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31|回复: 7

语调两分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31 10: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语调两分法

(由于时间的关系可能不能作到一次完成这个贴)
一,[前言]
英语等西方语言虽然没有汉语那种意义上的声调,然而英语等西方语言的音节与音节之间有轻重音之分,这在音节内部也是相对固定的,如果几个音节等调地读出来,这是很枯燥难听的,这样的语言在实践中也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没有只有一个调高的语言,无声调语言不是只有一个调高的语言。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各种声调有高有低,不同的音节自然凑合在一起形成错落不齐的高低音组合,使语言有如流水行云般委婉动听。更重要的是,汉语各方言还有自己的各种变调,使语言表达的意思更加贴切生动。
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高低音之分,这里所说的高低音之分是指同一个音节、同一个单词、同一个句子、同一段话同时具有两套高低不同的读音。
二,[引例]
我们先来听听这个单词的读音:
po pu'la,tion/,po,pu'la,tion.rar

上附件1是英语的“population(人口)”这个单词的读音的两套高低不同的读音,其中第一个[po]和[pu]音节的读音调高较高,属中音音高,整个单词的读音属于高音的那套读音;
而第二个[po]和[pu]音节的读音调高较低,属低音音高,整个单词的读音属于低音的那套读音。
这个例子说明了英语的同一个单词存在两套高低不同的读音。
三,[引例分析]
下面通过分析这个例子,希望能找到这两套高低不同的读音的精确的语言使用环境,并且得到这是世界上所有语言普遍存在的语调两分法法则,并用实例证明这一点。
在分析各种语言的语调的时候,人们总是更多的考虑语气中的说话人的感情因素,分析的结果也往往是“无法捉摸”,这是必然的,因为人的感情本身就是复杂到无法捉摸的地步,这里,我要讨论的是影响语调的一种与人的感情无关的客观因素——语调空间
以上面的英语单词“population(人口)”的使用环境为例,假设两个人在说话,当两个人贴着耳朵说话的时候,如果他们还在使用那套高音读音(即po pu'la,tion)则他们的谈话未免不够亲切,这么近怎么还那么“高声”说话?而再假设两个人站在相隔10米远的地方说话,如果他们还在使用那套低音读音(即,po, pu'la,tion)则说话的人未免不够尊重听的一方了,你在那么远的地方喃喃自语吗?所以,在远的地方说话用高音那套读音而在近的地方说话用低音那套读音,这是必然的法则!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高低两套读音的语言使用环境的一个基本的认识:语调的高低决定于语调空间的远近。
到底这个远近的距离是多少米我们可以做一个粗略的估计,安静的情况下大概是2米左右。意思就是超出2米则说高音那套,2米以内则说低音那套。不同的安静程度和不同的语种这个高低音分界线各有差异,但这个分界线必然存在。
我们暂且把高音那套读法称之为“阳调”,而把低音那套读法称之为“阴调”。

四,[泛例]

升调部分

1,普通话:“敌人”
附件: diren.rar (40.4 K)
从这个录音中可以看出,普通话的“敌人”两个字有两种读法,一种调值较高,调值约等于[35](相当于“笛”的读音),但“敌人”两个字还存在一种调值较低的读法,调值约等于[13],这里把[35]这个调型称为“三号调”,而把[13]这个调型称为“四号调”,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试试,普通话的几乎所有的第三声(上声[214])的字都可以变调而读成“三号调[35]”和“四号调[13]”两套读音。

2,粤语:“你好”
附件: neiwou.rar (40.35 K)
从这个录音中可以看到,粤语的“你”字同样存在两种读法,一种调值较高,调值约等于[35],明显属于“三号调”,但“你”字还存在一种调值较低的读法,调值约等于[13],明显属于“四号调”

3,客家话:“家人”
附件: ganin.rar (37.37 K)
从这个录音中可以看到,客家话的“家”字存在跟普通话和粤语完全相同的情况,即“家”字存在变调的情形:“三号调”——(变成)——>“四号调”,

