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里妹子学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13|回复: 0

关于字形规范的几个问题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Ch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1-22 19: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文章对新旧字形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把新旧字形的变化分为基础形变和条件形变两种基本类型,指出二者关涉的社会对象不同。文章还讨论了新旧字形与繁简字、正异字的关系,考察了新旧字形的笔数计算、笔顺、条件形变和部件、结构的归整等具体问题,对制定穷尽性的规范汉字字形表提出了建议。
Abstract: The article defines the scope of the old and new form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divides the form change into two classes: the fundamental
change and the conditional change.It points out that these two kinds of
form change refer to two different social objects. I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ld-new forms and original (complex)-
simplified forms, the old-new forms and normal-variant forms. It
inspects those concrete problems such as the stroke numbe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character components (radicals) and their
compositions. It also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on making a complete
standard character list.

[关键词]  新旧字形  基础形变  条件形变  规范字形表
Key words: old-new forms; fundamental change; conditional change; Standard character list.

    作者简介
    张万彬,语文出版社副总编辑。



                        关于字形规范的几个问题
                          语文出版社  张万彬

                               一
    汉字整理工作中所说的字形整理、字形规范、新旧字形等等,主要是就字的个别笔画的形态和关系而言。所谓新旧字形,主要是指一个字的个别笔画的不同写法或笔画之间不同的位置关系。这种字形差异是一个字内局部的细微差异,一般人不把这种字形有细微差别的字看作两个字,字词典也不给它们分立字头。
    楷书印刷体字形在使用中不断发生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变化,因此,字形的新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更古老的字形来说,有些旧字形又可以说是新字形。如吴、差、周、丰(害契等字所从)的旧字形  、  、  、  ,其实都是对更古老的字形  、  、  、  改造变化的结果。整理字形时未涉及的形体,有一些也都经历了由旧到新的变化。如用(  )、甫(  )、耑(  )、攸(  )、夬(  )、尸(  )、禾(  )、夭(  )、釆(  )、旅(  )、颐的左旁(  )、簪谮所从之旡(  ),等等。
    一般地说,新字形产生较旧字形为晚,旧字形更接近隶书和小篆的形体,更符合构字理据。但也不尽然。正像有些简化字是向古文字的回归一样(如云、从、与),也有一些新字形其实更接近古字形,倒是旧字形反而是一种后来的变化。如:丰刊忝吞屯弟亏(污萼等字所从)灰免卑侯等。
                                二
