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理大中文

中国内地学生报读香港理大中国语言学硕士课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 20: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刚毕业的学生借证书扫描帖上来应该不是太艰难的事情吧?:-(
发表于 2007-11-4 12: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理大中文先生好!

非常感谢您带来的相关信息。并感谢您对问题的一一回复。
- O# W7 I* R' }: r- _" x' u" x, e/ m! e) ?1 k
不过,朋友们的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在国内研究生(硕、博)招生、合作办学等等名目繁多,骗局也不少,因此,每个招生单位都应该让考生有“知情权"。应该向考生提供一切可能、可靠得信息。这样才能获得考生信任,才能高效率完成招生任务,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F9 |* G) {' n' j7 E2 U9 W" N4 c+ [* |

4 ^* b( j. J$ M9 Q5 \$ k香港要想在内地打开硕士研究生生源之道,我想不是太容易的事情。因为学费高出内地太多。如果香港高校不是有特别的优势、优惠,同样的学历学位可以在国内拿到,为什么要花大钱去香港攻读呢?您说是吧?
# G. z) ~! D2 `+ k3 O5 Q3 P$ ^1 Q7 T8 a
学历、学位证样板图片是所有招生单位,尤其是境外招生单位都会或者说必须提供的。您上网一查就会明白这个要求一点儿都不过分。:)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1 07: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开会回来,回大家的质询。' g) p( O# ^" o8 @% Y

* Q& E6 T8 S/ v) _. ?# ]4 e8 ]8 z中国内地教育部与香港特区政府已经签订了学历学位互相承认的协议。我们会去索取正式的文本。如果这一点得到最后的确认,则无需贴出学位样本。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大学会提供学位证样本,请楼上先生给我一个链接。本人在海外学习时也从来没有看到过,直到最后获得博士学位一个月后才由学校用挂号寄给我。我想即使有提供样本的,也都是大家从未听说过的学校吧?对于大家都知道的学校,你完全可以上网查看一下学校和课程的历史,无需对学位的真假有任何顾虑。
5 t* M7 t2 B' Z( n: Q
3 Q' P5 }& l( v0 k) h/ ~; c其实,香港现在对国内招收的硕士研究生越来越多,楼上管理员可能并不了解,多到理工大学校外的红墈地区住了大量的来自内地的中大、城大、理大的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各大学正在积极筹划为国内学生建宿舍楼。5 u- K: e2 r) w; t

& j' z7 ~& K7 M9 q$ b第三,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看,香港硕士和博士课程提供的确实是与国内不同的训练。这一点我们会在即将修订完成的网页上反映出来。
& r- b# M' ^6 V- `1 H& b- T% L/ a2 y0 f" t: `
如果有些同学毕业后工作了较长时间,再去参加考试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也不值得为考研花大量的复习、复读时间,那么他们完全可以选择来香港念书。念完后如果表现优异,仍然可以争取念博士的机会或参加我系的科研研究。
( F1 h) T8 m9 ^
8 ~  G* Z* t3 \! v本人自己也在国内大学全程念过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还在那里教过数年专业课,参加过高考招生和研究生招生工作,对内地同学的需要并不陌生。回想起来,当时为政治课和当时的形式教育课花这么多的学习时间,是我最感痛心的事情。5 J7 F; v! a- D1 J) ~5 W5 b
8 {" `, W+ A* H3 r! {. |
[ 本帖最后由 理大中文 于 2007-11-21 07:21 编辑 ]
发表于 2007-11-22 21: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理大中文 于 2007-11-21 07:08 发表 # R$ `6 U' Z: ^, F
开会回来,回大家的质询。
9 z( f5 l3 D' q7 `( A. v5 G2 H$ i% z% e( ?+ D2 U- y$ d$ u! R
中国内地教育部与香港特区政府已经签订了学历学位互相承认的协议。我们会去索取正式的文本。如果这一点得到最后的确认,则无需贴出学位样本。
4 f" l2 s2 i$ F. U
那就最好不过了!7 j' A$ i( \( {' B1 n5 H! r
4 z. B7 E9 {& U$ o
建议你们做中英文网页,光英文内地学生看起来还是不太习惯。
$ A( z/ @  c" m0 Q+ @
: x7 y4 \* D& I+ b# a1 T. z等你们的正式协议、招生简章“出笼”后挂到这里来吧。估计会有人感兴趣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23: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在京签署   
% R; a9 u0 Z$ V  b2 H  《中国教育报》 2004年7月12日  # s- L: y" ]( Y; E& u, |- C
( E7 Y5 k) _, l) |5 T% t  }1 V
--------------------------------------------------------------------------------" w+ d& m+ g/ W3 I- Y
$ d( u$ \) ^7 N  Q! E& ~
8 v" C3 \3 u7 \9 t% V

. d+ \3 T8 y$ o0 ~??2004年7月11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和香港特区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在北京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周波、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 q0 z( z* {* Y, r. A; e8 ^2 O; h/ t" |/ w% ?0 B
??《备忘录》中明确规定,内地学士学位获得者可以到香港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和进行职业学习;内地硕士学位获得者可以直接攻读香港高校的博士学位。同样,香港高校学士学位获得者可以直接到内地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和进行职业学习;香港硕士学位获得者可以直接攻读内地高校的博士学位。 - h* j+ Y: s6 r
; M+ C) t9 e! r% [! o* h
??近年来,祖国内地与香港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该《备忘录》将有效促进内地与香港的人才流动,促进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据悉,内地与香港的高等学校在课程学分认可领域开展合作也在协议中得到了鼓励和支持,这将有力推动内地高校与香港地区高校利用各自优势,培养符合两地需求的人才。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23: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 0 g) `% T2 a8 l$ `
    % M7 I- k2 I8 q( L& T( i6 {
----------------------------------------------------------------------------------
. b0 ^, u0 X5 `8 v& }国家教育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统筹局(以下简称“双方”)为简化内地与香港的高等学校(包括内地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下同)依法颁发给学生的学位证书的相互承认,进一步加强内地和香港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地学生的交流,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就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达成以下共识: 8 i! k1 A, v1 Q& j7 w+ S
第一条 工作机制7 q4 a: C- a  ~( s. c( @
) l( K; f- f& u' E) N6 `1 T- L/ V
一、双方将各自指定适当的机构,提供有关互认信息,并根据使用的法律和学制的具体实践情况,提出有关学位评审的专业意见。双
9 r$ X5 |  Q# }9 F$ g3 R方在指定有关的机构后,将通报对方。
8 e! s+ o; |8 n; l2 c; R; \二、 双方指定机构可就两地高等教育学制和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比较向两地的高等学校提供专业意见,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1 I% N7 d. ^" h7 q- K% Q0 G/ C三、双方指定机构将向对方提供有关两地各自认可的高等学校的信息。
& U2 M' Y8 H' k2 b9 N# Q' A" u# \四、对于本条第三款的内容,两地各自认可的高等学校是指在当地拥有学士或学士以上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两地目前认可的高等" z* G* w) t' y7 m- C# c" S5 w
学校名单,现以附件形式附于本备忘录。有关上述名单的信息将由双方指定机构保存,定期更新,并于更新时由双方指定机构通知对方。
: L) N' N3 n9 O 
( Y- \: `5 E$ u: Z
7 G7 a; U0 N: X, W第二条 适用范围
! r5 l. {" `2 Y' _; x" f, L% F: j& M! T( u
一、本备忘录适用于两地各自认可的拥有学士或学士以上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但不包括由两地教育机构颁发,在学士学位程度以
9 B' N  k! \# E1 Z下的学历证书。
5 z* d$ D; ~5 I/ K二、双方鼓励并支持两地高等学校在课程学分认可领域开展合作。
* m0 \: O, e. h2 {; f- L$ I
  @( T" G5 t$ ]第三条 学位与升学申请
2 [. {. g1 ?* N- N
. U4 @1 {0 ~1 q一、已获得由认可的内地高等学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者,可以申请攻读香港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学位或者进行职业学习。
. a; e6 F2 g* }二、已获得由认可的内地高等学校颁发的硕士学位者,可以申请攻读香港高等学校的博士学位。) N' e  R2 p# K
三、已获得由认可的内地高等学校颁发的学士学位,且成绩优异并顺利完成高质量论文或者研究工作者,可以直接申请攻读香港高等; C8 u: S9 Y) \! h' \1 o1 m
学校的博士学位。/ M; ?* @1 _0 m
四、已获得由认可的香港高等学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者,可以申请攻读内地高等学校的硕士学位。; C$ d5 K, C" o, j9 ^" K1 \
五、已获得由认可的香港高等学校颁发的硕士学位者,可以申请攻读内地高等学校的博士学位。- f7 |5 n' {2 O" C
六、已获得由认可的香港高等学校颁发的荣誉学士学位,且成绩优异者,可以直接申请攻读内地高等学校的博士学位。( q# m$ S: D5 p+ X9 R$ ~6 d
七、双方将尊重两地的高等学校按照其有关规定进行招生的自主权。9 z. T9 V4 B* `6 w+ R
 ( N& U! |# O* a

