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478|回复: 10

[语言文字法] 标点符号用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26 07: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freehost10.websamba.com/jiaodui/fg-biaodian.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标点符号的名称、形式和用法。本标准对汉语书写规范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标准适用于汉语书面语。外语界和科技界也可参考使用。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句子 sentence
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陈述句 declarative sentence
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
祈使句 imperative sentence
用来要求听话人作某件事情的句子。
疑问句 interrogative sentence
用来提出问题的句子。
感叹句 exclamatory sentence
用来抒发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
复句、分句 complex sentence , clause
意思上有密切联系的小句子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句子。这样的大句子叫复句,复句中的每个小句子叫分句。
词语 expression
词和短语(词组)。词,即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叫词组。

3 基本规则

3.1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3.2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于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于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4 用法说明

4.1 句号
4.1.1 句号的形式为“。”。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4.1.2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如:
a)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 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4.1.3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
请您稍等一下。

4.2 问号
4.2.1 问号的形式为“?”。
4.2.2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例如:
a)你见过金丝猴吗?
b)你叫什么名字?
c)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4.2.3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例如:
a) 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b)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4.3 叹号
4.3.1 叹号的形式为“!”。
4.3.2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例如:
a) 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b) 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啊!
4.3.3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a) 你给我出去!
b) 停止射击!
4.3.4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4 逗号
4.4.1 逗号的形式为“,”。
4.4.2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4.4.3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4.4.4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虚停顿,用逗号。例如: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4.5 复句内部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4.5 顿号
4.5.1 顿号的形式为“、”。
4.5.2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
a) 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4.6 分号
4.6.1 分号的形式为“;”。
4.6.2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
a)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 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道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4.6.3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4.6.4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 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4.7 冒号
4.7.1 冒号的形式为“:”。
4.7.2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4.7.3 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4.7.4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4.7.5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4.7.6 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例如: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4.8 引号
4.8.1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 “” ”和单引号“ ‘’ ”。
4.8.2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表示。例如:
a)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b)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4.8.3 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例如: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4.8.4 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例如:
a)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b)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8.5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4.9 括号
4.9.1 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4.9.2 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住紧贴在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例如:
a) 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再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b)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4.10 破折号
4.10.1 破折号的形式为“——”。
4.10.2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a)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为了全国人民——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4.10.3 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4.10.4 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例如:
“呜——”火车开动了。
4.10.5 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例如: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4.11 省略号
4.11.1 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4.11.2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4.11.3 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4.11.4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例如: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4.12 着重号
4.12.1 着重号的形式为“.”。
4.12.2 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例如:
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4.13 连接号
4.13.1 连接号的形式为“-”,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长度)、半字线“-”(占半个字的长度)和浪纹“~”(占一个字的长度)。
4.13.2 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例如:
a)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也称任-洛二氏溶液(Ringer-Locke solution),用于医疗和哺乳动物生理学实验。
4.13.3 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例如:
a)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b) “北京——广州”直达快车
c) 梨园乡种植的巨风葡萄今年已经进入了丰产期,亩产1000公斤~1500公斤。
4.13.4 相关的字母 、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例如: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4.13.5 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例如: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4.14 间隔号
4.14.1 间隔号的形式为“·”。
4.14.2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例如:
列奥纳多·达·芬奇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4.14.3 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例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4.15 书名号
4.15.1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4.15.2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例如:
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c) 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 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4.15.3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边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4.16 专名号
4.16.1 专名号的形式为“_”。
4.16.2 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例如:
司马相如者,汉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4.16.3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 ,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浪线“﹏”。例如: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5 标点符号的位置

5.1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5.2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5.3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5.4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6 直行文稿与横行文稿使用标点符号的不同
6.1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下偏右。
6.2 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6.3 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
6.4 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12: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点符号:新文化元典的副产品

作者:张宝明  来源:http://www.gmw.cn/content/2004-11/23/content_137148.htm

  众所周知,《新青年》是公认的最早的新文化元典,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如同《易经》等“十三经”那样令人尊崇。它不但让文言文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成为过去,而且开启了白话文引领现代语言文学的帷幕。从“文言”到“白话”的流行,从“竖行”到“横排”的提议,从“句读”不分到“标点”分明,孕育新文化元典的胎
儿的摇篮正是《新青年》。问题是,在当年“新文化”出炉的那一刻,究竟是先有白话文还是先有新式标点符号呢?

  句读符号:编辑需要,个性化“尝试”

  《新青年》的前身为《青年杂志》。《青年杂志》的断句方式千篇一律,都是用“。”表示句读。事实上,比起数千年来没有句读的习惯,这样的句读标注方式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新潮和现代的了。然而,这样的改良并不能满足新派人物的追求。1916年9月,在《青年杂志》易名为《新青年》时,编辑部同仁也开始酝酿进一步的“句读”改革。从这一年11月出版的《新青年》2卷3号起,编辑部同仁在用“。”断句的同时,还添加了“、”,用来表示中间的停顿,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读”。直到1918年1月出版的4卷1号之前,《新青年》同仁一直沿用这样的标点符号。但随着白话文使用频率的提高,这样的标注方式仍无法满足编辑的需要。个别同仁便自觉寻求新的尝试和突破,以求能使文章更准确地表情达意,使白话文的语气更委婉生动、抑扬顿挫。在编辑的操作下,在4卷1号高一涵的《近世三大政治思想之变迁》文中,又增加了“:”、“;”等符号,而且那用来表示“读”的“、”号也改成了“,”号。在这一期杂志上,提倡语音和文字以及标点符号改革最为有力的钱玄同也在《论注音字母》一文中力陈“句读”符号多元化。一个有趣的细节是,他的句号不是用“。”而是采用颇受西语影响的“.”。同期刊出的陶孟和的《女子问题》以及刘半农的《应用文之教授》两文和钱玄同的标引方法一模一样,周作人的《陀思妥夫斯奇之小说》则完全沿用了4卷以前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陈独秀发表的《科学与基督教》一文,它的上半部分发表于3卷6号,完全是“传统”杂志的版式,而到4卷1号刊发下半部分时,除停顿一律袭用“、”,其它的标引方法也和高一涵的文章如出一辙。留洋回国的胡适在4卷1号上也有一篇《归国杂感》。该文的标点符号比高一涵的《近世三大政治思想之变迁》更为细致、具体和到位。事实上,胡适早在1915年8月发表的《论句读及文字符号》(见《科学》2卷1期)一文中,就胸有成竹地归纳出10种符号。到发表《归国杂感》时,他在使用“,”、“。”、“:”之外,又破天荒地使用了“?”、“!”、“……”、“□□”等符号。由此可说,1918年11月出版的《新青年》已经奠定了现代汉语(白话文)标点符号的雏形。

