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037|回复: 4

[流行前线] 慕容雪村:神秘的网络文学青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19 14: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中华读书报

      他隐藏在网络深处,不愿以真貌示人,不给照片,不讲真名,我们所知,只是他1974年出生,A型血,双鱼座,单身。卖过假药,当过骗子,学过法律。但倘若涉及文学,涉及他所谓“残酷的生活现实”,他的话便滔滔不绝……


“如果问我想在小说中表达什么,我想写对人性、对生活的质疑。”

酷暑的高温渐退,从来不甘沉寂的网络却再次升温。近日来网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一部《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小说;网上点击率一路飙升的,也是这部网络小说;有趣的是,众多网友按捺不住参与的激情,在作者新写好的小说片段后面跟贴,发表自己的建议或改写的文字。

写手是慕容雪村。在网上,他的名字紧紧与《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联系在一起,除此之外很难找到其它的资料。然而他的作品尚未面世,盗版书已抢占市场。一本是打着云南人民出版社旗号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收入《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唐僧情史》和《西门庆传奇》;另一本打着海南出版社旗号的《成都的风花雪月》,收录了《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和早期的中篇《遗忘在光阴之外》。这两本盗版书的共同之处是,发表的仅是慕容雪村在网上的部分文字,而非全部作品。

慕容雪村是谁?做什么?这个疑问在找到慕容雪村后也没有解开。因为他对自己的身份守口如瓶,对自己的工作绝口不提,只是大致描述。他的神秘没有妨碍我们的对话,只是更增加了我的好奇心而已。


能先告诉大家您现在的工作吗?

我是学法律的,在南方一家公司做内部管理。


为什么想到写小说?

我一直是文学青年,读了很多文学书,也有创作的欲望。在大学的时候也发表了一些作品,在现在看来也是比较幼稚的刊物上,比如《芳草》。但当时只为发表,不在乎什么杂志。2000年我开始上网,在BBS上发些贴子。2000年底我开始学着写小说和散文,真正有意识地创作一些东西。


是什么原因触动你创作《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以下简称《成都》)?

去年在《收获》上看到刘志钊写的《物质生活》,内容也是有关大学生活,爱情、事业、辩证的幸福。后来我看到新浪网有个叫醉鱼的写手写了《我的北京》,我想他能写北京我也可以写我熟悉的城市。这大概就是《成都》的出发点。


能大致向不太熟悉您作品的读者介绍一下《成都》的故事吗?

一个普通的城市居民,陈重,有一份普通的工作,有一个普通的家庭。曾经有过崇高但不切实际的理想,不过在物欲横流的城市中,全都一点点沉沦。他沉醉于放纵的生活,蝇蝇苟苟,斤斤计较,与上司和同事勾心斗角,一心想置对方于死地;与最好的朋友时远时近,在友谊和利益面前摇摆不定,甚至勾引对方的未婚妻;他爱自己的妻子,却不知道珍惜,最终,一切曾经美好的东西都被戳穿了,陈重在灰色的城市天空下开始质疑人生。如果问我想在小说中表达什么,我想写对人性、对生活的质疑。


故事是你身边发生的事情吗?

是生活中的积累。现在流行一个词:悲悯。摩罗有一本书叫《从批判到悲悯》,九丹也老提悲悯这个词。我理解的悲悯,不是说你对他人的苦难表现出多大的同情心,而首先是看你多么关注自己的生活。


但是你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戳穿了。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残酷?

生活的幸福,这是一个辩证的话题,生活中不是没有亮点,但也不是总有亮点。幸福总是暂时的,不幸福才是常态。我常常把幸福比做是一碗沙中的一粒米,对我们来讲,这粒米弥足珍贵,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要吃沙子。幸福是个乌托邦,只能无限接近,永远不能抵达。


你的人生态度是不是有点悲观?

我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我能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苦难,但对生活的终极意义却总是心有狐疑。给我一串葡萄,我一定先从大的那颗吃起。


创作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进度如何?

从4月初开始,大概写了4个月。我的工作很忙,下班后每天创作一两个小时,而且我写作纯粹是兴趣化的,不功利。用平常心去写,就为了玩。从头至尾没有一份提纲,情节发展是临时想出来的。但是你如果从前边看我的作品,会发现一种现象:前面有很多铺垫,有很多可能性,后面就按一种铺垫走。


这种铺垫也许正好为网友为你的故事接龙做了准备。网民反映热烈,你能谈谈感受吗?