5 I& w' y4 ]/ [" H1 H第四条 后续活动  @' }4 ^1 Y5 a9 ^
/ n/ p3 J% ^5 Q; P9 R$ L
一、 双方将保持密切联系,并鼓励和便利双方指定机构和其它相关组织之间的合作。0 @+ T3 k# _# D' ?/ X" \' h; R0 w9 K
二、双方指定机构将保持密切联系,直接就学位互认交换专业意见。* ~2 B0 X+ h, D! m8 U
三、若双方同意,可以在需要时召开会议,讨论有关问题。
6 H5 f9 r& u  g$ ^7 |& h% l% n8 s& ]# m6 u1 n; _* B, C8 \* @5 }
第五条 有效期
5 t1 U3 Z: B% I5 a5 h' Z  G
9 o6 Q" f8 {- T6 c8 Y9 a* Q* n本备忘录将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双方均可在任何时间以书面形式提前三个月通知对方,取消本备忘录。; F8 Y/ B/ X+ w1 V, l8 Y: H: H
 ' x+ a, O$ h& W6 N0 m1 x9 k
' R4 z8 d+ K  Z: `7 z* a5 J
本备忘录于二零零四年七月十一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
% p1 g2 n* Y1 e! _ 1 K8 h- r1 P0 V7 Y) ~& S/ V
( C: e. u2 M2 K4 e
国家教育部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统筹局# @% Q1 P, }) m2 y2 E
代表                            代表5 Q& d6 j# i" x0 {4 m0 {1 R
(周济部长)                         (李国章局长)
  p! Z; V6 ?/ F  U" }. E
; W7 u7 ]$ i& J7 u: }# e! I ' G7 u% l, _' t) A2 J, Q2 ^
6 G9 R5 }5 N; Y7 y1 R- M
附件:
1 J' @2 J/ z: j9 W6 }4 `一、 拥有学士或学士以上学位授予权的内地高等学校名单
: W; N3 @7 k; C' n0 y二、 拥有学士或学士以上学位授予权的香港高等学校名单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23: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释疑
* T( I4 @! ^' y6 W+ k) \" n' K  i. w# p; m+ w  R7 c
--------------------------------------------------------------------------------% R- y/ t. |5 B% ^% {0 I' W

6 l& M9 E- Q- u% S0 x1 E" R2005年11月07日 16:148 R5 Z+ z8 Z; ^; g4 A

5 H, A; X  M- q  为满足广大留学人员及其他国外(境外)学位获得者在国内升学、就业的需要,维护学历学位制度的严肃性,同时为国内招生和用人单位鉴别国外学位证书及高等教育文凭、证书提供咨询意见,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自1991年起就开展了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业务,此项工作在2001年得到了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的正式批复同意。7 I1 A; u* f- Z6 e% Q

( C' _  S& k6 y" I4 x  至今,该中心已受理了38000多人次的国外(境外)学位学历认证,做了36000多份学位学历认证,认证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特别是中组部、人事部、司法部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和肯定。党政干部在取得国外学历学位的时候,中组部要求一律要经过该中心认证,才能给予使用。' G0 T- y. {( e9 @- }/ d

- ?" [  C% L- S3 T) E6 p2 B  随着学历学位认证业务的不断扩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最近又公布了最新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须知》。此举引起了社会对国外(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的再一次热切关注。
  E: P- L/ J' v+ G: G1 d! k, v8 V0 Y1 J& s1 P+ v% c+ ], q4 H
  为此,神州学人网站于9月2日,特邀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邵巍及负责此项工作的魏能涛、张莹、成雯等嘉宾做客,在线回答网友们的问题。根据网友在线提问和嘉宾现场解答的情况,神州学人归纳整理了此篇“释疑”稿件,供读者参考。
; @8 h& Q  a7 y- R1 u+ o0 C
* [. K3 b4 M* n  G  基本政策措施释疑! f- u& |" z  B3 ~
& Y/ I2 f( u, J! i# I# F
  【主持人】学历学位认证是否具有强制性?
- d7 ^- E1 s% h; ]1 K
0 m# m7 K6 U9 l5 W0 k  【嘉宾】学历学位认证并不具备强制性。但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学历学位认证呢?因为利用国外教育资源为中国培养人才服务,涉及到我们对国外教育资源的认证问题。政府在这方面主要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和相关国家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二是指定像我们这样的专业机构对国外学历学位进行认证,这种认证强调学术性、服务性和市场性,而不是强制性。其中,市场性就是按市场需求进行认证,包括政府的需求、社会或者行业的需求、专业机构的需求和境外教育消费者或者跨境教育消费者的需求。2 P! o/ h/ g4 U1 n
) W4 e9 W6 z. Y9 X+ s+ m
  【主持人】国外学历学位认证的必要必性是什么?# L" ~0 J8 g, Z8 i5 \6 T/ l( S+ d