  钱玄同:消除“出入”,统一体例

  如同今天的报刊在文章标注方式上有自己的统一体例一样,《新青年》杂志为了印刷上的整齐美观,也多次发布公告,希望无论是编辑同仁还是读者友人都能支持“句读符号”的标注规范、现代、统一。

  钱玄同是最早在《新青年》上倡导符号要统一规范的作者兼编辑。他在4卷2号的公开信中说:“同人主张,各有出入,所以四卷一号里所用,未能画一。”于是,他亲自捉刀,对“同人各种主张”进行了“去”与“取”的加工,并提出两种处理办法:(甲)繁式:用“,”表读,“;”表长读,“:”表冒或结,“·”表或,“。”表句,“?”表问,“!”表叹;(乙)简式:仍照以前用句读两号,“、”表读,“。”表句。这一建议很快得到同仁的响应。当读者慕楼对“文句圈点”诸如“乎?么?呵!等”表示“似近重叠”的异议时,胡适回答说,句读符号的问题,《新青年》社的同仁已讨论多次了。他说:“我的朋友钱玄同先生说,这两种符号(?!)都不可废。因为中国文字的疑问语往往不用上举诸字,并且这些字有各种用法,不是都拿来表疑问的意思。”他还说:“总而言之,文字的第一个作用便是达意。种种符号都是帮助文字达意的。意越达得出越好,文字越明白越好,符号越完备越好,这是本社全用各种符号的主意。”(《通信》,《新青年》5卷3号,1918年9月15日)由此可见,在《新青年》杂志同仁看来,标点符号与文字一样,是“表今人的情感”、“代表这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和社会状态”的语言形式,是白话文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4卷2号起,《新青年》上的文章标点基本上以“繁式”居多。这说明它已经向钱玄同倡导的相对“完备”的标点符号演进。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创刊时的习惯以及当时铸模的滞后,因而先前的一些广告语和固定体例就没能及时改变,包括个别文章也还有惯性使然的因素。但这种情形也引起进步人士的不满,后来成为著名语言学家的陈望道就致信《新青年》,认为杂志社诸君在文字语言革新上不够彻底、坚决、完整,缺乏“诚恳的精神”。他说:“圈点与标点杂用,这是东人尾崎红叶的遗毒,诸子却有人仿他,而且前后互异,使浅识者莫名其妙———这不是缺‘诚恳’的佐证么?”陈望道奉劝他们不要贻笑大方,不要留下病灶和遗憾,要以“除恶务尽”为目标。在他看来,过渡时代的文化先驱倘若现在磨磨蹭蹭、坐失良机,就会后患无穷,“将来时过境迁,则此过渡的遗迹又是一种陈症,又须用猛烈剂辛辛苦苦的去医他了。……诸子既以革新为职,我狠愿诸子加力放胆前去,不稍顾忌;勿使‘后人而复哀后人’才好。”事实也正如读者来信所说的那样,时至1919年,《新青年》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仍然杂乱无章。针对年轻气盛读者的批评,钱玄同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视角给予了答复。他说:“《新青年》杂志本以荡涤旧污,输入新知为目的。依同人的心理,自然最好是今日提倡,明日即有人实行。但理想与事实,往往不能符合,这是没有法想的。”对于陈望道提出的问题,他解释说:“标识句读,全用西文符号固然狠好。然用尖点标逗,圆圈标句,仅分句读二种,亦颇适用。我以为不妨并存。《新青年》本是自由发表思想的杂志,各人的言论不必尽同。各人的文笔,亦不能完全一致。则各人所用的句读符号,亦不必定须统一,只要相差不远,大致相同便得。若说除恶务尽,这话原是不错。但旧日之恶,今日纵然除尽,然今日所认为善者,明日又见为恶,则在今日便应提倡,到了明日又该排除,进化无穷尽,则革命亦无已时。”(《通信》,《新青年》6卷1号,1919年1月15日)

  从以上分析来看,《新青年》杂志同仁在如何使用标点符号的意见上还是基本一致的,除却标引方式不一样,朝着一个方向上去“完备”、完善,却没有什么不同。汉语复杂且悠久,它的现代化需要一个点滴尝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比自己更为激进的青年读者面前,《新青年》同仁显示了当事人面对现实应有的稳健和成熟。由此,从这些蛛丝马迹般的小小的争议中,我们不难窥见作为新文化元典之《新青年》在思想史层面上的微言大义。

