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22 23: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的报道
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3 ]% ^; ~ W1 G4 i1 f$ d1 N6 z
7 c% V1 d" r3 n1 S9 {
內地與香港互認高教學位 (大公報 2004/ 7/12 )
0 D" Q2 u( d, j
6 T+ |0 \% |! F0 f4 }內地香港互認學位 利港納專才( 文匯報 2004/7/12 )
E6 m3 W# h! S
1 |7 N& g% L" F9 t學歷互認推動本港教育產業化 ( 文匯報 2004/7/12 )
8 }3 N' p7 f) v
) y1 R/ o3 F/ ]中港大學資歷互認 ( 星島日報 2004/7/12 )
( H; [/ X. w5 j# s1 `# |" w' V3 L
0 u G! _- H( e! ]' H' r4 J港與內地學位互認 ( 香港商報 2004/7/12 ). O# e7 m1 E, m8 q
0 _# R8 @. \+ G5 B兩地學位互認促進人才交流 ( 香港商報 2004/7/12 )
9 I4 E/ z4 t. q+ V5 }3 m/ l
( x0 V( f n5 e9 Z. g/ P9 e6 d0 z8 n/ I; d0 o( x. q
內地與香港互認高教學位 2004-7-12 1 C# O) b8 ~; G& v1 E% V
/ g1 ]2 `2 P' N4 t 【大公報實習記者吳歆北京十一日專電】教育部部長周濟和香港特區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今天在北京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周波、教育部副部長張保慶等出席了簽字儀式。 + z1 b2 T; E1 \
2 B8 W+ o6 H# K) n7 ] 該《備忘錄》是根據「一國兩制」的方針,從內地和香港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兩地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才交流的需要而簽署的。近年來,隨著祖國內地與香港在教育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日益頻繁,許多內地青年十分願意到香港高校求學,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也十分希望到內地院校就讀。在此情況下,許多內地與香港的有識之士,一再呼籲兩地應盡快簽署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有關文件,以方便內地與香港的人才流動,促進兩地教育交流與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 q1 u- C7 {5 C5 {" \2 r3 I5 d) q5 I7 T3 |- n
協議中明確,內地學士學位獲得者可以到香港高校攻讀研究生學位和進行職業學習;內地碩士學位獲得者可以直接攻讀香港高校的博士學位。同樣,香港高校學士學位獲得者可以到內地高校攻讀研究生學位和進行職業學習;香港碩士學位獲得者可以直接攻讀內地高校的博士學位。
. u) ^, g- T; W6 M7 \6 Z. H! F3 I2 w7 Q
據悉,內地與香港的高等學校在課程學分認可領域開展合作也在協議中得到了鼓勵和支持,這將有力推動內地高等學校與香港地區高校利用各自優勢,培養符合兩地需求的人才。
* K$ z# b5 y# r3 ]# i% ^) L+ v2 Q) q( l- s" _% R) {
Back to Top
! V) i- }8 I$ ^0 J s4 h6 ]- K) S. E5 S% N9 i8 H
$ Q& o+ u5 L3 s, _
- ^* [0 N' T. }) ? ?& I1 x. n內地香港互認學位 利港納專才 2004-07-12: n/ N1 `+ Q2 o! [$ c