' g1 F& v7 h/ \% d  【嘉宾】国外办学体制特点不一,从管理体制上讲有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赢利的学校和不赢利的学校;从发放文凭的层次看也不一样,一般主要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但有些国家有副博士,有些欧洲国家没有硕士这个层次,还有的国家有一些职业文凭。中国的学位制度和上述情况也不完全一样,因而需要对国外的学历学位进行认证。学历学位认证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国外发放的教育学历学位的鉴定,二是对文凭的真假进行鉴定,三是对获取者本人的鉴定。因此,学历学位认证工作是很重要的,也是国际惯例。
  G+ Y$ c: t& L* Y2 z. Y
+ X* j! \0 H+ ~% c  【主持人】有些“海归”回国找到了不错的单位,或者创业也比较成功,有人说这其中也不排除没文凭者甚至持假文凭者,对这种情况是否准备采取一些防止措施呢?7 G. B* [# Y6 Y
  F. Z2 [6 K# S! Y
  【嘉宾】宏观上讲,中国政府对于国外教育资源目前采取以下几个措施在进行管理。第一就是通过法律法规,比如说我们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就是一个法律法规,这首先是对国外教育资源进入中国的一种制约;第二是通过教育部的“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国外教育机构资质的名单,现在有21个国家1万多所学校的名单公布了;第三是政府对引进国外教育资源审批的手续和程序;第四就是我们这样的认证环节,对办学的结果、对你学习的结果有一个认证,这也是对国外教育资源管理、准入的一种有效手段。
7 I% q5 T+ _5 S2 f% Y
9 r1 [: V% P0 ]: c# |  对个人来讲,混来的文凭,显然不能和通过努力学习拿到的文凭相比。对于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文凭,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国家都不愿意出现假文凭,任何国家都要维护自己的主权,维护自己的教育质量。所以,一方面我们希望我们的留学生们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对于假文凭,对于通过不适当手段获得的文凭,我们拒绝受理和认证。
0 v0 h) I( s# J& V$ ~  i+ X0 }
: T' P: d* f0 ]5 K" r  【主持人】持假文凭的人是不会自愿认证的,我们是否考虑到要动员已招聘“海归”的单位来组织对已聘任的“海归”们的文凭的认证呢?3 q8 {. |8 g( d3 |7 F. U

  _- b6 M- ^4 V8 L/ t  【嘉宾】第一,很多用人单位不太清楚认证的问题,希望他们能从网上了解相关政策和有关情况;第二,有些单位确实用人所长或者用这些人的能力和素质,而没有考虑文凭的真伪,这些情况也存在。我们认为,一方面要通过广泛宣传使社会更加认同、使用人单位了解认证工作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呼吁在外留学人员一定要刻苦努力学习,拿到一个真正的文凭回国。
6 i* _% k, a* R, C4 ^; y5 H5 d/ _9 R! X
  【主持人】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是不是中国惟一权威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机构?是不是你们不认证的国外文凭就代表国家不认可?
' g+ c# ^) _2 N+ h) H& z. }) A) c1 l- F- j9 s) f& f0 ~
  【嘉宾】首先,我们的认证是得到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的批复同意的。其次,关于认证问题,社会上有很多的说法,并不是说我们不认证的文凭,国家就不认可,也不能说国家认可我们就认证,这个问题不能这样简单地区分。
# i+ B1 X  \6 E0 z$ j& r+ f, ^- n1 @/ i( _' l. M" q- p7 ?
  第二,国家之间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并不代表对某一所学校所发证书的承认。政府签署的框架性协议只是对高等教育质量总体而言的相互认可,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从这些国家回来的人员,比如说美国和加拿大,这是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更加复杂,签定统一的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暂时还有一定的困难。
; b$ B3 J3 V& F; B' {/ Q4 L* E
# B9 M7 k: a% ?: W) k& z7 U  第三,我们是一个专业性的机构。比如对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所持文凭进行认证时,我们要参照美国主管机构对这些大学的意见,参考驻美使领馆教育处(组)的意见。
/ l' O2 i+ _" p) T  S2 f- u
7 [, ]$ f7 r- b7 p- g2 c; X  【主持人】中国高校境外办学所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是否属于你们的认证范围?
' l9 U# ?- N( Z/ g2 W+ Q. {: j  B) m; c' ]4 v. K2 T8 I
  【嘉宾】我们认证的是外国大学所发的文凭,我们这个机构并不认证中国大学所发的文凭。中国大学所发的文凭有另外的专业机构从事这方面的认证工作。
& {, f: n6 {  F- ^2 o/ z; H
1 Z1 z% Z6 e" ~, o  o. {* t  【主持人】都是同一个学校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是否一个同学已经通过你们的认证,其他同学是不是不用认证了?
8 {& E$ o& y4 H; L* e6 m1 q7 ^5 h, B: j8 E. e3 S" Z
  【嘉宾】当然不是。我们的认证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是一个学生的认证就代表了其他同学的认证。
: F: T9 D1 B5 A# E! r; P5 w9 O& I6 w$ y% l% L' T- ~  m7 a
  【主持人】学历学位证书和学位证书是不是一样?  ^- U; R0 A, D" {* {, o% o
( h- O7 h8 F$ |: t
  【嘉宾】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双证书,学历证书是一个,学位证书是一个。可是国外很多国家只有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一个人所拿到的学位证书,同样证明他的学习经历,相当于他的学历。许多人由于不了解国外教育体制,拿到了学位证书认证之后,还向我们咨询按什么样的学历对待他。
! N5 p4 Y% [! I6 y/ z
3 [. q$ j. R. y: V( C, Q: e& @  【主持人】预科高级文凭是否需要认证?
9 q4 `; Y5 Z7 V& H1 t1 b
  o, o! E2 I) t. d  【嘉宾】预科或者是外语补习、进修方面的证书,不在我们认证范围之内。我们认证的范围,只涉及国外正规高等学校取得的大专以上层次的文凭证书。+ q* {6 k- U% |% l! y: g  c4 |$ A
& {/ b$ N' @! O4 x: U0 {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有关艺术类专业学历学位认证的一些情况。/ o9 P/ q( A9 e5 p* i9 u. X- I
% Q5 U* T8 |' x6 J5 `
  【嘉宾】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调研,有一些国家音乐类的学位证书或者学历,我们现在开始了认证。但是对于美术类的,还有其他艺术类的,目前还没有完全开展,这也需要有一个过程,认证工作是有一定的学术性的。我们做这类认证,现在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还是国外的这些艺术类院校办学的合法性,是不是得到了政府和专业部门的批准,这是很重要的先决条件;第二是看我们驻外教育处组为我们做的一些调研和他们提出的意见,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依据;第三就是国内在艺术类院校工作的专家、学者的意见;当然最后还要直接和国外相关机构和国外一些专家进行联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在对艺术类院校学历认证方面有新的进展。
7 P% _5 F! X( l& n4 z. M
7 ^0 h1 k6 n% o# R  国别和地区政策释疑
2 X+ m9 m& X9 R! X" |5 D
4 K$ X; T4 k& W. B2 y; }  【主持人】有网友问有关在德国获得的Diplom-FH的认证是如何进行的?
. W  o& o- T) d- J
$ j6 K6 u* v% _  【嘉宾】德国的Diplom-FH不是德国的一级学位,只是学生在德国大学经过了大约六个学期的学习取得的阶段性考试的考试证明。根据中德签署的协议第四条第四款说明,在德国高校获得的这种文凭至少要经过六个学期的正规学习,并经过正规考试的德国大学的学生都可以参加中国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根据这一规定,我们也对在德国大学和高等专业学院获得的Diplom-FH给予认证,并且注明在中国可以参加中国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另外,在该协议的第八条第二款中有一个中德学历文凭对照表,德国的Diplom-FH中文对照的是高等专业学院学位,而不是对应Marster、Magister。我们根据这个内容和专家的意见,对Diplom-FH的认证也是注明其在国内不是硕士学位证书。
; V! ]0 n! G' V! {9 Z
1 \, f" I8 v+ }: J  【主持人】法国的工程师培养举世闻名,中法在学历学位认证方面有什么合作吗?& F  F& l* L* D. Z. f! r0 m/ H
" h0 O) q7 \& h; b3 ~$ a+ o4 k: ^0 _
  【嘉宾】中国和法国2003年9月30日在巴黎签署了两国之间高等教育学位和文凭互认的行政协议,这个协议的签署为我们两个国家大学学生的交流和留学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法国的工程师教育确实是举世闻名,在这个方面,凡是工程师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拿到的文凭,都可以到我们这儿申请认证。
9 L8 Q$ @0 K- Y: I' ?9 n
8 n6 U3 C8 F' a1 k, I  【主持人】澳大利亚为中国留学生开设了中文讲授课程,他们获得的文凭有没有问题?
4 N6 {8 Z. t  A& L- ^
' z- k7 q" G9 S6 ?' l  【嘉宾】对这类情况,我们的看法是:第一,首先要看其办学的合法性,就是说不仅看政府对你的批准,还要看专业机构对你发证的许可;第二,我们希望这样的学校主动和中国驻外教育处(组)取得联系,请后者提出参考意见;第三,我们也请学校和其驻华使馆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和我们沟通;最后,我们还要和其所在国质量管理部门取得联系,核对他们提出的中文授课和中文撰写论文方式是否具备合法性。澳大利亚也是这种情况,我们既要按照上述原则来考虑,还要参考中澳两国签署的高等学历学位互认的协议,同时也要考虑学习者获得文凭的真伪。
& ?& n1 k- _3 J+ @8 F
0 u- j4 B6 ~: q/ h  T  【主持人】对在俄罗斯、日本、菲律宾的学历学位认证,是否需要提供额外证明?
- P, Z  o" `) Z
2 P) q0 w* T/ w* P. \: F  【嘉宾】我们对一些特殊情况,是要求提供特殊的补充材料。我们要求在俄语国家取得的证书进行认证时,要提供预科证明,这是根据俄语国家招收留学生的条件来考虑的。* i$ \9 s7 y6 J3 P7 ~