  “共同意见”:白话文标点符号的蓝本

  从“个人”见解到同仁的“心理”,从“同仁”心理到“共同”意见,《新青年》最终于1919年底形成了一个直到今天仍在沿用的标点符号和行款体例。这就是从1919年12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7卷1号起,标引方式完全走向“画一”。在该期扉页上,非常醒目的《本志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的说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这个“说明”相当于今天杂志和报社的投稿须知。《说明》对“。”、“,”、“;”、“、”“:”、“?”、“!”、“———”、“……”、“‘’”、“()”、“﹏﹏”等13种符号的功能和用法作了统一的规范和说明。“行款”还对每个页码横竖多少字数、“每段的第一行必低两格”、句读“占一格”、“。”“?”“!”三个符号下面“必空一格”等4个方面作了一一说明。这个标点符号体例是《新青年》发展史上最为完备、统一的符号,也是今天我们写作和印刷使用的标点符号基线和蓝本。前所未有的标点符号在白话文还不曾流行时就脱颖而出,同时它也伴随着新文化、新文学、白话文的成熟而成熟。

  “本志编辑部”这样告诉读者和作者说:“本志从第四卷起,采用新标点符号,并且改良行款。到了现在,将近有两年了。但是,以前所使用的标点符号和行款,不能千篇一律,这是还须改良的。现在从七卷一号起,画一标点符号和行款,说明如左。”“说明”之后,最后一再申述这一“说明”的意义是:“本志今后所用标点符号和行款,都照上面所说办理。请投稿和通信诸君,把大稿和来信也照此办理!”最后的“!”号,就是编辑部同仁共同拜托之意。

  今天,标点符号早已从新文化运动时白话文的副产品成为汉语世界的正品,但回眸《新青年》时期标点符号的演绎,仍能体会到它的发展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辉煌意义。
发表于 2005-3-6 13: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标点符号一百年

标点符号是我国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使用,将句子断开,能比较好地表达语气和词语性质。如果文章中没有了标点符号,读者在阅读时不仅比较吃力,而且容易误解作者表达的原意。

我国古代没有完整的标点符号,须由读书人自己断句,用圈和点标明,称之为“句读”。句读从汉朝用到清朝末年,历时2000多年。清末时,有人把国外的标点符号移植过来,并参入了我国原有的圈、点的符号。1897年,广东东莞人王炳耀草拟了“,”、“。”等10种符号,这是我国标点符号之始,距今只有百年。但由于当时的保守思想,这些标点符号并没有得到推行。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英文汉古》一书,为我国最早使用标点符号的出版物。1909年,鲁迅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书中也引进了部分新式标点符号。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成立,胡适、周作人、刘复、钱玄同等人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列举了12种标点符号,次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采用。其时,虽然一些出版物采用了新式标点,但不少的出版商并不看重它的作用与价值,在计算稿费时把标点符号除外,当时鲁迅十分反感,故意写了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寄去,使编辑在审稿时极为困难,只得请鲁迅补上标点,并同意标点也支付稿费。

修辞家陈望道先生,对推广应用新式标点符号起了积极的作用。他于1918年5月,在《学艺》杂志上发表《标点之革新》一文,介绍西洋标点符号10种,同年5月起,《新青年》杂志就全部采用白话排印加上新式标点。它的影响很大,不到半年就有400多种报刊仿效。

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曾于1951年9月公布了《符点符号用法》,包括14种符号。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修订本《标点符号用法》,符号增至16种,其中点号7种(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9种(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随后又经部分修订,于1995年12月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列为国家标准,通称国标本《标点符号用法》,要求各机关处理文书、报刊出版物、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要正确、规范使用标点符号,以准确、生动地表达语言。
发表于 2005-3-6 13: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

第一节 标点符号概说

   标点是书面语里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和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具有表示语音停顿, 显示语法关系, 标志特殊用语, 帮助区别语意, 表示特定感情和语气的作用。标点包括标号和点号两类, 新修订的《标点符号用法》共列标点十六种:


一、标点符号的种类

(一)点号

用以点断, 表示语气与停顿。共七种:

1.句号(。)

用于陈述或舒缓的祈使、感吧句后, 表示话完了后的停顿。科技文中可改用圆点。例如:

①欢乐的气氛能使一盘菜变得像一个宴会。(单句后)
②要想生活得快乐, 就必须热爱生活。(复句后)
③请把车票拿出来。(舒缓的祈使句后)
④广场上, 居然有这么多人在乘凉。(舒缓的感叹句后)

2.问号(?)

  用于特指问、是非问、选择问、设问、反问等疑问句后表示疑问语气。极端强烈的疑问气, 有时也可并用几个问号, 但要慎用。例如:

①在这模糊的外衣之下, 隐藏着的内在人格又是什么呢?(特指问)

②你想有所作为吧?(是非问)

③你是报考北大呢, 还是报考清华?(选择问)

④这事该不会是你干的吧?(猜测问)

⑤什么东西最容易苍老?谢忱。(设问)

⑥苟延的生命怎能与为国捐躯而换来的幸福相比?(反问)

⑦咦?我的书包呢?刚才我放到这儿的那个书包叱?(由叹词构成的疑问句末)

⑧如此恶劣作风跟恶霸有什么两样?这个粮站的站长是怎么当的??这个检验?
员为何如此胆大妄为, 敢于欺压售粮群众???

问号还有以下几种用法。例如:

⑨列宁提出在十年(二十年?)内使俄国成为电气化的。(表示说不准)

⑩重赏之下必有“?”夫!(用问号代替某些词语有丰富文意的修辞效果, 可填“贪、莽”)

3.叹号(!)

