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701|回复: 10

陈晓卿:狼,这次真的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3 22: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狼,这次真的来了
来源:http://hizi17881965.spaces.live.com/ 11月30日 17:33

  我MSN的签名改成了“森林之歌开播在即”,本意是提醒朋友们届时收看,没想到,几乎所有联系人的反馈信息都出奇的一致:不会又是晃点我吧?今天的《北京日报》整版报道《森林之歌》,开头就说:这个节目声称播出已经“诈和”了两次……我成了那个喊“狼来了”的孩子。
  真不好意思,这个拍了四年时间的节目,七月底就通过了审查,由于种种种种种种种种原因,一直拖到现在才排上播出日程。中间领导几次言之凿凿说了播出的事,我嘴巴大,也就迅速放倒了消息树,直接导致自己成了骗子。很多平面媒体的朋友早早做完了采访,只是没有合适的时机刊出。老六总结说,这很像巴金去世的消息,但我们一个破纪录片怎么能和名人辞世相提并论呢?

  这些天,一直在包装播出带,看着那些熟悉的镜头,必须承认自己对这个节目还是有感情的,我甚至能回忆起某一个镜头,某一个桥段,某一组剪接,完成时导演们和我的喜悦和遗憾。在节目播出之前,我特别想表达一种感激,感谢那些给这个片子很多关注的人们。磕个头先。

  我在这个片子里的职务,片尾字幕上可能出现的是执行制片人,也有可能是总导演,总之现在还在调整着,最后领导说了算。但就我的工作而言,我认为片子是那些编导和摄影兄弟们的功劳,与我无干,我的角色更像是一个produce manager,所谓的制片经理。就是说领导有了意图,我负责把这个意思传达给编导,然后用尽量少的钱忽悠导演在最短的周期里把节目做出来。这事儿搁解放前就相当于夹着个算盘,往手指头上吐一口唾沫,翻开账本,告诉杨白劳,利滚利,你欠我们家老爷多少多少斗谷子--是的,我就是穆仁智,狗腿子的干活。

  对我来说,《森林之歌》是我的一个任务,甚至是我工作量以外的一个活计。如果我是真正意义上的总导演,我想自己会把对森林,对生态的感受、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的思考更细致地放到片子里来。我相当于一个编剧,所有的天空、土地、植物和动物是我的演员,我会通过它们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当然,这是幻想,我们做的是带有商业纪录片色彩的节目,加上所有的编导也都是第一次接触此类的题材,能做成这个样子,已经问心无愧了。

  两个月前,一次全国性的纪录片会议上,见到了很多同行,很多人对这个节目的预算表示羡慕。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国家的纪录片投资别说和国外比,即便和国内的三流电视剧比,都是少得可怜的;另一方面,很多人忽略了我们节目的拍摄周期。我曾经算过编导的酬劳,如果平均下来的话,一个月不到两千元,这个钱有在北京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它能干什么。好在大家做这个片子还有热情,节目即将完成的时候,十几个人居然觉得有些难舍难分。这么长的时间,大家其实相聚的时候并不很多,我们甚至没有稍微像样一点的拍摄花絮和工作照片,剧组没有一张完整的合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吧。

  整个《森林之歌》的播出时间为12月1日至11日,央视一套22:40。先播出的两集是政论片,马伟平老师负责。这是林业局的要求,教育人民要热爱森林,很有中国特色。 从12月3号起,《森林之歌-自然篇》才开始播出,我必须特地强调一下,从这天起的内容才是森林集中营的兄弟姐妹们拍的,如果您没睡着,麻烦看两眼。

  央视国际给《森林之歌》做了一个官方网站,那里有一些片子里没有的东西,还提供照片、音乐下载,有兴趣不妨点这里。整个节目的DVD已经由国际电视总公司印制完成,播出的那天,您应该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具体地址可以打这两个电话63955806,63955779询问。dvd的封面大致是这个样子。
  

  我个人会有几套碟,数量不多。订老六《读库》、买三表《欧美流行音乐指南》以及参加猪头非征婚活动的,分别会有6位、3位和1位不幸的人,将被强行赠送这套光盘。地址就别留我这儿了,留在以上三位的博客里。

  节目在明天就要播出了,本来以为自己还会激动一下,酝酿了几次,还是没有反应。尤其是这么长时间才排上播出日程,中间历经了许多不便言说的曲折。这好比做爱的前戏,太久,已经让你触觉钝化了,真正办事的时候难免有些萎。这几天来的记者无数,问了很多的问题,但就没有一个人问出那个最低级,最原始、最央视的提问:“做完这个节目,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有人问,我会告诉他,在一个巨大的传媒机器里,个人是多么的无足轻重。

发表于 2007-12-4 16: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给纪录片人致礼!

