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25|回复: 1

姜亮夫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9 22: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姜亮夫(1902~1995)

      语言学家。原名寅清,字亮夫,云南省昭通人。1926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研究科,后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语言文字学。毕业后曾历任中学教师、复旦大学教授、北新书局编辑、东北大学教授、云南大学教授兼文法学院院长、昆明师范学院教授、浙江金华英士大学教授等,解放后曾任浙江师范学院(即杭州大学)教授、系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浙江省语言学会会长等。姜亮夫在语言文字学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音韵学和文字学方面。在20岁左右时他就开始研究音韵和文字。1933年,世界书局出版了他的《中国声韵学》一书。该书是我国早期比较全面地讨论传统音韵学的概论性著作之一。其旨在使读者了解汉语声韵的构成以及历世流变的概况。书中以现代语音学的原理说明和分析了声和韵,对以《广韵》为代表的中古音、先秦古音以及反切等都有详细的论述。其中还对历来尤其是清代以来有关学者研究汉语声韵的主要成就作了比较细致的说明。对读者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帮助。上海出版公司1952年出版的《瀛涯敦煌韵辑》一书,是他音韵学的另一重要著作。该书是他于30年代旅欧期间对流失在海外的敦煌书卷中有关音韵材料的整理和研究。共分三部分,一为“字部”,二为“论部”,三为“谱部”。“字部”即韵书卷子,共33种,是研究《切韵》和中古语音的重要资料。“论部”即叙论,收论文21篇。这部分的主要观点反映在其单篇论文《切韵系统》(《浙江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科学,1955年第1期)中。作者对隋唐宋人所有属于《切韵》一系韵书的写本、刻本分别加以考释,并就研究中国韵书史及韵部分合、反切是非、切语用字等方面的进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它与《隋唐宋韵书体式变迁说略》(“论部”最后一篇论文)一起,对韵书历世变迁的大势论述清晰,让人一览无余。这篇文章可说是对《瀛涯敦煌韵辑》的总结。“谱部”是全书的总摄,共5卷,其中把“字部”所收各卷及有关材料制成《隋唐宋韵书韵部总谱》《诸隋唐宋人韵书反切异文谱》《诸韵切语上字不见于〈广韵〉诸字谱》《隋唐人韵书所载诸体字谱》等,对各韵书进行对照研究,以观其全貌。他在文字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有:《诗骚联绵字考》(云南省昭通,1932年石印本)、《文字朴识》(云南大学文法学院丛书处,1946年)以及论文《中国文字学研究法》(《青年界》,1933年第2~5期)、《名原抉脉》(《国学商兑》,1933年第1卷第1期)等。关于汉字的源流,他不同意八卦为文字之始的传统说法。他从这个说法的产生,结合对先秦古籍的记载、古代卜筮方法的产生、初民的思想特征、八卦所代表的哲理思想及数的概念等的详细分析论证,指出卦爻不是文字,文字始于绘画,而不是卦爻。他对小篆非常重视,认为小篆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枢纽,隶书及以后的各种字体都是从小篆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他强调字形,认为字形是汉字的枢纽,提出了象形、象征、象事、会意、形声的说法,不同意六书说。他对文字的研究继承了章太炎的《文始》的传统,同时也吸取了王国维考释甲骨文金文的方法,从初文开始,按照语音的发展及声韵通转的规律,追溯语意的联系,考求汉字孳乳增多的轨迹。他认为研究文字不仅要从文字自身着手,还要具备许多有关方面的知识。他认为中国文字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好材料,是古代意识的写真,他研究历史注重利用文字材料是其文字研究的一个特点。姜亮夫对敦煌学也颇有研究,除《瀛涯敦煌韵辑》外,还有《敦煌——伟大的文化宝库》(上海出版公司,1954年)中的语言文字部分,分古籍残卷、文字、音义、韵书及古代的外国语言5类,对读者了解有关内容有一定的助益。姜亮夫的全部著作已由他的女儿编成《成均老人著书目》,分历史、语言、楚辞、敦煌学、其他5类,每类以“已刊”“待刊”“清正”“待成”“存目”5 项为序。此外,姜亮夫还是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家和史学家,中国作家协会和浙江省文化艺术联合会会员,出版了不少有关古典文学和历史学的著作。


转自中国语言文字网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 ... olumnlayer=00210121
发表于 2004-11-20 21: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06:51 , Processed in 0.1181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