第一次贴了第一集和第二集,反映平平,有人问:成都非要这么写得颓废吗?

对网络上的批评或者赞美,我很少回应,只用作品发言。天涯网站有网友怀疑我的小说,是否在点击率上作弊。实际在“天涯”点击量有16万次,而在另一个网站,NET—BuGS,这篇小说曾导致社区在线人数超过了最高容纳量,首页链接的点击量是17万多(还不包括内部论坛点击量),光在这个网站,粗略的估计一下,估计点击数在几十万到百万之间。看到这么多网友关注,我很受鼓舞,觉得很有成就感。这种鼓舞到了后期就变成了压力,写的时候患得患失。有些网友在预测情节发展,如果恰好被人猜中我的构思,我就要另起炉灶,进行情节重构,这很痛苦。也有很多人写了后续章节,所以《成都》有很多版本,但后续部分跟我的文字风格完全不同。


我在网上看到“黄书记”等几位网友也写《成都》,那不是你吧?

我用三个网名发表过这篇小说,分别是:天涯和读书生活:慕容雪村,netbugs:小火柴,新浪读书沙龙:haw king0661,除了这几处,其他的大多是转载。


你的作品出版,是单独出版了《成都》吗?有没有收录其他网友的后续章节?

写字的人都有洁疵,不愿把别人的东西当自己的发。《成都》全文已经写完,会在9月中旬出版,不会收录其他网友的续文。我在网上发了30节,小说中涉及人物命运的后半部分没贴上去。所以出版后会多3万字左右,一共有14万字。之所以不在网上全发,也是盗版的问题。我是学法律的,当然关注版权,不想成为不法商人的赚钱工具。这篇小说在海外也引起了一些轰动,美国、台湾、新加坡有几家公司都在跟我联系在海外出版事宜,因为版税的问题,还没最后确定。


在此之前你好像没有出版过自己的作品吧?这一切都是网络带来的吗?

没有网络我可能会放弃写作的爱好。网络使创作更为便捷,让发表的门槛大大降低,这是传统写作所没有的好处。《成都》一文引起注意后,武汉有一家图书策划公司找到我,出版了前期的所有文集,暂定名《遗忘在光阴之外》。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将永远感谢网络,是它给我带来了成就。


最近网上又有《重庆的孤男寡女》,你注意了吗?

看到了。是我的网友玫瑰水手写的,这篇小说很好看。与《成都》相比,可能我的要现实一些,《重庆》更有传奇色彩。我和玫瑰水手也曾就创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过交流。


为什么《成都》打动了那么多人呢?你能分析一下吗?


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一、平等的叙述。我认为写小说就是在讲一个故事,我把读者设想成我现实中的朋友,所以在叙述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平等的语言,不说教,不批判,不充当人生导师、道德法官,我只是一个生活的关注者。

二、作品的现实性。主人公陈重的生活,与我们并不遥远,他也许就在我们身边,鲜活生动,可以看得到,摸得着,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在一定程度上写出了我们这一代人共有的困惑:现实和理想的落差、传统价值观与新伦理的冲突、物质世界对道德观的拷问等等。


其他网络作家你关注吗?

我对今何在的《悟空传》印象很好,其他的基本没怎么看过。我读的书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主,诗词歌赋、戏剧、文论、小说、笔记,什么都看。在其他国家书籍的阅读方面,我偏重于哲学、法学、经济学和神学。从我本身来讲,我更愿意作一个思想者,而非小说家。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也不会去读中文,我认为创作最重要的是生活的感悟和素材的积累,而不单纯是文字技巧。学中文的人可能更适合做研究而不是创作。我只是爱好者,不会全身投入文学创作。



你还有其它写作计划吗?

我本来在写另一个长篇《公证》,但前段时间遭到黑客有预谋的攻击,系统坏死,已经写好的2万字由于没有备份,全部消失殆尽。近期我会写一些杂文散文,也许会创作一两篇剧本体的小说——剧本有比较好的表达方式,剧本的分镜头写法很好,人物独白和场景可直接表达。

直到采访结束我也不知道慕容雪村的真名,只知他1974年出生,他大致描述自己的长相:小眼睛、大嘴巴、塌鼻梁,“汉奸”头,有时候戴眼镜,又矮又胖。我听了大笑: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慕容雪村作品的喜欢!不过,网络这虚拟的东西不可知的太多,说不定有那么一天,一位风流倜傥、又高又帅的小伙子站在你面前说:我是慕容雪村。——这样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呀!