    对我来说,《森林之歌》是我的一个任务,甚至是我工作量以外的一个活计。如果我是真正意义上的总导演,我想自己会把对森林,对生态的感受、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生命的思考更细致地放到片子里来。我相当于一个编剧,所有的天空、土地、植物和动物是我的演员,我会通过它们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如今的央视,就剩这么点儿“社会良心”了!:kiss:

                                                                 《北国之松》
发表于 2007-12-7 00: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森林之歌》自然篇,很震撼。
发表于 2007-12-8 10: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森林之歌》《森林之歌》Blog评论集链接:
来源:http://9.douban.com/site/entry/32357984/

《森林之歌》片段欣赏

陈晓卿导演耗时六年的纪录片《森林之歌》终于隆重上映,考虑到我性格怪异,我是他朋友中唯一一个没有发短信要求代为宣传的人。考虑到我根本不看电视,不读报纸,因此,陈导准备邮寄一套DVD和一台电视机给我。陈导的存在,说明了一个道理:粪坑里也还是有金子的。但是,我还想补充说一点:即使有金子,也不能改变粪坑这一事实。
作为朋友,我能为陈老做点什么呢?我是人肉搜索引擎,那就用Blogger的评论集作为礼物吧:
中华传媒网 - 传媒公社
《森林之歌》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记录森林版图的自然类纪录片,填补了我国生态纪录片领域的空白,该片阐述了森林与人类文明、中华文明的关系,生动展现了人、动物、森林和谐共生的世界。 纪录片《森林之歌》由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文化专题部承制,共11集,每集50分钟。摄制组从2003年开始,历经艰难与危险,进入西藏、新疆、华北、秦岭、云贵高原、东北、海南、福建等人迹罕至的林区,探访中国仅存的原始森林,拍摄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精美画面,并用优美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寂寞或灿烂的生命故事,勾画出中国的森林版图。 在《森林之歌》描绘的版图中,您将看到森林里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是如何运转的,又面临着怎样的危机;您将了解到从遥远的南方飞来的候鸟,对塔里木绿洲中的胡杨林,有着怎样至关重要的作用;秦岭南坡的大熊猫、北坡的金丝猴,对各自的环境有着怎样的高度适应与依赖;小小的蚂蚁又如何成为热带雨林的保护者;西藏的云杉、热带雨林中的青梅、塔里木荒漠绿洲中的胡杨、西南绝壁上的银杉怎样谱写自己的生命故事……
播出时间:
12月01日 CCTV-1 22:40 万木撑天
12月02日 CCTV-1 22:40 绿满天涯
12月03日 CCTV-1 22:40 容颜 绿色版图
12月04日 CCTV-1 22:40 家园 云横秦岭
12月05日 CCTV-1 22:40 雪国 北国之松
12月06日 CCTV-1 22:40 长歌 大漠胡杨
12月07日 CCTV-1 22:40 凌云 雪域神木
12月08日 CCTV-1 22:40 竞生 雨林回响
12月09日 CCTV-1 22:40 孑遗 森林隐士
12月10日 CCTV-1 22:40 清影 竹语随风
12月11日 CCTV-1 22:40 听涛 碧海红树
似水流年
一个非常牛逼的纪录片导演——陈晓卿。
不知道有没有必要介绍一下:在安徽出生,在北广上学,在央视吃饭。主要负责栏目:《见证·影象志》《人物》《探索·发现》。做纪录片的理念:“摆事实,不讲道理。”
森林之歌,投资1000万,耗时四年。昨天开始在央视一套播出,每晚10点40开始。有条件的一定要看看。
老Ko的龙门阵
刚看了cctv1的《森林之歌》,嗯,不错的纪录片,最近每天晚上10点40播出,有兴趣都可以看看。
好了。收工睡觉~~~
三乐斋
陈晓卿导演,六爷任文学统筹的中国第一部自然类商业纪录片《森林之歌》,从12月1日起央视一套每晚的晚间新闻之后将播出一集,12月3日起每晚是极端好看的主题:《自然篇》,强烈推荐大家看。
我半年前看过陈导他们剪的预告片,看到秦岭金丝猴那段,美丽的小金丝猴从妈妈的怀抱里露出脑袋,我哭了。近5年来能让我哭的影视作品,只此一部,于是谁能告诉我一个在线看央视一套的地址。
wutao.org's blog
这个documentary要看的, 当然是要从第3集开始~~~~
丧家犬也有乡愁
昨天晚上在火车上收到陈老黑的短信,《森林之歌》政论部分的前两集已经播完,从昨天晚上开始,每晚的22点40分,央视一套会播出由陈老黑正宗执掌的《森林之歌》,按三表的意思,是叫《黑森林之歌》。晚上无事,我准备洗干净了,焚一柱香,看这套节目。上次陈老黑送了我一集,看了真他妈惊艳,心想中国人也能整出这个玩意啊。不过我只看了一集,你要是看了不满意,西红柿尽管朝陈老黑身上砸,若是看了之后对他仰慕之极,可以在本博后面留言,申请与他断背一次。只许一次。
新闻不靠谱
昨天,在众多博客的忽悠下,我终于看了央视史上最贵的纪录片《森林之歌》。几点感叹:画面真的挺美的,可是导演“蒙太奇”用的有点生硬,不过比原来的“动物世界”可好看多了。在传播学意义上,这个片子可能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媒介联动,有空可以研究一下。不知道每天几十万访问量的著名博客们,对这个片子收视率有多少提升。
东天山下
昨晚碰巧看到了央视一套播出的《森林之歌》,因为有三表同志的广告,所以有了看的兴趣。这一集内容倒是不复杂,思路十分清楚,可这打动不了我,能打动我的是它的画面,怎么说来着,那是相当的唯美!毫不夸张地说,每个镜头都是唯美的(电脑加工的不算),如果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片,肯定有奇效,但凡看过的,相信没有一个人不说我们的祖国真美!
那么,那么
片子是中国第一部以原始森林为主题的纪录片,20多个人在野外拍了4年才捣腾出来的,都是干货。我昨晚看了一集,除图示外没有发现用资料镜头。里面的东北虎不是动物园放出去的,也不是从年画上走下来的。
片子英文名为“中国森林”,表明里面有介绍有科普,最适合孩子,当然大人也可以补补课,有些知识虽浅显但不见得你就知道;而中文名“之歌”,表明里面有描绘有赞美,可让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个活的依托。
片子画面比较唯美,被戏称为“真人版的太阳照常升起”。稍有一点摄像经验的人能看出来,很多镜头不但需要用上先进的设备,更需要拍摄者的耐心和灵感。愿意的话,可以去看看制片人陈晓卿的博客,里面有不少对拍摄过程的纪录,很感人,很励志。片子虽然挂着央视的名头,但具体人员来自好几个台,他们是纪录片的狂热爱好者。央视的人做不出这样的片子。
片子的解说有些别扭,用词太飘,采访是后期做的,与场景隔离。片子前面有两集《政论篇》,强加上去的,错过了也不要紧,昨晚开始的才是正片。
曲伟杰的Blog
一直以为好看的纪录片都是《探索频道》拍的,没想到《森林之歌》也挺养眼睛滴。
看曦子的面子,昨晚22:40我准时收看央视1频道的《森林之歌》。
刚看了几眼,曦子的推荐就变得不重要了,森林本身的美与悲殇锁住了我的眼睛。
频频定格,我就被无数幅惟美的摄影所打动。
连续观看,我就足不出户却浸染于祖国的白山黑水秦岭大川。
如果说森林的美本身就足以醉倒天神,那么以森林为家园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豺狼虎豹国宝熊猫等等则更使森林成为有魂的生命。
看《森林之歌》也有坏处,看着看着就看不出人类是万物之灵了,反倒越发觉得我们饕餮了太多的森林也吞咽了太多动物的歌声。我还弄出一句感受:人类很普通,万物和则灵。
网上赏了不少电视行家对《森林之歌》高水准的批评。批得令我佩服!但我不懂电视。作为标准外行,看片儿的标准那可就简单多啦哈:片儿不在狠,好看则灵:)
王小游
上午在一个博客上看到央视刚出的生态记录片《森林之歌》的片花。真好看。是我喜欢的那种。镜头都极有情感,动物、植物、甚至沙、土、水,都有生命。松果坠落,像情绪很重又很温和的人写的文章,那些汉字在文章拿起的时候,也很重、但没有声音的掉到地上。海上的森林,小螃蟹缓慢缓慢的扬起胳膊,呵呵,像我,在阳光灿烂的早晨,在被窝里慢慢慢慢的伸出胳膊。不过,片子里的画面做得太漂亮了点,这点不怎么好回味,但有我喜欢的气息。不像那些要有赵爷爷来解说的东西那么粗犷。而且配乐也极好,总有很可爱的时候。
镜头像眼睛一样,清澈的眼睛有时会让我有挺心疼的感觉。呵呵。