+ g4 K1 y. @4 r 【文匯報訊】據新華社北京11日電:國家教育部部長周濟和香港特區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7月11日在北京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
+ r+ q- L2 M3 N# p# T. K9 }
6 `, ~- m. | }# H# X% s3 y 該備忘錄是根據「一國兩制」的方針,從內地和香港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內地和香港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人才交流的需要而簽署的。近年來,隨著祖國內地與香港在教育方面的合作與交流不斷發展,許多內地青年十分願意到香港高校求學,越來越多的香港學生也十分希望到內地院校就讀。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內地與香港的有識之士,一再呼籲應盡快簽署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有關文件,以方便內地與香港的人才流動。 ( Q ^ }- Z" w r
5 w& A X7 v" V' \6 E
協議中明確,內地學士學位獲得者可以到香港高校攻讀研究生學位和進行職業學習;內地碩士學位獲得者可以直接攻讀香港高校的博士學位。同樣,香港高校學士學位獲得者可以到內地高校攻讀研究生學位和進行職業學習;香港碩士學位獲得者可以直接攻讀內地高校的博士學位。 3 Q& g( w+ Y7 ~; p
$ G4 q3 S) x4 a; A2 G. C- q7 t% r8 ?# p; f% n$ ~9 V
港生內地發展機會更多 4 l+ @. \0 l3 w' \$ q
. n0 c' P! U3 w1 R" A- V* _9 n+ l
據悉,內地與香港的高等學校在課程學分認可領域開展合作也在協議中得到了鼓勵和支持,這將有力推動內地高等學校與香港地區高校利用各自優勢,培養符合內地與香港需求的人才。
3 Z% w- }; b. D9 U z5 P, r* U6 C) e# r
有專家認為,本港吸引人才正面臨一個新的機遇。香港與內地學歷資格互認,有利吸引內地大學生來港升學,為本港大學教育產業化提供生源和動力的同時,也為大量吸納內地人才來港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 ^8 u& R' m5 l& i5 T+ x- Y2 O1 E: {' @# H4 e6 l8 ^8 M
對於有關協定,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認為,學位資格互認,有利雙方學生往對方的大學升學。她又相信協定對港生同樣有利,因為目前不少港生均希望回內地發展,學位互認後,他們便可憑著回內地進修的機會,早一步認識內地的情況,而其資格亦會獲僱主承認,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9 j7 t- M2 T4 [# Z' j- R2 {
! x* Y1 E7 j& P5 @! k
8 A( |- c h# B! V
( x: T. [& ^+ i( } uBack to Top
, r5 ^8 A- V! c, I
9 k* I' Y- z# P& n8 `3 U5 S( ^ g9 @0 }/ S6 ^
學歷互認推動本港教育產業化 2004-07-12
! A( n. V# W3 n0 e6 y8 r* l
; S" t5 {* L9 J# }$ z( t 教統局局長李國章昨日在北京與國家教育部簽署備忘錄,確認兩地認可院校的學士和碩士學位畢業生,可以申請到對方的院校繼續升學。對香港來說,這有利推動高等教育產業化發展,有利匯聚人才,有利本港學生回內地發展。
& [% Q/ e0 ?# Z3 m, ?# \$ _( ~# v, V$ Z3 u