:P:P:P
 楼主| 发表于 2003-8-19 14: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慕容雪村:《成都》揭穿了生活的老底儿

来源:enjoy.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90/ 3


东方网1月27日报道:第一次接触,就觉得这是个戒备心极强的人:拿着从出版社要来的他的真名实姓和手机号码,用自己的手机打过去,第一次,响了两声,被掐断;第二次,得到同样待遇;几分钟后第三次打过去,才有个厚实的男声说了声“喂,您好”。记者问“您是某某(他的真名)先生吗?”对方断然地说“不是”,记者赶紧解释自己的身份,对方才说:“请你叫我的网名吧。”

这就是慕容雪村,尽管他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已经成了有史以来点击率最高的网络小说之一,尽管他已经露面领取了“2002中国年度新锐榜网络风云人物”的证书,但他仍然将自己藏匿在虚拟网络之中和公众视野之外。日前,《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小说版在上海各大书店上架,吸引得不少读者纷纷停步,这也促使本报记者再次探究这个“神秘人物”的底细。

自称看过很多很多文学作品的慕容雪村,用两个名人来堵住记者的追根究底:

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去认识那只下蛋的老母鸡呢?———这是钱钟书老先生;李碧华的小说卖得那么好,又有几个人真的见过她?———这是写过《胭脂扣》和《霸王别姬》的香港著名小说家李碧华。

记者:先谈谈你为什么叫慕容雪村?

慕容:其实是上网的时候随便起的名字,没有任何特殊的意义。

记者:雪村也是一个歌手的名字。

慕容:我取这个网名的时候,他还一点都没出名呢。

记者:有种说法是《成都》掀起了网络文学的第二拨热潮。此前的第一批人物,像痞子蔡和安妮宝贝,都已经在各大媒体频频亮过相了,就你好像比较拒绝媒体访问的。

慕容:我觉得做一件事情,首先得看它有没有意义,作品和人完全是两回事。如果我的作品没有含金量,那么我在媒体上再怎么自吹自擂也是没有用的。

记者:你的阅读量很大。

慕蓉:是,我一直坚持读书,而且各方面的书都尽量多看。我喜欢一些有思想性的东西,我个人的教育背景是法学,另外也喜欢看哲学、佛学、宗教方面的书。

记者:能透露一下你的个人情况吗?

慕蓉:1974年出生在东北,大学毕业,去过很多地方,现在在广州做管理工作。

记者:一开始大家都认为你是成都人,因为在书中,你对成都的很多去处都如数家珍。

慕蓉:其实我只在成都工作过两年。写小说的时候,我手边有一本中国旅游地图册,遇到地名,就猛翻成都的那一页。

记者:你的朋友和同事知道你就是慕容雪村吗?

慕蓉:好朋友大部分都知道,但工作是工作,我的同事都不知道这事。有同事在我面前说这书多好多好,我也跟着说确实不错呀。

记者:你的家人知道你现在特别有名吗?

慕蓉:那是私事,咱们就不说了吧。

一个普通的城市居民,陈重,有一份普通的工作,有一个普通的家庭,曾经有过崇高但不切实际的理想,不过在物欲横流的城市中,一点点沉沦,沉迷于放纵的生活,与上司和同事勾心斗角,一心想置对方于死地;对最好的朋友时远时近,在友谊和利益面前摇摆不定,甚至勾引对方的未婚妻;他爱自己的妻子,却不知道珍惜,最终,一切曾经美好的东西都被戳穿了,陈重在灰色的城市天空下开始质疑人生。如果问我想在小说中表达什么,我想写对人性、对生活的质疑。

———慕容雪村自评《成都》

记者:《成都》的主人公叫陈重,一听就是“沉重”的谐音。

慕蓉:其实当初取陈重这个名字也是无意识的,结果反而出奇地合适。

记者:很多人看完书之后都说,慕容雪村把生活写得实在太真又太黑了,这会不会是他的自传?