发表于 2007-12-8 11: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森林之歌》拍摄揭秘

来源:http://www.wangxiaofeng.net/index.php?p=1395
带三个表 @ 2007年08月22日3:51
 
自从我认识一个叫陈晓卿的人之后,除了饭局的伙食有所改观之外,另外一件事就是常听他说什么《森林之歌》,好像是他们节目组拍摄的一个记录片。我对电视节目没什么兴趣,所以从来没打听过,反正中国的电视节目拍来拍去,都那样,记录片《故宫》也就那么回事,《大国崛起》实际上是一个《大国不能勃起》,《话说潘长江》还是日本人帮助拍的,据说这帮人偷走了我们很多地理资料,如果有一天中日开战,他们对付长江一带绝对十拿九稳。虽然拍摄纪录片的人有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装神弄鬼一类的(参照《走进伪科学》《探索发现》)。

再后来,“森林之歌”这个词组在陈晓卿的嘴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饭局上,他总是提上那么几句,博客上,他总是写上那么一两篇。我估计大概是一个摄制组到森林里拍摄了一些风光片,或这是反映伐木工人战天斗地的火热生活,也没当回事。后来我拍DV的时候,跟陈老师说,我们一共拍了16盘带子,陈老师把嘴瞥到了天上去,我们《森林之歌》一集就拍了100盘带子。再后来,这个记录片拍完了,老六开始给这个记录片写解说词,我才知道,这东西看来来者不善。

今天跟陈老师饭局,作为此片的制片人兼总导演,他今天为我们播放了其中的一集,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讲述森林里普通动物不普通的故事。如果只看画面,打死我也不信是中央电视台的人拍出来的。

以前我们看到自然界生灵的纪录片都是外国人拍的,比如赵老师解说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发现》《国家地理》《地球脉动》《迁徙的鸟》……这类记录片拍的都很牛逼。每次看,觉得中国虽然在拍摄自然界生灵的纪录片不涉及意识形态,但肯定也拍不好。因为成本太高了。

