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81|回复: 2

李新魁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0 10: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theory.st.gd.cn/DispCSM.php?id=604

       李新魁,字星桥,1935年10月出生于澄海县一书香之家。1943年入私塾读书,学过《四书五经》,还阅读过大量古籍和新文学作品,从小酷爱文学。1947年进正规小学读高小,1949年考进澄海县第一中学,1955年高中毕业后考进中山大学中文系。初入大学之门,他本拟以文学为务,当在上现代汉语课时,却萌生对语言学的兴趣。1957年开始从著名学者方孝岳教授学习语音史,“始以方言为绪,继而涉猎音韵”。从此走上研究语言学的道路。

      1959年大学毕业后,是年8月,被分配到广东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62年8月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1964年9月至次年2月,于天津南开大学从邢公畹教授进修汉语语音史。1965年7月,被安排下乡参加“四清运动”。1968年底又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1970年8月,暨南大学下马,他被调到华南师范学院,仍被遣往该院设于韶关的干校劳动。至1972年始回校参加“教改”。1973年底被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78年9月又被调往暨南大学中文系;1979年12月始回中大中文系任讲师,1981年任副教授,1985年晋升为教授。他自1982年9月起,开始带“汉语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2年荣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1994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1997年9月13日,因病不幸逝世,终年62岁。

        在其执教卅余载中,讲授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音韵学、汉语等韵学、汉语语音史等课程。在治学中,他对汉语音韵学、方言学、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文字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取得硕果累累的成就。特别是在音韵学和方言学两方面,造诣最深。他是最早对广东畲话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也是国内为数甚少的西夏文专家之一。他除了对潮汕方言有较深入的研究外,对闽、粤、吴三大方言形成的历史和发展也有精辟的见解。他的突出成就引起国内外汉语音韵学界的重视,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生前曾任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全国高校文字改革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社联委员、广州国学研究社社长等学术兼职。并受聘为汕头大学、广东社会科学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曾应邀赴日本、台湾、港澳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曾连续多届获广东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高教厅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他的主要著作有:《普通话•潮汕方言常用字典》、《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古音概说》、《韵镜校证》、《中原音韵音系研究》、《汉语文言语法》、《汉语等韵学》《汉语音韵学》、《古代汉语自学读本》、《香港方言与普通话》、《类别词汇释》、《实用诗词格律辞典》、《中古音》、《广东的方言》、《李新魁自选集》、《李新魁语言学论集》、《李新魁音韵学论集》。与他人合著或主编及未出版的专著尚夥;还有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语文知识文章近三百篇,不一一备列。


学人作品

从潮汕方言古老的语言特点看其分化、发展的历史过程(节录)

二百年前的潮州音(节录)

《李新魁音韵学论集》自序

《李新魁自选集》跋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1: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新魁音韵学论集》自序

作者: 李新魁  来源: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韶光飞驶,白驹过隙。余自离别蓬门,负芨省垣,忽忽间已涉四十余寒暑。四十载间,历更之事匪鲜,然作为职业终身以事之者,盖治语学之一端而已。余禀性愚钝,口舌不利,本乏习语学之资。然世间之事确有出于偶然而非人力所能强者。余初入大学之门,本拟以文学为务。不意因一偶然机缘,萌生对语言学之兴趣。尔后涉足其间,不能自拔,遂执此业以终一生。嗟呼!天道不常,人事乏轨,固有若斯之甚者哉!

    余治语学,始以方言为绪。继而涉猎音韵,浸淫反复,历三十馀年。音韵之道,前人称为玄学,其间悬测之辞常有,而故弄玄虚之言盖寡。余治此学,不敢自诩谨严,然??若有所从事。抱残守缺,诚非吾愿;拾人牙慧,更非吾志。然亦不敢妄逞异想,吐为不实之辞。余之述作,臆说之处在所常有,然力求以材料之证明为依归,不敢徒托空言,混淆视听,贻误后学。

