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49|回复: 0

粤方言的守古与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8 21: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侨乡论坛
--------------------------------------------------------------------------------
      在全国七大方言中,粤方言也许是最古色古香的,它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词汇,像“企”(站)、“食”(吃)、“行”(走)、“颈”(脖子)、“佢”(他、她)、“晏”(晚)、“悭”(节省)、“银子”(钱币)、“卒之”(最后)、“于是乎”(于是)等等,读起来十分儒雅,白话文早就没人这样用了,可在粤方言里竟还大行其道,成为市井坊间的口语,真令人啧啧称奇。

      广州话有人称为“白话”,也有人称为“粤语”,却没有人叫它“穗语”。粤是广东的别称,难道粤语就是广东话?事实上,广东没有一种方言,能够把三州六府、四乡八镇的乡音统一起来。大致上,宋元以降,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迄今没有大变,一是广府话,二是潮汕话,三是客家话。

      历史上,中原人口有几次大规模南迁,秦皇开边时期为第一个高潮。最早进入岭南的新移民,自然占尽先机,在最肥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安营扎寨,他们就是广府人的祖先。唐五代时期,北方战乱,大地烽火,中原人经福建源源迁徙入广东,在潮汕平原落地生根,逐渐形成广东第二大族群——潮汕人。最后迁入广东的是客家人,他们是宋元时期才到广东,珠三角和潮汕地区早已被先到者画地为牢,只好在山区落脚。

     中原文化一向自视甚高,即使在平民百姓的潜意识里,亦有一种向溥天之下、率土之滨推广政教风化的使命感。他们深信,当中原人已经在享受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冕旒、衣裳、釜甑等等文明产物时,岭南人仍然在茹毛饮血。因此,中原人代表着一种经济与文化的强势(用流行术语说,就是掌握着“话语霸权”),他们的到来,使中原文化一如水银泻地,处于弱势地位的当地土著语言——古百越语,节节败退,很快便“大部被歼”了,“残部”被逐入穷乡僻壤,据说如今壮侗语还保留着一点百越语的残迹....

     客家人有一警句:“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祖宗的语言,是他们在远离故乡,不得不挣扎求存于“瘴疠之地”时,仍然抱着庙宫未改,城社尚存的心态,坚守强势文化的历史优越感的重要武器。我想,这也是粤语得以保留如此丰富的古汉语的原因之一吧。

      事实证明,谁财大谁就气粗。如果有一天祖宗田真的卖光了,祖宗言也会随之丢光,这是必然无疑的,百越语的湮灭,就是证明。历史上,广东最富的是广府地区,广府最富是广州地区,广州最富是西关地区。因此,所谓粤语,其实就是以广府话为本,而广府话则以广州话为本,广州话又以广州西关(上下九、第十甫一带)为本。

      近20年,由于香港经济地位的强大,使香港语言渐渐有成为强势语言的趋势。凭借着今天极其发达的资讯渠道,大量华洋杂陈的港式粤语长驱直入,对粤方言所作的深耕改土,恐怕是历史上两百年都难以达到的。其结果,粤方言在最古色古香的美名之外,又增添了一个最多创新词汇的特点。“炒更”、“搵食”、“搞掂”、“包二奶”、“无厘头”、“擦鞋”、“人气”这些港式粤语新词,复凭借沿海发达地区的强势,畅行内地。地区经济水平与“话语霸权”之间的关系,由此一目了然.

      全球化日趋加剧的今日,英语也有这种一统全球之势,保持民族语言与经济发展双管齐下不容邂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6 15:45 , Processed in 0.0690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