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42|回复: 8

石影水声访汉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7 21: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詹原通
来源:http://www.lotus-eater.net  2005-6-8 14:52:32


                                       一
  
    清代梁晋竹的《两般秋雨随笔》中有篇值得一阅的短文———“寻常音误”。这位清朝的作者指出:寻常之字,本有专音,由于信口讹传,造成许多错误读音,以致贻讥大雅,见笑文人。文中列举了55个词的正误读音。使人大吃一惊的是,原来许多字的读法在一百余年前被认为是错误的,而到现在全都变成了正确的读音。这里仅列举其中几个较为多见的字并与《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 年12月版)的读音相比较。由于汉字在不同词语中有一字多音现象,为准确起见,同时列出该字的词意。“两般秋雨随笔”原文写于前,“现代汉语词典”(简称《词典》)读音与词意列于后。

  “潢,积水也。潢读横,误作黄。”《词典》潢(音黄),积水也。

  “峥嵘,山峻也。音橙宏,误作争荣。”《词典》峥嵘(音争荣),形容山势高峻突出。

  “瓿,瓮也。瓿音蒲,误作剖。”《词典》瓿(音部),小瓮。

  “滑稽,诙谐也。滑音骨,误作滑。”《词典》滑稽(音华基),引人发笑。

  “冁然,大笑也。冁音振,误作展。”《词典》冁(音产),笑的样子:冁然而笑。

  “隽永,言有味也。隽,前上声,误作俊。”《词典》隽(音倦),隽永,意味深长。

  “暴露,显露也。暴音卜,误作抱。”《词典》暴露(音抱路),显露。

  “粮饷,军食也。饷商去声,误作向。”《词典》饷(音响),薪金。

  “睚,目相忤也。音爱蔡,误作涯疵。”《词典》睚(音涯自),发怒时瞪眼睛。

  “斡旋,转圜也。斡音掩,误作。”《词典》斡旋(音卧旋),调解。
 
 “孤鹜,鸟孤飞也。鹜音牧,误作务。”《词典》鹜(音务),鸭子。

  “鳆鱼,海鱼,即石决明也。鳆音暴,误作复。”《词典》鳆(音复),鳆鱼,即鲍鱼,软体动物,贝壳椭圆形,生活海中,肉可食,贝壳中医入药,称石决明。

  从以上例词可以看到汉字的读音随时间而变迁。特别是一些冷僻的读法会逐渐趋于大众化。语言文字本来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一个字应该读什么音,不能读什么音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和理由。它总要以最大多数人的共识为依据的,因此它天然地带有随大流的倾向。许多过去年代认为是误读的字音,收集到现代字典中却变成为正音,最多后面附上一条“古书中读……”。同理,一些目前为大多数人普遍地趋同于一种“错”了的读音,也可能在若干代人之后变成为正确的字音。
  
            二

      应该说汉字“音变形不变”倒是一种得天独厚的长处,对民族凝聚统一与文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语言流动如水,文字凝重如石。方块汉字更是所有文字类型中的重中之重者。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犹如石之处水中。水拥石动,于是有了这水石相倚的变动轨迹,专家称之为“文字演变史”。

  拼音文字如水中轻砂,不断被语言水流冲刷,极易流变,转瞬已成故纸。瑞典那位写过一本《汉字王国》,然而,却不会说汉语的女汉文字学家说,在他们国家,隔上两百年的拼音文字,人们就读不大懂了。据说四百年前莎翁写就的文字,对如今的英国人业已成为古文。方块汉字如水中磐石,极具稳实难移之定力,以至于连两千多年前的老子《道德经》,现在国人也多能直接读懂。哪怕是一个中学生,来到龙门石窟古阳洞都能毫不费力地读识这些一千五百年前北魏时期的碑刻铭文。咱们中国文字就独具这种古远的时间穿透性。

  秦始皇对中国历史最伟大、影响最深远的贡献,不在于垒了那道大墙和塑了那堆陶俑,其经天纬地之功在于“书同文”,统一了中国文字。中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上,各族、各地,方言千差万别,有些简直是形同“外语”,实难彼此直接语言沟通,但写成汉字大家都懂。在“汉字文化圈”里也有同样情况,例如日文的假名夹用汉字,同一汉字日本与中国读音完全不同。正是倚重了中国文字这种巨大的空间涵盖性与特殊的时间稳恒性才使得中国文化得以几千年一脉传承,绵延不绝。使得讲话互听不懂的人们得以依靠文字方便沟通。使得历朝历代中央集权的文书政令得以靠文字通达四方。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民族是借助方块字来凝聚在一起的。只要有方块汉字在,中华民族就不会散,不会灭,不会亡!这是一道用方块字砌成的长城,它是那么地坚不可摧,牢不可破,以致于历史上当蒙古人、女真人的铁骑势不可挡地越过砖石的长城后,却被挡在这条文字长城面前,无法前进半步。以致于他们入主中原后,也脱去战袍,捋衫挽袖,成了摆弄这些方块字的能工巧匠,在一个更大的中华民族家园里,共筑我们新的文字长城。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文字这种“多语言涵盖”特征,作为一种文字原则,理应走向世界,衍绎出一种世界各国、各族人民都可以用自己的母语直接读懂它、使用它的“世界文”。当然,它不一定是方块字。现在全人类正在共同使用的“世界文字”,至少已有10个,它们是由0到9的阿拉伯数字。任何民族都能看懂它,都能用本民族语言来读它。在今后日益扩展的全球性互联网络中,创立一种具有“全语涵盖”性文字,其巨大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

  也许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动荡与拼音文字不无关系。印度笃信佛教。佛教反对专用一种雅语文字(梵文),主张兼用各地民间语言拼写文字,故印度没有实行“书同文”政策。甚至历史上他们连书写方式都不统一,有的由左及右,有的从右向左写,有的干脆采用“牛耕式”,一行向右,写到头再下一行向左,如牛耕田垄,往返交替方向。就连同一种印度斯坦语都可以有两种拼写文字———乌尔都文与印地文。各邦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孟加拉文,克什米尔文,泰米尔文,旁遮普文,以及早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地区所使用的阿拉伯文字。我们单从这些文字名称中难道不能嗅出点印度次大陆曾经历多次裂变,以及当前动乱不绝的文字渊源吗?

