的榜文下面看热闹险些自投罗网,这都是很真切生动的例子。)他只能以自己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和同样活生生的人打交道,以他的亲身接触为限度,只能进行即时交流,用哲学一点的话说就是“声音和人是直接同一”不能分割的,声音与肉体共存亡。想交流就要和真人见面,和真人见面才能交流,人分开了交流也就停止了,再要交流只能再见一次,古代没有录音机必须这样,现在就是有了录音机也好不了多少。一个只会说话的文盲所能利用的信息载体也只有声音图形体态等形式,他主要用声音和现实的人打交道。他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受到了他作为血肉之躯的自然人的局限,是一个局部的不完全的“社会人”。人类创造的成果主要是文字的形式体现、保存和传承的,文盲和儿童最大的不便就是不能享受和接受这种成果,他不知道现实中形形色色的文字说的是什么,和现实中的人的对话只有说话这样一种片面的形式(复杂一点他还听不懂)。一般地说,文盲只能说自己的方言土语,中国这么大,到了异地他乡面对南腔北调他就很难听懂外地人的话,更不用说外国人的话。文盲所看到的世界一定和我们不同,如同盲人与我们不同一样。面对一个充满文字符号的世界,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文化上的盲等于乃至不如盲人有文化。一个生理上的盲人通过奋斗可能成为伟人(如美国的海伦·凯勒),而一个文盲如果没有世袭等原因可能很难成就大事。他不能和远方和历史上的人对话,接受和阅读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文盲眼中的世界是一个残缺的世界,当然这可以通过识字来解决。


所谓“形”,就是要能认识汉字,你写出来他能够认识。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象一幅图画,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会说的不一定能认识,但认识的就一定能说能用了。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如果不用语言表达出来,我们无法知道一个人在想什么)。说话是思想的“外化”,声音使一个人的思想能够为人所了解,能在一定范围内传播,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文字是凝固了的语言,是思想的“物化”。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以后就有了更广阔更长远的存在甚至永恒。文字和人不是直接同一而是可以分开的。孔子死去两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他的语言还存在还在影响着我们,而孔子的爹,孔子当时的许多同代人到底想、说、做了什么我们实在无从得知而成为万古之谜。声音是流动的思想,而文字则是凝固的思想。文字使思想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大大扩展了。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这种信息载体是人类独有的。人类文明史就是从有文字的历史开始的,文字的出现大大加速了人类文明的步伐。人类有了几百万年的历史,而有文字的历史不过几千年,但这几千年的发展超过过去几百万年的几百万倍!全人类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和原因,识字则是一个人有文化和大大发展自己智力的标志和途径。因而绝对应当把识字放在学习的第一位。识字的伟大意义就在于使人摆脱了作为自然人的必不可免的局限性,可以在广阔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范围内接受信息,向古今中外的人学习和与之交流而不必亲身亲见。他面前打开了一个无限的天地。他可以用声音和文字与现实的和历史的人打交道。他“社会化”的程度和速度大大加快和提高了。“形”是“音”的“物化”也是其“深化”,是与音的分化和对音的发展。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之所以保持统一,音物化成为象形的汉字(而不是象外语那样拼音文字)是一个重要因素,音变字不变,以字校音而不是以音造字。汉人的方言不计其数,相隔五十里的人就可能听不懂对方的话,但汉字只有一种。没有任何文字和文化能够消灭和同化汉语而是相反。北京人广东人可能听不懂对方的一句方言,但写出来都能认识并且在纠正着自己的方言。普通话只有经过学习才会说会用。南方人可以把“阶”(街)念成“该”,但他识字后很可能纠正自己的发音而能与更多的人交流。识字的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为过分的。识字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情,过了这一关使得一个人获得了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而学习也就应该把这作为第一位的任务而抓紧抓好不能以任何理由耽误,更何况它并不是最难而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现在的学校教育却忽视了这个任务。本来孩子的说话中已经包括了一两千字,学习应该考虑尽快让他达到和超越这个水平,学习应当有适当的超越性。但是进了学校以后却把他当作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外国人(而外国人也不全是这样学习的)似的,从什么比如说“上学了”,“下雪了”学起,一年下来学了三五百字,六年下来也才两千多字。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熟悉了的东西变成了不会的东西,扼杀了人的兴趣爱好和创造性,这就是现行教学方法的“功劳”。现在语文教学在第一步也是在根本的问题上出了错。

所谓“字”,就是要会写,要求学生对于认识了的字要能够写出来。这个要求使得识字的速度大大放慢了,而且看似合理其实不然。会说先于和易于会认,会认也要先于和重于会写,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它们齐头并进同时完成,认字是学习的开始,汉字就这么三两千个字,会写应该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事情,儿童由于识字少和手的协调能力差等,一开始会认而写不出或者缺胳膊短腿地写错几个字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继续学下去把认识了的字写出来不成问题。要求会认就要会写只能以牺牲识字速度为代价而误入歧途。打个比方,如果我们要求孩子在一年级第一课就要把“上学了”写得横平竖直方方正正(这个要求也很“合理”啊),不写好不往下学,那么,没有三二年的时间,大概很难把这几个字写得象模象样,可是如果这样要求谁都会觉得这是无理的可笑的,写得不正不好看有什么了不起?孩子初学写字就是也只能写出那种东倒西歪稚态可爱的“娃娃体”,一开始所有的字都写不好,而到了比如说小学毕业时所有的字都写好了。那么现在要求学生学认一个就要写一个不也是这样荒唐过分吗?你写出来他能认识,在识字过关后再来写字写好不是更好吗?这种在开始阶段要求学生会写学过的字的做法是错误的,也违背了汉字的成字规律。因为汉字绝大多数字都是由一个以上的字(只要它有一横就可以这样说)组成的。比如“翻”字(这是路旁常见的“翻修轮胎”广告)就是由一撇加上“米”“田”“羽”三个字(细拆共可拆出一,八,木,口,十,日,田,番,习,米,羽十一个字,加上它自身就是十二个字。)组成的,连“的”字细拆也可以拆成“白,勺,一,日,口”五个字,汉字(任何文字也基本如此)是整体性的东西,还真难找到几个不是由其他字组成的汉字,越复杂的字越是这样,它并不难认识。就象书法家喜欢写复杂的而不喜欢写简单的字一样。“目无全牛”时认不好写不准。既然如此,就不如让学生尽快地过识字这一关。他认识的字越多,他看原来的字就越简单,写正确的能力就越强。就象一个小孩初看“翻”字要瞪大眼睛看组成,甚至还要数笔画,而成年人根本不用这样。“庖丁解牛”胸有全局。过分强调笔画违背了这种整体性。成人看字不是看其笔画而是整体认识的。谁是数了“翻”字的笔画才认识它的呢?我都很难一口说出它有多少笔画,甚至不需要知道它有多少笔画!甚至说话听声音我们都是整体的,我们是根据语感来对话的。只要不是上了两天学就退学,识字多了把认识了的字写正确根本不是问题。孩子开始写错个字没什么了不得,谁在儿时没有写错过几个字呢?初学写字不同于一个人到一个生疏地方辨认方向,第一次转向后来就很难改了(真的转向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扭过来),写错一次并不意味着终生改不过来了。只要求他会写简单的就行了。不要因此耽误了识字的速度。现在语文教材中把笔画最多的放在后面不也是这样做的吗?学得慢并不一定学得好,学得好的办法恰恰在于多认字快认字而不是少认字慢认字。你那几个简单的字起初很难认很难写,但是后来他认识了更多的字后就不难了。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搞试验,相信一个认识了更多字的人比识字很少的人写字的正确率要高得多!识字之多那就更不用说了。二者肯定是事半功倍和事倍功半的关系!初时孩子是一笔一画地识字写字,后来字在他眼中就不是一笔一画而是偏旁部首多字合成的了。汉字本来就是这样组成的!成人眼中的字,成人写起字来又有谁是一笔一画而不是偏旁部首的呢?我们甚至说不准说不出一个字的笔画来。这有什么要紧?“雪”字一开始只能告诉孩子是上面“一横一竖一拐…………”下面加个“一拐一横一横”组成的,而当我们教他认了更多的字后我们就可以说是“雨加卧山”就是“雪”字。哪种方法更好更快更符合汉字规律,一目了然。先前的要求我们不会感到是残酷无情故弄玄虚为难孩子吗?这一个似是而非的要求使得识字速度降低似乎有了理论根据,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这是使识字速度慢下来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要改革和改变的主要方面。现在的方法识字太慢了。学校强调“会写”,已经到了残酷无情的程度,孩子写错一字要罚他重写数十遍数百遍,简直是虐待狂心理!说起这些来可能人人都感同身受深恶痛绝!有的学校已经到了无聊的程度,检查教学质量荒唐到就到学校检查学生写“壮”时的底下一横是不是短的,这同孔乙己炫耀“回”字的四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字写出来是让人认识的,你知道他初写错了就说明你认识他写的这个字,他又不是“顽固不化不肯改悔”,为什么要惩罚他?再说,让儿童来看我们成人,更不用说书法家们的字,没有几个字是对的,龙飞凤舞横歪竖斜,但我们却都能认识而且还说好,为什么对孩子这样苛刻?这不是双重标准霸权主义家长作风吗?这既是语文教学的异化,也是教育制度的异化!我这样说不是说鼓励学生写错字不写字,而是说现在对孩子写字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至于说到“义”,要求孩子理解字“义”,这就更是自相矛盾强词夺理了。因为要说理解一点,可以说他对所学的这三两千字中的常用字绝大多数都有基本的理解(现在的孩子非常聪明,汉字也具有很强的可理解性),对于较难的也都有或多或少的理解(比如说“尴尬”二字很冷僻,你告诉孩子就是显得“不自然”“不好意思”的意思他差不多就懂了,这就行了。他认识了后可能印象更深更会套用!真地不好理解只能说明这个字没有现实生命力了),不要把汉字字义看得那么高深莫测神秘至极。识字多和快不等于不能理解其字义,相反,识得越快读得越多,孩子对字的理解就越深越多,越是可以用一个字词来解释另一个字词,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汉字的字义谁又能说解释得准解释得全呢?慢了就行吗?汉字一字多义,一字可以组成多词,要求在第一次学习时理解其(全部)含义是根本不可能的,任何字词几乎都给人留下了理解的无限空间!如果一个字的含义为人们全部了解了,这个字也就死亡了。在这个意义上说,“言不及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有尽而义无穷”恰恰是语言的特点!在初学时理解其一基本含义就可以了(甚至没有理解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能认识这个字就是伟大胜利,就是主要目的),谁能说清一个字的所有含义,就说“大”吧:长度长是大(大个子小个子),面积多是大(大块地小块地),体积大重量多是大(庞然大物与小巧玲珑),年纪长是大(大伯和叔叔),排行前是大(大叔二叔),地位重要是大(大人物),至于大事之大,伟大之大………的意义,儿童有儿童的认识,成人有成人的看法,政治家有政治家的理解,历史学家有历史学家的观点,千年万年千人万人都永远不能穷尽甚至不能说清它的意义,为什么要让孩子都知其“义”?汉字组词有着极强的自由度,至于“大”再组成词组,大这大那,那大这大,那就更是意义无穷了。这样看,以理解字“义”来延缓识字速度就更加没有道理,简直是蛮不讲理胡说八道欺负小孩!这是极而言之。总之,现行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看似科学而实无道理的要求,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快速识字是学习中的头等大事,是解决深化“字”和“义”要求的根本手段。万万不可耽误!