3 ]* p) Y' j7 D. g, C  日本有一类论文博士,取得学位的多数人没有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单,这就需要他们提供研究证明和学位申请书等材料,这也是根据这一类学位的学生所在学校对他们的要求。9 i9 p1 v2 k% ?$ A0 n
# H" F& P% j" G. V) @
  在菲律宾取得的学位进行认证,根据菲律宾的情况,则需要提供菲律宾总统府、教育中心、外交部三部门的认证材料。
  h2 g2 @1 r+ ?, i1 `
" C$ a" X- Z+ ^$ J! O  还有一些具体情况,请大家在申请前先登录我们的网站,参考认证须知,这样可以在申请前准备好材料,方便自己的认证申请工作。
( G/ b' M: N/ j
7 Y0 ^$ u2 J" V' k) g+ o9 {  【主持人】我有一个朋友,他持有香港财经管理学院的毕业证书,他想知道除了通过你们以外,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查证他证书的真伪?$ h0 v; y: ?- c: r  ~# k
3 Z3 M8 g( _; [' `4 P
  【嘉宾】2004年我们签订了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学位证书的备忘录,但是香港财经学院不在备忘录中,目前内地不承认其颁发的学历学位。: o8 T3 B. i9 h
% {. a3 `- h) J
  【主持人】对台湾地区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学历是否承认,如果承认是承认哪些高校?
( f- H! {+ Z. E0 u7 g# r0 D5 ^5 L
2 I  h, t" T/ A0 f# k  【嘉宾】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推动两岸学历互认工作,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台湾当局不愿承认大陆高等学历,台湾学生凭台湾高等学校学历证书到祖国大陆学习深造,现在不存在任何障碍,我们都予以接纳。$ u0 C) e& T% z, Z

" U8 c* a/ Y2 Y. D1 n  具体申办手续释疑$ B  ?5 D4 t5 J

4 _9 t" I  M9 ?2 j& m$ I  【主持人】在外地怎么办理手续?翻译材料必须你们指定的公司翻译吗?  J: T8 A( j5 k" y/ C2 O1 D/ C# x6 z

, }2 n+ [. w5 ~+ o& u5 K  R  【嘉宾】考虑到外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全国设立了20多个验证点,验证点会对大家的原件进行一些验证,然后把复印件传给我们,我们根据复印件来进行认证。同时,我们正在进行网上认证申请系统的建设工作,在适当的时机,我们可以对一些国家的学历学位进行网上的认证工作,更好地方便外地学生。1 ?4 ~$ q* C) W2 y9 U5 y; M" v/ ?

# ~1 ?7 s% U3 H, Q) Z  翻译的问题,在外地的翻译公司也是指定的,或者说我们对翻译公司也要有资质审查。证书的翻译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是随便的翻译公司都能够翻译的,所以如果可能,最好是提交给我们指定的北京嘉华世达教育国际交流有限公司进行翻译,有关翻译的问题我们网上也有说明。
1 M8 ?6 L+ I$ T, ]6 ?) z* |8 a# l
* |2 F3 j! h* Q  【主持人】为什么要求申请认证的文凭和材料必须翻译成中文呢?! N& ^5 X( i- \9 |$ j! i
% T) {5 L) L% i5 }$ K
  【嘉宾】我们接受的认证来自不同国家,目前我们已经受理了70多个国家的学历学位认证,那么应该有一个规范的语言,就是用中文,所以不管是大语种还是小语种一律要求翻译,而且都必须是我们指定或认可的专业公司翻译的。9 Q* `5 t' N9 v+ Y! K5 V
+ k3 T- t3 }( y% V+ k# H
  有的网友还可能会说,我都从国外学习回来了,我自己翻译还不行?不能这样理解问题。翻译工作是很严肃的,也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是认证工作的需要,也是档案存放备查的需要,你个人有能力可以翻译,但是还需要专业翻译公司的认证,我们指定的翻译公司提供的是规范的翻译服务。! m% V. x- I+ ^$ C8 ^
/ A8 [& E% @  v1 A
  【主持人】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的联系方式是什么?( ?1 N* m# e# l; u( V2 @: l

+ j% d) Q# P0 Y" K  g! l4 c( b4 X  【嘉宾】认证电话:0086-10-82300056、82301008、82301006转118。
1 @/ I8 O+ |8 s7 ~6 d  B2 N! y6 F$ J1 j& k5 A/ }
  E-mail:interco@stnet.cscse.edu.cn
2 F* m! }! y, ]0 {" x( J& ~5 I8 a! U$ |, A, S2 G; P: F" Z/ a" Q
  (来源/神州学人,作者/徐妍)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23: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的报道

