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18|回复: 0

徐通锵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1 10: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http://chinese.pku.edu.cn/teacher/xtq.htm

[img=left]http://chinese.pku.edu.cn/teacher/xtq.ht1.jpg [/img]  简 介

    徐通锵,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评议委员。

    1931年11月16日出生,浙江宁海人。1946.9-1949.6,浙江奉化中学初中;1949.9-1952.7,浙江省立宁波中学高中;1952.11-1956.9,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专业,毕业后留校,师从高名凯先生从事理论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1982.9-1983.9曾去美国加大(柏克莱)进修访学,主修历史语言学。

    徐通锵教授曾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多年,致力于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建设,努力引导教研室师生走上密切联系汉语实际、以材料的梳理为基础的语言理论研究的道路,为中国语言学理论研究树立了一种范式。徐通锵教授还对语言变异、方言比较和汉语音韵研究的关系等问题有深入的研究。最近10年以“字本位”理论为基础的语义句法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论著严谨扎实,多有发现和创新。《语言学纲要》(与叶蜚声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在海内外多次再版,1988年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获北京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另著有教育部“九·五”规划教材《基础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991年以前的主要论文已收入《徐通锵自选集》(大象出版社1993);文集《汉语论——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初探》(商务印书馆2003)主要收入1991年以后的重要论文。现在正集中研究汉语的语义语法,想在语法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进行一些独立的探索。

著 作

《语言学纲要》(与叶蜚声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第1版,1997第3版

《历史语言学》   商务印书馆,1991。

《徐通锵自选集》  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原理和研究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基础语言学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汉语论——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初探》      商务印书馆2003(即出)

论 文

“五·四”以来汉语语法研究评述 徐通锵、叶蜚声
中国语文1979,3期

译音对勘与汉语的音韵研究 徐通锵、叶蜚声
北大学报1980,3期

历史比较法和《切韵》音系的研究 徐通锵、叶蜚声
语文研究1980,1期

内部拟测法和汉语上古音系的研究 徐通锵、叶蜚声
语文研究1981,1期

历史上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问题说略 徐通锵
语言学论丛7辑,1981

山西平定方言的儿化和晋中的所谓“嵌l词” 徐通锵
中国语文1981,6期

山西祁县方言的新韵尾-m和-á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84,3期

美国语言学家谈历史语言学(访问整理稿) 徐通锵
语言学论丛13辑,1984

宁波方言“鸭”[Q]类词和“儿化”的残迹 徐通锵
中国语文1985,3期

语言研究的发展和五年来的《语文研究》 徐通锵
中国语文1985,6期

说“变异”——山西祁县方言音系的特点及其对音变理论的启示 徐通锵、王洪君
语言研究1986,1期

山西闻喜方言的声调 徐通锵、王洪君
语文研究1986,4期

近年来中国语言学的若干变化 徐通锵
语文导报1986,11-12

语言研究方法的历史嬗变 徐通锵
语文导报1987,8-10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历史比较研究 徐通锵
语言研究论丛3辑,1987

语言变异的研究和语言研究方法论的转折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87,4-1988,1

语言变异的研究和两种对立语言观的结合 徐通锵
烟台大学学报1988,3期

梅耶《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论评 徐通锵、王洪君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变异中的时间和语言研究 徐通锵
中国语文1989,2期

音系中的变异和内部拟测法 徐通锵
中国语言学报,第3辑,1989

结构的不平衡性和语言演变的原因 徐通锵
中国语文1990,1期

山西方言古浊塞音、浊塞擦音今音的三种类型和语言史的研究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90,1期

百年来宁波音系的演变 徐通锵
语言学论丛16辑,1991

结合——语言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向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91,2期

语义句法刍议 徐通锵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期

在“结合”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徐通锵
(香港)NewsletterNo.13,1992

文白异读和历史比较法 徐通锵
徐通锵自选集,1993

“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徐通锵
世界汉语教学1994,2期

“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 徐通锵
世界汉语教学1994,3期

音系的结构格局和内部拟测法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94,3-4期

文白异读与语言史的研究 徐通锵
现代语言学,语文出版社1994

加强“字”的研究,推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徐通锵
语言文字应用1996,1期

语言学“九五”科研规划咨询报告 徐通锵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教委社科司)

阴阳对转新论 徐通锵
语文新论,山系教育出版社1996;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北大出版社1998

音系的非线性结构原理和语音史的研究 徐通锵
民族语文1996,6期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理论语言学 徐通锵、王洪君
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6

有定性范畴和语言的语法研究 徐通锵
语言研究1997,1期

核心字和汉语的语义构辞法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97,3期

中西语言学的结合应以字的研究为基础 徐通锵
语言文字应用1998,1期

声母语音特征的变化和声调的起源 徐通锵
民族语文1998,1期

自动和使动——汉语语义句法的两种基本句式  徐通锵
世界汉语教学1998,1期

说“字”— 附论语言基本结果单位的鉴别标准基本特征和它与语言理论建设的关系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98,3期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语言学 徐通锵、陈保亚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机制 徐通锵
  语言文字应用1999,1期

“字”和汉语的语义句法 徐通锵
  语法研究入门,商务,1999

《马氏文通》与中西语言学结合的道路 徐通锵
面对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汉语的特点与语言共性的研究 徐通锵
语文研究,1999,4期

说“本位”——字的研究和语言理论建设 徐通锵
   汉语现状与历史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高名凯先生和他的语言理论研究 徐通锵
  燕京学报,新8期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教育部语言学“十·五”研究规划咨询报告 徐通锵
(教育部采用,已发至各高校),咨询报告,2000

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基本结构原理 徐通锵
语言文字应用2001,1期

编码机制的调整和汉语语汇系统的发展 徐通锵
   语言研究2001,1期

说“结合”——就汉语音韵的研究论中西语言学结合的途径 徐通锵
语言学问题集刊(第一辑),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1

声调起源研究方法论问题再议 徐通锵
民族语文2001,5期

对比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论 徐通锵
语言研究2001,4期

“改革开放”以来的语言理论研究 徐通锵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12:57 , Processed in 0.1175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