我用了几年时间,下了极大的功夫,我的《爱我中华识字歌》已经编好,将在适当的时候推出。我在编写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汉字的优美和它极强的组词能力,愈发感到了古代《字经》编写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高明。比如在《汉英词典》上的一个“学”字,英语和它对应的就要五类词或词组(1:study;learn;2:imitate;minic;3:learning;knowlodge;4:subject of study;branch of learning;5:school;college),可以明显地看出汉语的言简意赅字约义丰的特点和优势。至于组词之后,这些特点就更加突出了。在中国就可以造出在英语中可以找到对应单词和短语如学报(learned journal;journal)学阀(scholar-load;scholar-tyrant)、学费(tuition fee;tuition)、学分(credic)、学风(academic atmosphere; academic discipline)、学府(set of learning;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学棍(educator-desport)、学会(learned society;)、学级(classes and grades in school)、学籍(onen’s status as a student; onen’s name on the school rool)、学监(proctor)、学界(educational circles)、学究(pedent)、学科(a branch of learning)、学理(scientific prenciple or theory)、学力(educational level;scholastic or academic attainments)、学历(record of fomal schooling;academic credentials)、学联(shoet for)、学龄(school age)、学名(scientific name; formal name used at school )、学年(school year)、学派(school of thought)、学期(school tem;tem;semester)、学前教育(preschool education)、学前期(preschool years)、学人(scholar)、学生(student;pupil)、学生证(student’s identity card)、学时、学识、学士、学术、学术界、学说、学堂、学徒、学徒工、学位、学问、学习、学衔、学校、学兄、学养、学业、学艺、学友、学员、学院、学运、学长、学者、学制、学子(以上汉字略去英译)等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语英语二者的不同,这还只是说“学”这“学”那(这里还没举这“学”那“学”)一类的词中都有一个“学”字,而英语中则很难看到这种相同,许多和英语“学”根本没有一点联系的影子,而必须要造出一个新词来,这样英语学习的识字量和难度自然就大多了。

与之相反,汉字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好学的语言。学习汉字可以执简驭繁以一当十一以当百。这个特点我在编写《识字歌>>时深有体会,深刻地体会到了汉字强大的组词能力。这在我们先前是根本想不到的。我在编词组文时,在编写前三五百字时还比较好说,怎么编都能在这三千字以内组成词章。而到了后来难度极大,想出一个新词来想加进去就会涉及和影响到先前编写的东西,“一枝动百枝摇”,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绕来绕去很难躲开,给了我极大的麻烦,也使我有了更大的兴趣,更加体会到了汉字的魅力和伟大。这是没有从事过这项工作,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的人根本想不到的。这正说明,汉语识字现在采用的完全是西方式的学习方法而效果不佳。这本字经孩子用100个小时就可以学会。识字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儿童学习的关键和首要的任务,不要听什么“专家”说孩子识字不必要的结论。中国文化中国教育本来就缺乏平民色彩和普及意识很少为他人考虑而充满神秘主义和贵族气息,有点文化有点权力的人常想垄断文化傲视民众,很多人愿意维护其神秘性而求保其威权和饭碗。识字这个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个被人忽视的问题:不识字的人没有能力解决它,识了字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解决它,甚至情愿维护它的神秘性,以保证自己的威权和饭碗。固然把小学六年的课程提前搬到幼儿园没有必要,但是如果能毫无困难地过了识字这一关,有什么不好?如果儿童就过了识字这一关,对于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对于扫除文盲,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传统方法一会学李白一会学老舍,一会学毛泽东一会学莎士比亚,五六年碰来碰去才学了两三千字,而现在三个月就能完成识字任务!这就象过去买一把锁不告诉你密码是八位数而自己回去要解密码,现在买锁时就告诉给了你密码!汉字是我们祖先最伟大的创造,我们对母语的重视和研究还很不够,也许还有着我们至今未知未解的密码。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汉字太伟大太聪明了。我们太愚蠢而太自负了!想想看,如果汉字不是差不多都是独立汉字,“今天”“明天”不可分割而都是“鸳鸯”“葡萄”之类,汉语的“词”将比任何外语都复杂,根本没法学。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识字问题,就使汉语成为世界上最美最优最好学的语言,就等于给孩子和文盲打开了一扇通向外界通向历史的大门,就等于为世界人民献上了一份最好的礼物(我们不怕和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用汉字),为汉语这种优势语言强势语言走向世界提供了最好的方法。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优胜劣汰强者生存,我们对汉语走向世界充满信心。汉语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应该成为我们最大最好的出口“商品”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4-2 22:32:16

----------------------------------------------------------------------------------------------------------


汉语渐成世界强势语言





记者董洪亮


●国外有近二千五百万人学习汉语
●八十五个国家二千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

  本报北京7月22日讯 记者董洪亮报道: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我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世界上出现了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空前热潮。据初步统计,目前国外有近2500万人学习汉语,85个国家21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已进行10年,商务、文秘、旅游等专项汉语考试即将推出。这是记者从今天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举行的2002年中文教学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获悉的。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汉语在世界上的传播,对外汉语教学已走过50年征程。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已投入充足资金、组织优秀专家,计划两年内编写出世界主要语种国使用的汉语教材。其中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与加拿大、美国有关大学合作,正在编写3套用于大学本科、大学公共外语和高中的汉语教材,有关部门为英国、西班牙、拉丁美洲和阿拉伯地区编写汉语教材的工作也已经启动。据悉,除大学外,国外开设汉语课程的中小学迅速增加。我国计划在若干国家建立汉语中心,更好地支持其开展汉语教学。我国积极进行网络对外汉语教学,至今已有114个国家的外国学生通过网络报名注册学习中文。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吸引了21个国家的学生参加。

  为期10天的2002年中文教学发展国际研讨会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联合举办。参加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15个国家的34所院校。


   人民网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4-2 22:33:50

----------------------------------------------------------------------------------------------------------
 楼主| 发表于 2003-10-6 02: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是加拿大第三大语言
文章来源:湘里妹子学术论坛-www.xlmz.net-2003
  
(渥太华综合电)加拿大政府最新公布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汉语已成为加拿大第三大语言,并且说汉语的人还在进一步增多。

  统计数据显示,在1996至2001年间,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人口增长了18%,已达到87万人,约占加拿大总人口3140万的2.9%,比以往的2.6%增长了0.3个百分点。

  而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口绝大多数居住英属哥伦比亚省,以温哥华为最多,其人口增长率的四分之三为来自亚洲的新移民。