但是看完《森林之歌》,我觉得只要花工夫,花时间,一样能拍好。虽然跟《地球脉动》《迁徙的鸟》无法相比,但是绝对比任何一集《人与自然》要好出很多倍。《森林之歌》的阵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摄制组人员一共20人,2000个拍摄工作日,很多人的青春都搭进去了,一共拍了11集。陈晓卿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不用赵忠祥,我们照样能拍出中国的《人与自然》。”

这部纪录片凝结着摄制组工作人员的汗水,那张DVD用手一攥都能拧出水来。为了能让大家都来关注这部纪录片,为了让大家在观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能很好地理解画面的内容,我来做一次揭秘。

从头到尾,画面非常优美,不管是森林湖河,还是各种动物,都是那么好看,如水洗过一样,动物都跟化了妆一样,后来我仔细看了一遍,发现原来是电脑特技做出来的,但是做得非常逼真,他们在电脑特技方面已经跟好莱坞没什么区别了。比如有一段,他们想拍摄黑猩猩,为了能让拍摄比较充分,他们给黑猩猩发了一个公函,结果等了半年不见回信。陈老师以为可能是级别不够,便以中央电视台的名义给黑猩猩又发了一道公函,结果对方回函说:“除了央视,我们可以接受任何一家电视台采访,因为你们总在晚上七点钟播放假新闻。”陈老师一看,不行,便以广电总局的名义又发了一道公函,结果对方回函说:“你们动不动就封杀,我们才不跟你们玩呢。”没办法,陈老师拖了好多人,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函,对方还是不接受采访。后来有关部门急了,不就是一帮黑猩猩吗,还摆谱,把森林给我毁了,盖工厂!


黑猩猩没有了。

陈老师无奈,只好想别的办法,最后在北影找到一间屋子,搭了个影棚,晚上趁月黑风高,他带着几个人溜进了北京动物园,抓出了几只黑猩猩,然后开始拍摄,后来发现还缺镜头,又从《金刚》里面抠出了一部分画面,经过特技处理,还别说,非常逼真,肉眼根本看不出来。拍摄《金丝猴》这一集,素材大都取自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在拍摄《东北虎》《野猪》这两集,主要是从电视剧《水浒传》里找素材,在拍摄《鼯鼠》这一集,用的素材基本上是捷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碧凤蝶》这一集的故事脚本取自中国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但是陈老师他们牛逼的是,你居然根本看不出来,可见他们的特技制作水准之高超。

在拍摄熊猫这一集,他们故技重施,到动物园里偷出一只大熊猫,然后直奔紫竹院,花了两天时间,就拍完了。后来,我发现拍摄蚂蚁与大黄蜂战役,其实就是找了几只蚂蚁,放在一个盆景上,打好灯光,画面就栩栩如生地带我们走进了大森林,陈老师一边看盆景,一边吸烟,结果烟雾缭绕的效果如月朦胧鸟朦胧。不过,当他们真想制造出迷蒙的森林效果,还不是动用陈老师喷云吐雾,而是直接把一只避孕套套在镜头前面,那画面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森林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套中。后来有个叫訾某的人,听说陈老师他们用这种方式就拍出了中国的《人与自然》,便跃跃欲试,他到了北京电视台,如法炮制出一个“纸包子”节目,社会反响很好。但是陈老师他们做的节目,显然比纸包子好看多了。

好了,关于《森林之歌》的揭秘我先说这么多吧,说多了你看着就没意思了,还是留点悬念,9月底CCTV-1你留意吧。

这篇文章发表于2007年08月22日3:51,分类是杂谈。你可以订阅此文的评论(RSS 2.0)。 你也可以发表评论,或者发送trackback。

34 Responses to “《森林之歌》拍摄揭秘”
大猫 Says:

8月 22nd, 2007 at 3:55 am
似乎以土摩托引出”科学话题”

大猫 Says:

8月 22nd, 2007 at 4:01 am
不过CCTV的走近科学 那紧张的叙述情节 最后出乎意料的结果 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小王木木 Says:

8月 22nd, 2007 at 4:02 am
看过老六的博客介绍了,《森林之歌》就是他和陈老师最近的生活重心了,里面为一个飞着拍的几秒钟镜头,费老劲了。回头好好瞅瞅。

play Says:

8月 22nd, 2007 at 4:15 am
似乎很久没看过电视了...九月底..嗯.值得期待..
因为我家有喜事呀.哈哈

老脸 Says:

8月 22nd, 2007 at 5:44 am
我9月底基本上看不着电视

Komodo Says:

8月 22nd, 2007 at 6:14 am
直接把一只避孕套套在镜头前面

我不看森林之歌了,我就看王小峰揭秘就行了。

小奇 Says:

8月 22nd, 2007 at 6:55 am
从头到尾,画面非常优美,不管是森林湖河,还是各种动物,都是那么好看,如水洗过一样,动物都跟化了妆一样,后来我仔细看了一遍,发现原来是电脑特技做出来的,但是做得非常逼真,他们在电脑特技方面已经跟好莱坞没什么区别了。
————————————-
侬咋看出来的?