  用感叹句、带强烈感情的祈使句、反问句、陈述句, 或者应答语、惊省语、泳赞语、口号、象声词后, 表示强烈感情。加强的感吧有时也可并用几个叹号, 但要慎用。例如:

①爱国主义的力量多么伟大呀!(感叹)

②啊!夸奖的话, 出于自己口中, 那是多么乏味!(感叹)

③祥林嫂, 你放着吧!(强烈祈使句)

④烧不退, 这样回去怎么能让人放心!(强烈反问句)

⑤同志, 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啊!(带强烈感情的陈述句)

⑥四大爷!四大爷!没有你, 简直什么也办不通!(惊呼语)

⑦“啪!啪!”两记耳光的脆响, 打破了屋里死一般的沉寂。(象声词)

⑨“哦!不!不!!不!!!”我大声嚷着, 声音嘶哑, 一又一遍, 疯了似的。(表示强烈感情的否定句)

4.逗号(, )

  用在单、复句的内部。一般用在较长或需要强调的主语、倒装的谓语、提前的状误后, 或一般的呼语、应对语、某些关联词语后, 或分句、复指及并列词语间, 或长宾语、后置的状语、定语前, 或独立成分的前后, 都可用逗号, 表示较大的停顿。例如:

①天性, 往往比教育有着更大的影响。(强调的主语后)

②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倒装的谓语后)

③遇到疑难不好解决时, 果然是什么事也不做总比做错事强。(提前的状语后)
④好吧, 这件事由我来办。(应对语后)

⑤美德不是装饰品, 而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分句间)

⑥唯有美德才永放光芒, 千古流芒。(并列谓语间)

⑦应当看到, 在农村生产向商品经济转化中还存在着种种不协调的。(长宾误前)

⑧劳动,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 都需要有才能。(插入语前后)

5. 顿号(、)

  用在句中并列的词语之间表示最小的停顿。例如:

①办许可证、交费、雇向导等, 都可以通过酒店联系。(并列主语)

②我在一场场比赛中慢慢长大、成熟。(并列谓语)

③我痕恨人们的忘恩, 比之痛恨说谎、虚荣、饶舌、酗酒还厉害。(短语并列宾语)

④人类一切形上的、不灭的、永恒的东西, 皆在于意志之中。(并列定语)

⑤我们的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并列状语)

另外, 还要注意次语和标点的用法:

一是用“首先、其次、最后”或“第一、第二”等表示的, 其后要用逗号;
二是用“一、二、三”“甲、乙”“子、丑”等表示的, 其后要用顿号;
三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 其后要用小圆点;
四是数字外用了括号的, 其后不再另加标点。

6.分号(;)

  用于复句中并列分句间, 表示更大的停顿。例如:

①鲁莽和怯懦都是过失; 勇敢的美德是这两个极端的折中。

②经一番挫折, 长一番见识; 我一分享受, 减一分志气。

③山不厌高, 故能成其大, 水不厌深, 故能成其多。

  有时, 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 内部如已有逗号, 其较大的层次间也可用分号。例如:


④“勇敢”根本不能算是德行; 虽然有时候用作实现德行的工具; 可是, 也会成为卑鄙的仆人。

⑤姓名既然是专名的一种, 就应该是一个人所独有的了; 然而世界上不少同姓或同名的人, 甚至名姓都相同。

条列式话语的列举项之间常用分号。例如:

⑥《说明》分五个部分:
一、关于本法的起草过程;
二、关于立法的必要性;
三、关于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关于保护对象的范围;
五、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主要内容。

7.冒号(:)

  用在提示性话语(称呼语、某些动词、需解说的词语)、某某说后, 或者总说、分说间, 来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 表示更大的停顿。例如:

①各位代表:现在, 我宣布开会。(提示性称呼语后)

②医学专家认为:吸烟绝对有害健康。(提示性称呼语后)

③战士有战士的性格:不怕诬蔑, 不怕恫吓。(要解说的词语后)

④李梦华说:“球输了, 但同志们还是尽了力的。”(某某说后)

⑤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总分间)

⑥直到十几天之后, 这才陆续地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 一个小叔子, 十多岁, 能打柴了; 她是春天没了丈夫的; 他本来也打柴为主, 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 就只是这一点。(分总间)

(二)标号

用以标明特殊词语, 表达特殊感情和特定语气。包括九种:

1.引号(“”)(‘’)

  用以标明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或含有否定意味的词语。文艺作品中的对话实际也是一种直接引用。例如:

①陈毅同志曾有名句:“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直接引用)

②我认为世界上 只有“互助”。绝没有“恩”, 也绝无所谓“报”。(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十七, 十八!”老妇人忘其所以地喊出来, 脸色凄惨, 眼眶里这着仅有的泪。(特殊含义)

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含有否定意味)

⑤她迟疑而焦急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吧?我只借这一件。”“当然可以。”(作品对话)

2.括号(())([])(〔〕)(【】)(〖〗)

  标明文中注释、补充、订正、插叙部分, 或标明舞台说明, 或标明时间、地点、出处、数码及被解释的词语。例如:

①杨二嫂发现了这件事, 自己很以为功, 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的器具, 木盘上面有着栅栏, 内盛食料, 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 狗却不能, 只能看着气死), 飞也似的了。(解释)

②企业目标只能由一个人带领大家去实施, 这个人就是企业的法人代表厂长(经理)。(补充)

③〔徐(途)有所不由, 军有所不击〕, 城有所不攻, 地有年不争, 群令有(所不行)。(订正, 圆括号表示讹误改正的文字, 六角括号表示脱漏补出的文字)

④最近看《中国文法要略》的校样(这部书的纸型在十年动乱中损失了, 正?
在重排), 遇到一个例句。(插叙)

⑤周朴园(沉思)无锡?嗯, 无锡, (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舞台说明)

⑥方苞(1668-1749), 字灵皋, 号望溪。清代安徽桐城人。(标明时间)

⑦和疯子吵架, 自己也是疯子。(艾青《花与刺》)(标明出处)

⑧【华夏】我国的古称。〔汩汩(gugu)〕水流动的声音。(注释词语)

⑨是夜星露满天, (蒋干)独步出庵后, 只听得读书之声。(引进原文没有的词语)

3.破折号(--)

  破折号常用以标明文中解释、说明、补充的语句。例如:

