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05|回复: 0

漢字的性質與漢字的缺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3 23: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龔嘉鎮*  来源:http://jidonghanyuan.blog.sohu.com/42541055.html

    漢字是華夏民族爲了記錄漢語漢文化而創制的書寫符號系統,它脫胎于記事的圖畫,是在單音詞爲主的上古時代形成體系的,幷在2200多年前的秦王朝就初步實現了全國性的統一規範。悠久完整的漢語漢文化傳統,爲漢字體制的得以堅持傳承和自我完善,提供了穩定的社會大環境,從而使漢字成爲世界上唯一使用數千年從未間斷也未突變過的自源文字,漢字因此而具有了區別于其它文字的內在規定性。

    文字的性質取决于文字如何記錄語言。一個詞有音有義,據詞造字的方式可以是從語音入手也可以是從語義入手,文以記言的層級可以是音素也可以是音節。問題在于:我們這個民族爲什麽選擇了據義構形單音成字的方式來創制漢字?原因無疑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歷史原因在于漢語和華夏文化的制約。

   作爲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體系,漢字是在語素單音節化和單音詞爲主、同音詞很多的古漢語時代産生和形成體系的。漢語的語素一直以單音節爲主,單音節語素一直是漢語語素的基本形式,語素單音節化是漢語區別于印歐語的根本特點。在單音詞占絕對優勢的情况下創制文字,自然要求以音節爲單位來構造書寫符號,這就排除了從語音內部結構入手來記錄漢語的可能,加之最初的漢字都是脫胎于圖畫的象形字,于是據義構形單音成字的方式便歷史地成爲華夏民族創制漢字的選擇了。從此,漢字體系就始終堅持了單音化表意化的趨向。在同音詞大批涌現大量使用表音的假借字的情况下,它之所以采取“以類附聲”的方法創制形兼音義的形聲字,根本目的還是爲了堅持語素單音化和構形表意化。著名歷史學家夏鼐先生說得好:“單音節的漢語,所用以記音的文字是方塊字。”方塊漢字“以象形(字)爲基本,以形聲字爲最多。” [1]

   中華文化對漢字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完整的文化傳統、國家的長期統一與民族思維方式三個方面。悠久完整的漢語漢文化傳統,爲漢字體制的得以堅持和傳承,提供了穩定的社會大環境。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人口衆多、長期統一的文明古國,政治的統一、文化的發展,都要求漢字必須排除四方音异古今音變所造成的交際障礙。悠久與遼闊所帶來的方音歧异决定了據音造字的不可能,這就理所當然地選擇和堅持了單音成字和據義構形。漢字正是憑藉標音上的兼容性和構形上的表意性才得以通四方通古今的,這就從政令暢通和文化交際上促進和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思維方式是民族文化中最深層最穩定的部分。華夏民族的思維方式在漢字體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我們的民族歷來推崇意象思維直覺思維,據義構形的象形、指事、會意法及在假借字上的加注形符以造今字,無不反映了取象表意目擊道存思維習慣的頑强要求。我們的民族歷來注重辯證思維整體思維,强調對立面的和諧統一,這對堅持單音成字的影響極大。“比類合誼”、“形聲相益”的造字方法之所以重在“合誼”重在“相益”重在“綜合”,其實就是爲了把意義相關或功能互補的字符辯證地統一爲一個方塊形的整體而給人啓示讓人意會。這正是漢字信息量大、人文性强的原因所在。作爲數千年中華文化的載體,漢字系統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即使是單個的漢字也往往存儲著久遠的文化信息。沈兼士先生說得好,“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2] 正因爲能够反映華夏民族的文化歷史,漢字才由讀寫習慣而深入到人們的文化心理之中。漢字的使用,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人口十幾億,還有幾千萬海外華人,其間所産生的文化認同,不僅十分深厚,而且非常頑强。中華文化對漢字的影響,漢語言對漢字的制約,是那些或使用歷史較短、或使用地域較小、或使用人數較少的他源文字所根本無法比擬的。