balter Says:

8月 22nd, 2007 at 7:33 am
能让表哥有如此精彩曝料的片子应该不差,国内电视好多年不看了,等下网上盗版吧

SUPER麻豆 Says:

8月 22nd, 2007 at 8:11 am
你的朋友真辛苦,你真是毁人不倦啊~~~~
不过看点长见识的东西肯定比无聊选秀强百倍!!!
期待中。。。

南东三 Says:

8月 22nd, 2007 at 8:40 am
给发了一个公函,结果等了半年不见回信
不就几天前有图为证在玩电脑收藏书刊研究学问,给几条香蕉就要他拍戏行吗?央视那破架子封杀他理吗?
还得请三表诱之以好来误发展,明年拍金刚TWO,金刚大闹奥运才有戏

云无忧 Says:

8月 22nd, 2007 at 8:45 am
很喜欢看关于自然的纪录片,期待晓卿老师的大作

客个博 Says:

8月 22nd, 2007 at 8:48 am
这个肯定是一气呵成写的,嘴皮多顺溜啊,如临王小峰家沙发听一个人几歪

泉泉 Says:

8月 22nd, 2007 at 8:48 am
不会吧!真是个损友!!小心陈老师找你打官司!!!

yezhizijuru Says:

8月 22nd, 2007 at 8:53 am
很期待……

果子 Says:

8月 22nd, 2007 at 9:00 am
俺喜欢这种广告

跟俺这报纸上整版中药广告一样

好看有嚼头

小钻风 Says:

8月 22nd, 2007 at 9:47 am
我们也在筹备一个纪录片
名字叫《大开放》,号称为了记录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其实里边好多政治色彩,有点恶心。
明年奥运结束后播,奥运恶心完了它接着恶心,叫我们吐两回~

做猪是理想 Says:

8月 22nd, 2007 at 9:51 am
一箭3雕,聪明

Liesl Says:

8月 22nd, 2007 at 9:59 am
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

祁连的愤怒 Says:

8月 22nd, 2007 at 11:30 am
三表哥,你那篇说央视没文化把陈晓卿安排到女职员宿舍的文章怎么在查不到了?我很想再看一遍。

sue Says:

8月 22nd, 2007 at 12:41 pm
你就瞎掰吧你 ~~~

waiting Says:

8月 22nd, 2007 at 1:27 pm
天…人家好不容易拍的片子被你说成这样……

★Meteora★ Says:

8月 22nd, 2007 at 1:29 pm
9月哪有空看这个啊,美剧都要开播了。
要看PB的第三季 LOST 的第四季
哪有空啊?

ldig Says:

8月 22nd, 2007 at 1:57 pm
如果还想做朋友 就请不要这样调侃 时间长了不好 毕竟暂时都还是人

Stanislas Says:

8月 22nd, 2007 at 2:05 pm
那四位,尿了好多啊!

kingflying Says:

8月 22nd, 2007 at 9:44 pm
:“除了央视,我们可以接受任何一家电视台采访,因为你们总在晚上七点钟播放假新闻。”

Nyx Says:

8月 22nd, 2007 at 10:40 pm
你这人想象力联想力怎么那么丰富啊…

vision.Z Says:

8月 23rd, 2007 at 12:16 am
会不会有某网站出一篇《爆料:央视纪录片作假大揭秘》

无名 Says:

8月 23rd, 2007 at 5:39 am
真是很漂亮的画面啊!

in Says:

8月 23rd, 2007 at 4:32 pm
我更喜欢动物

闻人暖 Says:

8月 23rd, 2007 at 5:29 pm
一直喜欢看这类纪录片,也期待国内能拍摄出来。终于……2000个工作日,不容易啊,致敬!

ctrl+shift Says:

8月 23rd, 2007 at 8:02 pm
楼上老实孩子真多啊哈哈哈

3b费心鸟

为啥看您写的东东总脚着您特青春,特年轻的样子呢

molly Says:

8月 24th, 2007 at 3:42 am
金丝猴拍得真好看

娟娟 Says:

8月 25th, 2007 at 9:40 am
我没有电视机,谁告诉我播出时间,我去别人家里蹭着看。
发表于 2007-12-8 12: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部好的记录片都要拍摄四年  何况中国足球呢?  
当年王蒙先生读了张承志的《北方的河》后说:“真他妈的好”。


前些天陈晓卿老弟连发四条短信,希望晚上2240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看看《森林之歌》。从123日开始,我这已经连看数日,对《森林之歌》的喜爱胜过王蒙前辈的口头语,所以要说:“真他奶奶的好!真他姥姥的好!”

播出还没有结束,所以还不便扯什么观后感。

但我真是认为谢亚龙先生晚上睡觉前应该看看《森林之歌》,一部好的记录片都要拍摄四年,甚至更长时间,何况中国足球呢?瞎着什么急啊?