  然而,在庆幸我们文字优越性的同时,我们千万不可忘记,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靠文言文字传承的。中国有文字的三千多年,几乎都是文言文的历史,只有这最后的一百年才是白话文的一统天下。大力推广白话文,虽然便利了“空间”,却阻隔了“时间”,将我辈之大多数拘禁于百年文字之内。在文字长河之中,我们仅能在河口近处游荡,向上移船百里,即遭文言搁浅,焉能溯水求源?自五四以来,也许我们对待文言文之深恶痛绝有点矫枉过正了。待其尘埃落定之时,也许我们可以更为宽容一些,就像人们今天对待古代的篆隶与狂草。不是仍有许多墨客对它们痴情入迷吗?

  文言确实有一种简练美,尤其是它的用典,一句成语典故寥寥四字就代表着一段意思完整的故事,犹如计算机程序中的“子程序”,必要时只需点个题目,整段程序一叫就到,何等简洁方便。而成语大多是以文言文作基础的。这种文言词组夹用于白话文中自会增添文采。

  汉字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超稳定性。以它为“砖块”构筑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同样具备这种超稳定性。在几十种世界级的古代文明当中,唯有中国文明没有断裂湮灭绵延至今,究其原因汉字所独有的超稳定性亦功不可没。
  独步神游文字源流。悠悠石影水声,发凡荒蛮,流经田园,汇入喧嚣,今后还将流往何方?
  我相信,不管世界文明如何整合变幻,方块汉字必定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弃的文化图腾!
发表于 2005-6-17 23: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想:

对于汉字的地位,无可争辩。但说汉字“音变形不变”?这好象有点说不通吧?最多只是相对稳定才对啊!!

创立一种具有“全语涵盖”性文字。
本人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现在感觉还不错,希望能最后获得成功。

(心情不好,大半夜的,来论坛散散心。)
发表于 2005-6-17 23: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mengqinghao 于 2005-6-17 23:33 写道:
对于汉字的地位,无可争辩。但说汉字“音变形不变”?这好象有点说不通吧?最多只是相对稳定才对啊!!
(心情不好,大半夜的,来论坛散散心。)  

除了简化,汉字的形变很少吧?应该是很稳定的!
心情不好来论坛散散心--------这个主意特好,应该作为先进经验广泛推广的说:wink:
发表于 2005-6-17 23: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喜庆!

我发了这么多的帖子,终于有人给我回了!

不容易!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yes:

来这里散心也不是我的主要目的,研究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呵呵!
发表于 2005-6-18 00: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您这么说
好像“知音难觅”似的
哪会呢?
爪牙爪牙找朋友
得您自己找丫:w00t:
发表于 2005-6-18 00: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等……

我来这里,就是因为这里有许多搞语言学的专家。我在研究的东西是个世界性难题(机器翻译),身边哪有人懂这个啊?

我是学计算机的,因为需要,现在主要研究语言学。

这里的“站长大人”好象就是搞语言学的?但人家就是不出声啊!没办法,本人学历低、年龄小,人家对我没兴趣啊!!
发表于 2005-6-18 00: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不定“站长大人”特关注您哟:cool:
这里的“站长大人”好象就是搞语言学的?但人家就是不出声啊!没办法,本人学历低、年龄小,人家对我没兴趣啊!!

哈哈哈,都二十多了吧,还认为自己小?男人老不长大没MM喜欢的啦!

一直有个疑惑不能解决:
      你们学计算机的研究语言学,是不是得系统学学语言学研究的专著呢?比如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研究专著? 不然,研究就很难深入了!:wink:
发表于 2005-6-18 01: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的研究过程

我是自己一个人研究这个的。

起先只是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她要用翻译软件,但自己却怎么也找不到能准确翻译的产品,最后来问我。我就觉得这东西值得研究。因为我的爱好是研究人的智力,但没有一个入手点(现在的人工智能的研究都有点脱离实际)。我发现,研究机器翻译是研究人工智能的基础。所以就开始做这方面的尝试,比如去书店看书。慢慢又发现,想把准确率高的机器翻译系统弄出来,就要深刻理解语言的含义。然后就又开始看各方面关于语言学的书。各方面的资料对我帮助都很大(包括您刚才的帖子)。

到现在为止,我认为,当我的机器翻译系统做出来的时候,人工智能系统也就差不多了。
(尝试中,也许会失败,这只是我的愿望!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失败)
发表于 2005-6-18 01: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您是自己探索阿,可钦可佩哦!

-------------
      您是要进行信息科学的智能化研究了,看来:cool:
      信息科学的智能化,有赖于多方面知识的支持,其中语言知识是属于关键性的知识。要使机器具有一定的自学和思维能力,我们要探索的东西太多了!:ninj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30 22:05 , Processed in 0.0754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