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05|回复: 1

徐复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9 22: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复(1912~        )

      语言学家。字士复,一字汉生,号鸣谦,江苏省武进县人。1929年就读于金陵大学,从黄侃攻文字、音韵、训诂。1935年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后转至章太炎门下求学。曾任教于国立边疆专科学校、金陵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历任副教授、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名誉所长、《辞海》编委、《辞海》语词学科分科主编之一、《汉语大词典》副主编之一、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江苏省语言学会会长、《传世藏书》主编等。他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训诂学、校勘学、蒙藏语文研究、词语研究、语源学研究及方言研究方面。在蒙藏语文与汉语对勘方面,著有《“歹”字源出藏文说》(《东方杂志》1944年第40卷第22期)、《阏氏读音考》(《东方杂志》1945年第41卷第5期)、《守温字母与藏文字母之渊源》(《音韵学》讲稿中的一章,1946年)、《“歹”字形声义及其制作年代》(《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9卷)等。在训诂学方面,他用力最勤,著述颇丰。代表作有《从语言上推测〈孔雀东南飞〉一诗的写定年代》(《学术月刊》上海1958年第2期)、《韩昌黎诗拾诂》(《中华文史论丛》1964年第5辑)、《读〈文选〉札记》(《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79年第1期)等。在校勘学研究方面,他著有《后读书杂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在典章制度方面,他著有《秦会要订补(修订本)》(中华书局,1959年)。在词语研究方面,著有《敦煌变文词语研究》(《中国语文》1961年第8期)、《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中国语文》1961年第10、11期)、《读〈义府续貂〉识语》(1981年)等。在语源学研究方面,著有《〈释名〉音证》(上编,金陵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班,1935年)、《释“畐”“爻”二字之语源》(《南京师院学报》1962年第1期)等。在方言研究方面,著有《浔阳方言小记》(九江同文中学《待旦》1935年创刊号)、《蜀方言解》(《新评论》1941年第6卷第4期)等。专著有《徐复语言文字学丛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徐复序跋集》(台湾圣环图书有限公司,1995年)、《徐复语言文字学论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广雅诂林》(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江苏旧方志提要》(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訄书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等。又最近撰成《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徐复语言文字学晚稿》二书待出。


转自中国语言文字网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 ... olumnlayer=00210121
发表于 2004-11-20 22: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文字学家徐复