发表于 2007-12-13 21: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森林问答1来源:http://hizi17881965.spaces.live.com/ 2007-12-18:19

  Q:看了你们的纪录片,不明白的是右下角的那一坨狗屎一样的标志,它是什么意思?还有那只小蚂蚁,时不时出来露一脸,什么意思?  --浙江 夏燕平  A:夏同学,那坨块状物的学名叫logo,俗称角标,它的作用有二:一来作为这个节目的标记提醒观众,二来可以防止别人不打招呼使用我们的画面。至于这个标志的设计,最初的想法来自领导,他们要求《森林之歌》做成中国森林分布的“拼图”,我们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就做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不过远远看去,还能看出中国字的“森”或者“林”哦。


  那只蚂蚁是我们设计的一个类似吉祥物的东西,我自己还是很喜欢的。在国外,拍同类的纪录片都会同时派生出很多衍生产品,比如书籍、录像制品、音乐CD、针对孩子的吉祥物、节目标志,为是的扩大节目的影响,同时从中挣些银子。《森林之歌》尽管不需要收回投资,但它的操作是按商业纪录片的流程来的,所以,制作过程中,也做了相应的设计,但我忽略了我泱泱中央电视台,怎么会在乎这点儿散碎银子捏?我只负责这个节目的生产,其他的事情如果操心太多,相信领导肯定会跟我说,关你屁事,耍什么小聪明,把片子做好就得了!

  Q:请问这部片子的解说是你吗?怎么听起来有些像感了冒的赵老师?总之,你的声音有些别扭。  --深圳 程峰
  A:《森林之歌》的解说是杨大林老师。杨老师原来是北京电台一个欣赏电影音乐的广播主持人、撰稿人,同时他隶属于中国电影乐团,自己经常写一些音乐欣赏的文章,如果你看过CCTV-10的《人物》栏目,那就是他解说的。
         这个片子的配音最初找的李咏,别看李老师在台上跳来跳去,他最初是靠配音起家的,而且我至今仍然认为,他的音质是台里数一数二的。三年前,和李咏说起《森林之歌》的事儿,他满口应承,到今年节目制作完成,我找他时,他突然打哈哈说,时间很紧,比什么什么都紧。我逼了好几次,他才说了实话,现在他自己觉得气息上有些疲惫,如果录解说,又能保证质量,那么每天只能完成一集的工作。我听了这话,想想工作量的确太大,也就作罢了。

  Q:《森林之歌》的DVD在哪里可以买到?  --伦敦 IVY
  A: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北京在西客站北边那条路的路东,有一个国际电视总公司的音像店,那里已经有货,定价90元。他们的电话是63955806。我前天去看了一下,问店员《森林之歌》来了没有,一高个子售货员冷冷地回答我:“有。”我问在哪里,因为货架上看不到,那人才说,“告诉你有就是有。”这时我才看到,地上有一些箱子,箱子上写着“森林之歌DVD”的字样,这家店也是国营的,估计卖多少都行,和个人没什么关系,很有我们泱泱大台的范儿。
   我不明白的是,您不是在伦敦么?

  Q:在你们的片子里,看到了那么多动物,都是真的吗?有没有你们自己扮演的?  --阳泉 天天  
  A:好眼力!看出来昨天那头熊其实是李文举导演,他的体形也足够硕大。这一集还有老颓演的老虎,为此他天天打网球锻炼身形;猪头非自然扮野猪了,拱地前行那种。另外前天的金丝猴是全勇先扮演的,你知道,他化妆比较方便,难道你没看出,那个叫甲板的金丝猴王还扛着把小铁锨吗?至于我扮演的是什么,请你猜一猜……一般来说我喜欢演一棵树,其实,你看到的那片林子都是我和朋友扮演的。嗯,我是一个好静的人,比方王三表真的拍A片的话,他邀请我友情出演,我想,我肯定选择扮演……那张床。

  Q:昨天死了大师兄,今天死了二师兄,还怎么取经啊? --北京 王萱
  A:真对不起唐僧同志,前天的片子里那个叫小圆的金丝猴(不姓孙)被冻死了,昨天,又有一头小野猪(不叫八戒)被冻死了。我理解您的悲伤,但事实上,这就是大自然的丛林规则,貌似野蛮,实则合理。正是这种优胜劣汰,才确保了这些动物种群的不断繁衍。当然,由于人类对森林的攫取和掠夺日益加剧,山林里的生灵们日子越来越难过,这也是现实。我觉得,我们应该从不吃鱼翅、不吃虫草、不吃发菜做起,甚至不吃松子和沙虫,因为,姚明哥哥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请将问题留言在此,或邮件至cctvdocu@yahoo.com.cn,或者到这里以及这里参加讨论。

[ 本帖最后由 柴禾妞 于 2007-12-13 21:13 编辑 ]
发表于 2007-12-13 21: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森林问答2来源:http://hizi17881965.spaces.live.com/12月6日1:14

  Q:拍得真的很漂亮,陶醉其中,恨不邀同去。这些拍摄现场你都到过吗?  北京 李辉
  A:到过其中的几个,没全去,有些地方太过艰苦,我一怕苦,二怕死,所以基本上在北京猫着。也就是说,森林是各位编导和摄影拍出来的,我只是北京基地的一个服务人员而已。

  Q: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错别字呢?  长治 刘云阳
  A:的确有几处错别字,这个错误其实可以避免,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打字幕,但考虑到播出时间这么晚,很多人家里的电视机音量已经关得很小了,打上字幕可以帮助观众阅读,当然,这不是我们出现错别字的理由。看来,以后做纪录片的人也要加强文化学习。

