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95|回复: 0

从汉字和语音说开去-- 寺尾智史先生的论文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8 11: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石汝杰  来源:华语桥

      寺尾智 史 先生的论文,是在一个中 日 韩三国学者联合召开的关于汉字文化的学会上发表的。关于汉字,学界众说纷纭,有很多真知灼见,但是视野往往容易囿于汉字圈的“小范围”,难以脱出其藩篱。而寺尾的“本业”是欧洲的一些小的民族语言的研究和保护,他本人又是使用汉字的日本人,这决定了其视点的特殊性。他能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一问题,给我们新鲜的启发。这里说说我的感想。

  在现代,汉字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我觉得寺尾的设想是不错的,但野心可能过大了。在当今世界上,拉丁字母是最通行的文字,其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是英文。其他文字,如斯拉夫字母(西里尔字母)等,很难产生同样的世界性的影响。而汉字的作用,在所谓的“汉字文化圈”里,也在逐渐缩小。其原因,一是对于汉族以外的民族来说,汉字毕竟是外来的,未必能完全适合自己的语言。一是到近现代,民族主义的盛行,导致一概排斥外来事物的倾向,一些标榜“进步、革命”的国家更是积极倡导、努力实行,因为这“合乎”时代“潮流”。而这种潮流产生的结果是很难挽回,或者说很难恢复到原有状态的。类似的例子还有:简体字在中国大陆推广多年后,企图全面恢复原来的写法,难度极大;文言文废除了几十年,要想教学生写出通顺的文言来,几乎没有可能。原因就是已经找不到大批能承担这一重任的合格教师了。鉴于同样的原因,对于已经废除汉字(如越南)和近乎废除汉字(如韩国)的地区来说,想让汉字重振“雄风”,几乎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梦想了。虽然,对于这些区域的语言来说,在使用来源于汉字的词语时,恢复使用一部分汉字是合理的,有益的,经济的。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还在使用汉字的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来维系汉字的传统,不让它继续衰落下去。

  对于汉字的简化和整理工作,寺尾认为还应该进行,但要坚持传统文字学的原则,不能简单地以现代人的感觉来处理。其实,本刊多次热烈讨论的、简繁无法一一对应的问题,其根源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文字学的基本原则。但是我觉得,目前汉字使用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简化及整理的过程中出现的过头现象。比如说,因为汉字的大规模简化,反而使汉字的总数量大幅度地增加了; 在整理汉字音的时候,原则不统一,以至无法做到“全面彻底”,反而造成混乱(参见石汝杰 2000); 各国(如中国和日本)在这些方面的原则和做法有不同,又导致了汉字在使用及辨认上的困难,以致各个区域之间汉字的通用程度反而降低了(当然,这里还牵涉到各国各地在长期使用汉字以后发生的方向各异的变化)。我觉得,目前比较实际的做法是,以极其慎重的态度,对迄今为止汉字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只对极少数的汉字的用法进行调整(如繁简无法一一对应的问题),尽量不改变字形,即不再继续简化,不再造新字。如果可能,在使用汉字的各国各地区之间商议如何来统一汉字的形体等问题,但是目前这一点是大概无法实现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汉字会不会有一天真的消亡。我的推测是,汉语存在一天,汉字就不可能消亡。理由是,汉字是根据汉语的特点创造出来,并经过几千年的磨练而定型的,是最适合汉语的文字。发展到现代,从声韵调三方面综合考察,汉语的音节数太少,尤其是北方话,如北京话只有1300多个(刘泽先 1957)。用这么些音节来表示近一万个语素(姑且把每个汉字表示的意义叫做语素,如《新华字典》收字约一万),势必出现很多同音现象,即使有大量双音词,也无补于事。(其实,日语里的汉语词,这一类现象更为严重。)另外一方面,在长久的发展历史中,汉字对汉语本身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词语及言语现象的产生都与汉字的使用有关联。如新词的构成、词语的缩略方式,包括“生造”词语的泛滥等,都是因为用汉字记录而出现的,并成为汉语词汇变化的一个重要倾向。也可以说,汉语和汉字已经构成一个无法分割、分离的“共同体”了。所以,如果改用拼音文字,会出现很多无法克服的困难,并且会使汉语改变自身演变的方式和发展方向。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我没有企图把汉字说成最优秀的、天下第一的文字,只说汉字是最适合汉语的文字。因为就在寺尾发表他的见解的学会上,有学者说,韩国的文字(谚文,Hangeul)是天下无双的、最优秀的文字,能构成 3 亿多个音节,能在汉字文化圈起到重要的作用。其爱国热情可嘉,但是科学精神欠缺。我想,最多只能说,这种文字对于记录朝鲜半岛的民族语言,是很合适,很优秀的。

  寺尾还提到,在各国“国语”(标准语)的形成过程中,小民族的语言的命运可悲,要不已经消亡(被吞并),要不进入了濒危状态。这让我们联想到,推广普通话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另一侧面则是各地方言(尤其是各大城市的方言)大大地萎缩,也已经到了危险的境地。这对于保持汉语的传统,保护汉语的历史宝库,是一个极为严重的危机。现在到了一个紧急的关头,即如何处理好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两个方面的关系,是关系到整个汉语的前途的大问题。如果及时行动的话,现在大概还来得及。(参见 石汝杰 2010)

参考文献

刘泽先:北京话里究竟有多少音节?—— 一个初步的调查统计,北京,《中国语文》1957年第2期、第3期

石汝杰:汉语的正音和汉字的正音,香港,《语文建设通讯》第63期 (2000年4月)

石汝杰:浅论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东京,《汉语与汉语教学研究》创刊号 (2010年7月) (日本东方书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16:05 , Processed in 0.0855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