    从本质上看,新旧字形的差异基本上是以笔画的变异为基础的,绝大多数可以从笔画变化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解释。新旧字形的笔画形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1.类别的改换。如横点、竖点、撇点变侧点(言宗户的第一笔),撇变横(丰屯的第一笔),竖变竖钩(示的第三笔),折笔变直笔(吴的第四笔,直的末笔),三折变两折(殳上部的几去钩)。再如,旧字形有些笔画仍残存着隶书笔意,典型的表现是八、入、走之旁以及与撇笔交叉的捺笔(乂又廴丈父爻史交吏更),笔首都带有装饰性的短横,新字形追求简洁,去掉了这些装饰性笔段。在新旧字形的变化中,有些看似部件的替换,其实也可以视为笔形类别的变化。如虎旧字形从儿,新字形从几,儿与几只是末笔的笔形发生了变化(两折变三折),与殳上部的几的变化近似。再如摇的右上部,旧字形与祭、然的左上部件相同(肉的变形),新字形与采的上部相同(爪的变形),其实这种变化也可以视为旧部件的第二笔由折笔变为撇笔(新部件变为第四笔)造成的。
    2.长度的伸缩。如雪字下面的部件中间一笔旧字形出头,新字形不出头;告字上部旧字形作牛,新字形中间一笔向下不出头,等等。笔画长度的变化还可以造成整字结构类型的变化。如,磨字第三笔旧字形较短,整字为上下结构,新字形第三笔延伸至字的底部,整字变为半包围结构;默的四点原延伸至犬旁下,整字呈半包围结构,新字形四点缩短,整字变为左右结构。
    3.笔画的连断。如,开口向右且角度不大于九十度的折笔(撇折、竖提、竖折),旧字形往往从转折处将两个笔段断开(如:比互卬氏牙去瓜糸至艮衣辰亥表長韋髟鼠),新字形均不作停断处理。再如草字头中间的横笔,旧字形本为互不相干的两笔,新字形以其相邻而连为一笔;成字内部旧字形作丁,新字形连写作横折钩,等等。
    4.数量的增减。如走之旁,旧字形两点,新字形省为一点;奥字,旧字形内部从釆,新字形省略一撇变为从米;宽、者、杀,新字形均省略一点;吕,新字形中间省略一竖,等等。
    5.相对方向或相对位置的变化。如:兑酋等字开头两笔由外放变内收;兼,前两笔由左向变为左右相对;彦、产等字点横下面的两笔由相交变为相离;禹离等字下部竖笔与横折钩由笔端相交变为相接;才,旧字形撇与竖钩相交;丸,旧字形点与撇相接;亡,旧字形折笔笔首与横笔笔首相接;鄙左旁,旧字形中间短竖笔尾与横笔笔身相接;叫右旁,旧字形横笔笔段与竖笔相交;等等。
    如果进一步加以概括,笔画的这种形变和由此引起的字形差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如丰、屯的第一笔旧字形作撇,新字形作横;走之旁旧字形作两点,新字形作一点;草字头旧字形横笔断为两笔,新字形连为一笔;等等。另一类如土作左旁时末笔横变为提,两火相叠时上面的火最后一捺变为点,几居于上部时不带钩,等等。尽管这两类变化都是由方便、美观等追求所驱动,但它们的性质和作用仍有所不同。(1)前一种变化是一种区别性变化,决定着部件的基本面貌,是部件在汉字结构中的一种常态(基本形态)。人们一般把这种常态视为字形正确与否的标准。后一类变化则是在前一种变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主要反映了文字书写制作的美学要求或技术要求。它是一种临时性的变态,不代表部件的基本形态。人们一般只把它们视为字形美观与否的一个衡量标准,对违反这方面规范的行为有较大的宽容度。(2)前一种变化是一种相对自由的变化,不受其他条件的制约。后一种变化则是一种有条件的变化,其变化条件主要是:1)笔画所在部件的位置(如土的末笔只有土字居左时才变为提,几只有居上时才不带钩);2)笔画配合关系(如捺笔相重时的要避重捺)。(3)前一种变化类型较为复杂,上述笔画形变的各种类型都能在这种变化中见到。后一种变化则较为简单,只含有第一种笔画形变类型。我们可以把前一种变化称为基础形变,把后一种变化称为条件形变。在制定字形规范时最好对这两类变化给予不同的对待。前一类变化可以列入社会和学校汉字识写要求,后一类变化可以只要求字样制作人员掌握,一般人只要有所了解即可。
                                三
    在考察新旧字形关系时,有一个问题常常不为人们注意,这就是折笔笔数的计算问题。
    旧字形的断笔分两种,一种是结构性断笔,即文字结构本来就是两笔,所以断开;还有一种是美学或技术性质的断笔,即本来只是一个笔画,由于书写习惯或追求美观而断为两笔,这种断笔集中表现在如前所述的向右开口的折笔上。断笔问题与笔数计算相关。新字形严格遵守笔形与笔数一一对应的原则,字形包含几笔就以几笔计。旧字形则不然,它的笔数计算侧重于字源学原则,有时笔形发生了变化,但笔数计算并不相应加以改变。这里又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字形上断为两笔,计算时仍视为一笔。凡是将字源上的一个折笔技术性地断为两笔的,旧字形都仍视为一笔。如牙、片、比的左旁,旧字形尽管都将折笔断为两个笔段,但计算笔数时仍按一笔看待,《康熙字典》等旧辞书的部首表,牙、片、比均在4画。卬的左旁、舛的右旁等也是如此。有些工具书把这种折笔作两笔计算,是没有根据、不符合实际的。
    另一种情况是,有些结构性断笔,在主导字形中已经连成了一笔(当然,仍有断为两笔者),但计算时仍以两笔计。如:廴(旧计为3画)、阝(在左,在右,旧3画)、之(旧4画,芝乏)、以(旧5画,似姒)、止(单字或单独做偏旁时计为4画,如止址此;与其它部件组合起来作偏旁时计为3画,如卸柴露蔬巋澀)、姊右旁(旧5画,姊秭笫)、禹字禽字底(旧5画,禹禺禽离)。