①我们遥望了一下香溪, 船便沿着山峰进入一道无比险峻的长峡--兵书宝剑峡。(解释)

②正义--至高无上的尊号。(说明)

③为了我们祖国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为了全国十亿人民--当然也包括
自己在内--的幸福。(补充)

  破损号也用以表示话题的突然转折、递进。例如:

④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 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⑤习惯就是一切--甚至爱情中也是如此。

破损号也可表示说话的中断, 或声音的延长, 例如:

⑥我--我--我只要见见见我的萍儿。

⑦鸣--, 一声汽笛长鸣, 一列罐子车冲开雨帘雪帐, 驶进了车站。


  破折号还可用于比喻的本体喻体间、歇后语的前后部分间、标题当中, 或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长文的各个要点, 或用以提示下文、总括上文, 或引出编者、对词语的解释。例如:

⑧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叠叠的名册, 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本体喻体间解释)

⑨出自世界上最大的家族, 用生命报春报秋, 花的摇蓝, 果的保姆--我是叶。(总括上文)

⑩记忆的屏幕上又闪现出当年朝鲜的战地与他第二次见面的情景--(提示下文)

11.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引出作者)

4. 省略号(……)

标明文中省略了的话, 或沉思、含蓄、语意未尽, 或明重复词语的省略、语章的断续延宕、说话被打断。例如:

①个性和魅力……是学不会, 装不像的。(引文省略)

②有的像在沉思, 有的像在凝视, 有的像在缓歌作吟, 有的像在低声细语, 还有的微知, 有的轻颦, ……衣裳, 服饰, 颜色, 一切都那样逼真。(列举省略)

③哼, 还有你这河伯……哦, 你河伯!你, 你是我最初的一个安慰者!(沉思)

④我说:“先站你妹妹见见你嫂子!”“她, 她没了……”(含蓄难言)

⑤但我知道, 即使不是我, 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 说他们的时候的。……(语意未尽)

⑥屈原(紧紧抱着婵娟)婵娟!你要活下去呵!活下去呵!婵娟!婵娟!……(重复词语)

⑦婵娟(凝目摇头)先生, ……那酒……那酒……有毒。……可我……我真高兴……我……真高兴!(语音的继续)

⑧宋恩子 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 每月一号, 按阳历算, 你把那点 吴祥子 那点意思!(说话被打断)

其他, 还有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以及隐讳号(×)、虚缺号(□)、象声号(~~)、缩略号(’)等。只要注意, 不难掌握。例如:

①现在是既不夸耀自己, 也不信国联, 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古伤今了-- . . . . . . . . . . . .
却也是事实。

②往常流水不大的沟槽中, 流量很快增大到了3-4立方米每秒。

③〔英〕弗·培根《人生论·论真理》

④《<呐喊>自序》

二、易误标点的辨析

(一)点号的辨析

1. 问号的使用

  几个问句表示连续追问时, 每个问句后面都要用问号。例如:

  那么, 这场灾难到底波及到哪些地区有毒假 数量有多少多少人中毒?多少人死亡?中毒情况是否得到控制?有毒假酒来自何处?肇事者抓到没有?……截止发稿时, 仍未得到官方的消息。

  选择问如果有统一全句的语气, 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 如果并列的几 需要强调, 也可每项之后都用问句。例如:

①老张, 你今天到底是去呢还是不去?

②是重见亲人的喜悦, 还是重逢故友的惆怅?

③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划地批评他们呢??
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

④你说, 究竟什么力量是强大的呢?生活?岁月?精神?

有的句子虽是陈述结构, 也无疑问词, 但只要提出疑问, 要人回答就是疑?
问句, 句末要用问号。例如:

①这些书都是你的?

②你来承包能行?

  相反, 有的句子虽有疑问词, 或是疑问形式, 但已作了大句子的成分, 并没提出问题, 也不需要回答, 就整个大句子看还是陈述结构和语气, 句末就不不能用句号。例如:

①见鬼, 他真不明白自己身上有什么惹人讨厌的地方。

②他也进一步解释了, 为什么科学家为了自由地进行科学研究, 有义务在政治上积极起来。

③哪儿有勇敢的人, 哪儿的战斗就最激烈, 哪儿就有荣誉。

④请古人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好的; 请今人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合适的。

  介于陈述与疑问或感叹与疑问之间的句子, 疑问味道农就用问号, 陈述或感叹意味浓就用句号或叹号。有的语句确实含有两种语气,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同时用问号和叹号。例如:

  既然大家同是中国人, 为什么不可以同甘苦共患难呢!?

2. 顿号与并列连词

  顿号相于并列连词。两个词语并列, 一般用连词不用顿号, 也可用顿号。例如:

①人类幸福有两种敌人:痛苦与厌倦。

②即使为了国王座, 也永远不要欺骗、违背真理。

  三个以上词语并列, 前边用顿号, 后一个用连词, 也可都用顿号。用“以及”连接较长的并列短语时, 其前可以用逗号停顿。例如:

①生命的油灯里有三根芯:大脑、热血和呼吸。

②整个欢迎场面, 庄重、热烈、俭朴, 前后不过半小时。

③至于分不分组, 以及如何分组,人一由你们自己去考虑。

  如果并列词 语间不是一个层次, 可按不同层次分别用连词或顿号, 以使层次清晰。例如: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和元旦、冬至等都在这里举行仪式。

  如果有三个层次的并列词语, 其间一般是第一层用逗号, 第二层用顿号, 第三层用连词。例如:

  与会议专家认为目前知识分子工资偏低,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工资收入和非工资收入倒挂等问题十分严重。

  有些并列词语本身结构简单, 关系密切, 经常连用, 说话时中间没有停顿, 就不必用顿号。相邻数字连用, 如表概数时其间不服顿号, 表略语时则需用顿号。例如:

