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30|回复: 1

新书评论:《表达的探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7 21: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书评论:《表达的探究》

当今信息时代,表达问题无所不在:无论是最浪漫的抒情诗歌,还是最严谨的数学语言;小至商业广告策划,大到长篇电视连续剧的创作;从计算机软件编程,到工程对象的模型建立;表达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如何用色彩描绘声音,怎样从影象辨识原形的特征,无任何直观因素的语形符号,何以能对不同质感的对象进行表达?描述与解释、定性与定量、离散与连续、呈现与简化、本义与转义¼¼,所有这些都是表达中一再碰到的问题,却可能是我们从来就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
传统的意义分析,在文科领域主要由哲学、逻辑学,语言学(语义分析),修辞学和文学评论等学科完成,近年来,由于人工智能的研究,计算机科学、计算语言学,信息科学、数学建模等理工学科也开始进入和关注意义分析问题。但是,以往的研究都比较单一,没有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比如文科的研究往往太空泛,可操作性差; 而理工科的研究则常常只停留在技术处理的细节上。因为受专业的限制,它们的研究论题也都局限于本学科内,有就事论事的缺点,所以使上述很多的重要问题反而边缘化了,原因就在于不能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上来俯视问题。所以,进行文理的跨学科研究,明确表达中所一再碰到的关键问题,建立起表达理论的整体框架,就成为当前意义分析的当务之急。
许嘉璐在《语言文字学及其应用》一书中,谈到我们国家语言研究面临的问题时强调,过去我们的语言研究有轻视理论的倾向,特别对哲学理论不够重视,语言学领域中的“哲学的贫困”由来已久。并遗憾的表示:此言即出,颇为寂寞,一直没有得到反对或赞同的回应。他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的语言文字学界缺乏两个方向上的通途:哲学思辨和应用研究。而如果不打通这两条路,就会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前途何在呢?要言之,脚踏实地,眼脑上天。
许嘉璐的这个评论是非常中肯的,讲到了问题的点子上。第一,为什么要研究语言哲学?因为正是语言哲学回答了语言的语义信息究竟从何而来的问题。对于这么重要的问题,如果避而不谈,或者认为这不是语言学家应该关心的问题,那么这种研究的局限性就可想而知了,很有可能是一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研究。徐烈炯在他的《语义学》修订本的序言里也说,在国外搞语言哲学的,可能不去理会语言学的具体理论,但是搞语言学研究的却必须学习语言哲学的基本理论,因为许多语言理论的根基就是从语言哲学来的。但是,在我们以往的研究中,对于语言哲学的作用实在是太漠视了。比如搞机器人的自然语言理解,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这个问题,否则就回答不了“词的语义究竟从何而来?”“句子的成句规则有何根据?”这样的根本问题。第二,就是不重视应用研究,如果有应用也只是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比如以前的传统只是从语法教学的角度来应用,眼界就比较闭塞。我们知道,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传递与信息处理的任务无所不在。而语言表达则是人类信息传递的最高形式。所以语言学研究就应该和信息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一方面大量的吸收其它学科信息技术的营养,比如计算机软件编程,模式识别,密码破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数学建模,统计学,文学评论,自然语言理解等等。不能对这些领域提出的新问题不闻不问,更不能对人家已经取得的宝贵经验视而不见。因为正是新的应用才会有新的刺激,才会提出更为尖锐的新问题。比如让机器人理解人的语言,就比让熟悉母语的学生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就更较真更困难得多。所以,离开了应用就不会有高水平的理论创新,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回顾信息论、控制论和计算机的诞生,都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而并不只是学院里玩理论概念产生的。现在又存在着一种片面讲究高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不重视来自一线的新鲜经验,不直接面对问题,只满足于经典理论的自圆其说。另一方面,还要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其它学科。比如,现在大家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得到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支持。人自己的智能机制还不清楚,就企图让机器人拥有智能,这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吗?如果语言学研究是落后的,那么信息科学的发展水平也不会高到哪里去。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语言是信息表达的最高形式。
但是,要达到这个两个结合,就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兼具文理两方面的素养,要求他们具有相当宽的知识面。上世纪八十年代,王力在中国语言学会成立大会上,作了《我对语言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的发言,其中有一段专门讲大力培养干部,他认为:现在培养的人才都有点瘸腿,社会科学方面的逻辑学、统计学、社会学等不怎么会,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物理学、生理学等也懂得不多,不合现代语言学的要求。他还不止一次的提到:自己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不懂数理化上,以自己的亲身体会来强调文理结合对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钱学森也特别关注融合文理知识,他在《关于思维科学》一文中曾对要建立思维科学做过构想,他特别提出要完成这一重任,在知识上应该具备的素养是:哲学、数理逻辑、心理学、模式识别、科学语言学、文艺理论、科学方法论、人工智能和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等九个方面。老一代的学术带头人都充分认识到要完成这一任务的艰巨性,文理知识都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两者缺一不可。
将文理研究的各自优势结合起来,将哲学思辨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表达的探究》正是这样一本“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书,得到了学术界期盼已久的重要成果。此书分别从数学、语言逻辑和信息传递的角度来研究表达问题:数学部分从不同平面的排序观点出发,对给出意义的各种方法做了分类研究,具体演示了数学语言刻画非对称性结构的典型方法;语言逻辑部分集中回答了两个最关键的问题:词的本义取得和句子形成的逻辑规则,对再现、表现、形式化语言和对话等功能模式作了语义分析;信息传递部分追问在表达中究竟传递了什么信息,即从差异的显示生成和传递处理来抽象出信息源与信息通道的概念,并系统讨论了语言维度与对象维度之间的关系:该关系既决定了对象表达的准确性与完全性,也决定了表达方法的刚性与柔性。此书建立了表达理论的总体框架:表全与表准是表达的理想目标,传递最大信息量是表达的根本原则。对象方法和认知方法,是表达最重要的两大方法。异质语言的间接表达,是符号表达的核心技术。本书是作者倾二十年之力的精品之作,合计40万字,已通过大连市学术委员会的专家评审,获得大连市政府学术专著的资金资助,并由大连出版社出版。
从表达的角度来研究语言问题,也有它源远流长的传统。王力在《中国语言学史》里曾对吕淑湘写作的《中国文法要略》有如下评论:《中国文法要略》的最大特色,是在书的后半部提出了“表达论”,这是从思想内容到表达形式的一种研究方法。他认为这种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法也是比较新的方法。朱德熙在《汉语语法丛书·序》里也有评论说:下卷表达论以语义为纲描写汉语句法,许多见解富有启发性。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要略》是迄今为止对汉语句法全面进行语义分析的唯一著作。后来,吕淑湘、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也专门写了“表达”一讲。1982年出版的张志公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中册)语法部分也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来讲“表达”。所以,《表达的探究》继承了这一思路,是从语用修辞的角度来研究表达问题,吸收了更多学科的现代成果,特别是理工科的信息技术,从而大大扩展了表达的理论范围,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表达原理与表达技术。