特區政府一年在高等教育上的投資高達110億港元,但鉅額投資與教育質素形成較大反差,香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進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港人一面不得不為本地大學昂貴成本承擔沉重稅荷,一面又得想盡辦法將自己的子女送往國外求學。其中癥結,在於本港大學教育沒有形成產業化。凡是發達經濟體系,教育產業必定發達,如美國教育產值居各項產業第三位,僅教育服務一項每年創造的收入就達2000億美元,約提供了200萬人的就業機會。英、加、澳、俄、新西蘭等國家,也紛紛開拓國際教育市場。香港作為發達經濟體系而教育產業化遠未提上日程的狀況,應盡快改變。配合兩地學歷資格互認,本港高等教育應加快改革步伐,向大學教育產業化方向發展。要看到,大學教育並非義務教育,而且沒有實現產業化的大學教育亦必定缺乏競爭力。所以,本港應借助兩地學歷資格互認的契機,將大學教育產業化提上日程。
& @; R D, l- B1 T8 P/ o1 \( L: @
0 P* ~4 p0 ^# j# K% B 香港與內地學歷資格互認,有利吸引內地學生到本港大學升學,為本港大學教育產業化提供生源和動力。教育部於今年三月,已發出同意香港高等學校在內地部分省市招收自費生的通知。隨著學歷互認,赴香港就學將成為內地學子的又一熱門選項。兩地學位互認,也有利香港匯聚內地科技精英。美國經濟發展強勁,主要得益匯聚了世界上最優秀的科技精英,而吸引這些精英的主要動力和途徑就是教育產業。兩地學位資格互認,為香港吸納內地科技精英創造了良好條件。此外,內地教育市場很大,學歷互認有利本港大學到內地發展,這對促進香港教育產業亦具重要意義。
' V* a/ ?- \8 }% }/ @) l4 p0 T3 Q: [$ z8 G7 f- E2 X' ]
兩地學歷互認,還有利香港學生到內地進修和發展。隨著內地經濟蓬勃發展以及CEPA和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實施,內地越來越需要具有一定國際視野、受過西方社會制度和文化薰陶的各類人才,而這正是香港學生的長處。現時本港也有不少學生希望回內地發展,學歷互認令本港學生可憑著到內地進修的機會,早一步熟悉內地情況,為今後在內地發展奠定基礎。
+ e0 p, I! Y2 g3 R! l0 _7 a/ I: N5 D$ Z
有人擔憂學歷互認會因為多了內地學生而影響本地學生的升學機會。其實這種擔憂是不必要的。兩地學歷互認有利吸納內地人才,推動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問題的關鍵在於:香港要適應形勢發展,調整和改革本港大學的教育架構和規模。如果內地學生來港增多,可相應擴大本港大學的規模、數量及學額,以免影響本地學生入學。按照其他地方慣例,留學生學費要比本地學生高。為了增加本港大學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亦可考慮合理調整外來學生學費,以增加本港大學收入和降低成本。(文匯社評)
% z+ u. t7 \3 [3 w$ |2 J5 H# G1 C( s
, X. \1 a( ^$ zBack to Top
$ ?: J1 y. |) z
3 O0 f2 q, z4 y/ \1 \$ K" `1 ?" J( Y. O9 x* p! D8 |
_+ a5 \/ u( {$ m
. Y2 Z- Q. y4 ~( a; Y" e/ ?0 i
中港大學資歷互認 2004-07-12, [: Y. r9 y) w s7 D8 G, Y
8 b: _6 v+ f( x ( 星 島 日 報 報 道 ) 教 統 局 局 長 李 國 章 昨 與 國 家 教 育 部 簽 訂 協 議 , 正 式 落 實 兩 地 大 學 學 歷 互 認 。 即 日 開 始 , 本 港 十 一 所 大 專 院 校 畢 業 生 , 及 內 地 八 百 三 十 所 大 學 , 將 會 互 相 承 認 對 方 院 校 的 學 歷 , 方 便 兩 地 學 生 升 讀 研 究 院 課 程 。 學 友 社 指 協 議 可 鼓 勵 港 生 北 上 升 學 , 但 認 為 會 令 本 地 院 校 研 究 生 學 額 的 競 爭 加 劇 。
1 B- r( k; t. q5 j% z5 M5 U' Z, N* M, {3 v. x
教 統 局 局 長 李 國 章 昨 日 帶 領 一 百 八 十 位 港 生 , 到 北 京 參 加 首 次 舉 辦 的 國 情 教 育 課 程 , 與 國 家 教 育 部 部 長 周 濟 見 面 , 並 在 北 京 簽 署 《 內 地 與 香 港 關 於 相 互 承 認 高 等 教 育 學 位 證 書 的 備 忘 錄 》 , 確 認 兩 地 認 可 院 校 的 畢 業 生 , 可 申 請 到 對 方 的 院 校 繼 續 升 學 。 7 a2 H3 R1 J# x/ D