    余自治斯学以来,曾为音韵之书八种,著音韵之文五十余篇。韵学论文,发表于1985年之前者,大抵已编入《李新魁语言学论集》(中华书局出版)及《李新魁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两书。发表于1985年之后者约有三十篇,现编入此定名为《李新魁音韵学论集》。是集之聚,缘于汕头市委及汕头大学对学术之重视。余忝为潮人之一份子,于家乡之建设事业殊乏贡献。汕头市及汕头大学有关领导,怀褒扬学术之心,重乡邦文献之谊,于此百端待举之时,毅然有奋发之为,倡编辑出版“20世纪潮人文化精粹丛书”之议,征余文集忝列其中。盛情可感,盛事可颂。余虽不敏,敢不裒集鄙文以附骥尾?嗟呼!吾潮自宋季以降,文运昌隆,才人辈出,乡之先贤,灿若繁星。海滨邹鲁,不为过誉之称;南国伊洛,实有可许之期。今之潮人,当以克绍箕裘为己责,振兴学术,固为共同之任。“丛书”之出版,实为吾潮振兴学术这始端。余躬逢其盛,略缀数言以申祝贺之意,并述欣忭之怀云尔。

    李新魁
    1996年秋于中山大学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1: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新魁自选集》跋
作者: 李新魁

    河南教育出版社准备出一套中年语言学者的“自选集”,约我也选编一本。接到这个“任务”,一方面感到兴奋,另一方面也觉得颇费思量。兴奋的是河南教育出版社决定出版这套丛书,是一个很有远见也很有魅力的举动,他们把语言学的研究放在与其他社会科学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既使人感到鼓舞,又令人对他们的远见卓识深表钦佩。而我觉得要选出自己的“代表作”来,却又颇不容易,颇费思量。这里面有几点缘由,不妨略加叙述。

    第一,我自己从事语言学的学习和研究,积于今已三十多年。自己虽抱有研习这门学问的志向和决心,但世事变迁、岁月蹉跎,不知不觉中韶光飞逝,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一些自己想学和该学的东西并未学到,一些自己想写的没能写出来。现在要来“选”自己的东西,总觉得有遗漏、有不足,有该拿出来贡献于读者的,却不能够拿出来。

    第二,自己在做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中,虽然也略为注意到“点”与“面”的结合,但终究未能臻于至善。我研究上的“点”是指汉语音韵学,“面”是指汉语的现状与历史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三十年来,我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音韵学的研习上,在我已出版的十八种书中,有七种是属于音韵的;在已发表的八十篇论文中,也有三十多篇是关于音韵学的。在这些音韵学的书和文章中,略为注意到音韵学中一些较为重要的问题的探究,注意参加音韵学界里面“热点”问题的讨论;而在音韵学内部的各个分科(如古音学、今音学和等韵学)和汉语语音史各个历史阶段(如上古音、中古音和近代音)的研究上,也比较注意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同步前进,但由于个人的学力、精力和时间等的关系,许多方面的研究还未臻深入,有的还很肤浅。这是“点”上的情况。“面”上的研究,我的兴趣比较集中于古汉语的语法、训诂、文字和现代的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西夏文上。有些方面的学问,自己虽然比较感兴趣,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深入进行研究,存在浅尝辄止的毛病,因此,现在要在这“点”和“面”上选出较有心得的文章,事实上也不容易。

    第三,“自选集”要选出自己的“代表作”,但我对某些问题的见解或研究的成果,并不是都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有些心得是写在书里的,而书的内容不好选在论文集上。并且,“自选集”的篇幅有限,自己总觉得选出来的文章不一定能反映出自己做学问的全貌。另外,由自己来选自己的文章,总有它某些片面性,这是因为自己对写过的某些文章有偏爱而加以选录,而这些文章不见得都论点正确、内容充实。囿于个人的识见和情感,所选的文章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文章,都能真正地反映出自己治学的道路和研究学问的成果。

    由于有上述这些原因,我觉得“自选”并非易事。不过,文章终于是选了出来。所选的文章,一是着重于能反映自己的某些学术见解的;一是兼顾“点”上与“面”上的研究成果。收录的文章以音韵学的为主,间及文字、训诂和方言。限于篇幅,语法、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方面的文章就不取了。收录这几个方面的文章,其目的是保留自己研究历程的足迹和企望收抛砖引玉之效。我希望,通过这一次的“自选”,能够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并进一步坚定不断追求学问上的进益的信念,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末了,我要向组织这套丛书出版的先生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敬意和谢意。

    李新魁
    1993年春于中山大学

[ 本帖最后由 霜叶红 于 2008-6-20 11:0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10:35 , Processed in 0.1314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