欢迎同好者进行学术交流,可提供电子版的目录和样章。
联系地址:E-mail:yushan@mail.dlptt.ln.cn
发表于 2003-11-15 08: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此书出版了吗?愿能一睹为快!

表述与操作
表述的模型
表述与操作
目录
表述与操作        1
前言        3
一 展现思想的工程        6
——表述系统观        6
㈠熟悉而陌生的朋友        7
——表述的模型与要素        7
㈡“天时”“地利”“人和”        14
——表述的主体与环境        14
㈢意也无尽,言也无穷        20
——表述的信息与工具        20
㈣运筹帷幄的指南        30
——修辞监控的追求目标        30
㈤决胜千里的智慧        63
——修辞监控的操作谋略        63
二 天才的成长之路        64
——表述能力的培养        64
㈠人人都有的能力        64
——表述能力的构成要素        64
㈡各自不同的水平        70
——表述能力的理想标准        70
㈢天才是如何诞生的        75
——表述能力的动态结构        75
(一)丰富知识        116
(二)积累智慧        116
(三)勇于实践        116
(一)讲话的能力        118
(二)写作的能力        128
(三)播音的能力        129
(四)打电话的能力        130
六、艺术表述能力的培养        131
(一)舞台表演能力        131
(二)美术造型能力        132
(十)器乐演奏能力        136
五 表述与操作的关系        13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4-29 21:12 , Processed in 0.1203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