慕蓉:确实,小说中的很多细节都来自我和身边朋友的真实生活,但你不能说陈重就是我。陈重是个有点理想但不能自我把握的人,但我是一个很重逻辑、很会自我调剂的人,发生在陈重身上的很多事情,永远都不会发生在我自己身上。

记者:有很多作家,如北京的王朔,虽然一再调侃男女之间的悲欢离合,但最后还是无比认真地肯定了爱情。但在《成都》中,你写陈重最终被友情和爱情所背弃,好像对爱情是持否认态度的。

慕蓉:《成都》的本意,是写一类人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爱情或友谊的批判。但我个人的确认为,爱情是世界上最不可靠的东西,我不相信爱情。

记者:你的这种观点,你的爱人或女朋友知道吗?

慕蓉:我是单身,而且还没有女朋友。

记者:这是不是跟你自己对爱情的态度有关?

慕蓉:不能这么说。一个人的见解跟他的行为是可以分开的,我觉得爱情不可靠,并不排除我也会谈恋爱,但我个人的观点很难改变,一直是根深蒂固的。

记者:我注意到,每次陈重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你总是用非常抒情的笔触,写到他大学生活中的温馨片段,让读者觉得他还是天良未泯的,那似乎是他一生中最纯真的部分。

慕蓉:可以说,书中跟我个人最接近的,就是陈重大学生活的那些内容。成年之后你会发现,最美好的东西,都是那些过去了的、永远不再回来的。我的大学四年,是我一生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记者: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种感觉,就是作者对陈重这个人还是很偏爱的,他有一个幸福的一直支持他的家庭,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在一个很好的单位工作而且爬得挺快,有个很爱他的漂亮妻子,其他的女性也对他青睐有加,这是不是太优越了?

慕蓉:其实物质生活的层面,每个人得到的都差不多……记者:怎么可能?很多读者都没有陈重那么好的待遇。

慕蓉:或者换个说法,陈重在同龄人当中并不是最优越的,我的物质条件就比他的好。可能是我进入社会的时间比较早,看的、想的都比同龄的人多吧。

记者:现在您已经当领导了。

慕蓉:即使对待我的下属,我也是一个很和气的人,我的宽容度很大,能认同那些自己并不赞成的看法,在哲学上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1974年出生,A型血,双鱼座,单身。卖过假药,当过骗子,学过法律。

———慕蓉雪村说自己记者:据说《成都》将成为“首部与港台同步上市的小说”?

慕蓉:现在美国的版权已经卖出去了,港台版本还在谈判当中。

记者:你想象中的陈重是什么样子?

慕蓉:他应该很高、很瘦,带点痞子气。

记者:跟你自己像吗?

慕蓉:我?我很胖,而且很丑。

记者:接下去还会有什么作品?

慕蓉:正在写一本以深圳为背景的小说,写城市的人文变迁和个人奋斗的欲望,先在网络上发表。

记者:有《成都》的巨大成功在前,会不会感觉有压力?

慕蓉:压力都是自己给的,我写小说,从一开始就是很即兴的创作,不是为了博取功名。我有一种倾诉的欲望,我写出来了,这个欲望就实现了,那我就是快乐的。

记者:觉得自己跟其他网络写手相比,有什么优势?

慕蓉: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优势可言,很多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只不过我先写出来而已。

记者:“生于70年代”一度是很流行的话题,有人说《成都》就是这群人的代言,你自己怎么看?

慕蓉:我向来不赞同以出生年代来划分人群,其实每个时代的人们,面临的主要课题都是一成不变的,生老病死、爱恨悲欢。只不过由于不同的教育背景,各自的观点形式表现不同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03-8-19 15: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写手慕容雪村:一个另类的意外曝光

作者:赵延  
选稿:梅文革
来源:青年报
2002年12月25日 09:26  



慕容雪村:慕容雪村1974年出生,A型血,双鱼座,单身。2000年开始上网,今年初开始在网上发表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曾用名还包括“小火柴”和“hawking0661”。小说在“天涯”网站的点击量约16万次,在“NET-BUGS”上的点击量近百万次,其他转载网站不计其数。

他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是本年度最具轰动和争议性的网络小说。在充满无厘头幽默和大话文风的网络流行文本之外,他还原了一种与现实最为接近的当代生活情境,呈现出多重欲望交织的人群欲拔不能的生存面貌。小说有着与当代生活相匹配的迷人的故事外壳,其中的悲悯、轻讽、内省和无力感以其不粉饰、不批判、不说教立场,令成百上千万中国网民感同身受,并因此丰富和提升了网络文学的价值。