9 m5 \3 S! D% Z; @# ? 協 議 獲 內 地 認 可 的 本 港 大 專 院 校 , 除 了 由 大 學 教 資 會 資 助 的 八 所 院 校 外 , 還 包 括 香 港 公 開 大 學 、 樹 仁 學 院 及 香 港 演 藝 學 院 ﹔ 而 本 港 亦 會 認 可 內 地 八 百 三 十 所 大 學 的 學 歷 , 方 便 兩 地 學 生 報 讀 對 方 的 碩 士 及 博 士 課 程 。 9 Q$ Y) D2 B5 ]1 g7 M
) }& m; L- [, c 協 議 下 內 地 大 學 畢 業 生 可 到 香 港 報 讀 研 究 生 課 程 , 而 港 府 早 前 已 取 消 了 本 地 研 究 院 課 程 取 錄 非 本 地 生 的 學 額 限 制 , 李 國 章 說 ﹕ 「 香 港 學 生 若 有 能 力 , 不 應 擔 心 競 爭 , 內 地 生 更 可 帶 來 良 性 競 爭 。 」 3 f3 ^$ x" L3 g1 Y
8 m% k7 \9 B2 v* x& v$ _ 學 友 社 總 幹 事 崔 日 雄 表 示 , 協 議 會 增 加 港 生 到 內 地 大 學 升 讀 本 科 課 程 的 動 力 , 但 現 時 只 有 清 華 大 學 、 北 京 大 學 及 暨 南 大 學 等 少 數 大 學 直 接 招 收 港 生 , 其 他 大 學 必 須 通 過 高 聯 考 , 對 港 生 而 言 有 難 度 。
( a |/ ^1 g( u; j/ N1 {" {) q+ S2 F7 ~$ Z3 |# T v
他 又 提 醒 港 生 應 選 擇 入 讀 國 家 級 、 省 級 及 內 地 政 府 認 可 的 約 一 百 所 重 點 大 學 , 因 為 比 較 可 靠 , 有 關 學 歷 獲 本 地 僱 主 認 可 機 會 亦 較 高 。 另 外 , 本 港 大 學 承 認 內 地 大 學 學 歷 , 亦 會 令 本 港 研 究 生 學 額 競 爭 進 一 步 加 劇 , 「 內 地 生 獨 立 處 理 事 情 的 能 力 強 , 向 來 受 本 港 大 學 歡 迎 。 」 , `" v% `* B, a9 \
+ h& J: k1 t: g/ \ 不 過 , 協 議 內 容 並 不 包 括 僱 主 承 認 學 歷 , 教 統 局 發 言 人 指 僱 主 會 自 行 決 定 是 否 承 認 內 地 學 歷 , 因 此 內 地 大 學 畢 業 生 來 港 工 作 , 仍 須 接 受 香 港 學 術 評 審 局 的 評 審 , 才 可 確 認 學 歷 水 平 。 ) `$ {7 Q6 n) B( h; H, S- i
2 f. S! g# x( ?& g0 v/ Y. a! c
教 統 局 常 任 秘 書 長 羅 范 椒 芬 昨 表 示 , 學 歷 互 認 安 排 對 港 生 有 利 , 因 現 時 不 少 港 生 都 希 望 到 內 地 發 展 , 「 港 生 在 內 地 大 學 完 成 學 業 後 , 若 獲 本 港 僱 主 承 認 學 歷 , 便 可 多 一 個 發 展 機 會 。 」 教 協 會 長 張 文 光 希 望 , 本 港 大 學 要 清 晰 釐 定 錄 取 香 港 及 內 地 學 生 的 比 例 , 避 免 影 響 本 地 學 生 升 學 機 會 。
w% p% N% Y, }3 P$ W0 `- S
" g% @! g A8 V& R& X8 k4 N 拔 萃 男 書 院 會 考 五 優 狀 元 羅 鈞 禧 將 於 九 月 到 北 京 大 學 入 讀 元 培 計 畫 , 他 對 協 議 表 示 歡 迎 。 他 指 本 地 大 學 承 認 內 地 學 歷 , 令 他 將 來 進 修 時 多 一 個 選 擇 。 希 望 將 來 從 商 或 從 政 的 羅 鈞 禧 表 示 , 將 來 首 選 仍 是 回 港 發 展 , 當 初 在 掙 扎 是 否 到 北 大 升 學 時 , 便 是 擔 心 學 歷 是 否 獲 本 港 僱 主 承 認 , 現 時 的 協 議 對 他 猶 如 打 了 一 支 強 心 針 。
7 y+ s0 m% f u8 P! u4 c; A! Y% i6 |9 {) ?