4,英语:“are you?”
附件: areyou.rar (45.96 K)
从这个录音中可以看到,英语的“you”存在跟普通话、粤语和客家话完全相同的情况,即“you”存在变调的情形:“三号调”——(变成)——>“四号调”,如果对话的双方距离较远则用“三号调”,如果对话的双方距离较近则用“四号调”。

5,日语:“分りましたか”
附件: wakalimasitaga.rar (77.21 K)
从这个录音中可以看到,日语的“か”同样存在跟普通话、粤语、客家话和英语完全相同的情况,即“か”存在变调的情形:“三号调”——(变成)——>“四号调”,如果是老师在讲台上向学生提问则用“三号调”,如果是太师在台下向皇太子提问则用“四号调”。

降调部分

1,普通话:“到了/daole.rar”
附件1是普通话的“到了”两个字的读音的变调例子,其中第一个“了”字的读音声调较高,调值约相当于[53](?);而第二个“了”字
的读音声调较低,调值约相当于[31](?),相当于普通话的轻声。
这里把第一个调型[53]称为“一号调”,而把第二个调型[31]称为“二号调”。

但奇怪的是,下面父龈郊?谋涞魅?烤哂邢嗤?奶匦裕憾际荹53]值湮猍31]值

2,粤语:“事实上/sisatseang.rar”
附件2是粤语的“事实上”三个字的读音的变调例子,其中第一个“事”字和第一个“上”字的读音声调较高,调值约相当于[53](?),
明显属于“一号调”;而第二个“事”字和第二个“上”字的读音声调较低,调值约相当于[31](?),明显属于“二号调”。

这里有一个问题:附件1和附件2不是同一种语音系统的变调实例,而是两种方言中的变调实例。如果是同一种方言,有相同的变调规律不足为奇,
但是它们是不同的两种方言,难道不同的方言有相同的变调规律?

3,客家话:“客家人/wakganin.rar”
附件3是客家话的“客家人”三个字的读音的变调例子,其中第一个“客”字的读音声调较高,调值约相当于[53](?),明显属于“一号调”;
而第二个“客”字的读音声调较低,调值约相当于[31](?),明显属于“二号调”。

这样,客家话、粤语和普通话三种方言出现了相同的变调情形,难道汉语有相同的变调规律?

4,英语:“population/population.rar”
附件4是英语的“population”这个单词的读音的变调例子,其中第一个[po]和[pu]音节的读音声调较高,调值约相当于[53](?),明显属于“一号调”;
而第二个[po]和[pu]音节的读音声调较低,调值约相当于[31](?),明显属于“二号调”。

这样,如果变调是汉语的特有特征,为什么英语会出现相同的情形?

5,日语:“これは/kolewa.rar”
附件5是日语句头的停顿“これは”的3个假名的读音的变调例子,其中第一个假名“は”的读音声调较高,调值约相当于[53](?),明显属于“一号调”;
而第二个假名“は”的读音声调较低,调值约相当于[31](?),明显属于“二号调”。

6,法语:“Bonjour/Bonjour.rar”

这样,不单是汉语跟英语出现相同的情形,日语同样存在相同的情形,难道这种变调存在普遍的规律?

以上的多种语言的高低音两套读音都可以用语调两分法的语调空间的法则进行解释。

五,[优美亲切的低调语言和大方中正的高调语言]

......

