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鲍厚星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第41卷第2期 .Mar.,2009 Vol.41No.2
【摘 要】 湘语是汉语最重要的方言之一,主要分布于湖南省境内。本文简要回顾了最近十年来 湘语研究所走过的道路,重点讨论了湘语在单点调查研究、系列调查研究、分区问题研究、方言比较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本文从一个侧面具体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方言调查研究辉煌发展的历程。
【关键词】 方言;湘语;方言分区;方言比较
[中图分类号]H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10(2009)02-0046-0
我们在《二十世纪湖南方言研究概述》 (2000)一文中曾把湖南方言在20世纪的研究大致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世纪初期到40年代,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时期;第二阶段从50年代中期开始,大约10年时间,是以语音为重点的普查时期;第三阶段从80年代初期到该世纪末 期,是方言研究的全面发展时期。 [1] 经过20世纪最后20年的努力,湖南方言研究可以说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这个局面有两个特点,一是涌现了一批新人,他们给湖南方言研究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他们带来的新成果呈现出勃勃生机;二是出现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势头,使湖南方言研究得以持续稳固的发展。
自2000年以来,湖南方言研究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继续前行的。在湖南方言研究中湘语研究占的比重自然最大,本文就我所知的近年来湘语研究的情况作一个简单介绍。 考虑到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层面,我们把研究的情况分成以下三个方面来叙述。
一、宏观微观研究 在湘语研究中,宏观与微观相比,前者偏少,后者居多。
我们这里对宏观的研究持比较宽松的理解,下面介绍的一些著作,可以看作各种不同样式的宏观研究的成果。 鲍厚星教授主编的《湘方言研究丛书》[2] (2006)包括五本书:《湘方言概要》、《湘方言语音 研究》、《湘方言词汇研究》、《湘方言动态助词的系 统及其演变》、《湘方言动词句式的配价研究———以隆回方言为例》。编辑这套丛书的构想旨在从宏观、综合的层面对湘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以及 某些概况作一个反映。《湘方言概要》 (鲍厚星)根据对确认湘语标准的重新思考,重新审视了湘语分布的范围,调整了湘语区划的某些格局,并且从调查所获的第一手材料中选编成16个方言点的字汇,为湘语各片的比较提供一个基础材料。
《湘方言语音研究》 (陈晖)从整体上研究湘语的语音特征,对一些重要的语音现象进行古今纵向比较和广泛的横向比较,并在理论上做了一些分析和 探索。《湘方言词汇研究》 (罗昕如)从共时与历时两个角度对湘方言词汇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湘语词汇的基本特征和整体面貌,探讨了湘语词汇的源流与演变规律。《湘方言动态助词的 系统及其演变》 (伍云姬)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湘语不同方言点的动态助词及其系统,并用内部构拟的方法,论证了动态助词的词源以及动态助词系统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湘语的演变过程。《湘方言 动词句式的配价研究———以隆回方言为例》 (丁加勇)尝试运用句式配价理论对湘语一个具体方言的句式进行研究,对该方言中常见的动词句式做了统一的描写和解释。