  统计报告说,随着那些非英语或非法语的新移民人口的不断增长,加拿大已成为一个使用多种语言的国家。

  其中母语不是英语或法语的人口约为六分之一,要比1996年增长了12.5%,也是加拿大人口4%增长率的三倍。

  语言对加拿大官方来说是一种“敏感”的政治议题,以法语为母语的人曾为他们的权利而抗争过,但一些认为英语应该更为普遍的人却抱怨说,因为不会讲法语而无法找到合适工作。

  同英语的优势相比,加拿大讲法语的人约有43.4%会讲两种语言,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会讲两种语言的只占9.0%。

  此外,统计数字显示,就加拿大全国而言,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为59.1%,为第一大语言;以法语为母语的人口为22.9%,为第二大语言。

  紧随其后的为汉语,名列第三大语言;意大利语名列第四、德语第五、旁遮普语首次超过西班牙语,名列第六,而西班牙语则跌至第七位。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4-3 9:13:27

----------------------------------------------------------------------------------------------------------


“统计数据显示,在1996至2001年间,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人口增长了18%,已达到87万人,约占加拿大总人口3140万的2.9%,比以往的2.6%增长了0.3个百分点。”


呵呵,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1996-2001年间,华人往加拿大移民的人口增长了18%,已达到87万人,同期,在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人口减少了87万。
发贴者:心不在马
发贴时间:2003-4-3 23:19:11

----------------------------------------------------------------------------------------------------------


学华文关系美国家利益 美波士顿推广中文教学




华声报讯:美国波士顿普源教育培训中心日前举办了第一届新英格兰地区中小学外语系系主任会议,其目的在于推广中文教学。该中心表示,目前美国政府已将中文定为对美国国家利益有重大利害关系的语种。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在近一天的议程中,该中心中国部主任华特首先向与会者说明“为何我们需要教中文?”。他以中国未来在世界的角色和地位及发展美中关系的重要性来阐释。让与会者对中国各方面的发展和美中关系的趋势有更多的认识。

会上,波士顿及麻州其它地区公立学校外语教学负责人介绍她们如何吸引两千多名非华裔的学生选修中文,如何开始中文课程等经验。全美中小学中文教师协会主席林游岚介绍了全美公立学校的中文教学的概况。

“美中学校交流计划”主任韩德森应邀在会上表示自1985年起,每年秋天,牛顿高中在秋季学期会接待从中国派来的老师和学生,春季学期则派老师和学生去北京景山中学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

布朗戴斯大学敖群介绍了全美大学中文教学的发展状况。她提出的数据显示,很多好学校学习中文的人数相对较多。她认为,中国目前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发展经济,现在让孩子学中文,对未来工作会有更广泛的选择,而且越早开始学越好。

2003.4.1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4-6 1:49:54

----------------------------------------------------------------------------------------------------------


英文汉字,各领风骚





文章作者:[爱你一~~万~~年~~~]
2002-12-02, 21:59:55



  网上论战英文,汉字的优劣,双方各不相让。只是双方都将两种文字分属不同层次的不可比
属性放在一起比较,既无说服力,又无意义。

  先讨论构造:

  1)一级结构:最小结构基元

  英语有abcd…共26个字母;汉语有丶一丨丿乙…共24种笔划。以此为基础,两种文字分别构
成下一级结构。拿英文26个字母与汉语数万汉字比较,说英语易学,相当荒谬。

  2)二级结构:

  英文中比字母大,比词小的结构单元是词缀和词根。词缀有205个,其中14种为变体(牛津现
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没找到词根统计数字,大约一千到两千个。如能记得这些词缀和词根,大
有好处。那些只知道26个字母的人,记单词一定很头痛。

  汉语在结构上与此对应的是偏旁部首。新华字典含189部,历史上曾多达五百余部。

  词缀中有一些字母,偏旁部首也有一些笔划。

  3)三级结构:

  结构上英文的独立单位是词WORD,汉语为字CHARACTER。
  英文有数十万词,高中毕业生掌握近十万词;
  汉语有数万字,高中毕业生掌握四至五千字。

  4)四级结构:

  英文为词组PHRASE;汉语为词和词组,没找到汉语常用词统计,当不少于英语。

  5)五级六级七级结构分别为句,段,篇。

  从结构上讲,汉语的字相当于英语的词;

  从语意上讲,汉语的字相当于英语的词缀和词根;

  从语音上讲,汉语的字相当于英语的音节。应在相同的层次上比较。新华字典给出了415种语
音音节,考虑四声变化,不超过一千六百种。没找到英语的数据,根据20个元音和24个辅音(《双
解》),加上各种复合音,大致有三四千种变化。

  没有一种语言可以轻松掌握。

  从结构上讲,学汉语的记忆量要少。识字三千并学会相当数量的词汇大致在小学四年级完成,
小学已大致完成识字,初高中为语法,写作和词汇的充实阶段。汉语没有名词的单复数变化,动
词的时态和语态变化,形容词和副词的变化,代词的格的变化,还有大量介词的用法等等。当需
要时,加上表示状态,数量,时间的助词即可,因此语法简单。如同数学公式,简单即完美。

  所谓学英语所用的识字时间是学汉语的一半之类的证据,是站不住脚的。小学三年学会四千
个英文单词,与小学六年学会四千个汉字的水平是完全不相当的。四千个单词对应的读写能力极
为有限,而四千个汉字则对应于数万词汇,一般写作及阅读成年人所能阅读的小说,书刊没有障
碍。美国相当比例的高中毕业生有阅读困难,中国高中毕业生则没有这种问题。当然,中国只有
十分之一的学龄儿童有可能高中毕业,每年出生两千两百万,只有二百多万参加高考,有阅读困
难的人无法进高中。不过本人小学初中阶段没有遇到有阅读困难的同学。美国大学开设英文课,
国内大学却不设置汉语课。这相当令人遗憾,没有进一步提高的机会,以至报刊上半通不通的文
章漫天飞。

  母语为汉语的学生从中学甚至小学到大学,花了十多年,用了比学汉语还多的时间,就算能
过四级六级,能掌握多少词汇?一万多点而已。能顺利阅读英文文学作品吗?只怕不能。就算进
一步,考过TOEFL,GRE,词汇扩充到两三万,能阅读文学作品,但也不顺溜。至于写作,只能写
写论文而已,散文诗歌只怕力不从心。听说能力要提高,则非到美国呆几年不可,但还是比不上
别人。这真是广大中国学生之不幸,花费了大量时光,收获却不相称。英语教学法完全不对是一
个主要原因。不过,英文需要记忆的东西实在太多,没有文化背景,记起来尤其费事。

  反观到中国留学的人,几年就可以把普通话说得相当流利,乃至比大多数国人的普通话还好。
如大山。而到美国留学五六年,说起话来结结巴巴,语病一堆者不在少数。这当然与他们生活封
闭有关,不过英语变化太多,让人糊涂。就算美国总统小布什也因弄不清-ESE,-IAN,-ER和其它
不规则变化而闹笑话。

  规则是越简单越好,不规则变化越少越好,这样就可以用已有的知识去推测未知的东西。相
对而言,汉语的构词法,语法比英语简单,没有不规则变化,学起来要容易些。所以,说英语的
人学说汉语比说汉语的人学说英语要容易。最大的困难是发音。

  书面语言的阅读,英语容易一些。英文是拼音文字,大多数不认识的词可以读出来,但理解
是另一回事。英文也有不少词猜不出正确读音,有可能闹“秀才认字认半边”的笑话。汉字90%以
上为形声字,不认识的字得猜测读音和意义,读音可能猜不准,词义也一样,如果造生词时遵守
规则,则阅读者大感方便。现在不少“文化人”汉语没学好,把英文构词法生搬硬套,弄得笑话
连篇,不伦不类。诸如“国际性贸易”“关键性问题”“自来水化”之类。至于流行的“杯葛”
一词,更是不知所云,只怕使用者也不懂。至于电视上把“OK”一词用来自我吹嘘,简直驴唇不
对马嘴。

  多音字(词)是汉语和英语都有的现象。

  英文中多义词多得多,许多常用词有些出乎意料的用法。没有文化背景,听起来如同黑话。
美国人说笑话,中国人笑不起来,于是不少“文化人”说中国人没“幽默感”。四川人就诙谐得
很。

  汉字中同音字很多,但构成词以后同音现象很少。英语中同音词也不止几个。在具体语句中
极少会混淆。

  至于哪种语言更准确,实在是没有意义。描述自己文化中不存在的事物,任何一种语言都不
可能准确,要给出一个印象都颇费口舌。直接音译最方便。汉语,英语都在对方加入了这类词汇。
要准确描述某一对象,关键在于描述者对语言的掌握程度。

  这世界新事物越来越多,新词汇不断出现。最方便的当然是复合词,可以利用已知概念来描
述。除非不得已,不会造新词(字)。这点上英语与汉语是相同的。

  语言,文字必须与概念相联系,与现实相联系,能够交流信息。象形也好,表音也好,都是
形式。盲文,哑语乃至“触语”(盲聋人以手指相触交谈)都在发挥作用。

  至于说汉字造成文盲简直荒谬。非洲那么多国家用英语,法语作为官方语言,上世纪的英国,
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有那么多文盲,也不见表音文字有什么帮助。国民免费强制教育才是消除
文盲的手段。不去寻找真正原因:高学费,低投入,教育资源垄断,和那些“白日忙三讲,夜间
忙三陪”的大小“公仆”,却来寻汉字晦气。

  以拼音文字代替汉字,简直是让人们去学屠龙之技。结果100%说汉语的人变成文盲,巨大的
文化宝库成为废物。一些拼音文字国家,只不过改变拼写方法就造成巨大麻烦。斯大林曾强迫一
些民族改变拼写方法来断绝他们的文化根基,现在他们不又改回来了吗?况且现在拼音的使用还
有诸多问题。我所到过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等,和中小城市里,拼音到处可见,从招
牌到路标,可没有一处是正确的。只在上学途中路过一个很小的村庄时,看到墙上出自小学生之
手的拼音是正确的。声调是必不可缺的,此为多年多处所见之唯一标出声调者。姓氏中的鲁和吕
分清了吗?运动员背着LU满世界跑,谁知姓啥?连已经制定的规则都不能遵守,说什么“拼音化”?

