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81|回复: 25

外行看热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14 18: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跟水电师傅讨论:
>>你好酷”→你?好酷? 你好?酷(已解決Overlap)
好:副词。比"很"程度更深,应为:你-好-酷
>>戲文尾音“了”→念了還是憭?(只能並列2音)
有办法将liao和le分开。
>>“這船只到廣州”→船只?只到?(很遺憾的是北京
發布的用語規範只規範了“船只”的用字,未查
覺Logical Meaning(大陸的朋友覺得是ONLY的語意
嗎?)→此題除非改字,否則無解。
此处只能做"只到"切分。因为按照音韵规则,“船只”前应当有双音词。试比较:
这些船只到广州
这才是歧义句。
师傅同意吗?

[ 本贴由 xychy 于 2003-11-14  18:48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3-11-14 19: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TYPE A:“你好酷”
思考的是新語詞與外來語的問題,此型態彈性較大。
TYPE B:“戲文音‘了’音類型”
思考的是特定型態語音(或地方特別發音、破音)機率,此型態
可以窮舉,但詞庫將很巨大(可能在句中或句尾,實際上我很
懷疑,就算是現場朗誦的話,也未必有唯一的唸法)。
TYPE C:“這船只到香港”類型
這個問題主要發生在繁簡轉換層次,因為我們使用繁體的人,
很難從文句中判讀是“只”還是“隻”,而這更影響語意的
邏輯選擇(其它如“余”、“餘的判讀)
在分詞的時候,也是卡在這問題
您所提的:“按照音韵规则,“船只”前应当有双音词”,
這我倒是外行不懂,如果是這樣倒是好辦。
也請朋友多多賜教!

在另帖也提出一個小假設:大陸現在不用“雲”字,是否
會對繁簡不同使用者的認知地圖產生差異?
還有個現象,大陸的新聞人員說“報道(4聲)”,而臺北的
新聞人員說“報導(3聲)”;這種明顯的差異是從何時發生
的?盼能賜教!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5 14: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TYPE A:“你好酷”
思考的是新語詞與外來語的問題,此型態彈性較大。
>>TYPE B:“戲文音‘了’音類型”
思考的是特定型態語音(或地方特別發音、破音)機率,此型態
可以窮舉,但詞庫將很巨大(可能在句中或句尾,實際上我很
懷疑,就算是現場朗誦的話,也未必有唯一的唸法)。
以上两条我同意.
>>TYPE C:“這船只到香港”類型
這個問題主要發生在繁簡轉換層次,因為我們使用繁體的人,
很難從文句中判讀是“只”還是“隻”,而這更影響語意的
邏輯選擇(其它如“余”、“餘的判讀)
在分詞的時候,也是卡在這問題
判讀是“只”還是“隻并不难。作为量词的“隻”和副词“只”语义匹配域(即语义上可以搭配的词的集合,是有穷集,而且用类属符号可以代表很多的同类词语)不同。我有论文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在另帖也提出一個小假設:大陸現在不用“雲”字,是否
  會對繁簡不同使用者的認知地圖產生差異?
  会的。“雲”和“人云亦云”的“云”同形异义也会造成麻烦。汉字简化的确给语言学家出了一些难题。
>>還有個現象,大陸的新聞人員說“報道(4聲)”,而臺北的......
这是地域口音不同的表现。闽南语跟潮州语属同一语系。我在汕头住过近20年。潮州话里“报道”也相当于第三声。估计是语音同化使台湾普通话发生变化的结果。如果是这样,历史不应当超过60年。我不是历史语言学家,对语音学也一窍不通,此说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03-11-15 15: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或許請xychy兄將您的研究惠貼於此,容在下細細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03-11-16 09: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难以班门弄斧

该文尚未输入电子版本,容后有暇输入,再请教诸君。绝非托词,敢立军令。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0 16: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水电君