  Q:陈老师,拍不拍续集啊?我来给你当义工好不好?我今天离开,明年春天回国,来得及吗?  德国 吴枚
  A:我目前没有接到拍《森林之歌》续集的任务,也没有这个计划。此外,为配合明年元旦《劳动法》颁布,电视台目前对所用人员进行了科学化管理,拍节目是不能使用未被台聘或企聘的人员的,《森林之歌》的一些兄弟,比如拍秦岭那一集的小陶,摄影多好啊,由于是大专文凭,我目前还没有办法聘用他。

  Q:你们的集中营还在吗?小祖姑娘还做饭吗?  常州移动用户 吃吃的等
  A:森林集中营的租期到月底就结束了,目前还是小祖做饭,菜依然好吃。我准备《森林之歌》全部播出后,请几位关注《森林之歌》的观众专门来品尝一下她的手艺,但请多少人,请哪些人,我还没有想法。但起码被请的人应该在北京吧,否则谁来解决交通住宿费用捏?

  Q:看了几天的《森林之歌》,好感动,它甚至改变了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面对这么优美的环境,我应该做些什么呢? 丽江 王雨繁
  A:当然是保护啊!《森林之歌》也改变了我的很多想法。以前我对环保、生态一无所知,现在我对那些从事环保的人充满了理解和敬佩。如果您真的有为中国生态作些事情的冲动,我能想到的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诸如原生植物保护或是野生动物保护的论坛,参加大家的讨论受教育,和大家一起呼吁,力争做一个志愿者;另一个,可以像连岳老师那样为保护自己生活的家园不被破坏而奔走,并发出自己的声音。(看这里)
  我个人更倾向于后一种。因为,中国不仅森林资源和动物资源濒临绝境,而且像丽江、三亚、厦门这样的城市也所剩无几,更何况不像森林那么遥远,她就在你身边。
发表于 2007-12-13 21: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必达:用《森林之歌》打破中国纪录片的偏科

作者:李必达 (北京 编辑)   来源: 新京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15:01

  拍摄动物需要使用专业设备。中国科学家们很少参与包括自然纪录片在内的科普产品的制作活动。他们更愿意关起门来搞学术,而不太看重向普通公众普及科学的活动。更何况,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长期处在学科机械分割的状况下,理工科出身的研究人员往往缺乏科学传播能力。自然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当然是困难重重。

  据说,以温润敦厚著称的赵忠祥老师是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仅靠一个栏目就红遍全国的主持人。那个节目就是《动物世界》。这足以说明自然类纪录片的市场究竟有多大。

  小时候,也曾守在电视机前等待《动物世界》花里胡哨的片头,内容已经记不清了,只是很佩服拍出那些镜头的动物摄影师。多年以后,偶然看到它的升级版本《人与自然》,这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飞禽传》吗,那不就是《地球脉动》吗,原来赵老师娓娓道来的好片子,都是外国人拍的。

  接触了一批纪录片制作者之后,对这个问题的了解愈加清晰了。事实上,中国的纪录片制作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领先水平已经越来越接近———不过,这说的只是人文类纪录片。而在纪录片的另一个大类,自然类纪录片方面,中国甚至可以算是尚未起步。

  这一情况甚至导致了中国纪录片界的一种特别的耻辱。上海电视节的“白玉兰奖”专门设有自然类纪录片奖项,然而中国纪录片从未摘得过这一奖项。2007年是法国片《红蚂蚁》,2006年是日本片《里山》。英国人是这个奖项的最大赢家。不过这倒不奇怪,事实上自然类纪录片就是在英国人手里发扬光大的。1955年,BBC开始播放《LOOK》。这档每集30分钟的昆虫节目连续播放了12年,被认为是自然类纪录片的滥觞。其主持人大卫·艾登堡随后制作了一系列自然纪录片,他被奉为自然纪录片界教父。

  在国外如火如荼的自然类纪录片为什么在中国热乎不起来?其实道理挺简单的。人文类纪录片的制作过程相对比较简单,架一台DV,靠一个好故事,就能做出一部精彩的作品。自然类纪录片显然没这样简单。拍摄活生生的动物显然比不得拍摄喷绘纸板,需要使用专业设备。同时,为了避免在制作过程中惊扰拍摄对象,拍摄者往往要长期跟踪,伪装潜伏———一个经典案例是,BBC的摄影师埋伏近3年时间,才成功拍摄到雪豹野外猎食的影像。

  另一个障碍来自科研人员。好的自然类纪录片常常需要强大的科学团队的资源支持。如果缺少了相关领域专家的介入,不仅会使纪录片缺乏科学价值,其拍摄活动本身也会成为一场灾难。事实上,世界各著名自然纪录片制作机构都网罗有各种专家。艾登堡研修过人类学,现在则是剑桥克莱尔学院名誉研究员,也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然而中国的科学家们却很少参与包括自然纪录片在内的科普产品的制作活动。此前,有金融学者因为积极介入公共事务而遭到本单位批评,斥之为“不务正业”。与社会公众关系如此密切的学科,情况尚且如此,自然科学界的情况就更可想而知了。由于科研经费主要通过官方或者半官方渠道进行分配,所以科学家们更愿意关起门来搞学术,而不太看重向普通公众普及科学的活动。更何况,由于中国的教育体制长期处在学科机械分割的状况下,理工科出身的研究人员往往疏忽人文素养的训练,缺乏科学的传播能力。脱离了科普的大环境,自然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当然是困难重重。