  汉字书写怎见得比英文慢?先把英文字母拆分成笔划,再算算一个词有几划。拿英文字母跟
汉字比,岂不无理?

  说什么汉字“表达模糊,交流不准确,分析不细致”。在集权之下,文字狱盛行,你要“准
确,细致”,先数一数你的脑袋数目,宁不知郑板桥之“难得糊涂”乎?君不见黄山头,“畸”
松虬干曲枝,舍疾风劲雨而何由?

  拼音文字之输入便利,在上世纪打字机发明后才显露出来,是为第一次“办公室革命”。这
发明也是多年苦思冥想,苦干而得,易乎?反观中国,云深雾锁,不是造反,就是革命,稀里糊
涂一百多年,总算赶上计算机带来的“信息革命”,十年之中,数百种编码各显其能,哪些合用
还需检验。多样是发展的源泉,何必追求唯一方案?汉字是二维结构,要跟一维的时间匹配,自
不如字母的一维排列来得方便。但这丝毫不影响汉字在网络上开疆拓土。为了输入方便而“拼音
化”,真是削足适履,岂不辜负了大好头颅?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汉字由语义粘结,词间没有空
间界分,造成检索困难。如果像英语一样加入空格,则会造成阅读困难。所以还要广大聪慧之人
静下心来解决,不要整天“炒股”“下海”。

  说汉字统一或分裂国家,毫无由来。以往的统一与分裂靠的是暴力和杀戮,寻求的是权力和
利益,语言可以是个幌子。美国并不因说英语而维持英联邦的统一,加拿大不因说英语而寻求与
美国一统,欧洲语言文字各异却有欧盟,台湾虽同文同种却招来“南北战争”之类比。合则聚,
不合则分。也不见谁分家,离婚真是因为没有“共同语言”,众女外嫁也非“拼音文字先进”,
利于“统一”之故。

  没有人是用语言或文字思考的。不信,去试试看。电脑也不用文字去处理信息。“文字思维”
论者最好“换换脑筋”。

  “轻装上阵”倒是说得轻巧。美国人对自己三百多年历史骄傲不已,尽力保存各种文物,档
案。中国历史资料丰厚,不去学习,思索,借古知今,却要云中建楼。就算要换新装,也该弄到
新衣服再换旧衣,哪有脱光衣服去买衣服的理?文化学习借鉴者受人欢迎,文化乞丐徒招笑耳。

  英文,汉字各有所长。标点符号引入汉语是取长补短的结果。新文化运动给汉语带来了生机,
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儒教的束缚,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现在要做的是彻底摆脱精神枷锁,抬起头
睁开眼看世界,不要再错过现在新的机遇。

  “文字落后”论者看不到:很多英语国家依然贫困,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中,只有中国踉
跄而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政府而不是文字。“汉字优越”论者看不到汉字的诸般不便,拿
英语的短处跟汉语的长处比。谬哉。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4-4 8:53:36

----------------------------------------------------------------------------------------------------------


最容易学的语言是汉语,最难学的文字是汉字




据纽约一家电视台测验:
在几个大国的语言文字中,最容易学的语言是汉语,
最难学的文字是汉字。
如果,我们将汉字改革成世界上最容易学的文字,
那么,不仅能为汉字自动化处理打下基础,
还能为汉语成为自然人和机器人都通用的世界语言创造条件。

——柯忠业《汉字改革研究与汉字编码研究应存异求同》(《语文建设》1987年第4期第51页)

Geu New York ijia deansheetai tseyean: Zai jee ger daguo d yeuyian vonzir jong,
zoi rungyiee hiue d yeuyian sh' Hanyeu, zoi narnhiue d vonzir sh' Hanzir.
Roguor,wemen giang Hanzir gaygo cheng sheegiie shang zoi rungyiee hiue d vonzir,
name, boojeen neng wei Hanzir zidunghua chuleel dhaxea gichw,hai neng wei Hanyeu
chengwei ziranron ho gilkeerron deo tungyung d sheegiie yeuyian chuangdsau tiaogion.
——Kho ZhongYie《Hanzir Gaygo Yangiou & Hanzir Bianmal Yangiou Ying Cunyiee-Kieotong》
(《Yeuvon Geanshe》1987 Nian Di-4 Kiee Di-51 Yer)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4-4 17:58:35

----------------------------------------------------------------------------------------------------------


汉语的魅力与日俱增 ——记“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戴 军

  为提高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增强对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的理解,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球举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活动。 5月15日至 6月30日在全球21个国家进行预赛,由我使领馆主持,复赛和决赛将于 8月10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6月28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我驻澳使馆文化处举行的堪培拉地区预赛。比赛分为汉语语言能力、中国知识和中国文化技能 3部分。比赛前 3名被来自澳国立大学的两名华裔女生和堪培拉大学的一位澳洲男生夺得。

预赛冠军黎咏诗是澳国立大学三年级学生,主修法律和东方学。在 3分钟演讲中,她简述了学习中文的历史。她出生在悉尼,父母来自广东。 8岁起学中文,高中最后一年时,在家庭熏陶下,她对中国、对东方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中国足球冲出亚洲时,她正在中国学旅游。身边的中国人欢呼雀跃,她感受到震撼和冲击,觉得自己同这块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她声情并茂地叙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预赛第三名杨炼艺是黎咏诗的同学。她的父母是马来西亚华人,平时在家中讲广西方言或英语。在选修亚洲语言时,作为华裔她自然选择了中文,去年赴天津南开大学学习一年汉语。她以自己的留学经历,对比澳中两国教育。她还朗诵了舒婷的诗《致橡树》。

预赛亚军图伊曾应聘赴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教英文,现在堪培拉大学中文系就读。他以“吃鸡”话题对比中国人的“节俭”和澳大利亚人的“浪费”。他在中国教书时,常去农贸市场买鸡。鸡头、脖、爪、翅,甚至内脏都卖,一点儿也不糟蹋。他得出结论:澳大利亚人比中国人浪费。他的立意令人忍俊不禁,郑重其事的阐述显示出不俗的汉语功底。在技艺表演中,他抱着吉他自弹自唱臧天朔的《朋友》。他说这歌有一种悲壮而深沉的义气,他很喜欢。

  预赛评判负责人、使馆教育处张双鼓参赞点评说,参赛者对中国的了解和汉语程度虽各有千秋,但他们都对汉语和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表达了同一意思:中国的崛起有目共睹,汉语的魅力与日俱增,掌握中文意味着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转自《光明日报》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4-4 18:33:47

----------------------------------------------------------------------------------------------------------


我们曾为母语落泪




和祖国语言有关的一则新加坡文章:中国语言版的《最后一课》

http://www.zaobao.com/yl/yl004_020303.html


作者:方桂香

转帖:采菊东篱下

  

以英文教华文的实验计划在几所学校推行的消息发布后,在本地华文圈子引起相当大的反响。细看,这些反响里的情绪大多指向不安与不满,并透出浓得化不开的母语情意结。

  这些以悲伤作为基调的声音,大多都由早期、中期及末期的本地华校生发出。90年代以后的学生,在仅剩华文一科是用母语教学的教育体系下成长,对母语都近乎谈不上热爱。因此,在一轮又一轮调低华文水平的语文政策改变中,他们绝大部分人表现的都是一种无动于衷的冷漠。

  尽管有人认为,这批在籍中学生、高中生、大学生,以及刚离开学校没多久的新生代,由于年纪轻,所以还未有足够的能力思考母语的重要性,但这一点我不尽同意。

  深刻的感情固然在某种程度上和思考的深度有关,但没有深刻的思考能力,也可以有难以抑制的激情。我有一段为母语而落泪的深刻记忆,就发生在高中时代。

  到现在依旧记得,当年我刚进华中初级学院不久,冯焕好老师(现任南洋初级学院院长,即作家何濛)就在某一天向我们宣布,原本用华文教学的“理解与写作”这一科将改为英文。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冯老师在华初大讲堂向全体华文源流学生宣布这无奈的消息时,悲中从来,忍不住在讲台上泣不成声。当时我和很多同学也随冯老师哭了起来。