这套丛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深入学术前沿。湘方言作为汉语的一大方言,它的主要特点、基本面貌、演变规律及其他许多问题,每经过一段历史时期,人们的认识就会有一次深化,或有新的发现,或提出对旧说的修订、补充,或对未曾开发 的领域进行开拓,所有这些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继 续向前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湘方言研究丛书这 一次所选择的课题,正是对湘方言研究进一步发展所需解决的有关全局性的问题或是必须引领向纵深开拓的问题,因而这套丛书具有突出的学术前沿性。(2)理论方法创新。这套丛书在理论或方法上多有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张振兴先生评价《湘方言语音研究》时指出:“就我所知,这些分析和讨论在湘方言研究里是开创性的,作者所提出的看法是有创造性的见解。”北京大学陆俭明先生认为《湘方言动词句式的配价研究———以隆回方言为例》的作者第一次把句式配价理论运用于描写、分析汉语方言,并“多有发现”。《湘方言词汇研究》对一种大方言的词汇进行如此规模的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尚属首次,《湘方言动态助词的系统及其演变》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对湘方言动态助词在一个或多个系统中的关系进行研究,也是一个创举。(3)材料基础厚实。丛书的作者十分重视调查,注意在记音、描写的准确和语料发掘的深入上下工夫。正因为有丰富而翔实的材料作基石,这套丛书的研究才显出了它的深度和力度。
像《湘方言研究丛书》这样一次性推出对一个大方言作宏观、综合的深入研究,这样的组合,这样的投入,对促进方言研究的发展是有一定作用的。卢小群所著《湘语语法研究》[3] (2007)是作者根据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做的博士 后出站报告修改而成的。全书的主体部分是词法 篇和句法篇,前者全面讨论了湘语的形态类型、代 词系统、介词系统、量词系统、体貌系统、否定表达 式以及时间词、方位词的研究等;后者对湘语的语序、处置式、被动式、疑问句、比较句、“得”字句等句法特点作了重点研究。此前,有关湘语语法的宏观研究,虽然也有学者在一些重要领域作过深层次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终究还没有人对湘语语法从更宽的层面上,进行近乎全方位的系统和综合的研究。《湘语语法研究》的作者在合作导师张振兴先生的指导下,得以不断地完善写作方案,最终实现了她的想作一种拓荒性研究尝试的愿望。我们很同意张振兴先生在该书序言中的一段话:“综合性地研究一个方言区的方言语法可能有很多困 难,碰到的复杂问题太多了。这个工作才刚刚起步,以至于现在还不可能提供一种可以参考的范本,这还是需要大家继续探索的”。伍云姬主编的《湖南方言语法系列》 [4] (1996—2007)是一套丛书,一共五集。前三集是 《湖南方言的动态助词》(1996)、《湖南方言的介 词》(1998)、《湖南方言的代词》 (2000),后两集出版时间较晚,《湖南方言的语气词》(2006)、《湖南 方言的副词》 (2007)。这套系列研究是面向整个湖南方言的,考虑到其中湘语占据主要比重(后两集50个方言点,湘语近30个点),因此,也列入本文中评述。该系列的体例是,每一集都是在各个单点方言就同一命题的专门论述之外,由主编本人发表一篇综论,书末还附有各点方言例句对照或比较。所有语料都注有国际音标。这里以第四集《湖南方言的语气词》为例,该集收有24篇单点方言论述,主编本人的综论是“湖南方言是否问句中的语气词的发展”。该文在分析了湖南方言里是否问句最常见的结构之后,又列表讨论了各种是否问句结构在湖南方言区的分布和合音词在湖南方言里的分布。作者认为,如今湖南方言中湘方言是否问句的结构开始从[动词+否定副词+(语气助词)]向[动词+合音词]转化。同时,普通话的[动词+否定副词+动词]结构已经进入了湘方言。 既重视事实描写,又重视理论探讨,是该系列 的鲜明特色,也是这套丛书取得成功备受注目的关键所在。
胡萍所著《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5] (2007)不是专门研究湘语的内容,但在湘语研究中它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湘西南汉语方言,不可能不触及湘语。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样,湘西南处于湖南、贵州、广西三省的交界处,是湘语 与西南官话的自然过渡地带,同时,又由于一定数量的江西人口的迁入,造成赣语与湘语、西南官话的接触,因此也就形成了湘西南汉语方言多元接触的特点。该书第九章“从方言接触看湘西南汉语方音的演变”指出湘语在该地区的萎缩以及湘语和其他方言混杂的典型状态,分析颇具说服力。这一时期属于宏观论述的还有《现代汉语方 言概论》 (侯精一主编,2002年10月,上海教育出版社)中的“湘语”部分,撰稿人是鲍厚星,内容包括(一)湘语区的地理分布,(二)湘语区的形成,(三)确认湘语的标准,(四)湘语的特点,(五)湘语的内部差异,(六)前人对湘语的研究。 微观研究,从形式上看,可以是通常所指的单点方言研究(如××方言研究),或单点方言的专题研究(如××方言语法研究),也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具体问题的研究,后者多半是论文形式,可暂名为单篇研究。从内容上看,微观研究更具多样性。下面分别叙述。 先说单点方言或单点方言专题研究继上世纪90年代《湖南方言研究丛书》推出一批单点方言研究著作之后,近年来又有一批同类作品问世,其中属于湘语系属的有《娄底方言研 究》(刘丽华,2001年5月,中南大学出版社)、《汨罗长乐方言研究》 (陈山青,2006年10月,湖南教育出版社)、《宁乡方言研究》 (邓开初,2008年7月,湖南教育出版社)。娄底方言是湘语娄邵片的重要代表点,汨罗方言属湘语长益片,长乐位于汨罗东北部,紧邻平江县,长乐方言因而受到较多赣语的影响,但基本特征仍与湘语一致。宁乡方言有上宁乡与下宁乡之分,上宁乡方言属湘语娄邵片,下宁乡方言属湘语长益片。《宁乡方言研究》记录的语音是上宁乡话,但词汇则面向全县。
