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60|回复: 3

向大宝·韦仁兄学习——兼谈秦汉文字的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3 11: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符号
来源:人民网读书论坛


仁兄的帖子引征严谨、广泛,使我意识到我对叔重《说文解字·叙》引用的片面。一切这样的讨论,最大的机会就是片面。真理有很多面孔,以偏盖全、以一贼道,是最要不得的。大家应该拿我做一个教训,向大宝·韦仁兄学习!

叔重《说文解字·叙》给我们后代留下了很多疑问,不仅仅是他对所谓“六书”的讲解令后人绞尽脑汁,他对先秦文字的演变的叙述也与一些其他史料的记载相左。不管怎样,我把这一篇短短的文字拿来做最重要的史料证据,是很不严谨的!先秦文字中的确有提到“车同轨、书同文”的地方,比如大宝·韦仁兄这里引征的《中庸》。太史公《史记》称:子思作《中庸》。从我们今天掌握的史料来看,也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这一点。《管子》大家都觉得像战国后期的著作,不管怎么样,也是先秦的东西。可见,提倡天下文字、制度(度量衡的制度,不是政治制度)统一的行为,至少是理念在先秦就已经存在了。现在我想,统一书写文字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至于大宝·韦仁兄所言轻重取舍一节,我小有不同看法。我们比较没有理由说:当时秦地的文字比较齐、鲁的文字优秀。而齐、鲁的文字是当时普遍为学者使用的文字。从这几十年对楚墓的发掘我们知道,楚国在兼并了鲁国之后,也大量吸收了鲁国的文化。文字上,也与鲁国比较相近。而楚国在秦并六国之前,聚集了大批学者。而且,楚是那时唯一真正能与秦对峙的国家。强调楚国的战略和文化的重要性的目的是要说明:在当时,当作统一中国的文字的样本,秦地的文字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就好像北方方言不是统一中国口语发音的最好样板一样。说:秦灭六国,因此就有权力把自己的文字强加在中国文化之上,这是没有道德立场的史学批评,是我不能赞成的。

孔子删《诗》、《书》,用鲁国的《史记》写成《春秋》,笔削诸侯,不是一个政治行为,而是一个教育措施。简单地说,孔子这些行为的目的是:为学生整理出一套教材。孔子做这些事情时,已经不当政了。至于后人把孔子为自己学生整理的教材当作万世的经典,是孔子始料未及的。所以,孔子的“删”不同于始皇帝的“改”。

大宝·韦仁兄敏锐指出,秦罪有二:一是烧书的火,二是变篆为隶。对于秦火,除去康南海几个少数的极端疑古学者,大家并没有什么争议。隶书的确是造成后人不能读先秦文字最根本的原因。叔重是古文学家,做《说文解字》是为了尽量保存篆书字,而不是为了给当时编字典。但是,隶属的流行并非直接出于政治。我有一个不成熟的看法:我恐怕从篆向隶的转变的真正原因是,篆书是硬笔书写的文字,而隶书是软笔书写的文字。秦汉之时,简、帛兼用,所以,篆、隶并行。后来,以帛、纸为文字载体,篆书遂废。但这只是我私下里的猜测,全然没有考证过。
发表于 2005-6-26 11: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点看法: 汉代以隶代篆有其社会基础

-----------------
      汉代是新兴的流民政权,在其他方面都是承袭秦制,可是文字方面却有其难言之隐:当年随高祖起义灭项建汉的领导层,除了个别的正点知识分子外,其他大多是引车卖浆、杀猪屠狗、不务农业、市井无赖之流。他们的“传统文化”意识极低,造反就是反这些传统文化的,否则难以起事。刘邦也只是一个“居委会主任”(亭长)一级的小吏,文化也有限,发迹之前也特恨儒生们拿“高津贴”,以致于后来在读书人(儒生)帽子里尿尿。这帮人当然对以前的精神贵族所掌握的的“繁体字”就不感兴趣了。所以,用“下等人”所用的好写好用的隶书代替小篆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当然,汉朝在武帝时独遵儒术、重视古文,已经是王朝走向正轨的事了。
      不知是否有道理。
发表于 2005-7-7 14: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你讲的那些很有趣,并且或许也可提供一种研究视角。但那些有趣的故事,我想,大多是好事者们编出来的,未必真有其事;即便有,或许也已作了添油加醋式的修饰改编了,是不足为据的。
愚陋之论,见笑了。
发表于 2005-7-8 03: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3楼

请看中青网“历史人物”的介绍:
汉高祖刘邦
(前256~前195)

  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字季。秦朝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谥号高皇帝。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进抵霸上。秦王子婴投降,秦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因此受到人民的欢迎。项羽击溃秦军主力后,也引兵入关。

  听说刘邦已定关中,项羽大怒,进驻鸿门,欲攻刘邦。刘邦因兵力不敌,听从张良的意见,亲至鸿门,卑辞言好。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率军东出,发动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战争前期,刘邦处于劣势,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汉王五年冬,刘邦约韩信、彭越等人率军进围楚军于垓下。项羽率部突围,至乌江自刎。当年二月(按西汉前期以十月为岁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后),刘邦即帝位,初建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即位后,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等,继续推行秦代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并加重租税等,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他还剪除异姓诸侯王以加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秦代不分封子弟招致孤立败亡,于是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他还接受娄敬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

  秦亡以后,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重新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地区)。汉初,匈奴不断侵扰汉的边郡,高祖六年(前201),韩王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自率兵前往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陈平计谋,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脱险。此后,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鄙视儒生。称帝以后,他认为自己是马上得天下,《诗》、《书》没有用处。陆贾说:“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他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即“汉律九章”。刘邦晚年宠爱戚姬及其子赵王如意,疏远吕后,几次想废黜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惠帝)而立如意。但因大臣反对,只好作罢。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而逝世。

      至于刘邦给儒生帽子撒尿的记载,在正史中不乏记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30 20:29 , Processed in 0.1001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