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16|回复: 1

直读博士 我为何“生不如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29 18: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法律与生活》记者5 D7 B9 e! J; P2 z% l

6 O: M8 W/ M; r; [: K     本刊记者(胡庆波) 我国目前的博士生培养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直读博士,二是硕士毕业后继续读博士。直博生对自己未来做出选择时只有二十一二岁,往往并不知道直博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x# t4 C2 `- p+ U
* ]' s$ M0 q# N3 O6 Y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刘辰(化名)都是“天之骄子”:本科就读于国内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一帆风顺地保送上了直读博士,身边不乏异性倾慕者,良好的家境没有太多的经济负担,顺利的话,再有两年就能拿到博士学位……
% e! e7 `& {/ _/ |
3 y( e; G6 a4 w  然而,博士光环下的刘辰,两年来一直陷在博士学位是否该继续读下去的犹豫与痛苦中。他整日情绪低落,心灰意冷,甚至觉得“生不如死”。
" q" s0 a! H' s# b6 M' ?
/ \, |0 p8 ?1 z' S  和刘辰见面,是在秋日午后的一间咖啡屋。与记者谈话时,心事重重的刘辰显得小心翼翼,尽量不提及自己的学校、专业等敏感字眼儿。他希望,自己的命运能像眼前的这杯咖啡一样,“由自己来掌控”。
5 w  N1 N$ n/ G) D) u$ P# I8 Z0 d+ Z: G2 F
  遭遇极品导师
, S" s5 S  v" T* T" B

5 B( Z" P. p: v  a  飒飒的秋风夹杂着尘土在空中旋转,像在浏览人们业已流逝的人生。刘辰朝窗外扫了一眼,轻轻地呷了口咖啡。
8 V8 d3 ~. H6 p( H. h
$ c$ v& _) X( n2 A  我已经对我的专业深恶痛绝,心中(对它)不再有一丝美感,即使毕业也决不从事本行,要不要拿这个博士学位我很困惑。
4 B' \' K6 W5 v- t" d) L
( P: E) y8 J: c& a7 o# u  也许你会问我,既然不喜欢这个专业,当初为什么还要报它呢?: @6 l3 z2 Z2 c$ [0 t" j
9 h! Z: B' m; D7 j$ g
  我本科期间所学的知识较为宽泛,当初并没有意识到研究生专业方向的重要性。而且我对所报的机构不甚了解,只听说那里毕业的师兄工资很高,这个行业比较火,每年的博士名额很少,将来肯定特别抢手什么的。' y7 o; B& O6 l# h( b3 C8 u

% c1 W. [( f& |0 M  刘辰介绍说,我国目前的博士生培养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直读博士,二是硕士毕业后继续读博士。对于第二种人而言,他们的人生选择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了。可是对于直博生而言,他们对自己未来做出选择时只有二十一二岁,虽然已经成年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走出校园,可以说处于懵懂时期,往往并不知道直博对他们的人生意味着什么。% F, ^# n) h; b( o: ~6 B0 C$ O
6 w. d5 j  Y1 \; h
  而更大的灾难是——我遇到了一位极品导师,何年何月才能毕业成了我最大的问题。
4 A% J+ q. d; w! l
5 H' N4 C' N, D  直博生的博一(相当于普硕的研一)仅仅是上课,没有参与实验室做项目,而且上课的地点并不固定,导师忙着做自己的项目也很少管我们,我和实验室基本断了联系,实验室的内幕风波我就更不可能知道了。这个时候的实验室,我没有太大的感觉。
7 I- Z) g  N4 l9 g, K* [: j+ R8 G9 `( x4 a, o8 r/ n2 A- j
  快快乐乐地到了博二,这个时候我开始接触梦寐以求的实验了,也开始做实验室的项目。
  j+ ?" V( S( l* B- c+ _6 D
* v( }: a2 p$ g  l  实验室的项目都是很理论的东西,我顿感无所适从,我的导师起初还能给我一些指导,谁知不久,不幸降临了!
- b" F4 U+ q. ^4 ]' Z  ^& Y. u  ^4 N' }% Q; g% a# w
  人家说文人相轻,此话一点也不假。高校里的老师也是分派系的,他们的斗争并不比社会上的弱。我导师的那派失败了,胜利一方的领头人担任了新的主任,于是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我的导师被迫转到另一个城市的高校里去了。
3 z) ]. G+ u' y  \4 w' q- K) t* Q! H6 Z  O" s+ J
  导师走了,似乎“战争”已经结束了。我被分给了一个新来不久的导师做学生。
0 M! [; k' i# [( Y; i$ Y6 `+ H) o/ e; O2 A
  我继续做着以前导师给我留下的课题方向,但是新导师说那个不行,要我听他的,做另外一个方向。  b9 d$ X$ a) j

  M1 N0 f, y! C' t& K  但是,经过几乎一个学期的看论文、学习、论证,我发现这个方向的研究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也就是说我这几个月是在浪费时间。- @1 i9 E4 D# X& e2 ?