以上三本专著充实了湘语单点研究的文库,对于了解和研究湘语是很好的补充。 这一时期单点方言著作在语法研究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徐慧的《益阳方言语法研究》 [6] (2001)是湘语,也是湖南方言中第一部对一个单点方言的语法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专著。该书注意吸收学界语法研究在方法论上的新思想,运用多角验证的分析方法,对方言语法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尽可能给予充分的描写和解释。
其后,又有曾毓美的《湘潭方言语法研究》 [7] (2001)和彭兰玉的《衡阳方言语法研究》[8] (2005)出版,它们都得到了著名学者的充分肯定。张振兴先生指出,《湘潭方言语法研究》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不孤立地研究语法,能重视语法跟语音和词汇的联系,一个是能抓住重点,而不是面面俱到,把跟共同语相同的部分说得比较简单,或者完全省略了。
吴启主先生概括《衡阳方言语法研究》的特点是:第一,有理论思考,提出了好些有见地的论断;第二,对方言现象有深入细致的观 察,捕捉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现象;第三,比较讲究研究方法,注意多角度立体地研究问题。
再说单篇研究。 先要说明一下,单篇研究的文章数量不小,全部列出来似无必要,而且事实上因刊物太多,难以掌握所有发表的篇目。这里所选的是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还是语音和语法两大范畴。 先说语音:在《方言》、《中国语文》、《语言研究》等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有10余篇(限于湘语,至于讨论湘南土话的不在其内)。 比较突出的研究有:《论湘语、吴语及周边方言里蟹假果遇摄字主 要元音的连锁变化现象》(陈立中《方言》2005), 《古全浊声母在湘方言中的今读音情况》(陈晖《方 言》2008),《长沙话的轻声》(钟奇《方言》2003), 《湘语声调演变的一种特殊格局》(鲍厚星《中国方 言学报》第一期2006)。 有关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是湘语研究中新的项目,也应在这里提及,它们是: 《长沙话单字调的声学实验与统计分析》 (向柠、石锋《语言研究》2007), 《湖南祁阳白水话单字调实验分析》(曾春蓉《语言研究》2007)。 有的文章虽不是由《方言》等刊物发表,但其研究有一定的代表性,如: 《湘语果摄字的历史层次》(彭建国《安徽教育 学院学报2005》), 《湘语假摄字的历史层次》(彭建国《三峡大学学报2005》 )。再说语法:同样是上述刊物,也有近十篇。比较突出的研究有: 《衡阳方言的语气词》(彭兰玉《方言》2003), 《湖南方言中的“动词+动态助词+介宾短语”》句型(罗昕如《方言》2008),《长沙方言中的“够得V” 和“够不得V”》(崔振华《中国方言学报》第一期 2006),《长沙方言的介词》(张小克《方言》2002),《湘语“滴”的多功能用法》(罗昕如《汉语学报》 2007)。 除上述研究外,还有关于地理语言学的研究,彭泽润2004年在《湖南社会科学》发表了《〈地理和语言的启示〉———衡山南岳350个村子高密度的地理语言学研究》。
二、方言区划研究方言的分区与分片研究是近年来湘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湖南是一个多方言区,各种方言内部又存在种种差异,导致情况十分复杂,加之不同时期不同的研究者对湖南境内方言的调查与揭示出来的面貌又有这样那样的区别,还有对方言区划的标准不尽一致,因此,历来对湖南方言,包括湘方言的区划就难免存在分歧。从1987年和1989年《中国语言地图集》分两 册正式出版,到这一次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其间 十多年时间,全国汉语方言研究,包括湘方言研究 又有了新的进展,有关湘方言的区划研究随之也 出现了变化。2005年《方言》发表的《湘语的分区 (稿)》(鲍厚星、陈晖)是这一变化的标志。 该文一方面对于如何把湘语同其他汉语方言 区分开来的确认标准进行了重新思考,以便能更 有效地识别湘语和非湘语,把湘语的区域确立得 更加符合客观事实一些。文中提出确认湘语的几 条语音标准,并阐明了使用过程中各标准之间的 关系。其内容这里从略。