    旧字形笔数计算比较混乱。颐左旁,《康熙》检字7画(臣部),但在合体字中均计为6画,如颐、熙、赜。流右旁,《康熙》、旧《辞源》、《国音字典》在流中计为6画,在硫旒鎏中计为7画。巨,旧《辞源》拒柜炬矩渠计为5画,榘计为4画。凹,《康熙》检字5画,但在合体字中计为6画,如兕(儿部6画)。虚字底的旧字形,按实际书写应为6画,计算时有的计为6画,有的计为5画,如旧《辞源》虚在虍部6画、墟在土部12画,而碰在石部8画。敝左旁,《康熙》检字在8画,但在黹(12画)中,敝左旁又计为7画。画,《康熙》检字在9画(田以外部分计为4画),正文则在田部2画。攸作声旁,其反文《康熙》在修修條儵悠中计为4画(修,人部8画;儵,人部17画),在倏倐中则计为3画(倏倐,人部8画)。
    笔数的不同是新旧字形区别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现代人使用旧辞书必须了解的,编制规范字表时宜予以注意。
    除笔数外,有些新旧字形的笔顺也有很大差异。如,草字头,新字形笔顺是横、竖、竖,旧字形是竖、横、横、竖(撇);户,新字形笔顺是点、折、横、撇,旧字形是撇、撇、折、横。这个问题牵涉到汉字的排序,最好能够通过适当方式予以解决。
                                四
    广义地说,繁体和简体之间的差异、正体和异体之间的差异,也都可以看作字形的差异,但它们与新旧字形中所说的狭义的字形的含义不同。新旧字形的基本变化要素为笔画,而繁简字、正异字的基本变化要素为部件(偏旁),其变化方式包括部件(偏旁)的改换、增减和位置关系的变化,例如标—標、咬—齩、舍—捨、厘—釐、才—纔、丫—枒、鱼—魚、群—羣等,这种变化造成了整字基本面貌的差异。因此,繁简字、正异字被人们习惯上看作两个文字单位,字词典在必要时会把它们分别列为字头,传统上统计汉字数量时也把它们作为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从这个角度说,繁简、正异与新旧字形的界线是明确的。
    从实际操作看,由于繁简字是从笔画的多少着眼,而新旧字形这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多数情况下不存在笔数变化,有些虽有变化,也只是一两笔的差别),所以二者的区别度较大。当然,从概念上说,相差一两笔也可以视为繁简的区别,这为我们灵活处理一些问题留下了余地。新旧字形与异体字的关系则比较复杂。根据定义,异体字是音义相同而写法不同的字,新旧字形不同的字也完全符合这个定义,因而也可以归入异体字范畴。所以,有些字形变化到底该归入新旧字形还是该归入异体字,人们的认识和处理不尽一致。比如,《一异表》有强[  ],新旧字形有衮[  ];《一异表》有凉[  ]净[  ],新旧字形有盗[  ]羡[  ];《一异表》有册[  ],新旧字形有册[  ];《一异表》有軔[  ],新旧字形有刃[  ];一异表中有兔[  ],新旧字形有  [刀],一异表有污[  ],新旧字形有亏[  ]。另外,像虜[  ]奔[  ]等字形,《一异表》处理为异体字,而不少辞书的新旧字形对照表又归入新旧字形。
    根据我们对新旧字形和正异字的界定,建议对上述问题按以下原则处理:(1)凡是由个别的笔画变异造成字形细微差别的,归入新旧字形。如《一异表》中的奔[  ]、插[  ]、册[  ]、韌[  ]、軔[  ]、虜[  ]、污[  ]、兔[  ]。(2)由于笔画的增减而形成两个不同的部件、且这两个部件在现代汉字系统中又形成明显对立(即都有一定的通行度)的,归入异体字。如凉[  ]、净[  ]、盗[  ]、羡[  ]。(从汉字整理和汉字应用的全局看,有些字恐怕归入繁简字范畴更合宜,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此处不议。)(3)字形的变化不能用笔画的变异予以解释、确实由部件替代造成的,归入异体字。如新旧字形中的衮[  ]。(4)部件相同而结构类型不同的字,维持现行的处理原则,即:由笔画变化引起的归新旧字形,如磨[  ]、鼯[  ]、默[  ];由改变部件位置关系引起的归异体字,如群[  ]、峰[  ]。
                                五
    现行的汉字字形标准是《印刷汉字通用字形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新字形渗透在这两个字表当中,但政府管理部门没有颁布对新字形进行综合说明的专门文件和新旧字形对照表。为使规范字表的字形科学、规范、美观、实用,需要组织文字学界、心理学界、工艺美术界、印刷界等有关界别的专家,根据上述两个字表处理字形的思路,对所有拟列入甚至暂不拟列入规范字表的字的字形进行研究,全面总结汉字形变规律,在此基础上,解决好《印通表》和《通用字表》的遗留问题,并根据必要、适度的原则,对少数字形做进一步的整理,制订出穷尽性的规范字形表。下面谈谈对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条件形变
