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77|回复: 0

谈谈方言与普通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9 09: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赵则玲 来源:华与桥 http://huayuqiao.org/
现在许多南方方言区的人,普通话说得呱呱叫,方言却说得结结巴巴;许多年轻人甚至不会说方言,对方言知识更是茫然无知;有的人把方言看成是“县级以下的人才说的”低级的、落后的语言;也有的人把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对立起来;有的甚至出现将推广普通话和消灭方言等同起来的做法,如某小学生因为讲了两句方言被老师打掉了门牙。凡此种种,都反映出人们对自己的母语——普通话和方言认识上的模糊性。

1. 何谓“方言”和“普通话”?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它自己的方言,跟它相对的是民族共同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方言与普通话一样都是我们汉民族现实存在的语言,都是我们的母语。方言就是人们常说的“地方话”,是汉语的地域变体,它是通行于某一地点或某一地区的交际工具。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从方言与普通话定义的内涵看,普通话是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通行,方言则是通行于一定区域的一方之言,它为一个区域的人们服务,也能发挥日常交际的功能。

2. 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普通话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它来源于方言,根植于方言。北方方言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种种原因,经过几百年的历史变迁,它的流通范围越来越广泛,影响也越来越大,逐步上升到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普通话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为了方言的一种高级形式,而其他方言则成为从属地位的一方之言。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普通话高于方言,它既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带有一定的人造性质,同时普通话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排斥吸收除北方方言外的其他方言成分。普通话和方言有着共同的来源——都源于祖语古代汉语,它们之间有许多共性,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符号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存在着异质因素,其中语音的差异最大。从语言材料上看,普通话和方言、方言和方言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来概括,它们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不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

3. 方言的文化价值

  在我国语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北京方言进入了主流社会而成为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而其他方言则成为地方独有的语言。如果我们不管它们流行范围大小的差异,从文化学角度看,普通话和方言都有其存在的独特文化价值和意义,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说,普通话代表的是社会的主流文化,而方言代表的是地方文化,它承载着地方富有特色的、丰富的文化蕴含,是普通话赖以生存和今后发展的基础。虽然方言处于从属地位,但它并不是低级的、落后的语言,语言本身是没有优劣之分的。比如改革开放以来,许多粤方言词,进入了普通话词汇;方言中的一些词语,如果换成普通话去说,即使能够表达出那个意思,但已失去了它的本色神韵;许多古典诗词用方言诵读比普通话要押韵;方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一方人有一方人的“乡音”,同时“乡音”又蕴涵了“乡情”,这是旅居海内外同乡人互相认同的最直接最亲切的标志,也是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丰富多彩的方言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方言的变迁又折射出社会的变迁,这是一笔十分值得研究的巨大社会财富,许多方言更是我们研究不同族群语言乃至历史发展与变化的“活化石”。

方言还具有不可替代的神韵和妙处,大凡作家或多或少都会在作品中留下自身方言母语的烙印,成为作家风格构成和识别的重要元素。如高则诚就是在宁波城区的不远处栎社写的《琵琶记》,篇中有一句台词“尽日走四方,走得脚无毛。”就是典型的宁波方言;还有鲁迅、沈从文的小说语言都带有浓浓的方言特色。

我们知道生物的多样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同样道理,人类语言的多样性,是保证我们这个世界丰富多彩的重要因素。方言虽说不是主流文化,但现如今它似乎成了一种无形的时尚。我们的一些电视方言节目、方言歌曲翻唱、地域性的谈话节目等等都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说明人类对方言仍有大量的需求,这既是一种文化需求,也是一种心理需求,人类需要多元文化的并存与发展。正如胡锦涛主席在美国 耶鲁大学演讲中说到:“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

4. 对方言和普通话应有的认识

通过以上阐述,笔者认为我们对方言和普通话应该形成以下共识:

一是,我国推广普通话并不是禁止说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人人会说普通话”的推普目标,并不是“人人只说普通话”。

二是,方言和普通话,都有各自存在的必要性,是完全可以并行相容的,保护方言,或推广普通话,都不存在排他性问题。

三是,方言对于普通话而言,犹如万千溪流之汇于长江、黄河。正因为有各地方言源源不断地为普通话注入丰富的词汇,我国的语言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生动性。

四是,在当今竞争社会,年轻人既能说一口地道的母语方言,又会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无疑为自己增加了生存的砝码,增强了竞争的机会。

五是,方言传承了自古以来汉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民情而在语言的内涵与运用上永远优于普通话,但从全球文化的视角来看,普通话在保证人们之间的信息交际以及交流的顺利沟通,进而形成“全球化语境下的‘华语’文化圈”的功能,是方言所望尘莫及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6-16 12:13 , Processed in 0.0778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