①他是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父母”间联系紧密不用顿号)

②银白的树干, 三五一伙, 七八上群, 沿河岸连绵出十几公里远。(表概数不用顿号)

③明第三、四节语文课改上数学。(表略语要用顿号)

  有些并列词语, 作者如认为停顿较大, 也可用逗号。例如:

  什么都有:稻鸡, 角鸡, 鹁鸪, 蓝背……

  注意:同层次的并开成分之间, 应使用一致的标点, 不能有的用顿号有的用逗号; 并列词语间用了连词就不能再用顿号, 反之亦然。在引号与引号或书名与书名号之间如不产生混淆时, 不必用顿号。

3.冒号的运用

  不必强调提示时, 不要用冒号。例如:

  这段文字我认为应当删去。

  不是引用原话, 或虽是引用原话, 但已作为自己文句的成分时不用冒号。例如:

  古来学者常“以文为诗, 以才学为诗”。

“某某说”用在引文前时, 后边用冒号, 不强调时后边也可用逗号; 夹在同一个人说的引文中间时, 后边只能用逗号; 放在引文后边时, 其后则要用句号。例如:

①老头儿接着说:“水生, 给老爷磕头。”

②他回过头去说, “水生, 给老爷磕头。”

③“她说得到做得到, ”拿侬嚷道, “先生, 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
④“老爷, 老爷, 你要我的命了!”母亲嚷道。

  冒号还可以用于标题中, 从属关系间, 表示时间、地点的固定格式里。例如:

①河西走廊:一次匆匆的旅行(组诗)

②曹禺:《雷雨》

③’91半价书市 日期:5月8日至5月26日 地点:东单体育场

  要把握冒号所提示的范围: 一般提示一句; 也可提示几个句子,几个段落, 甚至是整篇文章, 而且提示作用要发挥完整到底。

(二)标号的辨析

1.引号的使用

  引用原话时, 句末点号照用, 且放在后引号内, 其后不能再有标点。例如:

  俗谚云:“三里不同乡, 五里不同俗。”

  只是转述别人的意思而没有引用原话时, 不用引号。例如:

  一些语言学家说, 当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都要着手整理它的语言文字, 编出大型的语言词典, 使民族和国家的机能发挥得好一些。

  局部不完整引用, 或虽是完整引用, 但已作了自己文句中的成分, 则只在引述部分用引号, 前边不用早 , 引文末尾有标点也要去掉, 引号外是否要用标点, 要由大句的结构来决定, 不该用就不用, 该用也要用在引号外边。如果引文末尾是叹号、问号, 虽作了句子成分, 也要保留, 因其负载着特殊的感情和语气。例如:

① 科学是没有地区性限制的, “真正是普遍性的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 以及形成这种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前边是转述故没用引号, 后边是直接引用故用了引号)

②犹太人的一句古老箴言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健康时的施舍是金子, 病中的施舍是银, 死后留下的施舍是铅”。(引文作了大句子的成分)

③在护国寺街西口和新街口, 没有一个招呼“西苑哪?清华呀?”的。(句末问号照用)

④一天晚上, 他走进草房, 忽然听到一声“牛郎!”(虽作了大句的成分, 叹号照用)

  引用一般用双引号, 如需用两层引号, 则先双后单。例如:

  克鲁普斯卡娅曾指出:“列宁并不靠自己的记忆, 虽然他的记忆是很好的。他从不凭记忆‘大致不差地’来叙述事实, 他叙述事实是极确切的。”

  注意:连续引用几段时, 每段开头都用前引号, 可只在最后一段结尾处用后引号。引文如已用黑体字加以突出, 或已另行起头缩格书写, 可不用引号。

2.括号的使用

  括号里的词语, 如是解释句中某个词的, 要紧放在该词后, 叫内括号, 该词后如有标点, 也要移到括号后边去, 手 中语句里的标点照常使用, 但句末不能再用点号。例如:

①据《史记·匈奴传》所载, 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 中间经西北 部, 西北折入阴山, 至高阙(今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为止。

②在1987年联合国召开的维也纳科学技术促进发展会议上, 能源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能源、粮食、人口、环境)之一。

  如是解释前边整个语句的, 叫外括号, 则要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除句末标点外括号中的其余全部标点照常使用, 括号后要不要再用标点, 应根据全文的结构而定。例如:

  胆识之中含有才华和力量, 有着神奇的功力。(歌德:《浮士德》)

  括号内句末虽然不能使用句号, 但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 却可以使用问号和叹号。例如:

①汽车工业的确是在借鉴、吸收、改造的过程中发展成长的。(外国何尝不如此呢?)

②她先是寄希望于X女士的丈夫(那个美男子!), 后又寄希望于Q男士(那个大块头!)。

如需用双层括号时, 要用圆、方、六角、方头等不同形式的知号, 以示区别。例如:

〔卡那来陀(1697-1768〕威尼斯画家, 名作有《威尼斯景物》等。

  括号中的注解一般是不重要的, 不算正文, 除文件和广播记录外不必读出。

3.破折号的使用

  破折号的作用与括号相似, 但它所解释的都是正文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要与正文连读。不得要的解释可用括号, 但解释专句只能用破折号。例如:

①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丰, 猛一抬头, 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②萨尔图--一个有月亮的地方(“萨尔图”是蒙古语)的人们说:“她的丈夫叫耿玉亭。”

  解释说明如处在语句中间, 可用前后两个破折号。例如:

  列宁说过:“只要向前再多走一小步--看来仿佛依然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破折号也有停顿作用, 所以其前后一般不再用点号; 便表转折意思的破折号, 为引起读者的重视, 前边可照常用点号。例如:

①老乡~人生一世, 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啊!--做满三年, 以后赚的钱就归你啦!