8 l- Q6 Z! N9 U' U& ~& i  我转念一想,也许是理论的失误。毕竟,科学上的失误不是不可能的。( C0 j% H: {+ h( W
  ]  h7 e! G; e- k8 ~
  没几天,新导师又给我指导了一个新的方向。+ h4 N% A! Z9 e6 ~

) j" B4 O. O* [+ T# A- y  可是,又是几个月过去了,结果和上次一样,他的方向又是错误的!发表不了国际论文,我根本无法毕业,毕业论文也无从下手。% [. z) {& g/ Y1 L6 @' ]

) d- w7 c/ c" i) O8 |3 t( }  与此同时,我发现,原来导师指导的方向已经有很多论文发表了。" p2 C# e2 G+ L% u3 A: w' H
  i# S5 o7 N# w4 b
  心痛,难过,我不是不会,而是不能啊!
+ @7 l. W' F. E7 \0 J; N" o, h1 ?
: \* W" q- ?2 A. @4 ]* F9 t  这时,我才明白,我的这位新导师在学术上有名无实。而和另外几个同学交流的结果是,他们的感觉竟然和我一样。我震惊了!
2 X& M8 S' }( |# j3 Y1 p6 J+ z( w1 l: V
  不仅如此,他对自己学生的前途漠不关心。他惟一关心的是我们能否为他干活,干他申请的项目,为他做廉价劳动力,为他赚钱。而我们能否毕业,什么时候毕业,毕业需要什么样的能力,他从来没有提及,我怀疑他也从未考虑过。
, \: p5 d# R! d- O- o( z. @! l( u/ V; m% s" x  K6 k8 C
  都说“师长如父”,一种无父无兄的感觉就这样贯穿了我这几年的博士生涯。1 b; b: g! H+ R" K. M4 b
: h$ V% n- G: g5 V- v% H; R
  博士生和本科生不同,本科生想毕业直接自学看书就行了,可博士毕业是必需导师指导的。我跟导师谈了好几次,都没什么进展,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我每天都在发愁论文写什么。, O5 P. K0 g- F2 p
/ s  }7 v9 m* g7 B- P1 F
  一直觉得自己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是这位新导师引起的,曾经一度感觉自己要疯了,想找个途径,把积聚心底的痛苦宣泄出去。于是,我幻想着找时机杀死导师,然后再自杀。2 m0 M, |8 V& B, B4 D: ?* f

7 m3 o$ E( [* B, }  当然,这只是一时的疯狂想法。" k- [5 {, }& p
3 B4 B) m# _% h
  学生们私下里将博士生导师分为四种:第一种是人品好、学术又好,碰上这种导师是你的福气,你可以不怎么努力,就能顺利毕业;第二种是人品好、但学术一般,碰上这种导师,你需要自己的努力,他会给你其他的帮助,你也能顺利地毕业;第三种是学术好、但是人品不好的导师,这时,你要小心,不要惹怒他引起他的刁难,也还行;最惨的就是碰上第四种导师,即学术不好、人品也不好的,这是导师中的极品,你需要格外努力,万分小心,想方设法才能把自己拼出去。无疑,刘辰遇到的就是这么一位极品导师。
6 r" i" o$ K9 w& H7 H+ B
  m9 u0 ^' I% w3 L1 `2 [! j9 e  现在很多行业都存在着潜规则,而直博生的潜规则就是:任何时候,不管怎样,都不要惹怒那个掌握着你毕业大计的人——导师。
$ {( p! v1 l: }2 _- `( X- y% H
5 U0 q, [# f8 A& u' M# d$ {- _  这一点,刘辰很清楚。2 P" K5 M: W& ~7 M5 N
! ^6 o" x. I1 r' R9 E
  自我救赎0 J0 ~4 n4 K2 ]& i$ |" W