    目前的各种对照表基本不包含这类内容(个别辞书偶有涉及),因为这类变化无法穷尽性列举,又很难以列表对照的形式说清楚。目前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第一,对条件形变现象缺乏全面、具体、深入的总结归纳。比如,不少材料都指出横变提的规律(部件居左,依笔顺最末一笔为横,则此横笔变提),但与此相类的现象,如凶字框居于左旁最下位置时,其横向笔段走向改为提(岷缺龄,比较:凶击胸岛);笔画呈横向排列的构件,位于左旁最下时,其走向改为提(紅默);横笔或横向笔段的右端与点笔相接,其走向改为提(虫禹离去台專惠素);毛(毳撬橇,比较:手)、七(宅虍皂)、叫右旁(叫纠赳)、耳末笔等横笔走向改为提,等等,就很少有材料提及。再如,捺变点也有种种复杂的情况。除避重捺的规定外,至少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1)左右结构中左旁的捺笔,不论处于部件的哪个位置,一律变点(规村秋烧耕刺郏郊颖颍盥颁颂领刳剂斜额),而全包围结构和上左、左下以外的半包围结构中的捺笔,只有处于最末一笔时才变为点(囚菌闪闲讴柩凼氣氯,比较:图囹阁阏氛氡,再比较:庥疚);(2)大字居于上部,上包下时作捺(奈奔奄),下托大时改点(牵奇);(3)作为构件使用的并列的人字或人字形,捺笔改为点(卒坐巫傘)。为达到字形的规范、统一,类似的问题都须梳理清楚。
    第二,对同一性质的问题处理不一致。比如:(1)关于横变提。琴瑟琵琶中第一个王字,彤中的丹字,末笔应变提而未变。而黑字做左旁时最后的横笔变提、非字第四笔由旧字形的提改为横,又都违反了横变提的规律。(2)关于避重捺。同是两个捺笔所在部件之间隔有其他部件的,逢逄途透不避重捺,而遴字米的末笔改为点。棻字,《通用字表》木字作捺、分字作点,而ISO 10646分字作捺,木字作点。(3)关于竖弯钩变竖提。比兢改等均变形,但巽(選撰)不变。(4)关于去钩。殳朵去钩,杂不去钩;小去钩(尘尖少雀步),函丞亟不去钩;憋去钩,氅不去钩;遠園去钩,還圜不去钩;督去钩,惄不去钩。
    为学习和使用的方便计,字形规范应在兼顾系统和传统的前提下制订科学、明确的标准,避免随意性。字形处理方案的选择应从大局着眼。在面向大众、面向社会应用这个层面,应使汉字构形系统趋于简明。
    条件形变多属位置形变,因此,明确部件的位置是确定是否形变的前提。现行字表这方面存在着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1)  瓣。二字均为左中右结构,中间部分前者视为居左(与右旁相较),故变形;后者视为居中,故不变(比较:窳)。)(2)微徽徵。几、糸、王在三字中所处的位置完全相同,前者变形,后二者不变。(徽,《印通表》从糹,《通用字表》改为从糸。)(3)衝掰。前者着眼于中间部件与右边部件的相对关系,视为居左,重字末笔变提;后者着眼于三部分的并列关系,故分字的捺不改点。我们认为,这类情况还是变形较好。因为从实际书写情况看,由于右面还有其他部件,书写时需要把笔从左下移到右上,所以变形是一种自然趋势。对于书写来说,这些结构与左右结构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考虑到糸字的特殊情况,可以规定:这类位置(左中右结构中居中,上下结构中居下)上的糸不变形,如此  仍作辮不作  ,与徽縠颣等处理一致。
    (二)关于部件、结构等的进一步归整
    现有的字形对照表着眼于现代用字,即简化字和传承字的字形,对繁体字字形没有予以太多注意,规范字表则无法回避这个问题。此其一。其二,对现有字形不尽如人意之处,也应利用编制规范字表的机会做出调整。下面举几个例子。
    1.部件的进一步规整。(1)棄畢:《说文》同在  (pan)部,而现字形倒数第二横笔长短不一。(2)風鳳佩:《说文》同从凡声。现字形几中第一笔或作横,或作撇。(3)電:字源从申,整理字形时出头的电和不出头的  尽量统一为从电(黾奄,只有龟例外),现字形或出头或不出头。(4)冒(帽勖)冕:最胄(甲胄)等从  的字已改从曰。(5)延(诞涎):右上被半包围的部件本来就从撇从止,左下写成一折笔违反常规。台湾地区和日、韩两国均分为两笔。《康熙》、旧《辞源》在廴部4画,与止作部件计为3画一致。(6)鳏:右旁《说文》解为从目从隶省,隶又从尾省。隶懷屬遲四点方向相对,脊、率等形似部件同,只有鳏遝例外。
    2.位置关系的进一步调整。(1)关于个别搭挂结构。孝(教哮)幾(機譏)。《汉字部件规范》对此均视为相接。建议将有关笔画的位置关系由相交改为相接,取消此类搭挂结构。(2)关于个别字形结构类型的归属。辱,上下结构;褥蓐溽缛耨薅所从之辱,半包围结构。蜃唇,半包围结构。建议统一为半包围结构。

    参考文献
    1.陈越《谈字形规范化问题》,《文字改革》1965年3~6期
    2.傅永和《汉字七题》,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
    3.李义琳、林仲湘、利来友《现代汉字的新旧字形问题》,《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3期。

[ 本贴由 独立寒秋 于 2003-11-22  23:34 最后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湘里妹子学术网 ( 粤ICP备2022147245号 )

GMT++8, 2024-5-3 22:58 , Processed in 0.0982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