②我们是同乡, 有交情。--交给我带去, 有什么三两错, 我还能回家乡吗?

4. 省略号的使用

  省略号虽形式醒目, 但不能读出, 只能用停顿一睛来有示, 故省略号要用在说话有停顿的地方。例如:

  他……他跟着公子子兰……搬进宫里去子。

  举例的省略如要引起人的注意, 最好用“等”“等等”, 但不能同时再用省略号。例如:

①这学期我们学了语文、代数、几何、化学、政治等五门课程。

②这次全运会的比赛项目有田径、体操、游泳、射击等等。

③这批货物品种不少, 包括布匹、呢绒、收表、收音机、电视机等等, 等等。

  省略号前面如是完整的句子, 句末点号照用, 如不是完整句子, 省略号前的点号根据情况可用可不用; 省略号后一般不用点号, 因为文字都省略了, 标点更可省去; 但如果省略部分下下文不直接相连, 为了表达清晰, 省略号后可用句号或逗号与下文断开。例如:

①正义的路是崎岖的路, 它只欢迎勇敢的人。……那位钓鱼的人呢?

②鲁侍萍 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 ……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③短篇向中篇靠拢, 中篇向长篇靠拢, 长篇呢?一部、两部、三部……当然,
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 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 确有“水分”可挤。

④这支巨流, 行进着, 行进着, 超过了一道道水, 一道道山, 他们行进在枫林烧红的山野, 行进在社会义主的东方……

⑤飞机迅速下降, 二千, 一千五, 一千……五百米, 巍峨的山影从飞机身旁掠过, 好危险哪!

⑥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居然昂起来, 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省略号后如果是有特殊感情的问号或叹号则需要保留。例如:

①王利发 这, 这是……?
康顺子:我的儿子!
王利发: 您的……?

  省略的如果是一段文字或诗行, 则用十二个小圆点, 占一行的位置。例如:

②给患者又注射了吗啡, 仍然无效!
…………
空气紧张、医生、护士挥汗如雨。
发表于 2005-3-6 13: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

第二节 标点符号的运用
一、标点表情达意的修辞作用

  人们平时只注意了语法标点, 即标点的点断和标志作用, 也就是表示语气停顿、显示结构关系、标志特殊词语和语法方面的形式作用, 而对修辞标点, 即标点的表情达意作用, 也就是表示特殊感情和语气及区别语意等修辞意义方面的作用注意不够, 而这后者才是标点的深一层的重要作用。

  修辞和意义标点当然也都起语法作用, 但它与语法标点确有不同。明显表示种修辞方式、感情色彩和思想意义。虽不像文字那样确切, 但在上下文里它又是明白无误的。下边就标点这方面的作用, 略举几个方面的例证加以分析。

(一)丰富文意内容

①大声!他听不。还不快叫?!

②千古奇冤, 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例①最后连用问号与叹 , 一表奇怪, “为什么还不叫”, 是责问; 二表急切这情, 是祈使。
  例②连用叹号与问号, 一表周恩来同志对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激抗议之情, 二表质问和痛斥之意, 而且不能颠倒, 这是单用任何一个标点都不能完全展示出来的。

(二)刻画人物性格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至鸿门, 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 令将军与臣有……”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 籍何以至此?”

  上例中的省略号, 用得精妙, 它把项羽不等刘邦诡辩说完, 就急不可待地把帮助自己的告密人出卖给刘邦的愚蠢刻画无遗, 展示了项羽政治上的幼稚。这里不加省略号, 文意上本也是可以通的, 但逊色多了。

(三)突出强调重点

①阿, 汽车, 扎起白花
人们, 黑纱缠臂

②我没有亲见; 听说, 她, 剂和珍君, 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例①中“汽车”和“人们”后的逗号如果省略, 更能显示句子结构的完整, 便也就成了普通的陈述句。主语后加了逗号就强调了是所有的“汽车”和“人们”, 并加以突出。例②中三个逗号本也是都可不用的, 但如果不用, 则不能展示刘和珍从容赴难的坚定气概和作者的沉痛愤激之情。

(四)体现含蓄寓意

①“可恶!然而……”

②“那么带了箱子逃吗?……赶快跑!……”

  例①是鲁四老爷听到祥林嫂被婆家公然从他家抢走, 从而损伤了他家的威风和声望因而大怒时骂的话, 这件事本是他这样的的“绅士”不能容忍的, 可是他却气消了, 这“然而”后的省略号正含蓄道出了他来个180度转变的原因。那潜在的意思是:抢虽然可恶, 但从封建的礼教看, 婆婆是有权支配祥林嫂的, 无可非议, 这就充分揭示了鲁四老爷封建卫道士的嘴验, 比直接道出要深刻、丰富、艺术得多。

  例②的省略号则展示了母亲面对危险时的复杂的思想斗争过程。如查写出, 既不可能, 也不会生动。用省略号则可发挥读者的联想力, 使内容无限地丰富。

(五)描绘多种情态

  “啊!地狱?”我很吃惊, 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 就应该。然而也未必……, 谁来管这等事……。”

  上例中的叹号、问号、破折号、省略号共同描绘了“我”在祥林嫂追问下惊疑矛盾、吞吞吐吐、不知如何回答的为难处境, 更好地刻画了“我”既同情又无奈何的情状。如无这些标点, 则很难有这种形象性。

(六)传达强烈感情

①“好!!!”从人丛里, 便发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声音来。

②他见到陈景润, ……生活条件很差!疾病严重!!生命危险!!!