Re:水电君
因为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迟迟没有作答,特表示歉意。
水电君要求我在网上贴出论文,当然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意思。鉴于论文未经发表,不想为文抄公作嫁衣,所以不愿公开。我曾经请水电君告诉电邮地址,以便发送完整的论文,未见回音。可能认为拙作不屑一顾,或是觉得我这个捣蛋鬼无足取,不愿为伍,亦未可知。下面公布该文英文摘要,请君指正。
                        语义域论
           ABSTRACT
The  article  presents  a  basic  semantic  field  system  that  may  be  used  for  the  speech  distinction  and  NLP. By  a  set  of  set –logic  expressions  are  proved  and  as  example  explained  the  following  distinction  process: from  each  set  of  possible words  indicated  by  the  respictive  word  pronunciation  of  a  subject-verb-object  type  sentence  are  selected , the  word  sets  that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ir  syntax  functions, and  from  the  cross  sets  between  these  sets  and  the  semantic  effictive  fields(subject  and  object  sets) and  subject-object  matching  set  are  obtained  the  qualified  sentences. From  these is  determined  the  correct  sentence  on  based  the  semantic  and  logic relation  with  the  contex .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semantic  system  in  analysis , word  separation , labeling  of  Chinese   are  introduced .
KEYS:semantic  field , effictive  field ,matching  field , associative  field , speech  distinction , word  separation , NLP
老实说,能看到的英文论著几乎没有,加之英文水平有限,难免错漏百出,但是我想意思应该还能看懂的。
下面就量词“只”,后缀“只”和副词“只”的匹配域回答读者的疑问。
放在名词后的“只”只能视为后缀,因为不含量词的意义,“船只”和“船儿”里的“只”和“儿”都具有音韵平衡作用。试比较:
1、船儿轻轻的摇(歌词)
2、船只缓缓通过三峡
句1省去“儿”就不大顺口。句2省去“只”破坏二字组合音韵平衡,当然省去也不违反语法。我们再看:
3、这些船只去广州
4、这船只去广州
句3读成:“这些船  只去  广州”或“这些  船只  去广州”分别符合3-2-2和2-2-3的音韵节凑,都是成立的,故是歧义句。语义匹配域只能从上下文找,才能分化歧义。句4符合2-2-2的音韵节凑,听者只能理解为“这船  只去  广州”。说成“这船只  去  广州”总觉得不很顺口。关于汉语口语音韵节凑方面的文献很少见(诗的音韵节凑讨论的文献比较多)。此说只是个人意见,请诸位指正。
发表于 2003-11-20 17: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很好!很好!
我想是因為在繁體使用者來說,“船隻”、“艦隻”(1聲)這類用法都是常用
且易分的;只是不知大陸用“船只”的讀音如何?好像1 or 3的音都有?
一只羊(3 or 1)??(在繁體此時為1)
一只戒指?(在繁體此時為1 or3)
只手遮天?(在繁體此時為1)
只要(3):這沒問題
如果是1 與3音能分別的話,那就沒問題了。
发表于 2003-11-20 18: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汉语词典》词条:

只 zhī

①单独的:~身 | 片纸~字 | 独具~眼。
②量词。a) 两~耳朵 | 两~手 | 一~袜子一~鞋。b) 用于动物(多只飞禽、走兽):一~鸡 | 两~兔子。c) 用于某些器具:一~箱子。d) 用于船只:一~小船。

【只身】~身独往 | ~身在外
【只言片语】
【船~】


只 zhǐ

①副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知其一,不知其二 | ~见树木,不见森林。
②只有;仅有:家里~我一个人。

【只得】
【只顾】
【只管】
【只好】
【只是】
【只消】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只要】
【只有】
【不只】
【仅只】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0 18: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就知道风兄会开书柜。词典编者未必知道量词放在名词后边已经不是量词了。因为他们是学传统语法的。现在语言学研究已在向形式语言学和语义逻辑学倾斜。从语言计算机处理的角度看,传统语法早已过时。如果不用形式方法区分三个不同的“只”,汉语的处理就难了。
也许你觉得我过于狂妄。老实说在世的语言学家我欣赏的并不多。
发表于 2003-11-20 19: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探讨是一回事,实际应用是另一回事,总不可能把学术观点都作为经典来推广吧?
  学术论点针锋相对是好事,起码这证明这一学术门类的生命力旺盛,这里面并不存在什么狂妄与谦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4 08:56 , Processed in 0.0788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