; H/ I, z0 f' v& D0 e! L7 W5 _  《肖申克的救赎》(Stephenking)这部经典励志影片,刘辰已经记不清看过多少遍了。他告诉记者,最近刚刚又看了一遍。
+ v( |0 B1 D* u. q; B
/ b7 T. I* [) K& h' N7 M  那是讲述在一个名为肖申克的监狱中,主人公如何成功越狱、自我救赎的故事。每每郁闷时,刘辰都会到主人公那里去寻找自己的影子和前进的力量:“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给自己保留一份梦想;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不幸,都要微笑着面对生活。”他深刻地体味到了什么叫做精神动力。. M( Q' F2 k1 ~3 ]5 g* M
( O! U) Z% F1 h, A* r" R9 D! f3 ?
  面对毕业的危机,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一想到青春的大好年华,都浪费在这个实验室里,等自己毕业要二十八九了,那时再进入社会,同龄人早已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而自己仅仅是告别了学生时代……这些压力,常使我在噩梦中惊醒。
$ S! _9 B( \8 _9 c. Z
/ o! H5 Z: R3 ^" W  于是,我开始逃避。有一阵子什么都不去想,晚上打游戏、看碟、上网,白天睡觉,加入了“混一族”的行列。
3 q) T  z* Y  z/ j' b# }2 G6 C
* F& H# e2 T5 g) B7 p" u& U4 |' N) m% Q  但是,这些干久了,就会产生莫名的空虚感,人也有了惰性,还有浮躁,明知学的东西不多,又不知道从哪里学起。
6 R; y1 O' x( f# q
4 ^5 ]) O! m/ p- [- }: {) Q7 y  于是,我决定重新调整自己,看了好多心理学的书来自我排解,但收效甚微;又尝试着找人倾诉,可是,现实生活中能理解你、值得你信赖的人太少了,同亲人讲又怕他们担心。0 C: n* d) w+ d
$ E! q- X* o" `
  一天,我突然冒出了咨询心理医生的想法,鼓起勇气拨打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电话,可是被告知需要排期,至少要排到一周之后!0 A+ w% M5 {, c

8 S7 T3 c0 W' S  也许是情绪低落得太久无从宣泄,我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心灰意冷、生不如死的念头在脑海中闪了又闪。  }1 U# V6 x& K3 F$ B) d. q* G

! A" N* R" l% ]0 V" Q: B6 n& V8 Q( a  但最终,理智还是战胜了情感。
3 }1 [! y' {% \$ ]; ?) {4 W; q5 `- c; B# z# n
  “必须面对现实,考虑清楚下一步该怎么走!”我在心底默默地告诉自己。# x9 g9 o! I+ w1 l' j9 w" b
5 Z" h0 e: r' b5 N4 o8 D
  首先,我想到了退学,重新考非本专业的研究生,或者是出去工作。直博生一旦中途走人,连个硕士学位都没有。而且,之前花费的几年时间将白白地付之东流。朋友们都觉得我的想法太惊世骇俗了,在他们的劝阻下,我徘徊、犹豫着,同时考虑着其他的出路。9 X/ P, L& y3 g! a) u9 D; X2 O

: i, ]: w* g7 {7 R9 F0 j! f  人们在做出决定时,往往不单纯看事情本身对自己是否有好处,而且还会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所投入。经济学上有“沉没成本”的概念,也就是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它通常会影响人们的决策行为。无疑,刘辰的沉没成本——人生中最美好的几年时光影响了刘辰做出决断。
* @4 I5 f. _$ `  R# l! f) {7 C% f+ q5 }: K# L, o% C
  后来,我又产生了转硕士的念头,可这种情况成功的先例寥寥可数。听说有一个学校的直博生要求转硕,导师表面同意,结果临近硕士答辩时,以论文没达到答辩水平的理由不让那位同学参加答辩。这位同学至今还没能拿到硕士的学位证。看来,转硕的风险系数实在是太大了……
9 n; V& T* _9 [/ d5 R% \% i1 p8 @
  还是沉住气,把直博读完再说吧。7 i; m. y4 P0 x: `* D
. a! d$ c2 ~- n
  或许,换个导师的话,我的痛苦能少些……! n8 Z* U. J: N
& ]: D8 R! g7 A4 Z
  不难想象,像刘辰这样身处尴尬泥沼中的直博生在怎样地挣扎,一方面,他们想自我救赎;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夹着尾巴、掐着手指期盼着有些渺茫的“5+Ⅹ”年毕业的来临。
5 O# z2 Q. R" d+ I" a# d1 T! ~1 U& h$ k
, b; S* E" V* o2 n- }7 Y: l, ~  采访末尾,无言。4 _: D; L  }9 Y5 @0 n

; c: l" }- O* M  刘辰不断地用咖啡勺搅动着早已冰凉的咖啡,似乎在沉思,又像什么也没想。  h, X5 k# s. w- B; F3 W, c

# Y% Y( a5 _# Q3 Q+ I8 ^" S- _  握手道别。
) S3 z/ q, y6 c- T. q  I6 n
9 O4 o8 n# W$ ?. Y: P; F: Y+ d( [  那个背着沉重双肩书包、略显瘦弱的身影渐行渐远,只剩下他的梦想在秋风中轻轻摇曳。1 h* p( S- |  P8 F% {4 Z8 ~$ j- E

5 K( [2 l/ R% J; T( J5 N# d. d% `  希望他的明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1 F" B' f+ A% j4 m( m: r: t6 ~! S& k' Z7 ~# w% V# r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6年12月上半月刊)
发表于 2006-12-29 21: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悲哀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5-7-9 14:35 , Processed in 0.1750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