  正是这样的重重困难,才显示出了《森林之歌》的重要之处。这部历时4年拍摄完成的自然纪录片,耗资1000万元,尽管这个数字只是国外顶尖之作的一个零头,但已经透露出了中国纪录片制作者在这个类别中创造一番新天地的信心。以《森林之歌》为基础,不断积累经验,培养制作人才,提高自然纪录片的制作水准。只有这样,中国纪录片界的“偏科现象”才能最终成为历史。
发表于 2007-12-13 21: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森林之歌》: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终于牛了

作者:新民晚报首席记者俞亮鑫实习生凌佳  来源: 新民晚报 2007-12-05

      正在央视一套热播的11集自然纪录片《森林之歌》吸引了众多观众。央视历时4年精心打造了这部纪录片,摄制组深入我国各大原始森林,拍摄了大熊猫、金丝猴、羚羊、朱鹮、东北虎、长臂猿等生活的家乡,用精美的镜头展现了人、动物和森林的和谐……由于我国荧屏上播出的自然类纪录片大多来自外国,不少观众惊叹地问,这真是我们自己拍摄的吗?

  反响热烈

  记者在网上浏览了一些网民的点评。“看到《森林之歌》,想到了法国纪录片《微观世界》,原来中国人也可以这样牛!”“我这个对中国拍自然类纪录片原本不抱什么希望的人对该片却充满着期待。”“太牛了,每个画面都可以直接抠下来做桌面了!”“云横秦岭、北国之松、大漠胡杨、雪域神木、雨林回响、森林隐士、竹语随风、碧海红树,光是这些名字,就足以让我们浮想联翩了。”也有网民提出批评:“看了《森林之歌》前几集,搞不懂这样好的一个融科普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的节目,为什么每晚这么晚才播出?应该像《话说长江》一样放在黄金时段播出才对……”也有人对摄制组拍摄时把一对正在孵化的黑鹳吓跑,留下四个嗷嗷待哺的小鸟这一场面提出质疑:“明明知道黑鹳珍稀,还这样去干扰它们繁殖。”可见,观众已被森林中的和谐画面所打动。

  差距甚远

  一部自然类纪录片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这在中国纪录片史上还不多见,而之前在荧屏上引起反响的几乎都是人文类纪录片,如央视的《大国崛起》《圆明园》《故宫》等,如上海的《毛毛告状》《德兴坊》《重逢的日子》等。上海电视节已举办了13届,当我国人文类纪录片频频捧奖时,我国自然类纪录片却连续13届缺席,这足以证明中国纪录片“一脚长一脚短”的尴尬。作为世界上动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理应成为自然类纪录片的生产大国,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却成了国人不敢揭开的伤疤!因此,《森林之歌》给人们带来的兴奋是可以想象的。

  我国在人文类纪录片上能够获得丰收,是因为拍社会变迁、拍百姓生活不需要技术、设备和高昂成本的支持。而拍摄自然类纪录片离开了这些支持就寸步难行,不仅与欧美距离甚远,甚至与日韩都有距离。这次央视拍摄《森林之歌》,是在林业部、财政部的1000万元支持下完成的。《森林之歌》总导演陈晓卿称,即便1000万元的投资在国内也算是“大手笔”了,但它仍然只是国际同类纪录片的三十分之一。“《森林之歌》每集的投资大概是80万元人民币,而国外拍摄一集这样的片子经费大概有300万美元。”

  纪录片专家方方教授说,没有设备、技术的支持,拍摄自然类纪录片是无法想象的。猴子跳来跳去,鸟儿飞来飞去,稍纵即逝,难以捕捉。欧美纪录片一拍就是数年,为了采集珍贵镜头,即便在撒哈拉大沙漠里也一拍数月。因此,拍摄自然类纪录片的国际价格远高于人文类纪录片。当《探索发现》《动物世界》《自然奇观》等欧美纪录片潮水般涌入中国时,大家才惊诧地发现,中国在此领域惊人的落伍现状。国内纪录片更多地停留在对人性、社会的关注上,而国外则已将这种人文关怀投射到所有的生灵上……

  喜中有忧

  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主席魏斌说:“没有设备可以租,没有技术可以学,没有金钱也可以贷款,我认为我国自然类纪录片主要是缺乏这么一支队伍,而这又与纪录片还没有形成市场有关。”央视的《森林之歌》从某种程度说是国家林业局的“命题作文”,这使它实际上没有市场的生存之忧。设置组艰难跋涉1000多天,冒着危险深入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敬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而1000万元的国家投资和央视播出的优质平台,足以使它笑傲江湖,但这些又有多少个中国纪录片摄制组能够拥有呢?没有市场,难以走远,想到这里,不免令人喜中有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6 00:33 , Processed in 0.0705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