  今天新一代的学生华文程度每况愈下,说明了我们这一群“末代华校生”当年的悲戚,是改变不了现实的。然而,当年为了一种牵动师生的母语情意结,我们在青涩岁月里,初次体尝到沉重的忧伤。

  我的几个同学曾告诉我,她们今天从事的工作虽然和中文扯不上关系,但她们依然热爱与关心着母语,并始终忘不了高中时代的某一天,在华中初级学院大讲堂里经历的那份深深的失落。

  我和同学到今天,其实还记得冯老师当时边擦着眼泪,边对我们说:“好好学好英文,但别放弃华文,你们一定要争气,把母语学得更好。”

  这是感人至深的一段经历。有个同学曾笑称我们到今天,还没被现实磨得冷酷无情,也没在成年以后的冷静岁月中,全然丧失了年少时代曾经有过的诗意心绪,也许正因为我们曾经历这刻骨铭心的一幕。

  这一幕真的自此不再复现,在某种意义上,它像一场梦。但是梦并不虚幻,它对人心的作用和它在人生中的价值完全是真实的。弗洛伊德说过,倘若没有梦的疗慰,人人都非患精神病不可。

  在人生的旅程中,因为有了梦,美好的感觉才不会被功利污染,和被岁月钝化。因为有了梦,生活才有了难忘的色彩与音响,人心才有了憧憬与颤栗。

  感谢冯老师让我和同学们,在年少的日子里,就体尝到深情的痛苦,并让我们学习到痛苦也要深情。

  我们在年少的日子里,就已懂得沉痛地哭泣,说明我们对母语有着一种超越纯粹语文学习的深情。这份深情无论是喜是悲,都在我们内心组构成生动的感觉。这种感觉蕴含了当年也许模糊,如今却已明晰的文化激情。我始终觉得,单纯的激情总比一潭死水般的冷漠动人。

  从这层面上看,语文政策的改变,已无法扭转造就了的两种感觉深度完全不同的人。我该羡慕新一代的学生没有沉重的母语包袱,还是该庆幸我以及我的同辈和前辈们,虽然背负着沉重的感觉,但却沉重得丰盈美丽?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4-4 23:08:58

----------------------------------------------------------------------------------------------------------


新加坡華人的確該流淚
发贴者:水電工2
发贴时间:2003-4-4 23:30:12

----------------------------------------------------------------------------------------------------------
 楼主| 发表于 2003-10-6 02: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西北中文学校学分获美国及世界3万所学校认可
文章来源:湘里妹子学术论坛-www.xlmz.net-2003


华声报讯:著名的美国西北中文学校最近被美国教育认证机构鉴定批准为学分认可的学校,西北中文学校的学分被其它美国以及全世界三万所学校承认,这是西北中文学校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也是美国主流社会对该校的中文教育的肯定和承认。

据当地华文媒体报道,美国西北中文学校不但在中文教学中成绩斐然,而且在数学教学中也得到家长们的高度评价,3月22日该校的奥林匹克数学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华盛顿州年度的数学竞赛,五年级小组获得了全州团体第一名。

此外,该校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刚成立的有中国特色的腰鼓秧歌队已经首次为Tacoma的国际电影节开幕上台表演助兴,并得到中美客人们的赞赏,为了方便西雅图的华人子弟学中文和数学以及帮助新移民、老华侨们尽快融入主流社会,学校已在西雅图中国城开设了分校。


2003年4月1日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4-6 1:54:09

----------------------------------------------------------------------------------------------------------


“汉语热”与对外汉语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中国文化学院:王幼敏

  语文建设如何适应发展中的世界形势和中国社会,对外汉语教学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随着中国经济蒸蒸日上,世界上兴起“汉语热”,正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然而如何把握这一机遇,怎样定位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方向,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纵观现代历史,世界上有过两次“汉语热”。第一次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中美关系缓和,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在美国兴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影响带动了整个西方世界的“汉语热”。至八十年代初,日本成为经济大国,“汉语热”遂被“日语热”所取代。第二次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而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世界上再度兴起“汉语热”,至今方兴未艾。

  新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受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也经历过两个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外事工作的重要方面,在招生对象、出国师资的选拔等方面体现了“为政治服务”这一特点。当时我国招收的留学生,几乎清一色是来自社会主义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的公费生,是我们的“同志”和“兄弟”。这一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完全服务于外交和政治上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外交战略有所调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来自兄弟国家和地区的由我国政府出钱的公费留学生逐渐减少,而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自费留学生越来越多。正巧此时各高校的教育经费问题日益凸现,于是创收颇丰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成为教育产业的重要部分。这种从政治需要到经济需要的变化,同样在招生对象、师资队伍等方面体现出来。招生虽然还有种种条条框框,比如年龄限制等,但实际上对自费生的要求已经放宽,现在自费生的数量已经占压倒多数。在对师资的要求上,也不再只强调政治第一,由于这个部门相对于大学其他部门有收入较高、出国机会较多的“好处”,成为大学里的“黄金地段”,很多人想方设法谋取这个“饭碗”,于是有些并不适合于这项工作的人也钻了进来……凡此种种,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象只要会说中国话,就能给外国人上汉语课,严重损害了这项事业的声誉和学术地位,也严重损害了教学质量。办学重心的转移,虽然打破了原来僵硬的教条和体制,却也使这项事业迷失了明确的办学方向,而陷于各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短期行为之中。也使这个部门原来就不浓厚的学术气氛更加淡薄。时至今日,所有这些现象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不能不使关心这项事业的有识之士感到担忧。

  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既不是政治工作也不是教育产业,而是一项教育事业,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则来办学。我们现在要做的工作,一是要抓住当前“汉语热”的机遇,大力推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二是要正确认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改进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状况。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意见:

  对外汉语教学的办学方向应是向世界推广汉语,宏扬中华文化,使汉语成为具有文化魅力的世界性语言;培养理解中国、对中国友好的汉语人才。这项事业的本质属性应是教育事业,而不是其他。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来自五洲四海,他们学习的汉语程度仅及我国的小学语文或初中语文,学习期限长短不一,年龄也参差不齐。这些特点并不能抹煞对外汉语教学也具有教育事业的共性,更不说明这项事业的水准低,在各方面可以降格以求。相反,这项事业在高校的教育领地里应该占有一席之地。比如在人员的编制、教学设备的添置、资料室的建设、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领导班子的搭建等等方面,都需要和其他系科一样加以规划和加强;特别是它的师资要求,也应和其他系科一样,要符合普通高校的师资要求,决不能以各种理由降低标准。

 要按照智力结构的原则来配置对外汉语教学人员。近年来,有关部门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来改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原来落后的状况,但是往往比较注重教学楼的建造,设备的添置,新技术的引进和采用,而在最重要的人员配置上,却缺乏一个总的原则——智力结构的原则,从而影响了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学已不能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了,还须开设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课程,即便在语言课中,也会牵涉到各方面的知识。而现在的对外汉语教师,绝大部分都是汉语言专业或外语专业毕业的,因此有必要增加其他专业的教师,改变这支队伍语言专业“单打一”的专业结构,同时要对原有教师进行拓展知识面的培训,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

  要严格实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一支汉语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的绝大多数成员并未受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门教育,其内部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采取了两个措施:第一个措施是从1983年起,在全国四所院校先后设置了对外汉语系,培养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本科生;从1986年和1992年起,又先后开始招收对外汉语专业的硕士生和第二学位生,力图使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师成为“科班出身”。第二个措施是从1992年,起对已经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考核审定,合格者颁发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截至1996年,全国获得证书的人数已达千人,约占对外汉语教师总数的1/3。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而无资格证书者却每年都在不断地补充进来,原在这支队伍中的未获得资格证书者也继续上岗,对外汉语教师没有受过本专业专门训练的状况至今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现在,“汉语热”已经发出提高对外汉语教师质量的呼唤,这是形势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国家现在应该严格实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规定“持证上岗”,要出台一套实施细则,国家主管部门要管理监督到位。对于现在教师队伍中的未获证者,对于将要加入这支队伍的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可暂时实行先上岗、后考证的办法,但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比如三年)考取证书,否则不得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或者作为兼职教师对待。而对于新调入者,则规定必须持有资格证书,否则不予调入。现在对考资格证书的限制已经放宽,有些不在这支队伍中的人员也可参加考试,因此我们完全有条件从持证者中挑选这支队伍的新成员。如果再不严格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就不能确保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就可能贻误“汉语热”的大好时机。

  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现在世界上正兴起“汉语热”,扩大招收留学生正逢大好时机。然而,有权招收留学生的各教育单位(主要是高校)限于教室、宿舍、师资不足等客观条件,只能把留学生数量限制在一定数额之内。现在我们办小学、中学、大学都提倡社会参与、社会办学,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否也可以利用社会力量呢?比如可与房地产企业联手,利用空置房建立汉语教室、留学生公寓;也可以让社会上持有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却无缘进入这支队伍的人充当师资;也可以效仿发达国家,放手让人兴办汉语语言学校等等。

  利用国外资源,把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推向世界。现在国外的“汉语热”持续升温,很多人渴望学习汉语,其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来中国留学,大部分人只能在当地学习。因此,国外有人兴办了一些汉语学校,有的大学里也开设了汉语课程,然而合格的汉语教师却不容易找到。美国是汉语教学比较发达的国家,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受过训练”。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刚刚恢复中断了很多年的华文教学,出现了汉语教师奇缺的现象。国外现有的汉语教师,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汉语教学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仅应该办好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努力扩大招生,还可设想同国外合作办学,派教师到国外去办汉语学校,设立汉语教学点,并渐次扩及兴办中医学校、中华武术学校、中餐烹调学校等等,将中华文化宏扬至世界各地。这样,汉语自然就会成为具有文化魅力的世界性语言。

  

中国教育报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4-8 22:56:48

----------------------------------------------------------------------------------------------------------


就汉字是否优越答网友

米阿仑


  一些网友对《警惕汉字优越论回潮》发表了不同评论。我在这里对所有网友的支持和兴趣表示由衷的感谢。这里,作为文章的作者,也作为一个普通网友,我对一些帖子做些回复,希望能就中文文字方式和中文信息产业发展的关系做更深入的探讨。

【网友Liu的帖子】

RE: 汉字优越?简直是放屁!