六,[语调二分法对语言环境的一些分析]
1,广播电视播音是阳调读法
许多人认为广播电视台播音员所说的那种读音是标准的生活语言读音,这是不完全正确的,广播电视台播音员所说的那种读音充其量不过是标准的阳调读法而已,如果生活语言也象播音员那样的语调说话那是非常乏味的,别人听了是不会有亲切感的。
我们还是用语调空间的方法来分析广播电视台播音员所说的那种读音。现在的广播电视台你别看他们的距离那么近,其实,广播电视台播音员所说的那种读调来源于讲台读调,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科室里的讲台、大会里的讲台等场所,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几乎可以肯定会超出2米,象这样的距离说话用低调读法已经很难表达了,别人会认为你这是在喃喃私语,你说的话不是对他们说的。所以,广播电视台播音员所说的那种读音是阳调读法。
2,普通话是高音语言
普通话的声调集体过高,其四个声调的调值55、35、214、51的调值每个都达4以上,是世界上少有的高音语言。北方方言跟普通话至少还是有一个最显著的区别,这就是:普通话是高音语言,而其它北方方言则都普遍有读音比较低的声调系统,即使是北京话还是跟普通话有着至少一个广泛的显著差别,这就是北京话有比较成熟的“轻声”系统,而普通话只是偶尔使用到了轻声。而其他方言(象闽南语)的声调一般都有55、35、53、33、13、31这样的分布比较均匀的高低错落的音域,声调的对比性大于普通话,听觉上会给人更深刻的听觉感受。
3,为什么普通话是高音语言?
为什么普通话是高音语言?这可能跟普通话的形成发展史直接有关。普通话是满族人学讲的汉语(有待认同,见:[普通话是北京话吗?]      http://www.pkucn.com/viewthread.php?tid=143128&fpage=1&highlight=)
我们还是用语调空间的观点去解释:
a,普通话是清朝的官话,作为官方的语言,其使用场合基本上是远距离是训话式的交流,超出2米以上是多见的,而皇帝对臣子、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的对话则完全是讲台式的,这种语言跟夫妻床第语言或江南的茶楼语言等对音高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而长官的说话口音对别人口音的影响又是最大。这决定的高音语言在普通话中的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b,满人是一种生活在丛林和马背上的民族,其生活方式中超出2米的对话在民族中也是多见的,我不太了解满语,但相信他们的语言的阳调读音应该是多见的,这也决定了满人学讲的汉语——普通话是高音语言;
c,近代的普通话依然是官方语言,广播电台所说的普通话对人们标准口音的影响依然是最大的,这决定的高音语言在普通话中的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4,高低音语言在各方言的分布
我们综观全中国各方言的声调系统,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分布特征:
北方的、草原的、高原的、山林的、开阔地区的劳动生活方式的地方的方言的声调普遍偏高,而南方的、城市的、园林的、狭窄地区的劳动生活方式的地方的方言的声调普遍偏低(待认同)
.....
.

[ 本贴由 皮扎诺 于 2005-8-31  21:11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8-31 11: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的声调和英语的语调不好比较

汉语声调是“能够区别意义和规范语音”的相对音高变化形式。汉语声调主要由声音的物理要素音高决定。而语调的构成就较为复杂了,其中包含了句子声音的高低、轻重、停顿、长短等节律因素。
我想,以汉语声调与英语语调来做比较是不妥当的:汉语声调针对词,英语语调对句子而言;汉语声调主要用来区别词义,而英语语调中的声音高低变化表义机制尚不象汉语声调严整。
是不是我太看重语音单位的构成定义了。这个意见仅供参考。

[ 本贴由 孙兰荃 于 2005-8-31  22:30 最后编辑 ]
发表于 2005-9-18 00: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可比性!

发表于 2005-11-30 00: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四声其实也就是语气或语义的轻重缓急,本不是汉语的必要元素,只是随着同音字的过多,而强作区分罢了。甚至声母也是这样,起初的发音大致主要是元音和鼻音,以后才慢慢增加辅助音,所以我认为声母也起着类似声调的作用(我在本论坛发过专帖)。
 楼主| 发表于 2006-1-2 2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语言的声语调都是可比的

我的这个观点肯定是不会有很多人赞同的,汉语学界的人尤其如此。但起码的逻辑常识告诉我们,除非两个东西完全无关,否则一定是可比的。按照一般的常识,两个东西的比较有整体比较和局部比较的程度不同,而不论是那种情况,它们所比较的都是两件事物的特性。

就汉语的声调与西方语言的语调而言,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音高,这是它们必不可少的特性,也是它们的本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汉语的声调与西方语言的语调是完全可以比较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2 23: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的声调的特性和功能

汉语的声调作为音节的一个音素,它跟元音以及辅音具有不同的特性,就是音高。这是附加在元音之上的一种物理特性,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声波频高,同时也是一种听觉效果,因此它是可以被人类的耳朵所感知的,不同的音节音高变化给人们不同的声音形象,这就是声调的客观特性。