    “言,心聲也;書,心畫也。”(揚雄《法言·問神》)“言者,意之聲;書者,言之記。”(《尚書·序》孔疏)古人這些論述精闢地闡明了語言與文字的關係:語言是表達意義的聲音,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音以載義而爲詞,形以記詞則成字。“文字既立,即聲寄于字”(戴震《答江慎修先生論小學書》),不能讀出音來,那就還是圖畫。任何成熟的文字都是既標音又表義的,這是包括漢字在內的一切文字的本質共性。不同類型文字的區別,根本在于據詞造字的方式不同(據義構形、據音構形、形兼音義),其次在于文以記言的層級不同(語素、音節、音素)。拼音文字的字母記錄的是不能區別意義的音素,方塊漢字記錄的是音義結合的語素;拼音文字記錄了語音的內部結構,漢字記錄的是不再分析的整體音節。于是,語流中最自然的語音單位、語言中最基本的構詞單位和文字中最獨立的書寫單位近乎天然地結合爲一個整體,讀出來是一個音節,寫出來是一個方塊字,獨用即是單音詞,結合而爲合成詞,這是漢語語素單音化和漢字構形表意化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同的構字方式采用不同性質的字符(意符、音符、記號),不同性質的字符反映了不同的構字方式。漢字采用據義構形而形兼音義的方式來記錄漢語,既用意符也用音符還用記號。因此,漢字的形音義三要素呈三角關係,其認知方式是通過字形同時從音義兩個渠道來認識其字所記之詞。拼音文字的形音義三要素呈綫性關係,其認知方式是由形得音而知義。

    綜上所述,我們對漢字的性質作出這樣的表述:漢字(在據詞造字的方式上)是據義構形形兼音義的意音文字,(在文以記言的層級上)是方塊形的單音節語素文字,(在文字與文化的關係上)是蘊蓄著深厚華夏文化內涵的自源文字。幾千年來,漢字體系始終保持了單音化表意化的發展趨勢,它在對漢語的能動適應中堅持自我完善,在與中華民族的思維模式、文化認同的互動過程中積極發揮作用,因此,漢字才得以延綿不斷使用至今而仍然生機勃勃。

    漢字是既有特色又有缺點的文字,說漢字的性質不能不說漢字的缺點。漢字與拼音文字都是有缺點的成熟文字,它們在己則利弊同根,于彼則各有短長。己之所長即爲彼短,己之所短正是彼長,需要有比較但難以排座次。就如這地球上的生物是多樣的一樣,這世界上的文化也是多元的,所謂的孰優孰劣不過是一家之言。漢字的缺點主要有三條:表音功能差,結構筆畫繁,字種數量多。漢字雖然形體複雜筆畫多,但它是由有限的基本字符按照有理的構字模式合成的,具有字多文少以文組字而生字熟旁的特點。漢字字種雖然多達五六萬,但那是上下幾千年所用漢字的歷史堆積,而一個時代的社會用字相當集中、常用字種數量較少。只有表音功能差,才是漢字的根本缺點。文字記錄的都是有聲語言,漢字由于單音成字,這就忽略了對音節內部語音結構的標示;由于據義構形,形音之間的內在結合就比較鬆散。後來的形聲字雖然有標音的聲符,但這聲符是借用的現成同音字,而且音變過程中也未必都與形聲字完全同步。

    《現代漢語通用字表》7000字中的形聲字占81%。7000現代漢語通用字有405個基本音節而有1226個現行聲符,現行聲符中有88個占7%的聲符是由現行多音字充當的,有146個占12%的聲符是由非通用字充當的,有295個占24%的聲符只構一個現行形聲字。剛好有50 %的現行形聲字能够根據聲符正確地讀出音節音,有36%的現行聲符能够標示其全部形聲字的音節音,而同聲符必同音節音者僅占現行形聲字總數的18%。從整個現行聲符系統表音性質的嬗變程度來看,運用模糊集合論的方法所測得的表音隸屬度爲0.65。動態分析發現,聲符表音作用的大小與形聲字的使用頻度恰成反比分布:使用頻度越低的漢字中,形聲字越多,聲符的表音度越高。現行聲符在發揮表音功能時有四個特點:一有傳承性,共時較差而歷時較强;二有系統性,單個較差而類推較强;三有互補性,割裂出來差而結合形符强;四是分布上的反差性,在常用字中差而在低頻字中强。我們應當承認,現行聲符系統的表音功能確實不强了,但還保持著表音的性質,其在大量低頻字中的較强標音作用更具應用價值。 [3]

    無論是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還是有標音聲符的形聲字,都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事實:“漢字形音之間的結合程度,既弱于拼音文字的形音聯繫,也弱于漢字的形義聯繫。內在結合的脆弱性確實是漢字形音關係的一個重要特點。” [4] 恐怕正是針對漢字的這種缺欠,從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才明文指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爲拼寫和注音工具。《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幷用于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當然,這部法律首先作了這樣的明確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                                                               


* 龔嘉鎮先生,四川達州職業技術學院中文系。

1. 夏鼐《中國文明的起源·殷商時代的文字制度》,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版。

2.《沈兼士學術論文集》第202頁,中華書局1986年出版。

3. 龔嘉鎮《現行聲符表音功能分析》,西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史研究室編《漢語史論文集》,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

4. 龔嘉鎮《現行漢字形音關係研究》第10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9 17:10 , Processed in 0.06977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