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3 ]% ^; ~  W1 G4 i1 f$ d1 N6 z
7 c% V1 d" r3 n1 S9 {
內地與香港互認高教學位 (大公報 2004/ 7/12 )
0 D" Q2 u( d, j
6 T+ |0 \% |! F0 f4 }內地香港互認學位 利港納專才( 文匯報 2004/7/12 )
  E6 m3 W# h! S
1 |7 N& g% L" F9 t學歷互認推動本港教育產業化 ( 文匯報 2004/7/12 )
8 }3 N' p7 f) v
) y1 R/ o3 F/ ]中港大學資歷互認 ( 星島日報 2004/7/12 )
( H; [/ X. w5 j# s1 `# |" w' V3 L
0 u  G! _- H( e! ]' H' r4 J港與內地學位互認 ( 香港商報 2004/7/12 ). O# e7 m1 E, m8 q

0 _# R8 @. \+ G5 B兩地學位互認促進人才交流 ( 香港商報 2004/7/12 )
9 I4 E/ z4 t. q+ V5 }3 m/ l
( x0 V( f  n5 e9 Z. g/ P9 e6 d0 z8 n/ I; d0 o( x. q
內地與香港互認高教學位               2004-7-12 1 C# O) b8 ~; G& v1 E% V

/ g1 ]2 `2 P' N4 t  【大公報實習記者吳歆北京十一日專電】教育部部長周濟和香港特區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今天在北京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周波、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等出席了簽字儀式。 + z1 b2 T; E1 \

2 B8 W+ o6 H# K) n7 ]  該《備忘錄》是根據「一國兩制」的方針,從內地和香港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兩地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才交流的需要而簽署的。近年來,隨著祖國內地與香港在教育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日益頻繁,許多內地青年十分願意到香港高校求學,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也十分希望到內地院校就讀。在此情況下,許多內地與香港的有識之士,一再呼籲兩地應盡快簽署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有關文件,以方便內地與香港的人才流動,促進兩地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 q1 u- C7 {5 C5 {" \2 r3 I5 d) q5 I7 T3 |- n
  協議中明確,內地學士學位獲得者可以到香港高校攻讀研究生學位和進行職業學習;內地碩士學位獲得者可以直接攻讀香港高校的博士學位。同樣,香港高校學士學位獲得者可以到內地高校攻讀研究生學位和進行職業學習;香港碩士學位獲得者可以直接攻讀內地高校的博士學位。
. u) ^, g- T; W6 M7 \6 Z. H! F3 I2 w7 Q
  據悉,內地與香港的高等學校在課程學分認可領域開展合作也在協議中得到了鼓勵和支持,這將有力推動內地高等學校與香港地區高校利用各自優勢,培養符合兩地需求的人才。
* K$ z# b5 y# r3 ]# i% ^) L+ v2 Q) q( l- s" _% R) {
Back to Top
! V) i- }8 I$ ^0 J  s4 h6 ]- K) S. E5 S% N9 i8 H
$ Q& o+ u5 L3 s, _

- ^* [0 N' T. }) ?  ?& I1 x. n內地香港互認學位 利港納專才             2004-07-12: n/ N1 `+ Q2 o! [$ c

+ g4 K1 y. @4 r  【文匯報訊】據新華社北京11日電:國家教育部部長周濟和香港特區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7月11日在北京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
+ r+ q- L2 M3 N# p# T. K9 }
6 `, ~- m. |  }# H# X% s3 y  該備忘錄是根據「一國兩制」的方針,從內地和香港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內地和香港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才交流的需要而簽署的。近年來,隨著祖國內地與香港在教育方面的合作與交流不斷發展,許多內地青年十分願意到香港高校求學,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也十分希望到內地院校就讀。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內地與香港的有識之士,一再呼籲應盡快簽署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有關文件,以方便內地與香港的人才流動。 ( Q  ^  }- Z" w  r
5 w& A  X7 v" V' \6 E
  協議中明確,內地學士學位獲得者可以到香港高校攻讀研究生學位和進行職業學習;內地碩士學位獲得者可以直接攻讀香港高校的博士學位。同樣,香港高校學士學位獲得者可以到內地高校攻讀研究生學位和進行職業學習;香港碩士學位獲得者可以直接攻讀內地高校的博士學位。 3 Q& g( w+ Y7 ~; p

$ G4 q3 S) x4 a; A2 G. C- q7 t% r8 ?# p; f% n$ ~9 V
港生內地發展機會更多 4 l+ @. \0 l3 w' \$ q
. n0 c' P! U3 w1 R" A- V* _9 n+ l
  據悉,內地與香港的高等學校在課程學分認可領域開展合作也在協議中得到了鼓勵和支持,這將有力推動內地高等學校與香港地區高校利用各自優勢,培養符合內地與香港需求的人才。
3 Z% w- }; b. D9 U  z5 P, r* U6 C) e# r
  有專家認為,本港吸引人才正面臨一個新的機遇。香港與內地學歷資格互認,有利吸引內地大學生來港升學,為本港大學教育產業化提供生源和動力的同時,也為大量吸納內地人才來港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 ^8 u& R' m5 l& i5 T+ x- Y2 O1 E: {' @# H4 e6 l8 ^8 M
  對於有關協定,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認為,學位資格互認,有利雙方學生往對方的大學升學。她又相信協定對港生同樣有利,因為目前不少港生均希望回內地發展,學位互認後,他們便可憑著回內地進修的機會,早一步認識內地的情況,而其資格亦會獲僱主承認,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9 j7 t- M2 T4 [# Z' j- R2 {

! x* Y1 E7 j& P5 @! k
8 A( |- c  h# B! V
( x: T. [& ^+ i( }  uBack to Top
, r5 ^8 A- V! c, I
9 k* I' Y- z# P& n8 `3 U5 S( ^  g9 @0 }/ S6 ^
學歷互認推動本港教育產業化             2004-07-12
! A( n. V# W3 n0 e6 y8 r* l
; S" t5 {* L9 J# }$ z( t   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昨日在北京與國家教育部簽署備忘錄,確認兩地認可院校的學士和碩士學位畢業生,可以申請到對方的院校繼續升學。對香港來說,這有利推動高等教育產業化發展,有利匯聚人才,有利本港學生回內地發展。
& [% Q/ e0 ?# Z3 m, ?# \$ _( ~# v, V$ Z3 u
  特區政府一年在高等教育上的投資高達110億港元,但鉅額投資與教育質素形成較大反差,香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港人一面不得不為本地大學昂貴成本承擔沉重稅荷,一面又得想盡辦法將自己的子女送往國外求學。其中癥結,在於本港大學教育沒有形成產業化。凡是發達經濟體系,教育產業必定發達,如美國教育產值居各項產業第三位,僅教育服務一項每年創造的收入就達2000億美元,約提供了200萬人的就業機會。英、加、澳、俄、新西蘭等國家,也紛紛開拓國際教育市場。香港作為發達經濟體系而教育產業化遠未提上日程的狀況,應盡快改變。配合兩地學歷資格互認,本港高等教育應加快改革步伐,向大學教育產業化方向發展。要看到,大學教育並非義務教育,而且沒有實現產業化的大學教育亦必定缺乏競爭力。所以,本港應借助兩地學歷資格互認的契機,將大學教育產業化提上日程。
& @; R  D, l- B1 T8 P/ o1 \( L: @
0 P* ~4 p0 ^# j# K% B  香港與內地學歷資格互認,有利吸引內地學生到本港大學升學,為本港大學教育產業化提供生源和動力。教育部於今年三月,已發出同意香港高等學校在內地部分省市招收自費生的通知。隨著學歷互認,赴香港就學將成為內地學子的又一熱門選項。兩地學位互認,也有利香港匯聚內地科技精英。美國經濟發展強勁,主要得益匯聚了世界上最優秀的科技精英,而吸引這些精英的主要動力和途徑就是教育產業。兩地學位資格互認,為香港吸納內地科技精英創造了良好條件。此外,內地教育市場很大,學歷互認有利本港大學到內地發展,這對促進香港教育產業亦具重要意義。
' V* a/ ?- \8 }% }/ @) l4 p0 T3 Q: [$ z8 G7 f- E2 X' ]
  兩地學歷互認,還有利香港學生到內地進修和發展。隨著內地經濟蓬勃發展以及CEPA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實施,內地越來越需要具有一定國際視野、受過西方社會制度和文化薰陶的各類人才,而這正是香港學生的長處。現時本港也有不少學生希望回內地發展,學歷互認令本港學生可憑著到內地進修的機會,早一步熟悉內地情況,為今後在內地發展奠定基礎。
+ e0 p, I! Y2 g3 R! l0 _7 a/ I: N5 D$ Z
  有人擔憂學歷互認會因為多了內地學生而影響本地學生的升學機會。其實這種擔憂是不必要的。兩地學歷互認有利吸納內地人才,推動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問題的關鍵在於:香港要適應形勢發展,調整和改革本港大學的教育架構和規模。如果內地學生來港增多,可相應擴大本港大學的規模、數量及學額,以免影響本地學生入學。按照其他地方慣例,留學生學費要比本地學生高。為了增加本港大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亦可考慮合理調整外來學生學費,以增加本港大學收入和降低成本。(文匯社評)
% z+ u. t7 \3 [3 w$ |2 J5 H# G1 C( s