汉语的声调如此,西方语言等其他非声调语言亦如此,不论是汉语还是其他非声调语言,相同音节或音节组合(词语、句子)的不同音高变化都能给语言不同的表达效果,这在各种语言中都是一样的,世界上没有完全没有音高变化(即声语调)的语言,所不同的是,汉语的音高用来区分单个音节(即汉字),而其他非声调语言的音高则不用来区分单个音节。但是,这个区别不是声语调的特性上的区别,而是功能上的区别。

而功能是完全不影响特征的比较的。

[ 本贴由 皮扎诺 于 2006-1-2  23:44 最后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1-2 23: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声调分析的理论模式(思维模式)

  为了准确而没有纰漏地分析声调的各种可能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就必须准确地去了解声调形成的全部机制,只有把影响和制约声调形成和作用的方方面面彻底地把握,才有可能在做声调分析时不至于犯思维逻辑错误的可能。声调作为语音的一个成分,它跟整个音节是一体的,声调的整个形成和作用机制也是和语言本身一体的。

  人们说话交流有最起码的两个方面:听的一方和说的一方。

  1,说的一方的影响和控制机制在于人的发音器官,因而发音器官本身的生理决定了声音的形成的全部。
  2,听的一方的影响机制在于人的听觉器官和听觉心理,因而听觉器官本身的生理机制和听觉心理决定了声音形象的辨认的全部。
  3,在听的一方和说的一方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中间机制,这才使得听和说双方实现语言的交流,这就是在空气中传递的声波。人们做语音实验中所能记录到的只能是这个环节,而声波本身有它自己的物理特性,所以,声波的物理机制也是语音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
  4,而在上面三个环节都具备的时候,人们还是不能实现语言的交流,要最终实现语言的交流还需要一个最重要的环节,这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社会协议。比如:为了实现“苹果”这个概念的交流,如果说的一方发出来的是“apple”这个声波形象,而听的一方理解的是“píng guǒ ”这个声波形象,由于双方没有一个共同的协议,这就完全不能进行语言交流了。所以,社会协议也是语音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对于语言,社会协议表现为全体语民的默认、约定俗成和语言的规范化等形式。

  根据上面的分析。从这个声调形成和作用的整个流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声调是遵循这样的模式:
  “生理——物理——心理——社会”模式

  从这个关系模式中可以看出,语音实验中物理仪器测量到的音高数据只不过是声调影响和制约因素的四个重要环节中的一个环节而已,而其它的三个环节则处于它的思考分析范围之外,显然,这样的思考是不全面的,所以,单单靠物理仪器测量到的音高数据不具备分析实际语言声调的能力。

  因此,用语音实验中物理仪器测量到的音高数据去验证目前的普通话调型定义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结果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00: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声语调功能,即声调

汉语声语调与其它非声调语言的声语调本质是完全相同的一个东西,而汉语的声调不过是一种特殊的语调。
说声语调本质相同,这是因为不论是汉语还是其它非声调语言的声语调,它们不论从发生器官的动作生理原理、可以捕捉的声波物理特性、还是人类对它们的听觉心理感知等一切客观层面的特性来看,它们都是完全相同的。汉语的声调是完全属于这个范畴的东西,就是说,汉语的声调不具备除此之外的其它客观特性,汉语的声调是声语调中特殊的一员,这种特殊性仅仅是因为它被用做于其它的功能——即用来区别汉字,所以,有说汉语的声调实际上就是字调。
汉语的声调之所以成为声调而不是语调,是因为其音高变化方式(即调型)被社会所唯一指定,就是说,这个调型有一个固定的社会协议(通过约定俗成或语言的规范)所制约,其功能上又具有两个社会特性——一个调型的特性:
1,同一个调型在不同的音节(指不同的元音和辅音组合)中完全相同,如,35这个调型在“di(笛)”这个音节是35,在“mang(忙)”这个音节中也完全一样;
2,同一个调型在不同的语民(指说这种语种的人)中完全相同,如,51这个调型在语民李某说出来是51,在张某说出来也完全是51。
明白了声语调的物理特性和社会特性后,我们可以对汉语的声调、语调以及其它非声调语言(如英语等)做比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10 04:23 , Processed in 0.0642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