    徐复,字士复,一字汉生,自号鸣谦。1912年1月8日生于江苏武进的一个书香门第。中国语言文字学家、训诂学家、文献学家、辞书学家。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享受国家颁发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出版学术专著《秦会要订补》(修订本)、《后读书杂志》、《徐复语言文字学丛稿》、《论稿》、《訄书详注》等,担任《广雅诂林》、《江苏旧方志提要》、《传世藏书》主编,《汉语大词典》副主编,《辞海》语词分科主编。历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江苏省语言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训诂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会顾问等职。
     徐复先生1919—1923年在常州读初中,1927年进省常中读书。当时,这所学校是常州的最高学府,即今天的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在清代乾嘉年间,庄存与在常州创立了今文经学派。这对早年正在读高中的徐复有极深的影响。所以徐复在学校尤喜欢人文科学,读完高中二年级,就在1929年跳级,考取了南京金陵大学。
     徐复先生自1929起至1933年,在金陵大学师从黄季刚先生。在黄先生的精心指导下,懂得了治学的门径和方法,发表了一些有质量的论文。
    1 933年,徐复先生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南京汇文女子中学和九江同文中学任教。1935年暑假,辞去中学教职,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专门从事国学研究。遗憾的是,黄季刚
先生不幸于10月8日病逝,未偿宿愿。
    1936年2月,徐复经人介绍至苏州向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问学。除随堂听讲外,还致力于语源学和方言学的研究,收获颇丰,有多篇论文发表,如《汉书臆解》、《读释名》、《读尔雅》等。
    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先生在苏州病逝。一代大师的离去,先生十分悲痛,决心整理大师的讲稿,并与沈延国等人合编《太炎先生著述目录》一本。1937年,协助太师母汤国梨夫人,续办章氏国学讲习会预备班,担任行政和教学任务。 在抗日战争期间,徐复先生到重庆避难,即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在军训部西北巡回教育班任政治组秘书,受政治部三厅郭沫若厅长直接领导,与洪深科长时有联系。并曾向任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汇报过西北的备战情况。在做好抗日宣传工作的同时,徐先生辗转于巴蜀西北等地,就地调查风俗人情。后在巴县国立边疆学校担任教师,还学习了蒙藏语言文字,解决了“閼氏”读音问题,“歹”字字源问题。 在此期间,徐先生被介绍到中央政治大学研究部,从事著书立说。 为孙楷《秦会要》作订补,计增入五万言,都是原作者未竟之业。该书是秦朝统一前后的典章制度汇编,对以后的各种制度有重要影响。 1944年,徐复先生撰成《后读书杂志》一书,获国民政府教育部开设的学术著作三等奖。该书经整理后于1996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45年,徐复先生在抗战胜利前夕从旧作中选出一组论文,题为《语言文字学论丛》,申报“民国34年度文学类”学术著作奖,后于 1948年获三等奖。
    抗战胜利后,徐复先生在金陵大学执教,讲授文字学、训诂学。 1950年9月,任金陵大学国文专修科代主任,被聘为正教授,时年39岁。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徐复先生被分配到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担任古代汉语教学工作,同时还在南京军事学院、南京教师进修学校兼课,一度还担任江苏省各市县语文教师培训工作。 1955年上海群联出版社出版《秦会要订补》,以后又不断修订, 至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秦会要订补》(修订本)。从1959年起参加《辞海》修订工作,并任编委及分科主编。《辞海》十年一修,这项工作一直沿续到现在。 从1957年到1966年文革开始,徐复先生除上课、参加编写《辞海》 外,还用一部分精力从事俗语词研究,他的论文《敦煌变文词语研究》, 在国内外均有较好反响。 1966—1976年“文革”期间,徐复先生受到冲击,一部分书稿散失。但徐先生仍然致力于自己的学术研究,特别是为注解章太炎先生的《訄书》广泛搜集资料。关于《訄书》,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回忆三十余年之前,木板的《訄书》已经出版了,我读不断,当然也看不懂,恐怕那时的青年,这样的多得很。”连鲁迅都认为《訄书》看不懂,可见该书之深奥了。而徐复先生却对《訄书》情有独钟,欲进行穷尽式的校注,这实在是泽被后世的大事。可以这样说, 在这个领域里,徐复先生是学有专长,无与伦比的。 1975年,徐复先生又参加了十二卷本《汉语大词典》的编纂工作, 并担任副主编。当时五省一市轮流开会,参加编纂初稿者400余人,集思广益,盛极一时。 粉碎四人帮后,科学的春天来临了。徐复先生从1978年(时年已 67岁)起领衔招收汉语史硕士学位研究生,连续两届招收硕士研究生共6名。1984年,领衔招收古文献硕士学位研究生4名。 徐复先生在培养外国高级访问学者的工作中也作出了很大贡献。他指导过日本早稻田大学坂田新副教授,其研究课题是《诗经学史》;前苏联国立基辅大学副教授列左年克研究的课题是《汉字和汉字教学》;日本高级访问学者末冈宏的研究课题是《关于清末古文派经学》。还指导过德国耿幽静、瑞士冬玛轲等人。 1983年,南京师范学院始建古文献专业,徐先生担任专业主任, 后又兼任古文献整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徐复先生自大学毕业执教以来,几十年来,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国内国外,桃李芬芳,皆蔚为栋梁之才。
    1979年,徐复先生被中国语言学会选为理事。 1981年江苏省语言学会成立,被选为会长。同年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成立,被选为副会长;1984年,被选为会长。 1981年中国音韵学研究会成立,被聘为顾问。在担任这么多学会的工作中,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第一,发起重印“高邮王氏四种”,协助建立高邮王氏纪念馆。第二,倡议在清代著名文字学大师段玉裁诞生250周年之际,在金坛市召开全国性纪念大会,建立纪念馆。当时徐复先生已是74岁高龄,四下金坛,与当地领导磋商,还亲临段氏家乡大坝头考察,为重修段墓出了力,还撰写了碑文。纪念馆落成之日,国内外200多名著名专家、学者云集金坛,盛况空前,影响深远。第三,由学会出面,组织了许慎、郑玄、章太炎、黄侃等著名学者的多次纪念活动,对表彰先哲、繁荣学术空气起了提倡和促进作用。此外,还为会员们的著作写序言,达百篇之多。其中杨洪清、朱新兰的 《多功能解形说义字典》和《快速识字字典》已被介绍到国外新加坡等地,受到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徐复先生用八年时间主编了《广雅诂林》,该书学术性强,征引书籍多至数百种。徐先生亲自跑图书馆、资料室一一进行核查。又因排印困难,改由金坛书法家用两年时间写成,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获得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徐复先生担任《汉语大词典》副主编,还亲自参加“齐部”词条的编纂工作。又应邀担任《传世藏书》主编,组织点校经部语言文字类各书,真正是做到了抉剔爬罗万卷书,超过了前人。
    徐复先生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无愧古人、后启来者的学界泰斗。他像一棵参天大树,永远长青不老。(摘自《朴学之光——语言文字学家徐复》)




CopyRight: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12:39 , Processed in 0.11350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