, X. \1 a( ^$ zBack to Top
$ ?: J1 y. |) z
3 O0 f2 q, z4 y/ \1 \$ K" `1 ?" J( Y. O9 x* p! D8 |
  _+ a5 \/ u( {$ m
. Y2 Z- Q. y4 ~( a; Y" e/ ?0 i
中港大學資歷互認               2004-07-12, [: Y. r9 y) w  s7 D8 G, Y

8 b: _6 v+ f( x  ( 星 島 日 報 報 道 ) 教 統 局 局 長 李 國 章 昨 與 國 家 教 育 部 簽 訂 協 議 , 正 式 落 實 兩 地 大 學 學 歷 互 認 。 即 日 開 始 , 本 港 十 一 所 大 專 院 校 畢 業 生 , 及 內 地 八 百 三 十 所 大 學 , 將 會 互 相 承 認 對 方 院 校 的 學 歷 , 方 便 兩 地 學 生 升 讀 研 究 院 課 程 。 學 友 社 指 協 議 可 鼓 勵 港 生 北 上 升 學 , 但 認 為 會 令 本 地 院 校 研 究 生 學 額 的 競 爭 加 劇 。
1 B- r( k; t. q5 j% z5 M5 U' Z, N* M, {3 v. x
    教 統 局 局 長 李 國 章 昨 日 帶 領 一 百 八 十 位 港 生 , 到 北 京 參 加 首 次 舉 辦 的 國 情 教 育 課 程 , 與 國 家 教 育 部 部 長 周 濟 見 面 , 並 在 北 京 簽 署 《 內 地 與 香 港 關 於 相 互 承 認 高 等 教 育 學 位 證 書 的 備 忘 錄 》 , 確 認 兩 地 認 可 院 校 的 畢 業 生 , 可 申 請 到 對 方 的 院 校 繼 續 升 學 。 7 a2 H3 R1 J# x/ D

9 m5 \3 S! D% Z; @# ?    協 議 獲 內 地 認 可 的 本 港 大 專 院 校 , 除 了 由 大 學 教 資 會 資 助 的 八 所 院 校 外 , 還 包 括 香 港 公 開 大 學 、 樹 仁 學 院 及 香 港 演 藝 學 院 ﹔ 而 本 港 亦 會 認 可 內 地 八 百 三 十 所 大 學 的 學 歷 , 方 便 兩 地 學 生 報 讀 對 方 的 碩 士 及 博 士 課 程 。 9 Q$ Y) D2 B5 ]1 g7 M

) }& m; L- [, c    協 議 下 內 地 大 學 畢 業 生 可 到 香 港 報 讀 研 究 生 課 程 , 而 港 府 早 前 已 取 消 了 本 地 研 究 院 課 程 取 錄 非 本 地 生 的 學 額 限 制 , 李 國 章 說 ﹕ 「 香 港 學 生 若 有 能 力 , 不 應 擔 心 競 爭 , 內 地 生 更 可 帶 來 良 性 競 爭 。 」 3 f3 ^$ x" L3 g1 Y

8 m% k7 \9 B2 v* x& v$ _    學 友 社 總 幹 事 崔 日 雄 表 示 , 協 議 會 增 加 港 生 到 內 地 大 學 升 讀 本 科 課 程 的 動 力 , 但 現 時 只 有 清 華 大 學 、 北 京 大 學 及 暨 南 大 學 等 少 數 大 學 直 接 招 收 港 生 , 其 他 大 學 必 須 通 過 高 聯 考 , 對 港 生 而 言 有 難 度 。
( a  |/ ^1 g( u; j/ N1 {" {) q+ S2 F7 ~$ Z3 |# T  v
    他 又 提 醒 港 生 應 選 擇 入 讀 國 家 級 、 省 級 及 內 地 政 府 認 可 的 約 一 百 所 重 點 大 學 , 因 為 比 較 可 靠 , 有 關 學 歷 獲 本 地 僱 主 認 可 機 會 亦 較 高 。 另 外 , 本 港 大 學 承 認 內 地 大 學 學 歷 , 亦 會 令 本 港 研 究 生 學 額 競 爭 進 一 步 加 劇 , 「 內 地 生 獨 立 處 理 事 情 的 能 力 強 , 向 來 受 本 港 大 學 歡 迎 。 」 , `" v% `* B, a9 \