另一方面又对湘语内部的分片作了调整。原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关于湘语的三片(长益片、娄 邵片、吉溆片)改变为现在的五片(长益片、娄邵 片、衡州片、辰溆片、永州片)。其中长益片、娄邵 片沿用原名,但两片内部均有调整。衡州片、辰溆 片、永州片均为新立,衡州片由原长益片的一部分 构成,辰溆片由原吉溆片中的一部分构成,其另一 部分划入西南官话,永州片由湘南一部分土话和 原娄邵片中个别地区的方言构成。 在一个方言区内再划出各片,也是需要再三 斟酌的。在新立的三片中,永州片的设立是一个 果敢的切分。该片涵盖的范围涉及部分湘南土话 地区,湘南土话在原《中国语言地图集》里属于“未 分区的方言”,那是因为缺乏调查和了解的缘故。要给湘南土话的归属找出路,唯一的办法是到实地去调查,以认识它的真面貌。
这里告诉我们,湘南土话的研究和湘语的研究以及湖南其他汉语方言的研究是密切相关的,湘语的研究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有赖于湘南土话的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湘南土话的调查与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仅在《方言》上就发表了以下系列文章:《湖南蓝山土话的内部差异》(罗昕如,2002年), 《湖南临武(麦市)土话语音分析》(陈晖,2002年),《〈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中的“湘南土话”》(谢奇勇,2002年), 《湘南东安型土话的系属》(鲍厚星,2002年), 《湖南宜章大地岭土话的语音特点》(彭泽润,2002年), 《试论湖南汝城话的归属》(陈立中,2002年), 《湖南嘉禾土话的特点及内部差异》(卢小群,2003年), 《湖南永州岚角山土话音系》(李星辉,2003年), 《湖南道县寿雁平话音系》(贺凯林,2003年),《湖南新田南乡土话同音字汇》(谢奇勇,2004年),《湘南土话系属问题》(鲍厚星,2004年)。在湘语的分区分片研究中还深入到小片的划分,这要求更加细致地把握各地方言的特点,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划得不是地方。如安化梅城在原《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属长益片,现在依据古全浊声母的今读和声调演变的特点把它调整到娄邵片的涟梅小片。又如同是衡山话,因有前山、后山之分,前山话在衡州片的衡山小片,而后山话却要划到娄邵片的湘双小片中去。湘语的分区与分片研究还是在探索中前进,目前的区划并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研究成果出来了,我们还得修正已有的结论。
三、方言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有多重的含义,这里所谈到的是指对于有关大方言相互之间关系的探讨和研究。
随着整个汉语方言研究的深入发展,这一课题特别引人关注,并逐渐成为热门研究的领域,如吴语与闽语比较研究,客赣方言比较研究,等等。湘语和兄弟方言之间的关系如何?这里面一直有诱人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但湘语研究在这一领域事实上处于滞后局面。陈立中《湘语与吴语音韵比较研究》[9] (2004)的出版是湘语研究这一领域的重要突破。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完成了同名课题的研究任务,并最后写成了这本专著。他的合作导师是张振兴先生。对湘语与吴语这两大方言进行比较,作者考虑的是“基本上可以反映吴语和湘语的总体语音 面貌”,为此,在方言点的选择上达到了百余点,除吴语的太湖片杭州小片外,涵盖了吴语和湘语的各片及小片。除了广度,作者又注意深度,为此, 书中对某些方言点的材料进行了重点的比较分析。