作者:Liu(202.102.152.---),时间:2000-06-25 02:00

汉字优越论其实就是“孩子是自己的好”的意思。如果这种论调只限于某些“文粹主义”倒无大碍,充其量只会让它们用来充充“爱国”的门面。如果我们的高级领导者也如此认为的话,那绝对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网友新华字典的帖子】

作者:新华字典(202.106.18.---),时间:2000-06-26 10:48

我建议消灭汉字,汉字太可怕了。

【米阿仑回答网友Liu和新华字典】

过去,许多提倡文字改革的人都喜欢引用鲁迅的一句话:汉字不亡,中国必亡。那个说法反映了二十世纪初志士仁人对中文文字方式和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然而,他们没有今天的科学技术,因而得出了偏激的结论。经过更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多数专家认为,中文的文字方式和中国现代化的关系仍然非常密切,然而,结论不是消灭汉字,而是实行双文制。

双文制曾经在中国试行过,不但在上海那样的大都市、而且在陕甘宁边区的农村,都有过实践,国共两党都把双文制写进了法律。后来,因为战争和社会动乱,这个事业停顿了,直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如果两位网友对这个事情感兴趣,我建议,要得到简单介绍,请看看我发表的《加个空格好不好?》和《从信息熵的角度看中文信息基础建设》两篇专栏文章;或者,要获得更详尽资料和更专门的论述,请参考《当代中国丛书·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

此外,就我了解,中国高级领导人不支持汉字优越论,他们是大力支持文字改革的。比如,***主席在接见《当代中国的文字改革》的编写人员的时候,对1989年以前的文字改革工作做了充份的肯定,鼓励有关科学工作人员能克服困难,把文字改革的工作继续下去、做得更好。鼓吹汉字优越论的,是里应外和的少数人,是某些报刊媒体跟着起哄而炒作出来的东西。这个谬论之所以能炒作起来,是因为它有很大的欺骗性,不好好想想,就不容易察觉。我要批评汉字优越论,是因为我看到,这个谬论严重地干扰和阻碍了中文信息产业的发展,给中文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建设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



【网友中国人的帖子】

作者:中国人(202.104.39.---),时间:2000-06-25 20:58

  米阿伦先生,当然可以这样说了,因为你是外国人!至少你的名字不象中国人。请问先生,为什么不用拼音写一篇文章来大论警惕“汉字优越”论呢?既然阁下认为汉字不优越,也可用E文来发表啊!不用担心,至少还有人世间看得懂。不知道米先生平时是否用拼音来看书,不知你看书时会不会比方块汉字快多少?可以来个统计数字吗?

我不知道这样的公式成不成立:

爱因斯坦、马克思等的伟大是因为不用汉字。

中国没有伟人或者少是因为使用汉字。

中国计算机信息发展落后是因为汉字。

未来中国不行也是因为汉字。

反正,中国的一切不是都是因为汉字……

我不知道,汉字难道有那么大的罪过吗?

我不是民族主义者!但我爱我的中文,我以说中文为骄傲(虽然我的外文不比在外国人差!)因时间关系,我只能谈这些,关于此论题。我们下次下谈。

【网友君可的帖子】

作者:君可(---.bta.net.cn),时间:2000-06-25 21:40

我想这位米氏一定是位国人,看其文章的条理,必定经过良好的中文教育,不过,此君一定很崇尚某国,连取名也不望米字,也许深受某文化的熏陶,熏陶到忘了祖宗。也难怪,这合米国的精神是一致的。我并不否认汉字在电脑应用上的困难,也许电脑与汉字文化本身就存在不可避免的排斥。语言文字作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标志,远比一种工具来得重要。

【米阿仑回答网友中国人和君可】

从我的自我介绍中,两位网友知道,我在美国工作和生活。为此,一些人当然有理由设想我支持文字改革和双文制的看法是不是受了美国文化的影响。这里我要说明,美国没有官方语言文字,政府大都用英文办事,纯粹是人口考虑。美国是移民国家,世界上有多少语言文字,美国就有多少。在美国,用英文的人数最多,其次是西班牙文,然后就是中文。在美国的一百多种语言文字当中,中文是第三大语言文字,而且,使用的人数还在逐年增加。因此,在评论美国文化和美国的语言文字的时候,不要忘了,其中也包括中国的文化和中文;评论一个人在美国所受的影响的时候,也不要忘了中国文化和中文的影响。更不要忘了,提出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都是中国人,而且,有关拼音书写方式也写进了中国法律。就此来说,我这个在美国工作生活的的人似乎比国内那些鼓吹汉字优越论的人和媒体报刊更尊重中国法律。

说到公式,例如,“爱因斯坦、马克思等的伟大是因为不用汉字。…… 未来中国不行也是因为汉字”,我要说,这里有个反证的逻辑方法问题。我的文章针对汉字是智能型文字和能使人智商高的说法而说明,学不学汉字跟人的智商高低没有必然联系,证据就是不会汉字的人也能有很高的智商,我并没有说明他们的智商高是来自不会中文。如果一个人说,马有四条腿,我们总不能说,四条腿的都是马。同样道理,对于我说的许多不会中文的人都有很高的智商,就不能反着说,智商高是因为不会中文。这两个说法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不管逻辑方法来改动说法,那么,讨论就有可能陷入诡辩的泥沼。

我当然可以用拼音方式写文章,而且在天天做。用拼音方式写东西不是做不到的事情,更不是西方人的特权。比如,在网上聊天的时候,一半以上的网友都用拼音方法,那不是在用拼音写东西吗?几乎所有网友的电子邮箱地址都用拼音方法,实践证明用拼音方法标明网站域名更经济方便,难道大家因此都失去了中国文化?

如果两位网友有兴趣,可以翻翻中国历史:中国早在两千年以前就开始拼音方式了,到了唐朝,更发明了三十个拼音字母。不幸的是,这个字母表文物原件被法国人抢劫拿走了,放在他们的博物馆里。在中国史学界和语言文字学界,这个字母表一直被看作是无价的国宝。然而,就是那些鼓吹汉字优越论的法国人,却仍然霸占着中国的文字国宝,至今不想归还。比如我的文章中提到的那位法国官僚白乐桑,他口口声声鼓吹汉字优越和学习汉字使人的智商更高,可是,要他跟法国政府说说,归还中国的文字国宝,他就会打哈哈,他的汉字智商就没有了!就是因为他说了几句汉字优越的话,一些报刊媒体就把这位白乐桑捧为嘉宾,而对法国霸占中国文字国宝的事情却只字不提。他们到底是认为汉字优越,还是想把拼音方式从中国文化里夺走、把拼音方式当作西方人的特权?尽管中文学习了许多西方文字方式,比如使用标点符号和建立现代汉语拼音系统,但是,采用拼音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份,不是什么异想天开的东西,也不是全部照搬西方的东西。由于许多历史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文没有在汉唐时代走上双文制或拼音方式的道路,但这并不等于中文没有拼音方式的历史。不管类似那位法国官僚白乐桑的人如何一边鼓吹汉字优越、一边霸占中国的文字国宝,中文有拼音方式的历史是任何人用任何手段都不能否定的。

如果两位网友能回想一下自己受教育的过程,就不难看到,自己也是用拼音方式学习中文的。在小学使用的现代汉语拼音方案难道不是拼音方式吗?就平时来说,许多人查照字典或词典,不也是使用拼音方式吗?许多中文语言工具书,不是按照拼音方式排列组织的吗?使用拼音方式早就是中国人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部份了,难道许多中国人从小学开始就忘记了祖宗吗?中国恢复了联合国成员席位以后,联合国及其有关组织就使用中国政府提供的现代汉语拼音方式来管理中文文件。根据中国政府规定的文字标准,世界各国政府和媒体报刊也使用现代汉语拼音方式管理跟中国有关的文件和新闻。更何况,使用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法律规定的东西。难道许多国人和中国政府忘记了祖宗?