+ h& J: k1 t: g/ \    不 過 , 協 議 內 容 並 不 包 括 僱 主 承 認 學 歷 , 教 統 局 發 言 人 指 僱 主 會 自 行 決 定 是 否 承 認 內 地 學 歷 , 因 此 內 地 大 學 畢 業 生 來 港 工 作 , 仍 須 接 受 香 港 學 術 評 審 局 的 評 審 , 才 可 確 認 學 歷 水 平 。 ) `$ {7 Q6 n) B( h; H, S- i
2 f. S! g# x( ?& g0 v/ Y. a! c
    教 統 局 常 任 秘 書 長 羅 范 椒 芬 昨 表 示 , 學 歷 互 認 安 排 對 港 生 有 利 , 因 現 時 不 少 港 生 都 希 望 到 內 地 發 展 , 「 港 生 在 內 地 大 學 完 成 學 業 後 , 若 獲 本 港 僱 主 承 認 學 歷 , 便 可 多 一 個 發 展 機 會 。 」 教 協 會 長 張 文 光 希 望 , 本 港 大 學 要 清 晰 釐 定 錄 取 香 港 及 內 地 學 生 的 比 例 , 避 免 影 響 本 地 學 生 升 學 機 會 。
  w% p% N% Y, }3 P$ W0 `- S
" g% @! g  A8 V& R& X8 k4 N    拔 萃 男 書 院 會 考 五 優 狀 元 羅 鈞 禧 將 於 九 月 到 北 京 大 學 入 讀 元 培 計 畫 , 他 對 協 議 表 示 歡 迎 。 他 指 本 地 大 學 承 認 內 地 學 歷 , 令 他 將 來 進 修 時 多 一 個 選 擇 。 希 望 將 來 從 商 或 從 政 的 羅 鈞 禧 表 示 , 將 來 首 選 仍 是 回 港 發 展 , 當 初 在 掙 扎 是 否 到 北 大 升 學 時 , 便 是 擔 心 學 歷 是 否 獲 本 港 僱 主 承 認 , 現 時 的 協 議 對 他 猶 如 打 了 一 支 強 心 針 。
7 y+ s0 m% f  u8 P! u4 c; A! Y% i6 |9 {) ?
Back to Top
) D' m# V4 g. {3 [) f8 ^
1 G$ ^7 m1 v- j3 Z
8 M, a; K% b9 U
6 \( O7 H0 U0 T' @0 ^/ u港與內地學位互認               2004-07-12/ @- q6 L- z' ]. D: o  _8 F
$ [) u; j6 R2 M: x. [1 S3 L
港與內地學位互認 李國章:本港學生無懼競爭
8 {& j' g8 \1 X' g' z* q  U
) r" y, }, W/ r) {* Y$ h' u  【商報專訊】香港與內地昨日簽署高等院校教育證書備忘錄,由即日起,在內地或香港取得學士或碩士學位的學生,可以到對方的高等院校攻讀研究生或博士課程。另外,協議還為兩地高校在展開課程學分互認上提供支持。教育官員說,這有助兩地將來學分互認,加強學術交流。1 }- g( a7 C. u+ W. Q
  O; D9 l8 z6 f# `4 G5 [
  備忘錄由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到北京,與國家教育部長周濟簽署。
, w, R3 y1 X2 H, u
' j3 U6 y# N  u/ ]% Y8 ?  這項名為《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的協議明確了兩地學位互認的具體內容。香港與內地的高等學校在課程學分認可領域開展合作也在協議中得到了鼓勵和支持,這將有力推動內地高等學校與香港地區高校利用各自優勢,培養符合內地與香港需求的人纔。
6 ?$ J- o* A. `: N  d# |/ H+ J: i2 r2 C. L. Z: z# j+ s
  教統局發言人就此表示:‘相互承認的框架,一方面能為院校提供有關學歷的參考資料,方便它們考慮學位以上程度的入學申請,另一方面亦明確地保留了院校招生的自主權。內地與香港就此達成共識,將有助進一步加強兩地在教育領域的合作,和推動兩地學生的交流。’+ ?. m4 g1 w& y3 g1 l9 C: f
6 G  \# Q# N: T( j9 P; {  B
料修讀學位課程競爭加劇
/ W2 w% I+ i! s- m) f$ U% {! x! L5 G& e. K# k7 I& Q: \
  教協會長張文光歡迎兩地學位互認,預期將來本地學生修讀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競爭會更加激烈,希望大學制訂合理非本地收生比例,保障本港學生升學。
3 U: N3 `; T% f/ S0 m& \1 r" M- G* D- w- S. N7 n0 q
  李國章則表示,對本地學生的競爭力有信心。他說,資格互認對兩地學生都有好處,日後研究生課程亦可銜接,雖然內地大學畢業生可到香港報讀研究生課程,但他認為,香港學生若有能力,不應擔心競爭。
" c% C% C( G9 Z! r% s( G1 d$ @; w* W' f; F) C4 |
  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範椒芬表示,學位資格互認有利雙方學生升學,因為目前有不少港生希望到內地發展。學歷資格互認後,學生可以一邊回內地進修,一邊認識內地的情況。, a) _5 m  R! A! l3 Y8 r3 H

; d" I! {1 x  U. ?1 R$ p  輔導學生機構學友社預期,兩地大學資格互認之後,會有更多香港學生北上升學。
* A+ h+ v& W0 i
# y1 o. a$ v: q. A1 M內地赴港就學者漸增! z9 k- Y% M. T8 k. T

: T3 R  l; K! K/ d6 N9 J% ^  兩地學歷教育此前多限於合作辦學。國家教育部根據《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定》,允許內地與香港高校合作辦學可授香港學位。從1998年開始,內地高校與香港教育機構的合作辦學活動日趨活躍,數量逐年增多。在內地招生的港澳高校從8家增加到14家,赴港澳就學成為內地學子的又一熱門選項。" u9 A6 j5 S6 B  S7 Z1 R* Z- Q
1 b# M1 \/ M$ ~% O" p0 [, t/ @
  香港理工大學去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批準,在內地多個主要城市開辦12項獲得國家學位認可的課程,成為香港在內地開辦學位課程最多的高等學府。) r& s# {' P+ g

5 F# n$ a5 Y( h" X& P  R  Y6 A  據悉,香港特區政府允許部分擁有內地大學學歷的人士報考特區政府公務員的計劃,將會促進內地學子來港修讀學位。' F9 L* N4 z4 l) h; h0 e" |" x

0 ~3 C4 A8 O& Z& vBack to Top
$ D! e, M4 H( ^" N5 v6 p+ o
2 {& y/ }: A6 [0 ]/ B, f5 J3 H' e( V% V1 B0 K0 w4 m
, ?1 u2 r$ v/ B2 U% ?( P
兩地學位互認促進人才交流                2004--7-12
6 }" U: {* W0 j% A7 |9 o               香港商報
  ]7 M7 H+ A; f. w7 ?0 X* h3 [/ \" @0 B5 H% r
  最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內地名牌學府來港招生,引起不少本港學子的濃厚興趣,甚至有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十優生’,都寧願放棄上本地名校的機會,選擇北上求學。嬌嬌後生能夠突破舊框框,胸懷寬廣,放眼全國,令全社會都為之側目,這也預示著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本港學生踏上北上就讀之路;) ^4 w* C- X9 W, n  v