慕容雪村终于曝光了。虽然他始终想躲在《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背后。慕容雪村同意了记者的专访,却拒绝拍照。他说他从未在媒体上露过面,哪怕是拍侧面或是背面都不行,他不要别人把现实中的他和写《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慕容雪村重叠起来,对他的生活而言,这两个角色是全然分开的。

可是当慕容雪村在金茂君悦酒店二楼的华丽厅堂中,站到了2002中国新锐榜年度网络风云人物领奖台前,就已经觉得有些不妙了。所以他侧着身子,并且把花束放在领奖台上,想要在所有人面前遮挡住自己的面容。主持人沈冰拿掉了那束阻隔在幕前幕后之间的花,当镁光灯不停闪烁的时候,慕容雪村显得有一点点的惶然无措。因为,他终于还是曝光了。

慕容雪村有一张胖脸,白面,小眼睛上戴着一幅眼镜,鼻子有点塌。他自己形容自己“够丑的”,其实还没那么糟糕。他说自己在现实中就像小说里的董胖子,是个讲职业道德处世圆滑的高层管理人原,而不是陈重。他说自己是一个批着乐观外衣的悲观主义者,言谈中带出的所有理念背后只有一种情绪———绝望。他就用这样的视角谈论着有关生活、有关爱情、有关人,纵然许多在我们听来绝对不敢苟同,但他“坚信不移”。

慕容雪村正在写第二部小说,有关个人奋斗。按照他极端的观点,爱情是虚妄、个人奋斗也是虚妄,他就要射出第二发绝望的子弹?

我从不说谎我的小说来自生活中的浓缩

记者:《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在网上是没有结尾的,但许多网友续写了结尾,你对他们的结尾有何评价?

慕容雪村:我只看过木火柴的续文,他的结尾是那么了结一切的结尾,还算是传统的圆满式,文风和结构也与我有很大区别。我不要这样的结尾。

记者:很多人都在猜测你小说的真实性,甚至很多人认为你就是陈重。

慕容雪村:我厌恶传播虚假的东西,所以我本人从不说谎。但小说是文学创作,有些不同。我不是陈重,我比陈重保守得多,我更像董胖子。我的小说是生活的浓缩,有生活的积累,虽然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但有这样的生活。我做了一个把事实真相揭开的动作,我不去评判这些。

记者:你对小说里的“那种生活”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慕容雪村:我不能告你,那是我的隐私,但那些场所我都去过。但没有主动去过。有业务上的原因、有工作上的原因、也有时是被朋友带去的。

记者:现实生活中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慕容雪村:我在广州的一家公司里担任高层管理,行业是化工,在圈子里有点名气。以一个毕业没几年的人来说,我的事业还算顺利。事实上我常常到其它公司里作高层培训,也常常在媒体上亮相,所以我不能告你我的真名,那样你找来《南方都市报》一对也许就知道了。我白天的身份不能和慕容雪村重叠起来。

记者:你觉得你的老板知道你就是慕容雪村对你白天的工作前途有损?

慕容雪村:那是当然的。我书里透露出的想法,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我想他们不会接受,恐怕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和有这样想法的人共事吧。

记者:听说你是独身主义者。

慕容雪村:是的,我不要那种千篇一律的制式生活,所以婚姻不适合我。我甚至不想活很久。我有三个最大的愿望:出一本书,赚一千万,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三个愿望达成后,我就可以死了。我想要死的轰轰烈烈。

记者:你已经出了一本书,既然你白天的事业也很顺利,想来赚一千万是有希望的,那么爱情呢,你怎么看爱情。

慕容雪村: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是我的理想,我相信那只存在于理想状态中。爱情是虚妄。我说爱情是以秒计算的,不存在天长地久白头携老的爱情。我爱用一个比方,把你和你的偶象放在一个安全的场所,如果偶象勾引你,你能抵抗吗?不能抵抗算什么爱情。所以我说爱情很不真实。

记者:那么亲情和其它感情呢?

慕容雪村:在我看来道德也是由利益驱动的,符合大人类标准下的利己原则,是计算性的,所有感情也如此。

记者:这样说来,你永远也无法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了,三个愿望不达成,你就不用……

慕容雪村:这也说不定。

记者:你这种一切以利益驱动的世界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慕容雪村:从大学时代开始。那时我看了很多书,像中国古代史,世界名著等。

记者:我不能想象看中国古代史会产生你现在的想法。是不是受到什么特别的事件影响?

