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11|回复: 0

语言的风情与姿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9 14: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雪凝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际或沟通的工具,但是,它跟人一样有灵魂,有感情,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可以神采奕奕,可以品貌俱佳。语言的风情与姿采显现在语言的运用之中。最近,笔者在阅读《语言的风采》这本语言小品集时,看到作者正是通过大华语社区的一个个语言应用的实例,将语言的熠熠风采展现得通透尽致。读罢细想,全书突出了三个观点,令人击节。
突出了全球华语观
    “华语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语。”由于地理位置、生活环境、政治制度、文化因素等等的不同,华语在全世界各个华人社区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变体。自从进入网络世纪后,语言的用户再也不能只看到自己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华语了,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视野拓展到全球华语社区,以便与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无障碍地交流、沟通,而语言工作者则须以全球华语即大华语为视角来观察、描述、探索、研究华语。
    可是,有些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业人士却依然“关门搞规范”。例如“唐人街”,一部中国大陆出版的大型辞书的解释是“外国有些城市中,华侨聚居的街或区”,其他工具书的解释大同小异,但是《语言的风采》的作者联系新马两国国情指出了这种释义的瑕疵。
    新加坡的华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6.8%,“新加坡华人的身份不是华侨,而是新加坡人”。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也有外人所谓的“唐人街”,“可是,当地华人并不认同,因为吉隆坡至少有70%的人口是华人。”(《语言的风采》第321页)所以若以“华侨聚居”为“唐人街”的特征,那么新加坡和吉隆坡岂不是整个儿地就是“唐人街”了 。因此,作者呼吁:“我们要放眼台湾地区和港澳特区,要放眼东南亚华人社区,要放眼欧美和大洋洲华人社区。”(第217页)这种观点是值得从事语言规划或汉语国际传播工作的语文工作者考虑的。
突出了与时俱进观
    与时俱进就是对语言现象进行评述时,例如某个词语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要紧贴时代脉搏,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否则就可能“走火伤词”。例如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的语例,近年来一到夏季,在中国大陆的媒体上就呈高频之势。报刊上批评误用“七月流火”的文章连篇累牍,结果呢,你批你的,我用我的。”(第218页)
    “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本义是预示天气转凉,但自从采用公历纪年以后,对“七月流火”的理解渐渐改变为从字面意思理解,于是转而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便很常见了。可是不少批评者不顾语言运用事实,不管时代发展,一味地非要把大家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规范”到古代纪年习惯。与时俱进的语言观则告诉我们:“既然‘七月流火’颇受语言用户欢迎,风头甚劲,此时不用,更待何时?在语用中趋新求异,何错之有?”
突出了柔性规范观
    柔性相对于刚性而言,柔性是可以变化或通融的。柔性规范观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构建和谐语文生活的语言观。例如在《定音用锤还是槌?》一文中作者说,“辞书大多以‘一锤定音’做主条,注明也作‘槌’”,但是“就生活真实而言,法官、拍卖师和会议主席用的都是木槌”,“在法庭上,在拍卖场上,在荧屏上,人们看到的是同一把‘槌’,听到的是同一个音,只有到书面上才有‘锤’‘槌’之别,这又怎能教使用者非听你的,用‘锤’不可呢” ?(第166-167页)从柔性规范观出发,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在2001年12月19日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将“一锤定音”列为推荐性规范词形,作者对此表示赞成:“选定的词形是推荐词形,推荐嘛,没有强人所难的意思的吧?”(第167页)

    作为语言工作者,作者文笔清新,用词精到,言简意赅,饶有情趣。例如在《瓜》一文中作者说:“新加坡有部解释本土词语的词典说,‘瓜’指坏人,似欠准确,会一竹竿打翻一船‘瓜’的。”(第1页)又如《咸鱼大翻身》一文,作者从广东话的“咸鱼翻生”到如何演化出大陆、台湾地区、新马华文媒体都在使用的“咸鱼翻身”,论述得有条有理,丝丝入扣。文末作者诙谐地说:“收录‘咸鱼翻身’最好交代一下与‘咸鱼翻生’的关系,不要‘翻身’了就忘本”,令人忍俊不禁。
    此外,《语言的风采》更注重实用价值,是“挖墙脚”还是“挖墙角”?是“大排档”还是“大牌档”?“夫妻店”与“夫妻档”有何其别?“大闸蟹”为何称“大闸蟹”?“周日”是什么日子?如此等等,均可从书中得到详实而令人信服的解释。如此有用的语言学文章,实在应该大力提倡。
    走笔至此,得一提《语言的风采》的作者——汪惠迪先生,据笔者所知,马来西亚的朋友对汪先生可能并不陌生,就不赘述了。笔者认为最难得的是作者虽年逾古稀,却依然活力四射,没有丝毫暮气,全书散发着浓郁的青春气息。
    读《语言的风采》犹如站在语言的观察站上,放眼汉字文化圈,我们看到了一道道靓丽的语言景观,看到了语言的千种风情、万般姿采。(原载2012年7月5、6日马来西亚《南洋商报》言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0 11:11 , Processed in 0.0602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