Back to Top
) D' m# V4 g. {3 [) f8 ^
1 G$ ^7 m1 v- j3 Z
8 M, a; K% b9 U
6 \( O7 H0 U0 T' @0 ^/ u港與內地學位互認 2004-07-12/ @- q6 L- z' ]. D: o _8 F
$ [) u; j6 R2 M: x. [1 S3 L
港與內地學位互認 李國章:本港學生無懼競爭
8 {& j' g8 \1 X' g' z* q U
) r" y, }, W/ r) {* Y$ h' u 【商報專訊】香港與內地昨日簽署高等院校教育證書備忘錄,由即日起,在內地或香港取得學士或碩士學位的學生,可以到對方的高等院校攻讀研究生或博士課程。另外,協議還為兩地高校在展開課程學分互認上提供支持。教育官員說,這有助兩地將來學分互認,加強學術交流。1 }- g( a7 C. u+ W. Q
O; D9 l8 z6 f# `4 G5 [
備忘錄由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到北京,與國家教育部長周濟簽署。
, w, R3 y1 X2 H, u
' j3 U6 y# N u/ ]% Y8 ? 這項名為《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的協議明確了兩地學位互認的具體內容。香港與內地的高等學校在課程學分認可領域開展合作也在協議中得到了鼓勵和支持,這將有力推動內地高等學校與香港地區高校利用各自優勢,培養符合內地與香港需求的人纔。
6 ?$ J- o* A. `: N d# |/ H+ J: i2 r2 C. L. Z: z# j+ s
教統局發言人就此表示:‘相互承認的框架,一方面能為院校提供有關學歷的參考資料,方便它們考慮學位以上程度的入學申請,另一方面亦明確地保留了院校招生的自主權。內地與香港就此達成共識,將有助進一步加強兩地在教育領域的合作,和推動兩地學生的交流。’+ ?. m4 g1 w& y3 g1 l9 C: f
6 G \# Q# N: T( j9 P; { B
料修讀學位課程競爭加劇
/ W2 w% I+ i! s- m) f$ U% {! x! L5 G& e. K# k7 I& Q: \
教協會長張文光歡迎兩地學位互認,預期將來本地學生修讀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競爭會更加激烈,希望大學制訂合理非本地收生比例,保障本港學生升學。
3 U: N3 `; T% f/ S0 m& \1 r" M- G* D- w- S. N7 n0 q
李國章則表示,對本地學生的競爭力有信心。他說,資格互認對兩地學生都有好處,日後研究生課程亦可銜接,雖然內地大學畢業生可到香港報讀研究生課程,但他認為,香港學生若有能力,不應擔心競爭。
" c% C% C( G9 Z! r% s( G1 d$ @; w* W' f; F) C4 |
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範椒芬表示,學位資格互認有利雙方學生升學,因為目前有不少港生希望到內地發展。學歷資格互認後,學生可以一邊回內地進修,一邊認識內地的情況。, a) _5 m R! A! l3 Y8 r3 H
; d" I! {1 x U. ?1 R$ p 輔導學生機構學友社預期,兩地大學資格互認之後,會有更多香港學生北上升學。
* A+ h+ v& W0 i
# y1 o. a$ v: q. A1 M內地赴港就學者漸增! z9 k- Y% M. T8 k. T
: T3 R l; K! K/ d6 N9 J% ^ 兩地學歷教育此前多限於合作辦學。國家教育部根據《中外合作辦學暫行規定》,允許內地與香港高校合作辦學可授香港學位。從1998年開始,內地高校與香港教育機構的合作辦學活動日趨活躍,數量逐年增多。在內地招生的港澳高校從8家增加到14家,赴港澳就學成為內地學子的又一熱門選項。" u9 A6 j5 S6 B S7 Z1 R* Z- Q
1 b# M1 \/ M$ ~% O" p0 [, t/ @
香港理工大學去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批準,在內地多個主要城市開辦12項獲得國家學位認可的課程,成為香港在內地開辦學位課程最多的高等學府。) r& s# {' P+ g
5 F# n$ a5 Y( h" X& P R Y6 A 據悉,香港特區政府允許部分擁有內地大學學歷的人士報考特區政府公務員的計劃,將會促進內地學子來港修讀學位。' F9 L* N4 z4 l) h; h0 e" |" x
0 ~3 C4 A8 O& Z& vBack to Top
$ D! e, M4 H( ^" N5 v6 p+ o