  例①中的三个叹号突出“嗥叫声”, 不但强烈而且形象。
  例②中的叹号由用一个到连用三个, 给人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 表达了作者呼吁社会重视的急情。恰当地连用、迭用标点有时是必要的, 当然不能乱用、滥用。

(七)创造修辞效果

①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收集一些菜叶, 用盐一浸, 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②猪一的生活, 泥土一般地被践踏--血肉造成的“机器”, 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同。

例①的引号表示强烈的讽刺。例②引号突出了比喻的交梨。这种情况下, 不加引号, 就容易令人误解, 使表意不明确。

  的表情民作用, 当然不止这些。这几个例子则可令我们看到使用标点的重要, 也给我们提示了分析标点的作用方法, 并提醒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重视对标点的分析使用。

二、要正确使用标点

正确使用标点包括两个方面:

(一)注意标点的规范化和灵活性

  所谓规范化, 指名称说法正确, 形式书写标准, 用法符合规定, 行款格式恰当。如:上下位置, 占格多少都符合要求: 各种点号不能出现在一行开头;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关半不能出现在一行之末, 后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格, 不断开; 接连号和间隔号占一个格, 这种种符号书写时皆居行中; 着重号、专名号和波浪式书名号标在字下。所谓灵活性, 指因修辞需要而产生的变通。

(二)怎样正确使用和辨析标点的正误

  这一靠认真掌握上述标点的知识, 把握其规律; 二靠深入分析句子, 真正理解文句的思想感情, 找到层次关系及停顿语气上的差别; 三靠反复实践, 可用习题专门练, 可读书时认真分析别人用的标点, 可写作时仔细推敲自己使用的标点。
发表于 2005-3-6 21: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供的好资料!

发表于 2005-4-4 16: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

来源:http://www.pep.com.cn/200406/ca522904.htm

在读书和作文中,重视标点符号有助于进一步读懂文章内容和准确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标点符号在书写时有一定的格式和位置,这是每一个使用汉语的人都应该掌握的。

在横行书写的文稿中,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都占一个字的位置,放在句末的右下角。这七种符号通常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因为这些符号表示语气的停顿,应该紧跟在一句话的末尾。如果一行的最后的一个格正好被文字占用了,那么这个标点就必须点标在紧靠文字的右下角。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和后一半都各占一个字的位置,它们的前一半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但不出现在一行的末尾,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的开头。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可以把一个符号分成两段。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的位置都写在行次中间。

着重号和专名号标在字的下边。

直行书写时,标点符号的格式是这样的: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的下方偏右,也占一个字的位置。

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引号改用『』和「」。括号的两部分分别放在被标明词语的上下。

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标在字的左侧。哪些符号不该放在一行的开头和末了,直行书写和横行书写的规则是一样的。
发表于 2005-4-4 16: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点符号的来历

作者:罗全胜
来源:http://www.pep.com.cn/200406/ca522903.htm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念,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1919年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标点符号的修辞作用

①用标点符号做的人生特写

我不想给自己的生命打上“。”,因为国家的改革大业还在继续;我也不想在自己人生中写出个“……”,因为党和政府支持我们,预定的目标正在实现;我更不想用死来向社会提出一个“?”,因为改革的政策方针是明白无疑的。我只是在划一个“;”,我过去在改革中做了一些工作,今后还要坚定地一项一项地做到底!

━━(电影演员?企业家)黄宗英

②颓唐的《自传》

──





──美国一青年的《自传》

意思是:一阵横冲直撞,落得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③写给颓唐者的鼓励



……



──心理学家巴尔肯给《自传》作者的鼓励

意思是:青年时期是人生路上的一小站,道路漫长,希望无边,浪子回头金不换,难道不应该奋发努力?

④世界上最短的信

出版商:



雨果

意思是:《悲惨世界》出版情况怎样?

雨果:



出版商

意思是:出版了!

不久,轰动全球的《悲惨世界》问世了。

⑤此处无字胜有字

报告文学《事业之树》中,有南通国棉二厂厂长高树为扩建厂房与纺织部出口司司长张政文的一段颇具戏剧性的谈话──

司长:“老高,你们的目的看来是要跨河东进,建个新车间,彻底改变目前生产的布局,是吗?”

“是的!”高树回答得很干脆。

“能不能气魄更大一点?”

“……”高树愕然。

“搞一个配套的大工场,使你们厂翻一番!”

“!”高树怦然心动。

“不过,国家不给你们人民币。”

“?”高树惊讶。

“你们可以用美元。”

“!!”高树的呼吸急促起来。

这段对话,五个“回合”,四处答话用标点代替,高树几乎一言未发。但细细品味,此中的容量岂不胜过千言万语。

实干家高树已觉到自己“胃口”不小,急于等待上级的点头,没想到张司长竟提出气魄更大的要求。完全出乎意料,怎不语塞愕然?句首省略号这么一用,活画出高厂长既无思想准备而又十分高兴的神态。

实干家毕竟是实干家,火热的情怀总是和宏伟的设想一拍即合的。当司长进一步描绘颇具诱惑力的蓝图时,踌躇满志的高树就跃跃欲试了。一个句首叹号看起来无声无息,但我们却分明听到高树滚滚心潮的激荡。

继而形势又急转直下,“不给人民币”,好似一盆冷水,句首问号简直让我们看到了高树那目瞪口呆、哭笑不得的神情。

“你们可以用美元”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激荡的心潮又一次跃上峰头。句首两个叹号的选用使高树的形象呼之欲出了。

自信──惊愕──激动──惊讶──急促。这情感的潮水起伏跌宕,跌而复起,起而复跌。如此重要的谈话内容,如此丰富的内在感情,竟是由几个用在句首的标点完成的,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几个干巴巴的标点用活了,竟在无声中容纳了那么丰富的潜台词,经济、凝炼、含蓄、形象,起到了文字难以起到的作用。
发表于 2005-4-5 21: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标点符号原来有这么大的作用!

发表于 2007-8-25 08:4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标点符号很重要,也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3 02:11 , Processed in 0.0995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