2 K1 i9 E" ~5 T0 F1 Q% G  而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快速成長,民眾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內地學生走出去看世界,現在英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的高等院校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成為增長最快的一部分。而本港大學擁有東西兼顧的學術文化,加上獨特的地緣優勢,對內地學生極具吸引力。因此,越來越多的內地學生來港讀書、攻學位,亦成為必然的趨勢。
! z; h) c8 n+ s3 t+ N5 R+ L' c6 \; E& @( f! ^
  這兩個趨勢是伴隨著香港與內地經濟不斷融合而產生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內地經濟迅速發展、前景看好的必然結果。對香港而言,本地學子願意到內地長知識,增見聞,既可以拓寬他們學習和就業的天地,增強競爭力,亦可加深對國家的了解和認同,確實是一舉多得的美事。何況不少內地大學在諸多領域內,教育和研究水平都可與世界先進國家比肩呢?另一方面,通過教育出口,吸引更多內地學生來港讀書,既可增加學校收入,又能擴大學校生源,在更大範圍內招收人纔,還有利於學校營造多元文化交流的氛圍。行政長官董建華就曾經多次對英國的教育輸出表示過欽羨。% f& S7 |. y0 i
9 r1 E$ `7 T6 i* R2 U
  由此可見,無論是香港學生北上求學,還是內地學生來港深造,對香港經濟和教育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過去,兩地教育和人纔的交流,都不得不面對著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那就是學位認可的問題。兩地學歷不能互相承認,必然影響交流的動力,始終都是橫亙在兩地學生之間的巨大障礙。
. Q$ ]% G. J8 X7 C$ B: h
8 h1 M" g5 {. v  令人欣慰的是,國家教育部與香港特區教育統籌局,昨天終於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訂立了兩地學位相互承認的框架。兩地學位互相承認,無疑是掃除了兩地教育和人纔交流的一個大障礙,順應了兩地交流的大趨勢,相信兩地的教育合作和人纔交流,由此迎來了順利發展的契機,將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最終將在香港經濟發展和兩地經濟融合上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9 }6 v4 f& M8 e' M

( q8 H% T- Y* a  本港有人擔心學歷互認會加劇競爭,甚至影響到本地學生的入學機會,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一方面,本地大學的招生自主權並未絲毫受損,在招收學生的比例上完全自主;另一方面,本地學生還可以因此擁有更廣闊天地,求學機會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是增加了。如果在教育上也堅持保護主義的主張,采取劃地為牢,故步自封的做法,貌是保護了本港教育和學生,其實纔是削弱本港教育競爭力的最大隱患。試問,沒有競爭,一潭死水,競爭力從何而來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23: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7月11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和香港特区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在北京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 根据这个备忘录,内地和香港的高校将互相承认对方的本科和硕士学历,香港和内地学士学位获得者均可以到对方高校攻读研究生学位和进行职业学习;硕士学位获得者可以直接攻读对方高校的博士学位。成人大专文凭不在相互承认的范围内。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2 23: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位证书从此一路通关 % ~" h/ e( G# H7 a) H4 S% S2 m9 f
) B; }2 c8 F: X$ h
文章来源:综合  更新时间:2007-5-28 10:09:29
5 {  P+ h* b9 _2 N& G; C" n2 ^
1 }2 s8 a, t0 y, I, F: w5 |) h  ? 6 O4 O. L/ S" a% N, ~) Q+ T' F% ?" ~* B
    零四年七月十一日,《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在京签署。同一天,为期十天的“香港领袖生奖励计划——国情教育课程”亦在此间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开班仪式。教育部有关人士指出,内地与香港的教育合作交流逐步呈现出规模扩大、内容深入、形式多样化趋势。
  b4 R8 h' I; e" a8 y  n" N- z
8 Z0 s4 a2 p; W
& W- |; a, M0 r
+ r! M% h) |. T7 Z, P3 R7 D3 b. |    趋势之一:规模逐渐扩大。香港与内地之间在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近年渐热,内地的北大、清华、复旦等著名高等学府,尤其受到香港学生的青睐。而且,在内地高校完成本科课程的香港学生,往往愿意在内地继续读取硕士甚至博士学位。随着对内地的了解逐渐深入,香港学生对内地高校的选择也开始由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深入。例如,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牌名校武汉大学就在去年出台了扩招港澳及华侨学生的具体措施。二月在港举行的“教育及职业博览会”上,南开中学等一些知名中学也引起了香港民众的浓厚兴趣。
* Q! w) n; V9 ]- j9 M7 w" d- B+ Z( z$ A4 P6 ]7 V. Q
) L7 Z7 E- Y* ^9 W

) P) J' D  Y1 m. E    内地学生报考港澳大学的热潮也在今年年初掀起。教育部三月底发出《关于同意香港、澳门特区高等学校在内地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自费生的通知》,在内地招生的港澳高校从八家增加到现在的十四家,港澳一些高校在内地各省市先后举办招生咨询会,引得内地学生和家长踊跃参加,赴港澳就学成为内地学子的又一热门选项。2 {  F& C, O. v: |# G

+ D2 U, \, `3 s# @& O  d. @( {  
! R( p; h& V$ t+ m: r* l# Q- f/ o: ?* K- P' |
    趋势之二:内容逐渐深入。香港学生在内地求学,专业学科领域涉及广泛,包括文化、历史、经济、政治,以及宗教、艺术、音乐等多方面。
  I  n! N! n0 M
0 L. \" O; C4 ]  0 X+ i/ x; Z! ^2 M" |" [
# ^# y" N4 w$ a/ u! m7 r% C9 h
    三月,内地和香港教育界官员及专家学者在香港举行教学交流研讨活动,讨论的主题包括教研及课程发展、中国语文教育、科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和德育及公民教育等诸多方面,香港特区教育统筹局常任秘书长罗范椒芬在交流活动中表示,香港和内地的交流合作日趋紧密,希望教育界人士以务实的态度因应两地不同的教育情况,共同迈向专业发展。
4 D2 L+ r8 L: ]; I1 n1 l& Q! q- o; @# K$ M8 b0 A/ A
  1 h" t: K6 u, V! `5 t7 w
- g. I4 \6 y1 W
    四月,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会见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团时指出,希望香港科大与内地建立起更紧密的交流与合作,最重要的是要促进两边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科技部的“八六三”、“九七三”计划都已向香港的专家开放。现在国家正在制定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会推出一些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计划,香港科学家可积极参与。
  b% e3 y9 s0 t  |, F& s) B7 U; _5 ?7 q( F' o8 S( j
  # @9 `  n; N0 L3 Q5 c" v

4 a) S' t/ W) R: W    趋势之三:形式趋向多样化。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合作的形式越来越多样。通过遍及全国各地的冬、夏令营、短期研修班,内地与香港学子之间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高校之间合作开展实验室,促进了学术领域的及时沟通与互助;而教育业者的相互切磋,对于提升各自的专业水平,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g" Q& K1 h( L' r2 k6 {3 G7 J

" B, E; |- S6 g5 z) I9 d  , s) B, |) y8 M4 l

( N% y2 b* M) @9 Y, n% s& N% Z* ^    去年以来,内地与香港教育产业的合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香港高校为开拓内地教育市场,频频到内地开展教育展、咨询会;内地高校甚至中学也开始赴香港参加教育博览会,进行自我推介。
8 K( B" A2 ~7 I; [+ z$ P; y1 t3 ~" A$ g& Z5 w. y4 a

7 G: m  v6 O7 w/ T) A/ m! t1 L: U6 X& P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六月曾指出,香港和内地教育合作完全可以优势互补。香港的生源有限,而内地教育市场很大,如同香港的工商企业和服务业要向内地发展一样,香港的大学到内地发展也是大势所趋,这无论对香港还是对内地都具有重要意义。七月四日香港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如何推动及增加港人对祖国认同的建议中,“设立教育交流基金”加强香港与内地教育的交流,赢得七成二市民的赞同,成为最获市民支持的建议。- v. O" o; ?( U, s

) [7 {% Y& B4 t2 C  m责任编辑:秦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11-27 09:28 , Processed in 0.03263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