慕容雪村:这我不想说。但我可以告诉你我感情上曾有过波折。虽然我是个悲观主义者,但我给自己披了件乐观的外衣,我现在一样享受生活,到新的地方就找美食,也可以和你这样聊天。我是无害的。

记者:听说你在写新小说?

慕容雪村:是的,写了几千字,叫《挥霍》,背景是深圳,写个人奋斗。爱情是虚妄,个人奋斗也是虚妄,这本书会和《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一脉相承,我喜欢悲剧的力量。


 
 楼主| 发表于 2003-8-19 15: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慕容雪村:以聊天的方式写作

作者:孤云
来源:江南时报
选稿:梅文革   
2002年11月20日 13:39  


[编者按]:前一段时间中文论坛上最火爆的小说估计要数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把我遗忘》。这部首发在读书生活论坛上的小说,在连载过程中被数十个论坛转载并讨论。作品尚未完成,自发性评论随处可见,褒贬不一,争论激烈。有几十万人点击阅读并同时参与了小说的创作讨论,这是传统的文学作品不可能遇上的事,也很长时间没见过一部作品引起那么大的轰动了。小说已经被出版社看中出版了,作为一种文学写作现象的作者慕容雪村和他的作品《成都,今夜请把我遗忘》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特别约请了孤云先生对慕容雪村进行了专访。

三个一工程

●孤云:你的专业是法律对吧,怎么会想起写小说来的?或者你一直就对文学创作感兴趣?

○慕容雪村:我大学时学的是法律,不过一直都在做文学梦。而且文学对我来讲,始终都只是一个“梦”,无限接近,而永不可能抵达。在70年代生的人中,有这种情结也很平常。

用文字来重建生活,在我心中是一件高尚的事情。但我不会选择文学作为我最终的事业,我愿意在庸俗的同时,保留一些不那么庸俗的追求。

我一生有三个理想,被我称为“三个一工程”:出一本书、赚一千万、有一次轰轰烈烈的情感。出书当然是指文学类书集。

●孤云:你曾经提过两部作品是你写这部小说的出发点,但我觉得那只是你的触点之一,是不是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使你有感而发并开始创作这部小说?

○慕容雪村:我是纯粹的兴趣化写作,没什么目的性,也不太功利。我没想让我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一个什么样的席位,也不想表达多么深刻的人类情感、社会现实。我只是写一点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我不会把这本书“献给”任何一个人,它只属于我自己。

现在有一个词很流行———悲悯。我理解的“悲悯”,不是看你多么关注别人的苦难,而首先是看你多么关注自己的生活。我不想以说教者的身份介入写作,我没有对陈重、赵悦们(《成都,今夜请把我遗忘》中的人物)的生活提出一丁点的道德批判,尽管我小说中的每个人都有道德上的瑕疵。我宁愿做个关注者,而不是人生导师。

如果说这篇小说中有那么一点点企图的话,那就是我想要表达的“悲悯”———关注生活。色戒中有一段话,释迦牟尼为了拯救众生出家了,但他的妻子却在忍受无尽的痛苦,离别的痛苦,孤独的痛苦,谁又来关心这个光环背后的不幸女人?这也是我对悲悯的理解,你要去拯救众生,为什么却对你最亲爱的人的苦难漠然置之?

用聊天的方式写作

●孤云: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作品,正如某位读者说的,不同层次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很多“同感”,你是怎么解决作品的可读性与思想深度的关系的?

○慕容雪村:我不关注思想性。我写小说最初也是最终的追求就是:让读者读完。趣味性是最高纲领。

我认为写小说就是在讲故事。能让我的听众听得津津有味,我就很有成就感。至于说听完故事后,读者是笑是怒,是有所收获还是感觉上了一大当,我反而不太在意。

●孤云:有朋友觉得这部作品的语言非常“生猛”,很能够打动读者,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根本是一个“预谋”,也就是说,是建立在准确捕捉读者心理基础上的创作。对此你怎么解释?