我的文章之所以没有用拼音方式发表,理由很简单:多数读者还是习惯用汉字阅读,而且,国家还没有实行双文制。多数人从小学开始就是在双文制的方式下接受教育的,这充份证明了双文制的巨大效力。可是,到了中学以后,又变成单个汉字的一文制方式了,以至于一提到拼音方式和双文制,就成了西方的东西。这等于是放着自己的好东西不用,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我非常理解两位网友酷爱中文的心情。同时,我也想提醒两位网友:中文的文字方式不是生来如此和一成不变的,中国文学历史上的每一个大阶段的成就,都跟文字方式的改革有关;不少文学家的著作之所以经久不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充份反映了中国文字方式的变迁。为此,如果要珍爱中文所记录的文化,也必需承认和珍爱中文文字方式变迁的历史。换句话说,文字改革是中国文化进步过程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最后,我要说,“电脑与汉字文化本身就存在不可避免的排斥”,是有问题的说法,一是“汉字文化”的提法不合理,二是所谓的计算机和中文方式的排斥是暂时现象。

汉字文化的提法是狭隘的,容易发生政治误解和分歧。语言文字的文化界定功能变得越来越小。在中国,五十多个民族有五十多种语言文字,大家都是中国人,如果用“汉字文化”说明中国文化,那么,西藏是什么文化?蒙古是什么文化?新疆是什么文化?彝族和壮族等等又是什么文化?再比如,在欧洲,德文和法文曾经是条顿剑和高卢公鸡你死我活的分水岭,现在,两国人民还是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然而,在使用对方的语言文字的时候,不再有民族文化鼎立的东西存在。新加坡使用中文和英文,那里的人大都还把自己当作华人、把自己的文化看作是中国文化。日文直接使用中文和英文等文字的东西多得数不胜数,日本文化依旧存在发展。在美国,语言文字混合得更厉害,许多社区都有多种语言文字的存在,然而,不管民族如何,大家都是美国人、都在美国文化的环境中过日子。在互联网时代,多语言文字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频繁,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一个跨文化的局面正在代替多文化的局面。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跨文化的发展必将使语言文字的文化界定功能越来越弱小,各国和各民族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会越来越普遍。因此,如果要在国家水平做文化界定,更合理的说法是“中国文化”,而不是“汉字文化”。

目前,绝大部份中文数据管理还在微软公司的英文软件方式里打转,充其量是做一些软件汉化或软件模仿而已,这当然就造成了计算机和中文的排斥现象。这是假象。英文在计算机上运行畅通无阻、中文则有困难,不是因为哪种文字方式更优越,而是因为该文字方式的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建设做得如何。英文方式的信息科学技术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基础建设过程,在计算机上运行当然而且应该有畅通无阻的高效率。中文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建设相当薄弱,除了汉字平均信息熵的成就以外,其它基本建设大都还是空白、或还是半截子工程。在这种情况下,中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时候自然就经常碰到困难,自然就是效率低的文字方式。正是为 了克服这些困难,今年年初,信息产业部提出了中国信息产业今后十年发展的重点是基础建设的方针政策。这是一个非常实事求是和非常重要的战略决定。我相信,只要做好中文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建设,那么,中文就不但跟计算机没有排斥关系,而且,中文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完全可以跟英文等拼音文字的信息产业相媲美。问题是:如何搞好中文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建设?什么时候搞好?对此,汉字优越论发挥的是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是消极的阻碍作用?

再次衷心感谢各位网友的支持和兴趣!

原载ChinaByte,2000-06-27

风雪里语:这位外国人看问题还是比较客观的!以供参考。
本人不支持汉字拼音化,总觉得这种提法欠严密的论证,我们看问题仍需更深入细致些。
发贴者:风雪里
发贴时间:2003-4-8 23:30:49

----------------------------------------------------------------------------------------------------------
 楼主| 发表于 2003-10-6 02: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万老外热学汉语 北大成立对外汉语学院
文章来源:湘里妹子学术论坛-www.xlmz.net-2003
--------------------------------------------------------------------------------

北京青年报    

北京大学昨天宣布成立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据了解,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大学汉语中心,该中心曾培训了来自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量留学生。

随着北京申奥成功和中国加入WTO,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热情升温。据中国汉语考试中心透露,1998年全球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有5万余人,2000年增到8万余人,到2001年,仅上半年就超过了4万余人。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4-14 12:00:52

----------------------------------------------------------------------------------------------------------


使用汉字有好处 日本人记忆能力强于美国人


中新社  2001年11月13日 10:10


日本一医学研究小组最近得出一项研究结果,日本人对图形的识别与记忆能力优于美国人,其原因可能得益于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近二千个汉字。

东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杉下守弘率领的研究小组进行了此项测试。他们让被测试者对四类复杂图形分别观看十秒钟,然后当即及三十分钟后写出图形,根据其正确程度分数化。

为了同美国一九八五年对三百一十六人进行的测试结果相比较,研究小组选择了年龄、智力水平等条件相当的同数日本人进行测试。结果在十六至七十四岁所有年龄层上,日本人的成绩比美国人高出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四十。

与图形记忆测试同时,进行了“短文”、“数字罗列”等十一种记忆测试,结果发现两国间没有明显的差别。

专攻脑神经医学的杉下守弘教授认为,与只使用二十六个罗马字母的欧美人相比,日本人可能因汉字学习而锻炼了对图形的认知能力,他将深入进行脑研究以证明这一推测。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4-14 12:25:25

----------------------------------------------------------------------------------------------------------


请大家不要对汉语抱太悲观的态度。现在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以下一些语系: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戈尔--芬兰语系、萨莫狄语系、阿尔泰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系、闪含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苏丹语系、班图语系、柯伊撒语系以及美洲印第安诸语言、澳洲诸语言、"古亚细亚诸语言"等。此外还有语系未定的语言,如日语。汉语是属于汉藏语系。与西方国家的语言有很大的区别。特别在发音上。我们汉语也有我们的优势。改革汉语是必要的。只能顺应形势,但有一点,方块字是不抛弃的。这就要大家多多努力
发贴者:海纳百川
发贴时间:2003-4-19 12:52:13

----------------------------------------------------------------------------------------------------------


以下是引用billy在2003-4-1 23:33:51的发言:
外国人真是很可笑,你看,法国人把五叫做"三"cinq,日本人把十叫做"九"juuじゅう,
英国人更荒唐,竟然把一叫做"万"one!!!


还是咱中国人好,五就是五,十就是十,一就是一....

犯了赵元任先生在《语言问题》里讲的那个中国乡下老太婆的笑话啦!^_^
发贴者:daubster
发贴时间:2003-6-5 1:09:11

----------------------------------------------------------------------------------------------------------


汉语的优势毋庸置疑。
发贴者:魏袖鼎
发贴时间:2003-6-7 22:50:31

----------------------------------------------------------------------------------------------------------


汉语易说  汉字难学



学习汉字有“三难”:难认、难写、难记,同样也毋庸置疑!

但有学者研究说,正是因为汉字的“难”,才训练了中国人的高智商!:)

不知您同意否?
发贴者:湘里妹子
发贴时间:2003-6-8 18:49:14

----------------------------------------------------------------------------------------------------------


说汉字难,才训练了中国人的高智商这其实是自欺欺人。大家想一想,我们一辈子要花多少时间学习母语?而老外们可比我们省事多了!这省下的时间用来学习别的恐怕我们的智商要提高好多分。老祖宗们创造的文化太灿烂了,可给我们留下的包袱也太沉重了!看看我们的孩子们学习语文学得多辛苦啊。几十年以前,周恩来(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是他老人家)就提出过汉语要走拼音化的道路,现在看来更多的是说要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这个拼音化的路似乎难走了。我想这个发扬应该要有所取舍才对,汉语大可放弃,逐步改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才是,这样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哪天中国真正强大了,恐怕世界上要流行中式英语了(而不是美式英语),那我们在世界上说话的分量就重,没必要老投弃权票了。
发贴者:悠然自得
发贴时间:2003-6-8 22:45:48

----------------------------------------------------------------------------------------------------------


汉字难认,无庸置疑。手写的“脚”外国人念成“月却”也多着咧。
发贴者:般若
发贴时间:2003-6-13 1:23:06

----------------------------------------------------------------------------------------------------------


汉字锻炼了中国人的智利我也认为是扯淡.类是的报道或者宣传在中国太多了.也就是关起门来自己爽,很丢人的!中国人智利到底高不搞还俩说着哪.中国人说自己聪明很可怜,国际上没谁说中国人聪明,中国人被类似报道或者宣传麻木了很久了.长此已往,比鸦片还厉害.
发贴者:MW
发贴时间:2003-6-13 11:09:53

----------------------------------------------------------------------------------------------------------


汉字的学习可以培养早期儿童的记忆力发展,这是一种强迫式的开发。不过跟字母拼音文字区相比还是有优势。不过这种基础开发到了将来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的阶段,不见得有多少用处。而况,童年的智力开发到成年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在青春期前期,大部分童年的开发成果都会没用的
发贴者:逗逗龙
发贴时间:2003-6-14 12:05:23

----------------------------------------------------------------------------------------------------------


