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12|回复: 0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小说家只是发现小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12 22: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江南时报
--------------------------------------------------------------------------------

  《小说的艺术》

  米兰·昆德拉 著 董强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15元


  无疑,米兰昆德拉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开始,他那如同音乐奏章般的断章法、通俗的笑剧模式、对集权社会(甚至包括集权家庭)的犀利观察与剖析、浩浩荡荡的哲学思辩,令读者瞠目结舌,流连忘返。最神奇的是他在小说章节的铺排上,看来完全不相干的两条故事轴线,最后却在某一点发生了奇异而完美的汇流,读者一下子被带到了更高的位置,得以窥见小说家完美的布局,如同聆听一首完美的交响乐章,令人不禁拍案叫绝。这是我在阅读他的小说《不朽》时,铭刻在记忆中最享受的小说阅读经验之一。

  然而,昆德拉的小说也并不好读。也许对多数的读者来说,我们只能捕捉到他完整拼图里的某一块或某个脉络,作为阅读的线索。而今,一个小说家说“小说”的集子再次出版了,这本昆德拉言之为一个实践者反思的《小说的艺术》,值得喜爱阅读小说、甚至创作小说的人一读。

  一个小说家是如何看小说的呢?尤其是像米兰昆德拉这样的小说家?昆德拉的小说可以画出清楚的以“七”为基础的建筑结构技术图,巧妙地运用复调结构,配合内在乐曲的速度,以黑色幽默书写着人间的爱与性,历史与政治,存在与冲突。昆德拉坚称,小说家不是历史学者,也不是先知,而是“存在的探索者”。小说立于游戏与假设的领土上,在这里,肯定式的哲学沉思语言并不适用,一切都是质问、假设的。昆德拉的小说中出现了许多令人惊讶的完美结构,然而这个结果却往往在创作完毕时才被印证,因此他说,这是纯属形式上的必然性,而无须刻意安排、加以计算。

  略过昆德拉小说形式上的探讨,直入其本质,这是小说最撼动人心、千古不移的所在。他举出了扬·斯卡瑟的诗句“诗人并不发明诗,诗在那后面的某个地方”,小说亦然。他以卡夫卡为师,卡夫卡的小说在真正的集权社会尚未成形时,就预先揭示了它的面貌。这不是基于他通灵的神秘预言,而是卡夫卡借由观察自己私密事物与微观当时的社会,打破隔板,从而看见了“在那后面的东西”,正是这真理的揭露,打破时空阻绝的美感使得读者流连忘返、目眩神迷。昆德拉自称要传承卡夫卡的传统,为真理而服务,也因之,他的小说具有了彻底的自主性,闪耀着耀眼的光辉,而小说家,只是作为一名发现者。(刘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5-2 02:27 , Processed in 0.3627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