○慕容雪村:我自己认为这是一种“平等的叙述”,就像一群朋友坐在一起,一边喝茶抽烟,一边漫无目的地聊天、谈心,说说生活中的趣事。

我写作的过程中不断会想起这个画面,同时也会问自己:你跟朋友聊天时,会使用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小说中的很多俏皮话都是我和朋友们在聊天时即兴创作出来的。

写作是玩票

●孤云:有哪些作家(传统作家)对你的创作———从写作手法到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

○慕容雪村:我很喜欢洪峰的作品。我最赞赏的不是他自认为最好的那部《和平年代》,而是更早的《东八时区》,优美、真诚,而且很深刻。我认为这三种要素足以构成一部杰作。

有三部作品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是《聊斋志异》,蒲松龄可以算是“刀笔”,他的短篇读得我牙硬如铁,确有“一字不移”的功夫。二是《三国演义》,在秋风五丈原之前,罗贯中至少描述了三四百场战役,而且每场战役都各不相同,形容百万人大战,历历如在眼前,真正好功夫。第三部是金庸的《天龙八部》,聚贤庄大战一节,看得人血脉贲张,毛发倒竖。

我平时读的文学类书籍很少,很难说谁对我的文学创作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欧美文学中,我喜欢看那种有意识地刻画人性或进行心理分析的作品,看起来很理性,也很清醒。比如《洛丽塔》、《红字》等等。平时的阅读中,我更喜欢历史类的、哲学类的著作,它们教我怎么思考,这比什么都重要。

●孤云:你一直自称写作对你而言只是玩票性质的,业余的,现在这部作品也算取得了一点成功,有没有考虑走上专业写作的道路?接下来还有什么写作计划?以后的作品,还会首发在网络上吗?或者会像许多成名于网络的作者,抛弃网络,被传统媒介招安?

○慕容雪村:我会当一个永远的票友。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我需要一个物质生活的支撑点。

我感谢网络提供的机会。我今后的作品,除了长篇小说外,其他的都会首发在网上。长篇小说有个防盗版的问题。我是学法律的,比较看重自己的权利,不想让它成为盗版商赚钱的工具。

我是小资

●孤云:你日常生活怎么过的?

○慕容雪村:上班下班,读读书上上网,下围棋玩游戏,有时跟朋友去泡泡吧,很闷。

●孤云:呵呵,都看什么书来着?

○慕容雪村:我看书纯粹是走马观花。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只看了两天半,看完后脑袋空空,哈哈。不过有一点颇为自豪,我买的书除了一套《中国通史》,其他的全都读完了。

●孤云:对了,有人觉得你的这个ID太小资了,甚至有点庸俗,你怎么起了这样一个ID?

○慕容雪村:曾国藩有匹马,唤作“枣子马”,其实俗和雅都在一念之间,看你怎么看。

这个ID起源于一句情诗:“江南慕君容,相随到雪村”,我胡诌的。呵呵。我从来都自认是个俗人。我经常毫不羞涩地宣称:我是一个小资!我觉得这并不可鄙,如果小资的生活方式能让我快乐,这是我个人的事情。可以屏蔽别人的眼光。

●孤云:你在成都生活了几年?你在那里读书并工作过是吗?对这座城市,你觉得有哪些符号最能够代表这个城市的性格?

○慕容雪村:我在成都生活了三年多。只是工作,读书是在北方的另一座城市。如果非要寻找一个比喻体的话,我觉得成都就像是一张稍带疲惫的微笑的脸,亲切、从容、闲适,让人安慰。

成都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的城市,坐在你旁边那桌上毫不起眼的茶客,可能随时会吟出两句让你动容的诗,一家路边小吃店会起名叫“鹦鹉啄”,四壁黝黑的茶馆墙上,经常会题有“一树残花黄昏雨,半盏明月醉后诗”的隽永诗句。逛文殊院时,看见一位僧人填的词,其中有两句:人海无非过客,花前总是春风。让我很感动。这个城市幽默而不浮躁,适合养生。

●孤云:关于成都这座城市,你最心痛的记忆是什么?

○慕容雪村:我丢过八辆自行车。最大的痛苦应当是理想在生活中的渐渐消亡。


 
发表于 2005-4-6 16: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是本很精彩的书,我看了好几遍。我是个学生。看了这本书后,我喜欢上了成都,有机会一定会去那里看看。《天堂向左,深圳往右》应该是你的第二部小说吧,转了好几个书店都没有,我一定会买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12-10 10:09 , Processed in 0.1094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