汉语文字精炼,言简意赅,冗余度低,以最少的符号表达最丰富的含义,下面从信息学的角度予以阐述。

  汉字、西文字母作为语言文字的最基本单位,用以构成词汇、句子,传达一定的信息,是信息的载体,如何对每一个汉字、字母所负载的信息进行度量?现代信息学用熵来衡量平均信息量,熵表示指定符号出现的不肯定性。西文字母采用的拼音文字字母有30个左右, 汉语以方块字为书写单位,数目成千上万,显然其随机出现的不肯定程度比西文字母的不肯定程度要大得多,从这一角度讲每个汉字载荷的信息量远远大于一个字母的信息载荷量。但考虑到各个汉字出现的概率相差很大,生僻字出现的机率非常小,而各个西文字母出现的概率相差不大,因此用一种语言中各字符的出现概率为权数,求得所有字符的熵的加权平均值来表示该种语言各个字符的平均信息载荷量,这个加权平均值称为零阶熵值。

  香农等人经过统计计算,得出法语字母的零阶熵值为3.98比特,意大利字母零阶熵值为4.00比特,西班牙字母零阶熵值为4.01比特,英语字母的零阶熵值为4.03比特,德语4.10比特,罗马尼亚语为4.12比特,俄语为4.35比特。八十年代后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汉语进行大规模的统计计算,得出汉字的零阶熵值为9.71比特。

  同理以词为单位,可以计算词的零阶熵值,经计算英语词的零阶熵为10.0比特,汉语词的零阶熵为11.46 比特。这表明汉语的词义也比英语丰富

  语言文字的另一个综合特征统计参数的是冗余度,用它可以反映由于语言结构的原因造成的句子中冗余符号的所占比例。如"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因为他的事迹拍摄过电影,几乎家喻户晓了。"这一句子中包括标点符号共有33个符号。有人做过试验,删去其中的17个字符,仍能表达原意,也就是说这17个字符是冗余的,这17个字符所载荷的信息已包含在或通过语法、语义隐含在另外的16个字符中了。现代汉语中的量词就是冗余的汉字。但冗余的字符并非毫无用处,去掉它们后句子就不符合语法规范,或者影响到语义的精确性,就像电报用语冗余度低,却容易产生歧义。

  一种语言的冗余度难以精确统计,经专家测算,英语冗余度的上限为80%,下限为67%,平均值为73%;俄语的冗余度平均值约为70%;现代汉语冗余度的上限为73%,下限为55%,平均值为 63%,文言文的冗余度就更低了。  冗余度高的语言结构性好,语言信息精确,纠错能力强;冗余度低的语言则因为精炼原因有利于编码,易于信息传输,口头和文字表达都比较灵活。

  联合国使用的几种语言,同一份文件,需要几种版本的材料,结果中文版的材料比其他语言版本的材料薄得多,这一点从事实上证明了汉语的精炼性  一般英美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词汇量在八千左右,考"托福"所需的词汇量为五千至六千,考" GRE"需要的词汇量是八千至一万。英文中的词语义项具有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多种词类形式,也就是说几个词语表达的是同一义项,只是语法功能不同而已,因而英文中常用的义项就更少了。

  而现代汉语的词汇就相当丰富了,仅常用词汇就有四、五万,这只是一般中学毕业生的词汇水平,且这些词语所表达的义项各不相同,不存在同一义项因词类不同有几种词语形式的情况。汉语中光成语就大几千个,且无一不是典故,个个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这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可谓博大精深

  汉语组词方便,用字与字的组合来造词十分方便,如电电灯、电话、电视、电线、电扇、电脑、电池、电影、电流、电车、电报、电梯,易学易懂,就是生词,一见便能知其大意,也非常便于记忆,丰富的词汇量丝毫没有让我们感觉到记忆的困难。用英文表达上述各词,则互不相关,难以记忆。

  利用计算机键盘进行编码输入时,词语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编码,只取词语所包含的部分汉字的部分编码特征组成词语编码。大部分的编码输入方案中,词汇的编码长度为四键。两字词中平均每字负担的码长为两键;三字词中每字1.33键;四字词中每字一键……在现代汉语中,两字词在所有词语中的比重最大,达91.57%,三字词占5.10%,四字词占 2.75%,五字及五字以上的词语比例为0.58%。因此可以计算出,进行词语输入时,平均每个字只须1.93键。

  现代汉语的词汇丰富,而词语可以进行整体输入,这就大大加快了输入速度。对词语进行整体输入是汉语计算机键盘输入的一个巨大优势。在汉字键盘输入的初期,确实是以单字形式逐一输入的;而现在各种输入方法,大部分的文字内容是以词语形式输入的,以单个汉字形式输入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目前的各种编码方案不仅对单个汉字进行编码,更多的是对多字词进行编码,还应考虑对图形符号也进行编码,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汉字输入"这一概念已经不准确了,应该用"汉语输入"、"中文输入"来替代。

  至于那些单个的字,常用输入编码方案所定义的码长为三键或四键。设计编码时可以为那些使用频度高的汉字设置简码,码长为一键或两键。只要编码设计得当,现代汉语中的大量常用字均可用一、两键外加一空格键(结束简码的标志)输入。因此能够做到输入单个字时平均击键次数不超过三次。利用词语、简码输入方式,减少击键次数,另外汉语的字之间没有空格,也减少了击键次数,这些都提高了汉语键盘输入速度。西文计算机键盘输入虽学习简便,但其在输入时词语的每一个字母、符号及词之间的空格都需要逐一录入,速度就慢得多了。汉语的精炼特点也是其输入速度快于西文的一个原因,可以说,面对计算机,汉语毫不逊色于其他语言。


原处参考http://www.hzsrf.com/docc/sbmny/hzrt-srfbj4.htm
发贴者:因为山在那里
发贴时间:2003-6-20 1:21:45

----------------------------------------------------------------------------------------------------------


以下是引用MW在2003-3-29 9:39:07的发言:
说汉语再国际上没优势(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说明不了什么),并没有贬低汉语得意识,请不要误解!精练也罢,严密也罢都不是评价的标准,作为交流得一种方式,要看她得内容丰富不丰富。有人说语言中骂人得话得丰富程度可以作为一个标准,如果以此来评价得话,汉语堪称第一!


没见识了不是?你以为那些英国佬就个个文明得就像书写的发怒了就只会说一个“混蛋”了事啊。我听一位教授在上课时说到这个问题时,兴致大发,滔滔不绝了一节课还意尤未尽,一听之下才长见识,原来汉语中所有的恶俗之词英语中都是一一对应,甚至有些用汉语根本无法正确表达,不说英语在这方面超群出众吧,至少也是与汉语不分轩轾,至于我们看到的已翻译过来的东西嘛,全仗着翻译前辈们的一只生花妙笔了,再恶心的东西也只用一个“混蛋”代替,才使得其文明添色。
发贴者:因为山在那里
发贴时间:2003-6-20 11:28:42

----------------------------------------------------------------------------------------------------------
发表于 2004-8-15 14: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事悠悠。。。。。。

-----------------------------------------------------------------------------------------------------
      这是我当时在国学论坛做“现代汉语与方言”栏目版主时讨论比较热烈的一个帖子,记得首帖是由现在在湘里妹子学术论坛掌管“方普对对碰” 的版主魏袖鼎小兄弟发起的,现在大家可以看到首帖其实写得很简单,但是当时却马上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参与讨论者甚多,看客也多,这是继当时采菊东篱下兄“关于简化字和繁体字的讨论”那帖后的第二个热门帖子,点击率上千人。

      与风雪里兄从国学出来张罗起湘里妹子学术论坛这片小店,国学的老朋友们魏袖鼎、水电工、巴蛮、卫道者 、匪首、大宝·韦 、鲁易、极地、372、jfei 、山豆杰等众兄都相继来到这里捧场,他们都精心地耕耘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自留地,使海内外众多喜欢汉语言学、热爱中国文学的网友受益。网海茫茫,要找这么个干净、安静、随意、温馨的小店也真的是难得呢。。。。。。

      采菊东篱下兄却因忙于生计,来得很少了。偶尔在网易泡泡里相遇,也只是匆匆地寒暄几句。我忙于论坛,他苦于烦躁,就这么着。。。。。。

      是啊,也许,“泡论坛”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精神消费,当一个人只能奔波于生计时又谈何精神?唉!
发表于 2005-1-6 20: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我们都太自负了,文字是人类共有的,没有什么优劣,只要能完成它的使命就可以了。
汉字还需要研究,总觉得现在的研究还是不够。可我又找不到合适的门径,请各位师长=同人指点一二。
小僧在此谢过!!!!
发表于 2005-1-9 20: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就不难学了

汉语易学,汉字难学,这我信。把汉字改成拼音文字就不难学了。我是支持把方块字改成拼音文字的。有兴趣的网友请在“咬文嚼字”栏搜索拙作“音义字——拼音化的形声字”。
发表于 2005-7-7 16: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走极端的文章,看一看,只当是消遣而已,要真相信它,可就先要把自己搞糊涂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3-29 23:46 , Processed in 0.0940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