2 {& y/ }: A6 [0 ]/ B, f5 J3 H' e( V% V1 B0 K0 w4 m
, ?1 u2 r$ v/ B2 U% ?( P
兩地學位互認促進人才交流 2004--7-12
6 }" U: {* W0 j% A7 |9 o 香港商報
]7 M7 H+ A; f. w7 ?0 X* h3 [/ \" @0 B5 H% r
最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內地名牌學府來港招生,引起不少本港學子的濃厚興趣,甚至有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十優生’,都寧願放棄上本地名校的機會,選擇北上求學。嬌嬌後生能夠突破舊框框,胸懷寬廣,放眼全國,令全社會都為之側目,這也預示著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本港學生踏上北上就讀之路;) ^4 w* C- X9 W, n v
2 K1 i9 E" ~5 T0 F1 Q% G 而與此同時,隨著經濟快速成長,民眾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內地學生走出去看世界,現在英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的高等院校中,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成為增長最快的一部分。而本港大學擁有東西兼顧的學術文化,加上獨特的地緣優勢,對內地學生極具吸引力。因此,越來越多的內地學生來港讀書、攻學位,亦成為必然的趨勢。
! z; h) c8 n+ s3 t+ N5 R+ L' c6 \; E& @( f! ^
這兩個趨勢是伴隨著香港與內地經濟不斷融合而產生的,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內地經濟迅速發展、前景看好的必然結果。對香港而言,本地學子願意到內地長知識,增見聞,既可以拓寬他們學習和就業的天地,增強競爭力,亦可加深對國家的了解和認同,確實是一舉多得的美事。何況不少內地大學在諸多領域內,教育和研究水平都可與世界先進國家比肩呢?另一方面,通過教育出口,吸引更多內地學生來港讀書,既可增加學校收入,又能擴大學校生源,在更大範圍內招收人纔,還有利於學校營造多元文化交流的氛圍。行政長官董建華就曾經多次對英國的教育輸出表示過欽羨。% f& S7 |. y0 i
9 r1 E$ `7 T6 i* R2 U
由此可見,無論是香港學生北上求學,還是內地學生來港深造,對香港經濟和教育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過去,兩地教育和人纔的交流,都不得不面對著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那就是學位認可的問題。兩地學歷不能互相承認,必然影響交流的動力,始終都是橫亙在兩地學生之間的巨大障礙。
. Q$ ]% G. J8 X7 C$ B: h
8 h1 M" g5 {. v 令人欣慰的是,國家教育部與香港特區教育統籌局,昨天終於簽署了《內地與香港關於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位證書的備忘錄》,訂立了兩地學位相互承認的框架。兩地學位互相承認,無疑是掃除了兩地教育和人纔交流的一個大障礙,順應了兩地交流的大趨勢,相信兩地的教育合作和人纔交流,由此迎來了順利發展的契機,將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最終將在香港經濟發展和兩地經濟融合上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9 }6 v4 f& M8 e' M
( q8 H% T- Y* a 本港有人擔心學歷互認會加劇競爭,甚至影響到本地學生的入學機會,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一方面,本地大學的招生自主權並未絲毫受損,在招收學生的比例上完全自主;另一方面,本地學生還可以因此擁有更廣闊天地,求學機會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是增加了。如果在教育上也堅持保護主義的主張,采取劃地為牢,故步自封的做法,貌是保護了本港教育和學生,其實纔是削弱本港教育競爭力的最大隱患。試問,沒有競爭,一潭死水,競爭力從何而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