该书除导言和余论外,由五章构成:第一章,吴语和湘语中的浊声母;第二章,中古元音韵尾在湘语和吴语中读音的比较;第三章,中古鼻音韵尾在湘语和吴语中读音的比较;第四章,中古无尾韵主要元音在湘语和吴语中的演变;第五章,湘语和吴语声调的比较。 张振兴先生为该书写了长篇序言,有许多精辟的点评,下面所引的是序言最后一段中的几行文字:“本书在进行比较研究的时候,纵横捭阖,但不夸张;引经据典,但尚平实。本书的目的是比较湘语与吴语的音韵,有暗含这两种方言具有特殊关系的倾向,但并不把话说绝对了,而是处处留有余地的。事实上,讨论两种方言之间的关系,光看音韵的条件也不够,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条件也是很重要的,还要联系人文历史等其他因素。” 有的作者虽未用专书来做这种大型的比较研究,但在其专著或有关论文中对湘语与兄弟方言之间某一方面的重要问题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如陈晖在《湘方言语音研究》中对湘语与吴语在古全浊声母演变上的差异这一问题,在严谨取材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充分论证,颇有独到之处。这些研究与陈立中在《湘语与吴语音韵比较研究》中的相关研究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陈晖对湘语与闽语在古全浊声母演变上的差异也有深入的探讨(《方言》2008年第二期)。 说到词汇比较研究,又是一番风景。罗昕如在其以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的专著《湘南土话词汇研究》出版之后,又有专著《湘方言词汇研究》问世。这两部著作在整个湖南方言研究中都是挑大梁并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就在《湘方言词汇研究》中,作者辟专章对湘语与其他大方言做词汇上的 比较研究。该书第九章分三节讨论从词汇看湘语与赣语、湘语与吴语、湘语与西南官话的关系。每一节又分三部分分别讨论词汇上的区别,词汇上的联系,方言间关系的论断。这种研究既讲究章法,又注重理论思考,使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讨论了湘语与赣语和吴语的关系之后,作者指出:“陈立中先生(2004)从音韵的角度认为湘语与吴语的关系密切,而湘语与赣语的关系相对较为疏远。而本节从词汇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却恰好相反。这种由语音与词汇所反映出来的不一致现象应该看成是语言内部各要素发展演变不平衡的结果。”
[ 参 考 文 献 ]
[1] 鲍厚星等.20世纪湖南方言研究概述[J].方 言,2000.
[2] 鲍厚星主编.湘方言研究丛书[M].长沙:湖南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卢小群.湘语语法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出版社,2007.
[4] 伍云姬主编.湖南方言语法系列[M].长沙:湖南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007.
[5] 胡萍.湘西南汉语方言语音研究[M].长沙:湖南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 徐慧.益阳方言语法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 版社,2001.
[7] 曾毓美.湘潭方言语法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 出版社,2001.
[8] 彭兰玉.衡阳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5.
[9] 陈立中.湘语与吴语音韵比较研究[M].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ASummaryoftheRecentStudiesonXiangDialect BAOHou2xing (SchoolofLiterature,Hun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China) Abstract: XiangdialectusedmainlyinHunanProvinceisoneimportantdialectoftheChineselan2 guage.ThepapergivesasummaryofthestudiesonXiangdialectinthepasttenyearsanddiscussestheachievementsinitsvariousinvestigationsanddistributionaswellasitscomparativestudies,whichmirrorsapartoftheachievementsinthestudiesonChinesedialectssincetheReforminChina.Keywords: dialect;Xiangdialect;distributionofChinesedialects;comparisonofChinesedialects [责任编辑: 杨育彬
收稿日期]2009-01-15 [作者简介]鲍厚星(1937— ),男,湖北黄陂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方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