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22 09:5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节 论文的引证
* h! I! f y% u- v+ }% ]4 O( p# T/ h/ Y. ?) f; l8 S
注重规范化和前后对应 % y4 W8 w6 e% N
, O2 Y" t3 g. {2 ]" m2 U* z
现在对于硕士论文的引证如何规范,各院校不大统一,但是在要求规范这一点上并没有分歧。各大学“学报”对论文引证的要求,今年起开始一致了,但是硕士论文与发表在学报上的论文还有许多不同,至少现在不能完全套用“学报”论文的引证规范。这里我介绍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对论文引证的要求,它的根据是港台中文硕士论文的引证和注释规范。具体的规范现在暂时可以不同,但是原则应是一致的,即尊重被引证者的著作权、引证明确、便于查找核对。就此,谈以下几个具体要求:
5 ?6 i! ?& S. j7 d" g! b2 O+ I, c' L* X' G) j7 T, g; O
一,鉴于硕士论文带有较强的学术性质,可能要标明的引文出处、非正文注释较多,如果采用“页下注”的办法,有些论文的某些页,注释部分会比正文还多;如果某一论著多次被引证,就必须反复注明同样的作者、论著名称、出版社和出版时间等等,烦不胜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引文出处和非正文的注释分别处理。 5 w' Q; s. W8 I% @: `2 X" C6 [5 f
. m. ?2 q9 S! q; l: K
非正文注释(这是指需要作一些解释,但又不宜放在正文中的那部分文字),在文中统一编号,所有这类注释集中到论文之后,紧接着论文便是“注释”。
% l, H; O9 |; @
) d4 `6 l. n- \. e5 L7 |! y文中对引证标明出处,不采用编号页下注,而是在引文(或引者复述)之后加一括号,依次写上作者(或编者),发表年代。如果引证的是书,在年代之后加冒号,标明页码。论文的最后组成部分,应是“参考文献”,将文中引证到的所有论著和其他资料一一列出。无论一部论著(或调查报告)被引证多少次,关于这部论著的作者、出版时间、名称、出版社(或期刊)等基本情况,只在“参考文献”中出现一次。正文引证后的括号内,要求列出发表年代,这是便于读者感受被引证材料的新旧;不同的页码,正文括号中已经给出。
3 F5 J; \( z4 `" j6 L9 m* o( [. c$ u$ ]* M% q$ H
二,非正文注释中的引文或复述之后,同样采用括号,只注明作者(或编者)、发表年代和书的页码。
( ~& O: v. m, `7 `2 m* j" u
n1 X* X% v! g# v! e' _三,为了便于查找核对,“参考文献”按作者(或编者)的姓名排序。中文著作(书)为一类,按作者的姓氏笔划顺序排列;中文论文为一类,也按作者笔划排列。英文和其他拉丁文论著编在一起,著作(书)与论文同样分别编排,分别按照作者(或编者)姓的字母顺序排列。俄、日、阿拉伯、梵、回鹘、彦等文字的论著,分别另组,同样按作者(或编者)姓的字母(或假名)顺序排列。
4 _6 e" h4 U# _+ [: j O a4 |4 p5 {* d0 D) }5 c! C( T3 R6 C
四,文中没有明确引证或复述,但确实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思路的论著,也可以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便于审阅者考察作者文献检索的视野。 + o; U, n$ j0 ?& n1 E% Q% c8 \
# R: v, ^- ?# D K, W五,“参考文献”中的论著,可以有少量未发表的,但要说明原来或目前的状态(例如:“已通过或尚未通过的博士论文”、“作者提供的未发表稿”、“征求意见稿”、“打印稿”、“手稿”等等),一般也要注明写作时间。 8 Z \9 d' O8 h4 E! j
( @, T# D# O0 l% B* M
六,“参考文献”中每一论著情况的排列顺序是:作者(或编者)姓名(外国人要先写上姓,姓之后加逗号,然后是名)、用括号标明的发表时间、冒号之后是论著(或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的名称、出版社或期刊名称及期号(不用标年代,因为第二项已经标明年代了)。
8 N3 I3 S% i4 x& m* _ C4 g# R2 y9 J; ]' F5 ?
七,引证同一作者(或编者)的不同论著,按该论著的发表时间顺序编排。不论在正文还是在参考文献中,均在标明的发表年代之后以加上a、b、c……来区分。 ; w, G' v% i4 t. d# D( R8 N* k5 Q
. B; y' c8 x! [, v4 G3 i
八,引证中文翻译论著,正文括号中标原作者(或编者)的中译文“姓”。译者在“参考文献”的论著名称之后加括号标出。
) W, A4 }1 y) ~9 e0 R3 V" d1 c# v
9 x2 l- l4 G- f' _8 p3 k九,这样,论文的要件排列如下:
: T' L) O. s M" U( |, ~
! C$ T Z4 X# l7 B# v8 e标题、目录、绪章、正文章节、结束语(可以不设)、有编号的注释(有的论文不需要在正文另加注解,当然也可以不设)、参考文献、后记(可以不设)。论文提要、关键词等,是为了便于了解和查阅而设置的,很有必要,但不属于论文的组成部分。
2 }6 |( h( W6 \# H& g/ c" Z8 N' r- g' m4 F+ r/ G) D* I$ ^
十,正文或注释中第一次出现的外国人名、机构名和一些专用术语,除了常用的外(例如马克思、诺贝尔、小布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激光等等),中译文之后应加括号,标出原名。不过,现在一般仅限于拉丁文体系的文字,一些非拉丁文体系的文字由于存在打印困难,暂没有要求。
) [8 T# l% c9 t, W1 f c+ _5 `* Z! c; A* @2 `1 b& n
硕士论文毕竟有数万字,需要在完成论文之后,认真整理材料,使正文与“编号注释”、“参考文献”对应。现在硕士论文的一个主要的技术性问题,就是不重视材料的整理和不遵从对论文的技术性规范要求。有时,答辩中这种看起来似乎不重要的技术性问题,使得对论文的评价大打折扣,因为这表明作者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这种因“斜失大是很不值得的。 3 }1 ^: J% D" `: W: G
8 k( ]- S# w! x. p引证规范方面常出现的问题,是正文中引证或复述了,却没有标明出处;或虽然标明了,但在“参考文献”中找不到相应的材料,数页纸满是论著名称,就是前后对不上号,很让审读者恼火。原因不外是忘记列上,或是没有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标识中年代、页码错误,以及引证中丢失字词或句子、抄错了或抄窜了行,造成意思扭曲,是另一类常见的问题,这主要是引证后没有再去核对原文造成的。 % o7 v% a- d! m
* i0 e* ^0 W1 q! |# L e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202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中文版。
! B A, @' h6 X: n$ ^* w" M2 n8 J0 C8 W' g2 E6 g, B$ p- z! K+ L, V
[2]巴尔特《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张寅德编《叙事与研究》第4-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9 }" ?/ E0 V0 q, A( Q- _& |) r
( T3 A5 u" Z1 R- G
[3]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第12-13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 X6 f" w p. J( `" d9 r, a0 j9 j- M l8 p( D0 q6 b9 Z5 ]
[4]参见李茂政《论定量研究与定量研究方法论的相容性及内在联系性》,《第二届两岸传播媒体迈向二十一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版第179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